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手大遮不過天】(諺)手掌再大也不能遮住天。比喻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有限。 也作手大不遮天,手大捂不住天。
【第2句】:【把人踩到泥里】(慣)比喻貶損和壓制他人。
【第3句】:【人前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見“逢人且說三分話”。
【第4句】:【晴天要備陰天傘,飽時要備饑時糧】 釋義:比喻有備無患,也指防患于未然。也說“暖備寒衣睛備傘”。 例句:“俗話說,晴天要備陰天傘,飽時要備饑時糧。”
【第5句】:【棍棒不打上門客】(諺)指對登門拜訪的客人,絕不可無禮。
【第6句】:【一個釘子一個眼】(慣)形容對事情非常認(rèn)真。也形容盤算得很緊,沒有剩余。 也作一口釘子一個眼。 一個竹眼釘一條釘。
【第7句】:【茶壺掉了底兒——光剩下一張嘴兒】(歇)嘴兒:本指茶壺嘴,轉(zhuǎn)指說話。譏諷人沒有別的能力,只是能說會道。
【第8句】:【陰溝里翻船】(慣)陰溝:地下的排水溝。比喻在不該出事的地方遭到挫折或失敗。
【第9句】:【遇著善人便燒香,遇著惡人便使槍】(諺)指對人要愛憎分明,善惡分清,不能是非混淆,敵友不辨。
【第10句】:【窮休笑,富休夸,沒有長貧久富家】見“見貧休笑富休夸,誰是長貧久富家”。
【第11句】:【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 釋義:比喻目前的情況還不好判斷。 例句:六伯著急了:“我說呀,這會兒還不能去,咱還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呢!”
【第12句】:【猴子穿馬褂,裝貴人】 釋義:比喻諷刺人冒充尊貴的人。 例句:我那是什么地方?能讓你正經(jīng)嗎?一天不理人,閑言冷語都來了。臭派頭,窮講究,肚子里全是草,猴子穿馬褂,裝貴人。你受得了嗎?
【第13句】:【一寸光陰一寸金】(諺)光陰:時光。光陰逝去一寸,就像耗去一寸黃金一樣可惜。指時光非常寶貴,必須格外珍惜。 也作“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第14句】:【半路上出家】(慣)出家:離開家到廟里去做和尚、尼姑或道士。比喻放棄原來從事的職業(yè),中途改行。
【第15句】:【早知三日事,富貴一千年】(諺)人能預(yù)知未來三天的事,就可抓住機(jī)遇,獲取無窮無盡的財(cái)富。指預(yù)知未來最是難能可貴。
【第16句】:【有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最難得的是農(nóng)歷五月干旱六月澇。指五月天旱,利于夏收復(fù)播;六月多雨,利于秋苗成長。
【第17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釋義:東西總是依照種類聚集在一起,人總是一群一群地分開。常比喻壞人總是與壞人勾結(jié)在一起。 例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黑鬼對黑鬼,又不礙著誰。
【第18句】:【大夫】我國北方稱醫(yī)生為“大夫”,南方則稱“郎中”。這種稱呼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末五代時期。唐末五代時期,朝政腐敗,戰(zhàn)禍頻繁。統(tǒng)治階級窮奢極欲,甚至把國家的官職拿來賣錢,致使官銜泛濫。當(dāng)時,以官名相互稱呼逐漸形成社會風(fēng)氣,比如叫讀書人為“相公”,稱工匠為“待招”,賣茶人叫“茶博士”,當(dāng)鋪老板叫“朝奉”,有錢人叫“員外”。這既反映了當(dāng)時賣官鬻爵的混亂,又反映了人民對那些封建官職的藐視,幾乎社會上任何一個職業(yè)都可以用一個相應(yīng)的官職名稱來稱呼。醫(yī)生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誰都離不開,因此人們就用官職中品級極高的“大夫”、“郎中”來稱呼他們。但是,醫(yī)生稱“大夫”真正的起始則在我國宋代。 大夫在古代也是一種官職,自周至唐都有。到了宋代,醫(yī)官也開始設(shè)置“大夫”官階。醫(yī)官中最高級的是“大夫”,其次是“郎中”,再次是“醫(yī)效”等。后人因?yàn)椤按蠓颉笔轻t(yī)官中最高的職位,所以把“大夫”作為醫(yī)生的尊稱。這一稱謂沿用至今。
【第19句】:【人為財(cái)死,鳥為食亡】(諺)人為了錢財(cái)不惜搭上性命,鳥為了食物不惜遭到捕殺。舊指人生在世就是為了錢財(cái)。 也作人為財(cái),鳥為食。 人為名利死,鳥為覓食亡。 鳥為食死,人為財(cái)亡。
【第20句】:【化緣和尚大手腳】(諺)化緣:和尚、道士向四方求布施。大手腳:大手大腳,即花錢毫不心疼。指不是靠辛苦勞動掙來的錢,往往容易揮霍掉。
【第21句】:【既生瑜,何生亮】 釋義:瑜:周瑜。三國時東吳大將,氣量小,忌妒諸葛亮的才干。亮:諸葛亮,三國時蜀漢丞相,很有才干。既然生了周瑜,何必又生諸葛亮!比喻把某人視為仇敵。語出《三國演義》。 例句: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日:“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shù)聲而亡。
【第22句】:【人民大會堂】你知道“人民大會堂”的名稱的來歷嗎?1959年初秋,人民大會堂落成時,尚未正式命名,人們稱它為萬人禮堂。一天,周恩來總理和茅以升等專家一起視察這座壯麗的大廈。周恩來對大家說:“咱們給萬人禮堂起個什么名字好呢?”茅以升在紙上寫了“人民大會堂”幾個字,周恩來看后高興地說:“‘人民大會堂’,這個名字起得好!”就這樣,“萬人禮堂”被定名為“人民大會堂”,真是名副其實(shí)。 新中國建立后,人民當(dāng)家作主了,凡涉及政府機(jī)關(guān)和為人民服務(wù)的部門,都習(xí)慣冠以“人民”二字,如人民政府、人民解放軍、人民鐵路、人民郵電、人民銀行等。但地名和建筑物很少有冠以人民二字的,只有兩處,一是人民大會堂,一是人民英雄紀(jì)念碑。由此可見,“人民大會堂”這個名字是創(chuàng)意,絕非抄襲。
【第23句】:【慢走跌不倒,小心錯不了】(諺)走路步子放緩點(diǎn),就不會被絆倒;做事從容謹(jǐn)慎,就不會出差錯。指做事出錯,往往都由于粗疏大意。
【第24句】:【賞酒不吃吃罰酒】見“敬酒不吃吃罰酒”。
【第25句】:【放響炮】(慣)比喻明確地作出某種承諾。
【第26句】:【走路怕踩死螞蟻】(慣)形容人膽小怕事。 也作“走路怕踏死螞蟻”。
【第27句】:【三人誤大事,六耳不通謀】見“六耳不通謀”。
【第28句】:吃一回虧,學(xué)一回乖。
【第29句】:【花開花落節(jié)氣定,時來運(yùn)轉(zhuǎn)命安排】 釋義:迷信認(rèn)為,人的運(yùn)氣好壞都是命運(yùn)安排的。 例句:只要你不死心眼,聽我們的話,總是有法子對付的。俗話說:“花開花落節(jié)氣定,時來運(yùn)轉(zhuǎn)命安排。”我們總不會老倒霉下去嘛!
【第30句】:【百年難遇歲朝舂】 釋義:百年中也難以遇到元旦立春。舊日寸認(rèn)為是一種吉兆。 例句:崇禎元年元旦立春,諺云:“百年難遇歲朝春。”適際改元,尤千古罕遇,天道庚始,人事聿新,圣作物睹,其以不言示與?
【第31句】:【打破砂鍋問到底】流傳在民間的這句俗語,用來形容十分認(rèn)真的態(tài)度,一心要把事情弄個明白。 “打破砂鍋問到底”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象。砂鍋即用含沙的泥燒制成的鍋,多為人們用作熬制中藥或冬季煨燙火鍋的器具。這種鍋稍不小心極易破碎,據(jù)說,藥熬好后;從火上取下來不能馬七往木頭制品上放,一放就裂,而且一裂就會裂到底。實(shí)際上是打破砂鍋“紋”到底,變成了漏鍋。因?yàn)榱鸭y的“紋”同“問”諧音,后來就變成了“問到底”了。
【第32句】:【捅馬蜂窩】(慣)比喻惹禍,冒犯難對付的人。 也作“捅蜂窩”。
【第33句】:【三行鼻涕兩行淚】(慣)形容哭得很傷心。 也作三行鼻涕,兩行眼淚。 三行鼻涕二串淚。
【第34句】:【路見不平,也有向燈向火】(諺)向燈向火:燈火不是一碼事,代指這一邊和那一邊。指遇到不公平的事,總有人出來說話,有向這邊的,有向那邊的。
【第35句】:【摸閻王鼻子】(慣)比喻冒生命危險(xiǎn)。也比喻離死不遠(yuǎn)。
【第36句】:【趁臺階下驢】(慣)下驢:卸驢,指把拴在驢身上的套解開取下。 比喻趁機(jī)罷手不干。
【第37句】:【人有當(dāng)日之災(zāi),馬有轉(zhuǎn)韁之癥】見“馬有轉(zhuǎn)綆之病,人有旦夕禍福”。
【第38句】:【牙齒上刮下來的】(慣)比喻舍不得吃用省下來的。
【第39句】:【冤有頭,債有主】(諺)報(bào)仇找對頭,討債找債主。指報(bào)仇討債,各有其主。也指出了事,總有人要承擔(dān)責(zé)任。 也作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冤有冤家,債有債主。 債有主,冤有頭。
【第40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歇)指分不清好人、壞人,好意、歹意,錯把好人當(dāng)成壞人,或錯把別人的好心當(dāng)作歹意。常含責(zé)罵意。 也作狗咬呂洞賓——不知好丑人。 狗咬呂洞賓——有眼不識好人。
【第41句】:【路通百業(yè)興】(諺)道路四通八達(dá),交通方便,就會帶動各行各業(yè)都興旺起來。指道路是振興經(jīng)濟(jì)的命脈,要想經(jīng)濟(jì)飛騰,必須先修道路。
【第42句】:【頭枕著烙餅挨餓】見“枕著烙餅挨餓”。
【第43句】:【做夢娶媳婦兒——光想好事】(歇)指人一心想著實(shí)現(xiàn)不了的美事。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做夢娶媳婦兒——凈想好事兒。 做夢娶媳婦——盡想好事。
【第44句】:【男兒沒性,寸鐵無鋼;女人沒性,爛如麻糖】(諺)男子沒有剛強(qiáng)的性格,就像鈍鐵無鋼一樣無用;女人沒有剛強(qiáng)的性格,就像爛麻糖一樣立不起來。指人無論男女,都必須自立自強(qiáng),剛強(qiáng)而有個性。 也作男入無剛,不如粗糠。 男兒無性,鈍鐵無鋼。
【第45句】:【人不親行親】(諺)行(hang):行業(yè)。指同一行業(yè)的人,在情感上總是相親的。
【第46句】:【弟兄協(xié)力,土塊變金】(諺)兄弟之間如果同心協(xié)力,一起奮斗,就能創(chuàng)造出黃土變金的奇跡。指兄弟同心最難能可貴。 也作“兄弟同心,黃土變金”。
【第47句】:【大盜沿街走,無贓不定罪】(諺)偷搶財(cái)物的大盜明目張膽地走在街上,沒有真憑實(shí)據(jù),就無法給他定罪。指懲辦罪犯,要有證據(jù)。
【第48句】:【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 釋義:洞庭山:有洞庭東山與洞庭西山,均在太湖中,屬江蘇省吳縣,盛產(chǎn)橘子。比喻忘本。 例句:二喜瞅了他一眼道:“好良心!吃了桶子就忘了洞庭山了。”
【第49句】:【狗攆鴨子——呱呱叫】(歇)本指鴨子發(fā)出“呱呱”的叫聲,轉(zhuǎn)以形容極好。多用來稱贊某人或某事物。 也作狗趕鴨子——呱呱叫。 狗咬鴨子——呱呱叫。
【第50句】:【老鷹抓蓑衣——脫不了爪】(歇)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雨具。 本指老鷹抓蓑衣時,鉤爪被纏住脫不開;轉(zhuǎn)喻人被某種麻煩的事情纏住,脫不開身或推卸不了責(zé)任。
【第51句】:【山不礙路,路自通山】(諺)山再深,也阻不住人行的路;嶺再高,也自有盤行而上的人。指有山就有路,用不著擔(dān)心過不去。
【第52句】:【四面墻擋八面風(fēng)】(慣)比喻善干應(yīng)付各種場面和事情。
【第53句】:【是親必顧】(諺)指只要沾親帶故、關(guān)系親近,總不免要徇情顧面。 也作“是親都有一顧”。
【第54句】:【一會兒鑼,一會兒鼓】 釋義:比喻說法或做法經(jīng)常改變。 例句:他說,辦農(nóng)業(yè)社也好,不辦也好,他最怕“一會兒鑼,一會兒鼓”。
【第55句】:【活人眼里伸拳頭】(慣)比喻太欺負(fù)人了。
【第56句】:【捧鐵飯碗】見“端鐵飯碗”。
【第57句】:【獨(dú)拳難打虎】 釋義:比喻一個人力量小,辦不成大事。 例句:雖然聞長山住院之后,徐慶春如“砍掉一只有手”,覺得“獨(dú)拳難打虎”。但他毫不猶疑地保證道:“沒問題,親自負(fù)責(zé)就親自負(fù)責(zé)。”
【第58句】:【不打不相識】這個俗語的意思是雙方不打一場不會相識,轉(zhuǎn)而發(fā)展成不僅相識,而且相好,“打”倒成了相識的機(jī)遇,壞事變好事。 它源自明代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八回》。宋江因犯案發(fā)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結(jié)識他的戴宗。于是兩人一起進(jìn)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又遇到李逵。吃喝間,宋江嫌魚湯不新鮮,叫酒保做幾碗新鮮的魚湯。正好酒館里沒有了新鮮魚,李逵便去江邊的漁船上討魚。打漁的伙計(jì)不想給,李逵大怒,與幾個漁人打了起來。 正在這時,綽號“浪里白條”的漁主人張順來了,張順?biāo)詷O好,將李逵按在水里,嗆得他暈頭轉(zhuǎn)向,不是對手。這時戴宗跑來,對張順喊道:“足下先救了我這位兄弟,快上來見見宋江!”張順急忙將李逵托上水面,游到江邊,向宋江施禮。 戴宗向張順介紹}兌:“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張順道:“啊!原來是李大哥,只是小曾相識!”李逵生氣地說:“你嗆得我好苦呀!”張順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說完,兩人哈哈大笑。戴宗說:“你們兩個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說:不打不成相識。”
【第59句】:【不戀故鄉(xiāng)生處好,受恩深處便為家】(諺)恩:恩惠。指生養(yǎng)自己的故鄉(xiāng)雖好,但也不必留戀,哪里能給自己好處,就可以在哪里安身落戶。 也作“莫道故鄉(xiāng)生處好,受恩深處便為家”。
【第60句】:【巧婦安能作無面湯餅】(諺)安:怎么。湯餅:水煮的面食。再巧的媳婦也做不出沒有面料的湯餅。 比喻再有才干的人,離開基本條件,也無法做成事情。 也作巧媳婦做不得沒面馎饦。 馎饦:面食的一種。 巧媳婦煮不得沒米粥。 巧女難為無米之炊。
【第61句】:【窮家難舍】(諺)指家雖貧窮,但曾長居久住,總舍不得離開。也指故鄉(xiāng)即使是窮山僻壤,但因土生土長在那里,也會與那里難分難舍。 也作窮家難舍,熱土難離。熱土:住久了的鄉(xiāng)土。 窮家難舍,故土難離。故土:故鄉(xiāng)。 窮家難離,熟土難舍。
【第62句】:【兩袖清風(fēng)】“兩袖清風(fēng)”比喻為官清正廉潔。此詞確實(shí)源自清官。 明朝時候,在外居官的臣子如果有機(jī)會奉旨進(jìn)京朝見皇帝,都要帶上許多當(dāng)?shù)氐摹巴羶x”(即土特產(chǎn))去獻(xiàn)給皇帝和朝中權(quán)貴。當(dāng)時有位著名的清官叫于謙,在外省當(dāng)巡撫(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省長)。有一次,于謙也奉命進(jìn)京面見圣上,但他既不張羅禮物,也不采辦“土儀”,而是準(zhǔn)備空手前去。有人問他什么緣故,于謙作了一首詩回答:“絹帕蘑菇并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fēng)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詩中“絹帕”、“蘑菇”、“線香”借指土特產(chǎn),“閶閻”借指老百姓。為了避免老百姓議論,黎民指斥,于謙做到了“為官不擾民”。后來,人們就把居官清正、一塵不染贊頌為“兩袖清風(fēng)”。
【第63句】:【二月二,龍?zhí)ь^】“二月二,龍?zhí)ь^”是一句家喻戶曉的俗語。“二月二”是華夏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從漢代就開始了,那時,二月二又稱青龍節(jié)、春龍節(jié)。 “二月二,龍?zhí)ь^”源自古老的天文學(xué)。人們曾經(jīng)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星辰的位置,據(jù)此判斷季節(jié)。其中的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每到二月初的黃昏,角宿一星和二星,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xiàn),類似龍的雙角,東方在五色為青,故稱“青龍?zhí)ь^”。雖為驚蟄節(jié)令,其時,興云播雨的龍,卻還在睡懶覺,故此,或供饗以六畜犧牲,討好哄之;或以木桿敲擊房梁,驚而擾之。種種招數(shù),皆為呼喚龍的醒來。北方滹沱河一帶有個習(xí)俗叫“二月二,通地氣兒”。在二月二日早晨,人架龍而動:那耕地的犁杖,一對扶手,若龍角高翹;雪亮的犁刃,呈龍頭之形;犁尖下新土似浪涌,攪動煙霧氤氳,叫做“二月二,通地氣兒”。 二月二,在民間是個重大節(jié)日,傳說之多,民謠之多,是其他節(jié)日不可比擬的:二月二,龍?zhí)ь^,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龍?zhí)ь^,孩子大人要剃頭;二月二,龍?zhí)ь^,天子耕地臣趕牛;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二月二,敲鍋底,燒陳菜,吃陳米;二月二,龍?zhí)ь^,人抬腳……
【第64句】:【掉槍花】(慣)槍花:武術(shù)中槍術(shù)變化的一種花招,能使對方產(chǎn)生錯覺。比喻花言巧語,或耍花招、使手段、開玩笑。 也作“掉花槍”。
【第65句】:【一人有福,帶挈一屋】(諺)帶挈:提攜。一屋:全家。舊指一個人有福氣,全家人及親友都能跟著受惠。 也作“人有福,托帶滿屋”。
【第66句】:【捧不起的劉阿斗,扶不直的井繩兒]釋義:劉阿斗:三國蜀后主劉禪,小名阿斗。劉禪不思進(jìn)取,庸祿無為,雖有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未能振興蜀漢。比喻沒有出息,沒有作為的人。 例句:皮金狗還想推脫,皮二媽開口了:“狗伢,大伙這是瞧得起你,你別做捧不起的劉阿斗,扶不直的井繩兒,不許作怪了!”
【第67句】:【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鍋?zhàn)屓速r】(慣)比喻有了好處,自己獨(dú)占;出了差錯,要別人承擔(dān)。
【第68句】:【叫化子要黃連——自討苦吃】(歇)黃連:一種味極苦的中藥。指自己找罪受。常含譏諷意味。
【第69句】:【蜂成群,蝶成對】 釋義:比喻有情男女成雙成對。 例句:這為什么不能呢?有“蜂成群,蝶成對”的比喻,有些人的結(jié)合是“蝶”,另一些人的結(jié)合就一定要雙方一湊,成為一群“蜂”嗎?
【第70句】:【不瞎不聾,做不得阿翁】 釋義:做事要睜只眼閉只眼,不可太認(rèn)真。 例句:“……常言說得好:‘不瞎不聾,做不得阿翁。’這件事,皇兒你的度量和明智,真還不及皇貴妃喲!”
【第71句】:【到了三月三,薺菜可以當(dāng)靈丹】 釋義:薺菜:一種野菜,一年或多年生,可吃。靈丹:靈驗(yàn)有效的藥。農(nóng)歷三月三日以后,薺菜可以用來治病。 例句:用薺菜還可以治療痢疾、腸炎、腎炎、水腫等疾病。所以民間有諺語說:“到了三月三,薺菜可以當(dāng)靈丹。”
【第72句】:【過了九月九,大夫高了手,米飯?zhí)}卜絲,吃了去病根兒】 釋義:過了農(nóng)歷九月九,蘿卜一類有利健康的蔬菜下來了。 例句:現(xiàn)在你給出個“主意”,叫我明天賣烤紅薯,我就覺得這是好主意。為啥呢?常言說:“過了九月九,大夫高了手,米飯?zhí)}卜絲,吃了去病根兒。”看病的生意不行了,紅薯才下來,城里人都愛吃個新鮮烤紅薯。
【第73句】:【草活一秋,人活一世】(諺)草只活一季,人只活一世。人的生命實(shí)際上和草一樣,短暫而脆弱。指人應(yīng)該珍惜生命,不可虛度。 也作“人生一世,草長一秋”。
【第74句】:【花果山的猴王——不服天朝管】(歇)花果山:傳說中傲來國附近海中的一座名山,見《西游記》第一回。猴王:《西游記》中人物孫悟空,在花果山為猴王。本指孫悟空敢于大鬧天宮,不服天上朝廷管教,轉(zhuǎn)喻人有造反精神,敢于同統(tǒng)治者作斗爭。
【第75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這一俗語在百姓當(dāng)中的使用率很高。意思是處于中間狀態(tài),或用作自我安慰之詞;也指滿足現(xiàn)狀,不求進(jìn)取的中游思想。 此語源自《后漢書·趙岐傳》注引《三輔決錄》,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 西漢時,杜伯直和崔子玉的楷書法度嚴(yán)謹(jǐn),儀態(tài)端莊,為人推崇。另外兩位書法家趙襲和羅惲草書成就很高,然而卻狂妄自負(fù),遭到眾人的鄙視。書法家張伯英在給朋友朱賜的信中稱自己“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余。”此后,由專指書法推及生活諸事。
【第76句】:【人有點(diǎn)滴之恩,定當(dāng)涌泉相報(bào)】見“得人點(diǎn)滴之恩,當(dāng)以涌泉相報(bào)”。
【第77句】:【時辰】“時辰”是什么意思,是中國古人的計(jì)時單位。原來,古人把一晝夜分為12等份,每一等份稱為一個時辰,共有12個時辰。12時辰用地支12個代號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時辰簡稱子時或子牌,相當(dāng)于今23點(diǎn)到第二天凌晨1點(diǎn)整。余類推,也就是一個時辰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2個小時。
【第78句】:【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cái)不富】 釋義:人得了額外收入才能富起來。 例句:懶蟲瞇著眼,打量楚世杰的表情,嬉皮笑臉地說:“常言道,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財(cái)不富呀!”
【第79句】:【在家一把火,出門一把鎖】(慣)一把火:燒火做飯。一把鎖:鎖上門。指單身一人過日子。
【第80句】:【騎虎難下】“騎虎難下”比喻做一件事情進(jìn)行下去有困難,但情況又不允許中途停止,陷入進(jìn)退兩難的境地。這個詞源自晉朝溫嶠,成自唐代李白。 《晉書·溫嶠傳》:“今之事勢,義無旋踵,騎猛獸安可下哉。”最初說的是騎猛獸,包括了所有兇猛的動物。這段話的背景和意思是:東晉成帝時,大臣溫嶠組織了一支聯(lián)軍去討伐叛軍。不料聯(lián)軍連連失利,使主帥陶侃很著急,便責(zé)怪溫嶠,并提出撤軍。溫嶠對陶侃說:“自古以來,要想打勝仗,首先得內(nèi)部團(tuán)結(jié)。現(xiàn)在我軍雖然缺糧,處境困難,可如果馬上撤軍,不僅會讓人恥笑,而且也會使叛軍更加囂張。我們目前的處境,正如騎在猛獸身上,不把猛獸打死,怎么能夠下得來呢?”陶侃接受了溫嶠的勸說,率軍奮勇殺敵,終于打敗了叛軍。 唐李白在《留別廣陵諸公》詩中寫道:“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溫嶠勸說陶侃的“騎猛獸安可下哉”,到這里被李白點(diǎn)化成了“騎虎難下”,表示事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想要停下來已經(jīng)不可能,含有進(jìn)退兩難的意思,于是“騎虎難下”這個詞就一直流傳下來。
【第81句】:【兵在精不在多】 釋義:兵在精明干練,不在數(shù)量多。可泛指一切人一切事物都要重視質(zhì)量。 例句:“自古常言:兵在精而不在多。兵不精,多有什么用?”
【第82句】:【未歸三尺土,難保百年身】(諺)三尺土:三尺高的土丘,指墳。百年:一輩子。指人只要還沒有死,就不敢擔(dān)保有生之年能不能平安無事。
【第83句】:【明人不做暗事】(諺)明人:光明磊落的人。暗事:背地里做的見不得人的事。指明人做事正大光明,絕不鬼鬼祟祟,搞陰謀詭計(jì)。 也作明人無暗事。 明人不做暗事,好漢不使暗拳。
【第84句】:【刀對刀,槍對槍】(慣)比喻針鋒相對。 也作“槍對槍,刀對刀”。
【第85句】:【不是省油的燈】(慣)比喻不是省事的人或不是好對付的人。
【第86句】:【鉆牛犄角】(慣)比喻人固執(zhí)地研究不值得研究且無法解決的問題。 也形容人心眼死,遇事過于較真。 也作鉆牛角尖。 鉆牛角。
【第87句】:【偷雞貓兒性不改】(諺)比喻品質(zhì)惡劣的人,走到哪里都會顯露出惡劣的本性來。 也作偷食貓兒性不改。 偷嘴貓兒打不改。
【第88句】:【糟鼻子不吃酒——枉擔(dān)其名】(歇)糟鼻子:即酒糟鼻子,鼻尖有許多紅色斑點(diǎn)。糟鼻子被誤認(rèn)為多喝了酒。指人白白地承擔(dān)壞名聲。也指徒有其名,并無其實(shí)。
【第89句】:【井里淹死人——沒處推】(歇)本指沒有物體移動的空間,轉(zhuǎn)指無法推托,必須承擔(dān)。
【第90句】:【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zhuǎn)】 釋義:指為了得到某種利益才去干某項(xiàng)工作。 例句:寶三叔滿意地望著紅榜,“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zhuǎn)!”“是呀”,他的伙伴們附和著,“不圖鍋巴吃,不在鍋邊轉(zhuǎn)嘛!”
【第91句】:【尥蹶子】(慣)原指騾馬跳起來用后腿向后踢,比喻人不服管教,調(diào)皮、搗亂。
【第92句】:【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慣)比喻采取損害他人的手段,求得個人地位的提升。
【第93句】:【臨死還要拉個墊背的】(慣)指馬上就要死了也不放過別人。也指自己倒霉了,也不讓別人好過。 也作臨死還要拉人墊背。 死也要拉個墊背的。
【第94句】:【鑼齊鼓不齊】(慣)形容行動不一致。
【第95句】:【啞姑姑做夢——誰醒誰知】(歇)指某事只有當(dāng)事人自己清楚,別人都不會知道。
【第96句】:【輸錢只為贏錢起】(諺)指在賭博場上輸了錢的,往往都是開頭贏了錢被誘惑的。也借指遭人算計(jì)的,往往都是由自己算計(jì)別人引發(fā)的。
【第97句】:【中暗箭】(慣)中:受到。比喻被別人暗中傷害。
【第98句】:一人不說兩面話,人前不討兩面光。
【第99句】:一個人唱不成全家福。
上一篇:古文中鼓勵堅(jiān)持的詩句(鼓勵堅(jiān)持的古詩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