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臉丑怪不著鏡子】指自己不好,不能埋怨別人。袁靜孔 厥《新兒女英雄傳》:“得了,你別胡說吧。臉丑怪不著鏡子。 牛大水不是那樣的人。”
【第2句】:【壺中無酒難留客】(諺)沒有酒肴招待,就難以留住客人。比喻沒有必要的物質條件,就吸引不住想要得到的人才。
【第3句】:【鳥兒飛過都有影】(諺)比喻人的所作所為總會留下痕跡。 也作“鳥飛有影,風過有聲”。
【第4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杭州風景秀麗,自古就很有名氣。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語又是從何而來呢?它源自北宋。早在北宋,汴京的人們就傳唱“蘇杭百事繁度,地上天宮”的民謠,羨慕蘇杭的繁榮富足。而后金滅了北宋,南宋王朝還真遷都杭州,偏安一隅,杭州蘇州更呈現空前的繁榮景象。后來,詩人范成大在他編纂的蘇州地方志《吳郡志》中寫道:“諺日:天上天堂,地下蘇杭。又日:蘇湖熟,天下足。”到了元代,周卿在《蟾宮曲》中又寫道:“春暖花香,歲稔時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一詩句比起以往的說法,更精煉,更上口,所以歷久不衰,流傳至今。
【第5句】:【在江邊上賣水】(慣)比喻向行家或有本事的人挑戰。
【第6句】:伯父下崗了,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爸爸整天為他擔憂。爺爺說:“只要肯做牛,就不怕沒田耕。”(河南·內鄉)
【第7句】:【拋在東洋大海里】見“丟去東洋大海”。
【第8句】:【屬長生果的——表是一把柴,瓤是一包油】(歇)長生果:即落花生,外表是殼,可當柴火燒,花生仁可以榨油。比喻人外表不起眼,實際上很優秀。
【第9句】:【大水沖倒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釋義:龍王:傳說中統領水族的王,掌管興云降雨。發大水是龍王管的事情,大水把龍王廟沖了,是自家人不認識自家人造成的。比喻自己人之間由、于不認識而發生矛盾沖突,造成誤會。例句:賣瓢人差不多一下子跳起來,就像多年未見面的八輩子老姑舅親似的,一把攥住姑娘的手,“哎呀!真是大水沖倒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啊!原來你是公社婦聯魏主任哪?”
【第10句】:小卒子拱老帥——將軍
【第11句】:【老鼠睡貓窩——送來一口肉】(歇)比喻送到嘴邊來的好東西。
【第12句】:【忘人大恩,記人小過】(慣)把別人對自己的大恩大德全忘了,卻對人家的小錯耿耿于懷。形容人心胸狹窄,忘恩負義。
【第13句】:討飯過年——吃的不多說的多
【第14句】:【_一家人說兩家話】(慣)指對自家人太客氣,說見外的話。
【第15句】:鴨子的嘴巴——煮不爛
【第16句】:【白吃果子不嫌酸】沒有付出代價,不應該挑剔。反義說: 白吃包子嫌面黑。電視劇:“這是工廠送來的,送啥吃啥,白 吃果子不嫌酸。”
【第17句】:鴨子眇棚——鬧翻天
【第18句】:【有腿沒褲子】(慣)形容人非常窮困。
【第19句】:【騎著驢騾思駿馬】(諺)騎上驢和騾子,可以代步,還想著騎駿馬可以更快更風光。指人的欲望總是無止境的,
【第20句】:皇帝的廁所一沒有別人的糞(份)
【第21句】:《百家姓》不念頭個字——開口就是錢
【第22句】:吃了線團-子——心里結疙瘩
【第23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吃飯著衣裳】(諺)三百六十行:泛指社會上的各行各業。指三百六十行,哪一個行業都要解決生活問題,哪一個行業都能解決生活問題。
【第24句】:【在商為義士,在周為頑民】(諺)商:商朝。義士:忠于朝廷的人。 周:周朝。頑民:不順從的人。商朝認為的義士,周朝則視作頑民。 指站在不同的立場、角度看問題,會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
【第25句】:媽媽從二嬸家拿來一些韭菜根,準備栽。我拿起一撮看了看問:“媽,能活嗎?”媽媽說:“俗話說得好,干不死的蔥,餓不死的僧。韭菜也是這樣,不會死的。”(天津·寧河)
【第26句】:【善門難開,善門難閉】(諺)行善做好事,一要確定目標,二要掌握分寸,三要分清界限,此即善門難開;及至招致麻煩,欲止無術,欲行乏力,進退作難,此即善門難閉。 指做好事不易。
【第27句】:鼓足氣的癩蛤蟆——又想蹦又想叫
【第28句】:卡殼的卡賓槍——打不響
【第29句】:【泡蘑菇】(慣)1比喻拖延時間。 2比喻故意糾纏。
【第30句】:【商人】現在的商人、巨賈,多為有錢人,社會地位顯赫。而它的起源也是這樣嗎,既富且貴?說起商人,還有一段悲慘的歷史。原來,“商人”這個詞,是從“商國之人”演變來的。商朝滅亡后,其遺民地位十分低下,他們既沒有政治權力,又沒有可耕種的土地,生活非常艱難。他們不得不東奔西跑地去做買賣,但做買賣在當時是很低賤的事情。時間久了以后,做買賣便成了商朝遺民的固定職業。因此,周人便稱做買賣的人為“商人”。到了后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從事買賣的人越來越多,盡管并非都是商朝遺民,但人們還是稱他們為“商人”,而且這個詞一直被沿用至今,而且徹底改變了“商人”的命運。
【第31句】:叔叔又和他的女朋友談崩了,愁得奶奶直鬧心。叔叔倒大大咧咧地不在乎,說:“家家地里栽茴香,家家門上出姑娘,有什么愁的?”(云南·保山)
【第32句】:山里的石頭——雷打不動
【第33句】:【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富貴需要努力爭取,不是輕易 得來的。明代《西游記》:“師父,你常以思鄉為念,全不似個 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憂。古人云:欲求生富貴,須下 死工夫。”
【第34句】:【易求者田地,難得者兄弟】(諺)勸人重兄弟之情,輕財產之利。
【第35句】:畫上的大蝦——看著眼饞,到不了嘴里
【第36句】:【針無兩頭利】(諺)針不能兩頭都是有鋒芒的。比喻同時把兩件事都做好,是不可能的。 也作“針沒兩頭快”。
【第37句】:【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形容心跳急速。成語:忐忑 不安。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他這時心中十分煎熬,真 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
【第38句】:鴨子浮在水面上——上面不動下面動
【第39句】:夢里失火喊救命——虛驚一場;一場虛驚
【第40句】:【官升脾氣大】(諺)指官位越高,脾氣往往越急躁,越不能謙和平等地待人。 也作“官大脾氣長”。
【第41句】:【不知道怕字怎么寫】不知道害怕,無所畏懼。《香港小說 選》:“我傅新生從來就不知道怕字是怎么寫的,我怕?”
【第42句】:【神不知,鬼不覺】沒有動靜,沒有人發覺。神,也說:人。 成語:不知不覺、悄無聲息。馮德英《苦菜花》:“悄悄從山上 小路走,人不知,鬼不覺,去來一點事也沒有。”
【第43句】:【晴天不肯走,直待雨淋頭】釋義:比喻不識時務,辦事恰到好處就該收,過頭了就壞事,招致沒趣或禍害。例句:“你真是‘晴天不肯走,直待雨淋頭’,還不趕快借坡趕驢,要不,可就沒你的好果子吃了。”
【第44句】:【 隔行不隔理】行業不同,事理一樣。《小說月報》( 1983, 3):“隔行不隔理,天下的會計都是管錢管賬的。”
【第45句】:【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慣)比喻既要人好或事情做得好,又不愿付出相應的代價。
【第46句】:一天晚上,爸爸陪客人喝醉了酒,睡覺時,連衣服也沒脫就鉆進了被窩,“呼嚕,呼嚕”地睡著了。第二天早晨,媽媽說:“懶鬼,吃飯了。”爸爸伸了伸懶腰,笑了笑說:“今天真省勁,起床不用穿衣服了。”媽媽說:“要飯三天懶壘鍋,穿衣睡覺懶得脫。”(河南·新蔡)
【第47句】:【一只羊也是趕,兩只羊也是放】(諺)比喻事情既然做了,做多做少無甚區別。也指反正費一番事,不如該做的放在一起做。
【第48句】:電燈照雪——明明白白;明白
【第49句】:【壞人先告狀】見“惡人先告狀”。
【第50句】:【 手大遮不住天】個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包辦一切。浩 然《艷陽天》:“幾個干部手大遮不過天來,您得給我們出點 主意。”
【第51句】:【喝干醋】見“吃寡醋”。
【第52句】:【祧三杏四梨五年,棗子當年就賣錢】釋義:種植果樹,桃樹三年結桃,杏樹四年結杏,梨樹五年結梨,棗子當年就結棗兒。例句: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逐漸掌握了各種果木的生長規律:“桃三杏四梨五年,棗子當年就賣錢。”
【第53句】:拔掉屋檐當柴賣——窮極了
【第54句】:善書者不擇筆。
【第55句】:摔跤比賽——雙打;專找岔子
【第56句】:【獨占鰲頭】見“占鰲頭”。
【第57句】:【鷺鷥不吃鷺鷥肉】釋義:同類不相傷。例句:“悟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來就出去,顯得沒有方情。常言道:‘鷺鷥不吃鷺鷥肉’。他師既不在,攪亂他做什?”
【第58句】:【豬羊走入屠宰家,一腳腳來尋死路】釋義:屠宰家:以宰殺牲畜為業的人家。比喻自尋死路。例句:冒著雨又行了數十步,見一個小小竹門樓,王七三官人道:“且在這里躲一躲。”不是來門樓下躲雨,卻是:豬羊走入屠宰家,一腳腳來尋死路。
【第59句】:【當墊腳石】(慣)比喻充當別人借以向上爬的工具。
【第60句】:【和氣致祥,乖氣致戾】(諺)致:招致。乖:不和。戾:災禍。和和氣氣,自然會引來安詳;彼此怨怒,必定招致災禍。 也作“乖氣致戾,和氣致祥”。
【第61句】:【鴨子過河—~嘴上前】(歇)嘴:本指嘴巴,轉指說話。指人不實干,就憑嘴說。
【第62句】:老鱉吞秤砣——好狠的王八,鐵打的心
【第63句】:【醬油碟子跟著蹄子——拖拖就拖干了】(歇)蹄子:方言,肘子。 肘子的肉較厚,蘸碟子里的醬油,蘸不了多少次就蘸光了。指錢財很快就消耗完了。
【第64句】:放長線,釣大魚——從長計議
【第65句】:大象照鏡子一對象
【第66句】:【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好事不易被人注意,壞事容易 被人傳述。類似的:好事不惹眼,壞事直關心。明代《西游 記》:“行者道:正是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像我如今皈 正佛門,你就不曉的了!”
【第67句】:閻王爺不戴帽子——鬼頭鬼腦
【第68句】:【男怕穿靴,女怕戴帽】釋義:穿靴:指腿腳發生水腫。戴帽:指頭部水腫。男人腿腳水腫,女人頭部水腫,表明病情嚴重,有危險。例句:雁雁,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我腳腫成這樣子,看來是回不了老家了。
【第69句】:【當炮灰】(慣)炮灰:比喻為參加非正義戰爭而送死的士兵。指為參加非正義戰爭而去當兵送死。
【第70句】:【水大好行船】(諺)指水勢越大,船行起來越方便。比喻事態越擴大,周轉的空間越寬,就越能從中得到好處。
【第71句】:【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這句俗語表示互不相干,并不因為你的道路寬敞而盲從或屈從。它源于民間諺語。陽關是中國古代陸路對外交通咽喉之地,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位于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灘附近,因在玉門關之南,所以叫“陽關”。據史料記載,西漢時為陽關都尉治所,魏晉時,在此設陽關縣,唐設壽昌縣。宋元以后隨著絲綢之路的衰落,陽關也因此被逐漸廢棄。舊《敦煌縣志》把玉門關與陽關合稱“兩關遺跡”,列為“敦煌八景之一”。而今,昔日的陽關城早已蕩然無存,僅存一座被稱為陽關耳目的漢代烽燧遺址。但“陽關道”卻穿越時空,由原來古代經過陽關通向西域的大道,引申為寬闊的長路,比喻光明的前途,又稱“陽關大道”。 “獨木橋”則較常見,用以比喻并不是坦途、比較難行的窄路。有了陽關大道,有了獨木橋,在民間就形成了“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的諺語。
【第72句】:我和小梅是同班同學,又是鄰居,可屢次考試總落到她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問媽媽。媽媽說:“人家小梅可是鴨子游水,看似優哉,使的是暗勁。”(河南·鄧州)
【第73句】:【咬人的狗兒不露齒】(諺)真正下口咬人的狗不齜牙咧嘴,也不汪汪亂叫。比喻實干的人并不聲張。 也比喻狠毒的人表面不露形跡,只在暗中做事。 也作咬人的狗不齜牙。 咬人的狗暗下口。 咬人的狗不叫,汪汪叫的狗不咬人。
【第74句】:【掏心窩子】(慣)指說心里話,表達真實思想。
【第75句】:【老母雞不吃白大米——喂啥】(歇)喂:諧“為”。詢問某事的原因或目的。
【第76句】:【野狼養不成家狗】釋義:比喻本性壞的人再教養也改不了。例句:他心一狠,竟咬牙切齒地說出這樣的話來了:“養活了你十幾年,真是野狼養不成家狗!你要走也行,先把這十幾年的飯錢算清了再走!”
【第77句】:【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釋義:家境好或人才出眾,自然能找到好配偶。“自有鳳凰來”又作“才能招來鳳凰鳥”。例句:光棍?哼,家有梧桐樹,自有鳳凰來!騎驢看唱本,不信……走著瞧!
【第78句】:哪山唱哪山歌——到哪說那
【第79句】:【緊行無好步】見“急行無好步”。
【第80句】:【好馬不備雙鞍韉,烈女不嫁二夫郎】釋義:鞍韉:馬鞍子和墊在馬鞍子下面的東西。舊封建禮教提倡女子不二次嫁人。“不備雙鞍韉”又作“不擔雙鞍”、不配二鞍”。 “烈女”又作“貞女”。“不嫁二夫郎”又作“不更二夫”、“不嫁二夫”。例句:我幼讀《女兒經》,長讀《閨中訓》,我明白德容言功與三從四德,我也知道好馬不備雙鞍韉,烈女不嫁二夫郎。我進了蕭家的門,活著是蕭家人,死了是蕭家鬼。
【第81句】:石頭做枕頭——自討苦吃
【第82句】:【下臭霧】(慣)比喻造謠生事,滿口胡言。
【第83句】:【一日三,三日九】九、久諧音,謂經過較長時間。明代《古 今小說》:“一日三,三日九,捱到十月滿足,生下一個小孩兒 出來,舉家大驚。”
【第84句】:【好貨不怕行家瞧】(諺)行家是最識貨的。只要貨好,就不怕行家反復驗看。指優質貨物不會在行家眼中降低了品位。
【第85句】:【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慣)當:抵擋,阻擋。一人抵擋十人,十人抵擋百人。形容軍隊士氣大振,士兵奮勇拼殺。
【第86句】:【要吃飛禽,鴿子、鵪鶉;要吃走獸,兔子、狗肉】(諺)鵪鶉(anchun):鳥名,小頭短尾巴,羽毛赤褐色,不善飛。指飛禽中,數鴿子和鵪鶉的肉最細嫩;走獸中,數兔子和狗的肉最美味。
【第87句】:十二月天找楊梅一難上難
【第88句】:雞蛋碰石頭——不堪一擊:不是對手:粉身碎骨:完蛋;找死路;自不量力;自取滅亡;自找難看
【第89句】:【地球照樣轉】一切事情照樣進行,沒有什么妨礙。海外 陳若曦《二胡》:“走了他們,沒有人在意,地球照樣轉。”
【第90句】:【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歇)天橋:北京市永定門內一個地段,舊時民間藝人常聚在那里演出。把式:靠賣藝為生的人。舊時在天橋賣藝的人常擺出表演功夫的架勢,但多耍耍嘴皮子,并不動真的。指光說得好聽而不實干。
【第91句】:大腿上綁銅鑼——走到哪響(想)到哪
【第92句】:【八九不離十】釋義:數字的順序是八九緊接著十,比喻相差不多。另外,“十”與“實”諧音,常說明估計或猜測的情況與實際情況很接近。例句:“……咱們對男人心理分析不了,可是對咱們自個兒總能透視個八九不離十……”
【第93句】:【小巫見大巫】(慣)巫:巫師,以裝神弄鬼、替人祈禱為業的人。法術低下的巫師遇見了法術高超的巫師。比喻二者的本領相差太遠。
【第94句】:【棉花里裹著針——軟里硬】(歇)本指軟里帶硬,轉喻表面和善而內心兇狠。 也作“棉花里面包圪針——柔中帶刺”。圪針:方言,指某些植物枝梗上的刺兒。
【第95句】:【沒有三分利,誰肯起五更】(諺)三分利:三分的利潤。五更:一夜分五個更次,第五個更次在黎明時分。指人們起早摸黑苦干,無非就是為了財利。
【第96句】:【鄉下人不認識仙人掌——青餅子】(歇)仙人掌:多年生植物,莖多呈長橢圓形,稍扁平,像手掌,綠色。本指鄉下人沒見過仙人掌,說成是青餅子;轉以形容人刻板古怪。
【第97句】:【饒人不是癡,過后占便宜】原諒別人,表示退讓,是明智 的,可以得到友誼和感激。饒,也說:讓。陳登科《風雷》: “夫妻無隔夜之仇,饒入三分不為癡。自己的老婆工作都做 不好,還在外邊做啥工作啦!”
【第98句】:【使人家的錢手短,吃人家的飯口軟】見“吃了人家的口軟,使了人家的手軟”。
【第99句】:在學校,有的同學做作業雖然很快,但出錯也多,老師總會說:“吃得快哽得多,寫得快錯得多。”(四川·遂寧)
上一篇:歇后語文案看過的人都贊不絕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