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虎狼也有父子之情】 釋義:虎狼這樣兇猛的野獸也有骨肉之情,人更應該有。 例句:罪過,罪過!這孩子一難一度,投得個男身,作何罪業,要將他溺死! 自古道:“虎狼也有父子之情。”你老人家是何意故?
【第2句】:【一世破婚三世窮】(諺)指破壞他人婚姻的人,必遭三代受窮的報應。
【第3句】:【舍著金鐘撞破盆】(慣)比喻不惜任何代價,甚至豁出性命去拼搏。
【第4句】:【家有賢妻,丈夫不遭橫事】(諺)橫事:意料不到的災禍。指家里有賢惠的妻子,處事周到,防禍未然,丈夫自可過著無憂無慮的平安生活。 也作“家有賢妻夫禍少”。
【第5句】:【習慣成自然】 釋義:適應了某種情況,就不覺得拘束了。 例句: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可孫旺泉偏偏不習慣,反倒生出一股反抗。
【第6句】:【英雄流血不流淚】(諺)指英雄好漢寧愿浴血奮戰拼死沙場,也決不悲傷流淚。
【第7句】:【老母豬吃碗碴——肚里有瓷】(歇)瓷:諧“詞”。指說話振振有詞,頭頭是道。有時含譏諷意味。 也作“老母豬吃碗碴子——肚里挺有瓷兒”。
【第8句】:【山水還有相逢日,豈可人無會合時】(諺)山山水水都可能有相逢的機會,人別離后還能沒有再見面的一天?指人和人離別不必愁苦,定會有再見面的一天。
【第9句】:【鳥窮則啄,獸窮則觸,人窮則詐】(諺)窮:窘困無出路。觸:用頭頂撞。指鳥到窘急時,會用嘴啄;獸到窘急時,會用頭頂;人到窘急時,會欺詐騙人。 也作“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佚”。攫:抓。 佚:亂跑。
【第10句】:【寧舍千金獻真佛,不拔一毛插豬身】 釋義:該花的錢再多也要花,不該花的錢再少也不花。 例句:劉閣梅還怕王佑山老婆嫌“寒酸”。她認為“寧舍干金獻真佛,不拔一毛插豬身”,有錢使在刀刃上!所以臨出門,又給田貴發的包里塞了兩瓶老白干。
【第11句】:【杯水之恩,江河還報】(諺)指受別人的恩惠即使很小很小,也要給以重重的報答。
【第12句】:【死逼上梁山】 釋義:梁山:在今山東省東平湖西,梁山縣南,附近地區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為起義軍的根據地。比喻被逼無奈才做某種事情。 例句:他佯裝不滿地說,“唉,我才不愿意去前線冒險哪。只是軍令不可違,死逼上梁山!此行別說什么名利雙收,別送上這條命就算燒高香了。”
【第13句】:【叫化子碰上要飯的——窮對窮】(歇)指窮困的碰上窮困的。
【第14句】:【舌頭底下壓殺人】(諺)舌頭能把人壓死。指舌頭能搬弄是非,無中生有,制造事端,挑撥離間,陷人于死地。 也作舌頭片子壓死人。 舌頭根子下能壓死人。
【第15句】:【遠路無輕擔】見“百步無輕擔”。
【第16句】:【婆媳親,全家和】(諺)婆婆和媳婦之間的關系處得親切,全家人自然就會和睦相處。指一家之中,婆媳矛盾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一解決,其他關系也就平和了。
【第17句】:【到啥子站,歇啥子店】(諺)指到了什么樣的站口,就住什么樣的客店。比喻做事要根據具體情況,隨遇而安,不可偏頗固執。
【第18句】:生活在人民之中,仿佛睡在幸福的搖籃里。
【第19句】:【馬到崖頭收韁繩,船到江心補漏遲】見“船到江心補漏遲”。
【第20句】: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第21句】:【老母雞不吃白大米——喂啥】(歇)喂:諧“為”。詢問某事的原因或目的。
【第22句】:【擊鼓鳴冤】“擊鼓鳴冤”是戲曲和影視中常見的情節,擊鼓者常能鳴冤,所以觀眾津津樂道。它出自何處,真的一擊就靈嗎? “擊鼓鳴冤”有著悠久的歷史,傳說在堯舜之時,就已出現了“敢諫之鼓”。周代時,出現“路鼓”,并有官員守護,供百姓擊鼓申冤。古代帝王為了表示樂于聽取臣民諫議或冤情,會在朝堂外面懸掛一張大鼓,允許臣民擊鼓上聞,這面大鼓因為有“用下達上而施于朝”的作用而被稱為“登聞鼓”。 晉代以后,朝廷設置登聞鼓成為一種制度。宋、元、明、清等朝代還設有登聞鼓院或鼓廳,以受理四方吏民申訟為主要任務。登聞鼓最重要的作用是使案件直達圣聽,直接由最高司法機關裁決。《唐律疏議·斗訟》中記載:“有人……撾登聞鼓,……主司即須為受,不即受者,加罪一等。”唐代柳宗元《先侍御史君神道表》中也說:“有去登聞鼓以聞于上,上命先君總三司以聽理,至則平反之。”可見,擊鼓鳴冤使不少案件得以平反。最有名的是南朝梁天監年間中,吉翂的父親被人誣陷入獄,被判死罪。年僅十五歲的吉扮“撾登聞鼓,乞代父命”,梁武帝蕭衍聽到后非常感動,“乃宥其父”(《梁書·吉翂傳》。 可到了宋代,皇帝的想法發生了變化,認為擊鼓鳴冤破壞安定團結,因此對百姓擊鼓鳴冤作了許多限制,使擊鼓鳴冤出現了大倒退,如明代規定“登聞鼓……非大冤及機密重情不得擊”《明史·刑法志二》;清代時規定“必關軍國大務,大貪大惡,奇冤異慘”才可以擊鼓。擊鼓人要挨打三十大板。
【第23句】:【太剛則折】(諺)折:折斷。物體過于剛硬,就容易折斷。比喻人在為人處世上過于剛烈,就容易受挫折。
【第24句】:人心不足蛇吞象,貪心不足吃月亮。
【第25句】:【心寬出少年】(諺)心胸開闊,能使人保持年輕。指人樂觀豁達,無憂無慮,就不易衰老。
【第26句】:【雞瘦不倒冠】(諺)冠:雞冠,雄雞頭頂上的紅冠子。指雄雞再瘦,頭頂上的雞冠子并不垂墜。比喻英雄人物或有作為的男子漢雖失勢落魄,但原有的氣勢不倒。
【第27句】:【秀才遇見兵,有理講不清】(諺)舊指說理的秀才遇到不講理的大兵,再有理也沒法說清。泛指和蠻不講理的人是無法講道理的。或指講理要看對象。 也作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秀才碰上兵,有理講不清。 秀才見了兵,有理說不清。
【第28句】:【糟鼻子不吃酒——枉擔其名】(歇)糟鼻子:即酒糟鼻子,鼻尖有許多紅色斑點。糟鼻子被誤認為多喝了酒。指人白白地承擔壞名聲。也指徒有其名,并無其實。
【第29句】:【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 釋義:經商刻薄的,不一定多賺錢;忠厚的,也不一定就蝕本。 例句:那些和尚們也聞知秦賣油之名,他的油比別人又好又賤,單單作成他。 所以一連這九日,秦重只在昭慶寺走動。正是: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
【第30句】:【為個虱子燒個襖】(慣)虱子:昆蟲,常寄生在人和家畜身上,吸食血液,能傳染斑疹傷寒和回歸熱等疾病。襖:有夾里的上衣。為了捉衣服上的虱子,把衣服也燒掉了。 比喻為了小事而造成重大損失。
【第31句】:【家有千貫,不如日進分文】(諺)貫:舊時錢制,用繩子穿上,每一千為一貫。家里縱然有千貫的錢財,也不如每天有微薄的收入好。指固定的收入雖少,也遠比只出不進的死錢好。
【第32句】:【要吃飛禽,鴿子、鵪鶉;要吃走獸,兔子、狗肉】(諺)鵪鶉(anchun):鳥名,小頭短尾巴,羽毛赤褐色,不善飛。指飛禽中,數鴿子和鵪鶉的肉最細嫩;走獸中,數兔子和狗的肉最美味。
【第33句】:【賊偷一更,防賊一夜】(諺)指賊人作案是在短時間內的,但提高警惕防賊卻需要長期不懈。 也作“賊偷一更,防賊一宿”。一宿:一整夜。
【第34句】:【三十六計走為上】此語指事態無法挽回,別無妙計,只有一走了事。常言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走為上”確實是三十六計之一,排在最后一計。那么,是誰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組合成一句俗語呢? 據《南史·王敬則傳》,南朝齊代,明帝蕭鸞病情嚴重,生命垂危,輔國將軍王敬則趁機謀反。明帝的二兒子蕭寶卷當時正在東宮議事,派人上屋觀望,見征虜亭大火沖天,王敬則大兵將至,蕭寶卷嚇得趕緊收拾行裝準備逃走。有人報告了王敬則,王敬則自言自語,像是對著明帝父子說:“過去檀道濟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就讓你們父子趕快逃命去吧!”看來王敬則雖然謀反,但沒把事做絕。
【第35句】:【是非終日有,不聽自然無】(諺)是是非非的閑言碎語天天都有,只要不去聽它,自然就沒有了。指不聞不問,是對付是非的最好方法。 也作“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
【第36句】:【打尖】古時候,人們把在旅途中休息進食叫“打尖”,現在上歲數的人仍舊使用打尖一詞。 據考證,“打尖”系“打火”之誤。清代福格所撰《聽雨叢談》卷十一:“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飯,謂之打尖。皆不喻其字義,或日中途住宿之間,乃誤間而尖也。謹按《翠華巡幸》謂中頓日中火。謂途中之餐日打火,自是因火字而為尖也。”意思是中午飯叫中火,旅途中吃飯叫打火。誤將住宿之“間”而為“尖”也。“間”、尖”同音。因此,打尖包括旅途中住宿、休息、吃飯。如《水滸傳》中有:“你母子二位敢來打尖,叫莊客安排飯來。” 再如馬致遠《黃粱夢》云:“兀那打火的婆婆,央你做飯與我吃。行人貪道路,你快些兒。” “打尖”一詞,至今使用。
【第37句】:【九族】在古代,重大犯罪特別是重大謀逆罪,要誅滅九族,一是斬草除根,不留后患;二是殺雞給猴看,敲山震虎。那么,什么是九族,歷來說法并不一致,早在漢代就有古文今文兩種說法。 古文說代表人物孔安國、馬融等認為:九族只限于父宗,即上自高祖下至玄孫的九代直系親屬。根據是《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 孔國安解釋說:“以睦高祖、玄孫之親。”唐宋以后,九族古文說在國家法律中獲得正式確認,其中明清兩代的律令規定,九族專指父宗。明代人程登吉編纂的蒙學讀物《幼學瓊林》卷二“祖孫父子”篇介紹說:“何為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孫、曾、玄。”可見,九族專指父宗一脈在明代已成定論。 今文說代表人物許慎認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兒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此種提法受到統治者的欣賞,因為這滿足了帝王們利用血緣姻親關系進行統治的需要。他們在賞賜、懲罰、屠殺時是以今文說的“九族”為界限。 “九族”一說的出現,與封建社會的刑罰制度有很大關系。封建社會實行殘酷的株連法以增大犯罪成本獲得國家平安,往往事與愿違。株連最廣的是明代的方孝孺,他被明永樂帝朱棣誅其“十族”,九族之外又加上“師族”,包括方的老師和學生,都連帶著遭了殃。
【第38句】:【車到山前必有路】 釋義:事到臨頭,總有辦法解決。 例句:“車到山前必有路。天老爺自然給人鋪排,既是叫咱往那么遠去,自然送到咱地頭。”
【第39句】:【坐在黃鶴樓上看翻船】(慣)比喻幸災樂禍。
【第40句】:【事忙先落賬】(諺)落賬:下筆記好賬。指生意場中無論怎樣忙,必須先把出入的賬目記清。也泛指再忙也得把手頭的緊要事作個了結。
【第41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慣)六路:指上、下、左、右、前、后。八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眼界開闊,聽覺靈敏。形容人機警靈敏,信息靈通,遇事能迅速作出反應。
【第42句】:【牛耕田,馬吃谷】 釋義: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 例句:“你將來打算歸田,還是出洋?”腳一跺:“哼!‘牛耕田,馬吃谷’,這就是革命成功的下場!”
【第43句】:【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諺)指談論別人是非的人,往往就是是非的制造者。也指提出問題的人,往往就是能夠自己解決問題的人。 也作來言是非者,即是是非人。 來說是非者,定是是非人。
【第44句】:【高山點燈名頭大】 釋義:比喻有名氣。 例句:三爺,你家大德堂是高山點燈名頭大。當年,張大帥也在你們后花園趴過風,今天我請“老北風”商量大事。
【第45句】:【寶劍托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 釋義:指把物品要送給與之相稱的人。 例句:常言道:“寶劍托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現在,你把你的祖傳寶物給那人,日后你必定后悔。
【第46句】:【八月十五云遮月,來歲元宵雪打燈】(諺)元宵:農歷正月十五晚為元宵節,也稱燈節。今年的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要是云層遮住月亮,明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就要下雪。指中秋節和元宵節的云雨天氣是相互關聯的。
【第47句】:【好漢難打三面鼓】(諺)手腳再利索的漢子,也不能同時敲響三面鼓。借指人不論怎樣精明能干,也難應付同時發生的多起事情。
【第48句】:【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俗語是婦孺皆知的老話,這句話源自何處,源自唐代詩圣杜甫。他的《曲江》詩之二“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后一句當時就成了流行語。 在古代活到七十就算高壽了,也符合當時的條件和環境,屬于自然規律,“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那么,杜甫為何發此感慨,看看當時他周圍的同行和同僚就知道了。他們又有幾個能活到七十歲,僅以杜甫同時代的一些官員下場來看,就很觸目驚心:遭貶者有散文家李華、大臣宇文融、政治家張九齡等,被殺者有大書法家顏真卿、大臣顏杲卿、將領哥舒翰、詩人王昌齡、女官上官婉兒等,被迫自盡的有大臣元載等。杜甫能不感慨“古稀”的不易。名人的名句更容易流傳后世。
【第49句】:【解鈴還得系鈴人】 釋義:系:ji,打結。法眼和尚提出一個問題:虎頸上的金鈴誰能解下來? 有個泰欽和尚說,掛鈴的人能解下來。借指誰惹出的事,還要由誰去解決。 例句:他不會說“解鈴還是系鈴人”,可是他的口氣與神情幫他忙,教錢太太明白了他的意思。
【第50句】:【吐了舍不得,咽了怕撐著】(慣)比喻做事遲疑,拿不定主意。
【第51句】:【安勞苦易,安閑散難】(諺)安:安心。人安于勞苦是比較容易的,但要安于閑散卻很不容易(青樹林文案館網)。指閑散的生活容易使人產生邪念。
【第52句】:【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哪】 釋義:哼啥二將:佛教守護廟門的兩個神,形象威武兇惡,看了使人害怕。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他們兩個被描寫成有法術的督糧官,一個鼻子里哼出白氣,一個口里晗出黃氣。后來用“哼哈二將”比喻有權有勢的人手下的兩個得力幫手;也比喻狼狽為奸的兩個幫兇。哼哈二將雖然不鎮廟,可是還能起嚇唬人的作用。比喻有某種身份的人,在客觀上就起某種作用。 例句:有咱們在干部里面摻和著,不管他拿咱們當不當神仙拜,咱們倆總是把守山門的哼哈二將,不鎮廟,還嚇人哪。
【第53句】:【做東】朋友們聚會,主動大方者說:“今天我做東,請大家吃烤鴨。”這里“做東”是主人請客的意思。“做東”源自春秋時期,它的初起義是“主人”的意思。 《左傳·僖公三十年》記載了春秋時期秦晉聯軍攻打鄭國,鄭文公以供應秦國后勤物資為由請求秦國撤兵。他派出燭之武對秦穆公說:“如果秦不滅掉鄭國,而讓鄭國成為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使者來來往往中缺乏資財食用,就可以由鄭國來供應,這樣做對秦國有利無害。”后來秦國果然撤軍,晉國軍隊無奈也只好作罷。“舍鄭以東道為主”,因鄭國在秦國東面,故稱東道國。 在《禮記》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禮記》中的《曲禮篇》記載:“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從有關主客之間禮儀的規定中,可以看到“東”位就是代表主人。后來,“東道主”便成了一個固定的名詞,我們所說的“房東”、“股東”、“東家”、“做東”等,其實都是從以上兩篇文獻中演化而來的。
【第54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諺)道:道行,佛家修行的工夫。魔:佛教指破壞修行的惡魔。指道行有一尺高,阻擋修行的魔力就有一丈高。原為佛門用語,是說修行者越進步,前面的阻力越大。比喻人在事業上的成功越大,進取越艱難。 也作“道高一丈,魔高一丈”。
【第55句】:【會吃千頓香,亂吃一頓傷】(諺)會吃的,百頓千頓都是香的;不會吃的,只一頓就能吃壞肚子。指吃飯要節制,講衛生,暴飲暴食會生病。
【第56句】:【鍋里煮娃娃——熟人熟食】(歇)本指被煮熟的食品,轉指熟識的人。
【第57句】:【搖錢樹】有道是栽樹莫過于搖錢樹,事實上不可能有這種樹,只不過是人們的一種奢望。然而,在出土文物中確實存在著精美絕倫的“搖錢樹”。 1985年初,四川省三臺縣靈興鎮出土了一棵東漢時期的搖錢樹,青銅質,高188厘米。整棵搖錢樹以馬猴圖為主,飛燕、鹿、玄武等祥鳥瑞獸作為陪襯,朱雀(古代代表太陽)立于搖錢樹頂端,足下有云狀枝葉,整棵樹上掛滿了銅錢。 1990年,四川省綿陽市何家山二號墓也出土了一棵搖錢樹,通高198厘米,整體由基座、樹干、樹冠等29種部件銜接扣掛而成。基座為紅陶質,樹以青銅澆鑄,樹冠多達七層,頂層飾有鳳鳥;二層樹干與葉合為一體,裝飾有西王母、大力士等圖案;下部四層插接24片枝葉,分別向四方層疊伸出,飾有龍首、朱雀、大象、鹿、犬及成串的青銅錢幣,密密匝匝,繁蕪豐茸,散發著誘人的靈光寶氣。 搖錢樹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寶樹,這個傳說是怎么來的呢?傳統劇目《天緣配》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玉皇大帝之女張四姐思凡下界,與窮書生崔文瑞成婚,四姐用搖錢樹(又名元寶樹)使崔家迅速致富,引起王姓地主眼紅,誣告崔文瑞為盜,被官府捉進大牢。四姐憤而劫獄救夫,與玉帝派來的哪吒、孫悟空展開大戰,由于寡不敵眾,被強行收走了搖錢樹。后經仙女六姊妹耐心勸說,四姐與丈夫同回天界,成了夫妻神仙,諸事不用發愁。 出土實物和傳說故事都有了,那么,史料有記載嗎?陳壽《三國志》卷十一《邴原傳》注:“嘗行而得遺錢,拾以系樹枝,此錢既不見取,而系錢者愈多。問其故,答者謂之神樹。”這種神樹在我國的西南、西北地區都曾出土,可見,至少在東漢時代以搖錢樹祈福十分流行。 可見,拜金主義源遠流長,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拜金主義重新泛濫。
【第58句】:【帶著鈴鐺去做賊】(慣)形容人愚蠢,需要保密的事卻大張旗鼓地宣傳,自己壞自己的事。
【第59句】:【十分惺惺使五分】(諺)惺惺:聰明機敏。指聰明不可使盡,否則禍及子孫。 也作十分惺惺使九分,留著一分與兒孫。 十分聰明使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
【第60句】:【騎驢看唱本——走著瞧】(歇)唱本:記錄曲藝或戲曲唱詞的小冊子。本指邊走邊看唱本,轉指事情結局如何,等著看以后的發展變化。 也作騎在毛驢上看唱本——走著瞧。 騎著毛驢看書——走著瞧。
【第61句】:【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找話】(歇)指本來無話可說,硬要找些話來說。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見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搭拉話”。搭拉:方言,閑談,閑扯。
【第62句】:【不怕人窮,就怕志短】 釋義:只要有理想,有志氣,就能改變窮困狀況。 例句:“常言說:‘不怕人窮,就怕志短,’咱們是窮隊,可是我們看到他和長水幾個沒明沒夜往前領著干,心里總覺得有個依靠。”
【第63句】:【甘拜下風】“甘拜下風”是指自認不如他人,并真心佩服他人。出自《莊子·在宥》:“廣成子南首而臥,黃帝順下風膝行而進,再拜稽首而問。” 后來“順下風而拜”就演變成“甘拜下風”,表示誠信佩服,自認不如對方。 此源來自典籍,莊重嚴肅。但源莊流諧,故事情彩。 西晉時期有個大富豪叫石崇,據說他富可敵國。王愷是晉武帝的舅舅,也是一個富豪。他們倆爭強好勝,經常在一起比誰吏富。因此,兩人經常到處搜羅綺麗的寶物裝飾衣服或車子。 一次,晉武帝踢給王愷一棵高兩尺的珊瑚樹,此樹枝丫或密或疏,形態美麗,簡直是世間少有。王愷如獲至寶,非常得意,認為這次石崇該認輸了。 于是,王愷就帶著這棵罕有的珊瑚樹去見石崇。 石崇看完之后,不動聲色地拿起鐵如意,趁王愷不注意,一下子打在珊瑚樹上,珊瑚樹馬上就碎了。王愷見石崇親手打碎了皇帝賜給自己的寶物,以為石崇是嫉妒自己而毀寶,聲色俱厲地責問石崇打碎天下最好的寶貝怎么辦。 石崇卻不慌不忙,悠然地對王愷說:“你別埋怨,今天我賠你。”石崇說完,就命令仆人去搬家里的珊瑚樹。待石崇把家里的珊瑚樹都搬出來后,王愷驚呆了。別說兩尺高,四尺高的都有,其中光彩奪目的就有六七棵,王愷從來都沒見過。像王愷剛剛拿過來的那樣的還有很多。王愷看后,茫然若失,不得不甘拜下風了。
【第64句】:【說風就是雨】(慣)比喻說到什么,馬上就要干什么。 也作“說起風就來雨”。
【第65句】:【饒人不是癡漢】(諺)饒:饒恕,寬容。遇事能寬容別人,這不是癡呆的表現。指寬容是聰明人的行為。 也作饒人不是癡,過后得便宜。 饒人不是癡,癡漢不饒人。 饒人三分不為癡。
【第66句】:【兩眼一抹黑】(慣)1比喻新到一個地方,什么人也不認識,什么情況也不了解。2指沒文化,不識字。 也作兩眼一麻黑。 兩眼墨黑。 睜眼一抹黑。
【第67句】:【拜錯了廟門】(慣)比喻求錯了人。
【第68句】:【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諺)夏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歷五月后半月。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在農歷十一月后半月。 指夏至還沒到最熱天,冬至還沒到最冷天。
【第69句】:【落圈套】 釋義:指中了對方預先安排好的計謀。 例句:罷了罷了!我落在這畜生圈套里了。
【第70句】:【殺人一萬,自損三千】(諺)兩軍對戰,即使打了勝仗,殺死敵方一萬人,己方也得損傷三干。指打仗就得有犧牲,縱然是戰勝的一方,也免不了要付出傷亡代價。 也作殺人一千,自損八百。 殺人三干,自損八百。
【第71句】:【無病賽過活神仙】(諺)指人只要身體健康,無病無災,就是最大的幸福。
【第72句】:【調過來葫蘆,翻過去又是瓢】 釋義:比喻反復無常,變來變去。 例句:你鄭科長原來怎么說的?調過來葫蘆,翻過去又是瓢!吃著咱們種的糧粒兒,你還為不為民作主?
【第73句】:【前打后商量】(慣)指先用武力制服對方,然后再與之議事。
【第74句】:【一石激起千層浪】(慣)比喻某種言論或行動引起了人們強烈的反響。
【第75句】:【照方吃炒肉】(慣)比喻按慣例行事。
【第76句】:【鼓對鼓,鑼對鑼】 釋義:比喻面對面毫下隱諱地講出各自的意見。 例句:好!伢,今天,我們鼓對鼓,鑼對鑼,當面把話說清楚。
【第77句】:【討便宜處失便宜】(諺)討別人的便宜,結果往往是被別人占了便宜,自己反倒吃了虧。誡人不可有貪占便宜的念頭和行為。
【第78句】:【身熱怕加衣】(諺)比喻人已經承受著煩難的困擾,最怕的是再增添新的更大的麻煩事。
【第79句】:【搶棺材奔命】(慣)罵快跑的人是搶著去死。
【第80句】:【易求者田地,難得者兄弟】(諺)勸人重兄弟之情,輕財產之利。
【第81句】:打鐵的要自己把鉗,種地的要自己下田.
【第82句】:【逢橋須下馬,過渡莫爭先】(諺)過橋時必須下馬步行,渡小時不可爭先恐后地上下船。泛指在出門上路時要特別注重安全。 也作逢橋須下馬,有路莫登舟。 臨橋須下馬,過渡莫爭船。
【第83句】:【拉不開栓】(慣)指非常緊張、忙碌,難以應付。
【第84句】:【矮半截】(慣)個子比別人矮一半。比喻在某一方面比別人差。 也作矮一頭。 矮三分。 矮幾分。
【第85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見“是真難假,是假難真”。
【第86句】:【苦日難熬,歡時易過】(諺)偏指人在貪歡娛樂之中常會感到時光過得太快。 也作“苦日難挨,樂時易過”。
【第87句】:【要捉棲鳥必留窩】(諺)棲鳥:夜晚棲歇在窩里的鳥。要想捉住棲歇在窩里的鳥,就必須留下它原來的窩。比喻要逮住有家室的人,就不要驚動他的家。
【第88句】:【七口子當家,八口子主事】(慣)指大家都想當家主事,都想讓別人聽自己的。 也作“七口當家,八口主事”。
【第89句】:【頭上有瘡瞞不過剃頭的】(諺)比喻任何事情無法瞞過知情人。
【第90句】:【貧無本,富無根】(諺)本:根。 窮也沒個窮根,富也沒個富根。指窮富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窮人勤奮也可致富,富人驕惰也可變窮。
【第91句】:【喊倒好】見“喝倒彩”。
【第92句】:【一錘子買賣】 釋義:比喻不管好壞,反正就是一次。“錘子”又作“杵子”。 例句:行不行,就得看我的本事昨樣了。一錘子買賣,行,啥都好說;不行,不行也得行!
【第93句】:【好擱不如好散】(諺)擱:合在一起。在一起和和氣氣共事,不如分離時能保持不傷和氣。指在一起和氣共事容易,分離時能保持和氣很難。 也作“好合不如好散”。
【第94句】:【告人死罪得死罪】(諺)誣告別人犯死罪的,自身就得判死刑。指平白無故誣陷別人,在法律上就要承擔相應的罪名。 也作“告人徒得徒,告人死得死”。 徒:古代五刑之一,即徒刑。
【第95句】:【死無葬身之地】(慣)死了連埋葬的地方都沒有。形容下場很悲慘。 常用作賭咒發誓語。 也作死無藏身之地。 死無葬身之所。
【第96句】:【黃道吉日】“黃道吉日”一詞,《現代漢語詞典》作了這樣的解釋:“迷信的人認為宜于辦事的好日子。 其實,“黃道”原是個科學術語,是天文學上對太陽直射地球而在地球上形成的軌跡的特稱,它對天體氣候的變化,人體感官的功能都有一定影響。 充分利用這些因素,對航天、航海、軍事、農業等方面都有顯著作用。所謂“吉日”,是根據黃道上六大星辰的運行來確定的。這六大星辰是:青龍、明堂、金匱,天德、玉堂和司命。此六大星辰,得之為吉,不得為次,悖之為兇。星相學家就是根據這些星辰的運行,來推算天氣、潮汐、地質及其對人體生理、心理影響,并以此來判定吉兇的。 天體運行,本循自然規律。但經星相學家以此判定吉兇,人為制造了神秘面紗,變成了迷信。帶黃道吉日的舊黃歷,處處暗藏吉兇,步步設防,使人們無所適從。實踐證明,按黃道吉日行事,吉兇不定。如1941年12月8日,是個罕見的“黃道吉日”,是經過日本星相家精心選擇的,而這一天,處在西半球的美國日歷卻是12月7日,此乃兇煞之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美國損失慘重。而1986年9月20日漢城亞運會就沒有那么靈驗,開幕式那天,是根據多年氣象資料選定的“黃道吉日”,可漢城開幕式會場大雨如注,影響了人們的情緒,晦氣籠罩著漢城。這個黃道吉日沒有選好。 那么,是不是黃道吉日一點作用也沒有呢?那倒不是。生活中人們習慣辦事選擇黃道吉日,如喜慶之日、結婚聘女、修房蓋屋等,選個黃道吉日,人們此舉為圖個吉利,心理得到寬慰,心情舒暢,有利于喜事辦好,進展順利。
【第97句】:【客隨主便】(諺)指客人要聽從主人的安排,尊重主人的意愿。 也作客聽主便。 客聽主安排。
【第98句】:【打人休打臉,罵人休揭短】 |釋義:意指要講情面,不要揭發別人的短處。 例句:“大奶,打人休打臉,罵人休揭短。我是你家小老婆,誰人不知?也不該為一個使女子,便無情無義地罵我!”
【第99句】:【立秋的石榴——滿腦袋的點子】(歇)立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8月7日、8日或9日。石榴:果:樹名,果實圓形,內多種子,立秋前后成熟。點子:本指石榴的種子,轉指主意、辦法。指主意、辦法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