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一篇500字的《弟子規感言》
【第1句】:“《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開篇第一段即點名主旨:首孝悌,次謹信。
“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在中國古代,一個人只有孝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只有對父母親人以孝禮相待,他的名聲和社會地位才會被世人所承認和接受。
古時評論一個人品德如何,首當其沖要考察的便是其為人和孝道,這與當代是大不相同的。
幾乎凡是古之賢人的傳記,在其個人介紹中總會有這樣一句“性至孝”,可見“孝”是古代評點人好壞的重要依據。
在古時候,即使你身份顯貴、腰纏萬貫、位居高官,假如你不孝,同樣會被世人所不齒。
北宋有官員名叫李定,為謀高官厚祿瞞母喪不報,其行為實屬大逆不道,為世人所鄙夷。
古人是很重“孝行”的,因此說“首孝悌”。
一個人只有對父母孝順,他的內心才會有感恩,才會對社會有好的作為。
所謂“謹信”即做事謹慎、誠實守信。
“人以信立其本處其世”,誠信是做人的基本準則,人如果缺失了“信”,那也就證明他的社會生命宣告完結,“人無信則不立”。
縱觀 《弟子規》,全篇體現了兩個字即“孝”與“信”,這也是今人的立世之本。
短短千余言為后人留下為人處世的金玉良言,真有春秋筆法之遺風
教人以孝為先,以信立身,在這個以利為主的物質社會就像吹進一陣輕風給人們帶來了耳目一新豁然開朗的感覺,孰不知這就是人的本性呢
這大概也就是《弟子規》的現實意義所在吧
在我看來,《弟子規》包含了《孝經》《禮》等傳統思想,特別是在行動方面做了規范。
所謂弟子規的規,也就是規范的意思。
本來這本書是作為兒童啟蒙讀物的,大約和《三字經》的效用差不多。
可是,我們出生于八十年代的人,普遍缺乏這種教育,所以現在學習這本經典也是恰當的。
特別是現在,社會倫理失綱,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們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關懷,創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學習經典也就顯得尤其必要。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升華的過程。
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
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弟子規》中某些封建禮教迂腐的色彩,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要學到其中“孝信”的主旨,這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重讀《弟子規》,重塑中華禮儀之邦、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意義,便不言而喻。
從這方面來講,《弟子規》仍不失為一本傳世經典。
“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孝親尊師,與人為善”,《弟子規》教人“孝信”的本意便在于此.
【第2句】:要想成事,必先學會做人。
為人處世是一門大學問,我們在學校里,在一般的書本上不大能學得到。
可是這個事情又很重要,不學不行,因為我們在社會上經歷過很多的挫折,原因就是沒有得到過很好的處事教育。
那么,有沒有一本書能夠很有效地解決這樣的人生困惑呢
我想是有的。
我就有幸遇到過一本很好的書,這本書名叫《弟子規》。
一個很成功的企業家在他身價達到幾十個億時,把《弟子規》引入了他的企業管理,并現身說法《弟子規》的好處。
他說,學好了《弟子規》有三大好處,一是家庭和睦,二是身體健康,三是事業有成。
真有這么神奇的好處嗎
我們來看看《弟子規》到底怎么說的。
《弟子規》是根據孔子的教導編寫的一門為人處事的規范,全文只有1080個字,分為總敘、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學文五個部分。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這是弟子規的總敘。
首先講在家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講說話做事要小心謹慎,誠實守信;跟大眾相處的時候要平等博愛,親近有仁德的人;做好了這些,還有精力的話,就要學習典籍和其他有用的文化知識。
這個總敘告訴我們,《弟子規》其實就是生活,生活之外沒有《弟子規》。
你看一是居家,二是言行,三是處世,四是學習。
我們的日常的生活不就是這些么
認真讀完《弟子規》后,我自己的感想是,如果能夠在生活中落實《弟子規》,的確能幫助我們平衡心境,改善生活的環境和質量。
不妨簡單展開來說一下。
先說孝悌,就是孝順長輩,友愛兄弟。
作者把它列為全篇之首,實在是用心良苦。
因為我們從生到死最重要的生活就是居家生活。
我們最初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我們的德行的根基在于報答我們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一切的行動都是為了大大小小的家能夠興旺發達。
孝悌的教導林林種種,歸根結底就是要長養我們對人的一顆感恩之心,對人的一顆恭敬之心。
感恩,恭敬,這是不簡單的,有了這樣的心量,我們在社會上立身處世才有了根基。
再說謹信。
“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說的是時間的重要;“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說的是穿衣的原則;“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說的是行動站立的要求;“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
”“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說話要講誠信,實事求是,說話的要求;“彼說長,此說短,不關己,莫閑管”對待蜚短流長的態度;“見人善,即思齊,雖去遠,以漸躋”要見賢思齊;“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友,漸相親”。
對待過錯與榮譽的態度問題……你看,這些謹信的要求,是不是能矯正我們很多錯誤的言行與態度
正是這些態度造就了我們的生活環境啊
改變錯誤的習慣,就能改變生活的環境和質量。
再看眾愛親仁。
“凡是人,皆需愛,天同覆,地同載”;“勿諂富,勿驕貧,勿厭故,勿喜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說”;“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稀”;“親仁者,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我們在社會上跟人相處的時候,是不是有很多地方做得遠遠不夠呢
那些摩擦是不是能夠從這里面找到原因呢
當我們真正做到對人平等博愛之后,不僅能在社會上如魚得水,而且“得道多助”,會促進事業的發展。
最后看看學文。
這是《弟子規》的落腳點。
它提出學習學習,要注重學,更要注重習,就是說,只是死讀書,不注重實踐,就會長浮華,而只是一味的做事,不學習事情的義理,就會有很多偏見。
再好的東西,你不去落實,那是沒有用的。
《弟子規》常看常新,它包含的道理值得我們一輩子去實踐。
弟子規聽后的感言不會寫
《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
“弟子”是指一切圣賢人的弟子,“規”“夫見”意思是大丈夫的見解。
所以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圣賢經典,效仿圣賢的人都應該學的。
《弟子規》沒做到,學習別的經典就很難得到真智慧。
《弟子規》共360句(1080字),概述簡介,以精練的語言對兒童進行早期啟蒙教育,灌輸儒家文化的精髓。
弟子規聽后感言
行由余,則學文。
因為你會做了,那你也會有一種實際的經驗,那個經驗和理論的經驗不一樣,因為你要自己修善,有兩個辦法,一個是行,就是做,一個是說,會說的不一定會做,但是會做才是關鍵,會說是個次要的作用,因為你能夠說出來大家更容易收益。
不過整體說來,會說、會做都很重要,不能偏廢。
讀弟子規學生感言怎么寫
你要知道,你讀的是什么什么內容什么時候的什么人的什么事再結合自己在報紙上看到的、周圍的事情,把你的感受寫出來就行了
小學二年級學弟子規家長感言怎么寫
弟子規》原訓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李毓秀所做,后經清存仁修訂,改名為子規》。
總敘的內容是: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 ,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是根據圣賢先師孔夫子的教誨而編成的生活規范。
它教導我們: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 其次在日常言語行為中要有禮數、講禮貌、講信用;要博愛,向有德行的人學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更應該好好學習。
學習《弟子規》,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品德升華的過程。
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
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
弟子規心得感悟
各位朋友,雖然我們生活在今日的太平盛世,物質文化等生活不斷豐富,樂多數的為人父母卻對子女的 家庭教育甚感疲憊。
往往一些家庭條件優越的孩子在學習上不求進取,在吃穿上相互攀比,一味追求新 的時尚,迷戀與娛樂場所,交些無意之友,在社會上招惹是非。
令父母大動肝火,搞得家庭不安等。
我 認為多數源于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和家庭生活,而忽視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所致。
因此我要將自己讀書感悟和見解全盤托出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通過讀《弟子規》使我深刻領悟其內涵和重要,此書全面系統地闡述做人、處事、交友、尊老、愛幼等 道德行為規范。
對當今建設文明和諧社會是百益而無害。
它能勝于法制強行,它能在人的心靈上起到道 德言行的約束,它能喚起人們的“仁愛”“慈悲”之心,從而能樹起人生的正確坐標,遠離是非避邪之 路。
俗話講:山有根,水有源,人的品行好壞確實與家庭教育有關。
比如:孔融四歲能讓梨、黃香九歲為父 暖被窩等。
都是圣賢教育的結晶,然而,現代的一些為人父母實在是忽視這方面的圣賢教育,肆意寵愛, 嬌慣孩子。
出門坐客惟恐孩子吃的少,兒子吃這個吧
要那個吧
逛商場先讓孩子挑玩具,逢人先談自 己孩子怎么調皮怎么乖。
有的甚至在孩子生日時大擺宴席,收合理。
致使孩子有一種高傲唯我獨尊的感 覺,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播下奢侈腐化的種子。
在處事交往中總是愛上便宜父母,朝思暮想提孩子的學 習成績,只要孩子能好好學,可以竭盡全力不惜一切地達到孩子的所求欲望。
而忽視了 正確的圣賢教 育遺棄了道德行為地約束,導致有的孩子走出大學校門后還為報答父母多年來對自己的養育之恩而走上 違法之路,真是可悲可嘆
為此,我建議做人父母的要重視和培養道孩子的品德素質,從《弟子規》學起。
讓他們接受古圣先賢的 教育,令其 明辨是非,善惡,尊老愛幼。
自己要以身作則,處處為孩子作好表率,引導和啟發孩子們的 “孝心”、“愛心”和“感恩心”開拓孩子們的道德智慧,為他們傳授圣賢教育的典范。
總而言之我認為《弟子規》是圣賢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適用于家庭教育,并且還適用于各階層不同年齡 人的學習和效仿。
是正規人生糾正錯誤的良方。
從都應以《弟子規》為準則規范自身的言行舉止。
希望 所有的為人父母依照《弟子規》教育好下一代,讓古圣先賢的智慧在孩子們心中萌芽生根,為將來走向 社會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礎。
使所有的父母都能體會到圣賢教育帶給社會與家庭的和諧與幸福
上一篇:觀看全國人大會議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