【第1句】: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當少壯時,須念衰老的辛酸。感恩幫助自己的人,原諒傷害自己的人,幫助需要關心的人。
【第2句】:【禪心佛語】多關心一下自己的父母吧,我們總忙著自己成長,卻常常忘了他們也在漸漸變老。
【第3句】:【禪心佛語】賭者常貧,嗜者常夭,懶者常病,貪者常悲。賭、嗜、懶、貪是人生四害,四害不除,安康不在。
【第4句】:人生的確有許多黑暗面,在這么黑暗的社會,我們應以萬蕊心蓮來成就清凈的世界。
【第5句】:【禪心佛語】事情看透,就明白該如何進行;人情看透,就明白該如何相處;事情看破,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就不想做人了。所以,只要用點心,其余只是接受。
【第6句】:智者常作如是思維:欲令此物隨逐我身至后世者,莫先于施。智者自觀:余一摶食,自食則生,施他則死,猶應施與,況復多耶!《優婆塞戒經》卷四,雜品
【第7句】:【禪心佛語】彎腰是對自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是對社會生態環境的憂思,是對自然的敬畏。
【第8句】:凡夫就是喜歡追求神奇鬼怪,心才會亂。其實修心很簡單,只要“斷貪”——哪一個人心亂不是為了貪?
【第9句】:柴米油鹽醬醋茶煙,除卻神仙少不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無須銅錢可做來。
【第10句】:【佛心禪語】這位學僧聽了內心不太高興,態度也隨即改變,用不客氣的口吻說:“佛與祖師,與你結了什么怨仇?”
【第11句】:恒東法師:不必要把幸福描繪得和春天一樣美好,人生本來就是在煩惱當中穿行,在痛苦當中浮沉,你的謙虛和樂觀,就是面對逆境出現的曙光,向前,就是方向。
【第12句】:【禪語人生】問:家里蟑螂,螞蟻很多,佛家講不能殺生,應該如何處理?上人:家里收拾干凈,不邋遢就沒有蟑螂,蚊蠅了。
【第13句】:少一點要求,少一些庸人自擾,放下所有的牽絆,一切順其自然,你的世界就會多一份快樂。
【第14句】:【禪心佛語】待人處事誠正信實,問心無愧,就可以皆大歡喜,身心自在。
【第15句】:付出真心,才能得到真心,當我們抱怨人間的愛太少的時候,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付出了愛心。
【第16句】:生活中,一個有自制能力的人,才能夠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與人與事,才能夠進退有度,并保持著寧靜中的“大氣”或“靜氣”。
【第17句】:既然要教育人群,就必須“隱惡揚善”。人與人之間相處,切莫評長論短,應該多贊美別人、尊重對方,彼此表彰人性本善的光輝,以建立美好的社會。
【第18句】:外面的境界這么大,進入我們的心里卻只剩下這么一點點,這樣的心是不是有很多障礙呢?
【第19句】:聽到人間好話,要如海綿遇水牢牢吸住;面對世間是非,要如水泥地般堅固,水過則干。
【第20句】:佛說:享受飲食,應當如服藥一樣,不因好吃就多吃,不因難吃就少吃,只求其能滋養身體、消除饑渴。這就如同蜜蜂采花,只取花的蜜汁,而不損害花香及顏色。
【第21句】:【禪心佛語】其實我也不知道什么叫感動,只是心里直翻騰著,有一點兒想哭,很難受,又很開心。
【第22句】:【佛心禪語】當有人誹謗你的時候,你不應該感到沮喪,因為喜歡你的人,仍然贊美你;當有人贊美你的時候,你不應該感到驕傲,因為不喜歡你的人,仍然誹謗你。
【第23句】: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你要想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這是一個保證有效的秘方,可以適用在任何情況。
【第24句】:一般人由于面對的是事業、領導、管理。等,缺少能夠讓人培養慈悲的環境,所以容易心浮氣躁,多瞋易怒。
【第25句】:【禪心佛語】很多東西,能忘掉的叫過去,忘不掉的叫記憶。很多人痛苦的原因是,本來只是生命中的過客,卻任性的成了記憶的常客。
【第26句】:止觀法門除了打坐的訓練外,在日常生活中,應好好省察自己的起心動念。
【第27句】:釋迦不出世,達摩不西來。佛法遍天下,談玄口不開。——《舒州法華山舉和尚語要》
【第28句】:我將自己的靈魂剝開,讓美好的和齷齪的都無所遁形,我希望這是一個對人世有益的標本,能讓靈魂自修者有所借鑒,少走彎路。
【第29句】:【佛心禪語】慧忠禪師又回答他道:“沒什么事要你做。”這樣反復了幾次以后,禪師喊道:“佛祖。佛祖。”
【第30句】:【禪心佛語】兩只蠟燭代表雙眼及雙耳,也就是說要去看或聽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壞事?而不致被外境給騙了。
【第31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對“工作認真”是正確的,對“是非認真”則是錯誤的。
【第32句】:良藥:學佛者應遵行佛的教法——發大乘心,實行菩薩為眾生服務的精神。
【第33句】:有錢也苦,沒錢也苦,閑也苦,忙也苦,世間有哪個人不苦呢?說苦是因為他不能堪忍!愈是不能堪忍的人,愈是痛苦。
【第34句】:名因于相生,相從因緣起,以諸形相故,而起于分別。分別從二因:外相、心習氣。第七末那識,應知亦復然。《大乘密嚴經》卷上,生身品
【第35句】:【禪心佛語】佛說: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第36句】:壓力即希望,煩惱即菩提!壓力最大時是事物得以實現的最佳期,也是不二法門!
【第37句】:【佛心禪語】愛的時候就去愛,退的時候就全身而退,不再回頭。要知道這世界上勇敢做愛的人不少,勇敢愛的人卻并不多,我通常把這樣的人叫做“狠角色”。
【第38句】:【禪心佛語】春節前夕,大理州政府以“提升、規范雞足山的旅游品質”之名,拆除雞足山后山隱修者茅棚,逼使隱修僧在冰雪寒天中居無定所,不得不下山維權。
【第39句】:【禪心佛語】時時刻刻讓你的心安住在當下,就能把心獨立起來;心獨立起來了,妄想就減少了。
【第40句】:【禪心佛語】人除非去做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則就不能做到他可能做到的事。
【第41句】:【禪心佛語】人生在頭腦與心靈二重生命中,二者同步成長當然最好,單獨發展頭腦,忽視靈性的德性,總是不完美。
【第42句】:佛陀為人間設教說法,世間一切學問及生活都不離開因緣。但是多數人都在因緣中迷失了,沒有徹底了解,所以迷惑逐漸增長,智慧自然減少。
【第43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問:心是什么?答:心是無形無相的我,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可以周遍宇宙。
【第44句】:【禪心佛語】菩薩妙法樹,生于直心地,信種慈悲根,智慧以為身,方便為枝干,五度為繁密,定葉神通華,一切智為果,最上力為蔦,垂陰覆三界。
【第45句】:【禪心佛語】年青人要對自己負責任,要立志愿,有志者事竟成,沒有志向就沒有辦法,作什么事都做不成的。
【第46句】:言說文字皆解脫相。所以者何?解脫者,不內不外不在兩間,文字亦不內不外不在兩間。是故舍利弗,無離文字說解脫也。《維摩經》卷中,觀眾生品
【第47句】:【佛心禪語】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問自己,我們在追求什么?我們活著為了什么?
【第48句】:一個有思想和遠見的人,只有依靠自己,獨闖大業,才能培養做事能力。敢于放膽一搏,就不愁夾縫里擠不出一條生路來。
【第49句】:善知十八工巧種種技術,并六十二眷屬明論,及內明等,一切凡夫,治內煩惱。亦知世俗治生凡夫,經理資產。“四十華嚴”卷十
【第50句】:【禪心佛語】生命在呼吸之間,生死也是在分秒之間,所以雖是一分鐘,究竟是短呢?還是長呢?時間的長短,其實在于人的運用得失、榮辱、成敗,你不能不去注意一分鐘喔。
【第51句】:【經典佛語】煩陷,徒令生活過得更艱難、更苦,若能歡喜接受,就會過得坦然、自在...
【第52句】:在平靜的事態面前歡笑,不足為奇;以平靜的心態面對痛苦,才是修行。能微笑著渡過難關,這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第53句】:最好的管理,就是自己管好自己;最壞的領導,就是自己言行不一。(當代)星云《佛光菜根譚》
【第54句】:【禪心佛語】功德是做不盡的,各行各業都能做,只要有真心,悲心,菩提心,心系眾生,心系法界。
【第55句】:【禪心佛語】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沒有救,認識自己,降伏自己,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別人。
【第56句】:【禪心佛語】惡魔的領土是欲、黑暗、爭執、劍、血、戰斗。也是嫉、妒、憎、欺、諂、諛、隱秘與毀謗。
【第57句】:【佛心禪語】※能讓自己快樂、自在,這是真聰明、真能干;能讓自己和他人解脫煩惱與痛苦,這是真智慧、真慈悲。
【第58句】:欲如水,不遏則滔天。私欲人人有之,只是多與少的區別而已。莫作妄語說,一發惡因緣,能鑿縛生死,善道不可見。甘露及毒藥,皆在人舌中。
【第59句】:【禪語人生】也許一個人要走很長的路,經歷過生命中無數突如其來的繁華和蒼涼才會變的成熟。
【第60句】:【禪心佛語】三五、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第61句】:有一首禪詩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
【第62句】:【禪語人生】修行途中沒有一時刻可以懈怠。修道必要持之以恒,不可間斷,否則縱修恒河沙劫,仍是烹沙求飯,無有是處。
【第63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的覺悟本性并不像一棵菩提樹,先天純潔清凈的心也并不如同鏡子,原本就不是有形體的東西,又能在哪里沾染上塵埃。
【第64句】:【圣經文案】441圣經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后3:16-17)
【第65句】:【禪心佛語】深觀自己的內心,你將會發現大片未開發的境地,好好暢游其間,做個自己國度里的超級玩家。
【第66句】:【禪心佛語】佛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67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想讓他從此忘記你,那你就以你一貫的樣子去見他;而如果你想讓他從此忘不了你,那就以一個顛覆性的面貌去見他。
【第68句】:人間佛教網:不說欺心話,不吐傲慢語。逢人多低頭,不作無謂辯。只要你痛快,你對你全對。回首看后來,何必說過頭。
【第69句】:在世間什么是富,什么是貧呢?“慈母在堂名之為富,慈母不在名之為貧。”
【第70句】:【禪語人生】因緣說是佛教的特質,也是釋迦牟尼佛成佛之時所悟出的最大法門。
【第71句】:【禪心佛語】你是什么人,便會吸引什么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氣場;充滿樂觀氣息安貧樂道的人,好運便會與之相伴;充滿悲觀思維憤世嫉俗的人,霉運很難不與之相隨。
【第72句】:佛說: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應當互相尊敬愛護,不可彼此憎恨忌妒;互相幫助,互通有無,不要貪婪吝嗇;言語態度要常常保持寬厚溫和,不要互相違逆傷害。
【第73句】:【時間與財富】善于利用時間之人,將會擁有更多的財富;虛度時光的人,就會失去人人都想得到的東西。
【第74句】:點子就是財富。你能把思維訓練得越靈活,獲利的機會就越大,成功的機會就越多。
【第75句】:【心靈禪語】學佛第一個觀念,永遠不去看眾生的過錯。你看眾生的過錯,你永遠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第76句】:【禪語人生】贊寧大師設問:“不知有沒有在中華演述的佛教倒傳到西域的情況?”回答是:“有”。
【第77句】:【禪心佛語】人的痛苦,并不是因為被新痛刺傷,而是舊痛不斷在心中翻涌。
【第78句】:學佛從“學好”開始,向“善知識”學習,模仿“善知識”的行為,有一點收獲,便與佛接近一步。
【第79句】:【禪心佛語】人間現實的生活就是靈性的訓練中心,訓練到任何東西都難不倒你,很難放下的也統統放下,我告訴你,你已經接近佛菩薩的境界了。
【第80句】:“心安理得”就是告訴我們唯有把生命的規律和人生道理都弄明白了,人才能心安,才不會再去抱怨生活,才能知足常樂!
【第81句】:【禪語人生】優點八:持續發展。荷花為多年生植物,通過蓮藕的節節伸展,步步為營,由一株荷花,逐步發展為整片荷塘。其持續發展性,堪為社會發展模式的典范。
【第82句】:懂得做一樣像一樣的道理,認真做好每一件事,盡到自己的職責,就能享受工作、享受生活。
【第83句】:從今以后,愿遁世不見知而不悔,作一齋公齋婆,向廚房灶下安隱過日,今生不敢復作度人妄想。(彭二林)
【第84句】:【禪心佛語】金錢是個頗有神力的照妖鏡,小人、偽君子在它面前皆原形畢露;愛情是個手法高超的化妝師,愛人、年輕人受它影響都容光煥發。
【第85句】:【禪心佛語】佛說:夸獎我們,贊嘆我們的,這都不是名師。會講我們,指示我們的,這才是善知識,有了他們我們才會進步。
【第86句】:諸法雖生,不住自性,是故無性。如嬰兒定住自性者,終不作匍匐乃至老年。(古印庋)龍樹《中論·破行品》
【第87句】:【禪心佛語】如果不把自己內心的我執三毒倒掉,善知識現前,對你是沒有用的。
【第88句】:【禪心佛語】只要發心,就可以利用有限的生命為社會創造出無限的價值。生命雖然有限,但是我們的發心應該是無限的。
【第89句】:【圣經文案】306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羅8:32)
【第90句】:所以,趁我們的父母還健在時,好好地孝敬他們,才能對得起我們的良心,才能為我們自身修德積福。
【第91句】:【禪語人生】有些人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于現在的題目,卻開不出合適的“藥方”。
【第92句】:【禪語人生】性情中人才是真人,性情中人才是仁人,性情中人才是美人。人而無情,不可以為人,性情臻于極致者,只是神人也。
【第93句】:人應該為了什么而行善,做善事并不是為了引起別人的關注,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富足。
【第94句】:【禪心佛語】沉得住氣,是睿智的彰顯、理智的沉淀、成熟的標志。彎得下腰,是做人低調的謙卑、海納百川的大度。
【第95句】:佛陀在人間,無非是要教導眾生自覺與佛同等的智慧,也要教導眾生與佛有同樣的自性,都能修持慈悲與智慧。
【第96句】:然而“熱心易發、恒心難持”,面對現實的人間世態,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令人感到灰心、失望,這是凡夫的通病。
【第97句】:【禪心佛語】生命中所有事件的發生,不論當時多么痛苦、悲慘,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賜予你智能、力量與覺醒。
【第98句】:【禪心佛語】人通常覺得別人的東西比自己的好,可是失去之后才發現自己曾經擁有的才是最適合自己的,也是自己最想要的。可是,失去的已經失去,不會再擁有。
【第99句】:如不思量,自性便空寂不變;思量便造成自性的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宗教箴言錄》
上一篇:歇后語文案句句真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