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一心想趕兩只兔,反而落得兩手空。
【第2句】:【買起馬備不起鞍】(慣)鞍:即鞍子,放在牲口背上馱東西或供人騎坐的器具。比喻舍得大把花錢辦大事,卻舍不得花很少的錢辦小事。 也作買得起馬買不起鞍。 有錢買馬,沒錢置鞍。
【第3句】:【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 釋義:指過日子貴在有打算。 例句:朱老星一年到頭總會找到活兒做,兩手不閑是他的目的。他常說:“人,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到就受窮。”他就是整天價打算。
【第4句】:【藏了和尚藏不了寺】(諺)和尚: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指和尚能躲藏起來,寺院卻無法躲藏。常比喻躲避不是個辦法,事情終得要解決。 也作“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寺”。
【第5句】:【男兒當自強】(諺)指好男兒應努力奮進,自強不息。
【第6句】:【五服】“五服”是說古時候喪服按跟死者關系的親疏分為五種,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自身五代。后來用出沒出五服表示家族關系的遠近。習慣上出了五服就不再穿孝衣。那么,“五服”一詞是怎么來的呢? 五服,原是指古代喪服的五個等級,它是按照生者和死者之間親屬關系的遠近而制定的。喪服分五等,重輕有差,越親近者喪服越重,是為“重孝”。 一等是斬衰。為期三年之服。這種喪服用最粗的生麻制成,衣旁和下邊不縫。斬就是斬布制成喪服,不縫輯。兒子、未嫁女為父母,嫡孫為祖父母,妻為夫,都用一等喪服。 二等是齊衰。這種喪服用熟麻布制成,縫邊整齊。細分起來,齊衰又有杖期、不杖期、五月、三月之別。孫為祖父母服喪為期年,曾孫為曾祖父母服喪為五月,玄孫為高祖父母服喪為三月。 三等為大功。這種喪服用粗熟麻布制成,較齊衰所用精細。服喪九月。 如妻為夫之祖父母。 四等是小功。這種喪服用熟麻布制成,較大功服更為精細。服喪五月。 如為伯叔祖父母,為在室祖姑等,均服小功。 五等是緦麻。這種喪服用細麻布(緦)制成。服喪三月。如夫為妻的父母,妻為夫的曾祖、高祖父母等,均服緦麻。 現(xiàn)在喪服沒有這么復雜,且各地戴孝風俗不同。尤其是城市和官辦的追悼會,改為一律戴黑紗。 后來,喪服又用來直接表示親屬關系的遠近。“五服”遂由指喪服向指親屬關系轉化。“五服”之內(nèi)者為親屬,五服之外者就不是親屬了,即所謂“六世親屬竭矣”(《禮記·大傳》),出了五服,不再穿孝。
【第7句】:【表面上仁義道德,骨子里男盜女娼】見“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第8句】:【瘸子打圍——坐著喊】(歇)打圍:打獵。本指坐著呼喊,轉指只是說空話、大話,沒有實際行動。
【第9句】:身體鍛煉好,八十不服老。
【第10句】:【冬不可以廢葛,夏不可以廢裘】(諺)葛:葛麻,夏季衣料。裘(qiu):冬季皮毛衣裳。指冬季雖然不穿葛麻衣服,但不可丟棄它;夏季雖然不穿皮毛衣裳,但也要把它保管好。泛指凡事要有長遠打算,不可眼光短淺。
【第11句】:【大炮不靠吹,火車不靠推】 釋義:比喻說大話、吹牛皮沒有用。 例句:大炮不靠吹,火車不靠推。不能光憑嘴皮硬,真要動手,看你敢不敢!
【第12句】:【真佛面前不燒假香】(諺)比喻在知情或懂行的人面前不得編造謊言。
【第13句】:【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見“黃貍黑貍,得鼠者雄”。
【第14句】:【有多大的籠子,養(yǎng)多大的鳥】 釋義:比喻要根據(jù)條件辦事。 例句:按說,應當有多大的籠子,養(yǎng)多大的鳥!可我……
【第15句】:【雞多不下蛋】 釋義:人多了,缺乏必要的組織、管理,反而干不好事情。 例句:“人多瞎搗亂,雞多不下蛋,生產(chǎn)搞不好,這回虧算吃上了。”
【第16句】:【順天者昌,逆天者亡】 釋義:順應發(fā)展趨勢的就昌盛,違抗發(fā)展趨勢的就滅亡,比喻要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 例句:古人語:“順頁天者昌,逆天者亡。”你若還是不改正,我可就沒辦法了。
【第17句】:【關帝】“關帝”即“關羽”。曹操封過關羽“漢壽亭侯”,劉備封其為“五虎上將”之首,他生前保劉備登上帝位,自己從不做不忠不義之事,怎么成了“關帝”呢?這源于后人對關羽的崇拜。 宋代,關羽被宋徽宗先封為“忠惠公”,再封為“崇寧真君”,又封為“昭烈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的稱號。元代的文宗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明代的神宗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zhèn)天尊關圣常君”。 由此,關羽就成了人們崇拜的“關帝”了。歷代王朝對關羽的崇拜都是有增無減,到了清朝達到頂點,清德宗光緒皇帝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共二十六個字,是封號最長的一個,對關羽的崇拜到了極盛。“關帝廟”遍及全國各地。
【第18句】:【重陽濕漉漉,穰草千錢束】 釋義:漉漉:水漸漸滲下的樣子。穰草:田禾秸稈。謂重陽這天雨淋淋,一束秸稈值干錢。謂遭災年柴草昂貴。 例句:重九日晴,則冬至、元旦、上元、清明四日皆睛;雨則皆雨,又主灶荒。……“重陽濕漉漉,穰草千錢束。”
【第19句】:【學富五車,才高八斗】見“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第20句】:【看西洋景】(慣)西洋景:也叫西洋鏡,舊時民間文娛活動的一種裝置,許多畫片左右推動,周而復始,觀眾從透鏡中看放大的畫面,畫片多為西洋畫。比喻去看新奇或意想不到的東西。
【第21句】:【人非草木,豈能無情】 釋義:人都是有感情的。 例句:“人非草木,豈能無情?我和他從小耳鬢廝磨長大的,彼此情性,彼此都曉得。”
【第22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代時此俗語已頗為流行,吳敬梓所寫的《儒林外史》中曾寫道:“可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話,而今也不甚缺了。”不少作品頻繁載錄這句俗語,民間百姓也把這句話當做了口頭禪,時常掛在嘴邊。 這句俗語折射了當時官場貪污腐敗的事實,而官員的俸祿可沒那么多啊。 清代官員的法定收入包括俸薪、養(yǎng)廉、公費、津貼等項,總額相對較低,僅夠家庭支出。據(jù)今人統(tǒng)計,清代前期,知府一年的俸祿才有180兩銀子,這個數(shù)目離十萬兩相差太多。 俸祿不在多少,清官自清,貪官自貪。這些貪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借以中飽私囊。清代咸豐年間,御史胡家玉曾給南昌縣縣令的收入做過統(tǒng)計:縣令可由土地稅、實物稅中抽取附加稅,這個數(shù)額是相當驚人的,要不了幾年就能湊個十萬兩。官員還可以接收屬下的賄賂,大行貪污,這筆款項也不少呢。雍正朝之后,清政府還給官員們發(fā)養(yǎng)廉銀。這筆錢出自向百姓征收的附加稅,它的數(shù)量高達官員俸祿的十多倍至數(shù)十倍。據(jù)說十九世紀時,一個知府一年的灰色收入約為【第5句】:25萬兩白銀,這可是養(yǎng)廉銀的二十來倍。如此下去,三年十萬兩不成問題。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揭示了古代官員貪污腐化的事實。
【第23句】:【荒旱三年,餓不死廚子】 釋義:荒旱:鬧災荒。廚子:廚師。災荒再重,也不會餓死廚師。 例句:老王,俗話講,荒旱三年,餓不死廚子。你這個伙頭軍怎么搞的,比我還瘦?
【第24句】:【只要種子落地,到頭會有收成】(諺)指只要把種子播在土地上,遲早會有收獲的。
【第25句】:【掉下個樹葉也怕砸死】(慣)形容人非常膽小怕事。
【第26句】:【行動有三分財氣】(諺)指只要肯勞作,或多或少總會有幾分報酬。
【第27句】:【豬來窮家,狗來富家,貓來孝家】(諺)舊指豬來使家窮,狗來使家富,貓來使家死人辦喪事。一說豬常到窮人家,狗常到富人家,貓常到耗子多的人家。
【第28句】:【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諺)指長期窗下苦讀無人過問,一旦取得功名便名揚天下。
【第29句】:【錢是一個一個上萬的,糧是一顆一顆上石的】(諺)石(da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錢必須一文一文地攢,才能上萬;糧必須一顆一顆地積,才能上石。指積少才能成多,積零才能成整。
【第30句】:【得不的風兒,就是雨兒】(慣)得不的:不能得到,這里指不能聽到。 風兒:風聲。聽不到風聲,就斷定是下雨。1比喻剛聽到一點兒消息,就不辨虛實,立刻行動。2比喻造謠傳謠。
【第31句】:【無根的浮萍,長不成棟梁之材】 釋義:浮萍:一年生草本植物,浮生在池塘、河渠中。比喻浮在表面、沒有根底的人,不會有大的作為。 例句:他又想到自己前一段工作,所遇到重重困難,屢次碰壁,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沒有在群眾中扎下根去。無根的浮萍,長不成棟梁之材。
【第32句】:【三禮拜六點鐘】(慣)三禮拜:指二十一日,是“昔”字。六點鐘:指酉時。昔、酉合為“醋”。吃醋的隱語。
【第33句】:【剜下眼珠子當泡兒踩】(慣)比喻給以嚴厲的懲罰。 也作“剜了眼睛當泡兒踩”。
【第34句】:【瓜兒多,子兒少】(慣)又嫌瓜多,又嫌瓜子少。形容人說三道四,百般挑剔。
【第35句】:兵糊涂一個,將糊涂一群。
【第36句】:【如入無人之境】(慣)形容就像到了沒有人的地方,毫無阻擋。 也作如踐無人之境。 如入無人之地。
【第37句】:【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 釋義:比喻不能被一種行不通的辦法難倒,還要想別的辦法。 例句:沒關系,陸路不通水路通,反正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咱們趁早另想辦法。
【第38句】:【我有黃金千萬兩,不因親者卻來親】(諺)指只要有了大量的金錢,無親無故的人也會來攀親結故。
【第39句】:【淺水藏不得蛟龍】(諺)蛟龍:傳說中龍的一種,能在海洋里興風作浪。淺水中無法藏住蛟龍。比喻條件差、地方小,留不住有大才的人。 也作“淺水里面難養(yǎng)龍”。
【第40句】:【輸贏勝敗,兵家常事】見“兵家勝負,自古無常”。
【第41句】:【小罵大幫忙】(慣)指批評、反對不過是作姿態(tài),實際上是支持、擁護、幫大忙。
【第42句】:【被窩里伸腿——不是腳也是腳】(歇)腳:諧“攪”。指橫豎都是胡攪蠻纏。
【第43句】:【三杯和萬事】(諺)幾杯酒喝過后,什么事情都可解決,都能消除。 指酒有和事、消愁的功效。 也作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第44句】:【家有千貫,不如日進分文】(諺)貫:舊時錢制,用繩子穿上,每一千為一貫。家里縱然有千貫的錢財,也不如每天有微薄的收入好。指固定的收入雖少,也遠比只出不進的死錢好。
【第45句】:【吃飽了撐的】 釋義:謂吃飽了飯不干正經(jīng)事,愛管閑事。 例句:小曼聽了也生氣地哼了一聲說:“說這話的人是吃飽了撐的,閑著沒有事放屁辣臊。人們愿意好,誰也管不著,偏要好!一塊活一塊死,非好一輩子不行呢!”
【第46句】:【半夜里不見了槍頭子——攮到賊肚里】(歇)攮:用刀槍刺,諧“囔”(拼命地往嘴里塞食物)。本指槍頭子刺到賊肚子里,轉指東西被吃到賊肚子里。用于責罵人。
【第47句】:人要實心,火要空心.
【第48句】:【一張床上說不出兩樣話】(諺)能睡在一張床上的夫妻二人,心想的、嘴說的總都一致。指夫妻思維方式、是非觀念往往是相同的。
【第49句】:【近山雨多,沿海風多】 釋義:山區(qū)雨水多,沿海—帶大風多。比喻各有特點,應區(qū)別對待。 例句:田永懷也直搖頭:“近山雨多,沿海風多,可這個鬼地方怎么這么多霧?簡直像個迷魂陣。看著都叫人心里發(fā)悶,航行就更難了。”
【第50句】:【事若求全何所樂】(諺)如果樣樣事情都要求完美無缺,那就永遠沒有輕松歡樂的時候。指做事不應求全責備。
【第51句】:【親戚明算賬,父子錢財清】(諺)親戚之間在經(jīng)濟上要算清賬,父子之間在錢財方面也要有透明度。 指即使關系再親近,在錢財上也要一清二楚。
【第52句】:【不做賊,心不驚;不吃魚,口不腥】(諺)不曾做賊偷盜,心里不會驚慌;沒有吃過魚,嘴里不會有腥氣。指人只要正道直行,心里總會踏實。
【第53句】:【字三寫,魚成魯,帝成虎】見“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
【第54句】:【吃酒不言公務事】 釋義:聚飲時不談論公事。 例句:今日奉屈,不過為昔臼之情,聚談聚談,古云:“吃酒不言公務事。” 非是為兄的攔阻賢弟之臼,因我?guī)は陆允侵伊x之將,恐有唐突,倒是愚兄的不是了。
【第55句】:【老醫(yī)少卜】(諺)卜:占卜,用占卦的手段預測福禍吉兇。舊指醫(yī)生以年老經(jīng)驗多為貴,卜者以年輕敢決斷為貴。 也作老醫(yī)少先生。先生:指算命先生。 老醫(yī)生,少巫婆。巫婆:女·巫,舊時以跳神的方式為人祈禱的女人。
【第56句】:【春蠶到死絲方盡】 釋義:春蠶到死的時候絲才吐盡。“絲”與“思”諧音。比喻對愛情忠貞不渝。也比喻具有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美德。這是李商隱《無題》中詩句。 例句:尹雅屏滿臉羞愧,尷尬地說:“你是春蠶到死絲方盡啊。請原諒。我不該傷你的心。”
【第57句】:【戴帽子的猢猻——倒像人】(歇)指還像個人樣。含譏諷意味。
【第58句】:【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見“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
【第59句】:【喝了忘魂湯】 釋義:形容入迷迷糊糊,忘事。 例句:唉!人急馬不快,你急他不來。你扯急筋,他扯慢筋,只怕他們是喝了忘魂湯啵!搞什子鬼去了,還不來呢?
【第60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釋義:指人要有進取心,要追求進步。也指官職地位、生活水平等的提高。 例句:“……要是農(nóng)村富起來,手工匠人將來歸到工廠,變成正經(jīng)八百的工人階級,誰不樂意,誰愿意一輩子抱風箱掄錘。人往高處走,水往低下流!爹,對不?”
【第61句】:【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 釋義:比喻什么樣的人會結交什么樣的朋友。 例句:不聽說話不看說事,看他交往的人,也可以知道一個人。……中國的古話說得簡單:不知其人觀其友。我們山里人,有句俗話說,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
【第62句】:【不叫的狗咬人】 釋義:比喻害人的人兇相不外露。 例句:故玉音的男人黎桂桂,是個老實巴交的屠戶,平日不吭不聲,三錘砸不出個響屁。可是不叫的狗咬人。他為王秋赦總結過一句話,當時流傳甚廣,影響頗壞。
【第63句】:【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 釋義:指為了得到某種利益才去干某項工作。 例句:寶三叔滿意地望著紅榜,“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是呀”,他的伙伴們附和著,“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嘛!”
【第64句】:【風吹連檐瓦,雨打出頭椽】(諺)連檐瓦:瓦房上放置在檐口的瓦。 出頭椽:露在房檐外的椽頭。指連檐瓦風來先吹著,出頭椽雨來先打著。比喻冒尖人物往往容易先受沖擊。
【第65句】:【老虎頭上拍蒼蠅】(慣)比喻冒險去觸犯有權勢、有地位的人或勢力。 也作老虎頭上撲蒼蠅。 老虎頭上抓毛兒。
【第66句】:【鐵公雞】“鐵公雞”形容人極其吝嗇小氣,一毛不拔。 鐵公雞的來歷,與一毛不拔有關。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興起了很多哲學流派。墨子是墨家學說的創(chuàng)始人,他主張“兼愛”、“非攻”,意即要兼相愛交相利。可是當時另一位哲學家楊朱卻講究“貴己”,他的主張強調(diào)貴生重己,重視個人的生存與利益,人人為己但不侵犯他人。孟子對楊朱學說頗不贊同,《孟子·盡心上》記載:“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意思是說如果從楊朱身上拔下一根汗毛就能有利于天下,楊朱也不會這么去做,真是一毛不拔。孟子將楊朱利己學說揭示得淋漓盡致,“一毛不拔”這一成語就源于此。 一毛不拔的行為,被后人形象地喻為“鐵公雞”。因為鐵鑄的公雞,可拔不出一根毛來。清代小說《七俠五義》中就描述了一個鐵公雞的故事。有一個人叫卞龍,他自稱是鐵公雞,生性刻薄,一毛不拔。若非怕自己餓死,連飯也是不吃的。他的兒子也是如此,真是家傳的吝嗇。這一詞語在清代已經(jīng)較為流行,人們爭相傳誦,很多作品都反復提及鐵公雞。“鐵公雞”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少見,由于它形象生動,至今使用頻率頗高。
【第67句】:人靠心好,樹靠根牢。
【第68句】:【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諺)有:富有。無:指貧窮。 指注意節(jié)約要在平日富有之時。 告戒人過日子要作長遠打算,不可揮霍浪費。 也作“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第69句】:【破家值萬貫】 釋義:說明置家不容易,舍不得離開。 例句:“大哥,破家值萬貫,你還是鎖上門,我們娘兒倆就坐在房檐下。”
【第70句】:【從龍王嘴里奪食】 .釋義:龍王:傳說中掌管興云降雨、統(tǒng)領水族的王。比喻同風雨災害作斗爭,奪取糧食豐收。 例句:滿祥反駁說:“咱們辦社凈靠風調(diào)雨順可不行,要從龍王嘴里奪食。”
【第71句】:【鄉(xiāng)下獅子鄉(xiāng)下跳】(諺)鄉(xiāng)間的社火賽會舞獅子,也就只限于在鄉(xiāng)間。指低俗的技藝,不可在高雅的場地表演。也指低層次的人物,不能冒充到高層次中。 也作鄉(xiāng)里獅子鄉(xiāng)里舞。 鄉(xiāng)下獅子鄉(xiāng)下調(diào)。 鄉(xiāng)里獅子鄉(xiāng)里滾。
【第72句】:【龍歸滄海,虎入深山】 釋義:滄海:大海。比喻人們各自回到有所作為的地方去。 例句:龍歸滄海,虎入深山,各有所利耳。不可在此久停,可上白云山聚義。
【第73句】:【糟糠之妻】“糟糠之妻”比喻共患難的妻子。并非一傳統(tǒng)相聲中將“糟糠之妻”說成是如同糟糠一樣的妻子。 “糟糠之妻”出自《后漢書·宋弘傳》,據(jù)載:“(光武帝)謂弘日:‘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日:‘臣聞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說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與他的大臣宋弘之間的一段對話。當時,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丈夫去世,劉秀希望她在滿朝文武大臣之中再物色一位合適的丈夫,結束寡居生活。湖陽公主心儀宋弘,認為“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就請劉秀代為牽線。 宋弘是光武朝的名臣,為人正直,做官清廉,對皇上直言敢諫。先后為漢室推薦和選拔賢能之士三十多人,其中有官居相位的。雖然深得光武帝的信任和器重,但他并未因此而驕逸。難怪湖陽公主看中這樣一位品行公正的大臣。可劉秀也不好挑明了直說,就委婉地向宋弘試探“貴易交,富易妻”的反應。宋弘聽出了弦外之音,婉拒以“糟糠之妻不下堂”,保全了大家的面子。“糟糠”是指谷皮等粗劣的食物,貧者常以此充饑。“糟糠之妻不下堂”是說貧賤時一起吃糠菜、共患難的妻子不可遺棄。從此,后世就將共患難的妻子直接稱為“糟糠”了。
【第74句】:一根鐵絲容易折,十根筷子拗不彎。
【第75句】:【驚蟄一過,棉褲脫落】 釋義:過了驚蟄,天氣越來越暖和,該脫棉衣了。 例句:秋兒的娘呀!“驚蟄一過,棉褲脫落!”現(xiàn)在快清明了,還脫不下袍兒。這,莫非是又要和去年一樣嗎?
【第76句】:【黃連樹下彈琴——苦中取樂】(歇)指在困苦中強作歡樂或自得其樂。 也作黃連樹下彈琴——苦中作樂。 黃連樹下吹簫——苦中作樂。
【第77句】:【勤為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見“儉是聚寶盆,勤是搖錢樹”。
【第78句】:【遠來的和尚好看經(jīng)】(諺)人們總認為,遠方來的和尚比本地和尚經(jīng)念得好。比喻外來人比當?shù)厝烁资艿饺藗兊恼J可和尊重。
【第79句】:【毀巢之下,勢無完卵】見“覆巢之下無完卵”。
【第80句】:【田怕秋早,人怕老窮】(諺)指田禾最怕秋季干旱,人生最怕老來貧窮。 也作“田怕秋來旱,人怕老來貧”。
【第81句】:【不登大雅之堂】(慣)不能登上文雅高貴的殿堂。指人或事物粗俗不雅。
【第82句】:【看到繩子都是蛇】(慣)形容過分膽小謹慎。
【第83句】:【豆腐渣貼門神——兩不粘邊】(歇)門神:舊時迷信在門上貼的神像,以為可驅逐鬼怪。粘:諧“沾”。 指彼此間互不聯(lián)系,沾不上邊。
【第84句】:【狗攆鴨子呱呱叫】 釋義:形容好得很。“攆”又作“趕”。 例句:好,好,真是狗攆鴨子呱呱叫,帶勁。
【第85句】:【綿羊不叫暗口死】(慣)綿羊沒有叫出聲來就死了。比喻事情悄悄地了結。
【第86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釋義:道:僧道修煉的工夫。魔:魔鬼,鬼怪。比喻反面力量超過正面力量,無法制伏。舊社會統(tǒng)治者把自己的反動統(tǒng)治比作“道”,把人民的反抗比作“魔”。現(xiàn)在比喻革命力量勝過反動勢力。 例句: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業(yè)隨身,終須還賬。
【第87句】:【打牙祭】(慣)原指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菜的飯,現(xiàn)指偶爾吃一頓豐盛的飯菜,改善生活。
【第88句】:【得理不讓人】(慣)指占了理,就不肯寬容、饒恕別人。 也作“得理不饒人”。
【第89句】:【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歇)譏諷人忘記了自己的卑賤地位,過高估計自己的身份。
【第90句】:【是神的歸廟,是鬼的歸墳】 釋義:各有應該去的地方。 例句:“是神的歸廟,是鬼的歸墳,怎么能埋在半路上呢!”索泓一淡淡地回答。
【第91句】:【老鷹不吃窩下食】 釋義:比喻壞人不在自己居住的地方作案。 例句:但趙太爺以為不然,說這也怕要結怨,況且做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鷹不吃窩下食”,本村倒不必擔心的,只要自己夜里警醒點就是了。
【第92句】:【氣大不養(yǎng)神】(諺)火氣太大的人,很難保養(yǎng)精神。指養(yǎng)生貴在心平氣和,不動肝火。 也作氣大不養(yǎng)人。 氣大傷身。
【第93句】:【魂飛天外,魄散九霄】(慣)1形容看見美色而不能自持。2形容驚恐萬分。 也作“魂飛天外,魄散九州”。
【第94句】:【寶劍脫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諺)烈士:壯士,俠義、豪壯的人。 佳人:美女。有寶劍就贈給俠義的壯士,有紅粉就贈給美貌的佳人。 指寶物應該送給最需要、最合適的人。 也作“紅粉贈佳人,寶劍贈壯士”。
【第95句】:【唱高調(diào)】(慣)比喻說不切實際、實現(xiàn)不了或根本不打箅去實踐的漂亮話。
【第96句】:【千金難買一句話】(慣)形容人沉默寡言,不輕易說話。
【第97句】:【驢糞球兒——面前光】(歇)驢糞球兒:驢子的糞便,呈球形,里面是食物經(jīng)消化后排泄的渣滓,而外表很光滑。形容表里不一,外表好看而實際不行或很壞。常含責罵意。 也作驢糞球兒——外面光。 驢糞蛋子——外面光。 驢糞蛋——皮兒光。
【第98句】:【圣人面前賣字畫】 釋義:比喻在內(nèi)行人面前逞能。 例句:我可不敢在圣人面前賣字畫呀!
【第99句】:牦牛好不好,看鼻子就知道;姑娘美不美,看父母就知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