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釋義:比喻自己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例句: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薛蓮到連隊的第一天,就不知道羞恥地逢人亂吹:“我爸爸在我生日時,從新疆帶回一朵雪蓮花!……”
【第2句】:【房頂的獸狗子——喝西北風】(歇)獸狗子:舊式房屋屋脊兩端安置的形似狗的裝飾物,姿態各異。 本指獸狗子盡挨西北風吹,轉喻人吃不上飯,受饑挨餓。
【第3句】:含著骨頭露著肉——吞吞吐吐
【第4句】:【早知水淹人,何必偏下水】(諺)比喻早知道后果嚴重,當初就不該貿然行事。
【第5句】:【三魂掉了二魄】形容人害怕,發呆,精神恍惚。類似的:. 失了三魂,喪了七魄。成語:魂不守舍、魂飛魄散。菡子《糾 紛》:“她已經懷了身子了呀!她少不得怨恨自己,怨恨劉 二,每天擔著一筆心事,三魂掉了二魄似的。”
【第6句】:當哥哥的有一道數學題做不出來,就請他妹妹來幫忙,他妹妹倒很快做出來了。他媽媽指著他的鼻子說:“你真是繡花枕頭,一肚子草。哥不如妹,大不如小。”(江蘇·邗江)
【第7句】:南山豹,北海蛟——狠的狠,兇的兇
【第8句】:【相逢盡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見一人】(諺)官場的人見了面,都說不當官是最好的,可在山林間沒見到過一個由官場退下來的人。指官場的人不愿為官是假,貪婪權勢惟恐丟官是真。
【第9句】:【牽一發而動全身局】部問題關系到全局。香港梁鳳儀 《千堆雪》:“我自有分寸,這到底不是牽一發就動全身之事, 何用緊張!”
【第10句】:【趕著鴨子下河】(慣)比喻強迫別人做事。
【第11句】:【田舍翁亦當積三斛麥】(諺)田舍翁:莊稼漢。斛(h0):舊量器,容量為五斗。就連普通的農夫也應積存一定數量的麥子。指人人都應有點積蓄,以備急需。
【第12句】:【大筆寫大字,大人物辦大事】(諺)就像筆大了才能寫出大字一樣,才大志大的人物才能成就大事業。指要成就大事業,必須有大才大志大氣魄。 也作“大人辦大事,大筆寫大字”。
【第13句】:【藏了和尚藏不了寺】(諺)和尚: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指和尚能躲藏起來,寺院卻無法躲藏。常比喻躲避不是個辦法,事情終得要解決。 也作“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寺”。
【第14句】:【吃紂王俸祿,不肯說紂王無道】釋義:紂王:商朝末代君主,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俸祿:薪水,工資。比喻袒護自己的主人、靠山。例句:許多人只是因為吃紂王俸祿,不肯說紂王無道,將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誅,而誰逼百姓造反倒不問了。
【第15句】:【打開棺材喊捉賊——冤枉死人】(歇)死:本指死亡,轉指程度達到極點。指太冤枉人。
【第16句】:【徐庶入曹營——一語不發】(歇)徐庶:字元直,東漢末潁川(治今河南禹縣)人,先為劉備的謀士,后被曹操騙入曹營,發誓終身不為曹操出謀獻計,指一句話也不說。 也指不替人出謀劃策。 也作“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第17句】:兒媳婦的肚皮——裝孫子
【第18句】:【吊桶落在井里】(慣)比喻陷入困境,難以擺脫。
【第19句】:【牢門口的匾——后悔遲】(歇)舊時監獄門口的匾上常題“后悔遲”三字。指等到犯了罪或做錯了事才悔悟,已經來不及了。
【第20句】:熟透的癤子一不攻自破
【第21句】:挖耳勺掏灶炕——小摳
【第22句】:【晚娘的拳頭,云里的日頭】(諺)晚娘:繼母。日頭:太陽。云里的日頭,看起來不紅,但暴曬力很強;晚娘的拳頭,看起來不重,但打起來很毒。指舊時繼母對前妻的子女往往十分狠毒。 也作“云里的日頭最毒,晚娘的拳頭最狠”。
【第23句】:【薪水】“薪水”在古代指俸祿,在現在指工資。那么,古今的收人為什么叫薪水呢?東漢以前,一般俸祿都發放實物(糧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貨幣形式(金銀或錢幣)將俸祿發給官員。古代官員俸祿的名稱不止一種,如“月給”、“月薪”、“月錢”、“月費”等。而最早將俸祿稱為“薪水”的是在魏晉六朝時。《魏書·盧昶傳》中記載:“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計。”這里的“薪水”就是指日常開支的費用。而明代將俸祿稱為“柴薪銀”,意思是幫助官員解決柴米油鹽這些日常開支的費用。現代人們常把工資稱為薪水,如長工資叫“提薪”。
【第24句】:我的數學考了100分,媽媽知道后,語重心長地說:“工夫下得越深,成績就會越好。泥多佛大嘛!”(浙江·縉云)
【第25句】:【守夜雁后有群雁】(諺)守夜雁:大雁夜間群棲一處,有一只雁擔任警戒任務。有守夜雁的地方,必定有群雁在。比喻有放哨的人,就必定有受保護的人群。
【第26句】:小毛的一把“魚形”小刀不知什么時候丟了,當他看到鄰居家的小孩也拿著同樣的小刀時,硬說是他的。鄰居大嬸氣憤地說:“興你吃紅高梁,就不許人家拉紅屎了?”(山東·文登)
【第27句】:【不能正己,焉能化人】(諺)自己不能嚴于律己,使自己品行端正,又怎能教化別人。指要想教育別人,必須先嚴格要求自己。
【第28句】: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第29句】:心里塞團麻——亂糟糟
【第30句】:割了麥子下大雨——及時
【第31句】:爸爸是村里的一把手,二叔手提“炸藥包”、“手榴彈”來求爸爸辦事。爸爸堅決不收,并對二叔說:“雖然社會上流傳著‘不吃白不吃,白吃誰不吃,不吃是白癡’的說法,可我認為,吃白食是吃自己的人格、尊嚴。兄弟,禮物你帶回,不違反原則的事一定辦,違反原則的事一定不辦。”(河南·內鄉)
【第32句】:【騎馬尋馬】釋義:比喻暫時做某一工作,同時尋找更好的工作。也比喻先取小利,再謀大利。例句:“如果收了我的實收,他自然照應我。彼時間騎馬尋馬,只要弄到一筆大大的銀款,賺上百十兩扣頭,就有在里頭了。”
【第33句】:【天無絕人之路】(諺)老天不會讓人無路可走。指人在絕境中總能找到出路。為鼓勵人戰勝困難的常語。 也作天下沒有絕路。 天不絕人。
【第34句】:【上有老,下有小】(慣)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兒女要撫育。指家里有負擔,有拖累。
【第35句】:【閉著眼睛說瞎話】(慣)指不顧事實地胡說。 也作“閉著眼睛胡說”。
【第36句】:【打獵的不說魚網,賣騾馬的不說豬羊】(諺)指各行各業的人不會談論與本行業無關的話。
【第37句】:【山溝里的毛驢,走不慣平川地】釋義:比喻不習慣。例句:“好老喬哥哩,大家有什么不對,你批評就是,可不能提不當的話。”“山溝里的毛驢,走不慣平川地呵。”
【第38句】:【千人打罕,萬人稱奇】(慣)指眾人都覺得罕見、稀奇。
【第39句】:【小雞下大蛋】(慣)比喻小人物干出大事情。
【第40句】:【上氣不接下氣】(慣)形容呼吸急促或喘不上氣來。 也作上氣兒接不著下氣兒。 上氣接不上下氣。
【第41句】:【十個指頭咬著都疼】(諺)比喻骨肉情深,無論傷著哪一個,都一樣心疼。 也作十個指頭咬咬哪個都疼。 十個指頭扎了哪一個都是一樣疼。
【第42句】:【 汗珠落地摔八瓣】形容干活用力,辛苦。成語:汗流浹 背。浩然《山水情》:“我一個人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兒拉扯 大的孩子,你一點力不費,一點情不領,就進了你家的門兒, 成了你家的人。”
【第43句】:谷子地里長玉茭[玉米]——突出
【第44句】:【饅頭落地狗造化】(慣)造化:福氣,好運氣。諷刺人意外地得了好處。
【第45句】:爸爸和媽媽要去我姥姥家趕會,叫我中午到大嬸家吃飯。我很不高興,撅著嘴,抹著眼淚說:“不!我也要去。”媽媽說:“這怎么能行呢!你還要上學哪!”我說缺一天不上也不礙事。媽媽語重心長地說:“孩子,學習好比吃飯,一日三餐不能斷;知識就如池中水,年月日日常積累。”(河南·滑縣)
【第46句】:【不磨不難不成人】(諺)不經受磨難,就很難成為有用的人才。指磨難是成就人才的有效途徑。
【第47句】:小紅姐出嫁了,鄰居們議論紛紛,說她是“高門不去,低門不進,結果挑來揀去找了個窮家兒”。快嘴二嬸卻在一旁反駁道:“高樓塌了一堆土,人要發了一只虎。我看那小伙兒挺能干。”(山西·清徐)
【第48句】:【吃掛面不調鹽——有鹽在先】(歇)鹽:諧“言”。指把話說在前頭。
【第49句】:【吃不了蹦蝦仁】把握不住好機會。《新鳳霞回憶錄》:“這 孩子沒有多大出息,吃不了蹦蝦仁,蝦仁蹦到他嘴里也得蹦 出去!”
【第50句】:小蘭穿不好毛衣,直怨媽媽織得不合身。媽媽聽了,走過來三拉兩拽就給她穿好了。小蘭照照鏡子,高興得直笑。媽媽說:“你這笨妮子,是手不溜怨襖袖,襖袖長怨你娘啊!”(河南·鶴壁)
【第51句】:【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釋義:比喻接近什么,對什么就熟悉。“近山識鳥音”又作“靠山知鳥音”。例句:俗話都有得說啦,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你摸得多了,也就自然知道它們的脾性了。
【第52句】:【三春不趕一秋忙】(諺)三春:農歷正月、二月、三月的總稱。不趕:比不上。春季的春耕春播,比不上秋收忙碌。指農家在一年四季中,數秋收時節最忙。
【第53句】:【去時留人情,轉來好相見】(諺)指與人交往要寬容大度,留有余地。
【第54句】:爸爸加班很晚才回來,我連忙給他倒了一杯茶。爸爸卻說:“肚里沒本兒,難下清水兒。還是讓我先吃飯吧。”(河南·滎陽)
【第55句】:【渾身是刀,沒一把是快的】(慣)形容人掌握的東西雖多,卻沒有一樣是精通的。
【第56句】:【命里有,終須有;命里無,枉生受】(諺)舊時迷信認為,人生來就被天命注定了。命里該當有的,終究會給你送來;命里不該有的,強求也沒用。 也作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沒強求。 命里有,送到手;命里沒有莫強求。
【第57句】:爸爸媽媽都出門去了,為一點小事,我打了弟弟。奶奶說:“你真是貓子不在家,老鼠在家翻跟頭。”(江蘇·大豐)
【第58句】:毛驢啃石磨——嘴硬
【第59句】:畫上的大蝦——看著眼饞,到不了嘴里
【第60句】:【親的掰不開,疏的貼不上】(諺)掰(bal):用手分開。關系親密的,掰也掰不開;關系疏遠的,靠也靠不攏。指人際關系的親與疏是自然形成的,勉強不得。 也作“親的疏不開,疏的親不攏”。
【第61句】:【一斤酒裝進十六兩的瓶子】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喻正合 適。柳青《創業史》:“生寶又提議:兩人分工——他管外事 和思想教育,增福管莊稼事務和活路安排。大伙都說:一斤 酒裝進十六兩的瓶子里頭了,正好!”
【第62句】:【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釋義: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張:拉緊弓弦,比喻嚴。弛:放松弓弦,比喻寬。原指周代的文王和武王的治國之道是寬嚴結合。后比喻工作和生活要適當調節,合理安排,勞逸結合。例句:那是要你們訓練中抓緊點。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我剛才下命令要你們休息,你沒聽到?
【第63句】:【守著餅挨餓】(慣)比喻有好的條件不知道利用。
【第64句】:程咬金的本事——只有三斧頭的硬功夫
【第65句】:【三畝棉花三畝稻,晴也好,澇也好】釋義:一半地種棉,一半地種稻,晴收棉花雨收稻。比喻做事穩當,不冒風險。例句:三畝棉花三畝稻,睛也好,澇也好。花宜晴,稻宜雨,平分三畝,必有一得。故日:“晴也好,落也好。”計圖人定勝天,不思不便宜處,亦必居其一。
【第66句】:【無事不登三寶殿】“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一俗語,指的是無事不來,來者必有所求。它源自佛家活動場所。 “三寶”,指佛、法、僧三者。佛,指大知大覺的人;法,指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和宣揚教義的人。而“三寶殿”又是什么地方呢?據明代學者歸有光的解釋,“三寶殿”是佛教的佛、法、僧三大活動場所。“佛”的活動場所,是指佛教徒登場辦事的地點大雄寶殿,閑人不能隨便進門游覽;“法”的活動場所,是指佛家珍藏經書、經典之所“藏經樓”,也不能擅自進去;“僧”的活動場所,是指僧人燕息(睡眠)的“寧靜禪房”,他人不得擅人。正因為“三寶殿”是個清靜高潔的特殊地方,又多建在高山之上或深山之中,凡人很少涉足,以保持佛家清凈之地。沒有重要的事情,一般人是不進去的。所以人們便用“無事不登三寶殿”來比喻沒有事情不找上門來。現在,寺廟多在風景優美的山林之中,多數已成為旅游景點,“三寶殿”多已開放,佛俗交流前所未有,三寶殿變得游人如織。
【第67句】:兵糊涂一個,將糊涂一群。
【第68句】:【黃土埋了大半截】見“半截身子入土”。
【第69句】:【拔了蘿卜地皮寬】(諺)比喻趕走或除掉了心頭憎恨的人,心里自然輕松愉快。
【第70句】:飛機上作報告——空話連篇
【第71句】:【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原義為:秀才在家讀書,就能知 道社會上的事情。借指人知識廣博,或消息靈通。魯迅《南 腔北調集》:“古之秀才,自以為無所不曉,于是有‘秀才不出 門,而知天下事’這自負的漫天大謊。”
【第72句】:老人吃油條——全靠磨勁
【第73句】:【貓老吃子,人老惜子】(諺)指貓老了,會將生下的崽子吃掉;人老了,會特別惜愛自己幼小的孩子。 也作“人老惜子,貓老吃子”。
【第74句】:【才說了嘴就打了嘴】(慣)說嘴:自夸,自我吹噓。剛夸了口就出丑了。 也作“說嘴打嘴”。
【第75句】:【猴兒不爬竿,多敲幾遍鑼】釋義:比喻引誘,使人上圈套。例句:他趙老貴就是通過窺測探索,抓住了蔡義那愛好虛榮、主觀自信、易于沖動等特點,漸漸地把蔡義誘進了他的圈套。用他的話說就是:猴兒不爬竿,多敲幾遍鑼就是了。
【第76句】:雪里梅花——飽經風霜
【第77句】:行夜路吹口哨——自己壯膽
【第78句】:【一斤肉包的餃子——好大皮子】(歇)皮子:本指包餃子的面片兒,轉指外表、架勢。指人派頭、架子大。含譏諷意味。
【第79句】:【鉆進悶葫蘆里】釋義:比喻沉悶起來。例句:他喝了一口茶,瞅著錢萬利的滿臉愁容,說:“怎么,唉聲嘆氣的,又鉆進悶葫蘆里去了?”
【第80句】:媽媽檢查我的語文作業,看我寫得不整齊,就說:“你看你寫的,大爺爺小孫子的,重新寫一遍!”(山西·洪洞)
【第81句】:【三過家門而不入】(慣)傳說夏朝大禹為了治水,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形容一心為公而不考慮個人利益。
【第82句】:【風水不便,客人背纖】(諺)背纖:人在岸邊用繩拉船前行。行船遇到逆風或逆水,乘船的客人也只好下船背纖。借指事到無奈時,只好勞動尊客。
【第83句】:我吃飯總是慢吞吞的,好像咽不下飯。媽媽半打趣地說:“你呀,沒有嘗過饑餓的滋味。俗話說,肚子饑餓時,山楂也無核。”(浙江·常山)
【第84句】:【威武不能屈】釋義:在權勢殘武力的脅迫下也不屈服。形容人堅貞剛強。例句:現在證明,你的論斷是完全正確的。他真是威武不能屈,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第85句】:【有多大的籠子,養多大的鳥】釋義:比喻要根據條件辦事。例句:按說,應當有多大的籠子,養多大的鳥!可我……
【第86句】:【貓口里挖鰍】(慣)鰍:泥鰍。從貓嘴里把它吃進的泥鰍掏出來。 比喻事情難度大,辦不到。 也作“貓嘴里挖鰍,虎頭上做窠”。
【第87句】:【 餓死也是撐死】有困難別人不相信。西戎《王仁厚和他 的親家》:“咱是富裕戶,鬧也不算,餓死也是撐死了!”
【第88句】:【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花費極大的精力。臺灣吳濁流《波茨 坦科長》:“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打通乙科長,但在意外的地 方,又受到阻礙。”
【第89句】:【前門不進師姑,后門不進和尚】釋義:比喻為人作風正派。例句:“老娘人便看不像,卻替老公爭氣。前門不進師姑,后門不進和尚,拳頭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馬過,不像你那狗淫婦,人硬貨不硬,表壯里不壯,作成老公戴了綠帽兒,羞也不羞!”
【第90句】:猢猻跳上煎餅鍋——瞎蹦跶
【第91句】:【心腸是鐵做的】(慣)形容人心硬,不為感情所動。
【第92句】:【魚見鷺鷥骨頭軟】形容畏懼。傳記圖書:“魚見鷺鷥骨頭 軟。抓衣領的難民見他來勢兇猛,怕吃眼前虧,松了手。”
【第93句】:【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修身】(諺)重裘:加料的皮毛衣裳。謗:誹謗。指解救寒冷的有效辦法,最好是穿上加料的皮毛衣裳;抵御誹謗的有效辦法,最好是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也作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 止寒莫若重裘,止謗莫若自修。 御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
【第94句】:【禾稈蓋珍珠】釋義:比喻不顯露本領、才華。例句:我知道他們有鋒芒,不過像俗話所說的,“禾稈蓋珍珠”,他們把光芒隱蔽起來,使你看不見。
【第95句】: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癡心妄想;異想天開
【第96句】:【 人無前后眼】人不可能預知一切,料事如神。相關的:人 有前后眼,富貴一千年。趙樹理《邪不壓正》:“人沒前后眼, 早知道有這些麻煩,咱不會早給閨女找個婆家打發出去!”
【第97句】:磚穿里起火——穿煙(謠言)
【第98句】:【 荷花出水見高低】荷花開在水面上,有高有低。高低,兼 指優劣勝負。借指最后看出高低勝負。《人民文學》(1962, 4):“荷花出水見高低,同是五尺漢子,莊稼一割,你為什么 比別人收得少呢?你為什么比別人貢獻小?”
【第99句】:【戲臺上出大恭——唱不成】(歇)出大恭:排泄大便。本指唱不成戲,轉指辦不成事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