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三月里炒青蠶蟲——又青(親)又熱
【第2句】:【出頭的椽子先爛】椽子,梁上的木條下端外露構(gòu)成屋檐。 謂出頭有危險。類似的:出林筍子先折斷/出水船兒先爛 底。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再說,提出來了,通不過也 是白費,誰心里也在琢磨著:出頭的椽子先爛咧。”
【第3句】:【前車有轍,后車有道】(諺)指車前行要遵循轍道,不可亂行。比喻做事要遵從以前的規(guī)程,不得隨意。
【第4句】:【運動不出汗,成績不見面】(諺)指體育運動不練得出汗,就不會有效果。
【第5句】:【喊天天不應,呼地地無門】(慣)形容陷入困境,冤仇無處申訴,有理無處去講,有難無人幫助。 也作喊天天不應,喊地地無靈。 呼天天不應,喚地地不靈。 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第6句】:【在蜜罐里長大】(慣)比喻在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
【第7句】:吃過晚飯,媽媽看天色還早就去備課,可是沒備多久天就黑了。媽媽說:“怎么黑得這么快呀?我還沒備完一堂課呢!”爸爸說:“天黑做不久,天亮困不久。”(湖南·株洲)
【第8句】:【卻之不恭,受之有愧】(慣)卻:不接受,拒絕。拒絕別人的好意顯得不恭敬,接受了又覺得慚愧。 接受別人饋贈或邀請時的客套話。
【第9句】:【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道墻】(諺)多交一個朋友,就多一條方便的路;多結(jié)一個仇家,就多一道阻擋的墻。指朋友越多越容易成事,對頭越多越難以行動。 也作“多個朋友多條路,少個對頭少堵墻”。
【第10句】:【穆桂英大破天門陣——陣陣出馬】(歇)穆桂英:《楊家將》中人物,原是山東穆柯寨寨主,自招楊宗保為婿,歸于宋營;智勇雙全,尤擅騎射,在抗遼時,曾躍馬橫刀,大破天門陣,屢建戰(zhàn)功。本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時,每次作戰(zhàn)都親自上陣;轉(zhuǎn)喻婦女對某項活動或事業(yè)非常積極,回回都參加。
【第11句】:黃河里的尿泡——隨大流
【第12句】:地板擦子刷地——拖拖拉拉
【第13句】:【十個指頭不一般齊】借指事物不可能整齊劃一,總有差 別。或說:十個指頭有長短,荷花出水見高低。馬烽西戎 《呂梁英雄傳》:“可是十個指頭不一般齊,各人有各人的想 法,有些人愿學,很熱心,有些人思想沒打通,他就不學。”
【第14句】:【閹豬割耳朵——兩頭受罪】見“劁豬割耳朵——兩頭受罪”。
【第15句】:【折斷一枝荷,爛掉一窩藕】(諺)表面上只是折斷了一枝荷花,實際還毀了水下的一窩藕。比喻造成的損失表面上不大,實際卻是巨大的,只是人們看不見罷了。
【第16句】:這幾年,爸爸做生意賺了錢,生活水平提高了,家中有大彩電、洗衣機和冰箱。前天,爸爸又買回一輛摩托車。一天中午,爸爸又讓我去割肉。媽媽卻說:“不要剛穿上鞋就忘了赤過腳。”(河南·鄧州)
【第17句】:【幫藝不幫錢】(諺)在錢財上幫助人,不如幫入學會一門技藝為好。 指幫錢只是救濟一時,幫藝卻能使人終生受用。
【第18句】:星期天,我買了兩塊自己愛吃的巧克力,心想,自己吃一塊,留給哥哥一塊,結(jié)果吃完了自己的那一塊,忍不住把哥哥的那一塊也吃了。紙里包不住火,哥哥知道了這件事,開玩笑地說:“妹妹,有肉莫埋在碗底下吃,這樣吃下去的東西,多沒滋味啊!”(湖南·醴陵)
【第19句】:【樹無土不活】釋義:比喻什么人也不能脫離人民百姓。例句:宋蚺不服氣地說:“我不懂,你懂。你就是忘記了一句老話:‘樹無土不活。你這棵大樹本事再大,沒有土——百姓不服,你就生不了根。”
【第20句】:足球隊員——不用手(守)
【第21句】:【吃人不吐骨頭】形容剝削者的貪婪和殘酷。類似的:吃 棗不吐核,吃人帶皮骨。海外劉宜良《江南小語》:“剝削,剝 削,天下吃人不吐骨頭的職業(yè),莫過于律師了!”
【第22句】:【_一家人說兩家話】(慣)指對自家人太客氣,說見外的話。
【第23句】:【塘怕滲漏,人怕引誘】(諺)池塘要是滲水漏水,就會干涸;人要是被引向邪路,就會毀了一生前程。 指年輕人最怕受到邪惡的誘惑。
【第24句】:我和媽媽一起吃芥末調(diào)的粉皮兒,辣得我直叫。媽媽笑著說:“蔥辣眼睛蒜辣心,芥末就辣鼻子上的筋。夠味兒吧?”(河南·安陽)
【第25句】:【佛口說善言,毒蛇在心田】(慣)心田:人的內(nèi)心世界。比喻口頭上慈悲,心里卻很歹毒。
【第26句】:【三句不離本行】(諺)指人的言語話題,總離不開已經(jīng)形成習慣的行話。 也作三句話不離本行。 三句話離不了本行。
【第27句】:課外活動時,整個校園都是學生在活動。一個下地干活的農(nóng)民路過這里看見了,說:“你看,就跟魚泛池一樣。”(河南·新野)
【第28句】:【三打不回頭,四打連身轉(zhuǎn)】(慣)形容人反應遲鈍,懦弱膽小。 也作三答不回頭,四答和身轉(zhuǎn)。 三推不上肩,四推和身轉(zhuǎn)。
【第29句】:【先長的眉毛,比不上后長的胡子】(諺)眉毛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胡須是年長以后才生的;人敬重的是后生胡須的長者,而不是先長眉毛的少年。借指有作為的人,往往是后來者居上。
【第30句】:【老子英雄兒好漢】釋義:父子兩代都是英雄好漢。或父親是英雄,兒子必然是好漢,這是封建的血統(tǒng)論觀點。例句:“真是!老子英雄兒好漢,你和你們老人家精神頭兒一模一樣。”
【第31句】:【目不識丁】“目不識丁”,是說這個人不識字。其實,“目不識丁”的本義并非如此。在甲骨文里,“目”是眼睛的象形,“丁”最早的形體為“.”,表示眼珠,眼睛當然看不到自己的眼珠了。這個難題后人解決了,照鏡子就可以看到自己的眼珠了。所以,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眼珠子才是“目不識丁”的本義。后來,有人把“丁”的最早象形形體與構(gòu)成漢字的最簡筆畫“點”聯(lián)系起來,認為一個人連構(gòu)成漢字的最基本筆畫“.”都不認識,還能認識別的字嗎?又引申“丁”字是漢字最簡單的字,都不認識,喻其為文盲。于是,“目不識丁”便產(chǎn)生了新義,并逐漸取代了本義。
【第32句】:逆水賽龍舟——力爭上游
【第33句】:【沒到西天,碰上如來佛了】(慣)西天:我國古代佛教徒稱印度。如來佛:即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比喻半路上遇到了好人、救星。
【第34句】:【打著[某人]的旗號】借用堂皇的名義。明代《金瓶梅》: “又一件,應二哥,銀子便與他,只不叫他打著我的旗兒,在 外邊東誆西騙。”
【第35句】:【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人需要激勵。明代《古今小 說》:“自古道: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馬周只為吃酒上 受刺史責辱不過,嘆口氣出門,到一個去處,遇了一人提攜, 直做到吏部尚書地位,此是后話。”
【第36句】:【有錢好辦事,家寬出賢人】(諺)賢人:行善積德的人。人有了錢,什么事情都好辦;家資富裕,行善積德的事就容易做出。指居家處世,離不了錢。
【第37句】:【不吃苦中苦,難得甜上甜】(諺)指人生上好的享受,是以自己吃極大的苦換來的。 也作不吃苦中苦,哪有甜中甜。 不受苦中苦,難有來日甜。
【第38句】:【 一只羊過河,十只羊照樣】有帶頭的,就會發(fā)生影響。類 似的:一只鴨子下水,十只鴨子下河。李喬《破曉的山野》: “莫說了,你非來當個帶頭羊不可!一羊過河,十羊過河,任 你上刀山下火海,我們也跟著你!”
【第39句】:【做官當老爺/當官做老爺】指干部貪圖個人享受,對人民 采取官僚主義態(tài)度。《北京日報》(1984,5,11):“有的人些 官做老爺,對國家和人民利益漠不關(guān)心,對工作敷衍塞責, 玩忽職守,以致事故頻生、損失驚人,已經(jīng)達到令人不能容 忍的地步。”
【第40句】:【貧無本,富無根】(諺)本:根。 窮也沒個窮根,富也沒個富根。指窮富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窮人勤奮也可致富,富人驕惰也可變窮。
【第41句】:【開綠燈】(慣)比喻為某些事或人提供便利條件。
【第42句】:【得了便宜賣乖】得了好處,還說自己不想要。得,也說: 討。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真是名利雙收,得了便宜 賣了乖,再也沒有這么美的事了。”
【第43句】:狗舔貓鼻子——居心不良
【第44句】:皇帝祠堂——太廟(妙)了
【第45句】:【—粒谷子千滴汗】糧食來之不易。類似的:十粒汗珠一 粒糧。古華《芙蓉鎮(zhèn)》:“而且和泥水、土地打交道,一天到晚 嘴巴都閉臭,身上的汗水干了又濕,濕了又干;真是一粒谷 子千滴汗啊。”
【第46句】:糧庫里頭一粒米——有它不多,無它不少
【第47句】:我大伯五十多歲了,還要練舉石鎖,結(jié)果沒舉起石鎖,反閃了腰。大娘說:“甭不服老,沒有那么大的荷葉,就別包那么大的粽子。”(河北·南皮)
【第48句】:【叫化子唱戲——窮開心】(歇)指人陷入窮困境地,卻故作歡樂,自尋開心。常含譏諷意味,有時用作自嘲。 也作“叫花子唱戲——窮快活“。
【第49句】:【百貨店】現(xiàn)在的百貨公司、百貨商場貨架上擺的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品種之多,數(shù)以萬計。那么,為什么非叫“百貨店”呢?相傳,清朝年間南方有一家雜貨鋪,生意興隆,鋪里的貨物樣樣都有,掌柜的便為自家的店鋪起了個“萬貨全”的字號。一日乾隆帝南下私訪,一見“萬貨全”的牌子,就想,這口氣也太大了。當下,乾隆把伙計叫來,開口說道:“我買把糞釵子。”小伙計趕緊遞過來幾把。乾隆一看說:“我不要鐵的,要金的。”小伙計一看來頭不對,急忙把掌柜找過來。掌柜說:“小店確實沒有金糞釵子。”乾隆說:“你這里不是萬貨全嗎?”掌柜為了求得太平,忍住氣,叫伙計把招牌摘下來,然后說:“小店備貨有限,今后不敢吹‘萬貨全’了,客官如看得起小店,就請給起個字號吧。”乾隆隨口說道:“就叫‘百貨全’吧。”后來,店主聽說此人是乾隆皇帝,喜不自勝,趕緊把“萬貨全”改成“百貨店”了。自此生意做得更興隆了,發(fā)了大財。這事傳開后,其他店鋪紛紛效仿。從那時起,“百貨店”的名稱被正式固定下來了。可嘆,當下這“百貨店”老字號牌子被“購物中心”、“超市”所取代,很少能見到“百貨店”、“百貨公司”的牌匾了。
【第50句】:【豆腐拌成了肉價錢】(慣)比喻由于某種原因,本來不值錢的東西成本提高,價格大幅提升。
【第51句】:【 扯了龍袍也是死,打死太子也是死】無論輕重,都有死罪, 干脆豁出去,大膽干。類似的:一錐子也是疼,一刀子也是 疼。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今天去修碉堡,又叫黃皮猴 子打了一哭喪棒,不是村里人緊拉住,我真要揍他兩下!反 正扯了龍袍也是死,打死太子也是死,一命換一命算了!”
【第52句】:【繩打細處斷】釋義:繩子的細處容易斷,比喻薄弱的地方容易出問題。例句:才才那時長得瘦貓兒似的,病鬧個不停,人都說:“怕要繩打細處斷”。
【第53句】:【太歲頭上動土】太歲,即木星。古代術(shù)數(shù)家認為太歲所 在是兇方,不宜動土建筑。此語表示觸犯忌諱,膽大妄為, 或敢作敢為。香港金庸《笑傲江湖》:“你天大的膽子,到太 歲頭上動土?”
【第54句】:初二三的月亮——不明不白
【第55句】:【吃官飯】(慣)指在政府部門或事業(yè)單位工作,靠工資生活。
【第56句】:【劁豬割耳朵——兩頭受罪】(歇)劁(qia。)豬:閹豬,割去豬的睪丸或卵巢,使不能生育。兩頭:本指首尾兩端,轉(zhuǎn)指兩個方面。指兩方面都沒落好。 也作劁豬割耳朵——兩下受苦。 閹豬割耳朵——兩頭受罪。
【第57句】:草叢里的眼鏡蛇——歹毒
【第58句】:柳樹結(jié)桃——好看不好吃
【第59句】:巖石上的樹木——自有活法
【第60句】:【君子不跟牛致氣】釋義:品格高尚的人不同莽撞粗野的人斗氣。致氣:又作“治氣”。例句:“算了算了!君子不跟牛致氣!”常景春白了辛鳳鳴一眼,忙掏出一包撕破口的大雞牌香煙,只抽出一支來,送到賈正手里。
【第61句】:【夜里想得千條路,早上起來還是磨豆腐】無法改變處境。 磨豆腐,亦可改用其他詞語。相關(guān)的:今年發(fā)著來年恨,來 年還是掏大糞/今年盼著來年好,來年褲子改成襖。成語: 終成泡影。李英儒《還我河山》:“媽也是要強要樣的人,可 惜的是:心比天高,命比燈花紙還薄。我什么都想過,夜想 千條路,早晨起來還是洗衣服。”
【第62句】:晚飯時,媽媽叫弟弟吃菜,弟弟不肯吃。媽媽一邊給弟弟夾菜,一邊對弟弟說:“三天不吃青,行路不正經(jīng)。”(廣東·吳川)
【第63句】:小林氣喘吁吁地跑來告訴正在學習的安安說:“快去看啊!那邊有人在打架。”安安連頭也不抬,低語道:“那邊火燒山,和我啥相干?”(湖南·東安)
【第64句】:【羊上狼不上,馬跳猴不跳】釋義:比喻你動他不動,行動不協(xié)調(diào)。例句:“咱們打仗一靠官帶,二靠弟兄們敢拼。要是大家氣不順,羊上狼不上,馬跳猴不跳,這仗永遠也打不勝。”
【第65句】:【喝酒喝厚了,耍錢耍薄了】(諺)耍錢:賭博。彼此在一起喝酒,越喝友情越厚;要是在一起賭博,不免爭贏論輸,越賭友情越薄。常指賭博對人有百害而無一益。
【第66句】:【海里的船頭也會碰著】世界雖大,也可能相遇。成語:后 會有期。高云覽《小城春秋》:“大家擔待些吧,俗話說,船頭 船尾有時會碰著,能‘放點’,就放過,別趕盡殺絕哇!”
【第67句】:【涼了半截】(慣)1指因受到打擊或失望而感到灰心喪氣。2因某種原因而事情辦不成。 也作涼了大半截。 冷了半截。
【第68句】:井底青蛙爬出井欄圈——方知天外有天
【第69句】:【進門欲問榮枯事,觀察容顏便得知】釋義:只要觀察對方的面容,就能知道對方的處境和心情。例句:俗話說:進門欲問榮枯事,觀察容顏便得知。姐姐是個疼兄憐弟的人,平時對待寶三恰似半個母親,衣食冷暖全部操心;若有個天災病痛的,她更是守著弟弟寸步不離。
【第70句】:【放冷箭】(慣)冷箭:乘人無防備,暗中射出的箭。比喻暗地里傷人。 也作“射冷箭”。
【第71句】:鸚鵡學舌——人云亦云
【第72句】:【雞窩里落下鳳凰來】(慣)比喻貧賤的地方來了貴客。
【第73句】:木頭楔子一專門鉆空子
【第74句】:【十冬臘月的大蘿卜——凍心】(歇)十冬臘月:指農(nóng)歷十、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臘月),一般是一年里天氣最冷的時候。凍:諧“動”。指思想、感情等發(fā)生波動,或產(chǎn)生了某種念頭。
【第75句】:老鼠算卦——做賊心虛
【第76句】:【狗坐轎子——不識抬舉】(歇)本指不識抬和舉,轉(zhuǎn)指不懂得被人重視、贊譽或推崇。多用來責罵人不知好歹,不懂得接受別人的好意。 也作“狗坐轎子——不識人抬”。
【第77句】:【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無水吃】(諺)指人少責任分明效率高,人多相互推諉事難成。
【第78句】:【丫頭】我們現(xiàn)代人常稱小女孩為“、了頭”。那么,這個稱呼是怎么來尼?這還要從中國古代說起,在古時候,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頭上都要梳兩個髻,左右分開,對稱而立,形狀很像個“丫”字,這種頭型就被稱為頭”。后來,丫頭就慢慢成了女孩子的代稱。唐代劉禹錫《寄贈小樊》詩云:“花面、了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 在唐朝,“、了頭”就有女孩之意了。此外,因為古代婢女經(jīng)常梳丫髻,所以“、了頭”有時也指婢女,如戲劇的婢女就叫“丫環(huán)”。
【第79句】:【寶劍托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釋義:指把物品要送給與之相稱的人。例句:常言道:“寶劍托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現(xiàn)在,你把你的祖?zhèn)鲗毼锝o那人,日后你必定后悔。
【第80句】:我?guī)蛬寢屚依锾Х柿希灰粫海屠鄣梦抑贝寢屨f:“歇一會兒再抬吧,力氣是奴才,去了還會再回來。”(湖北·丹江口)
【第81句】:【久經(jīng)大海難為水】見“觀于海者難為水”。
【第82句】:【屋怕不穩(wěn),人怕忘本】(諺)房屋怕的是不堅固而倒塌,人怕的是忘記根本而失去人的本性。指為人要有良心,不得忘本。
【第83句】:修成仙的黃貔子(黃鼠狼)——害人精
【第84句】:【人離原地活,樹離原地死】(諺)指人離開原地,走出困境,外出闖蕩,就能把生活的路拓寬。 也作人挪活,樹挪死。挪:挪動,離開原地。 樹挪死,人挪活。
【第85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釋義:天地間只有你我知道這個秘密。例句:你想自首,那是自投羅網(wǎng)。錢你拿著,話回肚里,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算啦!
【第86句】:快刀砍竹子一迎刀而解
【第87句】:草甸上的葦子——靠不住;不可靠
【第88句】:【家資多大禍多大】(諺)家業(yè)資財?shù)囊?guī)模有多大,承擔的風險就有多大。指積財和招禍往往是并行的,戒人引起警惕。
【第89句】:【只要苦干,事成一半】(諺)做事只要肯下苦功,成功就有一半把握。指無論做什么事,勤奮苦干總是成功的基礎(chǔ)。
【第90句】:【說出話來,落地有聲】說話有分量,有價值,頂用。浩然 《艷陽天》:“年輕人的話,句句都是實實在在,落地有聲,連 福聽了都愣愣地沒話可說。”
【第91句】:【窮人有三門富親戚不算窮,富人有三門窮親戚不算富】(諺)窮人家如果有幾家富親戚經(jīng)常周濟他們,也就算不得真窮;富人家如果有幾家窮親戚經(jīng)常拖累他們,也就算不得真富。
【第92句】:【有三門窮親戚不算富,有三門富親戚不算窮】釋義:親戚之間,關(guān)系密切,要富都富,要窮都窮。也說“有三門富親窮不了,有三門窮親富不了”。例句:“你看他那會兒窮吧,他給妹子找的婆家是富農(nóng);通過富農(nóng)繞來繞去,又跟一個小土地主攀上親,把大閨女嫁過去了;再一繞,二閨女成了北京一個小鋪家二掌柜的兒媳婦。常言說,有三門窮親戚不算富,有三門富親戚不算窮。”
【第93句】:【灑熱血,拋頭顱】見“拋頭顱,灑熱血”。
【第94句】:【削尖了腦袋向里鉆】(慣)諷刺人不擇手段地鉆營。
【第95句】:【開店不怕大肚漢】(諺)大肚漢:飯量、酒量很大的人。指開著的酒店飯店,正歡迎那些酒量、飯量大的顧客。泛指顧客消費多,商家自然就贏利多。 也作“開起酒飯店,不怕大肚漢”。
【第96句】:【不管兔子怎么叫,該種豆子還得種豆子】釋義:比喻不管別人怎么說,事情還是照樣做。“兔子”又作“野兔”。“豆子”又作“黃豆”。例句:育武拖著長腔不慌不忙地回答:“咱莊稼人有句俗話,不管兔子怎么叫,該種豆子還得種豆子。”
【第97句】:【嘴上貼封條】(慣)比喻閉口不言。
【第98句】:【劉寄奴】“劉寄奴”是一味中草藥,它是用人名命名中草藥的級別最高的人。 “劉寄奴”本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傳說劉寄奴小時上山砍柴,見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負傷逃躥。第二天他又上山,隱隱約約從遠處傳來一陣陣搗藥聲,即隨聲尋去,只見草叢中有幾個青衣童子搗藥,便上前問道:“你們在這里為誰搗藥?治什么病呢?”童子說:“我王被寄奴射傷,故遣我們來采藥,搗爛敷在患處就好了。”寄奴一聽,便大吼道:“我就是劉寄奴,專來捉拿你們。”童子們嚇得棄藥逃跑,寄奴便將其草藥和臼內(nèi)搗成的藥漿一并拿回,用此藥為人療傷,頗有奇效。后來,劉寄奴領(lǐng)兵打仗,凡遇到槍箭所傷之處,便把此藥搗碎,敷在傷口,很快愈合,甚為靈驗。但士兵都不知道叫什么藥,只知道是劉寄奴射蛇得來的神仙藥革,于是就把它叫“劉寄奴”。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藥,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
【第99句】:大簍灑香油,滿地拾芝麻——得不償失
上一篇:每日一禪大全-佛語禪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