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七十二個心眼兒,九十六個轉軸兒】(慣)形容人心眼多,頭腦靈活。
【第2句】:山頭上的草——根子硬
【第3句】:【身在福中不知福】見“人在福中不知福”。
【第4句】:【管天管地,管不著拉屎放屁】(諺)指不論權力多大,職位多高,也管不得人們的生活細事。
【第5句】:【老虎不吃回頭食】(諺)老虎不回轉身去找食物吃。常比喻有志氣的人做事,認定目標,勇往直前,絕不中途反悔。 也作“猛虎不吃回頭食”。
【第6句】:【累死沒人買棺材】做事白忙,無人感謝。孫犁《風云初 記》:“你這孩子,就不想想,你就是忠心保國,累死在谷子地 里,田大瞎子也不會給你買口柳木棺材的。”
【第7句】:【口頭禪】“口頭禪”是指一個人習慣在有意無意間時常說的話語,多無實際意義。口頭禪一詞來源于佛教的禪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領悟,而把一些現成的經驗掛在口頭上,沒有把禪理踐行到現實生活中去。禪,是要用心去學,用心來悟的,是需三關悟漸,閉關打七的功夫。禪宗的末流,好取現成的經語,掛在口頭上。如果單單靠從口中滔滔不絕說出來的禪學,那就不是真正的禪,而是“口頭禪”。口頭禪完全違背了禪宗“頓悟見性”的宗旨。今天,口頭禪已經完全成了個人習慣用語的意思了。
【第8句】:【咬菜根】(慣)比喻過清苦的日子。
【第9句】:【 三年等個閏臘月】意即等待機會。相關的:十年難逢閏 臘月。西戎《兩澗之間》:“咱們三年等他個閏臘月,不信他 們就沒有用咱的時候。”
【第10句】:【白糖嘴巴砒霜心】(慣)砒霜:無機化合物,有劇毒,用來制殺蟲藥和殺鼠藥。指嘴上說得好聽,內心卻非常狠毒。
【第11句】:我剛寫完作業就急著跑出去玩。媽媽說:“才寫了幾分鐘?快去吧,外面的麻雀都有公雞那么大了。”(江蘇·鎮江)
【第12句】:【真窮好過,假富難當】(諺)指真正的窮日子還容易度過,咬緊牙關就是了;冒充富人家卻很難做到,因為富家的高檔次生活離開錢財是無法安排的。
【第13句】:【閑打牙兒】(慣)指閑聊天。也指費口舌,無意義地爭辯。 也作閑磕牙。 閑嗑牙。
【第14句】:【燒香望和尚——一事兩勾當】(歇)舊時作風不好的女子去寺廟,既燒了香又看望了相好的和尚。 轉指一舉兩得。
【第15句】:【五花八門】“五花八門”一語,多用來比喻花樣繁多,變化多端。它源出兩說。一說“五花八門”是古代戰術中變幻多端的陣勢:“五花”即五行陣;“八門”則是八門陣。五行陣是古代根據五行排布的戰陣。八門陣也稱八卦陣。這個陣勢,原來是按照八卦的次第列為陣勢的。但是,八八可變為六十四卦,常使對方軍隊陷入迷離莫辨之中。相傳春秋時期的孫武、孫臏最早運用八卦陣。后來,三國時的諸葛亮又將八卦陣改變成八陣圖。二說認為“五花八門”指從事十三種行業的人。 “五花”是:金菊花——賣茶的女人;木棉花——上街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青樓上的歌女;火棘花——玩雜耍的人;牽牛花——挑夫。八門是:一門巾——算命占卦者;二門皮——賣草藥者;三門彩——變戲法者;四門掛——江湖賣藝者;五門平——說書評彈者;六門團——街頭賣唱者;七門調——搭篷扎紙者;八門聊——高臺唱戲者。這時的“五花八門”已經包含了社會上的許多行業,泛指各行各業的繁雜和眾多。隨著時代的發展,“五花八門”擴展到其他各種事物。
【第16句】:媽媽見大家都吃完了飯,可我還端著個碗在吃,就說:“真是船小難足載啊!”(江蘇·射陽)
【第17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各自施展本領,互相競賽。它是個家喻戶曉的美麗傳說故事,它是怎么來的呢?有關“八仙”的傳說很早,早在晉代就產生了八仙群體,可惜已無據可考。要沒有這些傳說,也不會有杜甫的《飲中八仙》,稱李白、賀知章等八位詩人是酒仙。也就不會有西蜀道士張素卿所畫的“八仙圖”,圖中八仙是董仲舒等人。他們都是鮮活的凡人,與八仙毫不搭界。不過,這也證明“八仙”的傳說早就存在。經過中唐、五代、兩宋至元朝,仙班的成員逐漸清晰,到明代嘉靖年間才算固定下來。現在的“八仙”,源出明代吳元泰寫的神話小說《東游記》(又名《上洞八仙傳》),他們的姓名和神通本領如下:鐵拐李,腿跛挾拐能借尸還魂;漢鐘離,能點金濟眾,飛劍斬虎,本領全面;藍采和,居無定所,到處旅游,有些散漫習氣;張果老,倒騎驢,可以萬變,高深莫測;呂洞賓,文武兼備,到處點化,組織能力強;韓湘子,不避艱危,樂于助人;曹國舅,瀟灑風流,人物俊俏,不擺架子,很受女士們青睞;何仙姑,堅持獨身,行走如飛,是個性格比較孤僻的女子。他們無門戶之見,也不嫉賢妒能,在參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后,于歸途當中來到東海,借著酒力,各顯神通,漂洋過海,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傳奇故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認為,八仙的故事是由口頭民間傳說逐漸結集起來的。換句話說,它是人民群眾的集體創作。八仙過海的故事雖是虛構,但也不是一點原型也沒有。據資料介紹,它來源于宋初建隆年間的真實故事。當時東海中的沙門島(今山東長島縣廟島群島)是重要人犯流放地,自建隆三年(962年)開始,這里只關押犯罪軍人。后來島上的人犯越來越多,但朝廷只發給三百人的口糧,人多糧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使看守頭目李慶很傷腦筋,無奈之下把多余的犯人扔進大海淹死,先后有七百多人葬身魚腹。這天,有幾十名犯人聞知會遭毒手,他們每人抱了根木頭,乘夜往三十里外的蓬萊山游去。殊料途中遇風,只有八人僥幸游到蓬萊城北的丹崖山下,便在一個山洞中隱藏下來。不久,這八個人被當地漁民發現,他們害怕暴露真實身份,隨口編了來自遠洋的假話,漁民們驚異其為神人。此事傳開,有人加以附會,編成了神話故事,于是,“八仙過海”之說不脛而走,一些漁民甚至為其祭祀。后來廟島群島顯應官建有“八仙過海”的雕塑群像。想當年泅渡大海的八位好漢,變成了神通廣大的“八仙”。
【第18句】:狗啃骨頭——津津有味;死不放松;嘴上的勁
【第19句】:棉花換核桃——吃硬不吃軟
【第20句】:【山怕無林海怕荒,人怕老來花怕霜】釋義:人一老就不中用了。例句:看來,自己已經到了“山怕無林海怕荒,人怕老來花怕霜”的時候,自己是老了。
【第21句】:我都十三歲了,可什么活都不會干,連扛會兒鋤頭也要喘氣。爸爸數叨我說:“一把鋤頭當座山,像你這樣,只有刮地皮了。”(四川·渠縣)
【第22句】:自來水壞了龍頭——放任自流
【第23句】:屬算盤珠的——撥一撥,動一動;不撥不動;隨人撥弄
【第24句】:【癩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歇)舊俗民間取癩蛤蟆表皮腺體的分泌物制藥,可外用治療痔瘡等癥,時間在每年陰歷五月初五(小端午節)和五月十五(大端午節)兩天。比喻有了事情想躲也躲不過去。
【第25句】:【呼天天不應,喚地地不靈】見“喊天天不應,呼地地無門”。
【第26句】:【不知井落在吊桶里,還是吊桶落在井里】(慣)比喻爭斗雙方誰敗在誰的手里,尚難預料。
【第27句】:【牛無力拉橫耙,人無理說橫話】(諺)耙:平整土地的農具。牛疲累無力時就胡亂拽耙,人到理屈詞窮時就蠻不講理。指人說話蠻橫是因為他不占理。
【第28句】:【老表】“老表”是江西人的別稱,此稱從來沒有外傳或擴大地域,是江西人的“專利”。為什么稱江西人為“老表”呢?傳說朱元璋同元軍作戰,被打得大敗,而且身負重傷逃到江西康山地方,當地貧苦鄉民知道他是反對元朝的,就把他藏到山洞里,治傷供食,使朱元璋的傷口很快治愈。當要離別鄉親時,他非常感激,老鄉們好像未卜先知地對他說:“你要是將來當了皇帝,恐怕就不認得我們平民了!”朱元璋連忙回答說:“不會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話,你們只管來找我。”老鄉們說:“皇宮大院的,我們去哪里找你?就算找到了,我們平民又哪里進得去?文案高興高興算了。”朱元璋卻一本正經地說:“你們就說是我朱元璋表親來找就行了。” 1368年,朱元璋真的當上了明朝開國皇帝。有一年,江南一帶發生了旱災,尤以江西為重。廣大農民每年還是分夏秋兩季向朝廷交納賦稅,并要按丁服“徭役”。貧苦鄉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想起了“朱老表”,于是,鄉民來到朝廷后,自稱是朱元璋的老表,獲準進了皇宮大院。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朱元璋真的召見了他們,并詳細地聽了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結果.在這一年,朱元璋下令減免了他們的稅收。從此,“老表”便成了江西人的代名詞。外人不知道就里,還以為“老表”是笑話江西人土氣呢。
【第29句】:鴨子上架——靠猛勁;逼出來的;逼的
【第30句】:飛機離跑道——沒轍
【第31句】:【籮里揀瓜——揀得眼花】(歇)指可供選擇的對象太多,使人眼花繚亂,拿不定主意該選哪個。
【第32句】:【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用對手的方式,來對付對手。 魯迅《二心集》:“這并不錯,正是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入之 身,雖然也是一種‘報復’,而非為了自己。”
【第33句】:星期天,我同爺爺一起下田割豬草。看到綠油油的麥苗,我對爺爺說:“今年的麥苗長得真好啊!”爺爺笑著說:“二月二,漫烏鴉;三月三,漫哈巴(狗)。你看這算不算好莊稼?”(湖北·鐘祥)
【第34句】:【面糊盆里磨鏡】(慣)面糊:用面粉打成的糨糊。在糨糊盆里磨鏡子,鏡面永遠也不清楚。形容人不清白。
【第35句】:【一個蘿卜一個坑】實實在在,沒有空缺。多指每人有一 個崗位。類似的:一個鉆眼一個釘。諶容《關于豬仔過冬問 題》:“現在人浮于事_哪個局不局不是七八個局長?群眾說,不 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兒,是八個蘿卜擠一個坑兒!”
【第36句】:【殺雞不用牛刀】見“割雞焉用牛刀”。
【第37句】:一聽到那些不實干的人吹大話,王大伯就會露出不屑一顧的神態,說那些人辦事是“一串子鞋幫兒——沒底兒”。(河南·鄭州)
【第38句】:【光吃炒豆不炸鍋】(慣)比喻光得好處,不付出代價。
【第39句】:【小兒放紙炮——又愛又怕】(歇)小兒:小孩兒。形容心情復雜,又喜歡又害怕。
【第40句】:我沒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就跟客人搭話。姐姐說:“你不要螞蟥聽水響,夜蚊子聽巴掌,把事情搞清楚再發言。”(湖北·長陽)
【第41句】:【拆壁腳】(慣)比喻耍手段破壞,使他人受損或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
【第42句】:【人不解甲,馬不卸鞍】保持作戰準備。姚雪垠《李自成》: “后來又到了西番地,整整一個月,一邊走一邊同曹變蛟打 仗,人不解甲,馬不卸鞍,找不到糧食就殺馬充饑。”
【第43句】:房頂上的草——刮來的種
【第44句】:我們村有位七十多歲的老大爺,子女都怕自己吃虧,不愿贍養他,老人過得很凄涼。媽媽對我說:“他老人家是壁上掛團魚——四腳無靠的喲,你長大了可不能學那些不孝之子啊!”(湖南·邵陽)
【第45句】:崽大,爺難當。
【第46句】:原始森林——自高自大
【第47句】:【有智不在年高】(諺)有智謀不在于年齡大小。指拔尖的人才往往出于青年人中。
【第48句】:【鴨子不吃癟稻——肚里有食】(歇)癟:不飽滿。指人不吃差一些的食物,是因為肚子不餓。
【第49句】:【生米成了熟飯】(慣)比喻已成事實或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也作生米已煮成了熟飯。 生米做成了熟飯。 生米燜熟了飯。
【第50句】:【面和意不和】釋義:臉面上和睦,內心里有意見。例句:因他做主管時,得了些不義之財,手中有錢,所居與劉家基址相連,意欲強買劉公房子,劉公不肯,為此兩下面和意不和,巴不得劉家有些事故,幸災樂禍。
【第51句】:扁鵲開藥方——藥到病除
【第52句】:【久聞大名,如雷灌耳】(慣)舊時見面的寒暄語。指對方名氣很大,讓人仰慕。 也作久聞高名,如雷灌耳。 久聞大名,如雷轟耳。
【第53句】:【是騾子是馬,牽出來遛遛】(諺)騾子能負重,但比不上馬善跑;是騾子還是馬,拉到大道上跑一跑便知。比喻人的才能是高是低,放到實踐中檢驗一番便見分曉。 也作是騾子是馬,遛一遛看吧。 是騾子是馬,上陣遛遛。上陣:上戰場。
【第54句】:我家剛搬進新房,爸爸要清掃柜子里的灰。他先讓我去搬凳子,接著讓我去拿鐵簸箕,最后讓媽媽去找笤帚,還讓媽媽給他扶凳子。媽媽對爸爸說:“你呀!一千點活,就喊得雷動風響的。”(青海·互助)
【第55句】:【 既在江邊站,定有望景心】謂來者有意,有目的而來。類 似的:既在神前站,就有看佛心。劉云若《小揚州志》:“老弟 你既在江邊站,定有望景心,必定是花錢找樂兒來的。”
【第56句】:【知情者不怪人,怪人者不知情】(諺)情:實情。知道了實情,就不會責怪對方;怪罪對方,往往是不知道實情。指對人的責怪,往往出于不知情。
【第57句】:丫環抱著元寶睡一守財奴
【第58句】:【 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意即個人 利益服從國家利益。國家,也說:公家、集體。反義說:家事 再小是大事,國事再大是小事。《小說月報》(1980,2):“國 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話雖不 錯,可惜只是講給我們這樣的人聽的。”
【第59句】:【 假氏大家族】指各種偽劣產品。《工人日報》( 1989,1, 22):“近幾年,在諸如假化肥、假農藥、假種子、假煙、假酒等 眾多的‘假氏大家族’中,又悄悄派生了一對雙胞胎:假糧 食,假原料。”
【第60句】:下雪那天早晨,媽媽送我上學。一位漂亮的阿姨穿著毛呢套裙,站在107國道邊等車,兩只手凍得不停地搓揉。媽媽見了對我說:“這可真是大雪天穿裙子——美麗動(凍)人。”(河南·信陽)
【第61句】:【太歲頭上動土】太歲,即木星。古代術數家認為太歲所 在是兇方,不宜動土建筑。此語表示觸犯忌諱,膽大妄為, 或敢作敢為。香港金庸《笑傲江湖》:“你天大的膽子,到太 歲頭上動土?”
【第62句】:【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釋義:比喻不能被一種行不通的辦法難倒,還要想別的辦法。例句:沒關系,陸路不通水路通,反正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咱們趁早另想辦法。
【第63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明顯的敵人容易對付,暗藏的敵人 和陰謀詭計難以防備。王蒙《活動變人形》:“明槍易躲,暗 箭難防。不怕黃鼬吃雞,就怕黃鼬給雞拜年。”
【第64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枷,木制刑具。謂自己做事害自己。 成語:自食其果。《北京日報》(1986,9,1):“用‘木匠戴枷, 自作自受’來形容他——最近被崇文公安分局查獲的一個 外地來京木匠,真是恰當不過。”
【第65句】:【牛鼻上穿繩,哪里情愿】釋義:指很不愿意。例句:大阿哥性好游狎,要他靜心讀書,好像牛鼻上穿繩,哪里情愿?
【第66句】:啄木鳥治樹——全靠嘴硬;入木三分
【第67句】:【雞孵鴨子,白忙活】為別人白忙一陣。特指為別人撫養子 女。成語:為人作嫁。電視劇:“給別人看孩子,看一個喜歡 一個,雞孵鴨子,白忙活!”
【第68句】:【 人無前后眼】人不可能預知一切,料事如神。相關的:人 有前后眼,富貴一千年。趙樹理《邪不壓正》:“人沒前后眼, 早知道有這些麻煩,咱不會早給閨女找個婆家打發出去!”
【第69句】:【歪著枕頭睡覺——想偏了心】(歇)本指心臟偏向一邊,轉指人胡思亂想,打錯了主意。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70句】:老太太吃奶豆腐——盡挑軟的
【第71句】:【人不宜好,狗不宜飽】(諺)待人不可過好,喂狗不可太飽。指處人處事,貴在適度。
【第72句】:近年來,村里各家各戶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爺爺感慨萬千,說:“舊社會,泥瓦匠住草房,賣鹽的喝淡湯,紡織娘沒衣裳,當奶媽的賣兒郎,挖煤哥家里冷得像冰窖,淘金老漢家里窮得響丁當。還是新社會好啊!”(河南·長垣)
【第73句】:行軍遇伏兵——出師不利
【第74句】:【儉是聚寶盆,勤是搖錢樹】(諺)聚寶盆:傳說中聚積著取之不盡的財寶的盆。搖錢樹:傳說中能搖落金錢的樹。指儉和勤是相輔相成的,儉能積存,勤能創收,能創收又能積存,自然就能致富。 也作“勤為搖錢樹,儉是聚寶盆”。
【第75句】:【陰陽不可信,信了一肚悶】(諺)陰陽:算命、占卜、星相等迷信活動。指占卜、算命等迷信不可相信,信了令人氣悶不舒、心緒難寧。
【第76句】:【吉人自有天相】(諺)吉人:善良的人。相:扶持,幫助。舊指善良的人,遇有危難自有老天佑護。
【第77句】:刀尖上耍雜技——硬逞能;瞎逞能
【第78句】:【貧賤之交不可忘】釋義:不可忘記貧窮時交下的朋友,說明不可忘本。例句:“薄幸賊!你不記宋弘有言:‘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第79句】:【石臼里的泥鰍——無路鉆】(歇)比喻人陷入困境,逃脫不了。
【第80句】:螞蟻緣槐夸大國——小見識
【第81句】:船老大帶徒弟——從何(河)說起
【第82句】:【磨面先洗驢】(慣)為了把面磨得又白又凈,磨面前把拉磨的驢子洗得干干凈凈。形容做事情過分講究。
【第83句】:【八哥嘴巴毒蛇心】釋義:比喻嘴上說得好聽,心地狠毒。例句:他真是八哥嘴巴毒蛇心,假裝來調解講和,但正是讓敵人跟來殺我們。
【第84句】:公雞對著麥克風叫——鳴(名)聲不低
【第85句】:一向不學無術的張叔叔看到別人辦商店賺了錢,也辦起一個,結果不到一個月就賠了七十多元。幾個老奶奶在一起談論這件事兒,王奶奶說:“兔子能拉車,還養驢干啥?”(山東·牟平)
【第86句】:【甕里捉王八——跑不了】(歇)指陷入困境,無處躲藏,無法逃跑。 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甕中捉鱉——跑不了。 甕里捉鱉——沒跑。
【第87句】:卸磨殺驢子一利用一時;忘恩負義
【第88句】:【戲臺上出大恭——唱不成】(歇)出大恭:排泄大便。本指唱不成戲,轉指辦不成事情。
【第89句】:關公不殺曹操——思念舊情
【第90句】:水田的黃鱔——沒見過江河
【第91句】:我們班上有的同學,遇到稍難一點的題就望而生畏。班主任張老師耐心地說:“身怕不動,腦怕不用;刀子越用越鋒利,腦子越用越靈活。”(河南·長葛)
【第92句】:【老牛拉破車】指速度太慢。馬烽《臨時收購員》:“我想收 購工作也不能再老牛拉破車了,我們下決心好好完成上級 規定的指標。”
【第93句】:【五心不做主】(慣)五心:內心。 指心里拿不定主意,不知如何辦才好。
【第94句】:【要吃飛禽,鴿子、鵪鶉;要吃走獸,兔子、狗肉】(諺)鵪鶉(anchun):鳥名,小頭短尾巴,羽毛赤褐色,不善飛。指飛禽中,數鴿子和鵪鶉的肉最細嫩;走獸中,數兔子和狗的肉最美味。
【第95句】:【經驗大似學問】實際經驗,跟書上的理論一樣,都很重 要。李準《黃河東流去》:“這還值得寫書?不過人家常說 經驗大似學問’,孔夫子會作書,未必會抓黃鱔。”
【第96句】:【老媽媽睡著吃干臘肉——是恁一絲兒一絲兒的】(歇)干臘肉:臘月里腌制后風干或熏干的肉。 恁:那樣。一絲兒:諧“意思兒”。 老媽媽牙齒不好,躺著吃干硬的臘肉,只好一點兒一點兒地撕扯著吃。指不必多說,點到就行。
【第97句】:俺村里有個老漢,很瞧不起年輕人,認為他們毛手毛腳,成.不了大事,說什么“小長蟲(蛇)要是能下來雨,還要龍王爺干啥?”(河南·西平)
【第98句】:【人吃五谷生百病】見“吃五谷雜糧,保不住不生病”。
【第99句】:【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諺)指關鍵時刻落后了一步,就會步步落后,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