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熟是一寶】(諺)要辦事,人緣熟了就順手,這是個法寶。指凡事人地生疏難行動,人熟地熟好辦事。
【第2句】:燈草打人——軟弱無力
【第3句】:井水流河里——深遠
【第4句】:童養(yǎng)媳拜天地——熬到時候了
【第5句】:【葉落歸根,人老還鄉(xiāng)】見“樹高干丈,葉落歸根”。
【第6句】:范進中舉——喜瘋了
【第7句】:坐上勒勒車攆兔子——有耐心就行
【第8句】:【是狼是虎,來到面前再說】不必先發(fā)愁,遇到困難再想辦 法。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走!打你的土坯去。是狼是虎,他奔 你身來再說。”
【第9句】:【吃人飯拉狗屎】(慣)吃的是人飯,做的不是人事。斥人做盡壞事。 也作“吃人飯不拉人屎”。
【第10句】:【頭上長角,身上長刺】長角,好斗。長刺,碰不得。指在十 年動亂中專事打砸搶的一些青年人。劉心武《班主任》:“不 要僅僅注意到“四人幫”培養(yǎng)出了一小撮頭上長角、渾身長 刺的張鐵生式丑類,還要注意到,有多少宋寶琦式的畸形兒 已經(jīng)出現(xiàn)!”
【第11句】:【心有靈犀一點通】古人認為犀牛角是靈異之物,角中心 有一條白色細紋。原為唐代李商隱的詩句,借指心意暗中 相通。成語:心心相印。臺灣林海音《曉云》:“但心有靈犀 一點通,她就常常及時地給我?guī)椭桶参俊!?/p>
【第12句】:【鍋里有米,碗里有飯】釋義:比喻集體富裕了,個人也會富裕,個人依靠集體。例句:富裕了大家有,社辦窮了大家也有份兒!“大河沒水小河干。”“鍋里有米,碗里有飯。”大家的事,就和大家商量么。
【第13句】:【窮休笑,富休夸,沒有長貧久富家】見“見貧休笑富休夸,誰是長貧久富家”。
【第14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釋義:指人要有進取心,要追求進步。也指官職地位、生活水平等的提高。例句:“……要是農(nóng)村富起來,手工匠人將來歸到工廠,變成正經(jīng)八百的工人階級,誰不樂意,誰愿意一輩子抱風(fēng)箱掄錘。人往高處走,水往低下流!爹,對不?”
【第15句】:奶奶經(jīng)常做飯、買菜、喂雞、喂豬。姑姑見她天天干個不停,就勸她休息休息。奶奶卻說:“能干一天是一天,多于一天兒孫歡。”(河南·魯山)
【第16句】:【三更半夜】“三更半夜”指人靜夜半之時,按現(xiàn)在的時間是夜里十二點鐘左右。這個詞起源于宋代。宋太宗時陳象輿、胡旦、董儼、趙昌言是好友,四人志趣相投,常聚在一起談?wù)撝辽钜梗骸叭障灾冢煘橹Z日:‘陳三更,董半夜’。”“三更半夜”一詞由此形成。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鐘”,黑夜說“鼓”或“更”,所以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zhèn)多設(shè)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擊鼓報時,故夜晚說時間又說是“幾鼓天”。夜晚還說“幾更天”,這是由于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shù)報時。舊時一夜分為五更,中國有副傳統(tǒng)春聯(lián):“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這里就是用“五更”代指除夕一夜。第三更是子時,就是現(xiàn)在夜間十二時左右,已是深夜時分了。 “三更半夜”成為俗語,是與宋朝城市人民擁有夜生活分不開的。唐朝城市實行宵禁,北宋初年就完全解除了宵禁,宋人的夜生活開始豐富起來,改變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習(xí)慣,“三更半夜”也開始成為人類活動的重要時刻。可見,宋朝開夜禁是明智之舉,也是社會的一大進步,不然,就不會出現(xiàn)“陳三更、董半夜”了。
【第17句】:【打白客】(慣)指托人辦事不花錢。
【第18句】:王嬸家的兒子因扒竊被拘留了。爸爸惋惜地說:“都是幾個慣偷把他帶壞了。”媽媽卻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啊!”(湖北·鐘祥)
【第19句】:【猛火烤不出好燒餅】(諺)燒餅:面食的一種,用火烤熟。指火力過猛,烤出的燒餅皮焦里生。比喻操之過急辦不好事。
【第20句】:【放屁都不會放個響的】(慣)譏諷人沒本事,說話、做事沒有分量。
【第21句】:百事靠人多,牌坊抬過河。
【第22句】:星期天,弟弟和伙伴們玩得正高興。媽媽說他:“就知道玩!人要臉,樹要皮;窗戶要紙炕要席;學(xué)生就該要成績!還不學(xué)習(xí)去!”(河南·虞城)
【第23句】:腳跟拴石頭——進退兩難
【第24句】:【有狀元徒弟,無狀元師傅】學(xué)生可能中狀元,意即學(xué)生將 來會超過先生。或說:有狀元學(xué)生,無狀元先生。類似的: 青出于藍而甚于藍。李英儒《女游擊隊長》:“有狀元徒弟, 沒狀元師傅。拐老頭那點文化,很快要被學(xué)生掏盡了。”
【第25句】:【既捅馬蜂窩,就不怕挨蜂蜇】釋義:比喻既敢碰硬,就無所畏懼。例句:李堅決心很大:“既捅馬蜂窩,就不怕挨蜂蜇。當年包公敢鍘駙馬陳世美,我們還怕這些地頭蛇!”
【第26句】:火車出山洞——豁然亮堂
【第27句】:【飛不上天,入不了地】(慣)比喻跑不掉。 也作“飛不上天,鉆不進地”。
【第28句】:【公雞戴帽子——冠上加冠】(歇)冠:前一個“冠”字指雞冠,后一個“冠”字指帽子,都諧“官”。指官職得到提升,含諧謔意味。
【第29句】:【朋友妻,不可戲】(諺)對于朋友的妻子,要尊重、嚴肅,不可有任何輕浮的表現(xiàn)。指朋友之間義氣為重,對朋友妻尤其不得失禮。 也作朋友妻,不可欺。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滅.
【第30句】:【騎著驢騾思駿馬】釋義:比喻人的欲望沒有止境。例句: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第31句】:【神龍見首不見尾】(慣)形容行動巧妙迅速,或行動詭秘,不見蹤影。
【第32句】:【鳳凰落到老鴉群里】(慣)比喻優(yōu)秀的人才或美麗的女子生活在貧窮、落后的人群中。
【第33句】:【白的黑不了,黑的白不了】釋義:事實不容歪曲。例句:“是白的,黑不了,是黑的,白不了;再多幾張嘴,我也不怕!”
【第34句】:【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釋義:聰明人愛惜聰明人,英雄好漢愛惜英雄好漢。指杰出人物總是相互敬重愛惜。參見“英雄惜英雄,好漢惜好漢”。例句: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漢惜好漢。”量這一對潑男女,腌媵畜生,終作何用!眾豪杰且請寬心。
【第35句】:班上新轉(zhuǎn)來一位很胖的同學(xué),我們在背后常指指點點地笑話他,可期末考試他的成績卻名列前茅。老師說我們:“人不到八十八,不能笑話人家禿和瞎。”(河北·衡水)
【第36句】:【和顏悅色買人心】(諺)態(tài)度謙和,言談友善,就會得到別人的好感和支持。指待人和顏悅色是受人敬愛的重要條件。
【第37句】:【穿釘鞋走泥路——步步落實】(歇)釘鞋:一種舊式雨鞋,鞋幫用桐油油過,鞋底釘有大帽釘。本指行走時腳步很穩(wěn),轉(zhuǎn)指做事扎實、穩(wěn)妥。
【第38句】:【自古紅顏多薄命】見“紅顏多薄命”。
【第39句】:【 恭敬不如從命】謙讓不如服從,不必謙讓。臺灣朱秀娟 《女強人》:“我國有句成語,恭敬不如從命。但愿在很快的 將來,讓我也有盡盡地主之誼的機會。”
【第40句】:我們靖城有一種名吃——蟹黃湯包。一位老大爺剛吃完,抹著嘴說:“這湯包鮮得打嘴巴子也不會丟碗啊!”(江蘇·靖江)
【第41句】:我在寫《我的家鄉(xiāng)》的作文時,問爺爺家鄉(xiāng)以前的情況。奶奶在一旁插話說:“小亮子人小心路大,倒刨樹清根地問不完了。”(江蘇·鹽城)
【第42句】:【壓住陣腳】(慣)陣腳:所擺陣的最前方。比喻穩(wěn)住局面。
【第43句】:【年紀活在狗身上】(慣)指人白活了一大把年紀。
【第44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釋義:“睛”與“情”諧音。比喻彼此終究有情意。這是劉禹錫《竹枝詞》名句。例句:依我分析:你們這段兒難忘的八月十五,難忘的七十二天,可以說是“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睛卻有晴”吧?
【第45句】:【事緩則圓】(諺)緩:舒緩,從容。 圓:圓滿。指遇事不可急于求成,要從容舒緩青樹林文案館網(wǎng),才能得到圓滿的結(jié)果。
【第46句】:【靠人不如靠己】(諺)指要想干成一件事,靠別人是靠不住的,只有立足于自我奮斗。泛指人必須丟掉幻想,自力更生。 也作“靠天靠地,不如自己爭氣”。
【第47句】:【得一望十,得十望百】(慣)形容人貪得無厭,胃口越來越大。
【第48句】:兩個瞎子擠眼——誰也不知道什么事
【第49句】:變形的鋼板——難校正
【第50句】:【驢不跑怨鞍不好】(慣)比喻主觀上不努力卻埋怨客觀條件差。
【第51句】:【吊桶落在井里】釋義:比喻陷入無法擺脫的困境,聽人擺布。例句:婆惜道:“好呀!我只道‘吊桶落在井里’,原來也有‘井落在吊桶里’!”
【第52句】:小姑要嫁人了,直嫌爺爺給她置辦的嫁妝少。爺爺?shù)膽B(tài)度很堅決,說:“陪不盡的閨女,辦不盡的年。你甭挑剔了,就這了!”(江蘇·贛榆)
【第53句】:【靠著大樹好乘涼】(諺)指有了大樹遮蔭,乘涼就很方便。比喻晚輩在長輩的庇護下,得益很大。也比喻靠著某種權(quán)勢,做事就有靠山。
【第54句】:板凳倒立——四腳朝天
【第55句】:王大娘在我家聊天,談起本村張家今年的收成特別好時說:“夏天跑,冬天飽;秋天睡,一年累。人家在農(nóng)忙的時候干得歡啊!”(河南·郟縣)
【第56句】:【佛在心頭坐,酒肉穿腸過】(諺)只要人心中常存著佛經(jīng)教義,縱然不守清規(guī)戒律飲酒吃肉也不害事。 指行善重在修養(yǎng)善心,不在形式。 也作佛在心頭坐,酒肉腑腸過。 滔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
【第57句】:既會殺豬又會做飯——多面手
【第58句】:【大火開鍋,小火燜飯】(諺)指要開鍋就得用大火,要燜飯就得用小火。比喻做事不能一個勁兒,該快時就得快,該慢時就得慢。
【第59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管什么人,總有缺點,有長處。此 語見于屈原《卜居》。姚雪垠《李自成》:“但古人云:尺有所 短,寸有所長。我們只要盡忠輔佐闖王,總還是有可用之 處。”
【第60句】:鍛煉是健康的基礎(chǔ),衛(wèi)生是健康的保證。
【第61句】:【哪里跌倒哪里爬】釋義:在什么地方受挫折,就在什么地方克服困難,爭取成功。例句:“養(yǎng)豬衛(wèi)星”雖然丟了丑,可衛(wèi)治國并沒泄了氣。他想:哪里跌倒哪里爬。他決心再放個“衛(wèi)星”,以挽回面子。
【第62句】:鄰居家的皮皮看見我和姐姐都在認真寫作業(yè),就也拿來作業(yè)寫。媽媽說:“真是三勤夾懶懶也勤,三懶夾勤勤也懶。”(湖南·瀏陽)
【第63句】:【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釋義:三國:指羅貫中著的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看《三國演義》掉下了同情的眼淚,在為古人擔憂。比喻擔憂是多余的,沒有必要。例句:你不是吃奶的孩子了,該咋樣做你自個瞧著辦!我說這話也不過是看《三國》掉眼淚,替古人擔憂。反正你今后在外的一切行為都與本號無涉!
【第64句】:【狗攬三堆屎】貪多務(wù)得,把住不放。清代《醒世姻緣傳》: “你若不茁茁實實的說與他,狗攬三堆屎,有了和尚他還有 寺哩!什么是看長的人!”
【第65句】:【好馬不備雙鞍韉,烈女不嫁二夫郎】釋義:鞍韉:馬鞍子和墊在馬鞍子下面的東西。舊封建禮教提倡女子不二次嫁人。“不備雙鞍韉”又作“不擔雙鞍”、不配二鞍”。 “烈女”又作“貞女”。“不嫁二夫郎”又作“不更二夫”、“不嫁二夫”。例句:我幼讀《女兒經(jīng)》,長讀《閨中訓(xùn)》,我明白德容言功與三從四德,我也知道好馬不備雙鞍韉,烈女不嫁二夫郎。我進了蕭家的門,活著是蕭家人,死了是蕭家鬼。
【第66句】:媽媽讓我和哥哥去換米,我倆都不想去。媽媽說:“真是龍多思翹,人多思靠。一個和尚水多,兩個和尚水少,三個和尚無水啊!”(河南·郟縣)
【第67句】:賣了褲子買鐲子——窮講究
【第68句】:【 沒了王屠,連毛吃豬】沒有行家,事情辦不好。明代《金瓶 梅》:“可是你對人說的,自從他死了,好應(yīng)心的菜也沒一碟 兒。沒了王屠,連毛吃豬。”
【第69句】:【一輩人不管兩輩人的事】(諺)指兒女輩的事讓兒女自己去料理,當父母的不必包辦代替,操多余的心。
【第70句】:【能吃飛禽一口,不吃走獸半斤】(諺)飛禽:空中飛的鳥類。走獸:地上跑的獸類。寧可吃上一口飛禽肉,也不吃半斤走獸肉。指走獸的肉遠不如飛禽的肉鮮嫩有營養(yǎng)。 也作“寧吃天上二兩,不吃地上一斤”。天上:指天上飛的鳥類。 地上:指地上跑的獸類。
【第71句】:【長袖善舞,多錢善賈】(諺)賈(gu):經(jīng)商。指衣袖長了,舞姿就顯得美妙;錢財多了,經(jīng)商周轉(zhuǎn)起來就靈便。指資金雄厚是商業(yè)發(fā)展的基礎(chǔ)。也泛指財物豐裕,一切事情都好辦。 也作“長袂善舞,多資善賈”。袂(mei):衣袖。
【第72句】:【唱空城計】(慣)空城計: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蜀將馬謖失守街亭,魏將司馬懿率軍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戰(zhàn),故意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鎮(zhèn)定自若地彈琴;司馬懿懷疑有詐,怕中埋伏,遂引兵退去。后用來指掩飾自己一方力量空虛以騙過對方的計策。1指用“空城計”。2指全部或大部分人不在。3形容沒有實力。 也作“演空城計”。
【第73句】:【車到山前必有路】釋義:事到臨頭,總有辦法解決。例句:“車到山前必有路。天老爺自然給人鋪排,既是叫咱往那么遠去,自然送到咱地頭。”
【第74句】:宋瓷花瓶——古瓷(詞)
【第75句】:【—鍬挖不出井來】做事要有步驟,不可能一蹴而就。類 似的:一斧子砍不倒大樹。周立波《暴風(fēng)驟雨》:“隨便干啥, 都不能一下子就干好的。不是一撅就挖出個井來,得慢慢 挖,不能心急。”
【第76句】:【若怕螻蛄咬,就不用種田了】見“光聽拉拉蛄叫,就別種地了”。
【第77句】:【今天天氣哈哈哈】指見面無話可說,或不談?wù)},支吾敷衍。 傳記圖書:“逢到這時,他只好答非所問,今天天氣哈哈哈。”
【第78句】:【拆爛污】(慣)拆:排泄(大小便)。 爛污:稀屎。比喻把事情弄得無法收拾。
【第79句】:【民以食為天】(諺)老百姓把糧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指糧食是民生的根本,是人類社會物質(zhì)生活的重中之重。
【第80句】:【橫草不拿,豎草不拈】什么事情都不做,形容閑懶。草,也 說:針。老舍《四世同堂》:“無論她怎忙,他依然橫草不動, 豎草不拿。”
【第81句】:【記吃不記打】(慣)斥責人不接受教訓(xùn),只記得好處而忘了受罪的時候。
【第82句】:【拍馬】“拍馬”又稱“拍馬屁”,現(xiàn)在用來比喻趨炎附勢、阿諛奉承的行為。然而,“拍馬”一詞,原來卻是一種古老的禮俗。“拍馬”源于古代西北游牧民族地區(qū)。據(jù)文史載,當時人們騎馬相遇,看到對方的好馬,總愛拍著馬屁股說“好馬,好馬”,稱贊一番。久之,拍馬便成了人們相見時的一種禮節(jié)風(fēng)俗。后來有些人看到權(quán)貴駕到,不管馬的優(yōu)劣,總爭著上前,拍著馬的屁股連連恭維:“好馬,好馬,大人的馬好!”此處拍馬是假,拍人是真。從此,也使“拍馬”一詞發(fā)生了質(zhì)變,變成了阿諛奉承的代名詞了。
【第83句】:【拿人血染紅頂子】見“用人血染紅頂子”。
【第84句】:【牡丹雖好,綠葉扶持】釋義:牡丹花雖然艷美,還得靠綠葉來襯托它。比喻能力強的人也需要別人幫助配合。例句:南都聞巷中常諺,往往有粗俚而可味者,漫記數(shù)則,如日……:“牡丹雖好,綠葉扶持。”
【第85句】:【屋頂上掀瓦要落地】借指說話要落實,兌現(xiàn)。類似的:丟 下磚頭,一塊塊要落地。短篇小說《內(nèi)奸》:“屋頂上掀瓦,片 片兒要落地。我如果信口胡說,將來怎么見人?”
【第86句】:爸爸把買好的化肥又賣了,說當時化肥好買。誰知到用化肥時,卻怎么也買不到。媽媽說:“你這是賣了兒招女婿。”(河北·大城)
【第87句】:【大滿貫】“大滿貫”現(xiàn)在多指在某項體育比賽中,在不同的賽事中連得幾個冠軍,稱之為“大滿貫”。如乒乓球比賽,有世界杯(一年一次)、世錦賽(二年一次)、奧運會(四年一次)三大賽事,在三大賽事中如果都得了冠軍,就是乒乓球大滿貫得主。中國榮膺這一稱號的有鄧亞萍、王楠、張怡寧、劉國良、孔令輝、馬琳,還有今年的倫敦奧運會金牌得主張繼科。所以,大滿貫是很高的榮譽。追究大滿貫的詞源,出自戰(zhàn)國末期韓非子的《韓非子·說林下》:“有與悍者鄰,欲賣宅而避之。人日:‘是其貫將滿矣,子姑侍之’。答日:‘吾恐其以我滿貫也。”’滿貫就是錢多的意思。此詞原本是繩子穿銅錢達到全繩用到盡頭,也就是銅錢貫滿全繩之意。如果家有萬貫,豈不就是個財主?引申義對于造孽最深、作惡最多者,也稱之為滿貫,成語所謂之惡貫滿盈的就是,卻絕不用作形容做善事。打小牌有習(xí)慣用大滿貫小滿貫的說法,也是繩子貫滿銅錢引申而來。這種賭博游戲,非善事也。古代傳統(tǒng)思維方式視錢多并非完全的好事,所謂滿溢損是也。滿貫容易惹是非,所以多引申為非善事。轉(zhuǎn)義為榮譽,是近年的事。
【第88句】:【久住山林辨鳥音】見“家住山前識鳥音”。
【第89句】:【送肉上砧板】(慣)砧板:切菜用的木板。比喻自尋死路。
【第90句】:【瞎子看西洋景——白熬工夫】(歇)西洋景:即西洋鏡,一種民間娛樂活動的裝置,內(nèi)裝若干幅可以左右移動的西洋畫,觀眾從透鏡中觀賞。指白費時間、精力。
【第91句】:【走了和尚丟了廟】(慣)比喻兩頭落空。
【第92句】:【光聽拉拉蛄叫,就別種地了】(諺)拉拉蛄:即螻蛄,昆蟲,生活在泥土中,晝伏夜出,專吃農(nóng)作物嫩莖。指拉拉蛄是農(nóng)作物的大害蟲,可農(nóng)民不會聽到拉拉蛄的叫聲就不種莊稼。比喻不能因為有人議論指責,就不敢做事。 也作若怕螻蛄咬,就不用科田了。 盡聽拉拉蛄叫,別種莊稼了。
【第93句】:【常走夜路,總會碰見鬼】做不正當?shù)氖虑椋厝灰姑埂?《中國新十大家族》:“在他看來很偶然地‘翻車’,其實是很 必然的。俗話說,常走夜路,總會碰見鬼,翻車是遲早的 事。”
【第94句】:諸葛亮戰(zhàn)群儒——全憑一張嘴
【第95句】:姥姥和媽媽在說下了崗又不去找工作的小舅。姥姥嘆了一口氣說:“唉!你呀,真是爛泥糊不上墻喲!”(廣西·柳州)
【第96句】:【門門都懂,樣樣不通】(諺)在學(xué)問或技藝方面,每一門都懂得點,但沒有一門是專長的。指知識面廣泛的人,往往缺乏專業(yè)特長。 也作“樣樣都通,樣樣不精”。
【第97句】:【騎馬吃豆包——撒了餡兒】(歇)比喻泄露了機密。
【第98句】:【 自己看卷子,自己中狀元】自己吹捧自己,自加頭銜。類 似的:自畫臉譜自封官。香港唐人《金陵春夢》:“是啊,自己 看卷子,自己中狀元,這一句妙極了。稍加引申,也就是自 己關(guān)起門,自己做皇帝!”
【第99句】:兒子多次勸爹媽要孝敬爺爺,可他們就是不聽。兒子氣呼呼地說:“跟著啥人學(xué)啥人,比著葫蘆還畫不出瓢?當心將來你們是我的榜樣。”這招兒還真靈,從此父母對老人百般地敬愛。(河南·鄲城)
上一篇:抖音歇后語,摘抄加賞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