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真正的圣人,既強又柔。他的強是柔中帶剛,剛中帶柔;柔能調伏眾生,剛能堅強己志。
【第2句】:【禪心佛語】感謝不愛我的人,是他讓我懂得了自愛;感謝傷害我的人,是他磨練了我的意志;感謝欺騙我的人,是他增進了我的智慧。
【第3句】:【禪心佛語】今天含笑的花朵,明天就會枯萎,時光飛逝,人生如梭,智慧之人,怎能不懼。
【第4句】:慈心無害想,不害于眾生,心常無怨結,是則升天路。《雜阿含經》卷四十九,第1229經
【第5句】:【禪語人生】學佛修行,沒有別的要求,就是如何面對我們生命當下的困惑、當下的煩惱。因為離開了當下,你要找我們的生命、找我們的生存、找我們的生活,是找不到的。
【第6句】:【佛心禪語】白雪皚皚時,想起佛說:生活的意義原本似雪,白凈、悠遠、綿長。
【第7句】:世間不思議者,若有布衣頓登九五,即是世間不思議。出世間不思議者,十信初發心,一念相應,便成正覺,此明頓悟不思議。——《荷澤神會禪師文案》
【第8句】:【禪心佛語】聰明的人較重視自己的過錯,愚笨的人卻為小小優點而沾沾自喜。
【第9句】:【禪語人生】也許愛情是一部憂傷的童話,惟其遙遠與真實。放棄一個愛你的人并不痛苦,放棄一個你愛的人那才痛苦。不要因為寂寞而錯愛,不要因為錯愛而寂寞一生。
【第10句】:世間不安,起于人心動亂,無法守持道心,只生貪嗔癡等毒念。唯有心存慈悲,不犯戒造罪,才能去除惡行、顯揚善道。
【第11句】:【佛心禪語】不要總想改變別人,自己要先管好自己,別人自然會尊重你,喜歡你,信任你,擁護你。
【第12句】:老則色衰,病無光澤,皮緩肌縮,死命近促。身死神徙,如御棄車,肉消骨散,身何可怙!《法句經》卷上,老耆品
【第13句】: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第14句】:【禪心佛語】懂得如何避開問題的人,勝過知道怎樣解決問題的人。在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怎么辦的時候,選擇順其自然,也許是最佳選擇。勝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觀念。
【第15句】:問:“慈悲與愛顧相似而實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愿聞其說!”答:“慈悲是理智作用,愛顧是情感作用,愛有分別,慈尚平等。”——李炳南居士
【第16句】:【佛語禪話】父母是孩子的“模”,老師是學生的“樣”;以好模樣,培育孩子正確的人生觀。
【第17句】:平時沒事對別人很好?這不是功夫;當發生事情時還能對別人好,才是真功夫。
【第18句】:【禪心佛語】凡事抱怨的人是沒有看淸困果的人,開悟的人凡事都不會抱怨,只會隨緣消舊業、隨緣結善緣。
【第19句】:若不從天人,希望求僥幸,亦不禱祠神,是為最吉祥。《法句經》卷下,吉祥品非道求清凈,供養祠祀火,不識清凈道,猶如生盲者。《雜阿含經》卷五,第102經
【第20句】:【禪心佛語】生活中,我們能隨著天氣的冷熱而增減著衣服,但我們很難伴隨著冷熱調整自己的心情。。
【第21句】:驚畏有為界,喜無為法,當知此即是增上慢。《大寶積經》卷二十六,法界體性無分別會
【第22句】:【禪心佛語】你給別人的,其實是給自己的。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關心別人;你要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
【第23句】:如果你希望交到真心的朋友,你就必須先對朋友真心,然后你會發現朋友也開始對你真心;如果你希望快樂,那就去帶給別人快樂,不久你就會發現自己愈來愈快樂。
【第24句】:菩薩善能守護安住菩提之心,乃至夢中,一切結使不為其患,而是菩薩所有煩惱漸漸當盡,不應一生便盡結使。《大寶積經》卷九十,優波離會
【第25句】:【禪心佛語】能否接受眾生向自己傾倒垃圾,能否把眾生的痛苦業障凈化為佛的壇城,這是金剛薩多之心,是普巴之心,懺悔自己所有的怯懦和不能承擔責任的心。
【第26句】:【禪心佛語】什么是朋友?真正的朋友永遠不會離棄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孤獨時、彷徨時,朋友是你最忠實的聽眾,他們沒有怨言,他們有的只是一顆包容的心。
【第27句】:文字終究是點滴,念想,且滄桑。執筆也只是心路的悲與喜,或回憶,或感慨,別無它意。經年過后,仍淺笑若夢,紅塵只是回眸一笑,僅此而已。
【第28句】:有一般學人,向五臺山求文殊,早錯了也。五臺山無文殊,爾欲識文殊幺?只爾目前用處,始終不異處處不疑。此個是活文殊。——《鎮州臨濟慧照禪師文案》
【第29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無非是把想不通的事想通,把必須要邁的坎邁過,把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放下。世態炎涼,無需迎合;人情冷暖,勿去在意。身在萬物中,心在萬物外。
【第30句】:凡事不要只看其表象,而不解其中味。事物的精華都是深藏其中,需要你認真地用心去體會。
【第31句】:若能不見,遇不見。等不見,望不見。便釋懷這場奈何禪。但將無怨,作無緣。
【第32句】:佛說,人最靠得住的是自己,自修自得。佛又說,人最靠不住的也是自己,不修不得。
【第33句】:【禪心佛語】時間會告別過去,痛苦會告別回憶,學會接受,學會忍受,學會珍惜,這樣的人生將會更加美麗,平和的心態,勝于一切。
【第34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懂得生活禮儀,就懂得愛自己;自愛的人,才會愛人。
【第35句】:學道深宜退步體究,但以生死為念,世諦無常,是身非堅久,一息不來,便是異世。
【第36句】:【心靈禪語】一個人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找到最適合于自己的生活,一切外界的誘惑與熱鬧對于他就的確成了無關之物。
【第37句】:【禪語人生】真心為無價之寶,賢愚凡圣、天堂地獄、穢土凈土,皆由他造作。佛祖教人顯了真心,證自性佛。人能將種種習氣斷盡,則真心自顯,自佛即證。
【第38句】:要先認識佛,才能成佛。我們以正思維來探討,何者為“佛”?泥塑紙繪,被供奉的是佛嗎?那只是佛像而已。什么是佛?清凈心就是佛。一慧律法師
【第39句】:我們要想改變外在的事物,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改變的是我們自己,是我們自己的心念。
【第40句】:能力有限不要緊,努力將有限的能力全部發揮出來,利益他人、利益社會,生命便有意義,人生也不失精彩。
【第41句】:【佛心禪語】禪師微笑道:表面的激烈是由于內心的單薄,真正的力量如同流水一般沉靜。
【第42句】:【佛語摘抄精選】以清凈心為善業根,以不善心為惡業根。心清凈故,世界清凈;心雜穢故,世界雜穢。(《心地觀經》卷四)
【第43句】:【禪語人生】在奔向成功的路途中,總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一千個放棄的理由。很多時候,勝利者的根本法寶,不是能力,甚至也不是智慧,而是信念和堅持。
【第44句】:禪是清涼自在的享受,是超越一切對立的圓滿,是脫離生死的大自在,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究竟自由。
【第45句】:【禪語人生】一生光明磊落,不論為人子女或父母、親朋,無不省身克己,有所擔當,懂得有些事情應不求名利,當做則做。
【第46句】:【禪心佛語】墊起腳尖的人是站不久的,跨大步的人是走不遠的。老老實實,是最好展現自我的方式。
【第47句】:【禪語人生】證悟了空性的人,不會在意別人的毀謗,也不會在意別人的贊嘆。
【第48句】:【禪心佛語】實行:只說好話而沒有實行是毫無結果的,這好比一朵美麗的花,徒具顏色而沒有芳香。
【第49句】:虛空有盡,我愿無窮。開悟,是為眾生之慧命,若不能以眾生之苦樂為己身之苦樂,是為自私自利,與無上菩提背道而馳,即使諸佛菩薩、善知識在面前,也會錯過。
【第50句】:【佛心禪語】追求真理最快的辦法是拿自己做試驗,而不是一味讀別人的體驗。不要推卸責任,完全的接受責任,就是完全的體驗真理。
【第51句】:對人,咄咄逼人必招怨恨,寬宏大量常得人心;對己,心事過重傷人傷己,心態淡然自在優雅。
【第52句】:【禪語人生】我們以善法之水,除去身穢心垢,內在熱惱頓歇,身心寂靜和適。不寒不熱時,今夕橫塘自碧,田田幽香,飛入素月小窗。
【第53句】:所以,如果一個人身上的場態呈陽性,運氣旺盛,那他看風水也會看得很準。
【第54句】:【禪心佛語】佛說人的生命在呼吸之間,我聽聞暗自慚愧,因為我的生命還糾纏在QQ之間。
【第55句】:【得過歌】得過且過,多惜福,少惹禍;石家豪勢傾蒼天,項楚烏江竟難度,何如陶潛撫孤松,醉來閑向北窗臥。世事到頭終坎坷,快意終須有折挫,得過且過!
【第56句】:【禪語文案】不要指望自己的生活有別人來給你打理,更不必奢望自己的命運有別人來給你改造,沒錢別怨父母窮,有志就吃四方糧,命好命壞不在命,全在自己定主張。
【第57句】:【佛心禪語】自然,剝去了一切偽裝,包括你的影子。自然,疏通了你的血脈,拉近了你與天使的距離。
【第58句】:【禪心佛語】如果感受自己的快樂有點困難,那可以回想自己過去曾經做過的一件令你很開心的事情。
【第59句】:因為真實只有一種,沒有第二種;人們懂得這一點,就不會爭論。《經集》第四品,第十二章《小積集經》
【第60句】:【禪心佛語】成長是鎖在抽屜里那帶鎖的日記本,記錄了喜怒哀樂,苦辣酸甜,記錄了青春的煩惱和喜歡的那些人和事。
【第61句】:你若覺悟,就會“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宣化上人
【第62句】:【禪心佛語】道,但以假名字,引導于眾生。未識得破時千難萬難,識得破后,有什么難易。
【第63句】: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智學成菩提,愚學增生死。如是不了知,斯由少學過。“四十華嚴”卷十二
【第64句】:【禪語人生】以“覺悟人生”之智慧成就菩提心,以“奉獻人生”之實踐成就大悲心。
【第65句】:有些人總在你需要的時候有空,有些人總在你需要的時候很忙。前者總是跟著你對點,后者總是讓你跟著對點。
【第66句】:眼皮是用來閉目養神的,每日里合過多久?嘴唇是用來慎言防禍的,事頭上閉過幾回?別人傷害你倒也罷了,何苦再繼續生氣自己傷害自己?
【第67句】:當我們去除了財產、權力等觀念的束縛時,就不會為這些身外之物的變化而感到失落、痛苦、煩惱。當我們的心里本沒有這些東西的時候,又哪里會惹來煩惱的塵埃呢?
【第68句】:【禪心佛語】生活總是需要一份鮮活與不同,別因煩惱不自由,活好自己的存在,改正自己的偏頗和固執,人生活來不容易,理解大家,有你才成大家。
【第69句】: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當少壯時,須念衰老的辛酸。感恩幫助自己的人,原諒傷害自己的人,幫助需要關心的人。
【第70句】:【佛心禪語】好不容易看到佛光禪師剛與信徒談話告一段落,大智搶著問佛光禪師道:“老師,分別這二十年來,您每天的生活都是這么忙著,怎么都不覺得您老了呢?”
【第71句】:過去的已然過去,再怎么煩惱,人生也不會重新來過。莫若振作精神,把今天做好!
【第72句】:【佛心禪語】愚人拉開嘶啞的喉嚨答道:“你有所不知,這么多的水,我喝得完嗎?我怕我的肚子裝不下這么多水,所以干脆不喝算了。”
【第73句】:【禪心佛語】如堅固的巖石不為風所搖動,賢人被誹謗或稱贊都不會動心。
【第74句】:隨時莫起趨時念,脫俗休存矯俗心。重義忘利乃君子,損人利己是小人。道吾惡者不應怒,道吾善者不足親。林中哪有無彎樹,世上哪有完善人。
【第75句】:【禪語人生】永遠把別人對你的批評記在心里,別人的表揚,就把它忘了。
【第76句】:【佛心禪語】※我們要養成一種良好的品質,善于去觀察發現欣賞生活與他人美好善良的一面,然后將之變為一種習慣。這樣我們在思想與行為上才能逐漸變得高尚與純粹。
【第77句】:【佛心禪語】愛情,就是彼此永不止息的思念,是永遠放不下的牽掛,是心甘情愿的牽絆。不管相隔多遠,無法抑制的仍然是對彼此的想念。原來,想念是糖,甜而憂傷。
【第78句】:【禪語人生】友情和愛情碰見,愛情問友情:世上有我了,為什么還要有你的存在?友情笑著說:愛情只會讓人們流淚,而友情就是幫人們擦干眼淚的。
【第79句】:【禪語人生】像刻在巖石上的字似的人—常常生氣其怒氣有如刻的字,長久不失。
【第80句】:人應擴大愛心,于富中修慧,使福慧平行齊進,并取諸社會、用諸社會,即是植福修慧。
【第81句】: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及與法界力,周遍眾生界,諸念求義利,悉皆饒益之。《大日經》卷三,世間成就品
【第82句】:若自得利,先推他人,其心常一,無有放逸。見他得利,歡喜如己。《菩薩善戒經》卷六
【第83句】:四季變幻的繽紛,芳菲了人生的夢想;天空的云兒漂泊,釋然了哀婉的詩行;每一季都有花兒盛放,溫馨了蒼茫歲月的祈盼。
【第84句】:【禪心佛語】說到生病,色身肉體上自然有生老病死,但法身本性上就沒有生老病死了。
【第85句】:若敬愛于他,以德自稱贊,他德既稱贊,乃是自敬愛。《菩提行經》卷三
【第86句】:【佛心禪語】把鹽叫成糖,鹽也不會變甜的。人不從內在改變自己,別人再多的贊美也是徒然。
【第87句】:當觀色無常,。正觀者則生厭離,厭離者喜貪盡,喜貪盡者,說心解脫。如是,觀受想行識無常。。如觀無常,苦、空、非我,亦復如是。《雜阿含經》卷一,第1經
【第88句】:【禪語人生】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嚴于律己,那么我們每做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
【第89句】:若是分曉漢,不從佛,不從祖,學禪學道,學佛學法,唯是自己。——《宏智禪師廣錄》
【第90句】:【禪心佛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我再次將你容顏深藏,期許來生,再續那份未盡的繾綣情深。
【第91句】:【禪語人生】隱惡揚善的意思就是:人家的缺點――我們盡量不說;人家的優點――我們盡量去說。
【第92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第93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修行不僅要有誠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時刻如是,平時不要講那么多話,舌尖頂上顎,有口水時咽下,那是甘露水。
【第94句】:【禪心佛語】千處祈求千處應,無論是千余年前的大唐朝野,還是日新月異的當今盛世,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救度,從來都與熱切祈望的眾生們心心相印。
【第95句】:善惡的種子(因)——是人之心念。起心動念無不是業,人被業力牽引,注定了一切果報!所以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第96句】:【禪心佛語】命運不是放棄,而是努力。命運不是運氣,而是選擇。命運不是等待,而是把握。命運不是名詞,而是動詞。要改變命運,先改變觀念。
【第97句】:【禪語人生】武士在前面走,鐵眼在后面跟著,一直走了十多里路。那個武士無可奈何地隨手扔下一文錢。鐵眼和尚從地上撿起那文錢,朝武士行禮致謝。
【第98句】:【禪心佛語】任何愚人都會批評、指責和抱怨——而且大多數的愚人正是這么做。
【第99句】: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里有蕓蕓眾生,眾生都與我們的個體生命相關。我們是同路人,從生命的基點出發,通過漫漫長途尋找歸宿,沒有理由不互相取暖,每個人都應該是拾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