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綿里針,肉里剌】釋義:比喻外貌溫和,內心刻毒。例句:我還把他當好人看成。原來知人知面不知心,那里看人去。原來是個綿里針,肉里刺的貨,還不知背地在漢子表層跟前架的甚么舌兒哩(《金瓶梅詞話》五一回)。
【第2句】:表弟為姥姥掃地,掃了一半就不掃了。姥姥說:“你這孩子,起床,起得不早;吃飯,吃得不飽。叫人拿你沒辦法。”(河南·博愛)
【第3句】:【人哭天沒淚】(慣)指陷入困境,無人同情、幫助。
【第4句】:近日商店來了一車化肥,一夜之間分了個精光。某人問隔壁鄰居:“昨夜分化肥,你也得了一包吧?”那位鄰居說:“老鼠夜間行竊,與人何干?”(甘肅·臨洮)
【第5句】:【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與水相反,人總是追求進步, 向往幸福。類似的:人往高處走,鳥往高枝飛/水往下流,魚 往上游。浩然《山水情》:“是呀,是呀,人總是往高處走,水 總是往低處流嘛。我也盼著給閨女攀高枝兒,有個出頭之 日。”
【第6句】:【老鼠舐貓鼻梁子】(慣)比喻做十分冒險的事情。 也作“老鼠啃貓鼻子”。
【第7句】:【誰的孩子誰抱走】各自負責。《北京日報》( 1987,1,7): “市政府還規定,征地拆遷本著誰的孩子誰抱走的原則,由 管線沿途各區、鄉人民政府負責。”
【第8句】:【認錢不認人】(慣)指人只認錢財,沒有情意。
【第9句】:【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藥苦口利于病】見“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10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釋義:不比較不知道差別大。例句:“俗話說,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都是過來人,吃過苦,嘗過甜,有了比較呀!”
【第11句】:糖漿里加毒藥——陰險毒辣
【第12句】:【撂挑子】(慣)比喻事情做到一半不干,或扔下所擔負的工作不管。
【第13句】:【打蛇不死反為仇】釋義:比喻制伏不了對方,反而成了仇敵。例句:何朗沉吟著說:“打蛇不死反為仇!”石亮問:“你是怕不成功么?”
【第14句】:【家有賢妻,丈夫不遭橫事】(諺)橫事:意料不到的災禍。指家里有賢惠的妻子,處事周到,防禍未然,丈夫自可過著無憂無慮的平安生活。 也作“家有賢妻夫禍少”。
【第15句】:爸爸最愛讀書看報,平時連字典都能看上半天。我對爸爸說:“您又不考學,讀那么認真干嗎?”爸爸說:“這叫書報為良友,知識自然有;鳥以羽毛為美,人以知識為榮嘛!”(吉林·汪精)
【第16句】:耩地看耬眼——走著瞧
【第17句】:【閉著眼睛說瞎話】(慣)指不顧事實地胡說。 也作“閉著眼睛胡說”。
【第18句】:老貓不吃肉——假撕聞(假斯文)
【第19句】:【守著餅挨餓】(慣)比喻有好的條件不知道利用。
【第20句】:【士為知己者死】此語的意思是好男兒可以替知己的朋友去死,可用它形容人品剛直無私;也可形容為人有俠肝義膽,勇于為朋友赴湯蹈火,即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此典出自《說苑·復恩》,講述了“士為知己者死”的來歷: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大夫鮑叔牙與管仲是好朋友,鮑叔牙死的時候管仲扎上衣襟,失聲痛哭,淚如雨下。侍從問道:“他不是你的父親,也不是你的兒子,您這樣傷心或許有什么原因吧?”管仲說:“這不是你們所能理解的。我曾與鮑叔牙到南陽(齊國的城邑,在今山東鄒縣)做生意,那時我在市場上多次受到羞辱,但鮑叔牙并不認為我怯懦,卻說我將有揚名于世的時候。鮑叔牙曾與我一起游說君主,但君主不愿接納我,而鮑叔牙也不認為我無能,卻說是因為我沒有遇到英明君主。鮑叔牙曾與我分取錢財,我自己經常多拿一份,鮑叔牙也不認為我貪心,而是知道因為我經濟拮據。生養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是鮑叔牙。士為知己者死,何況為他盡哀呢?” 為此,人們總結出一個成語“鮑管之交”,成為后世結交的榜樣。
【第21句】:【飯多傷胃,話多傷心】釋義:話說多了,難免有不當之處,會得罪人。例句:他回憶著這些天跟紀洪濤有哪些分歧,慶幸自己穩重,很有修養,沒有輕易把觀點亮出來。否則,飯多傷胃,活多傷心,又要和紀洪濤之間結成大疙瘩。
【第22句】:【閉門羹】“閉門羹”指被主人拒之門外,或故意不見,掃興而歸。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個說法源自唐代馮贄《云仙雜記·迷香洞》:唐代宣城(今屬安徽)名妓史鳳,待客以等差:第一等客,用迷香洞、神雞枕、鎖蓮燈來招待。有一個闊客馮垂,竟將身邊所有的十三萬文,全數給了妓女史風,才夠資格在迷香洞銷魂一宵。第二等客,只用鮫紅被、傳香枕,八分羊款待。再下一等客,史風便拒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使人致語日‘請公夢中來’。”以羹拒客就是拒絕會見的意思,天長日久,客人見到羹,就心領神會,主動告辭。《全唐詩》錄有史風《閉門羹》詩:“一豆(燈)聊供游冶郎,去時忙喚鎖倉瑯。入門獨慕相如侶,欲撥瑤琴彈鳳凰。”這就是“閉門羹”的出典。能人全唐詩,可見史鳳確實才女,只可惜墮入風塵。自此,“閉門羹”便成為拒絕的代名詞。據說,史鳳的“閉門羹”是用豆腐和鴨腸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這些不值一提的原料來做這道菜,就是為了表示主人對客的輕視。不過,大概史鳳也沒有想到,正因為她的拒客方式之奇,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專門來嘗閉門羹的人還真不少。如今,“閉門羹”成了安徽沿江一帶的傳統名菜了。這大概是因為“名人”效應的結果。不過,“閉門羹”的滋味再美,恐怕也是酸溜溜的。
【第23句】:【婆娘做鞋——一針一線往前錐】(歇)錐:諧“追”。指一點一點地深入追問。
【第24句】:【和尚廟里借梳子和尚光頭,不備梳子】謂找錯了門路。 電視劇:“你到我這兒來借錢,是跑到和尚廟里借木梳來 了。”
【第25句】:【砧板上的肉——隨人砍,隨人剁】(歇)比喻人陷入困境,不能自主,任人擺布。
【第26句】:【左不是,右不是】(慣)指怎么做也不合適,不知怎樣才好。
【第27句】:一塊塊磚頭砌起墻,一條條小河匯大江。
【第28句】:【打蛇先打頭,擒賊先擒王】釋義:比喻打擊壞人或敵人要先打擊為首的。例句:常言說:打蛇先打頭,擒賊先擒王。只要將山大王拿住,一切就好辦了!
【第29句】:【靠著大樹,草不沾霜】指利用有利條件,保護自己。或說: 挨著大樹不著霜。清代《醒世姻緣傳》:“他過著‘靠大樹草 不沾霜’的日子,那曉得以外的光景?”
【第30句】:【穩坐吃三注】(慣)三注:賭場用語,指押在上門、下門和天門三個位置上的賭注。指不費氣力穩得多方錢財。也比喻坐享其成,不勞而獲。
【第31句】:【一日相思十二時】(慣)十二時:十二個時辰;舊時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小時。指日夜都在思念。
【第32句】:【生財有道】(諺)指創收財富,要有正當的方法或途徑。后多指人有發財之法。
【第33句】:【猴子穿馬褂,裝貴人】釋義:比喻諷刺人冒充尊貴的人。例句:我那是什么地方?能讓你正經嗎?一天不理人,閑言冷語都來了。臭派頭,窮講究,肚子里全是草,猴子穿馬褂,裝貴人。你受得了嗎?
【第34句】:【眼不見,心不煩】看不見也就算了,不操心。類似的:耳 不聽,心不煩。清代《紅樓夢》:“幾時我閉了眼,斷了這口 氣,任憑你們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 了。”
【第35句】:姐姐要去音樂班學習電子琴和小提琴。臨走時,媽媽叮囑說:“去了好好學,藝多不壓身。”(江蘇·東海)
【第36句】:【見人下菜碟兒】見“看人下萊碟兒”。
【第37句】:【景泰藍】“景泰藍”是一種瓷銅結合獨具特色的傳統工藝品。制作景泰藍先要用紫銅制胎,接著工藝師在上面作畫,再用銅絲在銅胎上粘出圖案花紋,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琺瑯釉料鑲嵌在圖案中,最后再經過反復燒結,磨光鍍金而成。所以又叫“銅胎掐絲琺瑯”。掐絲琺瑯器是從國外傳人中國的,由中國的能工巧匠們在技藝上加以改良,尤以銅胎掐絲琺瑯的制作工藝最為精湛,發展成為今天所說的景泰藍。那么,“景泰藍”的名稱是怎么來的呢?明代景泰年間的掐絲琺瑯獨領風騷,因初創時只有藍色,因此得名景泰藍。現在的景泰藍工藝大有提高,增加了科技含量,造型精美絕倫,已成為饋贈國內外友人的最佳禮品r。
【第38句】:【大蝦燒三段,三節挨痛】釋義:大蝦分作三段燒,哪一段都疼。比喻多方受難為。例句:她總的意思,是不打算叫“女犯”去北平。這一來,把我夾在當中,老鼠進風箱才兩頭受氣,大蝦燒三段,三節挨痛。一個“犯人”三家爭,龜喜要送,川島要命,瑞琪要縱,這差事昨伺候。
【第39句】:扁擔挑彩燈——兩頭美
【第40句】:【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歡娛覺得時間短,寂寞覺得時 間長。清代《兒女英雄傳》:“從來說,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 長。只這等文案笑笑,不覺三鼓。”
【第41句】:【衙門的錢,下水的船】(諺)下水的船:順水劃行的船,非常快速。 進衙門打官司,花錢如順水船一般容易。舊指打官司用錢多,窮人打不起官司。
【第42句】:【得罪了土地爺,養不活小肥豬】(諺)民間傳說,土地爺專管家畜家禽。指要是惹惱了土地爺,就養不活小豬。比喻要辦成事,必須處好有關方面的人事關系。
【第43句】:大膽落墨,細心拾書。
【第44句】:【只看見活人受罪,沒看見死人扛枷】(諺)活人受罪是常事,死人扛枷從來無。指受罪的當然都是活著的人,人們的一切努力,應該是只為了活人少受罪。
【第45句】:【有板有眼】“有板有眼”指做事穩妥、不毛糙、按部就班地進行。它源于戲曲中的音樂節拍。明王驥德《曲辭》中說:“凡蓋曲,句有長短,字有多寡,調有緊慢,一視以板眼為節制,故謂之板眼。” “板”就是板式。戲曲唱腔音樂中的板式結構,可分為板式變化體和曲牌連套體兩大類。在板式變化體的結構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類。在各類板式中,強拍為“板”,弱拍為“眼”,板式的強弱關系就是“板眼”。其中,節拍為2/4的叫“一板一眼”,節拍為3/4的叫“一板兩眼”,節拍為4/4的叫“一板三眼”。如果演唱者節奏感差,強弱不分明,不是搶板,就是滑板,即掉板。所以將“有板有眼”一詞指的唱腔合乎節拍,引申為言語行事有節奏、有條理,合規矩。
【第46句】:【惡虎難斗肚里蛇】釋義:比喻鉆進內部的敵人難對付。例句:大家都點頭:“對!常言道,‘惡虎難斗肚里蛇’,只有打進他們的心臟里邊去,這是一著最好的棋子,包贏不輸。”
【第47句】:我們放麥假了。媽媽說:“現在正是焦麥炸豆的時候,你也要于點力所能及的活。”(河南·魯山)
【第48句】:【好筍鉆出笆外】(慣)笆:籬笆。 比喻好處被別人占去。
【第49句】:【 一咒十年旺】指一種逆反心理,從吉利的方面去對待惡 言惡語。明代《醒世姻緣傳》:“沒賬!叫他咒去!一咒十年 旺,神鬼不敢傍!”
【第50句】:【青竹掏坑缸——越掏越臭】(歇)坑缸:糞缸。臭:本指氣味難聞,轉指名聲壞。比喻越鬧騰名聲越壞。
【第51句】:【拖下水】見“拉下水”。
【第52句】:【清水鍋里煮銅錢,一眼看到了底】釋義:比喻對事情了解得很清楚,很透徹。例句:后來這些年,李家大院的所作所為,可真是清水鍋里煮銅錢,一眼看到了底。
【第53句】:【穆桂英掛帥】釋義:穆桂英:《楊家將》中人物,智勇雙全,武藝高強,是人民喜愛的女英雄形象。比喻婦女承擔重要任務。例句:要充分地關心她們,繼續鼓勁,不能落后,要學穆桂英掛帥,像樊梨花征西。
【第54句】:【菜鳥】“菜鳥”是比喻新學的一門技能,是個生手。如新手開車,車尾貼上“菜鳥上路,請多關照”。“菜鳥”是從我國臺灣的閩南方言而來的。剛學飛行的小鳥飛得跌跌撞撞,甚至會掉到地上,人們就稱這種鳥叫菜鳥仔。引申到人,是指對于某些事務操作不熟練,或剛剛進入某圈子的人。據說“菜鳥”這個詞是從我國臺灣軍隊中出現并流行開的。當兵時,軍中的學長都會私底下稱自己為“老鳥”,而將新兵稱為“菜鳥”。
【第55句】:【一滴水不漏】形容嚴密,多指說話嚴謹。浩然《艷陽天》: “就拿這兩天的事情來說吧,他覺得,他考慮得要算挺周到, 安排得挺合適,計謀用得也最高明,可以說嚴實合縫,一滴 水也漏不下去。”
【第56句】:單膀魚兒難鳧水,一口唾沫難滅火。
【第57句】:【晚晌火燒云,明早曬殺人】(諺)火燒云:云朵火紅,像燒著了一樣。 指如果傍晚時分西邊天空云朵火紅,那就預兆第二天是個大晴天。 也作晚霞燒山尖,明個大晴天。 晚霞滿天要放晴,
【第58句】:【好花也得要水澆】條件好,也得培養。《解放區短篇小說 選》:“可不是!好花也得要水澆呀。這以后可好啦,年輕人 有的是好日月啦。”
【第59句】:【兵敗如山倒】(諺)指軍隊一旦潰敗下來,就像大山崩倒一樣無法收拾。
【第60句】:吃海水長大的——管得寬
【第61句】:【人非草木,誰能無情】(諺)人不是花草樹木,誰能沒有感情?指人都是有感情的。 也作人非草木,豈能無情。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人非草木,焉能無情。
【第62句】:【戴著木頭眼鏡——只看見一寸遠】(歇)形容目光短淺,缺乏遠見。
【第63句】:【破罐子破摔】摔電是破,不摔也是破。謂反正好不了,不 值得愛惜。成語:自暴自棄。周立波《暴風驟雨》:“娘們走 道以后,好些年來,他自輕自賤,成了習慣,破罐子破摔,不 想學好了。”
【第64句】:密網捕漁——連鍋端
【第65句】:【跌進悶葫蘆里】(慣)比喻納悶、迷惑不解。 也作“掉進悶葫蘆里”。
【第66句】:【追星族】“追星族”指對明星崇拜到迷戀程度的人們。時下,追星族成群、跟風。看看蔡明、郭達、趙麗蓉的小品《追星族》就完全明白什么叫追星族了。 “追星族”一詞,起源于1974年至1976年之間的臺灣地區。當時的媒體,把追隨著名歌星鳳飛飛的一群青少年,稱為“追星族”。這些青少年,為了追星,常常逃課、曠工,鳳飛飛到哪里演唱,他(她)們就跟隨到那里,給鳳飛飛吶喊、造勢。這種追逐明星的人群就被媒體稱為“追星族”。現在,他們又有了一個新名詞——粉絲。
【第67句】:【幸運醫生醫病尾】病已快好,容易醫治。借指客觀條件 已具備,僥幸取得成功。海外梁厚甫《海客隨筆》:“美西戰 爭是險勝,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是幸運醫生醫病尾,韓、越兩 戰,更是打得一塌糊涂了。”
【第68句】:大理石壓咸菜缸——大材小用
【第69句】:鐵公雞鐵公雞請客鐵公雞上宴席——毛不拔
【第70句】:【螻蟻尚且貪生,為人何不惜命】(諺)螻蟻:螻蛄和螞蟻。像螻蟻這樣微小的昆蟲也知道貪生,人生七尺之軀,有什么理由不愛惜自身。指人應該珍惜自己的生命。 也作螻蟻尚且貪生,豈有人不惜死。 螻蟻且貪生,人豈不惜命。
【第71句】:【冤仇可解不可結】(諺)只可化解冤仇,不能結下冤仇。指冤仇化解了,就能構成人際間的和諧;冤仇結下了,就會沒完沒了,永無寧日。 也作冤仇宜解不宜結。 冤宜解,不宜結。
【第72句】:【殺人可恕,情理難容】(諺)殺人的行為有時也可寬恕,違情悖理的事情卻實在難以容忍。指違情悖理的行為,有時比殺人還可惡。
【第73句】:【桑木扁擔——寧折不彎】(歇)桑木質地堅硬,做成的扁擔即使被壓斷了也不會彎曲。形容人性格剛強,寧死也不屈服。
【第74句】:【 沒了王屠,連毛吃豬】沒有行家,事情辦不好。明代《金瓶 梅》:“可是你對人說的,自從他死了,好應心的菜也沒一碟 兒。沒了王屠,連毛吃豬。”
【第75句】:【水流千里歸大海】釋義:比喻遲早要歸到某處去或要走某一條路。“千里”又作“干遭”、“千轉”。例句:莊稼人離不開土地家屋啊,這里藏藏,那里躲躲,像那沒娘的孩子。水流千里歸大海,樹葉落在樹底下,飄來飄去,還得飄回去,守著田園才能過日子。
【第76句】:【人比人,氣死人】(諺)人活在世,處境或機遇各不同,差別很大,很難相比。指人必須想得開,不和別人盲目攀比。 也作“人比人,活不成”。
【第77句】:【紅花雖好,也仗綠葉襯映】(諺)紅艷艷的花朵再好,離開綠葉從旁襯映,也顯不出它的光彩。比喻一個主要人物有大作為,總離不開得力人才相幫。 也作紅花要有綠葉配。 好花需綠葉扶持。
【第78句】:有一次吃飯時,我偷懶不想搬凳子,哥哥一站起來,我就趕忙占哥的凳子坐。媽媽看見了打趣地說:“搶窩里蛋,是個懶漢,別人一走,他就搶占。”(河南·新鄭)
【第79句】:家里丟了磨——沒推的了
【第80句】:老太太買肉——不要筋(緊)
【第81句】:【三斤半鴨子,二斤半嘴】嘴顯得突出,指會耍嘴皮子。類 似的:三寸鳥,七尺嘴。成語:強詞奪理。《連心鎖》:“我說 你小樸是三斤半鴨子二廳半嘴!別瞧不起我老頭子,我吃 的鹽也比你吃的飯多,過的橋也比你走的路長,看我的!”
【第82句】:【針眼里過牛】謂辦不到的事。類似西方國家諺語:駱駝 穿過針孔。沙汀《淘金記》:“因為現在的事,真也真得,假也 假得。假的時候,針眼里過得牛!”
【第83句】:【屁眼里栽蔥——倒蒜】(歇)倒蒜:倒長著的蒜。蒜:諧“算”。指反過來算計別人的錢物。
【第84句】:【吃官飯,打官鼓,官鼓打破有人補】(諺)官:公家的。舊時指干公家事不必過分認真,對公物也不必仔細愛護。
【第85句】:【雞叫天明,雞不叫天也明】釋義:比喻缺少誰也無關緊要,事情照樣進行。例句:他不同意,地球就不轉了?雞叫天明,雞不叫天也明!要按他的意思,“地下革新組”根本平不了反,我和袁師傅這輩子別想再翻身。我看,只要大伙要求上新產品,他一個人擋不住!
【第86句】:【麥糠揩屁股】(慣)比喻做事情不利落,沒完沒了。
【第87句】:筵席上打架——不歡而散
【第88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慣)棧道: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打孔支架木樁,鋪上木板而成的窄路。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是關中、漢中間的交通要道。《史記·高祖本紀》載,劉邦采納張良、韓信的計策,從漢中出兵攻打項羽時,表面上派人修復棧道,暗中卻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大捷。比喻表面上佯裝做某事來迷惑對方,實際上另有所圖。
【第89句】:【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見“好物不賤,賤物不好”。
【第90句】:兔子不吃窩邊草——給自己遮窟窿;留青(情);偷外不偷里
【第91句】:【 老鼠走到貓口】邊比喻落人險境。明代《初刻拍案驚 奇》:“那島上有小嘍羅數百,正在那里使槍弄棒,比箭掄拳。 一見有海船飄到,正是老鼠在貓口邊過,如何不吃!”
【第92句】:井底出太陽——深晴(情)
【第93句】:【 說人話,做鬼事】說好話,做壞事。姚雪垠《李自成》:“你 說你平生替孔夫子宣揚仁義,教忠勸孝,盡是說人話,做鬼 事,餓老虎口念阿彌陀。”
【第94句】:【捉虎容易放虎難】見“伏虎容易縱虎難”。
【第95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為人光明磊落,敢作敢當,無須改名 換姓,躲避隱藏。古華《浮屠嶺》:“想過了,我行不改名,坐 不改姓,到時候壞了事,左不過我一人去領罪,坐牢,決不牽 連旁的叔伯、老表!”
【第96句】:我學了一年的小提琴,盡管天天練習,卻始終沒有多大進步。星期天,我又在院子里苦練,鄰居王阿姨從門口走過,冷冷地說:“你呀,根本就是西瓜皮打鞋掌——不是那塊料,別在那兒捉起臭蟲放在自己腦殼上叮——自討苦吃了。”聽后,我不服氣地說:“你也別總是隔著門縫看扁人……”(河南·孟州)
【第97句】:表姐找了個對象,沒過幾天,又吹了。媽媽說她是“東山看著西山高,不知哪山有柴燒”。(山西·長治)
【第98句】:第二天就要考試了,平時不看書的哥哥連吃飯時間都捧著書看。奶奶笑著說:“你臨上陣時看兵書有啥用?”爸爸也說:“你呀你,平時不燒香,考試抱佛腳,啥都學不好。”(江西·婺源)
【第99句】:【拔出蘿卜帶出泥】牽扯到別的麻煩。泥、你諧音,又指牽 涉到對方。《文匯報》(1984,5,10):“不揭彭的問題,說明自 己也有問題,怕拔出蘿卜帶出泥。”
上一篇:經典摘錄說到心坎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