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惡有惡報】(諺)指作惡的終究會有壞的報應。原為佛家勸誡世人改惡從善的禪語,后傳為警世語。 也作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惡善到頭總有報。
【第2句】:【七十不打,八十不罵】(諺)對七十歲的老人,不可用打來懲罰他;對八十歲的老人,不可用罵來懲罰他。指對于年事已高的老人,要寬容善待。
【第3句】:【大家馬兒大家騎】(諺)指屬于公眾的馬,人人都有權利騎。泛指凡是公眾的福利,應歸公眾享受,不應被個人獨占。 也作“公眾馬,公眾騎”。
【第4句】:【把天捅個窟窿】指傷害權威,惹了大禍。成語:膽大包 天。傳記圖書:“對于我這個將天捅了個窟窿的人,他不動 聲色的置我于黃巢墓前,其含義居心可謂昭然。”
【第5句】:我的鄰居有位老奶奶,年近六十,兩個兒子均已成家,弟兄兩人常因為嫌老人偏這家向那家而吵鬧不休。熱心的媽媽常去勸和兄弟倆:“天下老人偏小的,不偏小的偏好的。”(河南·林州)
【第6句】:人身上的汗毛——數不清
【第7句】:【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釋義:人面好認,人心難測。多指了解人的真實思想很不容易。例句:薛婆本是個不善之人,一般甜言軟語,三巧兒遂與他成了至交,時刻少他不得。正是: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8句】:【有上稍,沒下稍】(慣)指有好的開頭,沒有好的結果。
【第9句】:【甘拜下風】“甘拜下風”是指自認不如他人,并真心佩服他人。出自《莊子·在宥》:“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 后來“順下風而拜”就演變成“甘拜下風”,表示誠信佩服,自認不如對方。此源來自典籍,莊重嚴肅。但源莊流諧,故事情彩。西晉時期有個大富豪叫石崇,據說他富可敵國。王愷是晉武帝的舅舅,也是一個富豪。他們倆爭強好勝,經常在一起比誰吏富。因此,兩人經常到處搜羅綺麗的寶物裝飾衣服或車子。一次,晉武帝踢給王愷一棵高兩尺的珊瑚樹,此樹枝丫或密或疏,形態美麗,簡直是世間少有。王愷如獲至寶,非常得意,認為這次石崇該認輸了。于是,王愷就帶著這棵罕有的珊瑚樹去見石崇。石崇看完之后,不動聲色地拿起鐵如意,趁王愷不注意,一下子打在珊瑚樹上,珊瑚樹馬上就碎了。王愷見石崇親手打碎了皇帝賜給自己的寶物,以為石崇是嫉妒自己而毀寶,聲色俱厲地責問石崇打碎天下最好的寶貝怎么辦。石崇卻不慌不忙,悠然地對王愷說:“你別埋怨,今天我賠你。”石崇說完,就命令仆人去搬家里的珊瑚樹。待石崇把家里的珊瑚樹都搬出來后,王愷驚呆了。別說兩尺高,四尺高的都有,其中光彩奪目的就有六七棵,王愷從來都沒見過。像王愷剛剛拿過來的那樣的還有很多。王愷看后,茫然若失,不得不甘拜下風了。
【第10句】:【馬前諸葛亮——啥也少不了你】(歇)馬前:事前。指對方管事太多,什么都要過問。常含責罵意。
【第11句】:【好漢做事好漢當】(諺)指好漢敢做敢為,更敢承擔責任。 也作好漢做事,一人承當。 好漢做事,敢做敢當。 漢子做事漢子當。
【第12句】:【娶媳婦兒打幡——瞎湊熱鬧】(歇)指瞎胡鬧。也指跟別人一起鬧著玩兒。常含譏諷或責罵意。 也作“娶媳婦打幡——跟著湊熱鬧”。
【第13句】:【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各人有各人的愛好。類似的:牛肉 炒韭菜,各人心所愛/清油炒菜,各有所愛。沈從文《邊城》: “橫順是牛肉炒韭菜,各人心里愛,只看各人心里愛什么就 吃什么,渡船不會不如碾坊!”
【第14句】:【抓了權耙,就忘了掃帚】釋義:比喻考慮問題不周到,顧了這個,忘了那個。例句:我扎得不穩.太急躁冒失了!怎么我抓了杈耙,就忘了掃帚?光記著去抄李懵之暗堂,就忘了過街驚?
【第15句】:【只拉弓,不放箭】見“開弓不放箭”。
【第16句】:【晚晌火燒云,明早曬殺人】(諺)火燒云:云朵火紅,像燒著了一樣。 指如果傍晚時分西邊天空云朵火紅,那就預兆第二天是個大晴天。 也作晚霞燒山尖,明個大晴天。 晚霞滿天要放晴,
【第17句】:弟弟望著掛歷上又大又紅的蘋果直流口水,惹得我們哈哈大笑。爸爸裝作遺憾的樣子對弟弟說:“只可惜腸子癢癢手難撓哇!”(河南·信陽)
【第18句】:【過頭飯吃得,過頭話說不得】釋義:話不能說過頭,要留有余地。例句:人,過頭飯吃得,過頭話說不得啊!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強中還有強中手。
【第19句】:人皮包骨頭——心里臟
【第20句】:【一根篙竿壓倒一船人】(慣)篙竿:撐船用的竹竿。比喻所說的一番話傷害了眾人。
【第21句】:【賊人有妙計】(諺)賊人有作案的狡詐手段。指壞人有常人意想不到的詭計陰謀。
【第22句】:【若無三冬霜雪侵,難有梅花放清香】見“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第23句】:媽媽買了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試了試,衣袋小了點,想去商店換一件。奶奶說:“世上哪有無核的棗,一點小毛病就算了。”(湖南·瀏陽)
【第24句】:【過年娶新媳婦兒——雙喜臨門】(歇)指兩件喜事同時到來。
【第25句】:《百家姓》少了第二姓——缺錢
【第26句】:二叔家批下來個二胎指標。前天,二嬸又生了個小妹妹。大爺不高興地說:“唉,十個如花女,趕不上一個跛腳漢。”大奶說:“十個武大郎,比不上一個穆桂英,你是老思想!”(河南·內鄉)
【第27句】:【猛火烤不出好燒餅】(諺)燒餅:面食的一種,用火烤熟。指火力過猛,烤出的燒餅皮焦里生。比喻操之過急辦不好事。
【第28句】:【兩物相形,好丑愈見】(諺)人或物,只要兩兩放到一起比較,好的丑的,自會看得很分明。指比較是識別人與事物的最好辦法。
【第29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釋義:善:做好。利:鋒利,精良。器:器具,工具。工匠要做好活,必須事先把工具磨鋒利。比喻要想做好工作,事先一定要把所用的工具準備好。例句:常言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見工具之利否,同工作效果是大有關系了。
【第30句】:【雞孵鴨子,白忙活】為別人白忙一陣。特指為別人撫養子 女。成語:為人作嫁。電視劇:“給別人看孩子,看一個喜歡 一個,雞孵鴨子,白忙活!”
【第31句】:屬蜘蛛的——滿肚子絲(私)
【第32句】:棺材里打銃——嚇死人
【第33句】:【笑臉求人,不如黑臉求土】仰人鼻息,不如務農為生,自食 其力。或說:寧可黑臉求土,決不笑臉求人。汪幸福《浪跡 臺灣島》:“笑臉求人,不如黑臉求土。我只想回去與妻兒們 一起過耕作的生活就滿足了。”
【第34句】:【一人在朝,百人緩帶】(諺)緩帶:放寬衣帶,形容舒適、安然的樣子。舊指一人在朝做官,親友都能過上悠閑的生活。
【第35句】:【瘦豬哼哼,肥豬也哼哼】借指處境好的差的都不滿意。賈 平凹《廢都》:“而我和他在這些地方說不攏,他總罵我是瘦 豬吭吭,肥豬也吭吭。”
【第36句】:【好鋼使在刀刃上】(諺)指好鋼使在刀刃上,才能發揮斬切的作用。 比喻人力、財力和物力,必須用在最需要、最緊急的地方,才能產生巨大功力。 也作好鋼使在刀口上。 鋼要用在刀刃上。
【第37句】:【和氣致祥,乖氣致戾】(諺)致:招致。乖:不和。戾:災禍。和和氣氣,自然會引來安詳;彼此怨怒,必定招致災禍。 也作“乖氣致戾,和氣致祥”。
【第38句】:【二則二,一則一】見“一是一.二是二”。
【第39句】:【老鼠兒見了貓】(慣)比喻弱者見到了懼怕的人。 也作“耗子見了貓”。
【第40句】:大麥芽做飴糖——好料子
【第41句】:飛機上放廣播——想(響)得遠
【第42句】:【蜞螞兒跳水——噗嗵】見“蛤蟆跳井——撲通”。
【第43句】:安眠藥吃過量——不覺醒
【第44句】:【四兩棉花八把弓——細細彈】(歇)弓:彈棉花的繃弓兒。彈:諧“談”。指仔細地傾談。 也作“四兩棉花八張弓——細細地彈”。
【第45句】:【飲酒須飲大深甌,戴花須戴大開頭】(諺)甌(。u):盆盂一類的器皿。大開頭:盛開的花。喝酒就要盡情暢飲,戴花就要戴大紅花。比喻做事不干則已,干就要干出成績。
【第46句】:【一個老鼠壞了一鍋湯】釋義:比喻少數人,危害大,影響了集體。也說:“一粒老鼠屎,打壞一鍋湯”,“一塊臭肉,壞了一鍋湯”。例句:“咱要那個貨做啥嘛?一個老鼠壞了鍋湯!你收他,你和他互助去!我退!”
【第47句】:【老虎嘴里拔牙】指做事艱難、冒險。拔牙,也說:拔胡子。 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這一去,是到老虎嘴里拔牙, 可要多加小心,千萬別有個閃失。”
【第48句】:【真心要吃人參果,哪怕山高路難行】(諺)人參果:傳說中形狀像嬰兒的一種仙果。比喻只要下決心做一件事,什么困難都能克服。
【第49句】:家里來了客人,媽媽急著出去買菜。她沒走前門,抄近路走堆了許多垃圾的后門,結果黑暗中摔傷了腿。外婆說:“寧繞十步遠,不走一步險。”(安徽·界首)
【第50句】:【水是土地的血液】釋義:沒有水,土地就不能長莊稼。例句:沙比爾望著這有水便可以變成良田的荒地,心里可不是滋味。“水是土地的血液”,“土地離不開水,好漢離不得群。”
【第51句】:【太太死了壓斷街,老爺死了沒人抬】(諺)壓斷街:形容出動的人多。太太死了,有老爺的權勢,誰敢不來送殯討好;老爺死了,權勢沒了,沒有人會出來為他抬棺材。 形容舊時人們對有權勢者的炎涼情態。
【第52句】:夫妻倆唱小調——唱一和
【第53句】:【奶媽抱孩子——人家的】(歇)指人或物屬于別人,不屬于自己。
【第54句】:【麻將】打麻將牌是我國一種群眾性的娛樂活動。“麻將”,也稱之為“麻雀”或“雀牌”,它究竟起源于何時,據專家考證,麻將的雛形應該是明代盛行的馬吊牌,最先流行于江浙一帶。吳地方言,馬吊發言近似為馬鳥,雀又為鳥,所以演變為麻雀、麻將。關于麻將是怎么來的,有多種不同的說法,這里只介紹一種主流說法。麻將既然又名麻雀,當然與麻雀有關。一種說法認為麻將是由看守糧倉的小吏發明的,糧倉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防止雀患,捕雀就成為經常的事務。倉官為鼓勵兵丁捕雀,就下發竹制籌牌記數酬勞,籌牌上刻有字,類似有價證券或獎券,可以用來作賭注定輸贏。后來,籌牌慢慢演變為游戲工具,并固定成型,稱作麻將牌,即今天的麻將。麻將的玩法、術語等仍包含捕捉麻雀的成分,例如“筒、索、萬”。 “筒”的圖案是打鳥用的火槍的象形符號,幾筒表示幾具火槍;“索”即束,是用繩捆綁起來的鳥雀,“一索”圖案是一只鳥,“二索”以上圖案像竹節,用來表示鳥雀的腳,官吏驗收時以鳥足數量計酬;“萬”即賞錢。此外,風向影響準度,打槍時需考慮風向,所以設“東南西北”風。“中”即打中,受傷鳥出血涂上紅色表示擊中。“白”即白板,放空槍未擊中。“發”,即得賞錢發財。“碰”即“砰”,鳥槍聲。成牌之“和”應為“鶻”,類似老鷹的一種猛禽,有了它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贏牌日“鶻(和)”。還有麻將中的“吃”、“杠”等術語無一不與捕捉麻雀有關。麻將雖好玩,但不要成癮,更不要賭錢,一旦沾賭,貽害無窮。
【第55句】:【墳柏】現在,在皇家陵墓或烈士陵園等墓地,都生長著高大的柏樹或一簇簇側柏。在農村的田野里很少能看到柏樹了,其實,在過去,家家戶戶的祖墳之上都生長著茂盛的柏樹,人們稱之為“墳柏”。緣何在墳地上種柏樹呢?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的《蜀相》一詩道出了墳墓周圍種柏樹的由來。史書記載,公元234年,當時正值三國鼎立,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兵伐魏,六出岐山,在五丈原與司馬懿隔渭水對峙,病死軍中。諸葛亮以身殉職,遺體葬在定軍山。后主劉禪親自下詔,在墓地種五十四株柏樹,象征諸葛亮終年五十四歲,以表彰他的赫赫戰功及示其永垂不朽。那些墳柏在這里生長了1700多年,至今仍有二卜二棵活著。后來,人們仿效此法,于是墳柏相繼在民間流傳開來。
【第56句】:【兩把鑰匙掛在脖子下——開心又開心】(歇)開心:本指打開心房,轉指高興。形容非常高興。
【第57句】:【一棵樹成不了森林,一滴水成不了大海】釋義:比喻一個人力量單薄,辦不成大事情。例句:韋步平抬頭,瞅他片刻才說:“一棵樹成不了森林,一滴水成不了大海,一個入成不了隊伍,要干還得聯合更多的弟兄才行。”
【第58句】:吃了黃連吃甘草——先苦后甜
【第59句】:【殺頭生意有人做,虧本生意無人做】(諺)冒著生命風險去做買賣的,有的是人;賠上血本去做買賣的,誰也不干。指做生意就是為了賺錢,無利可圖的生意沒人做。
【第60句】:【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慣)指不作任何反抗。
【第61句】:【二齒鉤撓癢癢——是把硬手】(歇)二齒鉤:一種頭端有兩個齒的鉤子。比喻人是強手、能手。常含贊揚意味。
【第62句】:木桶淘米——水泄不通
【第63句】:【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慣)覓:尋找。指費盡干辛萬苦到處去找都找不到,卻在無意中毫不費力就得到了。 也作“踏遍青山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第64句】:【冊、卷、頁】只要讀書,就離不開冊、卷、頁,它們表示什么意思,又是怎么來的呢?冊:在中國古代文字產生以后,當時沒有紙張,人們只好把文字刻到甲骨上,寫在竹片或木片上。竹片或木片統稱“簡”。一片簡只能寫幾十個字,記一件事情,往往需要多塊簡。為了查找方便,就用熟牛皮條把這些簡按次序串編起來,稱之為“冊”。卷:在發明紙以前,有的人因為竹簡、木簡太重,也有把文字記載在絲織品上的,稱為帛書。帛書比竹筒、木簡攜帶方便,也容易收藏,它可以卷起來,按次序編號,于是出現了一卷一卷的書。頁:造紙發明以后,人們把印好的一張張紙用線裝訂成冊,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線裝本。線裝本大多采用毛邊紙,只能一面印字,對折裝訂,每張稱之為一頁,頁碼數印在對折線上。后來,印書采用機制紙,兩面都可以印字了,每一面都印上頁碼數。現在稱頁,就是由此而來。
【第65句】:【人貧智短,馬瘦毛長】(諺)人窮困,受著經濟的掣肘,就顯得智謀不足;馬瘦了,肌肉不豐,毛就顯得又長又亂。指貧窮能使人智謀受到限制。 也作人貧志短,馬瘦毛長。志:志氣。 人窮志短,馬瘦毛長。
【第66句】:【兵對兵,將對將】(慣)指較量的雙方勢均力敵。
【第67句】:考試的時候,同桌問我:“這道題怎么做?”我說:“你自己想想吧!”下課后,同桌自言自語道:“唉,平時不用功,考試問老兄,老兄不答應,氣得直哼哼。”聽到這話,我們幾個同學都笑得前俯后仰。(河南·鎮平)
【第68句】:【天橋的把式——光說不練】(歇)天橋:北京市永定門內一個地段,舊時民間藝人常聚在那里演出。把式:靠賣藝為生的人。舊時在天橋賣藝的人常擺出表演功夫的架勢,但多耍耍嘴皮子,并不動真的。指光說得好聽而不實干。
【第69句】:老鷹吃小雞——囫圇吞
【第70句】:我們村一個青年,想研制一種新式農具。一些人就諷刺說:“屎殼郎要是能釀蜜,還要蜜蜂干什么?”(湖北·京山)
【第71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釋義:比喻做事要有充分準備。例句:他是想:你這個元帥要是真的,萬歲叫你來調兵,就一定要把這餉銀發到。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真有這些糧餉,那就是真元帥。
【第72句】:【鐵公雞——一毛不拔】(歇)本指鐵鑄的公雞身上沒毛可拔,轉以形容人非常吝嗇。
【第73句】:打開西窗看風光——晚景;夕陽無限好
【第74句】:小強的姐姐考上了大學,小強媽就硬逼著小強努力學習,要他也考上大學。結果小強非但沒考上學,反倒落了弱視加腦神經衰弱,氣得小強爸直埋怨:“我早就說‘手指大的云彩不下雨’。你不信,結果怎樣,這不把孩子給坑苦了?”(河南·輝縣)
【第75句】:【井底蝦蟆吞卻月】(慣)比喻心高妄想,無法辦到。
【第76句】:燈謎晚會——耐人尋味
【第77句】:冬天的氣溫——升不上去
【第78句】:【 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嫌人多嘴,說話不合適。李曉 明等《平原槍聲》:“是聽人家的,還是聽你的?少說兩句也 不會把你當啞巴賣了!”
【第79句】:蝗蟲打噴嚏——滿嘴莊稼氣
【第80句】:【 官清民自安】官吏清廉,人民自會安居樂業。社會不安 定,來自官吏的腐敗。明代《警世通言》:“這一斷,滿昆山人 無有不服。正是: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第81句】:谷糠榨油——難上加難
【第82句】:【拿雞蛋往鵝卵石上碰】(慣)比喻以弱犯強,不自量力,自取滅亡。 也作拿著雞蛋打石頭。 拿雞蛋往墻壁上碰。
【第83句】:筍子變竹——節節空
【第84句】:【死無葬身之地】(慣)死了連埋葬的地方都沒有。形容下場很悲慘。 常用作賭咒發誓語。 也作死無藏身之地。 死無葬身之所。
【第85句】:老鷹捕食——見雞(機)行事
【第86句】:小聰長得又瘦又小,可每頓飯準頂個大人吃的。他媽媽說:“你小磨不大怪砸麩子哩!”(河南·商水)
【第87句】:姑娘嘴上長胡子——少見
【第88句】:【大事不糊涂】這句俗語的原話是“諸葛一生唯為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其實,大事不糊涂,小事也不會糊涂,只是不愿計較,寬宏大量罷了,這樣的人是“難得糊涂”。呂端,宋太宗時期的宰相之一,自幼聰慧好學,寬宏大量,為官持重。宋太宗非常欣賞他的辦事作風。一次上朝時,太宗單獨召見寇準,被呂端正好碰到。他猜想寇準一定同宋太宗商議大事,且瞞著自己,便拉住寇準,對他說:“皇上告誡你有事不要和我說么?”寇準解釋說只是商議邊界上的小事。呂端心想邊境上哪有小事,便逼寇準說了實話。原來,黨項族的首領李繼捧順歸宋朝,其弟李繼遷卻率人馬逃到夏州以北繼續反抗。在作戰中,李繼遷逃走,俘獲了他的母親和妻子。趙光義想殺掉李繼遷的母親,以解心頭之恨。呂端覺得十分不妥,馬上求見皇上說:“從前楚漢相爭,項羽想把劉邦之父煮了,以威脅劉邦,管用么?何況像李繼遷這種叛逆之人呢?陛下現在想把他的母親殺了,明天就能抓到李繼遷嗎?殺了他的母親只能徒結仇怨,他的反叛之心會更加堅決。”宋太宗聽了這番話,說:“要不是你來勸阻,我差點誤了大事,怨不得人說呂端大事不糊涂。”宋太宗采納了呂端的建議,果然,在李繼遷死后,他的兒子李明德采取對宋朝和好的政策。自此,“呂端大事不糊涂”便被后人傳誦。
【第89句】:【拿錢往水里打漂漂】(慣)比喻白糟蹋錢。
【第90句】:【泥菩薩,不開腔】如同泥菩薩一樣,不說話。成語:寡言 少語。艾蕪《邊寨人家的歷史》:“我的哥哥是個泥菩薩,成 天不開腔。”
【第91句】:中午,太陽炙烤著大地,媽媽拉我一起去打谷子,我磨磨蹭蹭不想去。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說:“打谷莫歇涼,插秧莫躲雨,季節不等人啊,快走吧!”(甘肅·蘭州)
【第92句】:山腰里一片云——成不了氣候
【第93句】:【羊肉沒吃上,惹一身膻】沒討著便宜,反而吃了虧。類似 :打不成狐貍,惹一身臊。張春帆《九尾龜》:“總是你和我 出的主意,如今弄得羊肉吃不著,惹得一身騷,倒上了他的 惡當。”
【第94句】:【 得粥莫嫌薄】有一點就該知足。明代《古今小說》:“得粥 莫嫌薄。各人自有各個命在。”
【第95句】:今年天氣很不正常。前幾個月特別旱,特別是五月,更是旱得火燒火燎。到了六月份又一個勁兒下雨。我對這種天氣特別討厭。媽媽說:“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河南·商丘)
【第96句】:【 困龍也有上天時】謂有能耐的人不會永遠處于困境。端 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那可不然,窮人也有無饑日,困龍 還有上天時,人家打柴的朱買臣還當過宰相呢!”
【第97句】:【 真金不怕火煉】謂經得起考驗。西戎《糾紛》:“我說你們 呀,不要管人們說長道短的,只要把活兒做好,任務完成,擺 出成績來,叫他們盡管說,真金不怕火煉,到那陣,叫他們想 挑毛病也沒嘴說了!”
【第98句】:【光聽拉拉蛄叫,就別種地了】(諺)拉拉蛄:即螻蛄,昆蟲,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專吃農作物嫩莖。指拉拉蛄是農作物的大害蟲,可農民不會聽到拉拉蛄的叫聲就不種莊稼。比喻不能因為有人議論指責,就不敢做事。 也作若怕螻蛄咬,就不用科田了。 盡聽拉拉蛄叫,別種莊稼了。
【第99句】:【挨一拳,得一著;挨十拳,變諸葛】(諺)諸葛:諸葛亮,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以足智多謀著稱。指人受到挫折不要緊,只要善于總結教訓,挫折越多,越能增添智慧,增長才干。
上一篇:人生哲理文案精辟,留著做簽名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