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飛機上裝話筒——空喊
【第2句】:【呼天天不應,喚地地不靈】見“喊天天不應,呼地地無門”。
【第3句】:鐵釘釘鐵板——硬對硬
【第4句】:【 創業容易守業難】事業的發展比開創要困難。類似的: 開店容易守店難。浩然《山水情》:“常言說,創業容易守業 難。前輩人把這產業給咱創下了,咱得生著法兒別把它敗 壞掉。”
【第5句】:墨斗魚下酒——沒刺兒可挑
【第6句】:鉆井出油——全靠壓力
【第7句】:飛機上作報告——空話連篇
【第8句】:芋頭葉澆水——潤皮不潤心
【第9句】:青蛙走路一連蹦帶跳
【第10句】:【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諺)窮人家的孩子經受的磨煉多,懂事早,小小年紀就知道為家計操心。指比起富家子弟,窮家孩子成熟早。
【第11句】:【拔了蘿卜帶出泥】(慣)比喻在查處某一問題的過程中,也順帶發現了其他問題。也比喻由于辦事不當而惹了麻煩或連累了他人。
【第12句】:【班門弄斧——不知自量】(歇)班:魯班,春秋末年魯國人,古代著名的巧匠,被木匠、瓦匠等奉為祖師。弄:舞弄。在魯班門前耍弄斧頭,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含譏諷意味。 也作“班門弄斧——自不量力”。
【第13句】:鴨子的巴掌鴨子的腳板——聯成一片
【第14句】:【老天不負苦心人】做事肯下功夫,總會有收獲。老天,也 說:皇天、上天。香港梁鳳儀《千堆雪》:“老以為皇天不負有 心人,自然會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誰料得到 又是另一個峰回路轉,山外有山?”
【第15句】:低頭見雞,抬頭見雁——順眼
【第16句】:雷聲大,雨點小——虛張聲勢
【第17句】:【飲酒須飲大深甌,戴花須戴大開頭】(諺)甌(。u):盆盂一類的器皿。大開頭:盛開的花。喝酒就要盡情暢飲,戴花就要戴大紅花。比喻做事不干則已,干就要干出成績。
【第18句】:【賣卜賣卦,轉回說話】(諺)卜:占卜。卦:算卦。指用占卜、算卦給人相面算命的人,是從算命人的嘴里套出的話又說給算命人聽,完全是騙人的,絕不可信。
【第19句】:【身在曹營心在漢】(慣)曹營:東漢末曹操的軍營。漢:因劉備后來建立蜀漢國,故用來代指東漢末劉備一方。《三國演義》中描寫,劉備的盟弟關羽在與劉備失散后,被曹操收降,關羽身在曹營,卻心向劉備。比喻人在一方,心卻在另一方。 也作“人在曹營心在漢”。
【第20句】:【大姑娘十八變】(諺)十八變:一說女子長到十八歲變化較大;一說由幼女到少女再到成年,面貌在不斷變化。指女孩子隨著年齡漸長,會越變越俊美。
【第21句】:【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釋義:比喻壞人本性不會改變。也比喻本事強的人到哪里都吃香,無能的人到哪里都吃虧。“行”又作“走”。例句:馮貴堂滿心歡喜,心里想:“可見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認識金子的人,漫沙荒野里會拾到金子;不認識金子的人.滿地黃金走,兩眼黑糊糊,我這算碰上朋友了!”
【第22句】:妹妹寫作文愛用“美詞兒”。媽媽批評說:“你這是丑大嫂穿花衣,里三層外三層,層層丑。”在一旁的爺爺大笑不止,也說:“在馬屎蛋上繡花,怎么能繡得好?”(湖南·邵陽)
【第23句】:【經霜的扁豆罷園的瓜】釋義:罷園:指瓜菜等收獲完畢。比喻失勢,振作不起來。例句:塘洼據點不撒咱也不怕它,他鬼子是:經霜的扁豆罷圓(園)的瓜,咱游擊隊是:炕頭的貍貓坐地虎。好瞧的還在后邊哩。
【第24句】:【兩個肩膀頂著個腦殼】見“肩膀端著一個腦袋”。
【第25句】:【盜憎主人】(諺)指盜賊憎惡主人的防范。比喻邪惡小人總是忌恨使他不得恣意作惡的正道直行的君子。
【第26句】:【跌倒油瓶不扶】連不費力的小事都不愿意做,謂什么都 不管。劉紹棠《蒲柳人家》:“她本來長著一雙巧手,卻吃饞 了,呆懶了;平日橫草不動,豎柴不拿,油瓶子倒了也不扶。”
【第27句】:海綿打鐘——不響(想)
【第28句】:【不廢江河萬古流】釋義:這是杜甫《戲為六絕句》詩句。原意是借長江大河奔流不息的形勢,說明唐朝初年四位杰出作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不能抹殺的。現用來比喻革命洪流滾滾向前。例句:韋克老師在分手的時候,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就是:“不廢江河萬古流!革命就像黃河的水永遠滾滾向前,一定會得到最后勝利!”
【第29句】:【 眼里插棒棰實在受不了】無法容忍。梁斌《紅旗譜》: “你不要忘了,朱老忠,朱老明,嚴志和他們就在咱的眼里插 棒棰。”
【第30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釋義:在天氣最冷和最熱的時候進行鍛煉。例句:早先在院子里芭蕉葉上練字,后來砌了一堵磚壁粉墻,常在上面練習草字。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幾年一過,自成~體,果真是“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第31句】:永明哥是個雜貨販子,每次點賬差不多都虧本。大嬸說:“你真是二百吊錢買的棉花,一百八十吊賣了線——只賺了買賣人的名。”(山東·文登)
【第32句】:群眾是根莖,是海洋;個人是樹葉,是滴水。
【第33句】:小時候,我看到別的孩子買了新衣服、新文具的時候,總鬧著向媽媽要。媽媽常這樣對我說:“孩子,公雞不能跟馬跑啊!”(湖南·平江)
【第34句】:【露破綻】(慣)比喻說話、辦事、行動中出現漏洞。
【第35句】:【棉花耳朵風車心】(慣)形容人耳軟心活,沒有主見,容易聽信他人。
【第36句】:【三教九流】“三教九流”一般認為對社會上三百六十行職業人物所做出的基本區分評價。最初,“三教”與“九流”并未聯袂,而是各自流行。所謂“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指向比較明確,只是排序有爭執。儒教排第一,都能認可。道與佛的爭執延續了很長時間。大約在南北朝時期,佛道之爭日趨激烈,甚至連帶了儒家學說。為此各代帝王傷透腦筋,不得不費神安排三教的位次。佛道爭執不下,各代帝王喜好也有不同,因而三教排序屢有變動。南北朝時期周武就滅佛,明文規定了儒、道、佛三教等級。但之后又經過了長期的激烈斗爭,直到晚唐才基本以儒、佛、道的順序確定三教地位。查閱資料,可知“九流”在早期并沒有明確的內容。不過,后來衍生出的上、中、下“九流”卻很明確。一般認為“上九流”是佛祖、天、皇帝、官、閣老、宰相、進士、舉人、解元等,基本上為神為官,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也有人將九流分為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等,也是在當時被認為地位優越或正當職業的群體;“中九流”是舉子、醫生、相士、畫家、書生、琴棋手、和尚、道人、尼姑等。有的順口溜排序為:一流秀才二流醫,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琴棋。除了上九流已列舉的舉人外,這部分都是技巧藝人和僧道寄食者,主要靠手藝掙錢或靠神靈吃飯;“下九流”是:一流高臺(唱戲)二流吹,三流馬戲四流推(剃頭),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給家畜配種)九娼妓。這些基本上是職業低賤、頗受歧視的群體,在舊社會屬于最下層的百姓。后來“三教”、“九流”聯袂,詞義發生了變化.泛稱江湖上各種各樣的人。
【第37句】:借票子做衣裳穿——渾身是債
【第38句】:【殺人不眨眼形】容心狠手毒,殘忍。明代《水滸》:“他是 殺人不眨眼的暴君,你如何能夠得他回心轉意?”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做事要承擔責任。清代《負曝閑 談》:“該不是這樣說的,凡事總要有個過場。自古道:殺人 償命,欠債還錢。你難道連這兩句都忘記了么?”
【第39句】:黃牛打架——死頂
【第40句】:【掛羊頭賣狗】肉這一俗語,家喻戶曉,人人明白,看似比喻商業行為,廣告吹得天花亂墜,而實際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售其奸。實指政治手段,一些所謂得道高人,不厭其煩講經說法,混淆視聽,欺騙群眾,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指世俗之間弄虛作假、以賴充好,愚弄人、糊弄人。總之,這一俗語運用十分廣泛。那么,它源于哪里呢?原來,它出自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最早不叫“掛羊頭賣狗肉”,而叫“掛牛頭賣馬肉”,后轉為“掛羊頭賣狗肉”。典出《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據載:齊靈公喜歡看宮內女人著男裝,齊國女人皆效法。但靈公有點葉公好龍,卻討嫌宮外女子著男裝,便下令官府制止,有女子著男裝者撕衣斷帶,但還是制止不了。靈公便問齊相晏子,這是為什么。晏子回答說:“您喜歡官內女人穿男裝,卻禁止宮外女人穿,這如同在門上掛牛頭,而在門里賣馬肉。你如果先禁宮內女子,則宮外女子莫敢再穿。” 齊靈公采納晏子的建議,果然在一月之內沒有女人再穿男裝。后世,掛牛頭賣馬肉逐漸轉為“掛羊頭賣狗肉”。
【第41句】:木偶不叫木偶——傀儡
【第42句】:【拐驢對破磨】(慣)拐:腿或腳有毛病,走路時身體不穩。比喻雙方都不好,正好相配。
【第43句】:【大丈夫四海為家】釋義:有作為的男兒不戀家。例句:“大丈夫四海為家。喜財,我勸你還是避一避的好。”
【第44句】:【腦子怕不用,身子怕不動】(諺)腦子怕的是不用,越不用越遲鈍;身子怕的是不動,越不動越僵硬。 指腦子越運用越靈活,身子越活動越健康。
【第45句】:鴨子趕駱駝——差得遠;差遠了
【第46句】:桃花潭水深干尺——無與倫比
【第47句】:花生里鉆出臭蟲來——不是好仁(人)
【第48句】:樹葉子掉到河里——隨波逐流
【第49句】:【出工不出力】雖然出勤,但不認真工作。葉辛《蹉跎歲 月》:“堅決改變按人頭評工分、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 的笨辦法,杜絕出工不出力的現象。”
【第50句】:一到星期天,李奶奶的兒子就帶著孫子孫女們回來團聚。別人都說李奶奶真有福氣,李奶奶卻皺著眉頭說:“有啥福氣?他們回來就像鬼子進村一樣大吃大喝,真是忙死老爹累死娘。”(河南·魯山)
【第51句】:弟弟學電腦回來,驕傲地說會打字了。爸爸叫他表演一下,見他的指法并不熟練,就語重心長地說:“舟小不能闖大海,船大才能漂遠洋,正所謂寧做螞蟻腿,勿學麻雀嘴。你不要太驕傲了!”(廣東·龍門)
【第52句】:【正面文章反面看】從文章、言行中,看出相反的含義。 看,也說:做。魯迅《偽自由書》:“里巷間有一個笑話:某甲 將銀子三十兩埋在地里面,怕人知道,就在上面豎一塊木 版,寫道:‘此地無銀三十兩。’隔壁的阿二因此將這掘去了, 也怕人發覺,就在木版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 曾偷。’這就是在教人正面文章反面看。”
【第53句】:【打錯了算盤】估計錯誤。老舍《四世同堂》:“如果你們倆 敢合起來算計我,那就打錯了算盤。”
【第54句】:【瞎子失了盲杖——一步一步摸】(歇)盲杖:盲人用的拐杖。指一步一步地試探著走,或有步驟地去做某事。
【第55句】:爸爸炒肉時,忘了媽媽說過已經放過鹽,就又放了一遍,結果咸得沒法吃。媽媽埋怨爸爸說:“我說的話你總是左耳進入,右耳漏出。胡椒都夠辣了還放姜。”(廣東·吳川)
【第56句】:頭皮上擦火柴——劃不著
【第57句】:【橫草不拿,豎草不拈】什么事情都不做,形容閑懶。草,也 說:針。老舍《四世同堂》:“無論她怎忙,他依然橫草不動, 豎草不拿。”
【第58句】:高梁稈拴騾子——拉倒
【第59句】:【芝麻開花——節節高】(歇)芝麻:油料作物,花白色,莖直立,每開一層花,就往上長一節。比喻日子越過越好,或事物不斷發展、提高,情況越來越好。
【第60句】:【眼淚往肚子里流】(慣)比喻滿腹悲苦無法向人訴說,只有藏在心里。 也作眼淚打肚里流。 眼淚在肚里落。 眼淚往肚子里吞。
【第61句】:【人過三十不學藝】(諺)指人的年齡過了三十歲,再從頭學習技藝就很難。
【第62句】:狐貍掉進污水池——又臊又臭
【第63句】:【潑冷水】(慣)比喻打擊人的熱情或積極性。 也作潑涼水。 潑冰水。 澆冷水。
【第64句】:【哪只山羊不吃柳】(諺)山羊性愛吃柳樹枝葉。比喻行為不檢點的男子,總愛和女人在一起廝混。
【第65句】:【 知進不知退】只知道前進不知道后退,謂貪多務得,看不 到困難和危險。清代《儒林外史》:“馬純上知進而不知退, 直是一條小小的亢龍。”按:“亢龍”出自《易經·乾卦》:“亢龍 有悔”,謂盛極必衰。
【第66句】:向著太陽的葵花——愛晴(情)
【第67句】:【看見一點云彩毛毛就躲雨】(慣)比喻聽到一點兒消息或傳言就信以為真,趕緊采取措施。
【第68句】:二十九天不出雞——壞蛋
【第69句】:噴壺不叫噴壺——碎嘴子(比喻說話噦唆)
【第70句】:【黑云壓城城欲摧】釋義:摧:毀壞。比喻大兵壓境,局勢十分嚴重。這是李賀《雁門太守行》詩句。例句:逸敏生就一副倔犟的性子,對于爸爸的遭遇,她義憤填膺。但在這黑云壓城城欲摧的危急關頭,這位沒有經過人世波折的姑娘,顯得一籌莫展,焦急異常。
【第71句】:【摻沙子】(慣)比喻安插新人,以改變原來的人員組成。
【第72句】:姐妹倆回娘家——殊途同歸
【第73句】:鄒莊有個村干部腐化墮落,可群眾敢怒而不敢言。這次民主選舉村委會,他被大家選掉了。大家拍手稱快說:“墻倒必須眾人推,鼓響還得大槌擂。”(河南·虞城)
【第74句】:【家住山前識鳥音】(諺)住在山前的人家,聽慣了鳥鳴,也就能辨識鳥音。比喻久處某一環境,自然就熟悉某一環境的情況。 也作“久住山林辨鳥音”。
【第75句】:【是金子,放在哪里都閃光】(諺)只要是真金,無論放在什么地方都隱藏不住閃閃的光輝。比喻只要是德才兼備的人才,到哪里都會顯現出自己的才華,贏得人們的贊譽。
【第76句】:【兩手攥空拳】(慣)指手里什么都沒有。 也作“兩手握空拳”。
【第77句】:【好閨女不愁嫁】(諺)品貌兼優的姑娘不愁嫁不出去。比喻真正的優質商品不會沒有銷路。
【第78句】:【遠說不如樣子】比實物比空說有力量。劉澍德《橋》:“遠 說不如樣子比,今年我們每畝增產一成,自己就心滿意足 了,可是我省九個農業社有的增產二成,有的增產到三成 二!”
【第79句】:【兒女親,輩輩親,打斷胳膊連著筋】釋義:兒女親家,世代相親,拆分不開。例句:“老人古語說得好,兒女親,輩輩親,打斷胳膊連著筋,你說是不是?”
【第80句】:【 越熱越出汗,越冷越打顫】謂情況向兩極分化,走向極端。 劉江《太行風云》:“世道就是這么個世道,發財的,出租放賬 越發財,倒運的,吃了上頓沒下頓越倒運。真是越熱越出 汗,越冷越打顫。”
【第81句】:【人無利己,誰肯早起】(諺)人如果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誰肯摸黑趕早下苦辛。舊指只有在名和利的驅使下,人才會辛勤拼搏。 也作人不利己,誰肯早起。 人無利息,誰肯早起。
【第82句】:【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可看出幼年的性格,七歲可對 一生作出判斷。相關的:三歲定八十。臺灣梁實秋《雅舍散 文二集》:“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悲觀的人就認為 這孩子沒有出息,長大了之后大概是敗家子或社會上的蠹 蟲。”
【第83句】:【從狼嘴里掏出來喂狗】釋義:比喻未能徹底挽救出來。例句:馮登龍氣昂昂地說:“我說的是真正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并不是把國家的權柄從狼嘴里掏出來喂狗。”
【第84句】:升上五年級,我們就要學英語了。我問爸爸學英語難不難,爸爸笑著說:“自身下水知深淺,自口品味知酸甜。你學學就知道了!”(廣東·茂名)
【第85句】:【惹了一鼻子灰】見“碰了一鼻子灰”。
【第86句】:火線上飛出來的鷹——見過響槍大炮
【第87句】:長頸鹿脖子仙鶴腳——各有所長
【第88句】:【做了皇帝想登仙】(慣)形容人貪心不足。
【第89句】:【堵得住黃鱔洞,塞不了狐貍窩】(諺)黃鱔(shan):鱔魚,身體像蛇而無鱗,生活在水邊泥洞里。指人能堵住黃鱔的泥洞,卻很難堵住以狡猾著稱的狐貍的窩。比喻貪污腐化、營私舞弊的門路極多,要制止非常不容易。
【第90句】:三十畝地一頭牛——安居樂業
【第91句】:【敢吃三斤姜,敢擋三條槍】釋義:比喻敢作敢當,什么也不怕。例句:雪梅說:“敢吃三斤姜,敢擋三條槍!既然敢跑出來,就不怕刀山火海,誰敢盤問咱,咱就理直氣壯地跟他講:我們是夫妻!”
【第92句】:【勞燕分飛】“勞燕分飛”用以比喻夫妻或情侶分手。 “勞燕分飛”出自《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勞燕”指的是伯勞和燕子兩種鳥類。曾有人誤將“勞燕”當成辛勞的燕子,太望文生義了。燕子大家都很熟悉,而伯勞是什么樣的鳥呢?伯勞俗稱“胡不拉”,是一種食蟲性的鳥。伯勞大多棲息在丘陵或開闊林地,在我國較為常見。傳說伯勞和燕子這兩種同屬雀科的候鳥,在春意盎然的時節會相戀,經過炎炎夏日的激情,至秋天冷卻,各奔東西,遷徙異地。這便是“勞燕分飛”典故的由來。正因為此,伯勞與飛燕也經常被古人寫進詩中。例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這樣的文案:“他典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勞飛燕各西東。”伯勞從從東去,燕子急急西飛,相遇總是太晚,離別總是太疾。東飛的伯勞與西飛的燕子共同構筑了傷感離別的凄涼景象,成為不再聚首的象征。所以,用“勞燕分飛”來喻指曾經相愛的戀人或夫妻分離,再合適不過了,只是有些傷感。
【第93句】:一同學的字寫得不好,老師讓他從基本筆畫練起,他撅起了嘴,很不高興。老師耐心地說:“先栽稻,后吃米,萬丈高樓從地起。寫字要循序漸進!”(河南·虞城)
【第94句】:【千年的野豬——老虎的食】(歇)比喻終將成為強者的占有物。
【第95句】:【吃力不討好】花了很大力氣,別人還有意見,得不到好 評。吃,也說:費。歇后語形式為:老公公背兒媳婦過河,吃 力不討好/頂著石臼唱戲,吃力不討好。香港唐人《金陵春 夢》:“我的處境好有一比,頂著石臼唱戲,吃力不討好。”
【第96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第97句】:【軟刀子殺人下見血】釋義:比喻用陰險毒辣的手段害人。例句:“說到陳尚仁對付農民,手段就更毒辣了。真是‘軟刀子殺人不見血’。”
【第98句】:放下笛子拿二胡——能吹會拉
【第99句】:【三天不害人,一身筋骨疼】作惡成性。沙汀《淘金記》:“不 是吹牛,他的把戲我還看得少了?三天不害人,一身筋骨 疼,雜種就是這種貨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