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爸爸一到家就看起了電視,快睡覺時卻又開始備課了。媽媽說:“你爸是日不做,夜摸索,洋燈不點點蠟燭?!保ńK·南通)
【第2句】:【拉屎攥拳——暗里使勁】(歇)攥:握。指悄悄地下功夫。
【第3句】:【七月的天,孩子的臉】(諺)指七月天忽晴忽陰、忽熱忽冷,就像小孩的臉一樣哭笑無常。
【第4句】: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第5句】:一根木頭蓋不成房,一塊磚頭砌不成墻。
【第6句】:“船沉一個洞,缸裂一條縫,許多大錯誤都是由芝麻粒大的小錯誤引起的?!甭犃藡寢尩母嬲],我再也不敢對自己常犯的小錯誤“睜只眼閉只眼”了。(廣西·扶綏)
【第7句】:【水菜水菜,七分水三分菜】釋義:栽種蔬菜,水起重要作用,不能缺水。例句:栽樹種菜,倒是滿好的,可常青道:水菜水菜,七分水三分菜,這都得靠個水。
【第8句】:老鼠睡到貓窩里——送到嘴邊的肉
【第9句】:壁上種燈草——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10句】:【一而再,再而三】(慣)比喻由此及彼,連續多次。
【第11句】:住在我家前邊的兩戶本家大嬸常為些瑣事爭吵,可沒兩天就又好到一塊兒了。我媽媽常笑她倆是“狗臉親家公”。她們打趣說:“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保ńK·海安)
【第12句】:暑假里,天落了小雨。放假在家的姐姐拿著鋤頭,卻不知道鋤什么地好。奶奶說:“傻丫頭,濕鋤豆,干鋤花,下個小雨鋤芝麻。還是鋤芝麻去吧!”(河南·鄧州)
【第13句】:【三個銅錢放兩處——一是一,二是二】(歇)本指銅板一處一個,另一處兩個;轉以形容言行一絲不茍,本來怎么樣就怎么樣。 也作“三個銅錢擺兩邊——一是一,二是二”。
【第14句】:【公人見錢,蒼蠅見血】(諺)指公人貪財如命,見到錢財,就如同蒼蠅見到血一樣。
【第15句】:【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諺)前程:做官或成名的前途。指人應該只想著為社會做有益的事,不應去考慮個人的功名利祿。勸人一心向善。 也作“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第16句】:【山雨欲來風滿樓】釋義:山雨到來之前,滿樓都是呼嘯的大風。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一派緊張情勢。這是許渾《咸陽城東樓》詩句。例句: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好像解放軍解放石家莊的戰斗馬上就要打響了。
【第17句】:【治一經損一經】(慣)經:中醫指人體內氣血運行通路的主干和分支。治好一條經絡,損傷了另一條經絡。比喻安撫了一方,得罪了另一方。
【第18句】:船老大坐后艄——見風使舵
【第19句】:【得了便宜賣乖】得了好處,還說自己不想要。得,也說: 討。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真是名利雙收,得了便宜 賣了乖,再也沒有這么美的事了?!?/p>
【第20句】:【萬頃地,獨根苗】(慣)獨根苗:比喻獨生子。指家里財產很多,卻后繼乏人,只有獨子一人,非常嬌貴。
【第21句】:【錢無耳,可暗使】(諺)錢沒有耳朵,但使用起來卻很聽話,什么事情它都能辦成。舊指錢財魔力無窮,可以暗中運動,能役鬼,能通神。 也作錢無耳,可使鬼。 錢無耳,鬼可使。
【第22句】:【良言難勸該死鬼】(諺)好話勸不轉非死不可的鬼。指對那些死心塌地不肯回頭的人,用多少好話也都沒有用,只能任其自然。 也作良言勸不醒該死的鬼。 好言難勸該死的鬼。
【第23句】:【脫了毛的牙刷——有板有眼】(歇)本指牙刷脫了毛后露出板子和小洞,轉喻說話、做事有條不紊,合乎章法。
【第24句】:【火燒烏龜——肚里痛】(歇)烏龜被火燒著時,外面硬殼沒事,里面疼。指內心感到痛苦。 也作“火燒烏龜——里面疼”。
【第25句】:【刮地皮】見“卷地皮”。
【第26句】:【水銀瀉地——無孔不入】(歇)水銀:銀白色液態金屬,比重大,瀉地呈圓珠狀滾動,遇有空隙便滾入其中。形容會鉆營。也指能利用一切機會。 也作“水銀滲地——無孔不入”。
【第27句】:【屋里點火外頭亮】(諺)比喻避著人在自己家里做事,四鄰八舍的人其實知道得一清二楚。
【第28句】:【貧賤夫妻百事哀】釋義:[唐]元稹詩句,指貧賤夫妻事事困難。例句:雖然是“貧賤夫妻百事哀”,倒也還能不斷地“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29句】:牛郎織女哭梁?!∠鄳z
【第30句】:【羊角蔥靠南墻——越發老辣】(歇)羊角蔥:蔥的一種,莖部粗大,葉子長得像羊角,味辛辣。本指老而味辣,轉指人老練狠毒。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31句】:【啞巴吃餃子——心里有數】(歇)指人雖然不說話,但心里清楚。 也作“啞巴吃餃子——肚里有數”。
【第32句】:【爛船拾起有三斤釘】見“船爛還有三千釘”。
【第33句】:【泥鰍掀不起大浪,跳蚤頂不起被窩】釋義:力量弱小,成不了大事。例句:“現在谷存夫還剩了二三十個人,泥鰍掀不起大浪,跳蚤頂不起被窩,我們可以高枕而睡了?!?/p>
【第34句】:【一丈水,退八尺】(慣)比喻滿腔的怒氣消了一大半。
【第35句】:【 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須作筆記,以加強記憶和理解。 語文圖書:“在積累知識過程中要勤于手抄筆錄,要手腦結 合,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這是很有道理的。”
【第36句】:【九牛拉不轉】(慣)比喻拿定了主意,誰也無法使之動搖。 也作九條牛都拉不回頭。 九牛二虎也拉不回頭。
【第37句】:【跟著龍王會鳧水,跟著貓兒會上樹】釋義:鳧水:泅水。比喻跟什么人學什么本事。例句:李氏說:“俗話說:跟著龍王會鳧水,跟著貓兒會上樹,一點不假。庫瑪丹本是漢人家閨女,可外路人誰能說她不是赫哲人?”
【第38句】:惡狼裝羊——居心不良
【第39句】:【只揀有頭發的抓】(慣)比喻專門挑能夠撈到好處的事做。
【第40句】:【一刀切】(慣)比喻對不同的情況不加區分,用同一種方式處理。
【第41句】:【雞啄雞食袋,狗咬狗骨頭】釋義:雞食袋:雞嗦子,即雞的嗦囊,雞的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在食道的下部,像個袋子,用來儲存食物。比喻自己人互相傾軋,自相殘害。例句:他有什么事對不起你?我這做娘的有什么事對不起你?只有我屋的人淘氣,雞啄雞食袋,狗咬狗骨頭。又不是吃飯的人多了,咸的、辣的分不勻!
【第42句】:【踹渾水】(慣)踹:踩。渾水:不正當的男女之事。比喻抓住別人搞不正當兩性關系的短處,趁機占便宜。
【第43句】:戲臺上的將軍——神氣一時
【第44句】:【做文章】(慣)比喻抓住某件事借題發揮或在上面打主意。
【第45句】:【擔雪填井——沒個滿的日子】(歇)本指填不滿水井,轉指人的欲望永無滿足的時候。
【第46句】:【春風不入驢耳】指聽不進去。成語:對牛彈琴。清代《醒 世姻緣傳》:“誰知對牛彈琴,春風不入驢耳,口里陽為答應, 背后依舊打點要做滑家的新郎?!?/p>
【第47句】:春天的大雁——又回來了
【第48句】:臭蟲鉆進花生殼——硬充好仁(人)
【第49句】:【呱呱叫】(慣)形容極好或極其優秀。
【第50句】:【黑煞神撞著個霹靂鬼】(慣)黑煞神:兇神。比喻厲害的人碰到了一起。
【第51句】:【菩提樹】“菩提樹”是經常碰到的一個名詞,特別是影視劇中經常出現。菩提樹是佛教中的圣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碧瞥跄?,禪宗六祖慧能寫了這么一首關于菩提樹的偈子,流傳甚廣。那么,菩提樹到底存在不存在呢?菩提樹不僅存在,而且又名“覺樹”、“道樹”、“思惟樹”、“佛樹”,屬于???,原產于東印度,為常綠喬木。其葉呈心形而末端尖長,花隱于球形花囊中,花為囊熟時呈暗橙色,內藏小果。 “菩提”為古印度語(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菩提樹與佛教淵淵頗深,據傳說,兩千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答摩·悉達多,他年輕時為擺脫生老病死輪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難的眾生,毅然放棄繼承王位和舒適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尋求人生的真諦。經過多年的修煉,終于有一次在菩提樹下靜坐了七天七夜,戰勝了各種邪惡誘惑,在天將拂曉、啟明星升起的時候,獲得大徹大悟,終成佛佗。所以,后來佛教一直都視菩提樹為圣樹,印度則定之為國樹。
【第52句】:【侮人還自侮,說人還自說】(諺)指輕慢別人、非議別人的人到頭來總要自食其果。
【第53句】:【得了上方寶劍】上方寶劍,皇帝所賜之劍,得到此劍有先 斬后奏的權力。指行動得到最高權威的批準。上方,也說: 尚方。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取得了上方寶劍, 可以先斬后奏,所以放膽批去,整整講了四天。”
【第54句】:扯著耳朵腮頰動——互相牽連
【第55句】:打蝦錢,買煙抽——水里來,火里去
【第56句】:【兔子急了敢咬人】(諺)兔子是弱勢動物,但逼到窘急時,也敢咬人。 比喻善良溫順的人到了忍無可忍時,也敢于拼命反抗。 也作“兔子急了也咬人”。
【第57句】:【大旱三年,還有恨雨之人】(諺)指即使發生大旱,三年不下雨,也還有人對下雨心懷怨恨。泛指任何好事都不可能讓人人滿意,個個稱贊。 也作“十年不下雨,也有怨雨人”。
【第58句】:【三下五除二】(慣)原為珠算口訣。形容做事干脆利索。 也作“三下五去二”。
【第59句】:【驢不知自丑,猴不嫌臉瘦】(諺)比喻人總缺乏自知之明,看不到自身的錯誤和短處。
【第60句】:初夏,我和媽媽回去看奶奶,買了一個西瓜十元錢。到了奶奶家門口一看,到處都是賣西瓜的,才六元錢一個。奶奶見了笑著說:“你們真是把石頭往山上背?!保ㄐ陆豸斈君R)
【第61句】:【老不舍心,少不舍力】(諺)心:思慮。力:體力,力氣。老年人往往喜歡多操心,年輕人往往肯多出力。 也作老不歇心,少不歇力。 少不舍力,老不舍心。
【第62句】:一大早,爸爸又來喊我去鍛煉身體,我賴在床上不想去。爸爸笑著說:“每天做早操,身強精神好;早起練長跑,年老變年少。你應該天天堅持鍛煉身體,這樣才會有好的體魄?!保ê幽稀む嵵荩?/p>
【第63句】:臉上長瘡——面子上不好看
【第64句】:【家里沒有梧桐樹,也招不來彩鳳凰】見“沒有梧桐樹,引不得鳳凰來”。
【第65句】:【死了張屠夫,不吃渾毛豬】沒有內行人,也沒有什么大不 了,事情照樣進行。類似的:離了王屠夫,也不能帶毛吃豬/ 沒有張屠夫,也不能吃全毛豬/殺豬的死了,也不能連毛吃 豬/死了王廚子,也不能帶毛吃雞。劉彥林《東風浩蕩》:“他 封鎖他的,我們照樣干我們該干的活。死了張屠夫,不吃渾 毛豬?!?/p>
【第66句】:星期天,我同爺爺一起下田割豬草。看到綠油油的麥苗,我對爺爺說:“今年的麥苗長得真好??!”爺爺笑著說:“二月二,漫烏鴉;三月三,漫哈巴(狗)。你看這算不算好莊稼?”(湖北·鐘祥)
【第67句】:我和妹妹經常吵架,都說對方不好。奶奶聽見了說:“行了,行了,你們倆別吵了,一個碗不響,兩個碗叮當?!保ńK·無錫)
【第68句】:【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慣)指重新遭受苦難。
【第69句】:【話想三道,穩;繩捆三道,緊】(諺)三:多的約數。說話反復思考才能穩妥;捆東西多束幾匝才能緊牢。指說話貴在多想少說。
【第70句】:【狼到天邊不改性】釋義:比喻壞人本性不改。例句:狼到天邊不改性,會同我們一條心?十年來,我們的人怎么死的,我兩眼怎么瞎的?他們比狼還狠十分!
【第71句】:【 一塊石頭落了地】放下心來。老舍《四世同堂》:“瑞宣心 里一塊石頭落了地,跟他說了實話。”
【第72句】:【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諺)指要想使自己的技藝達到驚人的高度,就必須下一般人下不了的苦功夫才行。 也作“要練驚人藝,須下苦功夫”。
【第73句】:五更天下海一一趕浪潮
【第74句】:【不受磨煉不成佛】釋義:不經受磨煉不會成為出色的人。例句:“不受磨煉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劉隊長的那次教訓,這些日子還不知得闖多少禍!”
【第75句】:和尚摸頭——沒發(法)
【第76句】:【 站著進來,躺著出去】活著進來,死了出去,指被殺害。 《法律與生活》(1999,5):“這不是你們吹牛的地方,今天這 兩瓶酒不見底,就叫你們站著進來,躺著出去。”
【第77句】:【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諺)壯士:行俠仗義的豪杰。當床頭金錢罄盡時,任你是怎樣了不起的英雄豪杰,也只落得低頭喪氣,臉面無光。指錢財耗盡,連壯士都無可奈何。
【第78句】:黃鼠狼咬病雞——專抓倒霉的
【第79句】:【面軟的受窮】(諺)面軟:重情面,該采取強硬態度時拉不下臉面。指面對過分的要求,不忍或不敢向對方說“不”的人,注定要遭受窮困。
【第80句】:屬馬鱉(螞蟥)的——凈吸人家的血;吸血鬼
【第81句】:【頭三腳難踢】(諺)原指武技表演場上開頭的拳腳難施展。借指任何事在打開局面之前,很難理出頭緒。也指凡事開頭難。 也作頭三腳難踢,頭茬樹難立。 頭三腳難踢,開鑼戲難唱。 頭一腳難踢,頭一句難唱。
【第82句】:【飯飽肉不香】(諺)指飯吃飽后就沒了食欲。借指物品多了,就不那么稀罕貴重了。
【第83句】:【井水不犯河水】(諺)井水和河水兩不溝通,彼此毫不相犯。借指人各執其事,各行其道,彼此不相關聯。 也作井水河水兩不犯。 河水犯不到井水。
【第84句】:【兒時練功易,老來學藝難】(諺)小時練功容易,老來學藝就很困難。指練功學藝要在年少時抓緊,年老就難以學練。
【第85句】:【人忙神不忙】(慣)指當事人著急,被求助的人卻不著急。
【第86句】:黃鼠狼不出洞門——死守臊窟窿
【第87句】:老柳樹發芽一一回春
【第88句】:【看得破,忍不過】(慣)指雖然看透了,卻控制不住情緒。
【第89句】:【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諺)鏟草如果不連根除掉,來春草根發芽,又會長出野草。比喻除惡若不徹底,后患無窮。 也作斬草不除根,逢春又發芽。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第90句】:我因家庭作業寫錯了一個字。爸爸照著我的屁股就是兩腳。我正哭哭啼啼,奶奶走了進來,我忙向奶奶告狀。奶奶撫摸著我的頭說:“這就叫虧了想說,疼了想摸?!蔽乙宦?,反倒破涕為笑了。(山東·棗莊)
【第91句】:【骨頭沒有四兩重】謂人沒有多大分量,沒有多大本領。 清代《品花寶鑒》:“幾句話說得潘其觀骨頭沒有四兩重了?!?/p>
【第92句】:【兩軍相遇勇者勝】(諺)兩軍交戰,到了狹路相逢的時候,只有勇猛無畏者才能取得勝利。指常規戰斗憑智謀,狹路相逢靠勇猛。 也作兩強相遇,勇者為勝。 狹路相逢勇者勝。
【第93句】:木魚張嘴——等著挨敲
【第94句】:【海水深了,什么魚都有】釋義:比喻環境復雜,什么樣的人都有。例句:這幾天俺才琢磨出個理兒來:海水深了,什么魚都有,林子密了,什么鳥都有,天下大了,什么人都有,哪能都長師傅你一樣的心腸。
【第95句】:【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語出《孔子家語》。這句話人們常說,是勸諫之良言,道理也是顯而易見的。良藥多苦是規律,黃連就是珍貴的藥材,它們雖苦,但卻能醫好人們的疾病。忠言往往就是逆耳的語言,雖不中聽,但最有價值,能警示自己,敦品厲行,養成良好品德。唐太宗李世民就是聽了魏征的逆耳忠言,把逆耳忠言當成一面鏡子,“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成就了“貞觀之治”。相反,他的兒孫唐玄宗李隆基雖有“開元之治”,但他自滿了,聽不進忠言,一味相信安祿山的甜言蜜語,卻不知安祿山是口蜜腹劍,結果放松了警惕,釀成了“安史之亂”,使中興的大唐急速走上下坡路,由盛變衰。百姓也是如此,人的一生都想稱心如意是不可能的,不能一聽逆耳忠言就不高興,一遇不順利就怨天尤人,一聽奉承話就忘乎所以,必然落得個“狐貍奉承,烏鴉唱歌”的結果。
【第96句】:【 閻王不嫌小鬼瘦】貪婪榨取。類似的:老虎不嫌黃羊瘦/ 黃鼠狼不嫌小雞瘦。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閻王不嫌鬼 瘦,虱子也不嫌我們的血苦。”
【第97句】:【路在口邊】(諺)指出遠門不認識路,勤動嘴問人就會知道。也指勤動嘴向人請教,生活前景就不會迷茫。 也作路出嘴邊。 路在嘴巴上。
【第98句】:冬天到了,弟弟晚上睡覺時總嫌被窩涼,死活不肯脫衣服;早晨起來,又嫌外面冷,拖拖拉拉不肯出被窩。奶奶笑著說他是“晚上難脫殼,早上難出窩”。(河南·南陽)
【第99句】:家里的生活條件好了,奶奶卻又發起愁來:“這有了金窩卻養不出靈鳥,有了果樹卻結不出甜桃。咱家啥時能出個大學生???”(河北·海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