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扁擔無釘兩頭塌】兩頭落空。或說:扁擔沒扎,兩頭打 塌。周立波《山鄉巨變》:“那邊擋駕,這邊又不能轉去,落得 個扁擔沒扎,兩頭失塌。”
【第2句】:星期日下午,我在練大字。爸爸在一旁說:“要寫好字必須注意方法:肚子前面放個斗,兩條腿中間臥條狗,毛筆握緊,拉不出手。”(河南·許昌)
【第3句】:【話說過,風吹過嘴上文案,不能算數。】孔厥《苦人兒》: “媽說,‘話說過,風吹過!’大(爸)說,‘白紙黑字寫下的!”’
【第4句】:【—粒耗子屎,壞掉一鍋粥】壞的成分加入,破壞了質量。 類似的:一個死蒼蠅壞了一鍋粥/一泡雞屎,壞了一缸醬。 劉心武《班主任》:“你弄個小流氓來,陷到作他個別工作的 泥坑里去,哪還有精力抓教學質量?鬧不好,還弄個一粒耗 子屎壞掉一鍋粥!”
【第5句】:《三字經》橫著念——人性茍(狗)
【第6句】:【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歇)司馬昭:三國時魏國大將軍,司馬懿的兒子,魏帝曹髦在位時專國政,企圖謀取帝位。路人:行路的人。指野心勃勃,世人共知。 也作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第7句】:媽媽檢查我的語文作業,看我寫得不整齊,就說:“你看你寫的,大爺爺小孫子的,重新寫一遍!”(山西·洪洞)
【第8句】:【有借有還,再借不難】見“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第9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諺)山再高,總有人走的路;水再深,總有渡人的船。指上山有山路,渡水有水路,世上沒有人走不通的路。
【第10句】:【 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國古代有開天辟地 的傳說。三皇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五帝是:黃帝、 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他們是中國古代的部落首領或帝 王。此句意為:從古到今。李準《老兵新傳》:“說得遠一些, 恐怕從盤古開天辟地到現在,這地方還沒長過莊稼。”
【第11句】:【說大話使小錢】(慣)1指說話口氣很大,做起事來卻很膽小。2指口頭上很大方,其實很小氣。
【第12句】:【拾到雞毛當令箭】見“拿了雞毛當令箭”。
【第13句】:【小姐】“小姐”現在一般指未婚女子。《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是:“對未婚女子的一種尊稱,多用于外交場合”。然而“小姐”這個稱呼原非美稱,更沒有尊敬的意思。據清代學者趙翼《陔余叢考》稱:宋時閨閣女稱小娘子,而小姐乃賤者之稱。又據錢惟演《玉堂逢辰錄》中說:小姐之稱起于茶酒宮人韓小姐,是宮婢人名也。而蘇東坡則有《成伯席上贈妓人小姐》詩,可見,宋代妓女也稱“小姐”。小姐作為尊稱,始于明代,當時朱有敦《元宮詞》中有“簾前三寸弓鞋露,知是腰腰小姐來”的詩句。從此便把“小姐”作為深閨女子的代稱了。不過,當今黃、賭、毒又沉渣泛起,人們又習稱“三陪女”為小姐了,弄得正經的“小姐”一詞名聲掃地,良家閨秀避之不及,歷史兜了個圈又回到原地。
【第14句】:【中彩】“中彩”現在多指買彩票中獎。彩票業在我國屬于造福于民的福利事業,為福利事業籌資,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國家獨立經辦。“中彩”一詞源自古代的賭博游戲。古代有一種競賭游戲,用木頭做成五個與現代骰子不同的骰子,它們不是六個面的正方體,而是長柱體。四個側面有彩畫,兩面畫著雉(即野雞),另兩面畫著牛。頂的一面是黑色,底的一面是白色。游戲時,五個骰子一起擲,如果擲出去的五個骰子畫面一樣,比如都是牛,就叫中彩,就贏錢。 “彩”有大有小,全黑的最大,如果擲出了全黑,就叫中頭彩,自然贏的錢最多。
【第15句】:【貼人不富自家窮】(諺)貼:補貼,幫補。在錢財上幫補別人,往往是別人沒有幫補好,倒把自己拖垮了。指用財物扶持別人,并非救助人的好辦法。
【第16句】:【占鰲頭】(慣)鰲頭:皇宮大殿前石階上鐫刻的巨鰲的頭,科舉時代進土復榜時第一名(狀元),要在此站立迎榜,故稱中狀元為占鰲頭。 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也作“獨占鰲頭”。
【第17句】:【罵人不帶臟字兒】(慣)指罵人話中沒有粗俗下流的詞語,罵得含蓄。
【第18句】:【名師出高徒/嚴師出高徒】名師有成就,師傅要求嚴格,能 培養出高才生。臺灣白先勇《游園驚夢》:“您是顧師傅的高 足,名師出高徒,一定是好的。”
【第19句】:【戴帽子的猢猻——倒像人】(歇)指還像個人樣。含譏諷意味。
【第20句】:過秤亂加碼——不公平
【第21句】:【 一咒十年旺】指一種逆反心理,從吉利的方面去對待惡 言惡語。明代《醒世姻緣傳》:“沒賬!叫他咒去!一咒十年 旺,神鬼不敢傍!”
【第22句】:上山釣魚,下山打獵——路線錯了
【第23句】:【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釋義:比喻什么樣的人會結交什么樣的朋友。例句:不聽說話不看說事,看他交往的人,也可以知道一個人。……中國的古話說得簡單:不知其人觀其友。我們山里人,有句俗話說,龍交龍,鳳交鳳,老鼠的朋友會打洞。
【第24句】:我十歲生日那天,親戚們給我買了許多禮物。媽媽說:“真是人情不隔年,一錢還一錢。”(江蘇·寶應)
【第25句】:鬼門關止步——出生入死
【第26句】:月亮底下曬谷子——白費工夫;不頂用
【第27句】:天狗咬了呂洞賓——不認真人
【第28句】:【狗是百步王,只在門前狂】(諺)百步王:在離家百步以內逞能。指狗只會在家門口狂吠,一離家門口就老實了。比喻沒見過世面的人,一到生地方就會膽怯。
【第29句】:【廳上一呼,階下百諾】見“堂上一呼,階下百諾”。
【第30句】:【玩把戲】(慣)本指表演雜技,比喻玩弄蒙蔽人的手段。 也作“玩鬼把戲”。
【第31句】:大貍貓伸懶腰——唬(虎)起來了
【第32句】:【一個笛子一個笙】(慣)一個人吹笛子,一個人吹笙。形容相互配合得很默契。
【第33句】:【丫頭】我們現代人常稱小女孩為“、了頭”。那么,這個稱呼是怎么來尼?這還要從中國古代說起,在古時候,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頭上都要梳兩個髻,左右分開,對稱而立,形狀很像個“丫”字,這種頭型就被稱為頭”。后來,丫頭就慢慢成了女孩子的代稱。唐代劉禹錫《寄贈小樊》詩云:“花面、了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 在唐朝,“、了頭”就有女孩之意了。此外,因為古代婢女經常梳丫髻,所以“、了頭”有時也指婢女,如戲劇的婢女就叫“丫環”。
【第34句】:草原里的狍子——三五成群
【第35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風險,就不會取得好結果。它源自班超。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今陜西扶風)人。班家一門名人輩出,尤其是班超兄妹三人,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堪比“三蘇”(蘇軾父子)。班超的哥哥班固,專心治史,完成了一部偉大的歷史巨著《漢書》;班超的妹妹班昭,是歷史上著名的才女與歷史學家。班超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成語“投筆從戎”的典故就出自班超。班超投筆從戎后,決心在外交和軍事上建功立業。漢明帝十六年,班超隨郭恂出使西域,為漢匈之間的戰爭尋找盟友和支持者。當時的西域各國多數位于今天我國的新疆地區,小國林立,漢朝與匈奴的勢力犬牙交錯,各國在兩大勢力之間來回搖擺不定。作為使者,班超他們來到鄯善,鄯善國王對他們很尊敬,招待很好。然而突然間又變得很疏遠,不太搭理他們。班超斷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國王狐疑不定,才會這樣前熱后冷。于是,他探明了匈奴使者的駐地,秘密召集自己的隨從三十多人,激勵大家說:“我們從故鄉而來,想著能夠完成任務,建功立業,而如今匈奴的使者才來幾天,鄯善王就已經對我們疏遠了,再多等些時日,我們一定會被他送給匈奴人,尸骨被豺狼啃食。如今的局勢危急萬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只能冒險出擊,半夜火攻突襲匈奴使節,一舉消滅他們,到時候鄯善王一定會害怕被匈奴報復,也會懼怕我們的決心。”于是,夜襲成功。第二天會見鄯善國王,將匈奴使者的頭顱出示給他,鄯善王大驚失色,從此成為漢朝在西域的主要支持者。
【第36句】:【舍不得白米抓不著雞】(諺)舍得撒出一把白米,才能把雞逮住。 指不肯付出代價,就不會有相應的收獲。 也作“舍不得米,提不來雞”。
【第37句】:老大娘吃黃連——苦口婆心
【第38句】:【大懶使小懶】(慣)指懶人支使懶人做事,一個比一個更懶。
【第39句】:打雷不下雨——光響(想)有啥用;虛張聲勢
【第40句】:【悲傷憂愁,不如握緊拳頭】(諺)悲觀愁苦無濟于事,不如堅決奮斗,謀求出路。指消極忍受,不如積極拼搏。
【第41句】:【仇人相見,分外眼明】心里記著仇恨,故特別注意對方。 明,也說:紅。古華《浮屠嶺》:“冤家路窄。正是仇人相見, 分外眼紅。田發青不由地捏緊了雙拳,差點就撲了過去。”
【第42句】:【錐子扎不出一聲來】(慣)形容人不愛說話,無論受到怎樣的刺激都不吭聲。
【第43句】:【秤不離砣,公不離婆】(諺)秤:用來稱定物品重量的器具,此處特指秤桿。砣:秤砣。指就像秤桿和秤砣誰也離不開誰,缺一就不能稱物的輕重一樣,老夫老妻相依為命,缺了一方就難以生活。 也作“公不離婆,秤不離砣”。
【第44句】:買眼藥進了石灰店——認錯了門
【第45句】:劉備遇孔明——如魚得水
【第46句】:廟里的觀音——站得住腳
【第47句】:【首級】《三國演義》描寫張飛勇猛“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耳”。“首級”中的“首”本義是頭,可為什么又被稱為“首級”呢?這與古代的軍級制度有關,它源于秦國的商鞅。商鞅到了秦國,實行了變法,在軍事領域確立了一套新的軍級制度,以取敵人頭顱的數目作為評定爵位的基礎和依據。新制度規定:每斬獲一個敵人頭顱,士兵就可以獲得爵位一級、田宅一處和仆人數個。斬獲的首級越多,獲得的爵位越高,最高可至二十級。因為一首對一級,因而久而久之,人們就將頭顱稱為“首級”了。秦國的軍功授爵制度對普通士兵很有吸引力,依當時的規定,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獲得兩個敵人首級,那么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成為自由人,他做奴隸的妻子也可以轉為平民。而且,如果父親戰死沙場,他的功勞可以由兒子繼承。這無異于一人拼命,全家受益,因此極大提高了秦軍的戰斗力。秦國的強大,與商鞅的這些制度有直接關系。到了北宋,廢除了首級制度,但“首級”這個詞卻保留到了今天。
【第48句】:【紅皮蘿卜白心子】釋義:比喻假裝進步,表里不一。例句:誰他媽的要紅皮蘿卜白心子,可別怪我二光不講交情。
【第49句】:人群里有聰明人,高山里有金和銀。
【第50句】:我村的王某答應給我買本字典,可十來天過去了,還沒見影子。媽媽說:“你就別信他的話,十個跟頭不落地。”(江西·吉安)
【第51句】:【有勢休使盡,有話休說盡】凡事要留一手,適可而止。相 關的:有風不可駛盡。成語:留有余地。明代《金瓶梅》:“就 是六姐惱了你,還有沒惱你的。有勢休使盡,有話休說盡。 凡事看上順下,留些兒防后才好。”
【第52句】:【賣石灰見不得賣面的】(諺)石灰和面粉都是白的。比喻同行之間往往會互相嫉妒。 也作“賣白面的見不得賣石灰的”。
【第53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慣)形容人安分守己。
【第54句】:漚爛的花生——不是好仁(人);沒有好仁(人)
【第55句】:村里不少人都說一鄰居在沈陽掙錢多,爸爸說:“黃鱔大,窟窿眼也粗。”(安徽·樅陽)
【第56句】:老母豬尿窩——自作自受
【第57句】:【 有他不多,沒他不少】謂可有可無。歇后語說:一斗芝麻 拈一顆,有他不多,沒他不少。成語:無足輕重。浩然《艷陽 天》:“想安生,就像韓百安那樣,一生一世窩窩囊囊,受人擺 布;有他不多,沒他不少,潦潦草草地過一輩子。”
【第58句】:人造衛星上天——不翼而飛;驚天動地
【第59句】:【打蛇先打頭】(諺)打蛇要先打它的頭部。比喻打擊敵人,要先打他的首腦機關。也比喻除惡要先除首惡。 也作打蛇打頭,擒賊擒王。 打蛇要打頭,擒賊要擒王。
【第60句】:【楷模】是自然界實有的一種樹,俗稱“黃連木”,系落葉喬木,果實紅色,形為橢圓,其木質地柔韌,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瓏剔透,木紋如絲而不斷,名日“楷雕”,是一種很出名的工藝品。生長在孔子墓上的楷模傳說為其弟子子貢所植。清康熙年間遭雷擊焚死,后人遂將枯干圖像刻于石上,碑名“子貢手植楷”。又于石上建亭存碑,名日“楷亭”,碑與亭今都完好。但模樹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來的一種樹木。明人葉盛在《水東日記》中載:“……臨川吳文正公澄間日‘楷模二字假借乎?’日:‘取義也’。日:‘何以取木為義?’日:‘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出淮南王安《草木譜》’。”這兒提到的模樹很神奇,其葉隨時令而變,因其各季色澤純正,“不染塵俗”,便為諸樹榜樣。后世以樹喻人,故把模范行為、榜樣作用以及為人師表的風范,稱為“模范”。兩種神奇的樹木合在一起,即為“楷模”。
【第61句】:再甜的甘蔗不如糖,再親的嬸子不如娘。
【第62句】:【關門打鼓,鼓聲在外】(諺)關住門打鼓,鼓聲也會遠播到外面。比喻內部發生的事情,特別是丑事,總是難以掩蓋,很快就會傳播出去。
【第63句】:【爬得高,跌得重】釋義:官職攀得越高,招來的災禍越大。例句: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窮。人心不知足,得隴又望蜀。
【第64句】:鄰居張大媽與王二嬸吵架時,李大嫂前去勸架,說:“千年結親,萬年擱鄰,可別為一點小事傷了兩家的和氣啊!”(河南·寧陵)
【第65句】:【順著蔓摸瓜】釋義:比喻沿著發現的線索追究下去。例句:二愣說:“咱順著蔓摸瓜唄。”
【第66句】:【丑婦免不得見公婆】(諺)指再丑陋的媳婦,終究要見公婆的面,這是免不了的事。泛指無論怎樣為難的事,總得要出面解決。 也作丑婦終須見姑嫜。姑嫜:公婆。 丑媳婦總躲不過公婆的面。
【第67句】:三張紙畫個驢頭——好大的臉面
【第68句】:【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釋義:比喻壞人本性不會改變。也比喻本事強的人到哪里都吃香,無能的人到哪里都吃虧。“行”又作“走”。例句:馮貴堂滿心歡喜,心里想:“可見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認識金子的人,漫沙荒野里會拾到金子;不認識金子的人.滿地黃金走,兩眼黑糊糊,我這算碰上朋友了!”
【第69句】:【 不怕虎生三只眼,只怕人懷兩樣心】敵人厲害并不可怕,自 己人變心則易壞事。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老話說, 不怕虎生三只眼,只怕人懷兩樣心。你小子,乘你大哥不在 家,想奪權,想霸產,想在這小院兒里來個牛打江山馬坐 殿!”
【第70句】:新學期一開學,爸爸就提醒我要和學習好的同學交朋友,并風趣地說:“跟著鳳凰走,不是鳳凰也是個俊鳥;跟著黑瞎子走,不是黑瞎子也是狗熊。”(安徽·利辛)
【第71句】:【地上跑的數狗,天上飛的數斑鳩】(諺)斑鳩:鳥名,身體灰褐色,頸后有白色或黃色斑點,故名。指狗肉和斑鳩肉最細嫩美味。
【第72句】:兩口子吵嘴——講不清的理
【第73句】:【 功勞記在自己賬上】功勞全歸自己。夸大自己的作用,抹 煞別人的成績。類似的:功勞歸自己,錯誤推旁人。張濤之 《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個人是渺小 的,不管作出多么大的成績,都不要把功勞記在自己賬上。”
【第74句】:【先說斷,后不亂】先把話說明確,以免發生糾葛。明代 《金瓶梅》:“官人在上,不當老身意小。自古先說斷,后不 亂。”
【第75句】:【按牛頭吃不得草】強制無效。明代《石點頭》:“眾友不知 文子一諾無辭,一發不忿,畢竟按牛頭吃不得草,無可奈 何。”
【第76句】:【 一塊香餑餑八下搶】到處被喜愛,受歡迎。鄧剛《陣痛》: “車間工段請他下去畫決心欄、批判欄、學習欄,真是一塊香 餑餑八下搶,郭大柱紅遍全廠。”
【第77句】:【一勤生百巧,一懶生百病】(諺)百病:各種各樣的弊端。人要是勤勞,什么技巧都可掌握;人要是懶惰,什么弊端都會發生。指巧從勤中生,弊從懶中來。
【第78句】:【七歲八歲討狗嫌】(諺)男孩子在七八歲時特別頑皮淘氣,連狗都討厭他。指男孩兒在七八歲時最難管教。 也作七歲八歲,雞狗都嫌。 七、八、九,厭死狗。 七歲八歲,沒人刮得。沒人刮得:沒有誰愿意理睬他。
【第79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釋義:分分合合是人類社會的規律。比喻形勢總有變化。例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紛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紛爭,又并入于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后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
【第80句】:【又要過河,又怕脫褲子】(慣)比喻既想辦事,又怕麻煩。
【第81句】:【七嘴八舌頭】(慣)比喻眾人爭相發表意見。也比喻人多嘴雜。
【第82句】:海市蜃樓,天涯彩虹——虛的虛,空的空
【第83句】:野山雀頭包餃子一盡耍嘴皮子
【第84句】:豬尿泡上扎刀子一泄氣了
【第85句】:【人靠衣裝,神靠金裝】見“佛是金裝,人是衣裳”。
【第86句】:【烈火見真金】比喻經過考驗,才能看出好的品質。相關 的:真金不怕火煉。馬烽《劉胡蘭傳》:“不能棗子核桃一齊 數。通訊員里有的是硬骨頭。張大爺說得對,烈火才見真 金哩!”
【第87句】:老鼠鉆到煙囪里——兩眼一墨(抹)黑
【第88句】:【 以人血染紅頂子】頂子,清朝官員帽子的裝飾品,表示官 階,即所謂頂戴花翎。此語意為:靠殺害別人升官進爵。魯 迅《墳》:“民國元年以前稍不同,先說是康黨,后說是革黨, 甚至于到官里去告密,一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榮,但也未 始沒有那時所謂‘以人血染紅頂子’之意。”
【第89句】:樓頂上唱歌——高調
【第90句】:一天,剛學電子琴沒幾個月的一錕對媽媽說,他想學繪畫。一旁的爺爺聽了說:“孩兒,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毒。你還是先把琴學好吧!”(河南·焦作)
【第91句】:李明出外找事做,事情沒找到,還賠了盤纏。他媽嘆氣道:“真是狗沒套到,卻把狗繩給弄丟了。”(安徽·樅陽)
【第92句】:王母娘娘走親戚——騰云駕霧
【第93句】:【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婦人;寧治十婦人,不治一小兒】(諺)指婦女疑難病癥多,難治;小孩兒不知配合,更難治。
【第94句】:口含鹽巴望天河——遠水不解近渴
【第95句】:【到手的肥鵝又飛了】得而復失。類似的:到嘴的肥肉讓鷹 叼走了/到口的肥肉吐出來。劉云若《小揚州志》:“謝度芝 見到手的肥鵝又要飛去,怎肯坐失時機,就趕著,1道:大爺 回來,我同您說句話。”
【第96句】:婊子立牌坊——假裝正經;令人作嘔
【第97句】:【沒骨頭】(慣)比喻沒有骨氣。
【第98句】:【斷錢如斷血】(諺)生活中斷了錢財,就像人體斷了血一樣,難以存活。指錢財極為重要。
【第99句】:這天,奶奶看到一群螞蟻爭先恐后地往樹上爬,忙對我說:“螞蟻上樹,滿天風雨;螞蟻下山,必有干旱。婷婷,快把晾著的衣服收起來吧!”(河北·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