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各自施展本領,互相競賽。它是個家喻戶曉的美麗傳說故事,它是怎么來的呢?有關“八仙”的傳說很早,早在晉代就產生了八仙群體,可惜已無據可考。要沒有這些傳說,也不會有杜甫的《飲中八仙》,稱李白、賀知章等八位詩人是酒仙。也就不會有西蜀道士張素卿所畫的“八仙圖”,圖中八仙是董仲舒等人。他們都是鮮活的凡人,與八仙毫不搭界。不過,這也證明“八仙”的傳說早就存在。經過中唐、五代、兩宋至元朝,仙班的成員逐漸清晰,到明代嘉靖年間才算固定下來。現在的“八仙”,源出明代吳元泰寫的神話小說《東游記》(又名《上洞八仙傳》),他們的姓名和神通本領如下:鐵拐李,腿跛挾拐能借尸還魂;漢鐘離,能點金濟眾,飛劍斬虎,本領全面;藍采和,居無定所,到處旅游,有些散漫習氣;張果老,倒騎驢,可以萬變,高深莫測;呂洞賓,文武兼備,到處點化,組織能力強;韓湘子,不避艱危,樂于助人;曹國舅,瀟灑風流,人物俊俏,不擺架子,很受女士們青睞;何仙姑,堅持獨身,行走如飛,是個性格比較孤僻的女子。他們無門戶之見,也不嫉賢妒能,在參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后,于歸途當中來到東海,借著酒力,各顯神通,漂洋過海,上演了一出精彩的傳奇故事。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認為,八仙的故事是由口頭民間傳說逐漸結集起來的。換句話說,它是人民群眾的集體創作。八仙過海的故事雖是虛構,但也不是一點原型也沒有。據資料介紹,它來源于宋初建隆年間的真實故事。當時東海中的沙門島(今山東長島縣廟島群島)是重要人犯流放地,自建隆三年(962年)開始,這里只關押犯罪軍人。后來島上的人犯越來越多,但朝廷只發給三百人的口糧,人多糧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使看守頭目李慶很傷腦筋,無奈之下把多余的犯人扔進大海淹死,先后有七百多人葬身魚腹。這天,有幾十名犯人聞知會遭毒手,他們每人抱了根木頭,乘夜往三十里外的蓬萊山游去。殊料途中遇風,只有八人僥幸游到蓬萊城北的丹崖山下,便在一個山洞中隱藏下來。不久,這八個人被當地漁民發現,他們害怕暴露真實身份,隨口編了來自遠洋的假話,漁民們驚異其為神人。此事傳開,有人加以附會,編成了神話故事,于是,“八仙過海”之說不脛而走,一些漁民甚至為其祭祀。后來廟島群島顯應官建有“八仙過海”的雕塑群像。想當年泅渡大海的八位好漢,變成了神通廣大的“八仙”。
【第2句】:【秧好稻好,娘好囡好】見“娘好囡好,秧好稻好”。
【第3句】:雞蛋里孵不出小雞——壞蛋
【第4句】:【大雨天,中午晴,雨不停】釋義:下大雨的天氣,如果中午睛,預示雨停不了,還要繼續下。例句:山路本來就不好走,雨后叉濕又滑,走起來更吃力。夏蓮說:“大雨天,中午晴,雨不停。要趕在雨前到龍窩,得快一點走呀!”
【第5句】:【英雄惜英雄,好漢惜好漢】(諺)指英雄好漢總是彼此愛慕,互相敬重的。 也作英雄惜英雄,好漢愛好漢。 英雄戀英雄,好漢愛好漢。
【第6句】:【一錐子扎不出血來】形容人性格內向,反應遲鈍,寡言少 語。類似的:錐子兒扎不出聲兒來。劉紹棠《兩草一心》: “他在家里家外,都自甘寂寞,不愿出頭露面,不想引入注 意.一天到晚難開幾回口;菊嬸罵他一錐子扎不出血來,比 木頭人多口氣。”
【第7句】:【 花枝葉下猶藏刺】暗中傷人。明代《金瓶梅》:“這個郎君 也早合當倒運,就吐實話泄機與他,倒吃婆娘哄賺了。正 是:花枝葉下猶藏型 ,人心難保不懷毒。”
【第8句】:【飲酒須飲大深甌,戴花須戴大開頭】(諺)甌(。u):盆盂一類的器皿。大開頭:盛開的花。喝酒就要盡情暢飲,戴花就要戴大紅花。比喻做事不干則已,干就要干出成績。
【第9句】:麥芒掉進針眼里——巧上加巧
【第10句】:【名取西川,暗奪荊州】釋義:名義上說是去奪取西川,實際上暗中去奪取荊州。比喻聲東擊西。例句:“你真是鬼主意多!我就依了你的,看你的什么名取西川,暗奪荊州”。
【第11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諺)指知道自己的兵力,深入了解敵情,在戰爭中就能穩操勝券。
【第12句】:瘋狗跳院墻——逼的
【第13句】:老師讓我們默寫課文,可有的同學卻照抄書本。老師發現后說:“你們這是捏著鼻子騙眼睛啊!”(貴州·湄潭)
【第14句】:航空兵演習——乘機
【第15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狀元,科舉制的第一名進士。 借指優秀者。三百六十行,指各行各業,謂不管什么行業都 可以做出成績,成為出類拔萃的人。馬南南《燕山夜話》: “俗話說,行行出狀元,你果真努力,將來也許會成了狀元。”
【第16句】:猴兒臉——說變就變
【第17句】:【晴天里一聲霹雷】見“青天里一個霹靂”。
【第18句】:【水過鴨背不透毛】謂不深入,不徹底。《北京日報》(1987, 7,10):“簡單生硬的說教,好比廣東人說的‘水過鴨背不透 毛’,不能深入到人們的頭腦里去。”
【第19句】:我和表哥下跳棋,我每次都贏。表哥不服地說:“韭菜不能茬茬旺。”我說:“那咱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吧!”(河南·西華)
【第20句】:【只重衣衫不重人】(慣)只看重人的穿著打扮,不看重其人品和才學。形容人勢利。
【第21句】:【強龍不壓地頭蛇】(諺)地頭蛇:地方上有權勢、有影響的團伙。指外來勢力再大,也難敵地方上有影響的團伙。也指盤踞在地方上的惡勢力是難惹的。 也作強龍難敵地頭蛇。 強龍壓不住地頭蛇。 強龍斗不過地頭蛇。
【第22句】:【打著紅旗反紅旗】以革命的名義進行反革命活動。王蒙 《相見時難》:“藍佩玉可能不可能是打著紅旗反紅旗的特 務?”
【第23句】:炸藥的捻子——點就著
【第24句】:【忙者不會,會者不忙】見“會家不忙,忙家不會”。
【第25句】:【會捉老鼠的貓不叫】(諺)善于捕捉老鼠的貓不聲張。比喻精于辦事的人,只求實際效果而絕不張揚。
【第26句】:【池里的魚蝦曉不得大海大,籠里的雞鴨曉不得天空寬】釋義:比喻不出去見世面就缺少見識。例句:“池里的魚蝦曉不得大海大,籠里的雞鴨曉不得天空寬”,我們不出去參觀,曉不得自己落后。
【第27句】:有人求爸爸辦事,提了些禮物來,爸爸不肯收,那人丟下禮物飛也似的跑了。媽媽對爸爸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趕明兒你趕快還給他。”“是啊,做人就得身子正,腳跟硬,做個堂堂正正的人。”爸爸也贊同地說。(江西·興國)
【第28句】:【樹不成林怕大風】(諺)樹木如果不能形成森林,孤孤單單,就最怕狂風襲擊。比喻人如果不團結成堅強的群體,就無力抗擊天災人禍。
【第29句】:【稻秀雨澆,麥秀風搖】(諺)秀:稻、麥揚花期。指稻揚花時,要雨澆灌,卻忌風搖;麥揚花時,要風吹搖,卻忌雨澆。 也作“麥秀風搖,稻秀雨澆”。
【第30句】:【荒田無人耕,耕起來有人爭】人們不去想投資開發,而只 想爭利。或說:荒田不耕,才耕便爭。電視劇:“他們培養了 青年作家?過去刁難的人,現在居然自稱伯樂了。荒地無 人耕,長出糧食就有人爭了。”
【第31句】:【人老三不貴:貪財、怕死、沒瞌睡】(諺)貴:稀奇少見。指老年人有三種常見的毛病:一是貪圖錢財,二是擔心死去,三是睡眠很少。
【第32句】:【肥皂泡——吹得再大也要破】(歇)指吹噓得再厲害,最終也要破滅。
【第33句】:【聾子放炮仗,散火聽不見響,只見煙火散】借指散伙,結 束。清代《紅樓夢》:“外頭已經四更多了,依我說,老祖宗也 乏了,咱們也應該聾子放炮仗,散了罷?”
【第34句】:【抓住籠頭就是馬】(慣)籠頭:套在騾馬等牲畜頭上用來系韁繩的東西,用皮條或繩子做成。比喻不管合不合要求,有一個算一個。
【第35句】:麻雀走路——蹦三跳
【第36句】:【騎馬隨鞍,入鄉隨鄉】見“到鄉隨鄉,騎馬隨鞍”。
【第37句】:【大旱三年,餓不死廚官】(諺)廚官:管理伙食的人。指即使連遭三年旱災,發生大饑荒,也不會餓死做飯的廚師。泛指務的什么營生,就會在這方面得便宜沾光。 也作“荒旱三年,餓不死廚子”。
【第38句】:【算盤珠子,不撥不動】指不自覺,沒有吩咐就不知道主動 做事。張賢亮《河的子孫》:“這樣,莊戶人干起活來就跟算 盤珠兒一樣,撥一下動一下;有的連地也不會種了。”
【第39句】:【拉下馬】(慣)比喻使有地位、有聲望的人失去地位、名譽或權力。
【第40句】:【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韓信,淮陰人,西漢劉邦手下的將 領。有一次劉邦問他能夠指揮多少軍隊作戰,他回答說: “臣多多而益善耳。”借指越多越好。《續孽海花》:“不要注 重在一人,我們應當乘時事危急,組織團體,集合人才。如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第41句】:【書生治兵,十城九空】(諺)只有書本知識而沒有實戰經驗的人領兵作戰,十座城池就有九座守不住。指書生領兵打仗,非遭慘敗不可。
【第42句】:【自家掘墳自家埋】自己坑害自己。魯迅《墳》:“所以,要 說得苛刻一點,也就是自家掘墳自家埋,怨天尤人,全是錯 誤的。”
【第43句】:王遷家死了一只狗,他的母親很傷心。來串門兒的鄰居勸她說:“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河北·廊坊)
【第44句】:麻雀窩里的花鵲子——遲早要飛走
【第45句】:爸爸干活不小心,手劃破了點皮,又是吃藥又是抹藥。媽媽看見了說:“你真是猴子屁股當瘡治。”(甘肅·臨夏)
【第46句】:【 哪邊炕熱往哪邊擠】專門想討便宜。劉江《太行風云》: “你李敬懷見便宜就逮,哪邊炕熱往哪邊擠,就全能承受住 了?”
【第47句】:【賣菜的不摻水,買菜的撅著嘴】只看表面,甘心受騙。或 說:賣菜的不摻水,買菜的不喜歡。李準《黃河東流去》:“賣 菜不使水,買菜撅著嘴,賣青菜全憑一個干凈鮮嫩。你不放 水,他占了便宜還不高興,你把菜偷偷灑上水,賺了錢他還 舒坦。”
【第48句】:【話不說不透,燈不撥不明】有話應該說清楚。類似的:話 不說不明,鑼不敲不響/鐘不敲不響,燈不點不亮/鐘不敲不 響,話不說不明/木不鉆不透,理越辯越明。西戎《行醫事 件》:“黃先生,話不說不透;燈不撥不明,你聽我細細告訴 你!”,
【第49句】:【豬困長肉,人困賣屋】(諺)困:睡覺。指豬吃了睡,還有助于長肉;人要是像豬一樣懶,就必定窮困潦倒,連住房都會賣光。
【第50句】:【 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做不了具體事情。句末的文、武,亦 可換成表示其他職業的詞。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只有伯明一個兒子,卻極不長進,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只 有一樣長處,出來見了人,那周旋揖讓,是很在行的。”
【第51句】:【慢走跌不倒,小心錯不了】(諺)走路步子放緩點,就不會被絆倒;做事從容謹慎,就不會出差錯。指做事出錯,往往都由于粗疏大意。
【第52句】: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
【第53句】:【碰翻了五昧瓶——咸酸苦辣都涌上心頭】(歇)見“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成樣樣全”。
【第54句】:一根柱子難撐天,一塊石頭難壘山。
【第55句】:【一木難支大廈之將傾】無力挽回失敗的局面。成語:回天 無力。姚雪垠《李自成》:“他感覺自己在朝中孤掌難鳴,真 是‘一木難支大廈之將傾’,深深地陷入絕望和憤慨之中。”
【第56句】:【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諺)沒有家親作內應,就不會引來外部的邪魔鬼怪。指外部的邪惡分子到內部來搗亂,總是內部有人勾引。 也作沒有家賊引不進外鬼來。 無家鬼送不了家人。
【第57句】:雞毛遭風吹——身不由己
【第58句】:【伸手不打笑臉人】不應該欺侮善良有禮貌的人。沈從文 《長河》:“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臉人,我是夸獎你;難道世界 交了,人家說好話也犯罪?”
【第59句】:菖蒲花兒——難見面
【第60句】:伯父下崗了,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爸爸整天為他擔憂。爺爺說:“只要肯做牛,就不怕沒田耕。”(河南·內鄉)
【第61句】:【沒好事上門,光鬼火來家】(慣)鬼火:磷火的俗稱,磷化氫燃燒時的火焰,白中帶藍綠色,人和動物尸體腐爛時分解出磷化氫,并能自燃,夜間在野外有時可以看到。指家里沒遇上好事,卻來了壞人。
【第62句】:【塘里無魚蝦也貴】(諺)塘:池塘。池塘里要是沒魚,蝦米也吃香了。比喻沒有高層次的人物,次等人物也可以充數。
【第63句】:【屎殼郎戴花——臭美】(歇)本指又臭又美,轉指人故作姿態顯示自己漂亮,惹人厭惡。常含譏諷意味。
【第64句】:【將人心,比自心】為別人著想。成語:設身處地。馮德英 《苦菜花》:“我是想,人都有顆心,將人心,比自心,遇事替別 人想想,把別人的事放在自己身上比比,看看該怎么做才 對,這樣做倒不一定錯。”
【第65句】:【老馬嘶風——英心未退】(歇)老馬面對烈風仍嘶鳴,馳騁千里之心不減當年。指老年人雄心未衰。
【第66句】:跟狐貍情節親——惹禍上身
【第67句】:石頭砌墻——好的一面在外頭
【第68句】:【冬瓜推在葫蘆賬上】(慣)本指在賬目上搞鬼做手腳。比喻把應當承擔的責任或承受的損失等推到別人身上。
【第69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見“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第70句】:【杯杯酒吃垮家當,毛毛雨打濕衣裳】(諺)家當:家產。毛毛細雨能把衣裳淋濕,酒盅雖小能把家產吃光。指看起來不起眼的小宗浪費,積累起來就能使家業破敗。 也作“毛毛雨打濕衣裳,杯杯酒吃敗家當”。
【第71句】:【哪個女子不懷春,哪個男子不鐘情】(諺)懷春:心懷著對異性的愛戀。鐘情:愛戀情感專注。指青年男女人人都有愛情上的追求。
【第72句】:【摟草打兔子——捎帶】(歇)指做某件事時順便做另一件事。 也作“摟草打兔子——捎帶手”。
【第73句】:【不三不四】稱不正派、行為不端正的人為“不三不四”。顯然,人們對三與四這兩個數字有很大的好感。它源于古人對三和四的認識,古代,人們對三和四的解釋有著特殊的意義。據史料記載,古代將天看做“一”,將地看做“二”(水陸合計為二),“天地相加為三”。“三”不僅作為一個數,而且還作為事物整體象征,有的甚至把三看做事物的本源。由于三的這個特性,常把事物的約數用三來表示,如“三軍”、“三思”等。漢字的構成也有一個特殊現象,三人成眾、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土成真、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三火成焱,三牛成舞、三水成淼等,組成的新字都與本字有關,且字義更深刻。此外,還有許多BBB、名劇與三有關,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師”、“三省吾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光日月星”等。名劇有“三打”、“三氣”、“三顧”、“三讓”等。細細品味,其味無窮,含義深遠。古人認為“天地相加成三”,“三”自然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而對于四.則另有一番說法,謂之“周全”、“稱心”。故古詩原以四式為主;西天如來佛旁必是“四大金剛”;《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四人為伍,西天取經;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古之文人操四世:琴、棋、書、畫;漢字有四體:真、草、隸、篆;楷書有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頻;唐初四杰: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北宋文壇有四大家: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至于其他方面,如春、夏、秋、冬四季,東、南、西、北四方之類,舉不勝舉。縱觀“四”,可以發現,人們把“四”視為吉祥,取“四”而呼之,成為習俗。古代文化中的“三”與“四”,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結晶,“三”與“四”的用法,寄托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贊譽。好與壞只差一個字——“不”,不好就是壞,不壞就是好(如這東西不賴),而形容行為不端的人為“不三不四”,大概就是這個緣由。
【第74句】:【各打五十大板】對爭訟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給予相同的 懲罰。貌似公正,其實不分是非。張潔《沉重的翅膀》:“部 里的事,最近上頭有人說話了,他和田守誠各打五十大板。”
【第75句】:童養媳拜天地——熬到時候了
【第76句】:屬夜貓子的——窮叫喚
【第77句】:船上開晚會——載歌載舞
【第78句】:火車出山洞——豁然亮堂
【第79句】:【怪由心作】(諺)怪異妖魔的景象,都是由人的主觀幻覺產生的。 指人只要心懷坦蕩,光明正大,就不會見神見鬼。
【第80句】:姐妹倆回娘家——殊途同歸
【第81句】:【虎心隔毛翼,人心隔肚皮】(諺)虎的心,隔著皮毛看不見;人的心,隔著肚皮也看不見。指人心的善惡好壞難以猜測。
【第82句】:【君子報仇三年,小人報仇眼前】遇到屈辱、失敗,要沉得住 氣,善于忍耐,等待時機報仇。不一定要立即報仇。沈從文 《長河》:“打什么仗?調什么兵?君子報仇三年,小人報仇 眼前。”
【第83句】:【 躲一棒槌,挨一榔頭】未能避免傷害。或說:躲了一槍,挨 了一刀。清代《三俠五義》:“俺剛脫了他的賊船,誰知卻又 來到你這賊店,這才是躲一棒槌,挨一榔頭呢!”
【第84句】:高個子走到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第85句】:【靠著大樹有柴燒】指所處條件優越。或說:依著大樹不 缺柴。靠,也說:挨。梁斌《播火記》:“我也姓馮,靠著大河 有水吃,靠著大樹有柴燒,馮家大院里有個財主,我吃了什 么虧了?”
【第86句】:活人拜泥胎——不傻也不呆
【第87句】:傳送密件——不可開交
【第88句】:【貧賤夫妻百事哀】釋義:[唐]元稹詩句,指貧賤夫妻事事困難。例句:雖然是“貧賤夫妻百事哀”,倒也還能不斷地“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89句】:【吃后悔藥】(慣)指事后懊悔。
【第90句】:韭菜煮豆腐——青(清)二白
【第91句】:【一法通,百法通】(諺)指精通了某一方面的方法、技巧,其他相關方面的技術也就融會貫通了。
【第92句】:【欽差大臣滿天飛】(慣)欽差大臣:也叫欽差,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到外地處理重大事件的官員,現多用來比喻上級機關派來的、掌有大權的官員。諷刺上級派到下級單位檢查工作、發號施令的人太多。
【第93句】:輪到第五組做值日,他們互相推脫,一個個溜走了。下午,老師發現后說:“你們比其他組還多兩個人呢,這真是‘龍多不下雨,人多不干活’啊!”(河南·寶豐)
【第94句】:【會行船的,不怕大風大浪】釋義:比喻有本事,有信心,什么危險也不怕。例句:斗就跟他們斗!怕什么?真金不怕烈火,會行船的,不怕大風大浪!
【第95句】:【富得快,跑買賣】(諺)要想很快富裕起來,最好是經商做生意。指經商能很快致富。
【第96句】:老鼠算卦——做賊心虛
【第97句】:【送君千里,終須一別】見“千里相送,歸于一別”。
【第98句】:【千人打罕,萬人稱奇】(慣)指眾人都覺得罕見、稀奇。
【第99句】:【鋦鍋的戴眼鏡——找碴兒】(歇)碴兒:器物上的破裂處,諧“茬兒”。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