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眼見色時,不染于色;耳聞聲時,不染于聲;皆解脫也。眼不著色,眼為禪門;耳不著聲,耳為禪門。
【第2句】:【禪語人生】遠路從近處開始,大事從小處開始。很近的路你不走也會感到很遠,再遠的路晝夜兼程也會覺得很近。
【第3句】:【佛家禪語】開啟心胸,才能發揮無量的慈悲,獲致真真正的智慧與功德。
【第4句】:【禪心佛語】內心平和,才能在心里裝下滿滿的幸福。平和的人,看得開,放得下,想得明白,過得灑脫。
【第5句】:【佛語摘抄精選】立身存篤信,景行勝將金。在處人攜接,諳知無負心。(王梵志《立身存篤信》)
【第6句】:【禪語人生】有實力才有勢力,有作為才有地位,財大就能氣粗,落后就被擠垮。市場經濟不照顧弱者,政治舞臺不相信眼淚;與其與人生氣不如自己爭氣。
【第7句】:【化解煩惱】學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煩惱,以及善解別人的不悅與刻意傷害。
【第8句】:【佛家禪語】佛教的真理猶如虛空,比如虛空既遍于一切萬法,又超越一切萬法一般。無處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俗諦,是遍于一切而立;勝義諦,是超越一切而言。
【第9句】:【禪語人生】學會付出,因為只有付出才能得到回報,雖然付出與回報不總成比例。
【第10句】:【佛語悟道】圣人通過陳述幸福來說服人們做好事,通過指出禍患防止人們做壞事。卑鄙的人卻告訴人們做好事沒有什么好處所以不要做,做壞事沒有傷害所以就不要改邪歸正。
【第11句】:【禪心佛語】人生的最高境界,并非遙不可及、高不可攀,它不是高官厚祿、錦衣玉食,而是四個醒目的大字:問心無愧。人的一生,平平安安才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
【第12句】:【禪語人生】在禪定中,因為身心得到調和,我們擁有清凈、安詳。現實生活則擁有太多的變化和不平衡,面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沖擊,我們很難保持禪定中安祥的覺受。
【第13句】:幽默并不是一種智力的素質。相反,幽默超越于理性與邏輯之上,它甚至還調侃了理性思維。其實,幽默就是一種禪。
【第14句】:發心容易,恒心難持;光說不練,無法體悟真理,實踐道法。惟有學佛如初,始能證悟成佛。
【第15句】:【禪心佛語】人生有兩難,一是把自己腦子里的東西放到別人腦子里,二是把別人口袋的錢裝到自己口袋,要慢慢來,你急了沒用。
【第16句】:每一次靈魂的蛻變,亦是一個溫暖幸福的開始,也是打開良善之門的機緣。
【第17句】:【佛心禪語】心胸寬大者能廣,心田寬大者能有。心海寬大者能容,心量寬大者能空。——星云大師
【第18句】: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何等為一?謂于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十善業道經》
【第19句】:【禪語人生】希望是附麗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第20句】: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日:“幽澗泉清,高峰月白。”——《廣巖成澤禪師》
【第21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的事,認真投入;遠離不對的事,就能轉苦為福。
【第22句】:做人要像做水一樣,水無色無形無味。它因器而變,遇圓則圓,逢方則方,直如刻線,曲可盤龍。水因機而動,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故有無限生機。
【第23句】:【禪心佛語】每一個人都擁有生命,但并非每個人都懂得生命,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第24句】:【禪心佛語】事情所表現的具體性后果,都是由某種看不到的力量所產生的。在我們聽到槍聲以前,子彈早已發射出去了。決定性的事情,乃完成于思想之中。
【第25句】:孤獨鰥寡,衣食不充,疾病困篤,無以自濟,當給醫藥,糜粥消息,令其得愈。《佛說阿難四事經》
【第26句】:這世上唯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我們頭頂燦爛的星空,二是我們心中高貴的信仰。信仰與夢想一樣,是人生旅途的一盞明燈,只要它還亮著,人生就有憧憬和希望。
【第27句】:把壓力當做自然的狀態去接受,面對壓力,抱定不退縮的信念,勇往直前,才能解決問題。
【第28句】:做好丈夫的秘訣:吃飯要回家,身邊少帶錢,出門成雙對,出門有去處。做好太太的秘訣:溫言慰辛勞,飲食有妙味,家庭像樂園,凡事要報告。《星云大師講演集》(四)
【第29句】:【禪心佛語】道元圓成,不用修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說也。唯有如來能知。
【第30句】:【禪心佛語】同樣的,不是每一個人都享有完美人生,不是每一顆心靈都能獲得寧靜;也不是每一份情感都能走向永恒,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牢不可破。
【第31句】:【眾生與人生】人若能發揮功能,才是「人生」;若沒有發揮功能,就是「眾生」。眾生」才需要「佛」救濟,「人生」就能自救救人。
【第32句】:【禪語人生】未出娘胎以前,無生佛可立,非凡圣可名。既生以后,上有佛道可成,下有眾生可度,十界之別,皆由一念之殊。
【第33句】:【佛心禪語】弘一法師在講經說法時曾提到智者大師的一句話:“世間色、聲、香、味常能誑惑一切凡夫,令生愛著。”
【第34句】:【禪語人生】有所牽掛,總是一種幸福。無論牽掛別人,還是被別人牽掛。亦不論親情、友情,還是愛情。因為塵緣太深,所以六根難盡。人生就是道場。活著,就是一種修行。
【第35句】:往事隨風,亦如煙亦如夢,若心事禪定,將光陰里的往事一一串聯安放,禪悟中,靜然觀之,堪那青藤往事,自會如詩如歌,繞指成香。
【第36句】:火中生蓮華,是可謂希有。在欲而行禪,希有亦如是。《維摩詰經》卷中,佛道品譬如糞穢聚,棄著于大道,蓮花生其中,香潔而悅意。《法句經·花品》
【第37句】:【禪語人生】在低處,不是恐高,不是怕摔,是高處的風景已無誘惑,是“一覽群山小”后選擇返璞歸真,平淡祥和。
【第38句】:【禪語人生】這次參加色須寺大雄寶殿開光大法會的漢地信眾約八百人,完全超過了寺院接待范圍,很多人只能住帳篷和去僧人家里。
【第39句】:【佛心禪語】責人時需想著:“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律己時需想著:“細行不矜,終累大德。”
【第40句】:【禪心佛語】人生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相隔天涯海角,而是當你站在鏡子前面,望著鏡子里陌生的自己。
【第41句】:【禪心佛語】四種品行人稱道:積學成智,智者不惑;積善成德,德者無敵;積練成健,健者無病;積義成仁,仁者無畏。
【第42句】:【禪語人生】悟道的人,不要說身體沒有內外,山河大地、一切眾生和我都不是兩個。
【第43句】: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論是風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
【第44句】:生命只有數十年,慧命卻永遠不滅。每個人都有代代傳承的子孫,要留下美的回憶與愛的教育給他們,這就是史跡的慧命常存。
【第45句】:【圣經文案】437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托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提后2:2)
【第46句】:【用佛心看人】學佛的修養,是要每個人保持平等心,看見任何人都能起歡喜心。佛心看人,人人都是佛。
【第47句】:多想開心的事,多看養眼的人,多聽異己的音,多行安然的路,多幫無助的人,多干積德的活,禪道自然清新,心房必然寬敞。
【第48句】:【禪心佛語】睡覺是最好的解脫,睡著了,不悲不氣不孤單,什么都煩惱都沒有。
【第49句】:寧靜,是一個人心靈最強大的力量。面對紛擾的外在世界,我們應該將內心的安靜作為修行,不斷過濾心湖里的種種雜質,讓生命恢復純凈本質。
【第50句】:【禪心佛語】大家都知道,生氣是一種無知,又無濟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第51句】:【禪語人生】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會難過。
【第52句】:【大徹大悟的佛學智慧】知道,是知而行道;能“行道”才是真“知道”。
【第53句】:放過煩惱,煩惱才會放過你;忘記憂慮,憂慮才會忘記你。心生歡喜,歡喜才會常伴你;充滿感激,幸福才會跟隨你。
【第54句】: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隨分世緣無掛礙,涅盤生死等空華。
【第55句】:【松柏后凋誠可貴,千錘萬鑿始成佛之成敗錘煉】1.自古英雄多磨難。2.樂觀是幸福的源泉。3.自己做自己的主人。4.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第56句】:【禪心佛語】獲取錢財的手段有時合法、有時非法。賺來的財富不僅自己享用,也給家人及兄弟朋友享用,同時也時不時地供養出家人。
【第57句】:【禪語人生】因愛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因為真正的愛情要雙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緣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第58句】:【圣經文案】21所以,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實的神。向愛他,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申7:9)
【第59句】:【禪心佛語】快樂是一種選擇,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狀況中做這種選擇,因為每一項經驗都可被建構出一種正面的意義,我們可以由任何人、事、物上汲取快樂。
【第60句】:【佛心禪語】閉上眼睛,清理你的心,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用心甘情愿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
【第61句】:【禪語人生】在貧困中,要有忠心志氣;在危難中,要有信心勇氣;在富貴中,要有善心義氣;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氣。
【第62句】: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凈之行。。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于無上正真之道。《無量壽經》卷上
【第63句】:忍譏諷,讓苛刻,好事難做也該做。自種福田自收獲,庇蔭后代當積德。神明不惑,天地看著,顯什么?
【第64句】:【禪心佛語】而修行人所追求的通達萬法本性,則與此截然相反。一旦證悟,所獲得的,會比預期更多、更令人驚喜,并且這種感覺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第65句】:處世須知艱難,居家莫圖清福。儉用亦能夠用,求足何時知足。文章止于潤身,政事可以及物。處世莫如為善,傳家唯有讀書。
【第66句】:【禪心佛語】事實證明,感情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淡;友情經得起平淡,卻經不起風雨。
【第67句】:汝諸人如在大海里坐,沒頭浸卻了,更展手問人乞水吃。——《玄沙師備禪師》
【第68句】:自高陵物,不見己失,不知自短,是慢業。《華嚴經》卷五十八,離世間品
【第69句】:佛言:夫為道者,如被干草,火來須避。道人見欲,必當遠之。《四十二章經》
【第70句】:最容易的是堅持,最難的也是堅持,從最細微處開始行動,一點一滴的積累也能穿透頑石。
【第71句】:【禪心佛語】家里的垃圾知道倒,內心的垃圾(貪、嗔、癡)不知「倒」。
【第72句】:【佛心禪語】做人須有四氣:在貧困中,要有忠心志氣;在危難中,要有信心勇氣;在富貴中,要有舍財義氣;在做人中,要有浩然正氣。
【第73句】:【禪心佛語】每個人就象一個招牌,當你出現時,人們對你會產生一種印象,要想被人們所認可,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所以要樹立形象。
【第74句】:【禪心佛語】人生的脫穎而出,需要個性的舞臺,人生的成功,需要全部身心的投入,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取舍,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選擇。
【第75句】: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你要想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這是一個保證有效的秘方,可以適用在任何情況。
【第76句】:【禪心佛語】見性平等,遠離妄執,安住空性,生死煩惱無二,智愚凡圣無二,輪回涅盤無二,垢凈空有無二、、、心如虛空,無所不容。
【第77句】:【禪心佛語】活著的氣度則是要剛柔并濟,胸中有天地。要堅韌不拔,頑強不屈。要傲骨俠腸,正直勇敢。
【第78句】:【禪心佛語】夢里玄金佩玉,事事逼真,睡去雖真覺后假;閑中演偈談禪,言言酷似,說時雖是用時非。
【第79句】:真正的妙法是:以智慧流露出來的方法;真正的慈悲是:以智慧的力量去推動濟世志業的心愿。
【第80句】:【禪心佛語】籃球:總是墜入圈套,因為有人拍它。車輪:保持距離才能行走和諧。貝殼:只因失去內涵,才被拋向沙灘。
【第81句】:【禪語人生】這個善人為什么要哭啊?因為他發現自己太無能了,連一個乞丐也幫不了,所以心里非常悲傷,也很委屈,很難過就流淚了。
【第82句】:【禪心佛語】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詳,是處事第一法;寬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第83句】:應以無舍而為方便,圓滿布施波羅蜜多,施者、受者及所施物不可得故。《大般若經》卷四。二,歡喜品
【第84句】:【禪心佛語】盛喜中,勿許人物。盛怒中,勿答人書。喜時之言,多失信。怒時之言,多失體。
【第85句】:【禪語人生】謠言之所以止于智者,不僅因為他有理智的頭腦去判斷是非,更因為他懂得寬恕、憐憫造謠者的淺薄、無知。
【第86句】:【禪心佛語】人對我好,心存感恩;人對我壞,心存懺悔。順應別人,會得善緣;改變自己,會得善果。
【第87句】:補特伽羅無我者,謂離一切緣生行外,別有實我不可得故。諸法無我者,謂即一切緣生諸行性非實我,是無常故。(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九十三
【第88句】:【禪心佛語】佛是什么?就是覺性。覺悟以后,你就是佛。覺性在哪里?就在我們心中。
【第89句】:【圣經文案】53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詩23:4)
【第90句】:能大智若愚地對待他人,才可免除計較而自在;能精明地對待自己,才能把握時日和人生。
【第91句】:【禪心佛語】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長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產生,長育出來的,所以沒有這種民眾,就沒有天才。
【第92句】:【禪語人生】有的人不管年紀多大,卻永遠年輕;有的人不管是榮是辱,卻波瀾不驚;有的人不管是富是貧,卻樸實為人;有的人不管受譏遭諷,卻依然闊步前行。
【第93句】:【心靈禪語】人的思想可以決定人的行為,這是精神活動對于物質活動(人的各種行為)的指導作用。所以每個人完全可以決定自己是做個好人,還是做個壞人。
【第94句】:我們每天都在做事,每天也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干擾,讓你不能專注于一個“點”,從而導致一個人的一生,碌碌無為,終無成就。
【第95句】:【禪心佛語】當我們面對自己的時候,你會發現每一天都會比過去更迷惑,因為我們要面對的東西越來越多,可抉擇的東西也更繁復。
【第96句】:愿效法佛陀的精神,學做大農夫;耕耘天下眾生心田,化荒蕪成大福田。
【第97句】:【禪心佛語】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長者,生活是一位博學的老師,它常常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為我們指點迷津,給我們人生的啟迪。
【第98句】:將放不下的徹底放下,因為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你想背的東西,重得你背不動。背不動就不要強背,強背的結果,既壓垮了自己,也摔碎了對方。
【第99句】:【佛語摘抄精選】罪福響應,如影隨形,未有為善不得福,行惡不得殃者。(《旃檀越王經》)
上一篇:讓人憂傷的文案-憂傷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