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轉折之挺進大別山讀后感二百字左右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簡稱《烏合之眾》)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 (1841-1931)寫的一本社會心理學著作。
這本連他自己都沒太在意的書在1895年出版后,居然以平均不到一年再版一次的速度瘋狂傳播,到1921年就已印到第29版。
目前《烏合之眾》已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僅中譯本就有近20種翻譯版本之多。
大名鼎鼎的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勒龐的《烏合之眾》是一本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為精彩地描述了集體心態。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認為:心理學領域已經寫出的著作中,最有影響者,也許非勒龐的《烏合之眾》莫屬。
大轉折之挺進大別山讀后感二百字左右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簡稱《烏合之眾》)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 (1841-1931)寫的一本社會心理學著作。
這本連他自己都沒太在意的書在1895年出版后,居然以平均不到一年再版一次的速度瘋狂傳播,到1921年就已印到第29版。
目前《烏合之眾》已被翻譯成近20種語言,僅中譯本就有近20種翻譯版本之多。
大名鼎鼎的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勒龐的《烏合之眾》是一本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為精彩地描述了集體心態。
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認為:心理學領域已經寫出的著作中,最有影響者,也許非勒龐的《烏合之眾》莫屬。
挺進大別山觀后感
【第1句】:最近,公司在全工中,開展了愛國主育活動,觀《挺進大別山》等影片,前輩們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和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主義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直截了當地突出《挺進大別山》的主題,并用很好的過渡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鄧小平劉伯承。
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解放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并適當地帶出部分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解放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擊敵人的歷史事實。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
我們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劉鄧在大別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強烈激昂的演講,他們不約而同由衷地發出人民的力量不可戰勝的大無畏吶喊。
劉鄧的演講是那么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是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敵人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梁,任何妄圖與人民為敵的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
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
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
作為身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
那段革命戰爭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歷史的車輪滾滾駛過,到今天,社會時代發生了很大變化。
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怎樣的不同,我們都不會忘記這個本,丟了這個根。
求真務實,艱苦奮斗。
曾經成就我們事業的偉大精神動力,還將輝映著我們漫長而輝煌的征程。
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人民,需要永遠的“為顧客服務”。
公司為了增強全體員工愛國主義意識,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給我以強烈的震撼,同時也引發了深深的思考。
當前,國內外經營形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種新形勢、新情況下,我們青年員工的各個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眼界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看問題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但同時也產生了種種問題,如部分員工的服務意識薄弱及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不強等。
此次教育活動的開展,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手段。
通過集中組織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等形式,增強了我的大局意識、組織意識、責任意識、模范意識和愛國意識,樹立了戰勝任何困難的信心,成為具有強烈的市場競爭意識的合格員工,成為執行總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模范,勤奮工作、刻苦學習的模范,遵紀守法、開拓創新的模范。
【第2句】: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在大革命時期,由中共領導紅軍在鄂豫皖三省邊界以大別山為中心的地區建立的革命根據地,是僅次于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二塊偉大的革命根據地,也是紅4方面軍的誕生地。
這一根據地的成立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迄今,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已建立80周年。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鄂豫皖蘇區人民為推翻三座大山的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可歌可泣的斗爭,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在這片熱土上出生、成長的我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
為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成立80周年,革命老區的人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而我們黃岡師范學院商學院黨組織也以此為主題開展了黨組織生活會,此次黨組織生活會的形式不是采取以前的小組討論發言形式,而是以觀看《大轉折——挺進大別山》這一戰爭影片的形式開展。
坐在主教樓220教室里,我認真的看完了這部影片。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1947年3月18日,國民黨軍隊占領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延安,中國革命處于危急關頭。
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我陜北和山東解放區空前規模的重點進攻,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在魯西南與敵人鏖戰,先后取得鄆城、定陶、六營集戰役的勝利。
接著,又攻克敵重兵把守的羊山集。
此時,頗感不妙的國民黨當局緊急調集35萬大軍日夜兼程撲向羊山集,并企圖利用當地連降暴雨洪水猛漲之機,襲擊我軍。
面對嚴重的敵情、水情和黨中央發來的“陜北情況甚為困難”的電報,劉鄧徹夜未眠,毅然決定立即南下。
部隊在連續作戰、疲憊不堪未及休整的情況下,冒著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過黃泛區,渡沙河、汝河、淮河,向大別山英勇挺進,并勝利到達目的地。
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堅持戰斗,經歷了極其艱苦和令人難忘的戰斗歲月。
最后以傷亡近半的代價,實現了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提前進入了戰略進攻。
這部影片給了我很深的震撼,其中有幾個情節鏡頭令我記憶尤其深刻。
鏡頭一:戰士們在寒冷的冬天,赤著雙腳踏著結冰的河面過河。
很難想象,在那么冷的冬天,他們就那樣赤著雙腳踩著結有冰塊的河面行走,雙腳都凍紫了。
換做是我們,在那么冷的冬天穿上厚厚的襪子鞋子都覺得冷,跟別說赤腳踩冰塊了。
可是在那樣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他們卻沒有一個人吭聲,而是那樣坦然地在結有冰塊的水中趟過。
鏡頭二:戰士們邊打仗邊洗澡。
影片中戰士們因為水土不服身上長滿了疥瘡,在泡澡治疥瘡的時候他們還要防止敵人的進攻。
洗澡的時候一隊人洗,另一對的人就拿槍在旁邊打敵人,然后換班。
當看到戰士們在水中嬉戲,玩鬧,臉上露出的那種開心的笑容的時候,我為之動容了。
那需要多么樂觀的心態啊,才能在那樣的環境中懂得享受那片刻的快樂。
鏡頭三:劉伯承和鄧小平互相爭著南下,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讓給對方。
在那種戰爭形勢下,要南下就必須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就意味著一路上會接連不斷的遇到危險。
明知是危險的,但劉伯承和鄧小平互相爭著去,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之間有著真誠而深厚的戰友情誼,更是因為他們都有著一顆無私而偉大的心。
我被他們這種不畏險阻、不怕吃苦、無私精神以及樂觀開朗的態度深深打動了。
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部反映戰爭的影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教育影片。
看完這部影片,我忍不住開始反省我自己。
最近寢室后邊在施工建新宿舍樓,這座新宿舍必須在9月份開學的時候建成,好讓09級的學弟學妹能住進去,因此工地一直在趕工,每天從早上六點做到晚上十一二點,在施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噪音打擾到在寢室自習休息的同學。
因為現在快到期末,課幾乎都停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自習,而我又習慣在寢室自習,所以經常跟同學抱怨寢室外面太吵,影響我學習。
想到影片中革命先輩們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人民大眾的和平,不顧自己的生死投入到危險的戰爭前線。
我為自己的這種自私的想法深深感到慚愧,我怎么可以因為自己的舒適而不顧學校的利益呢,更何況我也是黃師的一員
【第3句】:挺進大別山》影評:跟著走!走到前面去
2011年6月8日,商學院全體黨員、預備黨員聚集一堂緬懷了豫皖蘇革命根據地建立80周年以來黨的革命豐功偉績。
期間我們一起觀看了解放初期的重大歷史轉折點——《挺進大別山》,學習了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革命精神:顧全大局 ,勇挑重擔的精神 ;艱苦奮斗 ,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 ;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齊心協力 ,精誠團結的精神。
真實故事發生在我就學的紅色土地——大別山麓。
解放戰爭初期,為了改變戰局,毛澤東決定向蔣介石在戰略上的薄弱后方——大別山發動戰略反攻。
制字了兩翼牽制的作戰方針,南線主力三軍配合,由劉、鄧率領的晉翼魯豫野戰軍主力中央突破,從黃河北一直攻到長江,占據了戰略要地大別山。
粉碎了敵人的重點進攻,收復了失地,使戰爭的進程大大地加快。
這是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到戰略反攻的一個大轉折。
當灰蒙蒙的畫面出現在我眼前時,我不禁驚呆了,不禁為當時支撐他們前進的精神所折服。
期間有一個感人的片段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黨員,當劉鄧大軍面臨前堵后追的迫境時,劉伯承不得不做出痛心疾首的決定:舍掉一切武器和裝備,徒步挺進大別山
然而卻在隊伍中出現悲愴的反抗聲。
原來一名戰士死死堅守在他的大炮上,不讓任何人炸毀它們,因為那架大炮是他的三個出生入死的戰友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
鐵血男兒,幾經生死,卻在此刻流下了無助的眼淚……最后隊伍不得不將所有行軍包袱都扔掉。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劉伯承最后意味深長的那句話:“跟著走
走到前面去
即使我們空手走到大別山,也是一種勝利
”跟著走
走到前面去
我們跟著的,就是我們的黨,我們的信仰
據報載,前不久,重慶市94歲的老紅軍袁昆去世了。
他留下遺囑,要子女給他交上最后一次一萬元錢的黨費,說:“我死了,但共產黨員的身份沒有變,死后沒有工資了,那就一年交一塊錢,要交一萬年黨費
因為我們這些人就是喊著‘中國共產黨萬歲’去沖鋒陷陣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就是我們的信念。
這一萬塊錢的黨費就是我對黨的一份感情
”袁昆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血與火中鑄就了“跟著共產黨走”、“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堅定信念,從此忠誠于黨、忠誠于自己的信仰,哪怕是在離開人世時,也要為他堅信的萬世長存的黨做最后的奉獻,這怎能不讓人為之震撼和動容
信仰,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
巴金說,支配戰士的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
方志敏莊嚴宣告:“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
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
”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
信仰能夠創造奇跡。
正如一首歌中唱道:“我的信仰是無底深海,澎湃著心中火焰,燃燒無盡的力量,那是忠誠永在。
”正是千千萬萬黨的優秀兒女始終團結在對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的旗幟下,為信仰而生,為信仰而死,為信仰而奮斗,為信仰遭受挫折卻百折不撓,為信仰歷盡磨難卻甘之如飴,對信仰畢生追隨、至死不渝,我們黨才能更加堅強有力,帶領廣大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 。
對每一名共產黨員來說,堅定信仰是根本,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前提和基礎。
對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信還是不信,真信還是假信,是共產黨員的試金石。
對于我大學生黨員來講,大學生的身份在某些程度上的確阻礙而我們行為能力,但不能限制我們思想的進步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整天面對的都是綠色環保、文教改革、三農建設等等。
當我們為世博歡欣鼓舞時,是否有想起過劉伯承因凌晨多睡了10分鐘而懊惱不已時的認真
當我們沉浸在世界杯的激情中,有沒有想過劉鄧二人用一張簡單的字條傳遞生日祝福時的感動
挺進大別山觀后感
【第1句】:最近,公司在全工中,開展了愛國主育活動,觀《挺進大別山》等影片,前輩們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和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牢記黨的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奉獻主義精神。
影片給人的第一印象可以用氣勢磅礴來形容,伴隨著我們耳熟能詳的歌聲,直截了當地突出《挺進大別山》的主題,并用很好的過渡手法銜接到國民黨陣地,引出電影的主要人物?-鄧小平劉伯承。
電影的層次分明,結構清晰,按照歷史順序將解放軍如何殲滅敵人的戰役一一列出,并適當地帶出部分將領的名字,講述了老百姓與解放軍同仇敵愾,共同抗擊敵人的歷史事實。
在這部電影中,我領會到什么是真正的“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意”。
我們把握生命并敬畏生命,可生命對他們而言卻是不畏犧牲。
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劉鄧在大別山上面對無數個鐵血戰士強烈激昂的演講,他們不約而同由衷地發出人民的力量不可戰勝的大無畏吶喊。
劉鄧的演講是那么的振奮人心,簡短而又鏗鏘有力,戰士們的呼聲更是響徹山崗,這是怎樣的一種豪情壯志,有著這樣的熱血兒女,敵人的罪惡念頭想都不要想,有著這種鋼鐵脊梁,任何妄圖與人民為敵的人都會受到正義的懲罰。
在這發自肺腑的聲音里我感受到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
我確確實實被感動了,同時也激發了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
在重溫那段歷史的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中國的和平解放不惜犧牲一切的抗戰精神。
作為身處和平年代的青年人,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后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
那段革命戰爭史是中華民族的豐碑,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魂。
歷史的車輪滾滾駛過,到今天,社會時代發生了很大變化。
然而,無論形勢和任務有怎樣的不同,我們都不會忘記這個本,丟了這個根。
求真務實,艱苦奮斗。
曾經成就我們事業的偉大精神動力,還將輝映著我們漫長而輝煌的征程。
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人民,需要永遠的“為顧客服務”。
公司為了增強全體員工愛國主義意識,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給我以強烈的震撼,同時也引發了深深的思考。
當前,國內外經營形勢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這種新形勢、新情況下,我們青年員工的各個方面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的眼界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看問題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但同時也產生了種種問題,如部分員工的服務意識薄弱及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不強等。
此次教育活動的開展,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手段。
通過集中組織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等形式,增強了我的大局意識、組織意識、責任意識、模范意識和愛國意識,樹立了戰勝任何困難的信心,成為具有強烈的市場競爭意識的合格員工,成為執行總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模范,勤奮工作、刻苦學習的模范,遵紀守法、開拓創新的模范。
【第2句】: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是在大革命時期,由中共領導紅軍在鄂豫皖三省邊界以大別山為中心的地區建立的革命根據地,是僅次于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二塊偉大的革命根據地,也是紅4方面軍的誕生地。
這一根據地的成立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迄今,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已建立80周年。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鄂豫皖蘇區人民為推翻三座大山的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可歌可泣的斗爭,為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在這片熱土上出生、成長的我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
為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成立80周年,革命老區的人民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
而我們黃岡師范學院商學院黨組織也以此為主題開展了黨組織生活會,此次黨組織生活會的形式不是采取以前的小組討論發言形式,而是以觀看《大轉折——挺進大別山》這一戰爭影片的形式開展。
坐在主教樓220教室里,我認真的看完了這部影片。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1947年3月18日,國民黨軍隊占領中共中央政府所在地延安,中國革命處于危急關頭。
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我陜北和山東解放區空前規模的重點進攻,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在魯西南與敵人鏖戰,先后取得鄆城、定陶、六營集戰役的勝利。
接著,又攻克敵重兵把守的羊山集。
此時,頗感不妙的國民黨當局緊急調集35萬大軍日夜兼程撲向羊山集,并企圖利用當地連降暴雨洪水猛漲之機,襲擊我軍。
面對嚴重的敵情、水情和黨中央發來的“陜北情況甚為困難”的電報,劉鄧徹夜未眠,毅然決定立即南下。
部隊在連續作戰、疲憊不堪未及休整的情況下,冒著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過黃泛區,渡沙河、汝河、淮河,向大別山英勇挺進,并勝利到達目的地。
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堅持戰斗,經歷了極其艱苦和令人難忘的戰斗歲月。
最后以傷亡近半的代價,實現了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提前進入了戰略進攻。
這部影片給了我很深的震撼,其中有幾個情節鏡頭令我記憶尤其深刻。
鏡頭一:戰士們在寒冷的冬天,赤著雙腳踏著結冰的河面過河。
很難想象,在那么冷的冬天,他們就那樣赤著雙腳踩著結有冰塊的河面行走,雙腳都凍紫了。
換做是我們,在那么冷的冬天穿上厚厚的襪子鞋子都覺得冷,跟別說赤腳踩冰塊了。
可是在那樣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他們卻沒有一個人吭聲,而是那樣坦然地在結有冰塊的水中趟過。
鏡頭二:戰士們邊打仗邊洗澡。
影片中戰士們因為水土不服身上長滿了疥瘡,在泡澡治疥瘡的時候他們還要防止敵人的進攻。
洗澡的時候一隊人洗,另一對的人就拿槍在旁邊打敵人,然后換班。
當看到戰士們在水中嬉戲,玩鬧,臉上露出的那種開心的笑容的時候,我為之動容了。
那需要多么樂觀的心態啊,才能在那樣的環境中懂得享受那片刻的快樂。
鏡頭三:劉伯承和鄧小平互相爭著南下,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讓給對方。
在那種戰爭形勢下,要南下就必須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就意味著一路上會接連不斷的遇到危險。
明知是危險的,但劉伯承和鄧小平互相爭著去,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之間有著真誠而深厚的戰友情誼,更是因為他們都有著一顆無私而偉大的心。
我被他們這種不畏險阻、不怕吃苦、無私精神以及樂觀開朗的態度深深打動了。
我覺得這不僅僅是一部反映戰爭的影片,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教育影片。
看完這部影片,我忍不住開始反省我自己。
最近寢室后邊在施工建新宿舍樓,這座新宿舍必須在9月份開學的時候建成,好讓09級的學弟學妹能住進去,因此工地一直在趕工,每天從早上六點做到晚上十一二點,在施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噪音打擾到在寢室自習休息的同學。
因為現在快到期末,課幾乎都停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自習,而我又習慣在寢室自習,所以經常跟同學抱怨寢室外面太吵,影響我學習。
想到影片中革命先輩們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人民大眾的和平,不顧自己的生死投入到危險的戰爭前線。
我為自己的這種自私的想法深深感到慚愧,我怎么可以因為自己的舒適而不顧學校的利益呢,更何況我也是黃師的一員
【第3句】:挺進大別山》影評:跟著走!走到前面去
2011年6月8日,商學院全體黨員、預備黨員聚集一堂緬懷了豫皖蘇革命根據地建立80周年以來黨的革命豐功偉績。
期間我們一起觀看了解放初期的重大歷史轉折點——《挺進大別山》,學習了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革命精神:顧全大局 ,勇挑重擔的精神 ;艱苦奮斗 ,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 ;實事求是 ,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齊心協力 ,精誠團結的精神。
真實故事發生在我就學的紅色土地——大別山麓。
解放戰爭初期,為了改變戰局,毛澤東決定向蔣介石在戰略上的薄弱后方——大別山發動戰略反攻。
制字了兩翼牽制的作戰方針,南線主力三軍配合,由劉、鄧率領的晉翼魯豫野戰軍主力中央突破,從黃河北一直攻到長江,占據了戰略要地大別山。
粉碎了敵人的重點進攻,收復了失地,使戰爭的進程大大地加快。
這是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到戰略反攻的一個大轉折。
當灰蒙蒙的畫面出現在我眼前時,我不禁驚呆了,不禁為當時支撐他們前進的精神所折服。
期間有一個感人的片段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黨員,當劉鄧大軍面臨前堵后追的迫境時,劉伯承不得不做出痛心疾首的決定:舍掉一切武器和裝備,徒步挺進大別山
然而卻在隊伍中出現悲愴的反抗聲。
原來一名戰士死死堅守在他的大炮上,不讓任何人炸毀它們,因為那架大炮是他的三個出生入死的戰友用鮮血與生命換來的。
鐵血男兒,幾經生死,卻在此刻流下了無助的眼淚……最后隊伍不得不將所有行軍包袱都扔掉。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劉伯承最后意味深長的那句話:“跟著走
走到前面去
即使我們空手走到大別山,也是一種勝利
”跟著走
走到前面去
我們跟著的,就是我們的黨,我們的信仰
據報載,前不久,重慶市94歲的老紅軍袁昆去世了。
他留下遺囑,要子女給他交上最后一次一萬元錢的黨費,說:“我死了,但共產黨員的身份沒有變,死后沒有工資了,那就一年交一塊錢,要交一萬年黨費
因為我們這些人就是喊著‘中國共產黨萬歲’去沖鋒陷陣的,‘中國共產黨萬歲’就是我們的信念。
這一萬塊錢的黨費就是我對黨的一份感情
”袁昆在革命戰爭年代的血與火中鑄就了“跟著共產黨走”、“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堅定信念,從此忠誠于黨、忠誠于自己的信仰,哪怕是在離開人世時,也要為他堅信的萬世長存的黨做最后的奉獻,這怎能不讓人為之震撼和動容
信仰,是一個人的精神支柱。
巴金說,支配戰士的行動的是信仰,他能夠忍受一切艱難、痛苦,而達到他所選定的目標。
方志敏莊嚴宣告:“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
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
”信仰的力量是無窮的。
信仰能夠創造奇跡。
正如一首歌中唱道:“我的信仰是無底深海,澎湃著心中火焰,燃燒無盡的力量,那是忠誠永在。
”正是千千萬萬黨的優秀兒女始終團結在對馬克思主義堅定信仰的旗幟下,為信仰而生,為信仰而死,為信仰而奮斗,為信仰遭受挫折卻百折不撓,為信仰歷盡磨難卻甘之如飴,對信仰畢生追隨、至死不渝,我們黨才能更加堅強有力,帶領廣大人民戰勝各種艱難險阻 。
對每一名共產黨員來說,堅定信仰是根本,是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前提和基礎。
對馬克思主義,對共產主義,信還是不信,真信還是假信,是共產黨員的試金石。
對于我大學生黨員來講,大學生的身份在某些程度上的確阻礙而我們行為能力,但不能限制我們思想的進步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整天面對的都是綠色環保、文教改革、三農建設等等。
當我們為世博歡欣鼓舞時,是否有想起過劉伯承因凌晨多睡了10分鐘而懊惱不已時的認真
當我們沉浸在世界杯的激情中,有沒有想過劉鄧二人用一張簡單的字條傳遞生日祝福時的感動
<<大轉折-挺進大別山>>最后戰士的合唱的是哪首歌?
具體名字不知道,在《大勢中原——第九章 大別重歸(1)》里面找到一部分歌詞: 劉鄧大軍真勇敢, 渡河反攻魯西南大捷殲敵六七萬。
蔣介石正在手忙腳又亂, 我們又挺進大別山。
艱苦行軍2O多天, 血戰汝河勝利渡淮踏上大別山。
大別山好比一把劍, 直插到蔣介石的心里面。
毛主席領導如明燈, 劉鄧首長親自指揮就是指南。
同志們挺胸勇敢往前干, 解放全國勝利曙光在眼前。
曲子是《信天游》的調調,朗朗上口,劉鄧大軍的許多老同志至今唱起來仍然熱血沸騰、珠淚漣漣。
歌詞是張際春在行軍路上組織寫的。
他說這么重大的歷史行動為什么不編個歌子唱一唱呢
于是就發動每個縱隊都寫。
第1縱隊的宣傳干事邢岳挺靈光,蹚著淮河流水,心里頭一熱,歌詞順口就涌出來了。
參見:
劉鄧挺進大別山有什么重大意義
大轉折——挺進大別山 (1996)導演: 韋廉編劇: 姚遠 \\\/ 王玉彬 \\\/ 王蘇紅 \\\/ 韋廉 \\\/ 李寶林主演: 盧奇 \\\/ 傅學誠類型: 戰爭制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普通話上映日期: 1996又名: 大轉折 下集 挺進大別山
上一篇:單親媽媽女兒生日媽媽感言短語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