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學誠法師:做任何事情都會有逆境、有困難,這都是正常的。內心不要害怕、著急、攀比,正是這些負面情緒消耗了我們的時間與心力,削弱了我們的勇氣和信心,讓困難變得無法逾越。把逆境視為正常,做一個堅韌的人。
【第2句】:【佛心禪語】人生須未雨綢繆,在順境中要為逆境做準備。做生意的要考慮到會破產,談戀愛的要考慮到會失戀,這些都考慮好而未雨綢繆才是智者。如果沒有深謀遠慮,將終身隨波逐流,最終就會落得很悲慘的局面。——摘自《深謀遠慮》
【第3句】: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輕財帛,淡名利,心胸坦然;不違法,不亂紀,福壽雙全。人有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經存六籍,詩書禮樂易春秋。入安樂場,當體患難人景況;處旁觀地,務悉局內人苦心。生意興隆,從興隆中找生意;財源茂盛,自茂盛里辟財源。
【第4句】:【禪語人生每日一禪】人生難得一知己,若是紅顏,那將是怎樣的絢麗多姿?她淡淡地從你的身邊經過,淺淺地回眸,足以讓你此生難忘,再放她不下。用不著朝朝暮暮,也無所謂長相廝守。
【第5句】:【佛心禪語】安居為修行制度之一。每年的農歷四月十五是佛教寺院的安居日,三祖禪寺謹遵佛制,每年的這天,都莊嚴隆重地舉行安居儀式。從這天至七月十五結束,又名為一夏九旬或九旬禁足。此三個月間,出家人禁止外出而聚居一處以致力修行,稱為安居。
【第6句】:【禪心佛語】人生有三位最好的老師:一是興趣。只有養(yǎng)成自己的興趣,內心才會執(zhí)著的追求。二是苦難。我們遭受的每一次苦難,都會在一生中的某個時候派上用場。三是愛。愛像口袋,往里裝是幸福,往外拿是成就感。人生,要用興趣去追求,用苦難去磨礪,用愛去生活。
【第7句】:【修行智慧禪語】幾度風雨,幾度春秋。咖啡、面包、爵士,這就是很多現(xiàn)代人的生活方式。人們變得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為生活而奔波忙碌,為生活而弄得心力交瘁。如果咖啡、爵士不適合自己,為什么不選擇放棄、去喝茶抑或聽悅耳的自然之樂?
【第8句】:心之無限,并不等于放縱行為無章;愿力無限,并不等于任由煩惱泛濫。不給心設限,是解開怯懦、自卑、成見、怖畏的枷鎖,而不是放下勇猛、自信、包容、擔當?shù)拿赖隆0盐招袨榈纳茞悍较颍瑪鄲盒奚疲膽汛缺菐椭鷳?zhàn)勝貪、嗔、癡的煩惱大敵的途徑,在此基礎上方可獲得心性的真正獨立自主。
【第9句】:【禪心佛語】假如風雨來襲時,有人不修屋頂,不裝門窗,而奔向戶外,對著風雨咆哮,命令風往右吹,雨往左移,我們一定會說這個人是個瘋子。
【第10句】:【禪心佛語】寬恕,是人類的一種美德,寬恕的本身,除了減輕對方的痛苦之外,事實上,是在升華自己。因為,當我們寬恕別人的時候,我們反而能得真正的快樂。假如我們看別人不順眼,對別人的行為不滿意;痛苦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第11句】:【禪語人生】學會回頭: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回頭是很危險的。如:迷失在金錢里,不擇手段賺錢,導致道德淪喪,跨越了法律規(guī)范:有的人談情說愛,卻不合常倫,是一種不正當?shù)膼矍椋绻恢獞已吕振R,及早回頭,就會鑄成大錯。世人經常為了功名,為了事業(yè),不知道回頭,因此誤入歧途而賠上一生的幸福,所以要懂得回頭。
【第12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生活,是你自己過出來的。同樣的路,有人漫步,有人奔跑,有人駕車…方式不同,結果就會不同。同樣的命運,有人笑著抗爭,有人哭著哀求,有人靜默地承受…態(tài)度不同,結果就會相異。沒有誰能規(guī)定你的生活模式,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選擇。人,性格不同,選擇就不同;選擇不同,命運就跟著不同。
【第13句】:【禪心佛語】每天只看別人的錯誤,記住別人的過失,就好比在自己的心里不斷堆放垃圾。殊不知,那綿綿不斷的煩惱,不是因為總有人跟自己過不去,而是你自己火眼金睛,光盯別人不對,一直在用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當心里不斷地堆積垃圾時,快樂就放不進來了。與其看是非,不如看風景。
【第14句】:【禪語】能夠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是明智;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是能力。我們要多審視自己的缺點,才能不斷地改正錯誤;要多發(fā)覺別人的優(yōu)點,才能集大成于一身。對自己不要太苛求,世上本無完美,只要你想得開,一切都完美了;要學會善待別人的缺失,你的善良與包容,亦是別人眼中你完美的一部分。
【第15句】:【禪心佛語】理直不怕輿論偏。人要講道理,但有時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當你遇到一些有偏見、不講理的人,即使講再多的道理也沒有用。所以,只要自己問心無愧,只要自覺公正、公平,哪怕一些偏激的人曲解我們,我們只要想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也就不必為此牽掛太多。
【第16句】:【禪語人生】我們了解佛法,了解世間的苦,了解世間的虛幻。《金剛經》講“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了解到這些,怎么樣來對治它呢?就需要來修行,修行的作用點在什么地方呢?對治妄念。
【第17句】:富貴不是生命的主題,快樂和幸福應是我們一生的追求。幸福不只在于物質享受,外在的特質只要夠滿足生活需要就可以,不必為了追求過多的特質享受而喪失人生其他的樂趣。已經擁有的,便是好的,便是財富。
【第18句】:沒有人會對你的快樂負責,不久你便會知道,快樂得你自己尋找。把精神寄托在別的地方,過一陣你會習慣新生活。你想想,世界不可能一成不變,太陽不可能繞著你運行,你遲早會長大---生活中充滿失望。不用訴苦發(fā)牢騷,如果這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你必須若無其事地接受現(xiàn)實。
【第19句】:《菜根譚》上說:“萬事皆緣,隨遇而安。”我們生在人世間,要學會隨緣一世,一世隨緣,這樣才能活得自在。佛說:隨緣自在。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作,是為生活的密行。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我們生在人世間,必須得學會接受現(xiàn)實,雖然有時候現(xiàn)實很殘酷。
【第20句】:【圣經文案】192于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fā)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9:37-38)
【第21句】:【佛語摘抄精選】父母恩深重,恩憐無歇時,起坐心相逐,近遙意與隨。母年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欲知恩愛斷,命盡始分離。(《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第22句】:生活,不會因你抱怨而改變。人生,不會因你惆悵而變化。你怨或不怨,生活一樣。你愁或不愁,人生不變。抱怨多了,愁的是自己,惆悵多了,苦的還是自己。既然如此,何不微笑。人生在世,快樂是一生,憂愁也一世,何不看開,愉快一點。
【第23句】:【佛心禪語】凡夫眾生就像照相機:它能記錄很多影像,還可以通過調整焦距與閃光燈等方法拍攝遠近大小明暗不同的照片,卻唯獨拍不到它自己——照相機。同樣,凡夫能感知地球上的信息,也能研究上至太空下至地殼的現(xiàn)象,卻唯獨不清楚自己,不知道自己從哪里來、往哪里去,更不知道自己的本來面目——究竟實相。
【第24句】:【經典佛語】“人生不易,生活不易,讓我們珍惜擁有,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tài),以求通達明智、沉浮自如。對于一些細小的枝節(jié)問題,不必斤斤計較,對一些不順耳的話可“聽而不聞”,對不順眼的事可“視而不見”。
【第25句】:【心靈禪語】吃得苦中苦,方知甜滋味。俗話說得好,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所以,不要嬌慣自己,自己堅強才是人間正道。世上也沒有平白無故的福報讓你享用,多積福,多惜福,才能多享福。
【第26句】:只有解脫所有束縛,掃除一切名利的浮云,才能自由安心地徜徉在禪的晴朗天空。醉心于功利,便會被名韁利鎖縛住;斤斤計較褒貶毀譽,必會患得患失。野心勃勃、貪得無厭、爭權奪利、鉤心斗角,哪一種爭斗不是伴隨著煩惱焦慮和嫉妒猜疑呢?
【第27句】:如果忍辱時神情愉悅,臉色像蓮花一樣好看,如同得了至尊至貴的福報,即是忍辱。例如母親面對因饑餓哭鬧的孩子,心中油然生起幸福感,表情愉悅,臉色好看,一點沒有厭煩的感覺,這是真“忍辱”。若能對任何人、任何事都如此,便是忍辱的至高境界。
【第28句】:【佛家禪語】現(xiàn)代社會有很多現(xiàn)象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擁有多處房產卻只能住在一處,買了數(shù)輛車子卻只能開一輛,準備許多衣服卻只能穿幾件,有很多錢財卻不懂善用,有大學問卻缺乏道德,有高的地位卻很少做得到無私,學佛后卻不能真正修行,修行佛法的人中有成就的人卻少之又少。
【第29句】:【禪心佛語】稱贊不但對人的感情,而且對人的理智也發(fā)生巨大的作用,在這種令人愉快的影響之下,我覺得更加聰明了,各種想法,以異常的速度接連涌入我的腦際。
【第30句】:弱勢群體大多指那些物質上匱乏的人,那么物質上富有的人是否都稱得上強勢群體呢?行者以為,不可以物質多寡為人群分類,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強弱:物質富裕者,或許精神貧乏;物質緊缺者,或許精神強大。
【第31句】:牧牛不放逸,其主獲其福,六牛六年中,展轉六十牛。比丘戒成就,于禪得自在,六根而寂然,六年成六通。《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六,牧牛品
【第32句】:【禪智人生】【第1句】:人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恨別人,痛苦的是自己。不放下得失心,痛苦不會消失。煩惱比歲月更易催老。妒忌、仇視他人,等于把生命交給別人。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常嗔之人,時時地獄。順境淡然,逆境泰然。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第33句】:不要把生活看的那么復雜,多什么少什么,愛什么恨什么,把所有的復雜都簡單化。端起飯碗感謝這美好的一天,心頭清閑感謝這曲折人間,想到的就是你活到的,放過的就是你擁有的,既然來著人間不糾結,那么就活一場豁然開朗,或者大肚能容。煩惱又不給一分錢的報酬,何苦去替它履行什么。
【第34句】:【靜心禪語】我常常以為,記憶是最容易模糊的東西,在時間的流逝里,它會一團團的淡去。而中學生活的一日日枯燥的翻轉,也慢慢淡去。刻骨的,只有那么幾個回眸,牢不可破地粘在了記憶里。
【第35句】:【禪心佛語】放人一馬就等于放自己一馬,感恩和寬宏會讓人肅然起敬,能與傷害過自己的人做朋友真不簡單,愛和寬恕是對親人的最好的紀念,對別人的寬容就是對自己的寬容,寬容地對待愛人的過失。
【第36句】:【佛心禪語】五人得清凈——假如能獲得無學位的五分法身(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話,雖遍身污泥,卻絲毫無礙于他們的清凈之身。關于“五分法身”,其義十分抽象,它是佛與諸羅漢所具備的五種功德,前三通有學位,后二則非無學位不起,故謂無漏五蘊為無學位所具者。(八月一日出差寫于北京)
【第37句】:鐘聲才罷鼓聲喧,鐘鼓相交會人天。臨機妙用無別法,開口動舌顯三玄。臨機照用須子細,互換賓主疾如煙。進前更欲求佛祖,擬議早是隔西天。——《石門山慈照禪師風巖集》
【第38句】: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于錯誤的堅持,和輕易的放棄,有時候,你感覺很累,是因為想得太多。世事難以預料,遇事無須太執(zhí),誰都無法帶走什么,又何必糾結于某一時、某一事。只有看開了,想通了,才能隨緣、隨喜、隨心,不急不躁,不悲不憂,靜默淡然,隨遇而安。
【第39句】:【禪心佛語】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掙不夠的錢財,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慣的世俗,靜一靜,順其自然;生不完的悶氣,說一說,心境寬廣;接不完的應酬,辭一辭,有利健康;盡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走不完的前程,緩一緩,漫步人生。
【第40句】:【禪心佛語】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爭;豁達的人,想得開,故不斗;得道的人,曉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謙和,故不噪;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癡;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誤;重義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濃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獨;寧靜的人,行深遠,故不折;知足的人,常快樂,故不老。
【第41句】:【禪心佛語】佛學課堂:交人交心,澆花澆根。真誠的人,走著走著就走進了心里;虛偽的人,走著走著就淡出了視線;虛偽的人,認識了一輩子,卻只若初始,難以交心;而真誠的人,一朝相識,恰似故人歸。如果說人與人之間的相遇靠的是緣分,那么人和人的相處,靠的則是一份真誠。
【第42句】:【禪心佛語】客觀的理解煩惱的意義,它不只是一種生活的證明,也不是絆倒人生的逆緣,它是一種人生的提醒,提醒心地的安詳、遼闊,可以理解為是一種人生勵志的增上緣,煩惱并不可怕,糾結于煩惱才是對生命最大的損耗。
【第43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相信生活,沒有人會給你增加煩惱,世事磨礪,人生最需要理解的是如何去過好自己的生活,不要讓心流浪和徘徊,來這一趟人間,有一項最偉大的事業(yè),別說人心薄情,需要自己舍身求法,用一場無我,或一場人生啰嗦,因為了解生活,所以何懼折磨。
【第44句】:【禪心佛語】人們是怎樣走上這樣一條沒有誠信、沒有聲譽、沒有畏懼、沒有神圣的絕路上呢?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當財色名食睡,成為人們瘋狂追逐的目的時,于是干什么都不再需要規(guī)矩,不再需要負責任,不再需要畏懼了。當一個人什么都不怕了,就是最可怕的事。
【第45句】:【一日一禪語】世上本沒有不平事,是善變的心失去了平衡。當你再相遇煩惱,就告訴自己,不去恨,不去怨,淡然一切,往事如煙。一些東西,一些往事,一些情,如果注定與你無緣,只能擦肩而過,那么刻意的挽留,只會心力交瘁。何必抱著過往憂傷不放,要知道,孤單冷漠久了,快樂溫暖就會遠離。
【第46句】:生活就像一架鋼琴:白鍵是快樂,黑鍵是悲傷。但是,沒有黑鍵的鋼琴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學會在每一天尋找快樂,感知微小的愉悅。很多時候,我們的快樂與物質無關,而是一種心靈體驗,一種精神感受。不要總跟自己過不去,不要糾結他人的評說,把開心攥在手心,把煩惱拋在身后。
【第47句】:自力修行,欲斷煩惱,如揚湯止沸,動靜很大,沸泡也確一時消減,然釜底貪嗔之火不熄,全不濟事。念佛法門,阿彌陀佛釜底抽薪,不知不覺,無聲無息,自然鍋冷水涼。
【第48句】: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恒,終身一無所成。——曾國藩
【第49句】:很多時候,跟自己過不去的,是我們自己。旅途中,背著一個沉重的包袱的人很難有心情觀看沿途的風景,更會落后于別人的步伐。包袱沉重必將心情沉重,雙重重壓下怎能去感受到一路上的鳥語花香?又怎能讓自己自由自在,盡情揮灑?何不主動放下,拋棄你心中的一切沉重,讓自己輕裝上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