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彼一時,此一時】(慣)指那時是一個樣子,現在是另一個樣子,情況已大不相同。 也作“此一時,彼一時”。
【第2句】:【東海鰲魚脫釣鉤——再不回頭】(歇)鰲魚:傳說中生活在大海里的大龜或大鱉。本指鰲魚脫鉤后再也不返回,轉指人一去再也不回來。
【第3句】:【 蛤蟆跳三跳,還要歇一歇】有勞有逸。跳,也說:蹦。成 語:勞逸結合。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蛤蟆蹦三蹦,還 得歇三歇呢,我總得消停兩天!”
【第4句】:【一朝天子一朝臣】(諺)指每個皇帝即位,都要任用一批自己的心腹臣屬。也指每個領導上任,都要任用自己的親信。 也作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主子一個規。規:規矩。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個將軍一個令。
【第5句】:【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諺)火車憑著車頭的帶動,。才能飛速前進。比喻堅強的、有能力的領導班子是帶領群眾走向勝利的關鍵。
【第6句】:【公人見錢,蒼蠅見血】(諺)指公人貪財如命,見到錢財,就如同蒼蠅見到血一樣。
【第7句】:晚上,只要外面有什么動靜,爸爸就會馬上開門去查看。一天深夜,我被爸爸的開門聲驚醒了,第二天我向爸爸說:“你一有聲音就出去看,這院里住著這么多人,難道有人敢來偷東西不成?”媽媽在一旁聽見了,搶著說:“狗都有個睡覺時。”(貴州·印江)
【第8句】:【大丈夫】“大丈夫”指有志氣或有作為的男子。但是在古代真正能稱為“大丈夫”的不多,因為它的標準實在太高。“大丈夫”一詞源出戰國時期的“亞圣”孟子,能被孟子看上眼的才有資格稱得上“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記載了孟子與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景春討論大丈夫的對話。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景春認為,說到大丈夫,只有張儀、公孫衍這樣的人才可當之無愧。張儀和公孫衍兩人,一連橫,一合縱,相當程度上左右著戰國時期的天下大勢。由于以上二人“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有一言九鼎的作用,因此景春由衷地佩服這兩個人,稱之為大丈夫。對景春的說法,孟子立場鮮明地堅決予以駁斥:“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孟子的思想體系中,張儀、公孫衍這樣的人不配稱為大丈夫,他們展現最多的是小人得志,涂炭生靈,他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忘記了做人的根本,忘記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數典忘祖的勢利小人。孟子認為只有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正能屈”的人才能稱為大丈夫。孟子雖然鄙視張儀、公孫衍,但孟子的主張在當時卻到處碰壁,不被諸侯采納,不被看重,而張儀、蘇秦等縱橫家,卻能左右諸侯,發揮著決定天下安危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大丈夫”一詞已由高不可及向有志者都能成為大丈夫演化。
【第9句】:【魚兒掛臭,貓兒叫瘦】(諺)魚掛得時間長了,就要發臭;貓吃不到魚,叫得時間長了,就會消瘦。指該舍的不舍,該得的不得,會落得兩敗俱傷。
【第10句】:【肩膀端著一個腦袋】(慣)指跟普通人一樣,沒什么區別。 也作“兩個肩膀頂著個腦殼”。
【第11句】:【 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勇于克服困難,不爭名利。浩 然《艷陽天》:“不論從年紀、經驗上說,都是您呀!見困難就 上,有主意就出,遇責任就負,這才是真正愛集體的好社 員。”
【第12句】:單麻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第13句】:【都說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圓】釋義:比喻一天不如一天,事情向壞的方面發展。例句:風里雨里,酸甜苦辣,這些年總算熬過來了,孩子也大了,自己也老了,還有一身病,真像人家說的那樣:都說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圓。
【第14句】:【有鹿就無虎】(諺)指有鹿群的地方,周圍必定無虎,因為有虎的話,鹿會遠逃他處。
【第15句】:蝎子敲門——毒到家了
【第16句】:快刀斬亂麻——干脆利落
【第17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諺)山上長著各式各樣的花草,人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個性。指人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志趣與個性,不可強求一致。
【第18句】:【清水煮掛面——有鹽在先】(歇)掛面里攙有少量食鹽。鹽:諧“言”。指事先把該說的話說清楚。
【第19句】:【嘴上有門,肚里有牙】(慣)比喻肚里有坑害人的主意,嘴上一點兒也不露出來。
【第20句】:【講風涼話】見“說風涼話”。
【第21句】:【六月里蚊子——叮死了】(歇)叮:諧“釘”。指眼睛死死釘住想要的東西。
【第22句】:【腳桿子上綁大鑼——走到哪兒都當當響】(歇)腳桿子:腿。當當響:本形容敲大鑼發出的響亮聲音,轉喻出色、過硬或有名聲。贊揚人無論到什么地方或在什么崗位上,都干得很出色,或很有名氣。
【第23句】:【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釋義:比喻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靈活方法辦事。例句:有些甚至采用“不跟你耍”的辦法與自己原來的未婚夫一刀兩斷,如果這個未婚夫依然是個農民的話。這種“到哪個山頭唱哪個歌”的風習,真是“實際”得不能再實際了。
【第24句】:【 長流水不斷線】穩步持續發展。《小說月報》( 1980,7): “留點后路,長流水不斷線,萬一哪個月出點事,沒有完成任 務,仍然可以發獎。”
【第25句】:【哪個人也不全,哪個車輪也不圓】(諺)任何人都不會十全十美,就像車輪沒有絕對圓的一樣。指世上沒有完人,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帶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 也作哪個瓜也不圓,哪個人也不全。 瓜無滾圓,人無十全。 人不能全,車不能圓。
【第26句】:【圍棋】“圍棋”是個很了不起的發明,時至今日,在世界范圍內的棋類,還沒有一種能超越圍棋的深奧。黑白兩色棋子代表兩支人馬,一個畫上縱橫十九道線的棋盤做鏖戰戰場,以攻為守,以守為攻,佯攻真占,似退實圍,誘敵深入,獨膽攻堅,異軍突起,奧妙無窮……圍棋的變么幻莫測全集中在五個字上:包圍反包圍。親自下圍棋,有統領千軍萬馬之感覺;觀看圍棋,那時隱時現令人拍案叫絕的戰局,令人對棋高一招的智者肅然起敬。圍棋出現可追溯到堯、舜時代,據說是堯或舜當中的一位發明的。這個說法見于多種古籍記載,當然,若準確說出圍棋問世年代,已不大可能。而今見到的文獻資料,秦漢時期的有“堯造圍棋,丹朱善棋”說.后來的《博物志》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日: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子。”大意都是說或堯或舜發明的圍棋,兩說的共同點都是以圍棋教育啟發兒子,堯的兒子叫丹朱,舜的兒子叫商均。下圍棋對鍛煉人的腦力、思維、判斷、膽略、忍耐力、統籌才能和應付復雜情勢能力十分有益。
【第27句】:【吃百家飯,穿眾手衣】(慣)指在衣食上依靠大家撫養照料。
【第28句】:【登鼻子上臉】(慣)比喻越來越放肆。 也作踩著鼻子上臉。 踏著鼻子上臉。
【第29句】:【事到做時方知難】見“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第30句】:【座右銘】最初并非是置于座右的銘文,而是一種稱為欹器的酒具。欹器是一種奇特的盛酒器,空著的時候往一邊斜,裝了大半罐則穩穩當當地直立起來,裝滿了則一個跟頭翻過去。這種欹器給人以不能自滿,自滿就要翻跟頭的啟迪。春秋時期的齊桓公生前非常喜歡這種欹器,座位右邊總是放著一個欹器,用以警戒自己,不要驕傲自滿。而耐人尋味的是名震天下的一代霸主,竟被自己寵信的奸臣軟禁起來,活活餓死,以致腐尸臭爛流出尸水才被人發現。一次,孔子帶著學生到廟堂里來朝拜,看到了此酒器,他知道欹器的來歷,便給弟子們講述當年齊桓公置欹器于座右警戒自己的故事。說完,他就讓學生取來水倒進欹器,果然一切正如孔子說的一樣。孔子便對著學生說:“讀書也是一樣,謙受益,滿招損。你們一定要牢牢記住。”回到家中,孔子也請人做了個欹器放在座位的右側,用來警戒。以后,欹器被刻在金屬上的銘文所代替,“座右銘”是由欹器發展而來的。再后,“座右銘”的材質和位置都發生了變化,有的貼到墻上,有的擺到桌上。
【第31句】:【驚開六葉連肝肺,唬壞三魂七魄心】(慣)形容極其害怕、震驚。
【第32句】:【人好不如家伙妙】(諺)家伙:工具的俗稱。人再有能耐,也總比不上先進、得力的工具效果好。指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須大力發展科技,改進機械工具。 也作人巧不如家什妙。 人快還要工具利。
【第33句】:【笑臉聚得天邊客】(諺)天邊客:遠方來的顧客。指商場中態度和善,笑容相迎,就能招徠各方的顧客。
【第34句】:【把吐出來的唾沫再舔起來】唾沫不能再舔,說話不能不算 話。成語:食言而肥。李準《大河奔流》:“我們災民得聽你 講一句話。相信你不會把吐出來的唾沫再舐起來!”
【第35句】:【錢財通性命】見“財連于命”。
【第36句】:【搗叉子】(慣)指故意挑毛病。
【第37句】:土地爺的屁——神氣
【第38句】:【誰的黑鍋誰背】釋義:誰辦錯了事,誰負責任。例句:遲大冰得意地說:“誰的黑鍋誰背,想把黑鍋煙子往別人臉上抹呀!那叫缺德。”
【第39句】:趕雞下河——往死里逼
【第40句】:【屬牛皮紙糊的鼓面子——經不住敲打】見“水豆腐——不經打”。
【第41句】:海綿打鐘——不響(想)
【第42句】:【百拙無一能】(慣)拙:笨。指一點本領、能耐都沒有。
【第43句】:【屎殼郎戴花——臭美】(歇)本指又臭又美,轉指人故作姿態顯示自己漂亮,惹人厭惡。常含譏諷意味。
【第44句】:【油干燈草盡】(慣)燈草:燈芯草莖的中心部分,用作油燈的燈芯。 油燈里的油干了,燈芯燒盡了。比喻生命枯竭或精疲力盡。
【第45句】:【 知道鏵是鐵打的】知道原委。鐵打的,兼指強硬,厲害。 姚雪垠《李自成》:“三年來我們吃了不少虧,才知道鏵是鐵 打的。”
【第46句】:飛機上吹大號——高調
【第47句】:【露丑不如藏拙】(諺)與其在人前出乖露丑,惹人恥笑,還不如把自己的短項隱藏起來,不讓人知道。 指藏拙固然不佳,卻比露丑略勝一籌。
【第48句】:【摘了奶忘了娘】(慣)斷了奶就把母親忘了。比喻忘本。
【第49句】:草里的斑鳩——不知春秋
【第50句】:【耳聽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諺)聽別人講說的次數再多,也不如自己親手做一遍效果好。指一切真知,都必須經過實踐方為可靠。 也作“眼過干遍,不如手過一遍”。
【第51句】:【慌吃要燙嘴,慌走腳踢傷】釋義:比喻慌張匆忙容易出差錯。例句:阿土阿耳卻冷靜地制止:“‘慌吃要燙嘴,慌走腳踢傷。’你們莫忙,等走近了,我下命令你們再打!”
【第52句】:鷹飛藍天,狐走夜道——各有各的路
【第53句】:驚破膽的兔子——畏首畏尾
【第54句】:爸爸整日里都是樂呵呵的,媽媽說:“你這人,一口吞個砂鍋,光知道脆,不知道磣,天天趣個啥勁兒?”爸爸回敬道:“你真是一根筷子吃蓮菜——凈挑眼兒哩,關你啥事?”(河南·新密)
【第55句】:鐵釘釘鐵板——硬對硬
【第56句】:吃油條蘸大油——膩透了
【第57句】:我寫字大小不均勻,爸爸指著我的本子生氣地說:“這些字大的大來小的小,真是騎著毛驢牽著鳥。”(甘肅·蘭州)
【第58句】:哥哥不愛學習,整天貪玩。媽媽批評他說:“你呀,玩耍是條龍,學習是條蟲,把玩的工夫用在學習上,那該多好啊!”(山東·沂水)
【第59句】:牽著腸子掛著肚——放心不下
【第60句】:挖耳勺掏灶炕——小摳
【第61句】:【癩蛤蟆吃蒼蠅——將供嘴】(歇)將:方言,剛。指收入有限,剛夠吃飯。
【第62句】:人死請郎中——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第63句】:我雖然總愛花零錢。可有時一天只花一角錢。媽媽說:“一角錢?燕子銜泥壘大窩。”(山東·昌樂)
【第64句】:【 你有千條妙計,我有一定之規】自己有主見,不受他人影 響。或說:你有千條計,我有老主意。古華《姐姐寨》:“他這 叫做你有千變萬化,我有一定之規。以不變應萬變。自成 門戶,自成體系。”
【第65句】:好心遭雷打——蠆桿
【第66句】:眼睛長在耳朵邊上——有偏見
【第67句】:【寧可貧后富,不可富后貧】(諺)過日子,寧可先受貧困,后來富裕;不可先前富裕,后來貧困。指先貧后富可以激勵進取,先富后貧難以委屈安生。
【第68句】:燈謎晚會——耐人尋味
【第69句】:我從姥姥家回來的時候,總是往路邊土大的地方走。媽媽說:“來,往這邊走,那兒土大。”我趕緊走了過去。可是沒過一會兒,我又走到土路里邊了。媽媽說:“你呀,吃一百個豆也不知道豆腥味兒。”(陜西·寶雞)
【第70句】:【泥牛入海——永無消息】(歇)本為佛教語,比喻接受大道教化之后便忘卻小我。后指人一去不復還,沒有音信。也指東西沒有下落。 也作泥牛入海——一無消息。 泥牛入海——毫無消息。 泥牛入海——音訊全無。
【第71句】:【有鐵就能碾釘子】(諺)有了鐵,就能打出釘子來。比喻具備了基本條件,事情就能成功。
【第72句】:【輸贏勝敗,兵家常事】見“兵家勝負,自古無常”。
【第73句】:【一手托兩家】(慣)比喻同時為當事雙方辦事,一次解決兩家的問題。
【第74句】:【冷在三九】意思是說冬天最冷的天在三九。那么,什么是三九,它是怎么來的呢?我國古代將夏至后的81天和冬至后的81天各分為9個段落,每一個段落為9天,并按次序定名為頭九(即一九)、二九、三九……九九。不過,夏九九在民間沒有流行起來,大家只知道夏有“三伏”而不知道夏還有九九。通常所謂九九或數九天,是指冬九九而言。冬天最冷的時候在三九和四九,大約為陽歷一月中下旬,陰歷多在臘月上旬。這時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故農諺有“熱在中伏,冷在三九”的說法,還有“臘七臘八,出門凍煞”的說法。九九與氣候密切相關,有九九歌唱道: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可見,冬天的大冷天,確實在“三九”。
【第75句】: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空想
【第76句】:【口頭禪】“口頭禪”是指一個人習慣在有意無意間時常說的話語,多無實際意義。口頭禪一詞來源于佛教的禪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領悟,而把一些現成的經驗掛在口頭上,沒有把禪理踐行到現實生活中去。禪,是要用心去學,用心來悟的,是需三關悟漸,閉關打七的功夫。禪宗的末流,好取現成的經語,掛在口頭上。如果單單靠從口中滔滔不絕說出來的禪學,那就不是真正的禪,而是“口頭禪”。口頭禪完全違背了禪宗“頓悟見性”的宗旨。今天,口頭禪已經完全成了個人習慣用語的意思了。
【第77句】:石頭打的鎖——沒心沒眼
【第78句】:卡車的拖斗——老落后;落后了
【第79句】:【砍柴上山,捉鳥上樹】(諺)要想砍柴,你就得上山;要想捉鳥,你就得上樹。指有了確定的目標,還必須找對門路,盲目亂干不會有結果。
【第80句】:【打狗不看主人面子】釋義:比喻懲處某人,不顧情面,不怕得罪他的主人或上司。例句:咱們同敬軒之間本來就犯了生澀,不必為這件事兒使敬軒罵咱們打狗不看主人面子。
【第81句】:【老和尚不撞鐘——得不的一聲】(歇)撞鐘:打鐘。得不的:巴不得。指好不容易盼望到一句話,正合自己的心意。
【第82句】:一天我起得很早,到學校時卻遲到了。媽媽說我是“起了個五更,趕了個晚集”。(山東·東平)
【第83句】:豺狼朝著羊群笑——用心歹毒
【第84句】:走進雜貨店——樣樣俱全
【第85句】:上午我在家看書,忘了媽媽吩咐我疊衣服的事。媽媽說:“你看你,真是一分鑿打一分眼。”(安徽·長豐)
【第86句】:【十步九回頭】(慣)1形容難舍難分。2指被人或事物吸引而不斷回頭。
【第87句】:媽媽讓我跟她一起去拔瓜地里的雜草,我嫌天熱不想去。媽媽說:“走吧,苦干才能美吃。”(陜西·武功)
【第88句】:【蓮花出于污泥】釋義:比喻極差的條件、環境中會產生品格高尚的人物。例句:老殘道:“空谷幽蘭,真想不到這種地方,會有這樣高人,而且又是年輕的尼姑,外像仿佛跟妓女一樣。古人說:‘蓮花出于污泥。’真是不錯的!”
【第89句】:【買了個母雞不下蛋——莫不吃了不成】(歇)莫不:莫非,表示反問語氣。本指若買了只不能生蛋的母雞,即使殺了也無濟于事;轉指婦女即使不會生養,也無人可奈何。
【第90句】:【久在江邊站,沒有不濕的鞋】見“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濕鞋”。
【第91句】:【吃哪行飯,說哪行話】(諺)行(hang):行業。在哪個行業中營生的人,說起話來總離不開那個行業的話題。指人的言談舉止總帶著自身行業的烙印。
【第92句】:【鳳不離窠,龍不離窩】釋義:窠:鳥的窩。比喻君王不宜離開京城,離開皇宮。例句:寇準之言,未可深恃,望陛下詳察。切勿輕舉。諺云:“鳳不離窠,龍不離窩。”今陛下離廊廟而履疆場險地,豈不危乎!
【第93句】:【扁擔是條龍,一生吃不窮】(諺)指扁擔是個寶,靠它能維持一生生計。
【第94句】:【出了燈油錢,站在黑地里】付出代價,沒有報酬。菡子《糾 紛》:“當年那么大災荒都能帶他們一家糊過來,換了旁人真 不易得的,幫工五六年沒有算過一回工錢,反而倒掏自己腰 包,這筆工錢算算也嚇人,人心換人心,不能叫劉二出了燈 油錢,站在黑地里。”
【第95句】:【人善有人欺,馬善有人騎】善良容易被人看成軟弱,受欺 侮。浩然《艷陽天》:“人善有人欺,馬善有人騎,不給他們一 點厲害,總覺著我們光寬大,不嚴懲!”
【第96句】:閻王爺出天花——凈是鬼點子;鬼點子多
【第97句】:一放學我就看電視,媽媽說:“學習吧。”我說時間還早。媽媽又說:“大豆不擠不出油,時間不擠會白溜。”(黑龍江·雙鴨山)
【第98句】:一天晚上,奶奶讓我上街買東西,我害怕不敢去。奶奶說:“一分膽量一分福,十分膽量住瓦屋。別害怕,去吧。”(河南·尉氏)
【第99句】:拋了錨的汽車——寸步難行
上一篇:惡搞語音軟件(惡搞語音助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