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用一兩句話寫一篇教師獲獎感言用一兩句話,精辟
各位領導,老師和同學們: 首先我要感謝學院領導和全院師生對我的厚愛和支持;感謝學院領導舉辦了這次盛大的活動;其次是感謝這么多年來和我并肩奮戰的同事們,感謝給我充分肯定的同學們。
說到感動,是大家的熱情讓我感動,是學院上下齊心合力開拓拼搏的創舉讓我感動。
其實我沒有做很多事情,我所做的都是應該做到的。
我只是堅守了職責和信念。
美國著名的NBA明星,籃球運動員邁克爾、喬丹說過:我可以接受自己的失敗,但決不能接受自己沒有曾經奮斗過。
奮斗的動力是什么呢,就是信念和信仰,無論在哪個年代,堅守信念始終是支撐人性的基石,對人如此,對一個民族更是如此。
我在學院工作已經20多年了,見證和經歷了學院的崛起、發展和輝煌。
20多年的拼搏、堅守和操勞,在信仰的戰場上,我努力把生命保持在沖鋒的狀態。
祈盼能沉淀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發芽。
我愿像一把號角,讓理想與激動,在學生們心中蔓延。
我愿當一塊基石,用踏實和穩健,為青年的成長鋪墊開拓的道路。
我更愿做一把火炬,用光和熱,把愛和感動帶給更多的人。
真正實踐生命不息,奮斗不止;老驥伏櫪,永遠前行
謝謝
再一次的感謝
謝謝大家的支持。
分離在即面對傷感不已的好朋友我想對他說古詩回答
根據語境填上適當的古詩、名言、諺語或歇后語;
【第1句】:看見好朋友得滿分后驕傲的樣子,我想對他說:“;虛心使人進步;
【第2句】:看見同學王小剛不尊重他人,我想對他說:“敬人;
【第3句】:分離在即,面對傷感不已的好朋友,我想對他說:;天涯若比鄰;
【第4句】:有人嘲笑我小小年紀,心得比天高,我想對他說:;之志哉;
【第5句】:同學遭到打擊,灰心喪氣時,我想對他說:“失敗;
【第6句】:小組合作時,王明處處小瞧他人根據語境填上適當的古詩、名言、諺語或歇后語
【第1句】:看見好朋友得滿分后驕傲的樣子,我想對他說:“驕傲使人落后,虛心使人進步。
”
【第2句】:看見同學王小剛不尊重他人,我想對他說:“敬人者,人恒敬之。
”
【第3句】:分離在即,面對傷感不已的好朋友,我想對他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
【第4句】:有人嘲笑我小小年紀,心得比天高,我想對他說:“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
【第5句】:同學遭到打擊,灰心喪氣時,我想對他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
【第6句】:小組合作時,王明處處小瞧他人,我想對他說:“眾人拾柴火焰高。
”
【第7句】:表妹有許多計劃但是從不去實施,我想對他說:“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
【第8句】:馬路上有人翻越欄桿,我想對他說:“交通安全,責任重于泰山。
”
【第9句】:學習時,同桌不肯勤奮,我想對他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
【第10句】:鄰居家男生經常說話不算數,我想對他說:“人無信不立。
”
【第11句】:哥哥的一番勸告,讓我茅塞頓開,我想對他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
【第12句】:小強總寫不好作文,愁眉苦臉,我想對他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
【第13句】:在學習上,我喜歡用“不知則問,不能則學”來要求自己,正確對待問題,不恥下問;我還喜歡用“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來激勵自己,只有勤學苦練,才能獲取真才實學。
對待朋友,我經常用“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來告誡自己,要原諒朋友的不足。
【第14句】:爺爺是一名退休老教師,現在仍每天堅持讀書寫字,讀中外名著,讀期刊雜志。
我很好奇,爺爺說:“活到老,學到老。
雖然我學的東西很多,但相對于浩瀚的知識海洋來說只是滄海一栗,值得學習的東西太多了。
”
【第15句】:改革開放以來,祖國蒸蒸日上,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爺爺感慨地說:“這真是,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興。
”
【第16句】:隔壁的張嫂十分摳門,每次別人去借東西,她總是推三阻四說沒有。
人們都說她真是“鐵公雞---一毛不拔”
【第17句】:語文老師正在抽查昨天要求背誦的課文。
唉,可我昨晚為了看電視還沒來得及,這可怎么辦呢
這時我在座位上是“十五個吊水桶---七上八下”,生怕老師點到我的名字。
【第18句】:媽媽將“不教一日閑過”作為座右銘,每天上班很盡職,下班后不但做家務,認真輔導我功課,還鉆研業務知識。
周六、周日到進修學校參加本科學習,每天都過的充實而忙碌。
【第19句】:王靜怡的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一天,老師把 成績不太理想的小紅和波波調到王靜怡旁邊,王靜怡要求換座位,老師開導她說:“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之短。
你可以學習小紅的愛舉手發言和波波的愛勞動呀
”
【第20句】:過年了,北京的李佳佳同學給我寄來了我最喜愛的米老鼠卡通畫,向我表示祝賀,這真是“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第21句】:當朋友遇到困難時,你會對他說:“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第22句】:當同學自以為了不起時,你會對他說:“滿招損,謙受益”
【第23句】:當朋友不珍惜光陰時,你會對他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第24句】:這學期,王軍進步明顯,可謂一天一個變化,朱老師夸獎道:“現在,王軍同學的學習成績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第25句】:過去晉朝的王、謝家貴族府第到了唐朝已經變成普通老百姓了,只有燕子依舊年年飛來棲息。
這就是《烏衣巷》里的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第26句】:清代龔自珍《己亥雜詩》用“我勸天公重抖數,不拘一格降人才”
【第27句】:爺爺今年七十大壽,親朋好友,來祝賀。
大家祝賀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可爺爺卻用一句古詩嘆道:“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我趕緊打住爺爺的話,也對爺爺說了一句古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第28句】:“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是啊,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我們的日子卻一去不復返。
不抓住今天,永遠期盼著明天,命運會向你招手嗎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的名言警句
有志不在年高
戰友聚會橫幅標語
《飲酒·幽蘭生前庭》魏晉 陶淵明幽蘭生前庭,含熏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覺悟當念還,鳥盡廢良弓。
形容各種各樣感覺都有的成語有哪些啊
五味雜陳 百感交集 感慨萬千 悲喜交集
【第1句】:五味雜陳
【拼音】:[wǔ wèi zá chén]義】:五味
【名】,指甜、酸、苦、辣、咸五種味道,泛指各種味道。
五味雜陳,指各種味道混雜在一起,形容感受復雜而說不清楚。
例:昔,五味雜陳,百感交集。
【第2句】:百感交集 [ bǎi gǎn jiāo j ] 釋義 感:感想;交:同時發生。
各種感觸交織在一起。
形容感觸很多,心情復雜。
出 處宋·陳亮《龍川集·夏卿文》:“淚涕橫腮;非以邂逅;百感交集;微我有咎例 句他從臺灣回到久別的,真是~。
【第3句】:感慨萬千 [ gǎn kǎi wàn qiān ] 釋義 因外界事物變化很大而引起許多感想、感觸。
【第4句】:悲喜交集 [ bēi xǐ jiāo jí ] 釋義 交:共。
悲傷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
出 處唐·房玄齡《晉書·王扎傳》:“當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不奉贈大禮;聞問之日;悲喜交集。
”例 句他們母子分別了40多年,今日相聚,真是~。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的好詩好詞好句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
(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 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司馬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王安石) 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孟子)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劉勰) 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
(《呂氏春秋》)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李白)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劉禹錫)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屈原)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李商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葉紹翁)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老子》)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杜甫)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劉勰)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三國志)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劉彝)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諸葛亮) 富貴不能*,貧*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
(蘇軾) 觀眾器者為良匠,觀眾病者為良醫。
(宋·葉適)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演義》)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古詩詩話)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資治通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戰國策》)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趙翼)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蘇麟) 鏡破不改光,蘭死不改香。
(孟郊)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龔自珍)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曹操) 路漫漫其修遠今,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元曲·爭報恩) 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羅梅坡)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孔子)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高適)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王安石) 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宋玉)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漢書)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戰國策》) 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荀子)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辛棄疾)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易經)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孟子》)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傳》) 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周易》)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莫等閉,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劉禹錫)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杜荀鶴) 生也有涯,知(智)也無涯。
(莊子) 圣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
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管子·權修》)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紅樓夢》)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白居易)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陸游)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
(彭端叔)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論語》)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杜甫)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白居易)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 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
(魯迅)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老子)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 學然后知不足。
(禮記)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百年之計,莫如樹人。
(《管于》)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孫昭遠) 有志者,事竟成。
(后漢書) 與善人居,如入蘭芷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惡人居。
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劉向)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論語) 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禮記》)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禮記》)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蘇洵)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游)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
。
。
。
。
。
國慶感言
生日祝福語:七十大壽祝福語 在生日到來的今天\\\/愿所有的歡樂和喜悅\\\/不斷涌向您的窗前愿你今天的回憶溫馨\\\/愿你今天的夢甜在心\\\/愿你這一年歡歡喜喜\\\/祝你生日美好無比
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衷心祝愿您健康長壽,像那挺拔的青強勁、蒼翠
祝您福滿門,壽無疆
健康長壽,永遠快樂 祝您象太陽一樣久遠不落,象月亮每天都升起。
象南山一樣萬壽無疆,不也不崩塌。
象松柏一樣長青,子女沒有不繼承(長壽基因)的。
您常說生活的樂趣尤如一眼深深的泉,你挖掘的越深,涌出的樂趣越多。
您正是一位不斷掘取生活樂趣的老人,是我們人生的榜樣。
真心祝福您在生活的樂趣中越活越年輕
您是我心中最尊敬的長者。
在我幾乎絕望的時候,幫助我走出人生的低谷,引領我走向光明。
每當您生日來臨之際,我總想把最真誠的謝意表達,千言萬語,疑成一句愿您健康長壽
恭祝老壽星,福如東海,日月昌明。
松鶴長春,春秋不老,古稀重新,歡樂遠長。
祝愿您增福增壽增,添光添彩添吉祥。
人物傳記之曹操限字800字
曹操(155—220年)是三國時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也是我國歷史上很有影響的人物。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諒(今安徽毫縣)人。
他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官做到太尉,地位雖很高,但出身低微。
曹操二十歲就開始做官。
黃巾起義后,他參加鎮壓起義。
董卓作亂后,他又招募五千人,組織一支隊伍,參加各地豪強討伐董卓的聯軍。
后來,黃巾軍余部又重新發動起義,曹操占據兗州(今山東西南部),打敗起義軍,收編了青州的黃巾軍三十余萬,作為自己的隊伍。
就這樣,他獲得了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
當時,各地軍閥紛紛倔起,割據稱雄。
曹操為了從政治上取得優越地位,便把漢獻帝從洛陽迎到許昌,控制在自己手中。
漢獻帝名義上雖是皇帝,實際上不過是傀儡。
曹操用天子的名義,發號施令,“名正言順”地同各地的割據勢力展開了斗爭。
他陸續出兵消滅了呂布、袁術、張繡等割據勢力,在有名的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之戰中,又以少勝多,殲滅了袁紹的主力,以后又平定了袁紹的兒子袁譚等人,統一了北方。
公元208年,曹操進位為丞相。
他企圖統一南方,率領大軍南下,在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打得大敗,退回北方去了。
后來,他又被封為魏王。
他死后不久,他的兒子曹五稱帝,迫尊他為魏武帝。
曹操統治北方期間,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都有很多建樹。
他注意招收和提拔人才,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的中下層人物。
他重視農業生產,利用收編的青州軍,又招募流亡農民,屯田墾種,并興修水利。
他還抑制豪強兼并,整頓社會風俗。
這些措施,對于久經戰亂的中原地區是非常必要的,使當時北方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曹操還大力提倡文學,當時中原地區最有聲望的文學家,大多是曹操的幕僚。
漢末著名女詩人蔡淡(蔡文姬)流落南匈奴,曹操特地派人用金銀財物把她贖回。
曹操自己對文學也有很深的造詣。
他在戎馬生涯中手不釋卷,登高必賦。
他的文章質樸剛健,簡約明快。
他的詩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
如歷來傳誦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等詩句,就洋溢著積極的進取精神。
曹操還精通兵法,對《孫子兵法》很有研究,曾著有《孫子略解》。
另外,還著有《兵書要略》、《兵法》、《兵書接要》,可惜多已散失了。
曹操是一個有多方面成就的歷史人物。
他雖然鎮壓過農民起義,但他的主要事業是統一北方。
對于我國歷史的發展,他是起了積極作用的。
魯迅曾經對他作過很好的評價:“曹操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個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