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象棋】象棋在中國是一種非常普及且深奧無止境的一種棋類游戲。乍一看來,象棋好像產生在漢代。因為棋盤中心格的界河中寫有“楚河、漢界”字樣。其實,它是借用兩軍對壘的局勢,渲染氣氛,與楚漢相爭無關。中國象棋的來源有幾種說法,多與周朝文、武二王有關。《詩·躑頌序》中說:“維清,奏象舞也。”周文王時已有擊刺的戰斗技術,武王作樂,象征擊刺排練為舞,故取此名。說明象棋是一種戰爭廝殺的棋戲。還有人認為象棋就是周武王所造:“象棋,武王所造,其進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爭國用兵戰斗之術。以象牙飾旗,故日象棋。”到底哪種說法有道理,至今沒有定論。在沒有史料和文物實物出土之前,所謂定論,只是討論者一家之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代高人(有智慧的人)所創,歷代研習完善,才形成了超人的智慧。看看象棋活動的發展軌跡,或許對認識它的產生會有幫助。象棋活動由來已久,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文字記載。如《楚辭·招魂》:“蓖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進,道相迫些……”早期象棋活動到南北朝時進一步成熟和完善,北周武帝宇文邕是個象棋迷,首次撰寫出《象經》,這是我國第一部關于象棋博弈的指導書籍。到了北宋,象棋就基本定型了,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洛陽北宋墓中發現了瓷質象棋,黑白子各十六枚,與今象棋十分相似。明代的象棋活動,已經比較成熟,其標志是棋書、棋譜多達17種。清代的棋書、棋譜大都完整保存下來,基本分為三類:應用棋譜、殘局譜、全局譜。這些棋譜是歷代象棋活動的經驗總結,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第2句】:【封山不育林,等于白費神】(諺)封山:禁止在山上牧放、采伐、燒荒等。育林:種植、護理林木。只知封山,不知育林,山林仍然不能發展。指要發展山林,就必須封山與育林并舉。
【第3句】:無二爺(無常鬼)賣布——鬼扯
【第4句】:【砍倒大樹,不怕枝葉不死】釋義:比喻為首的打倒了,隨從爪牙也自然垮臺。例句:張景祥反對老孫頭的話,“大伙先斗韓老六,砍倒大樹,還怕枝葉不死?”
【第5句】:我對參加數學競賽信心百倍,認為自己一定穩操勝券。爸爸提醒我說:“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強中自有強中手,你還要多下工夫。”(江蘇·海安)
【第6句】:【老不以筋骨為能】(諺)指人到了老年,筋骨弱化,不能再憑力氣逞能。 也作老不以筋骨為力。 人老不以筋骨為能。
【第7句】:【三句甜,兩句苦】(慣)指一會兒軟的,一會兒硬的,連勸帶嚇唬。 也作三句苦,兩句甜。 三聲緊,兩聲慢。
【第8句】:警犬的鼻子一真尖(奸)
【第9句】:【裝門面】(慣)比喻為使外表好看而進行粉飾或點綴。
【第10句】:【經風雨,見世面】(慣)比喻經歷各種磨難、考驗,增長知識才干。 也作“經風浪,見世面”。
【第11句】:【不敢越雷池一步】(慣)雷池:古雷水自今湖北省黃梅縣界東流,經今安徽省宿松縣,至望江縣東南,水積成池,稱雷池。語本晉·庾亮《報溫嶠書》:“吾憂西陲,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勸溫嶠坐鎮原防,不要越過雷池向東。指不敢超越一定的界線或范圍。
【第12句】:每當看見媽媽穿著高檔羊毛衫、鴨絨衣,或者看見我大吃巧克力、旺旺系列食品時,外婆總是搖頭嘆息:“穿不離棉,吃不離鹽,看看你們!”(湖南·溆浦)
【第13句】:【自己堵自己的嘴】說話自相矛盾,無法自圓其說。類似 的:拿你的拳頭(包子、饅頭)堵你的嘴。清代《紅樓夢》:“可 知那編書的是自己堵自己的嘴。”
【第14句】:【開了飯店,不怕大肚漢】有了充分準備,不怕遇到困難。 類似的:賣飯的不怕大肚漢/賣酒的不怕大肚漢/賣布的不 怕扁擔量。成語:胸有成竹。《小說月報》( 1983,3):“我們 開飯店的不能念這本經,假如大家不吃不喝,我們只好關 門,開飯店的還怕大肚漢!”
【第15句】:【長不過五月,短不過十月】(諺)長:此處指白晝天長。指農歷的五月,白晝天最長;農歷的十月,白晝天最短。 也作“長五月,短十月”。
【第16句】:船開才買票——錯過時機
【第17句】:【手無縛雞之力】沒有氣力,軟弱無能。老舍《四世同堂》: “我不考慮那個!我手無縛雞之力,不能去殺敵雪恥,我只 能臨危不茍,兒子怎死,我怎么陪著。”
【第18句】:【三個銅錢放兩處——一是一,二是二】(歇)本指銅板一處一個,另一處兩個;轉以形容言行一絲不茍,本來怎么樣就怎么樣。 也作“三個銅錢擺兩邊——一是一,二是二”。
【第19句】:【說你胖,你就喘】多指禁不起夸獎。一經表揚就真以為 自己好得不得了。姚雪垠《李自成》:“你別逞能,越說你咳 嗽你越發喘!我告訴你新的探報,你別當我們的事兒很輕 松。”
【第20句】:【家無二主】(諺)指家庭不論大小,只能由一人主持家事。也泛指一個群體只能由一人做首領,不能亂當家。 也作“家無二主,國無二王”。
【第21句】:【瓜兒不離秧,孩兒不離娘】釋義:比喻彼此存在依附關系,離不開。“秧”又作“藤”。例句:“瓜兒不離秧,孩兒不離娘呀!”連陰天老虎掛念珠兒,假充善人,“蓑嫂,我把你留下吧!”
【第22句】:棺材里打銃——嚇死人
【第23句】:十月的桑葉——誰采你(誰睬你)
【第24句】:【洗耳】現在有個成語叫“洗耳恭聽”,意為洗凈耳朵認真謙虛地聽別人講話。然而,“洗耳”的原意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洗干凈耳朵,是怕聽了別人的話臟了自己的耳朵。洗耳典出晉皇甫謐《高士傳·許由》:“堯欲召我為九州長,惡聞其聲,是故洗耳。”說的是堯舜時代有個賢人名叫許由,字仲武,陽城槐里人,他品德高尚,很受當時人們的推崇。相傳堯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在四處尋訪賢人時,發現了許由。堯曾多次向許由請教,認為他確實是難得的賢士,就決定把天下讓給他。然而許由自認為自己才德趕不上虞舜,在聽到堯要讓位于自己時,便連夜逃到箕山隱居起來。堯認為這是許由謙虛的表現,便對他更加敬重,又派人去請他,并對他說:如果堅持不接受帝位,則希望他能擔任“九州長”。不料,許由聽后,便立刻跑到山下的潁水邊,掬水洗耳。這時,他的朋友巢父牽著牛來飲水,看見許由在洗耳,就問他這是怎么回事。許由說:“堯想召我為九州長,我覺得這話污穢了我的耳朵,所以來這里洗耳。”巢父聽后,冷笑一聲道:“你若隱居在道路不通的高山深谷中,誰能知道你呀,你四處游蕩就是想讓人知道你,求得名聲,別在這玷污了我小牛的嘴巴。”說著,牽著小牛,徑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飲水了。
【第25句】:筍子變竹——節節空
【第26句】:【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諺)指世上沒有辦不成的事,只要有決心,百折不撓,總會成功的。 也作世上無難事,人心自不堅。 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堅。
【第27句】:爸爸問我你的數學怎么沒考及格,我說考試那天有點頭暈。媽媽說:“別睡不著怪床歪,以后學習認真點。”(江蘇·鹽城)
【第28句】:【逼急眼了,兔子也要咬人】釋義:比喻老實人被逼急了,也要反抗,采取行動。例句:逼急眼了,兔子也要咬人!到了這個關節,只有一個拼字。
【第29句】:水灣里照影子——到過來
【第30句】:【上賊船】(慣)1指受人蒙蔽,上了當。2比喻自愿加入壞人的團伙,一起干壞事。
【第31句】:【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可看出幼年的性格,七歲可對 一生作出判斷。相關的:三歲定八十。臺灣梁實秋《雅舍散 文二集》:“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悲觀的人就認為 這孩子沒有出息,長大了之后大概是敗家子或社會上的蠹 蟲。”
【第32句】:【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釋義:身上放著鵝毛與放上磨盤感不到輕重差別。形容不識好歹。例句:九阿姐……方才告訴我許多話,說你不識好歹,放著鵝毛不知輕,頂著磨子不知重,心下好生不悅。教老身來勸你。
【第33句】:生戲熟唱,熟戲生唱。
【第34句】:巫婆看病——妖言惑眾
【第35句】:【拿著黃金當生銅,拿著珍珠當綠豆】(慣)形容人眼力差,不認識好東西。
【第36句】:【幡桿燈籠,照遠不照近】釋義:幡桿:垂直懸掛一種窄長旗子的旗桿。比喻做事照顧遠客,不照顧近親近鄰。例句:他心里倒是挺高興的,可是還有點埋怨侄兒不照顧他,就嘰嘰咕咕道:“阿堅這孩子真是個幡桿燈籠,照遠不照近!”
【第37句】:老大娘吃黃連——苦口婆心
【第38句】:【依著王法打死人,依著佛法餓死人】法律和宗教均置人于 死地,善良人無法正常生活。明代《西游記》:“前程,前程! 若依你,教我喝風!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 殺。”
【第39句】:立足摘星——眼高手低
【第40句】:【~白遮九丑】(諺)九:多的約數。只要面皮白凈,其他生理上的丑點都能遮掩過。指人臉面白凈,就顯得英俊、秀氣。
【第41句】:【驕傲來自淺薄,狂妄來自無知】(諺)淺薄:缺乏學識或修養。驕傲自滿是由淺薄造成的,狂妄自大是由無知造成的。指要想克服驕傲、狂妄的習性,必須不斷地增長見識,加強修養。
【第42句】:【相罵沒好口,相打沒好手】見“廝打沒好手,廝罵沒好口”。
【第43句】:【棉襖改被窩——兩頭兒苫不過來】(歇)兩頭兒:本指頭和腳,轉指兩邊、兩個方面。苫(shan):用席、布等遮蓋。比喻顧此失彼,兩邊都照應不過來。
【第44句】:棺材里伸手——死要錢;死不要臉
【第45句】:【遍地是黃金,缺少有心人】(諺)指發財致富的機會隨時隨地都有,就看人們有沒有生財的眼光和心計。
【第46句】:【算盤珠子,不撥不動】指不自覺,沒有吩咐就不知道主動 做事。張賢亮《河的子孫》:“這樣,莊戶人干起活來就跟算 盤珠兒一樣,撥一下動一下;有的連地也不會種了。”
【第47句】:鳥過拉弓——錯過時機
【第48句】:【拳不打少林,腳不踢武當】(諺)少林、武當為我國傳統武術兩大派系,少林派以拳功著稱,武當派以腿功著稱。指習武之人,不可和少林派比拳功,不可和武當派比腿功。
【第49句】:【吃的河水,管得寬】吃河水,不必關心河的寬闊。謂干涉 太多,多管閑事。或說:吃河水長大的,管得寬。周立波《暴 風驟雨》:“你吃的河水,倒管得寬,這是你說話的地方?也 不脫下鞋底,照照模樣。”
【第50句】:【娘】“娘”是對母親的稱呼。但“娘”字產生時,卻不是指母親。南朝蕭齊的《玉篇》解釋說:“娘,女良切,少女之號。”當時該字并非母親的代稱,而是指年輕女子。作為母親的稱謂,當時習用“孃”字。“娘”、“孃”讀音相同。清代著名學者段玉裁指出:“唐人此二字分用畫然,故耶孃字斷無有作娘者。今人乃罕知之矣。”意思是在當時,人們把“娘”、“孃”二字區分得非常嚴格,沒有用“娘”字作為母親代稱的。考察唐代小說詩詞,確實如此。“娘”字基本上用于年輕女子的名字,如武媚娘、杜十娘、謝秋娘等。或者用“娘子”等作為年輕女子的泛稱。涉及母親代稱,則用“孃”字。如杜甫《兵車行》:“耶孃妻子走相送。” 不過,由于“娘”、“孃”兩字發音相同,后來人們逐漸用“娘”字代指母親了。到了明清時期,甚至超過“孃”的用法。新中國建立后,國家對漢字進行簡化改革,干脆用“娘”字取代“孃”字,“娘”字代指年輕女子的意思便廢棄不用了。但“姑娘”仍舊指年輕女子,應是古意的延續。
【第51句】:【將本求利】(諺)做生意先得籌集本錢,有本錢才能生出利潤。指做生意為的是求取利潤,而投入資本是求取利潤的先決條件。
【第52句】:媽媽讓我去給小兔拔草,我說:“這么冷的天到哪兒去拔草?”媽媽說:“兔吃百樣草,田邊地頭容易找。”(河南·濮陽)
【第53句】:【撕破臉】(慣)1指徹底決裂。 2指翻臉,一點兒情意也不講。 也作撕破臉皮。 撕破面皮。 撕破情面。
【第54句】:【恨不得爺娘多生兩只腳】(慣)形容恨自己跑得太慢。 也作“恨爹娘少生了兩條腿”。
【第55句】:【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見“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第56句】:【春天不忙,秋后無糧】(諺)指在春季不耕種,到秋天就不會有任何收獲。也泛指不辛苦于前,就難有成果于后。
【第57句】:【打柴的不跟遛馬的走】(諺)遛馬:拉著馬散步,讓馬在緊張的奔馳之后舒緩筋骨。指打柴的和遛馬的根本走不到一起。比喻人窮富不同,不能相隨。
【第58句】:【道路不平有人踩】(諺)道路不平坦,自有人會把它踩平。比喻遇列不公平的事情,自有人抱打不平,上前干預。
【第59句】:【樹大分權,人大分家】釋義:樹長大了就會分開丫權,人長大了就得另立門戶。例句:樹大分權,人大分家,親兄嫡弟,也不能—生一世都在一口鍋里吃茶飯。
【第60句】:海蚌的肉——在肚里
【第61句】:【瓜到熟時蒂自落】條件成熟自然有結果。成語:瓜熟蒂 落、水到渠成。馮德英《迎春花》:“大爺,你想報復俺水山哥 呀!這事用不著強迫,瓜熟蒂就落,強扭的也不甜。”
【第62句】:【三天兩頭歇】經常中斷,停止。歇,亦可換用其他動詞, 意思也隨著改變,如:忙、跑。茅盾《子夜》:“然而目前天津 八介大廠倒有七個停工,剩下一家也三天兩頭歇!” /虱多不癢,債多不愁借指事多解決不了,只好由它去。 臺灣梁實秋《雅舍小品三集》:“即使命不該絕,明天還有明 天的事,事越積越多,越多越懶得去做。虱多不癢,債多不 愁,那是自我解嘲!”
【第63句】:八仙桌旁的老九——沒有位子
【第64句】:小表妹穿的衣服十分合身,也很整潔,上身和下身衣服的顏色搭配得也很好看。頭上扎著羊角辮,辮梢上用紅綢布系了兩個蝴蝶結,顯得特別有精神。大人們見她常說:“真是孩子往哪兒走,帶著媽媽兩只手。”(山東·臨沂)
【第65句】:胳膊肘子——往里彎
【第66句】:高空跳傘——落千丈
【第67句】:【貴易交,富易妻】(諺)易:更換。 舊指人有權有勢了,就會拋棄患難時的朋友,另交新貴;有錢有業了,就會拋棄窮困時的妻子,另娶新人。 也作“富易交,貴易妻”。
【第68句】:長青藤搭在墻頭上一一難分難離
【第69句】:【冰炭不同爐】釋義:兩者不能共處。例句:她自從和武大郎配為夫妻,當然是冰炭不同爐:一個是絕色的美人,一個是滿臉的麻子,而年齡又不相當,心里怨恨極了。
【第70句】:【打退堂鼓】(慣)舊時官吏坐堂問事結束,擊鼓退堂。比喻做事中途退縮或改變主意。
【第71句】:【精明一世,糊涂一時】見“聰明一世,懵懂一時”。
【第72句】:【嘴上天官賜福,肚子里男盜女娼】(慣)天官:道教所信奉的三神之一;三神也稱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傳說正月十五上元節天官賜福于人。指嘴上說得冠冕堂皇,思想行為卻卑鄙無恥。
【第73句】:【狗仗人勢】釋義:比喻依仗主子的勢力欺負人。“人”又作“狼”。例句:我不過看著太太的面子,你又有幾歲年紀,叫你一聲“媽媽”,你就狗、仗人勢,天天作耗,在我們跟前逞臉。
【第74句】:燈草織布——枉費心機
【第75句】:【放著河水不洗船】釋義:比喻有條件不去利用。例句:五娘嘴頭子雖利害,倒也沒什么心,前日我和他嚷了,第二日爹到家,就和我說好話,說爹在他身邊偏的多,就是別的娘多讓我幾分,你凡事旦有個不瞞我,我放著河水不洗船,好做惡人?
【第76句】:【屬啄木鳥的——嘴硬屎稀】(歇)啄木鳥:一種益鳥,嘴尖而直,能啄開木頭。嘴:本指啄木鳥的嘴,轉指說話。指人說話的口氣很強硬,行動卻松懈、無能。含譏諷意味。
【第77句】:【人心似鐵,官法如爐】(諺)人心即使堅硬如鐵,也經不住官法像熔爐一樣,使你無法抗過。舊指再強硬的人,在官法的強制下也會認服。 也作人心堅似鐵,官法熾如爐。 人情似鐵非是鐵,官法如爐即是爐。
【第78句】:【狗掀門簾全靠嘴】釋義:比喻沒什么本事,只會說嘴。“門簾”又作“簾子”。“靠”又作“憑”。例句:大寶說:“他是狗掀門簾全靠嘴,誰不知道他和錢萬利穿著一條褲子,一個窩窩撒尿。”
【第79句】:【戲法無真,黃金無假】(諺)戲法是幻術游戲,不會是真的;黃金有固定品桕,不會是假的。指真與假是由本質決定的,不容混淆。
【第80句】:【吃哪廟的飯,撞哪廟的鐘】靠誰生活,就為誰服務。張孟 良《兒女風塵記》:“人隨王法草隨風;吃哪廟的飯,撞哪廟的 鐘。”
【第81句】:【寧惱遠親,不惱近鄰】(諺)寧可惹惱遠方的親戚,也不惹惱緊挨的鄰居。指在人際關系中,經常打交道的左鄰右舍,比遠居的親戚重要得多。
【第82句】:【三明治】“三明治”是“進口”貨,它來自英國,意思是“夾肉面包”,它是以人命名的食品。 “三明治”原來是大不列顛王國侯爵的封號,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約翰·蒙泰古是一個喜愛玩紙牌的貴族老爺,他一天到晚沉湎于紙牌之中,玩得廢寢忘食。有一天,已到了吃飯時間,他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好牌,就吩咐仆人把餐桌上的肉、香腸和面包片拿來,隨手將肉和香腸夾在兩片面包之間,一邊吃一邊玩紙牌。以后,這種用兩片面包夾肉或香腸的吃法就流傳開了,并以這位爵爺的封號來命名它。
【第83句】:【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強調人的性格難以改變。巴金 《家》:“你總是這樣不愛收拾,屢次說你,你總是不聽。真是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第84句】:【騎狗爛褲襠,騎貓爛眼窩】(諺)眼窩:眼睛。騎在狗背上玩,狗會咬爛他的褲襠,騎在貓背上玩,貓會抓爛他的眼睛。勸誡小孩不要玩狗玩貓的謔語。
【第85句】:太陽落山后的夜貓子一開了眼
【第86句】:【大暑在七,大寒在一】釋義:最熱天在七月,最冷天在正月。例句:“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補更小事,何乃成災?原其所以,正月之時,天甫凄栗,里語:“大暑在七,大寒在一。”一謂正月也。
【第87句】:【把錢看得比銅盆還大】(慣)形容人吝嗇貪財,把錢看得過重。
【第88句】:大年五更死了驢——不好也說好
【第89句】:大風吹倒了大樹——勁(盡)吹
【第90句】:【烏龜不笑鱉,都在泥里歇】處境相同,不應譏笑別人。或 說:烏龜笑鱉爬。古華《芙蓉鎮》:“烏龜不笑鱉,都在泥里 歇。都是一樣落難,一樣造孽。”
【第91句】:吃過午飯,我和爸爸媽媽出來散步。媽媽說爸爸:“從遠處看,覺得你的臉很光滑.近看麻麻點點的。”爸爸笑著說:“這就叫遠看一朵花,近看牛屎巴。”(貴州·貴陽)
【第92句】:搟面杖升云天一誹謗(飛棒)
【第93句】:【哪里黑,哪里宿】黑,天晚了。走到哪兒天黑了,就在哪 兒投宿。借指無目標,無計劃,做到哪兒算哪兒。西戎《王 仁厚和他的親家》:“抱了個主意隨大流,走著看,哪里黑了 哪里宿,要真餓了肚,也不光我一家。”
【第94句】:逼狗到墻角——反咬
【第95句】:半道上撿個喇叭——有吹的了
【第96句】:【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慣)l形容人驕傲自大,目中無人。2指人自私,光為自己著想,不顧別人。
【第97句】:【風流茶說合,酒是色媒人】見“茶為花博士,酒是色媒人”。
【第98句】:【遠路無輕擔】任務雖輕,路程長,需要堅持,不可小視。 遠路,也說:百步。清代《何典》:“這里到鬼門關,又不是三 腳兩步路;百步無輕擔的,怎好煩勞你?”
【第99句】:【人死不結冤】(諺)指人死冤解,生者不和死者記舊恨。 也作“人死不記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