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正缺個橋,來個扛板子的】(慣)有板子就可搭橋。比喻來得正好,及時滿足了需要。
【第2句】:媽媽讓我去給小兔拔草,我說:“這么冷的天到哪兒去拔草?”媽媽說:“兔吃百樣草,田邊地頭容易找。”(河南·濮陽)
【第3句】:鼓樓上的百靈鳥——驚嚇出來的
【第4句】:麻雀當家——七嘴八舌
【第5句】:楚霸王打天下——有勇無謀
【第6句】:弟弟一手寫著字,一手玩著泥,眼睛看著書,嘴里哼著曲。爸爸看見可生氣了,說:“像你這樣,一手牽著牛,一手拉著驢,嘴里吃蘋果,想著油炸魚。如果不改正,學啥也不成器。”(河南·鄢陵)
【第7句】:【把天捅個窟窿】指傷害權威,惹了大禍。成語:膽大包 天。傳記圖書:“對于我這個將天捅了個窟窿的人,他不動 聲色的置我于黃巢墓前,其含義居心可謂昭然。”
【第8句】:【踢皮球】(慣)比喻互相推諉,把本該由自己解決的問題推給別人。
【第9句】:【信忌紅字】書信沒有用紅筆來寫的,這是為什么呢?人們歷來有個說法,叫“丹書不祥”。所以,人們忌用紅筆寫信,認為收到紅筆寫的信很不吉利。其實,這不能算迷信,而是有深刻的文化歷史背景。所謂“丹書”,在三種情況下使用。第一是古代統治者為了便于自己的統治,托言天命,捏造所謂的“天書”,用丹筆書寫,故稱“丹書”。第二是帝王頒發給功臣的一種證件,也用紅筆書寫。從文物中可以找到皇帝書寫的文件許多是用寶貴的朱砂寫成的。第三是古代用朱筆記錄罪犯徒隸的名籍。原來,古代罪人名冊要用紅筆書寫。直到現在處以極刑的罪犯名字都要用紅筆打叉或在名字下面畫杠,這種做法是古代處理罪犯的遺跡。以上三種情況,都對老百姓的心理產生了影響。皇上假托天命,寫的文書稱丹書,有至高無上的權威,誰敢模仿冒犯,這是其一。罪犯的名冊用紅筆來寫,處斬死刑犯人要把罪犯的名字打上紅叉,老百姓對死看做是不吉利的事,何況被打上紅叉處斬的死囚犯呢,更是避之不及,這是其二。以上兩種原因產生了對老百姓的心理影響,因此,人們忌用紅筆寫信是有道理的。
【第10句】:背后作揖——空頭人情
【第11句】:【勝者王侯敗者賊】原指封建社會中爭奪政權的情況,勝 利了就是王侯,失敗了就被稱為賊。泛指以成敗論人。或 說:成則為王,敗則為寇。張潔《無字》:“許多真相無從知 曉,局外人判斷起來,只好‘勝者王侯敗者賊’了。”
【第12句】:這天,奶奶看到一群螞蟻爭先恐后地往樹上爬,忙對我說:“螞蟻上樹,滿天風雨;螞蟻下山,必有干旱。婷婷,快把晾著的衣服收起來吧!”(河北·唐山)
【第13句】:活人拜泥胎——不傻也不呆
【第14句】:【 挖自己的肉,補人家的瘡】損害自己,幫助他人。成語:挖 肉補瘡。黃谷柳《蝦球傳》:“世界事,道理很漂亮,做起來全 不是那末一回事,挖自己的肉,補人家的瘡,我不干。”
【第15句】:【一個鼻兒的罐子,豁著掄了】釋義:比喻不顧一切,與人相拼。例句:既然走到這步棋上了,就得一個鼻兒的罐子,豁著掄了;他成心要我死,我臨死也要皎他兩口!
【第16句】:狗熊掰玉米——掰一個丟三個
【第17句】:【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難保不懷毒】釋義:比喻人心險惡,難以猜測。“難”又作“怎”。例句:這個郎君也早合當倒運,就吐實話泄機與他,到吃婆娘哄賺了。正是:花枝葉下猶藏刺,人心難保不懷毒。
【第18句】:我十歲生日那天,親戚們給我買了許多禮物。媽媽說:“真是人情不隔年,一錢還一錢。”(江蘇·寶應)
【第19句】:【不成器】(慣)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比喻沒出息,不成材。
【第20句】:【井底撈明月】(慣)比喻根本不可能做到或一無所獲。 也作“水里撈月亮”。
【第21句】:【龜走龜路,鱉走鱉路】釋義:比喻各走各的門路。例句:張刀柱一個人在房里左思右想,想起了一個補救的辦法;“對,找朱局長去。兒子搶了頭功,我去搶個二功吧!他報告團長,我報告局長,龜走龜路,鱉走鱉路。”
【第22句】:【春秋】“春秋”本意是春天和秋天。其實在古代,春秋也指季節,但并非和現在一樣,古代所說的春秋,本指一年。中國商代及西周前期的相當長時期,一年只分春秋兩季,沒有冬夏,所以,春秋就是一年。而一個個的春秋就成為歷史了,引申義即歷史。說起作為歷史含義的春秋,它的起源與孔子有關。古代,朝廷設有不少史官,史官又分成左史官和右史官。右史官負責詳細記載帝王的談話言論,例如《尚書》即這類著作,可以說是帝王的文案。左史官則負責記載國家之事,他們把重要大事記人“策”中,小事寫在“簡”里。魯國的那部《春秋》就是策和簡合編而成的一套編年史。據說,《春秋》是由孔子親自修訂的。后世則把《春秋》記載的這段歷史時期稱為“春秋時代”了。這部《春秋》影響很大,如果閱讀《春秋》,可能會覺得概括而簡單,猶如一份大事記,不過,它對研究古代歷史有重要學術價值。后來出現左丘明的《左傳》、公羊高的《公羊傳》、谷梁赤的《谷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即為解說極其概括簡約的《春秋》而作,“傳”即解說之意。《春秋》的寫作方法還被后人稱為“春秋筆法”,成為后世效法的典范。
【第23句】:老鼠做道場——哪有正經
【第24句】:【海水知深淺,人心難思量】人心難以捉摸。明代《金瓶 梅》:“莫不孟三姐也臘月里蘿卜動個心,忽刺八要往前進嫁 人?正是世間海水知深淺,人心難忖量。”
【第25句】:【 老虎吃天,無處下爪】謂不知從何著手,或野心無法實現。 相關的:狗咬刺猬,下不了嘴。西戎《糾紛》:“可是他該說什 么呢?真是老虎吃天,無處下口呀!”
【第26句】:【大有大的難處】(諺)指規模大、產業大,固然風光,可也有外人不知道的為難之處。
【第27句】:【一來照顧郎中,二來醫得眼好】雙方都得到好處。成語:一 舉兩得。明代《西游記》:“你的造化,我有營生。這才是湊 四合六的勾當。你也不須遠行,莫要花費了銀子。我們不 是那不濟的和尚,膿包的道士,其實有些手段,慣會拿妖。 這正是一來照顧郎中,二來醫得眼好。”
【第28句】:【割不斷的親,打不斷的鄰】見“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鄰”。
【第29句】:我做事總是磨磨蹭蹭的。媽媽說:“你呀,一天到晚慢慢騰騰,等你抓住枕頭,天早亮了!”爸爸在一旁聽后說:“對孩子不能只批評,要耐心教育。”“有道是打是親來罵是愛。我說她兩句,你少在一旁敲邊鼓。”媽媽回敬道。(安徽·淮南)
【第30句】:牛老怕驚蟄,人老怕大寒。
【第31句】:【人離鄉賤】(諺)舊指人離開本鄉本土,到外地去謀生,人地生疏,到處求人,總不免要看別人的臉色。 也作人離鄉賤,物離鄉貴。物離鄉貴:貨物離開它的原產地就值錢了。 物離鄉貴,人離鄉賤。
【第32句】:【乳名都是父母起,壞名都是自己惹】(諺)乳名:小名。指人的壞名與乳名無關,但卻和行為直接關聯著。
【第33句】:【四季豆油鹽不進】油鹽,有言,諧音。意即不聽話,頑固。 成語:充耳不聞。文稿:“這幫四季豆油鹽不進的家伙,我看 干脆,崩了算啦。”
【第34句】:水到屋邊帆到瓦——水漲船高
【第35句】:表哥從南方打工回來,給姑媽買了一件羊毛衫。姑媽說:“我已經有了一件羊毛衫,干嗎破費?”奶奶在一旁說:“兒子有孝心,樂壞老娘親。你就收下吧!”(河南·內鄉)
【第36句】:鴨子過河——隨大流
【第37句】:【平地一聲雷】(慣)比喻突然發生一件震動人心的大事。 也作平地一聲驚雷。 平地起雷。
【第38句】:每次寫作文,我老愛“克隆”作文書上習作的開頭與結尾。媽媽說:“寫作文要寫出自己的情感,要多讀多練。這樣吃別人嚼過的饃多沒味道!”(陜西·武功)
【第39句】:【山高遮不住太陽,水大漫不過船去】釋義:比喻高的上頭還有高的;也比喻邪不侵正,真理不可戰勝。例句:老劉婆:“小蘭!山高遮不住太陽,水大漫不過船去,胳膊還能扭過大腿啦:不是二嬸排擠你,你真做得太過分了。”
【第40句】:楊家將上陣——不分男女
【第41句】:【鷹犬、爪牙】“鷹犬”、“爪牙”用來指匪首或反動集團的黨羽或幫兇。 “鷹犬”、“爪牙”本義是褒義詞,鷹犬表示為主忠誠,爪牙則意指國之利器。飛將軍李廣一次闖了禍,上書向武帝請罪,武帝回答說:“將軍者,國之爪牙也。”此外,禁衛軍的將官又稱作“爪牙官”,比喻他們就像鳥獸的爪牙一樣,是保護自我的主要手段。東漢陳龜,被任為度遼將軍,前去抵御邊患,臨行前上疏,自稱“馳騁邊陲,展鷹犬之用。”袁紹向獻帝上疏,稱“臣頗有一介之節,可責以鷹犬之功”等等,都是自表忠心的。后來,鷹犬、爪牙逐漸演變成反面的詞匯,變成了壞人的幫兇。
【第42句】:【官無中人,不如歸田】(諺)中人:朝中有權勢的官員。歸田:回老家種莊稼。舊指當官沒有靠山,還不如回家種地去。 也作“仕無中人,不如歸田”。
【第43句】:貓兒偷食狗挨打——無辜受累
【第44句】:鱉咬手指頭——不放
【第45句】:扳不倒兒蓋被窩——個兒小被(輩)兒大
【第46句】:【參天的大樹,是一枝一杈長起來的】釋義:參天:樹木高聳在天空中。比喻事物是由小到大逐步成長起來的;人的才干也是慢慢鍛煉出來的。例句:老會計笑著說:“參天的大樹,是一枝一權長起來的,工作本領是一點一滴練出來的。我打包票,你能干好。”
【第47句】:【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各種意見不一致,行動不協調。 成語:各自為政。類似的: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各拉各 的弦兒,各唱各的曲兒/各打鑼鼓各唱戲。陳登科《赤龍與 丹鳳》:“唉!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弄得本縣神魂顛 倒,摸不著門道,不知依誰是好。”
【第48句】:烏龜找甲魚——路貨
【第49句】:【 聽評書掉淚,替古人擔憂】借指沒有必要的擔憂。類似 的:看三國掉淚,替古人擔憂/莫替古人擔憂。張恨水《啼笑 因緣》:“可是這也礙不著你什么事,你干嘛聽評書掉淚,替 古人擔憂?”
【第50句】:【私鹽越緊越好賣】有機可趁,有空子可鉆。陳登科《淮河 邊上的兒女》:“‘那你估計錯了,越在這時候,越好干。“干! 就這樣干!私鹽越緊越好賣。”’
【第51句】:【撞了一鼻子灰】見“碰了一鼻子灰”。
【第52句】:我做作業的時候,本來要答周長是多少,可最后忘答了。媽媽檢查完作業后,說:“看來,周長是沒跟你拜年哪!”(江西·臨川)
【第53句】:石油里面有金子,人民里面有圣人。
【第54句】:【狼腿扯到狗腿,驢唇不對馬嘴】釋義:比喻胡亂牽扯,不相符合。例句:我向你要兩百五十六塊錢,而你又扯出什么大事來,這不是狼腿扯到狗腿,驢唇不對馬嘴嗎?
【第55句】:【節令不饒人】(諺)節令:我國一年二十四個節氣的氣候和物候。 饒:寬容。節令是農業生產的規律性的依據,誰違背它誰就會受到懲罰。指農業生產必須嚴格遵從節令的規定。
【第56句】: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廣。
【第57句】:提著燈籠砍柴——明砍
【第58句】:【敬神如神在】(諺)拜神就要恭敬得如同神真的在一樣。指舉行祭神儀式要誠心誠意。
【第59句】:【行見行,沒處藏】(諺)行內的事遇到真正懂行的人是無法瞞過的。 指一切假冒偽劣的東西,逃不過內行專家的眼睛。
【第60句】:板凳上打麻將——抓不開
【第61句】:【解手】把大小便說成“解手”,這里一定有文章。據《明史》、《文獻通考》等書記載,元朝末年,朝政腐敗,兵燹連年,民不聊生,中原江淮一帶,人們顛沛流離,饑餓死亡者十占六七,大片土地撂荒。為恢復中原經濟,明初官府在山西洪洞廣濟寺設局駐員,征召當地居民,遷徙至冀、魯、豫、蘇、皖、北京一帶。廣濟寺有一棵大槐樹,隱蔽數畝,移民行前紛紛指樹為記,含淚告別故鄉。遷民是強制性的,人們故土難離,用各種方法進行反抗,官兵怕人們半路上逃跑,就把他們雙手捆起來,幾十個人連在一條繩子上,一人要動,牽動全體。這樣,無論是白天行路還是晚上睡覺,如果有人要大小便,就得懇求解差把繩子解開。起初,話說的比較完整:“請大人把我的手解開,我要大(小)便。”后來逐漸簡化,先是說“給我解手”,最后干脆只說“解手”,解差也心領神會,彼此配合默契。到了新的住地,人們開始了新的生活。但“解手”的事在人們頭腦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由于說順了口,甚至比“拉屎、撒尿”好聽一些,所以“解手”一詞就成了人們大、小便的代用詞了。
【第62句】:【 打得落花流水】形容慘敗。明代《好逑傳》:“鐵公子按捺 不下,便放開手,東一拳,西一腳,將眾人打得落花流水。”
【第63句】:【井里蛤蟆沒見過多大的天】謂知識少,見識淺,眼光短。 成語:坐井觀天、井底之蛙。清代《醒世姻緣傳》:“所以連青 州府城門也沒得出來走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沒見什么天 日。”
【第64句】:【褲兜子鉆蝎子——愛昨蜇咋蜇】(歇)咋:方言,怎么。蜇:蝎子用毒刺刺人,諧“著”。指任憑事態發展,結果是怎樣就怎樣。
【第65句】:做數學作業時,我遇到一道難題,就去問爺爺。爺爺接過書看了看,捋著胡子笑著說:“鐵锨越用越明,腦子越用越靈。你呀,就是懶得動腦筋,題目不難嘛!”(河南·靈寶)
【第66句】:【老鼠吃貓飯】(慣)比喻弱者侵占了強者的利益。
【第67句】:【舌頭帶鉤子】(慣)譏諷人說話帶刺或話里帶著不滿、挑拔的意味。 也作舌尖帶刺兒。 舌尖子蜇人。
【第68句】:小剛被選為學習小組長了,他姥姥知道后高興地說:“鞋幫做成了帽檐了,我家的小剛高升了。”(山西·太原)
【第69句】:火車廂里賽歌——高歌猛進
【第70句】:【公雞頭,母雞頭,湊到一起就想斗】釋義:形容人像好斗的雞一樣喜歡爭斗。例句:老蒲見兩人拉起架子,要吵嘴的樣子,忙推開二人,打著哈哈說:“公雞頭,母雞頭,湊到—起就想斗,斗來斗去,為的是—粒砂土豆。”
【第71句】:【哪里的黃土不發芽,哪里的水土不養人】(諺)任何地方的黃土種下莊稼都會發芽成長,任何地方的水土都可以養活人。指人不必死守在一個地方受困,到處都可以謀生。
【第72句】:【迅雷不及掩耳】采取猛烈行動,使對方來不及準備,無法 做出反映。成語:措手不及。姚雪垠《李自成》:“俗話說,迅 雷不及掩耳。咱們就是要像迅雷一樣奔入河南,使敵人措 手不及。”
【第73句】:女大十八變,臨了上轎還要變三變。
【第74句】:【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諺)指求助于別人,必須求那以濟人為樂、慷慨大度的豪杰之士;救濟別人,必須是在他處境窘困、急需救助的關鍵時刻。 也作求人須求大丈夫,救人須救急時無。 求人須求英雄漢,濟人須濟急時無。
【第75句】:【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諺)內行人只要伸一伸手,就能知道交手的對方有多高的功力。指行家里手一接觸便能估透對方的強弱虛實。 也作“行家動動眼,便知深和淺”。
【第76句】:【家無隔宿之糧,灶無半星之火】(慣)形容家境十分貧窮,連第二天的口糧也沒有。
【第77句】:【壓大的力氣嚇大的膽】見“力氣是壓大的,膽子是嚇大的”。
【第78句】:水桶當喇叭——大吹
【第79句】:【希望】“希望”是指人們期望達到某種目的,或者盼望某種情況的出現,是實現某種目標的欲期。毛澤東曾對青年人說“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其實,“希望”這個詞最初指的是期待看到月滿月圓,并無它義。為何“希望”最初特指期待月滿月圓呢?這還得從“望”字說起。“望”字的產生與月亮有關。眾所周知,月有陰晴圓缺,造成圓缺的原因是月亮本身不發光,我們之所以能看見月光,是因為它反射太陽光的結果。月亮繞著地球轉,農歷每月月初之時,月亮轉到地球與太陽中間,月亮正對著地球的那一面因為照不到太陽,使得我們無法看到它,這就是新月,古人將其稱為“朔”。隨著月亮的轉動,被太陽光照亮的部分越來越大,月牙一天比一天“胖”,等到向地球的一面全部照到太陽光時,就成了滿月,古人稱之為“望”。《說文》解釋:“望,月滿也。”“望”在農歷的十五六,人們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滿月之后,月亮又逐漸變“瘦”,至完全看不見,新月時期又開始了。就這樣周而復始,永無止境。因此,月相變化的周期,也就是從“朔”到“望”,再從“望”到“朔”的時間。月圓月缺一個周期.恰好一個月。正因為“望”是月滿月圓之意,“希望”自然就是期待月圓之日的意思了。宋范仲淹在《十四月夜》中寫道:“天意將月圓,人心等滿時。已知千里共,猶訝一分虧。”表達了人心等滿,愿月滿無缺,花好月圓。圓月是美好光明的象征,自然“望”是大家所期(希)盼的。 “希望”一詞逐步引申演化為期望達到某種目的,實現某種目標,而達到一個“圓滿”的結果。
【第80句】:【少所見,多所怪,睹橐駝言馬腫背】(諺)橐(tu。)駝:駱駝。見識少的人容易大驚小怪,看到駱駝就以為是馬背腫高了。指把不常見的事物看作怪異的,只緣見識太少。 也作少所見,多所怪。 少見必多怪。
【第81句】:【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釋義:只看見利益,卻看不見危害。例句:“每見世人惟利是趨,至于害在眼前,哪里還去管他。所以俗語說的:‘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
【第82句】:【大意失荊州】釋義:荊州:今湖北江陵,三國時是蜀漢政治、軍事重鎮,據《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描寫,關羽鎮守荊州,由于出兵進攻曹操,荊州沒有嚴密設防,上了東吳的當,孫權派兵襲取了荊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損失。例句:他推了推眼鏡說:“也要防備他們惱羞成怒,來個不管三七二十一,亂搞一氣,怎么辦?‘大意失荊州’,想得太簡單,容易出事。”
【第83句】:【十家鍋灶九不同】釋義:比喻人的思想各不相同。例句:你姓張,他姓李,人多心多,十家鍋灶九不同。
【第84句】:【 山好能容四面看】謂禁得起挑剔。記錄:“這樣的產品沒 得說,山好能容四面看,怎么著你也挑不出毛病。”
【第85句】:【身在曹營心在漢】(慣)曹營:東漢末曹操的軍營。漢:因劉備后來建立蜀漢國,故用來代指東漢末劉備一方。《三國演義》中描寫,劉備的盟弟關羽在與劉備失散后,被曹操收降,關羽身在曹營,卻心向劉備。比喻人在一方,心卻在另一方。 也作“人在曹營心在漢”。
【第86句】:【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多指相貌 方面的缺點。期刊:“你老覺得我難看,你可以搖搖頭,撇撇 嘴,說我丑人多作怪,馬不知臉長,但你沒有資格說我下 賤。”
【第87句】:【東家不知西家苦,南家不知北家難】(諺)西家的苦處,東家不知;北家的難處,南家不知。指家家都有說不出的苦處和難處,只是別家不知道罷了。 也作“東家不知西家,一家不知一家”。
【第88句】:【搞鬼把戲】(慣)指暗中使用陰險的手段或計策。 也作“搞鬼名堂”。
【第89句】:【分銀子都會有人罵】做好事也會有人不滿。陳殘云《香飄 四季》:“好比俗話說的,分銀子都會有入罵,搞社會主義,跫 件翻天覆地的大事,總有些人不滿意。”
【第90句】:【 來而不往非禮也】有來有往,互相交換、交流。也用反 語,指報復。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她說應該回擊,來而 不往非禮也。”
【第91句】:要考試了,我說:“又得考試了,真倒霉。”爸爸說:“有什么倒霉的?當兵不怕跑,學生不怕考。”(江蘇·鎮江)
【第92句】:雞給黃鼠狼拜年——巴結到家反被害
【第93句】:吹牛皮不犯死罪——大話由你說
【第94句】:一天,我只顧玩耍,老師布置的作業沒有寫。媽媽批評我說:“和尚念經,郎中治病。你是學生,不好好學習干什么?”(河南·許昌)
【第95句】:那天,我在路邊的拐彎處碰倒了一個提著雞蛋的小姑娘,雞蛋爛了,小姑娘哭著叫我賠,我也急哭了。真巧,迎面走來了我表叔,這才知道碰倒的是他侄女。表叔笑著說:“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啦!”說得我們都笑了。(河南·虞城)
【第96句】:【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丈二,身高,摸不著頭腦。借指 弄不明白。和尚,也說:金剛。成語:莫名其妙。王朔《私人 律師》:“林崖驚異地望著這對表情奇特的男女,有點丈二和 尚——摸不著頭腦。”
【第97句】:王嬸家的兒子因扒竊被拘留了。爸爸惋惜地說:“都是幾個慣偷把他帶壞了。”媽媽卻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啊!”(湖北·鐘祥)
【第98句】:【家有黃金,外有斗秤】(諺)家里有多少金銀,四鄰八舍有斗有秤給你稱量得一點兒不差。指一個家庭的經濟條件如何,瞞不過鄰里鄉親。 也作“家有黃金外有秤”。
【第99句】:【揀了芝麻,丟掉西瓜】揀小的,放棄大的。比喻抓不住重 要的。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所差的是抓不住關鍵, 往往是這也有理那也有理,有時候揀了芝麻,丟掉西瓜。”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