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賢作文網“細雨濕衣看不見”相關賞析,原文作文內容:
劉長卿,擅長寫五言詩,自稱“五言長城”。
其實他的七律也寫得相當有水平。
比如這首《贈別嚴士元》,尤其是頷聯,歷來被讀者稱道。
我們來讀一讀,看看這首詩有何妙處。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
寫作背景:公元758年春,詩人由蘇州長洲尉被貶為播州南巴尉,這首詩是詩人赴任之前寫給朋友嚴士元的。
我們來讀詩。
太湖
1、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闔閭城,是指蘇州。
水國,這里也指蘇州。
那么,“倚棹”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理解為“停船”。
詩人停船上岸,然后和朋友敘舊。
我認為這種說法不對。
有兩個問題:
(1)倚棹,本意是倚靠著船槳,并沒有停船靠岸的意思,如果想說“停船”,有很多種表達方式,比如停泊、泊船等;
(2)詩人和朋友都在蘇州,詩人并不是路過蘇州,沒有停船靠岸的理由。
我認為倚棹就是指:倚靠著船槳,在湖上泛舟。
也就是說,詩人和朋友即將分別,正在船上敘舊聊天。
在蘇州的湖上泛舟,春風徐來,應該很愜意,對吧?
但“水國春寒”。
現在是初春,溫度很低,仍然很寒冷。
所以在湖上泛舟,春風吹來會很冷。
這可以看出詩人雖然在湖上泛舟,但并不愜意。
詩人感覺不到愜意,還不只是因為“春寒”,還因為“陰復晴”。
復,是反復、又的意思。
這說明天氣一會兒陰,一會兒晴。
天晴,還好受一點。
天陰(是與天晴相對,只要不是晴天都稱為“陰”)肯定更難受。
頷聯就是寫天陰的情況。
太湖
2、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閑/花,指野花。
細雨打濕了衣服,卻看不見雨;岸邊的野花落在地上,卻聽不見聲音。
這很明顯,是寫“天陰”的情景。
(1)“細雨濕衣看不見”有什么隱含含義?
本來溫度很低,春風吹過,詩人已經感受到寒冷。
但現在細雨還打濕了衣服,不用細想,詩人肯定更加寒冷。
還不止于此。
更加苦惱的是:細雨打濕了詩人的衣服,他還看不見“細雨”。
這是什么樣的感情?
就好比:一個人走在路上,突然后腦勺被人拍了一磚,等反應過來,別人已經跑了。
您說這鬧心不鬧心?
這雖然很苦惱,但還只是身體上的寒冷。
更讓人痛苦的是,心里感覺到寒冷。
(2)“閑花落地聽無聲”有什么隱含含義?
詩人看不到細雨,轉頭尋找,還有誰和我有同樣的遭遇?
他看到了岸邊的野花,悄無聲息地落在地上。
野花為什么會落在地上?
也是因為細雨。
本來溫度就很低,結果細雨不停地飄在花上,花也受不了嚴寒。
這里很奇怪:既然很寒冷,為什么野花會開?
我們可以推測,蘇州城曾經一度春暖花開,野花以為暖春到了,紛紛綻開,結果卻遇到春寒。
大家看,野花的命運是不是很悲慘?
更悲慘的是:花落在地上,一點聲音都沒有。
野花即使凋零,也根本沒有人會注意到它。
(3)詩人為什么要寫“野花”?
大家看,詩人和野花的命運是不是很相似?
我們來看相似點:
首先,野花的身份很卑微,而詩人是小小的長洲尉,身份也很卑微。
其次,野花經受不了細雨的摧殘,所以凋零,而詩人也受不了細雨的寒冷。
如果我們把細雨看成“仕途”,那么詩人也感受到了“仕途”的摧殘。
大家看,這非常明顯是暗喻的手法。
詩人用野花來比喻自己,表達出自己仕途不順的痛苦之情。
這是心中的寒冷,更讓人痛苦。
(4)這兩句話巧妙在哪里?
大家回頭看。
首先,詩人本來因為細雨打濕了衣服,只是身體寒冷,但他看不見細雨,很苦惱。(本來只是身體上的遭遇,沒有感慨自己的仕途)
其次,他轉頭尋找,還有誰和我同樣的遭遇?(尋找有同樣遭遇的景物)
結果,他發現岸邊的野花也因為細雨,正在無聲地凋零。(找到了野花,結果發現自己的仕途和野花的命運相同)
詩人這才從野花身上感受到了自己仕途不順的痛苦之情。
大家看,這兩句很明顯是流水對,詩人從身體上的寒冷,通過野花非常自然地過渡到了心里的寒冷。
我們再仔細品一品,是不是回味無窮?
這就是詩人的妙筆之一。
那么,天晴之后詩人又有什么樣的感情呢?
3、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湖南,指太湖以南。
夕陽斜照,江面山只見孤帆的倒影;春草碧綠,在太湖的南邊綿延萬/里,都是你我的深情。
這一聯是天晴之后的情景。
在夕陽斜照下,我獨自離去。
很顯然,這是詩人想象的情景。
詩人想象已經天晴,有夕陽斜照,自然也不會感覺到很寒冷。
因為詩人仕途不順痛苦之情,因為寒冷而起。
所以隨著天氣變化,詩人仕途不順的痛苦之情也慢慢平復。
但是旅途中,詩人會感到孤獨。
所以詩人又很自然地過渡到了和朋友的離別之情。
大家看,詩人前兩句寫仕途不順的痛苦之情,但通過“日斜江上孤帆影”,側面描寫了天氣變化,再通過“孤”字很巧妙地過渡到了離別之情。
緊接著,詩人再借春草來表達和朋友深深的離別之情。
中間兩聯,全都是寫景,而且分別寫了兩種不同的感情,但是銜接得非常自然。
讓人贊嘆不已!
這是詩人的妙筆之二。
那么,詩人如何收尾呢?
太湖
4、東道若逢相識問,青袍今日誤儒生。東道,是東道主,這里就是指嚴士元。
青袍,借代身份很卑微的官。
如果有朋友向你詢問我的境遇,你就說我是被青袍所誤的一介書生。
詩人為什么說自己被青袍所誤呢?
很顯然,他認為憑自己的才能,不只是穿一件青袍,而是可以從事更高的職位。
說白了,就是覺得自己大材小用。
這是間接諷刺朝廷不識人才。
同時也表達出自己壯志難酬的無奈之情。
5、總結我們簡單做個總結。
這首七律之所以很出彩,就在于中間兩聯。
(1)頷聯:詩人通過流水對,再借用野花,從身體上的寒冷非常自然地過渡到了心里的寒冷;
(2)頸聯:詩人通過“日斜江上孤帆影”,很巧妙地過渡到了離別之情。
更難得的是,這四句都是在寫景。
正是因為這四句,這首詩不僅感情豐富,而且感情非常含蓄,讓人回味無窮。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謝謝您的耐心閱讀。
我是沉于古詩,為您解讀古詩的感情脈絡,讓您了解古詩中的感情表達方法。如果您喜歡,歡迎關注我,每天我都會為您解讀至少一首古詩。
上一篇:教師節的發言材料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