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句關(guān)于心懷天下的詩句
中唐詩人主要有、、、、、、賈島、韋應(yīng)物等。
?。海?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
早年屢試不第,漫游南北,流寓蘇州。
及過中年,始中進士,五十歲應(yīng)東都選,授溧陽尉,以吟詩廢務(wù),被罰半俸。
河南尹鄭馀慶辟為水陸轉(zhuǎn)運判官,定居洛陽。
鄭馀慶移鎮(zhèn)興元軍,任為參軍。
赴鎮(zhèn)途中暴疾而卒。
其為詩慘淡經(jīng)營,苦心孤詣,多窮愁之詞,即蘇軾所謂“詩從肺腑出,出輒愁肺腑”,屬苦吟詩派,繼承而別開蹊徑。
?。海?68?824),字退之,郡望昌黎(今屬河北),籍貫河陽(今河南孟縣)。
三歲喪父,由嫂氏撫養(yǎng)成人。
貞元進士,先后赴宣武節(jié)度、徐泗濠節(jié)度幕中任職,入朝任四門博士,遷監(jiān)察御史,貶山陽令。
憲宗朝還京官國子博士、史館修撰、知制誥, 隨裴度征淮西平叛有功,遷刑部侍郎,以諫迎佛骨,觸怒憲宗, 貶為潮州刺史。
穆宗朝調(diào)任吏部侍郎。
病逝長安。
與倡導(dǎo)古文運動,反對駢文,提倡散文;詩歌創(chuàng)作亦力求獨創(chuàng),不避險僻,以文為詩,形成宏偉奇崛的特點。
?。海?73? 819),字子厚,河?xùn)|(今山西永濟)人。
貞元年間復(fù)中博學(xué)宏辭,授集賢院正字。
調(diào)藍田尉,遷監(jiān)察御史里行。
順宗即位,任禮部員外郎,參預(yù)政治革新。
不久憲宗繼位,廢新政,打擊革新派。
被貶為永州司馬,十年后召還長安,復(fù)出為柳州刺史。
病逝于柳州。
與發(fā)起古文 運動,為一代古文大家,世稱“韓柳”。
其詩得《離騷》馀意, 常于自然景物之中寄托幽思,纖而歸于淡泊,簡古而含有至味。
成就不及散文, 卻能獨具特色。
白居易 :(772?846),字樂天,原籍太原(今屬山西),祖上遷居下(今陜西渭南),出生于新鄭(今屬河南)。
少經(jīng)離亂,避難越中,歷盡困苦。
貞元進士,為秘書省校書郎。
憲宗朝為翰林學(xué)士,授左拾遺。
上疏求追捕刺殺宰相武元衡兇手,被貶為江州司馬。
后歷任忠州、杭州、蘇州諸州刺史。
文宗朝任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定居洛陽,以刑部尚書致仕。
晚居香山寺,號香山居士。
與元稹、張籍等人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致力于諷諭詩,而其閑適抒情之作,卻博得當(dāng)世與后人的喜愛與傳誦。
平易通俗,深入淺出,是其詩歌的最大特點。
李賀:790-816,字長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人。
郡望隴西,家居福昌之昌谷,因稱李昌谷。
其父名晉肅,“晉”、“進”同音,故因避父諱不得考進士,僅任奉郎小官,憤懣不得志。
其詩多感進傷逝之作,或寄情天國,或幻念鬼境,世稱“鬼才”。
尤擅樂府歌行,詞采瑰麗,意境奇特,富浪漫色彩。
絕句多抒寫不平之感,筆意超縱。
有《李長吉歌詩》,《全唐詩》存詩五卷。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
貞元中進士及第,又中博學(xué)宏辭,授太子校書,后入淮南節(jié)度使幕府掌書記,調(diào)補渭南主簿,升監(jiān)察御史。
順宗即位,預(yù)政治革新,轉(zhuǎn)屯田員外郎,判度支鹽鐵案。
憲宗廢新政,貶革新派,出為朗州司馬。
十年后召回長安,以詩忤當(dāng)?shù)?,?fù)出為連州刺史。
穆宗朝為夔州、和州刺史。
文宗時官主客郎中分司東都、集賢學(xué)士、禮部郎中,出任蘇州、 汝州、同州刺史,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武宗時官至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
詩與白居易齊名,時稱“劉白”,白居易稱之為“詩豪”。
其詩善使事運典,托物寓意,以針砭時弊,抒寫情懷。
賈島:(779?843),字閬仙,范陽(今北京)人。
早年出家為僧,法名無本。
后還俗,屢試不第。
被譏為科場“十惡”。
文宗開成二年被謗,責(zé)為遂州長江主簿。
后遷普州司倉參軍,卒于任所。
曾以詩投韓愈,與孟郊、張籍等詩友唱酬,詩名大振。
其為詩多描摹風(fēng)物,抒寫閑情,詩境平淡,而造語費力。
是苦吟派詩人。
韋應(yīng)物:(737?792
),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
系貴胄出身,少為皇帝侍衛(wèi)。
后入太學(xué),折節(jié)讀書。
代宗朝入仕途,歷任洛陽丞、縣令、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蘇州刺史,罷官后,閑居蘇州諸佛寺,直至終年。
其詩多寫山水田園,清麗閑淡,和平之中時露幽憤之情。
反映民間疾苦的詩,頗富于同情心。
是中唐藝術(shù)成就較高的詩人。
上一篇:離職感言鄉(xiāng)親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