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本質工作,談談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認識和建議
加快推進以民生為重社會建設,涉及面廣,內涵豐富,基本要求是:積決好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社會管理等直接關系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現實利益的問題,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
為此,需要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發展教育也是把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的根本途徑。
必須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第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發展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提高全體國民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
特別要切實加強德育工作,把思想道德素質放在首要位置,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
第二,優化教育結構。
要堅持按照教育發展規律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重視學前教育,關心特殊教育,形成各級各類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格局。
第三,推進教育改革創新。
要著眼于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大力實施素質教育。
關鍵是更新教育觀念,改進人才培養模式,深化教學內容方式、考試招生制度、質量評價制度等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
特別要推進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使學生得到主動的、生動活潑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
第四,堅持教育公益性質。
教育是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對全體國民、對國家和民族現在和未來具有重大影響的公共事業,政府負有義不容辭的重要責任,必須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規范教育收費,健全公共財政投入和保障機制,為全體國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和條件。
要扶持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健全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
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做好這些工作,有利于全面發展教育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同時,推動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還必須進一步在全社會弘揚尊師重教的良好風氣,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特別是農村教師素質,把廣大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更好地發揮出來。
教師應當為人師表,忠誠于人民教育事業。
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條件。
我國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這是促進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的有利條件。
同時,擴大就業的壓力很大,就業形勢嚴峻將是我國今后較長時期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
因此,必須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
要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多渠道擴大就業。
第一,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
堅持發展經濟與促進就業互動,積極發展經濟和調整結構,以發展促進就業,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
這就需要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各類中小企業,發展有利于擴大就業的新行業、新產業,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推進小城鎮建設和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盡可能多地增加就業崗位。
第二,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是解決就業問題的一個重大方針。
創業不僅是創業者自己實現就業,還可以通過發展多元化創業主體和多種創業形式,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帶動更多的人就業。
要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營造自主創業的社會環境。
運用好財稅、金融政策,增加融資渠道,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加強技能培訓和信息服務,積極培育創業主體,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推動創業型社會建設,擴大就業容量。
第三,推進就業體制改革創新。
要統籌城市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健全覆蓋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
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及時幫助零就業家庭解決就業困難。
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鼓勵和引導大學生面向農村、面向基層就業。
第四,規范和協調勞動關系,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發展和諧勞動關系。
要規范企業行為,認真實施工時、休息休假、最低工資、勞動保護等方面的標準。
繼續完善和落實國家對農民工的政策。
國家為解決農民工問題已制定了平等就業、工資支付、勞動保護、社會保障、子女上學等政策,都應認真加以落實,還要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措施。
要加強勞動執法監督,特別要解決好非法用工、超時加班、勞動條件差等問題。
這樣,有利于擴大就業,也有利于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斷深化,打破了平均主義、“大鍋飯”制度,形成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同時也出現了城鄉、地區、行業和部分居民之間收入差距持續拉大的現象。
必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整頓和規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一,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
這是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分配制度,目的在于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在這里,合理兼顧效率和公平,是一個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問題。
一個時期以來,人們往往關注初次分配解決效率問題、再分配解決公平問題,實際上目前許多分配不公問題產生于初次分配領域。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這是對我國收入分配制度內涵的豐富和完善,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
這既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率,不斷增加社會財富,又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這“兩個比重”,是對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調整。
一個時期以來,在我國國民收入分配中,政府和企業所占比重持續提高,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明顯偏低,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這是多年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投資率持續偏高,消費增長緩慢、消費率偏低的重要原因。
提高這“兩個比重”,有利于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分配關系,有利于增加廣大勞動者收入,維護勞動者權益,也有利于合理調整投資與消費關系,促進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第三,加大個人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合理調整收入分配格局。
總的原則是,“提低、擴中、調高、打非”。
“提低”,就是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要強化支農惠農政策,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使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者收入隨著經濟發展逐步較多地增加。
“擴中”,就是努力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要通過采取多種措施,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使更多低收入者進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調高”,就是切實對過高收入進行有效調節。
要正確運用稅收手段,使過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通過稅收等形式由國家集中用于再分配。
“打非”,就是取締非法收入。
要嚴格執法,對偷稅漏稅、侵吞公有財產、權錢交易等各種非法收入依法取締和懲處。
還要規范壟斷行業的收入,引入競爭機制,打破經營壟斷;規范壟斷性企業資本收益的收繳和使用辦法,合理分配利潤。
總之,要通過改革和發展,擴大轉移支付,強化稅收調節,打破經營壟斷,創造機會公平,整頓分配秩序,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防止兩極分化,使全體社會成員逐步共同致富。
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歷來被稱為人民生活的“安全網”、社會運行的“穩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調節器”,是國家的一項重要社會制度,是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總的看還不夠完善,存在著覆蓋面小、保障水平低、制度不健全等問題。
在新的形勢下,必須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總的要求是: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指導方針,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為此,需要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一是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
要促進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規范化,完善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促進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二是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
要全面推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使基本醫療保險制度覆蓋城鄉全體居民。
三是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城市要繼續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
在農村要將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切實解決他們的基本生活問題。
此外,社會救助與慈善事業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促進社會和諧的特殊功能,應當支持其加快發展。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還要積極發揮商業保險的補充作用。
商業保險能夠滿足人們更高層次和多樣化的社會保障需要,也應支持其加快發展。
同時,要采取多種方式充實社會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加強基金監管,杜絕非法侵占、挪用,確保社保基金安全。
要逐步提高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制定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這有利于發揮社會保障制度的功能,也有利于促進勞動人口在全國范圍的流動就業。
住房是重要的民生問題,也是當前人民群眾十分關注的問題,應當把解決住房問題擺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適應全體居民需要的多層次住房保障體系,特別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
廉租住房制度是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重要制度,要合理確定廉租住房保障標準,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加大廉租住房建設力度。
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健康是國民素質的重要體現,是人全面發展的基礎,關系千家萬戶幸福。
多年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與人民群眾對醫療衛生的需求仍然差距較大,存在著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大力發展醫療衛生服務,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
要加快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的目標。
總的原則和要求是: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預防為主、以農村為重點、中西醫并重,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鼓勵社會參與,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
這是我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目標,要圍繞這個框架和目標,加快推進醫療衛生事業改革和發展。
同時,要完善重大疾病防控體系,提高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要以深化公立醫院改革為突破口,深化醫療衛生管理體制、醫療機構運行機制、衛生投入體制、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
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保證群眾基本用藥。
扶持中醫藥和民族醫藥事業發展。
要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發展婦幼衛生事業。
這些對于提高全體國民健康水平、增強健康體魄,都具有重要意義。
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社會穩定是人民群眾的共同心愿,是改革發展的重要前提。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的經濟體制、社會結構、利益格局和人們思想觀念發生深刻變化。
這種空前的社會變革,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活力,同時也必然帶來這樣那樣的矛盾和問題,增加了社會管理的難度和復雜性,必須把完善社會管理作為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任務。
第一,推進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創新。
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
堅持以人為本,創新社會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在服務中實施管理,在管理中實現服務,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創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
第二,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要完善信訪制度,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統籌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有效預防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
第三,重視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
社會組織具有提供服務、反映訴求、規范行為的積極作用,把它們的作用利用好、保護好、發揮好,有利于降低政府社會管理成本,有利于增強公民的社會認同感。
要支持各類社會組織承擔社會事務,參與社會管理和服務。
第四,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和監督。
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完善安全生產體制機制,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度,維護安全生產秩序,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要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強綜合減災能力建設,提高防范和應對自然災害能力。
第五,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
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平安創建活動,改革和加強城鄉社區警務工作,依法防范和打擊違法犯罪活動。
完善國家安全戰略,高度警惕和堅決防范各種分裂、滲透、顛覆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
一年級200字“我是文明小使者”不知道怎么寫征文
全地積極開展向“抗震救災英雄少年”、“抗震救秀”學習活動 四川綿陽市 在全市未成中開展三項教育活動,激發未成年人奮發向上、健康成長。
一是組織開展“災區重建從我做起”活動。
通過倡導災區未成年人在災民安置過程中,爭當文明衛生督查員,建設潔凈環保生活環境,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倡導同學之間結對互助,通過交流談心、節日聯歡、補習功課、贈送學習用品等形式,培養關愛他人、樂于助人的品德。
引導未成年人在家里不挑吃穿,不亂花錢,不盲目攀比,養成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二是舉辦 “學英雄、我行動”讀書演講活動。
通過組織廣大中小學生利用學校、社區的網絡服務設施,全面了解全國尤其是綿陽市4名“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和8名“抗震救災優秀少年”的先進事跡,組織災區帳蓬學校和全市不參加高(中)考的中小學生開展讀書演講比賽,激發未成年人學習英雄、崇尚英雄的美好情感。
三是開展“學習英雄少年,感恩師長”活動。
通過倡導學生在學校為老師制作一份感恩卡,在家里為父母洗一次碗,在社區參加“愛心一助一”結隊幫扶活動,進一步強化中小學生學習英雄少年,感謝家長養育、感謝老師教育之恩,感謝社會關愛之情,努力營造和諧溫馨的成長環境。
為提升活動效果,綿陽市在市級和各縣市區政務網以及各部門網站開設“學習英雄少年,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專題,登載全市未成年人參加活動的收獲體會,發表家長、教師和社會各界群眾的感言評論。
同時,在報紙開辟“學習英雄少年,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專欄,刊發未成年人參加活動的優秀征文,報道活動的進展情況和實際效果,發表言論評論,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推動活動的深入開展。
浙江諸暨市 在全市20余萬名中小學生中開展“學英雄少年事跡,做奮發有為一代”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掀起了“聽英雄故事、學英雄精神、踐英雄行動”熱潮。
一是運用多種渠道,大力宣傳英雄少年事跡。
利用諸暨日報、電臺、電視臺、門戶網等社會媒體和校園廣播站、校園網、校報、黑板報、宣傳窗(欄)等校園媒體,開辟專題、專欄、專版,運用轉載、述評、小議等多種形式,使中小學生從不同角度,全面宣傳英雄事跡,同時向全市中小學生印發少年英雄事跡折頁,把宣傳的觸角深入到每個學生,使中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一次心靈的洗禮。
二是以活動為載體,深入學習英雄少年精神。
開展“我向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學什么”主題大討論和“我心目中的抗震救災小英雄”征文演講比賽,讓學生們講一講英雄的事跡,說一說心中的體會,抒發對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同時,組織開展暑期學習抗震救災英雄少年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英雄少年事跡的學習,引導學生學習英雄品質,珍惜美好生活,并以日記的形式記錄暑期活動的內容和心得,培養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是知行合一,踐行英雄少年的可貴品質。
通過開展一次以感恩為內容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即送一張感恩賀卡,發一條感恩短信,做一件感恩事,唱一首感恩歌曲,倡導弘揚感恩美德“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理念。
開展“突發情況應急演練”活動,訓練青少年學生遇到緊急情況時的應變能力,引導他們學習英雄少年們危急時刻沉著鎮定、臨危不懼的精神,積極應對困難和挑戰。
開展“學英雄少年,做愛國少年”活動。
將中國文明網“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確立為諸暨市青少年學習抗震救災英雄事跡,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網上教育基地,通過瀏覽該網站上的英雄事跡、各界反應、訪談特稿等欄目,學習感人事跡,增強愛國情懷。
山東青島市 在青島大學路小學隆重舉行暑期主題實踐活動啟動儀式,動員組織全市未成年人積極參加“五個一”的“學英雄少年,做奧運主人”系列實踐活動。
一是開展“學英雄少年,做美德新人”活動。
結合正在開展的“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實踐活動,把英雄少年的精神化作學習、生活、成長的動力,從身邊小事做起,樹立遠大志向,養成良好品德。
二是開展“牽手災區,共筑未來”活動。
通過開展送一份祝福、捐贈一批圖書、參與一次征文等活動,以實際行動,幫助災區的未成年人樹立重建家園的信心。
三是開展“做奧運主人,為奧運奉獻”活動。
動員廣大未成年人積極參與“我做奧帆小主人”、“百萬學生迎奧運”和“我的家庭奧運行動計劃”等活動,力所能及地為奧運會多做貢獻。
四是開展“我們的責任”社區體驗日活動。
倡導廣大未成年人積極參與社區清潔衛生、植綠護綠、公益宣傳和文化活動,做“社區小義工”和“文明小使者”。
五是開展“學英雄少年,做奧運主人”征文活動。
市文明辦、市教育局、團市委、市婦聯將在暑期舉辦“學英雄少年,做奧運主人”征文活動,在島城媒體刊發征文啟事。
廣西南寧市 結合“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周密部署,精心組織,采取有力措施,認真組織開展向“抗震救災英雄少年”、“抗震救災優秀少年”學習活動。
一是高度重視,認真部署。
南寧市按照中央文明辦、教育部關于組織開展向“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學習的通知精神,迅速召開會議,部署落實廣大未成年人主題學習活動,要求把向“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災優秀少年”學習活動作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有力抓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
各級各部門把學習小英雄們的感人事跡與學校的日常德育工作結合起來,與共青團和少先隊組織的主題教育活動結合起來,與家長學校及市民學校的教育工作結合起來,推動學習活動深入開展。
二是加大宣傳,營造氛圍。
南寧電臺、電視臺、南寧日報、南寧晚報、“南寧未成年人網絡家園”網站等媒體開辟專欄專題刊發“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災優秀少年”主要事跡,各類學校通過童謠、板報、校園廣播、文藝演出等形式,宣傳頌揚小英雄們在地震災害中表現出的堅強勇敢、團結互助、樂觀向上的感人事跡和可貴品質,為學習活動營造良好氛圍。
三是結合實際,務求實效。
為使學習活動取得成效,南寧市結合當前開展的“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實踐活動,要求廣大未成年人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組織廣大中小學生“我幫你做一件事”活動,各類學校還組織主題班(團、隊)會,暢談學習感言,撰寫心得體會,開展征文比賽,激發廣大未成年人奮發向上,健康成長。
吉林長春市 切實組織全市廣大未成年人開展向“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和“抗震救災優秀少年”學習活動。
一是統一時間集中學。
長春市教育局召開各城區教育局負責人、校長大會,對全市中小學生向“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學習提出了具體要求,要求各學校利用班會時間集中學習50名英雄少年的事跡, 要求全市少年兒童要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在困難和災難面前堅強樂觀的精神,傳承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與災區兒童心手相連,互助共勉,共同成長進步。
二是結合實際深入學。
長春市中小學校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 與日常德育工作相結合,采取切實可行的學習方式方法,開展深入學習。
通過參加長春市委宣傳部、文明辦、教育局、婦聯、共青團舉辦的“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文明伴我成長”主題教育活動,爭做“行為規范小標兵”,培養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關心他人、努力學習的優良品質。
三是延伸社會拓展學。
通過召開期末家長會,給學生布置家庭實踐作業,讓學生走進社區, 積極參與“兩城聯創”,爭當“社區文明小義工”活動,把學習課堂搬到社會。
長春市教育局還將利用暑期時間,在全市中小學生中開展圍繞“學習抗震救災英雄少年”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同時,進行征文、手抄報等評選活動,使學習活動深入開展。
中央文明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組
冰心一生寫過多少受人歡迎的小說
(1979—1985年)卓如編目 錄孩子們的真心話——記一位小學教師的談話(2) 寄語臺灣同胞(6) 漫談關于兒童散文創作(8) 臘八粥(11) 我的故鄉(13) 三寄小讀者(通訊七)(22) 回憶“五四”(26) 致趙清閣(3月3日)(31) 追念黎錦熙教授(32) 漫談《小桔燈》的寫作經過(34) 給小朋友介紹幾本兒童讀物(36) 從“五四”到“四五”(39) 寫作文要有科學態度——給小朋友們的一封信(47) 追念聞一多先生(49) 人民的力量(53) 紀念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56) 《中國當代少數民族短篇小說選》序(59) 《晚晴集》后記(62) 三寄小讀者 (通訊八)(64) 創作談(67) 給下一代提供精神食糧——讀復刊后的《兒童文學》(70) 致郭風 (6月5日)(74) 我的童年(76) 等待(88) 兒童文學工作者的任務與兒童文學的特點(91) 談談《螞蟻鋪路》和《給雞打針》(96) 漫談“學貫中西”(99) 讀老舍遺著《正紅旗下》(103) 三寄小讀者 (通訊九)(107) 上海——南下北上的中心(110) 我的熱切的希望(113) 追念羅莘田先生(117) 《張潔小說劇本選》序(121) 給國外僑胞的一封賀年信(124) 我們的新春獻禮——一束散文的鮮花(127) 近在眼前的地平線(130) 我是怎樣被推進兒童文學作家隊伍里去的(134) 我的祝愿(139) 我們同是黃帝的子孫——給臺灣同胞的一封信(141) 三寄小讀者 (通訊十)(144) 為的是要記下這幾句話(147) 致臺灣同胞(149) “時代文學叢書”自序(151) 呵,團城的珍珠(152) 空巢(154) 不應該早走的人(164) 我和小讀者(166) 高歌直下大江東——參謁日本嵐山周總理詩碑時作(171) 光輝燦爛的虹橋(172) 致巴金 (5月8日)(175) 一衣帶水寄東鄰(176) 自傳(180) 《燃燈者》〔馬耳他〕安東·布蒂吉格著(183) 《關于女人》三版自序(234) 生命從八十歲開始(236) 致趙清閣 (12月24日)(238) 《閩中現代作家作品選評》序(240) 《高士其及其作品選介》序(241) 致巴金 (1月29日)(242) 致趙清閣 (2月8日)(244) 致葛翠琳 (2月18日)(245) 悼念茅公(247) 致上海文藝出版社同志 (3月31日)(249) 致巴金 (4月2日)(250) 童年雜憶(251) 《記事珠》自序(260) 致謝為楫 (5月18日)(262) 獻給我們摯愛的宋奶奶——記一個小學生的話(263) 致巴金 (6月10日)(266) 我到了北京(268) 《吉檀迦利》譯者序(274) 以有生之年努力奮斗 ——在首都文藝界學習、貫徹六中全會精神座談會上的書面發言(276) 《冰心選集》自序(278) 骨肉重歡 普天同慶(280) 寄小讀者(281) 《冰心作品選》序(283) 《冰心論創作》序(284) 統一祖國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光榮使命(285) 我和玫瑰花(287) 漫談散文(290) 中國現代作家選集《冰心》自序(291) 成功的花——給中國國家女排球隊員的一封信(292) 時刻想到我國未來的主人翁——在全國婦聯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上的書面發言(294) 《先知》譯本新序(296) 致葛翠琳 (12月16日)(297) 《葛翠琳童話選》序(298) 為《接班人》題詞(301) 《摘顆星星下來》序(303) 《繪圖兒童成語詞典》前言(305) 紫竹林怎么樣了
(306) 《劉淑度金陵治印集》序(308) 《兒童文學選刊》序(309) 我所欽佩的葉圣陶先生(311) 《冰心文集》序(313)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315) 致李玲修 (2月25日)(317) 教師是建設精神文明的表率(318) 致趙清閣 (3月8日)(320) 《紅樓夢話劇集》序(321) 燈光——為《東方少年》創刊而寫(323) 朝氣蓬勃的兒童文學(325) 新春寄語(326) 我的父母之鄉(327) 《冰心散文選》自序(330) 夢的啟發(332) 書給了我快樂和益處(334) 我的第一篇文章(336) 致周達寶 (4月19日)(338) 《梁容若集子》序(339) 致謝為楫 (6月15日)(340) 致巴金 (6月30日)(341) 憶昆明——寄春城的小讀者(342) 《垂柳集》序(343) 祖父和燈火管制(345) 我喜歡短小精悍的作品——關于《一分鐘小說》的一封信(347) 不要污染日本子孫萬代的心靈(348) 致謝為楫 (8月24日)(352) 肝膽相照 榮辱與共(353) 致吳青(9月9日)(355) 《井上靖西域小說選》序(357) 為《膠東文學》題詞(360) 致謝為楫 (9月27日)(361) 致吳青 (10月4日)(363) 致吳青 (10月8日)(365) 致吳青 (10月14日)(367) 致吳青 (10月18日)(369) 楊永青和他的兒童畫(370) 致吳青 (11月2日)(373) 致吳青 (11月10日)(375) 情發于中——序《泉水淙淙》(377) 致吳青 (12月8日)(379) 致吳青 (12月15日)(380) 致吳青 (12月20日)(381) 致吳青 (12月27日)(383) 致謝為楫 (12月28日)(385) 致吳青 (元月1日)(387) 致葛翠琳 (1月10日)(389) 《老舍兒童文學作品選》序(390) 致宮璽 (1月15日)(392) 獻詞(393) 《我的故鄉》自序(394) 《亞洲民間故事》序(395) 新春寄語(396) 小白鴿捎來的信(398) 致吳青 (2月15日)(399) 綠的歌(401) 致吳青 (2月22日)(403) 花的云海 友誼的輕舟——我為什么寫《櫻花贊》(405) 致謝為楫 (3月6日)(407) 致吳青 (3月7日)(408) 致巴金 (3月9日)(410) 致周達寶 (3月9日)(411) 致吳青 (3月21日)(412) 致巴金 (3月30日)(414) 老舍的散文(415) 致謝為楫 (4月4日)(421) 我的中學時代(422) 我的祝愿——《牽牛花》兒童文學叢刊代發刊詞(424) 悼念林巧稚大夫(426) “六一”節寄小讀者(430) 致謝為楫 (5月22日)(434) 《奶奶,我愛你》讀后(435) 悼念廖公(438) 致巴金 (6月22日)(441) 致吳青 (6月22日)(442) 致吳青 (6月29日)(443) 我的感謝(444) 一衣帶水兩千年(446) 談《搖籃叢書》(448) 他還在不停地寫作(449) 《我的樂園》序(453) 致謝為楫 (9月19日)(454) 致巴金 (9月22日)(455) 致宮璽 (9月29日)(456) 致臧克家 (10月2日)(457) 我也談談翻譯(458) 在阿拉伯文學討論會上的發言(461) 致謝為楫 (10月22日)(462) 回顧與前瞻——紀念《兒童文學》創刊20年(463) 記八閩篆刻名家周哲文(466) 致巴金 (11月9日)(469) 致葛翠琳 (11月11日)(470) 《愛的甘泉》序(471) 《窗外之窗》序(473) 致宮璽 (12月8日)(476) 給《小苗》小讀者的賀年信(477) 集郵愛好者的福音(479) 八四書愿(481) 紀念毛澤東同志九十周年誕辰(483) 致巴金 (12月30日)(486) 致巴金 (1月3日)(488) 致謝為楫 (1月3日)(489) 賀葉巴兩位(491) 致巴金 (1月16日)(494) 致謝為楫 (1月17日)(495) 題目出得好,作文就做得好(496) 致臧克家 (1月27日)(499) 火樹銀花里的回憶(500) 致巴金 (2月10日)(504) 紀念老舍八十五歲誕辰(505) 《自然·生活·哲理》序(507) 我家的對聯(509) 致周達寶 (3月5日)(512) 我入了貝滿中齋(513) 致宮璽 (3月30日)(522) 悼念伯昕同志(523) 致謝為楫 (4月9日)(525) “六一”寄語(526) 談《嬰幼兒家庭教育》(528) 為貝滿女中120周年校慶題詞(529) 寄《小學生報》的小讀者(530) 我的期待(532) 明子和咪子(535) 致茹志鵑 (5月29日)(540) 致尤廉 (6月11日)(541) 致謝為楫 (6月25日)(542) 花瓶(543) 國慶三十五周年感言(545) 《國慶三十五周年感言》創作經過(550) 使我感動和鼓舞的女排“三連冠”(552) 天南地北的花(555) 今日上海(559) 致謝為楫 (9月13日)(561) 橋(562) 愿中國婦女實現更多“零的突破”(569) 《葛翠琳幼兒文學選》序(570) 致陳恕 (10月6日)(571) 歡呼《民進婦女》出刊(573) 致巴金 (10月12日)(574) 致宮璽 (10月21日)(575) 美的北京街頭(576) 關于男人(之一) 一 我的祖父(580) 二 我的父親(582) 悼念有吉佐和子(586) 致陳恕 (11月9日)(589) 憶煙臺(590) 致巴金 (11月18日)(592) 寄家鄉小讀者(593) 致巴金 (11月20日)(594) 《少年時》序(595) 致巴金 (11月27日)(598) 致葛翠琳 (11月30日)(599) 致陳恕 (12月2日)(600) 致宮璽 (12月4日)(601) 再給《小苗》小讀者的信(602) 介紹一篇好散文——讀葉至誠的《假如我是一個作家》(604) 我和“開明”的一段因緣(606) 為《華僑世界》創刊號題詞(609) 致宮璽 (12月10日)(610) 致陳恕 (12月12日)(611) 預祝大會圓滿成功(612) 致陳恕 (12月24日)(614) 致臧克家 (12月29日)(615) 致陳恕 (1月1日)(617) 致巴金 (1月18日)(618) 《冰心著譯選集》自序(619) 致陳祖芬 (1月19日)(621) 我的祝賀(622) 意外的收獲(623) 童年的春節(626) 給故鄉青年的春節賀詞(629) 最痛快的兩件事(630) 致謝宗惠、謝宗"U (2月16日)(632) 《伏櫪雜記》序(634) 春節憶春聯(636) 致臧克家 (2月25日)(638) 由春聯想到聯句(639) 關于男人(之二) 三 我的小舅舅(642) 我的大學生涯(646) 我為什么翻譯《先知》和《吉檀迦利》(656) “由岑散文”序(658) 從聯句又想到集句(660) 致葛翠琳 (4月3日)(663) 霞(664) 致宮璽 (5月4日)(666) 寫給民進女會友、女教師的一封信(667) 關于男人(之三) 四 我的老師——管葉羽先生(669) 介紹《今夜月色好》(673) 致海外朋友和同胞(675) 梁實秋《憶故知》序(677) 致王安憶 (6月19日)(679) 《陳伯吹傳》序(680) 致李小林 (7月1日)(681) 致宮璽 (7月6日)(682) 致王安憶 (7月13日)(683) 《應當尊敬的人》序(684) 致巴金 (7月22日)(685) 致王安憶 (7月22日)(686) 致李 (7月23日)(687) 關于男人(之四) 五 我的表兄們(689) 致王安憶 (8月3日)(692) 喜悅 期待(693) 致肖鳳 (8月8日)(695) 致巴金 (8月15日)(696) 致編委會同志(8月24日)(697) 為《語文報》題詞(698) 我注意尋看安憶的作品(699) 希望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尊師(703) 致臧克家 (9月9日)(705) 致周達寶 (9月18日)(706) 喜讀袁鷹的《秋水》集(708) 致巴金 (10月4日)(709) 致趙清閣 (10月7日)(710) 回憶中的金岳老(711) 漫談集句(713) 衷心的感謝(716) 致巴金 (11月8日)(720) 致宮璽 (11月11日)(722) 為整治西湖題詞(723) 我為什么寫《櫻花贊》(724) 喜讀蕭乾《漫話北京城》(725) 我與散文(727) 一股“黃山的人字瀑” ——推薦《經濟和人》(729) 讀了《北京城雜憶》(731) 致巴金 (12月29日)(734) 致陳慧瑛 (12月29日)(735) 1979年
婦聯執委的工作職責
【第1句】:團結、動員婦女投身改革,參與經濟建設,促進社會發展。
【第2句】:教育、引導廣大婦女,增強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精神,全面提高素質,促進婦女人才成長。
【第3句】:代表婦女參加社會協商對話,參與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參與有關婦女兒童法律、法規、條例的制訂,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
【第4句】:為婦女兒童服務。
加強與社會各界的聯系,推動社會各界為婦女兒童辦實事、辦好事。
【第5句】:鞏固和擴大各族各界婦女的大團結,促進四個現代化建設和祖國統一大業。
積極發展同世界各國婦女的友好交往,增進了解和友誼,維護世界和平。
婦聯的工作方針是:團結教育廣大婦女,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發揮積極作用,維護婦女的合法權益,推進婦女解放事業。
寫出孩子在學校成長過程父母們的心聲和感受
這樣啊
【第1句】:申博客(新浪、網易......)
【第2句】:投稿到一些網站比如榕樹下
【第3句】:QQ空間、百度空間
【第4句】:郵箱博客(1
【第63句】:1
【第26句】:.....)
愛國主義教育心得體會100 字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提高全民整體素質的基礎工程。
我 省在全面貫徹《中學德育大綱》、《小學德育綱要》精神,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 的過程中,堅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落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務,取得了較好 的效果。
自中共中央頒發《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后,進一步推動了我省中小學 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向著普及縱深方向發展。
一、明確教育任務,開展調查研究,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中小學德育的基本任務是,把全體學生培養成為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具有社會公 德、文明行為習慣的遵紀守法的公民。
為了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廣泛地 進行了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現狀調查。
1949年上半年,由省教委組織調查組先后到大悟 縣、應城市、武漢市武昌區,聽取了縣市區教育部門的匯報,除請政府負責人及宣傳、 團委、婦聯、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門的同志進行了座談外,還同時19所學校(小學 5所,初中4所,高中6所,其它4所)的校長、主任和教師舉行了座談。
各地反映,近 幾年來,我省中小學教育工作,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也存在不 少問題,其中有些問題還是比較突出的。
據一所小學抽樣調查,不知道“十一”國慶 節的學生占有15%,不知道國歌叫《義勇軍進行曲》的占58%,不知道我國是“四大 發明”的文明古國的占16%,認為外國比中國好,資本主義比社會主義好的占有16%, 不知道為什么要升國旗的占60%,長大了出國賺大錢的占領23%,不了解帝國主義侵 華史實的更是占大多數。
通過調查,我們感到震驚,不僅增強了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 育的緊迫感和使命感,也使我們進一步明確了愛國主義教育的任務。
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在知道和認識祖國的過去,今天和未來的基 上,產生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學生確立正確的理想、信仰和人 生觀立志投身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去。
要達到上述目的,必須 緊密聯系實際,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首先,我們針對學生對國旗、國歌、國慶的基本 常識。
進一步又針對學生不了解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缺乏足夠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 感,甚至認為外國比中國好的問題,有針對性的在全省普遍開展了‘兩史一情’、香 港回歸祖國和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方面的教育,激發他們崇敬和學習民族 英雄“興我中華,歷史的悲劇不能重演”的思想感情,培養他們為維護國家獨立、自 主、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思想觀念。
愛國主義教育必須突出時代特征。
黨的基本路線 教育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現實主題。
我們針對學生對‘社會主義好’缺乏足夠認識的問 題,緊密聯系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實際,廣泛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基本路線教育 活動。
很多地方和學校組織了“在祖國懷抱里成長”、“改革開放使祖國欣欣向榮” 等主題教育活動。
組織學生參觀訪問,進行“五看”的社會調查:看個人變化,看家 庭變化,看學校變化,看學校附近一條街的變化,看本地區的變化。
“看變化,頌祖 國”、“看變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
還有不少地方和學校,不僅開展了十 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的縱向對比教育,還結合開展了橫向對比的路線教育,同同等發達 程度的國家比成就,同發達國家比發展速度,激發了學生熱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感情。
二、確定教育內容,設計教育專題,形成教育活動序列。
愛國主義教育任務的落實,關鍵在于教育內容的選擇和把握。
愛國主義教育內容 豐富,涵蓋較廣。
我們在確定教育內容、設計教育專題時,主要考慮了如下四點:一 是,根據學生年齡特征,確定教育的可接收性;二是,根據教育內容的整體內涵,確 定教育內容的序列性;三是,在教育內容和教育對象的結合方面,確定教育內容的針 對性;四是,在教育內容的漸進和深化方面,確定教育內容的連續性。
(一)、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有針對性地安排合適的教育內容,選擇恰當的教育 活動方式。
小學生心底純潔,活潑好動,熱情高,但知識面窄,缺乏理性認識能力。
在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選擇方面,重點是激發他們的主義情感,憎惡帝國主義的侵 略,了解祖國的偉大,從行動上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積極向英雄人物學習, 努力學習文化科學知識,長大了報效祖國。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各小學在開展“祖國 在我心中”、“我是祖國的花朵”、“我要做個了不起的中國人”等專題教育活動時, 形成了“九字活動系列”。
即:唱(歌頌祖國、歌頌黨、歌頌社會主義);繪(描繪 祖國錦繡河山);看(革命遺跡,歷史名勝,建設成果);讀(英雄故事、歷史故事); 講(祖國變化、英雄事跡);寫(贊美祖國、贊美英雄、抒發情懷);做(學英雄做 好事、努力學習);(愛國主義知識和行為規范);展(活動成果、報國之志)。
這 些活動深深地扣動了兒童的心弦,省實驗小學的“武漢是三好學生”王燕在去杭州參 加中央音樂學院的鋼琴考試前,深情地要求再當一次“升旗手”,立志將來當音樂家 為國爭光。
對于進入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他們有了一定的知識和理性思考能力,可以提出 更高的要求,以課堂滲透教育為主,輔以有廣度和深度的課外活動。
挖掘各學科中蘊 藏的愛國主義因素,把愛國主義教育要求和學科愛國主義因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在課 外活動方面,主要是用講座、報告會、讀書會、知識競賽、參觀等形式,有計劃、有 目的的讓學生了解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熟悉國情和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引導 學生進行比較和思考,堅定黨的基本路線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觀點。
(二)、根據愛國主義教育的整體內涵,設計教育專題,形成教育活動序列。
愛 國主義教育有其自身的系統和整體內涵。
在實施教育時,各學校分層次,精心設計專 題;在序列內容安排上充分注意其階段性和連續性。
在小學低年級一般設計了“偉大 中華十知道”、“祖國山河多壯麗”等專題;在小學中年級安排了“偉大祖國名人多”、 “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等專題;在小學高年級安排了“屈辱的歷史、奮斗的歷史”、 “愛我中華、興我中華”等專題。
在活動安排上,由參加嚴肅、隆重升旗儀式,搶答 祖國基本知識,聽講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參觀祖國名勝和革命史跡,到較系統搜 集、編出《英雄譜》、《名人名言集》、《中華集錦》等。
武昌曇華林小學精心設計 了“三個了不起”的專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該校學生在回答記者采訪是說:“參 加了‘了不起’的教育活動后,心中有一種強烈的自豪感,有一種要大聲疾呼的激情: 中國了不起,中國人了不起,我要做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
” 中學階段按照學生思維日臻理性化特點,分別安排了“知我中華”、“只有社會 主義能夠救中國”、“騰飛的中華”等專題。
很多學校還結合湖北的特點,編寫了系 列教材和制作了系列幻燈片:《錦繡湖北——湖北名山秀川、建設成就講話》、《鐵 血豐碑——湖北革命斗爭史講話》、《楚天英杰——湖北歷史上的杰出人物講話》, 系統地對學生開展了愛國主義序列教育,有的學生在演講中說道:“我們腳下是中華 的熱土,身后是祖國的錦繡河山,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能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不能 忘記祖國的興衰大業。
” 三、探索教育規律,優化教育方法。
在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各地在把握教育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內容需要,貼切地 選擇教育方法,一般都采用了調查研究、比較、典型導引和情感體驗等方法,通過調 查、訪問、參觀、讀書等方式,增長學生的愛國主義知識。
為了進一步深化愛國主義 教育,我們在總結各地活動經驗的同時,還有意識地定點開展這方面的實驗研究,探 索愛國主義教育規律。
(一)、滲透教育法:學校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學科教學是實施愛 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
學生在校大量活動和受教育是學科課堂學習,對于中學生尤 為如此。
因此,研究在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們 從學科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中,總結出了滲透的“六有”原則。
即:有“意” 有意識地發掘學科中顯性或隱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有“的”——有目的、有針對 性地確定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有“機”——有機結合學科教學,融溶于載體,做到淡 化痕跡、“潤物細無聲”;有“度”——適度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不沖淡學科教 學本色,學生易于接受;有“序”——有步驟有秩序地實施滲透;有“效”——講求 實效,克服形式主義和實用主義。
在上述原則指導下,根據不同學科和較學內容,探 索出了“程序法”、“四環節法——知事、明理、動情、養成”,“聯系比較法”等。
如有的數學教師講利用正切函數值解直角三角形時,引用中國古代發明的利用稈子影 長確定季節和時令的歷法作例證,利用“四環節法”學生學了知識、激發了民族自豪 感。
對于歷史、地理等具有很強的顯性愛國主義因素的知識,又采用“聯系比較法”, 擴大和增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效。
(二)、環境教育法:充分利用校園的愛國主義文化環境的布置和創造濃郁的愛 國主義教育氛圍,讓學生在環境中熏陶,潛移默化,內化愛國主義教育情感,增長愛 國主義見識。
如一走進武昌實驗小學校園,綠樹成蔭、甬道繁花縈繞,大紅色巨幅校 訓:“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立刻印入眼簾。
學校還充分利用校內《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舊址》和惲代英等老一輩革命家曾在此工作過的史實,給最優秀少先隊命名為“惲代 英中隊”,開展“革命紅旗代代傳”的活動。
很多學校都注意建立了具有愛國主義教 育意義的長廊和甬道。
用中國歷史名人、名言錄掛幅裝點室內環境氛圍,是一種很具 愛國主義教育感染力的隱性教育課堂。
四、加強領導,重在建設,形成教育常規。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常規教育。
要形成愛國主義教育常規,首 先,要加強領導。
中共湖北省委貫徹中央《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精神,制定、印 發了《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細則》,文件明確指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是提高 全省人民整體素質的一項基礎性的社會工程,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 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并從人力、物力、財力上予以支持;還對教育的內容、對象、建 設、實施等問題作了明確的規定和部署。
為了加強領導,我省成立了由省委宣傳部牽 頭的愛國主義教育協調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十分重視提高各級領導和廣大干部對愛國 主義教育意義的認識,加強理論建設,組織專門班子,撰寫了一批有理論深度的文章, 加大宣傳力度,造成輿論氛圍。
為了指導面上工作,省教委等五單位聯合在武漢市武 昌區辦點,批轉了中共武漢市武昌區委員會《關于貫徹〈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細 則》的文件;第二,堅持愛國主義教育“四為主”的指導思想,即:愛國主義教育是 全民教育,其重點是青少年;學校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陣地;課 堂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師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力軍。
第三,愛國 主義教育必須堅持重在建設的方針,除上述理論建設外,各地都結合本地實際加強了 對教材、基地和制度的建設,多年來,大多數學校都編寫了愛國主義教育序列教材, 同革命紀念館、所、部隊等開展共建活動,創建了一批基地,全省由省政府行文,正 式命名了44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各地也充分開發教育資源,相繼建設了一批本 地的教育基地,為了充分發揮基地的作用,文件還明確規定: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 基地對中小學生有組織的參觀活動要優先安排,實行收費參觀的單位,在節假日及雙 休日對中小學師生有組織的參觀應實行免費開放。
同時,省教委還組織編寫了《中小 學生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視片觀賞指南》以及序列教材。
武昌區教委頒布的《武昌區 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常規十條》規定每個學生都要知道武昌農講所、辛亥首義舊址、 鐵軍、起義門、九女墩、六一亭等革命史跡…。
要求各校在‘五.四’、‘七.一’、 ‘十.一’等節日組織相應的愛國常規教育活動。
全省還定期開展“黃鶴美育節”大 型活動,多種形式匯演愛國主義節目,對全省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起了很大的推動作 用。
各地和學校還相繼制訂了愛國主義教育常規制度,結合“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中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重點加強了訓練,形成常規。
大部分地區和學校都明確規 定一年級新生入學和每學年,必須對學生進行國旗、國歌、國徽、首都及祖國版圖的 教育。
通過上述安排,基本上達到了使我省愛國主義教育常抓不懈,充分發揮其時代 主旋律的作用。
演講稿:我與祖國共成長
敲響那一排銅質的編鐘,渾厚而清亮的左音右韻由遠及近,穿越五千年悠悠歲月和六十年繽紛花季,在河之洲、水之湄、山之陽、海之濱,泛起層層漣漪,響起陣陣回聲,在億萬炎黃子孫的心中凝結成一個主題:——我的母親
在地球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上,在浩瀚的太平洋西海岸邊,在廣袤的亞祖國歐大陸東部,巍然屹立著一個泱泱大國,這就是東方文明古國——中國。
古老的黃河,孕育了祖國這片最年輕的土地;遼闊的大海,造就了這荒涼而繁鬧的荒原。
我的祖國,她從遠古的神話中走來,帶著盤古開天的氣魄,帶著女媧補天的風采;我的祖國,她從五千年滄海桑田中走來,帶著長江的奔放,帶著黃河的激蕩;我的祖國,她從歷史悠久的文明中走來,帶著青銅文化的輝煌,帶著四大發明的璀璨;我的祖國,她從古老的東方走來,帶著唐詩宋詞的華章,帶著絲綢之路的燦爛……我的祖國,她有著十三億勤勞勇敢的人民,有著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風光旖旎壯麗的河山,有著五十六個民族匯聚而成的大家庭,有著五千年悠久燦爛文明的歷史。
走過刀耕火種的歷史,走過風雨變幻的歲月,我的祖國曾經歷了風霜雨雪的洗禮,也曾經歷了金戈鐵馬的動蕩,曾面對沙俄的艦炮、日寇的屠刀,也曾面對列強的謊言、軍閥的混戰,萬里長城記錄了一幕幕腥風血雨,滔滔黃河流淌著一股蒼涼悲愴。
然而幾千年來,祖國歷盡艱難而不衰,屢遭侵略而未亡,今天能夠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無數民族英雄、愛國志士、革命先烈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結果。
他們為了維護疆土的完整,為了維護國家的神圣,為了五千年文明的延續,一片丹心向祖國。
他們深懷愛國報國之心,把祖國的獨立富強,當作最大的理想;把人民的安寧康樂,看作最大的榮耀,他們心甘情愿的為祖國獻出了自己的一切。
為了她,岳飛豪言壯語:“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為了她,文天祥揮毫明志:“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為了她,林則徐慷慨悲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為了她,吉鴻昌視死如歸:“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
他們對祖國有著濃烈、深沉、分解不開的愛戀。
為了有一個尊嚴、繁榮、昌盛、強大的祖國,他們愿將血肉之軀獻出,化入祖國的大地,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生命去孕育祖國大地的春華。
一路坎坷、一路動蕩、一路豪情、一路悲壯。
送走了黑暗,送走了迷茫,迎來了勝利,迎來了霞光。
終于,天安門城樓上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終于,有一個聲音站在舊中國的廢墟上向全世界發出莊嚴地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這是來自四萬萬中國人內心的呼喊,這是回蕩在中華大地的氣吞山河的壯歌
祖國,你用傲然騰空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云霞里托起黑眼睛的輝煌;你以威武的海陸空三軍的壯美方陣,挺直起黃皮膚驕傲與自尊的胸膛;你把同一樣血液的兒女手臂挽緊,深刻感受一個“血肉相連”的意象……整整六十個春秋,有多少雷鳴電閃,有多少風雨蹉跎,有多少潤心的春雨,有多少秋實的豐碩。
于是,你舒展起渾身充滿秦漢隋唐宋元明清的筋絡,再一次雄起你橫亙萬里的脊梁
你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博大胸懷,撫育著華夏子孫,你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書寫著譽滿全球的杰作,你在世界的東方屹立起一個堅韌民族的影子,一個共和國挺拔偉岸的身軀。
我們的共和國從沒有像今天這樣威武強大,我們的人民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斗志昂揚
2008北京奧運會的舉辦成功,使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兩岸直接“三通”,揭開了歷史新頁。
改革開放三十年里,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保持年均10%的增幅,國際地位迅速的、不斷地提升,使我國成為世界綜合國力排名第六的國家;接連成功發射的神舟五號、六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讓中國在世界航天領域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第三個南極考察站的建立,讓我們的足跡再一次踏上這神秘的領域。
從此,一個嶄新的國家,伴隨噴薄的旭日,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用一個嘹亮的聲音把中國的名字唱響
從此,一面鮮紅的旗幟,在陽光下微笑,在和風中飄揚,在雄鷹掠過的高空指引著我們前進的航向
從此,我們的人民揚眉吐氣,意氣風發,主宰著自己命運的方向!從此,我們在春天耕耘希望,在金秋收獲喜悅,我們用智慧創造奇跡,用力量譜寫和平的篇章
從此,我們的祖國,日新月異,流光溢彩,正快步跨入嶄新的時代
新中國的60年,經歷了勝利的喜悅,也經歷了失誤的悲傷;經歷了激情的歲月,也經歷了劫難的時光;經歷了艱苦的拼搏,也經歷了收獲的芬芳。
新中國的60年,成就了千百年來多少仁人志士的美好愿望,成就了多少革命先烈為之獻身的奮斗目標。
新中國的60年,中國人民堅強的站起來了,偉大的中華民族已經高高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親愛的祖國
我們為您的偉大感到驕傲,為您日益繁榮昌盛感到自豪;親愛的祖國
祝愿您沿著偉大的航標乘風破浪奮勇前進
三八婦女節工友聚會發言稿怎樣寫
尊敬的各位女同胞、姐妹們: 大家上午好! 偉大的節日,百年三八,今天我們又迎來全世界婦女共同的節日——“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
在這里我謹代表學校行政向你們致以節日的問候和良好的祝福! 作為女性,你們比男同胞有著更多的角色。
在家里,你們作為妻子、母親、女兒,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愛心獻給了家人;在學校,你們作為學校的中堅力量,把自己的勤奮和智慧、汗水和心血獻給了學校。
你們在承擔著比我們男同胞更多負擔和壓力的同時,仍然能夠以飽滿的熱情和主人翁的精神積極投身于學校的各項工作之中,你們愛崗敬業、埋頭苦干、求真務實,為學校的發展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三八婦女節發言稿。
今天,除向全體女同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外,還借此機會,給我們女同胞提三點希望。
一是希望廣大女同胞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加強教學技能的提高,\\\/342
【第44句】:html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
要積極向先進老師學習,學習她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學習她們敢為人先、爭當第一的精神,努力使自己成為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的新時代女性。
二是希望廣大女同胞要樹立“學校是我家,一切工作靠大家”的思想。
進一步增強自我發展意識和自主參與意識,以能力論高低,以貢獻求地位,以作為求發展。
要緊緊圍繞學校這個大家庭,結合自己的實際,進一步煥發教學工作熱情,始終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在自己的崗位上施展才華,貢獻智慧,創出優異成績。
三八婦女節發言稿。
三是希望廣大女同胞弘揚時代新風尚,要積極帶頭貫徹執行公民基本道德規范,自覺履行社會公德、恪守教師職業道德、構建家庭美德,做傳承文明、誠實守信的公民。
要自覺地改陋習、樹新風、塑形象做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倡導者。
在教育子女、孝敬長輩,建立文明、平等、和睦、穩定的家庭中發揮主導作用,為形成和諧的家庭關系,營造學校良好的師風、教風而不懈努力。
各位女同胞,讓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充分發揚你們“自尊、自愛、自信、自立、自強”的巾幗精神,在家庭、在學校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拼搏中實現自我的價值 最后,我強烈呼吁:讓我們男同胞,為今天的女人喝彩,為三月的女人高歌,為新時代的女性熱情的鼓掌,讓她們揚起愛的風帆,駛進愛的港灣,守望愛的家園,收獲愛的果實。
衷心祝愿各位女同胞、姐妹們節日快樂、心想事成、家庭和睦、工作順利! 謝謝大家!
上一篇:付出后得到獎牌的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