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兒】(歇)道兒:本指通道,轉(zhuǎn)指門路、辦法。指各人有各人的辦法。
【第2句】:【 軍聽將令草聽風】強調(diào)必須服從。軍,也說:兵。類似 的:軍聽將令,馬聽鑼聲。葉辛《蹉跎歲月》:“老話說,兵隨 將領草隨風,兒孫全看著老輩子。”
【第3句】:【春三月,不圓夢】(諺)春三月:春天的總稱。圓夢:迷信根據(jù)夢境來推斷吉兇。指春天的夢虛幻多變,沒有準頭,無法推斷。
【第4句】:【龍不離海,虎不離山】(諺)龍不能離開大海,不然就無從發(fā)揮它的神力;虎不能離開深山,不然就難以施展它的威勢。比喻權勢人物不能超越自己行使權勢的特定范圍。 也作龍不離灘,虎不離山。 虎不離山,龍不離淵。
【第5句】:石沉大海——無影無蹤;杳無音信;有去無回
【第6句】:【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諺)殃:災禍。池魚:一說是人名,池仲魚,因靠城門居住,城門失火時被燒死:一說是護城河里的魚,因救火汲干了護城河,魚皆干死。比喻無辜受到連累。 也作“城門失火池魚喪”。
【第7句】:【碟子里扎猛子——不知深淺】(歇)扎猛子:方言,游泳時頭朝下鉆到水里。本指不知水深淺的程度,轉(zhuǎn)喻人說話、做事不知輕重,沒有分寸。
【第8句】:【瓜從瓤里爛】釋義:比喻從內(nèi)部開始瓦解。例句:沉住氣!老子什么關口沒闖過?管你文來武打,有這口氣,老子就要招兵買馬,教你瓜從瓤里爛!
【第9句】:【宰相回鄉(xiāng)拜四鄰】(諺)宰相作為當朝青樹林大員,回到家鄉(xiāng),還去拜訪鄰居。指官位再大也不壓鄉(xiāng)親。
【第10句】:【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個連毛僧】指保守,沒有出息。袁 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別提!一輩子不剃頭,也不過是 個連毛僧,我還不如去當兵哩!”
【第11句】:【八個人也抬不走一個“理”字】(諺)理:公理。指凡事只要遵循公理,任憑他人多勢眾也不能改動。
【第12句】:【看人下菜碟兒】釋義:看人行事待人態(tài)度不一。例句:“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貴些!你都會看人下菜碟兒!”
【第13句】:【藕發(fā)蓮生,必定有根】釋義:比喻問題的產(chǎn)生必定有根源。例句:藕發(fā)蓮生,必定有根。看來,他們可能要利用廖德俊和李旺這個事,搞什么把戲,居心叵測,葫蘆里不定裝著什么毒藥呢!
【第14句】:頭痛抓腳跟——弄錯了地方
【第15句】:我家來了幾位客人。媽媽讓我先把肉切好,并囑咐我說:“記住,橫牛斜豬豎切雞。”(山東·招遠)
【第16句】:【茶喝二道酒喝三】(諺)茶喝二道:茶喝到第二道,茶味正濃。酒喝三:酒喝過三杯后,精神興奮。 指二道茶方釅,三杯酒提神。
【第17句】:【邪不干正】(諺)干:沖犯。指邪氣敵不過正氣。 也作邪不勝正,妖不勝德。 邪不壓正,假不敵真。 邪不壓正,正能克邪。
【第18句】:【上刀山,下火海】(慣)指奮不顧身去做最危險、最艱難的事情。 也作入火海,上刀山。 爬刀山,下火海。
【第19句】:【著濕布衫】(慣)比喻惹上了甩不掉的麻煩事。
【第20句】:【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采樵人,打柴的。謂有意偽裝, 以智謀取勝。清代《說岳全傳》:“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因你城中固守難攻,故用此計。”
【第21句】:搬起碾子砸磨盤——石打石(實打?qū)崳?/p>
【第22句】:【八點上班九點到,九點半再睡一覺】指辦公室的工作人員 作風散漫拖拉,紀律松弛。成語:無所事事。電視《實話實 說》:“人們說:八點上班九點到,九點半再睡一覺。機關于 部作風自由散漫,要設法改變。”
【第23句】:【鍋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釋義:比喻集體富了,個人也就多得。例句:彎彎繞希望有個人出頭露面,能夠鉗住蕭長春,多報點產(chǎn)量,多分點麥子。不論怎么一個方法,鍋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彎彎繞的要求僅僅是這個。
【第24句】:【百里難挑一/百里不抽一】謂優(yōu)秀,難得。成語:出類拔 萃。浩然《艷陽天》:“這女人能算計,會節(jié)省,婦女群里百里 難挑一。”
【第25句】:【咬耳朵】(慣)比喻湊近入耳旁小聲說話,不讓他人聽見。
【第26句】:水中撈月——場空
【第27句】:【有狀元徒弟,無狀元師傅】學生可能中狀元,意即學生將 來會超過先生。或說:有狀元學生,無狀元先生。類似的: 青出于藍而甚于藍。李英儒《女游擊隊長》:“有狀元徒弟, 沒狀元師傅。拐老頭那點文化,很快要被學生掏盡了。”
【第28句】:【行動有三分財氣】(諺)指只要肯勞作,或多或少總會有幾分報酬。
【第29句】:天快黑了,王伯還想再拉一車糞。王大媽說:“東山日頭一大堆,有多少鴨子趕不到河里去啊?還是明天再拉吧!”(河南·郟縣)
【第30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諺)苦中苦:常人難以忍受的苦痛。人上人:出類拔萃的人。指只有承受得了常人難以承受的苦痛,才能出人頭地。
【第31句】:天鵝離不開湖泊,英雄離不開人民,誰脫離了人民,誰就會失去翅膀。
【第32句】:【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釋義:指人要有進取心,要追求進步。也指官職地位、生活水平等的提高。例句:“……要是農(nóng)村富起來,手工匠人將來歸到工廠,變成正經(jīng)八百的工人階級,誰不樂意,誰愿意一輩子抱風箱掄錘。人往高處走,水往低下流!爹,對不?”
【第33句】:【大海無風三尺浪】(諺)大海即使無風,海面也有三尺浪。指大海的浪濤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平息。 也作“海上無風三尺浪”。
【第34句】:【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釋義:比喻強行通過,阻擋不住。例句:他王春山要是歸順了,咱也就不管他了;他若是還要打腫臉充胖子,咱可就不客氣了:你拿刀子擋,我用斧頭開路,反正這回咱非進城里去干它一場不可了!
【第35句】:兄弟合力山成玉,父子同心土變金。
【第36句】:【先喝為敬】“先喝為敬”是中國人請人吃酒的禮儀和規(guī)矩。它源于古人喝酒時的“應酬”。古人喝酒時,主人必須先于客人飲酒,是為“獻”。主人先飲,包含了向客人暗示“酒里無毒”,可以放心飲用之意。主人飲過之后,客人亦須飲酒以回敬主人,是為“酢”,亦稱“報”。之后,主人為勸客人多飲,自己必先飲以倡之,是為“酬”。客人在主人飲過之后也舉杯暢飲,是為“應酬”,以此回應主人的厚意。這樣的禮俗慢慢延伸下來,就是今天的“先喝為敬”。
【第37句】:剛大年初三,爸爸可就扛著鋤頭下田了,我說:“爸呀!你怎么沒年沒月呢?快把鋤頭放下,我們打牌去。”爸說:“三天戲,五天年,過得多了人們煩。”唉,真拿爸爸沒辦法。(河南·內(nèi)鄉(xiāng))
【第38句】:【老虎頭上搔癢】釋義:借指冒犯大人物,或自尋死路。例句:“……紅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個老娘,可是沒有料到他竟會那么窮,榨不出一點油水,已經(jīng)氣破肚皮了。他還要老虎頭上搔癢,便給他兩個嘴巴!”
【第39句】:【苦水里泡大】(慣)比喻從小就在貧窮、艱難中生活并長大。
【第40句】:【肩膀端著一個腦袋】(慣)指跟普通人一樣,沒什么區(qū)別。 也作“兩個肩膀頂著個腦殼”。
【第41句】:【閨女是狼,吃塌她娘】(諺)閨女出嫁后會像狼一樣,無休止地把娘家的財物吃個精光。指女兒嫁后一心向著丈夫。
【第42句】:—吊錢放在門檻上一—里外半吊子(外行)
【第43句】:【見縫子就鉆】(慣)比喻利用一切可乘之機進行鉆營活動。 也作“見縫兒就鉆,見洞兒就入”。
【第44句】:【爭一日之短長】(慣)短長:指勝敗、對錯、高低等。比喻決出一時的勝敗、對錯。
【第45句】:【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慣)比喻出了問題只是臨時應付一下,不從根本上解決。也比喻處理問題不從全盤上考慮。 也作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 頭痛醫(yī)頭。
【第46句】:財神爺招手一來福了
【第47句】:【有死罪,沒餓罪】(諺)在法律條文上,有判人死罪的,但沒有判人餓罪的。指即使是犯了死罪的人,也不能不讓他吃飯。
【第48句】:【正沒窟窿下蛆,來了個賣藕的】(慣)比喻正好給干壞事的人提供了方便。
【第49句】:【壞人不臭,好人不香】好壞不分。或說:香的不香,臭的不 臭。張賢亮《土牢情話》:“在他手下都一律按政策規(guī)定享受 同樣的經(jīng)濟待遇;只要是公民,都有公民權。這樣,搞得‘壞 人不臭,好人不香’,后一種人怨氣沖天。”
【第50句】:【不冷不熱,五谷不結(jié)】(諺)五谷:說法不一,一般指稻、黍、稷、麥、菽,也泛指各種糧食作物。指氣候如果沒有冷熱的變化,五谷就不能生長成熟,結(jié)出果實。 也作“不熱不冷,五谷不生”。
【第51句】:【麻稈兒打狼——兩害怕】(歇)麻稈兒:指剝掉皮的麻秸稈兒,又細又脆,容易折斷。用麻秸稈兒打狼,狼害怕,打狼的人也害怕。指爭斗雙方對對方都有所顧忌。 也作麻秸稈打狼——兩頭害怕。 麻秸稈打狼——兩頭怕。
【第52句】:【明人不待細講】(諺)明人:悟性很高的人。對明人講話,點到為止,不必啰嗦重復。 也作明人不必細說。 明人不消細說。 明白人不用多費話。
【第53句】:魔術師的道具——盡是秘密
【第54句】:火車出站臺——走得正,行得直;越跑越歡
【第55句】:菜園里的辣椒——越老越紅
【第56句】:【不以成敗論英雄】(諺)指不用結(jié)果是成功還是失敗來評定英雄。
【第57句】:【一個小雞不好,帶壞一籠】(諺)籠里有一只小雞搗亂,全籠的雞都不得安寧。比喻一個人做了壞事,同事們的名聲也受到懷疑了。
【第58句】:我是女孩,當班長,愛管事,樂于助人,老師、同學都喜歡我,可有個老婆婆說女孩管事惹是非。老師說:“結(jié)果的樹遭石打,做工的人被釘扎。但是,只要方向是對的,不要管別人說什么。”(山東·昌樂)
【第59句】:【黃狗吃米,逮住黑狗剁尾】后者冤枉,作替罪羊。或說:黃 狗偷食(吃肉),白狗擔當(當罪)。趙樹理《三里灣》:“咦! 這才是黃狗吃米,逮住黑狗剁尾哩,別人愿不愿嫁你,我礙 得著什么事呀?”
【第60句】:【止寒莫若重裘,止謗莫若自修】見“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
【第61句】:一同學不愛學習,卻喜歡做家務活。奶奶說他是“氣死先生,喜死丈母娘”。(陜西·安通)
【第62句】:【笑臉求人,不如黑臉求土】仰人鼻息,不如務農(nóng)為生,自食 其力。或說:寧可黑臉求土,決不笑臉求人。汪幸福《浪跡 臺灣島》:“笑臉求人,不如黑臉求土。我只想回去與妻兒們 一起過耕作的生活就滿足了。”
【第63句】:舅舅家并不富裕,但一家人都很勤奮,踏實苦干。舅媽說:“做人不怕累,就怕整日坐在桌邊醉。只要勤勞肯干,日子總會慢慢好起來的!”(廣東·龍門)
【第64句】:【金簪兒掉在井里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歇)簪兒:別住發(fā)髻用的條狀物,一端略尖,用金屬、玉石等制成。只是:就是。指屬于你的終歸是你的。 也作“金簪兒掉在井里——是你的就有你的”。
【第65句】:【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釋義:比喻母親疼愛兒女。例句:正像俗話說的: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少有少疼,多有多疼;就算最不待見的那個也十指連心!
【第66句】:【羊群出駱駝】(慣)比喻人群中有一個人與眾不同。也諷刺人十分特別。
【第67句】:【假戲真做】(諺)戲文是假的,但演員卻要像真的一樣去表演。借指明知是假,卻要真做,以收到預期的效果。 也作假戲還得真唱。 假戲只好真做。
【第68句】:【矮子群里撥不出將軍】(諺)指從平庸或素質(zhì)低劣的群體中難以選出優(yōu)秀的人才。
【第69句】:【入火海,上刀山】見“上刀山,下火海”。
【第70句】:【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第71句】:【人多講出理,田多長出米】(諺)人多了,集思廣益,就能爭辯出真理,就像種地多了打的米糧就多一樣。
【第72句】:吃多了安眠藥——不省悟
【第73句】:【—個天聾,一個地啞】雙方都不善言談。清代《紅樓夢》: “林之孝兩口子,錐子兒扎不出一聲兒來的;我成日家說他 們倒是配就了的一對兒:一個天聾,一個地啞。”
【第74句】:【但得方便地,何處不為人】(諺)只要有對人行方便的條件和環(huán)境,就要努力做出有益于人們的事情。 指人要有熱心公益、助人為樂的精神。
【第75句】:【雙手難捉兩條魚】(諺)人的兩只手不能同時捉住兩條魚。指做事得有先有后,不能不分輕重緩急,同時完成兩方面的任務。
【第76句】:飛機的屁股——尾巴翹上了天
【第77句】:【大丈夫能屈能伸】(諺)指有志氣有作為的男子漢既能受得了委屈,忍辱負重,也能在得志時施展抱負才華。勸人暫作退讓之話。
【第78句】:【閻王也怕拼命鬼】(諺)比喻世間的強人惡人,也都害怕不要命的人。
【第79句】:【糊涂油蒙了心】(慣)斥責人糊涂,不明事理。 也作“糊涂脂油蒙了心”。
【第80句】:張大伯對張大娘說:“明天是老劉的生日,你去向王嫂借點錢,我們也去。”張大娘一聽,氣沖沖地說:“自己沒錢還借錢去,真是外頭死面子,里頭煮糨子。”(四川·成都)
【第81句】:【老太太坐牛車——慢透了】(歇)指做事進度太慢,或動作太遲緩。
【第82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釋義:道:道行指僧道修行的功夫。魔:“魔羅”的簡稱,指破壞修行的惡魔。原是告誡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誘惑的一種說法。后用來比喻一種力量超過另一種力量。例句:哼,你別臭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那手法到底騙不過咱們丁主任的眼睛。
【第83句】:【求人者常畏人,受人求者常驕人】(諺)求人的人常有一種畏怯的心理,接受人求助的人總有一種傲慢的心理。指求人幫忙和答應幫別人忙,心態(tài)迥然不同。
【第84句】:【 蛇掏窟窿蛇知道】蛇掏窟窿做窩。蛇、誰,音近借用,窟 窿,也指紕漏。謂誰出了事情自己心里有數(shù)。西戎《賴大 嫂》:“這還用我說,蛇掏窟窿蛇知道!”
【第85句】:姑姑來我們家,我想留她多住幾天。爺爺聽了說:“親戚常轉(zhuǎn),不能常站。”(甘肅·臨澤)
【第86句】:【燈不撥不亮,話不說不明】(諺:話不說清楚,聽話的人心里就不明白;這和油燈必須撥動燈芯才能燃亮是一個理。指講話必須把道理講清講透。 也作燈不挑不明,鼓不打不響。 燈不撥不亮,理不辯不明。 辯:辯論。
【第87句】:【嚴師出高徒】(諺)師傅教導嚴格,學徒才能獲得高超的技藝。指學徒的高水平,離不開師傅的嚴格教導。
【第88句】:【兩面光】(慣)比喻做事圓滑,雙方都不得罪。
【第89句】:【有酒膽,無飯力】膽大胡來,并無能力。清代《紅樓夢》: “薛蟠本是個憐新棄舊的人,且是有酒膽無飯力的。”
【第90句】:【金剛鉆小,能鉆瓷器】釋義:比喻人雖年輕或沒有名氣,卻很有本領。例句:金剛鉆小,能鉆瓷器。我聽說那岳元帥十三歲在內(nèi)黃歲武考,獨占鰲頭。
【第91句】:【 一個和尚一份齋.有稀有稠打起來】分配不均,互相爭吵。 金近邁《歐陽海之歌》:“一個和尚一份齋,有稀有稠打起來。 憑什么他吃稠的我喝稀的?”
【第92句】:【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來巧了不用花時間等,正合適。戴厚 英《人啊人》:“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今天是老許謝媒的日 子。”
【第93句】:【生在福中不知福】見“人在福中不知福”。
【第94句】:臘月三十貼對聯(lián)——年一回
【第95句】:【冰炭不同爐】釋義:兩者不能共處。例句:她自從和武大郎配為夫妻,當然是冰炭不同爐:一個是絕色的美人,一個是滿臉的麻子,而年齡又不相當,心里怨恨極了。
【第96句】:【大錯不犯,小錯不斷】(慣)指沒犯大錯誤,但小錯常犯。
【第97句】:雞鴨共一籠——語言不相通
【第98句】:【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諺)熊:窩囊,無能。當兵的無能,只是一個人,影響不大;將領無能,就會影響全軍的戰(zhàn)斗力。指軍隊戰(zhàn)斗力的強弱,將領的指揮是關鍵。也泛指凡是領頭人無能,事業(yè)就非破敗不可。
【第99句】:這天的飯好香啊!我把碗盛得滿滿的,邊走邊撒,差點燙傷了手。媽媽看見了急忙接過碗,沒好氣地說:“茶七飯八,盛滿肯撒。”(河南·內(nèi)鄉(xiāng))
上一篇:歇后語文案很潮很精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