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爸爸批評我說得多于得少,光有想法不見行動;說我是“四兩的鴨子三兩的嘴,想吃魚蝦又不下水”。(江西·大余)
【第2句】:媽媽常在我們面前說嬸嬸的壞話,爸爸說:“你這人,真是一個王八背著兩面鼓,守著這人說那人,守著那人說這人;人前一面,人后一面。”(山東·章丘)
【第3句】:我和小梅是同班同學,又是鄰居,可屢次考試總落到她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問媽媽。媽媽說:“人家小梅可是鴨子游水,看似優哉,使的是暗勁。”(河南·鄧州)
【第4句】:【 無利不早】起做什么事情都離不開利益。古語:天下熙 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見司馬遷《史記》)。從 維熙《愛的奇跡》:“我看這叫無利不早起,她對小偷比對兒 女還親,一定是有所圖。”
【第5句】:【千金之軀,不死于盜賊之手】(諺)寶貴的生命,絕不肯輕易喪失在盜賊之流的手里。指有作為的人,必定珍惜自己的生命,不作無謂的犧牲。
【第6句】:坐著飛機放聲唱——高歌猛進
【第7句】:【風中之燭,草上之霜】(慣)比喻上了歲數的人,身體衰弱,經不起折騰。 也作“風前的殘燭,瓦上的霜雪”。
【第8句】:【藏著乖的賣傻的】(慣)乖:機靈,伶俐。比喻心里明白,假裝糊涂。
【第9句】:【雞毛飛不上天】借指人沒有能耐,成不了大事。亦可反 用。劉紹棠《二度梅》:“魚兒上不了樹,雞毛飛不上天,我天 生的不是官材。”
【第10句】:【南風腰里壯,北風兩頭尖】(諺)原指南風刮來,兩頭勢弱,中間勢猛;北風刮來,兩頭勢猛,中間勢弱。借指任何事物總是有起有落,有強弱變化,不會一成不變。
【第11句】:石頭砌墻——好的一面在外頭
【第12句】:【刀擱在脖子上】有殺頭的威脅。多指不怕這種威脅。成 語:臨危不懼、寧死不屈。孫犁《風云初記》:“你們不要看我 平常膽子小,遇上了,刀撂在脖兒頸上,我也不含糊!”
【第13句】:晚飯后,媽媽從外邊走進屋說:“前院老張家那小子剛才讓公安局抓走了!”奶奶意味深長地說:“腳上的泡,自個走的。”(黑龍江·哈爾濱)
【第14句】:【占著茅坑不拉屎】(慣)指占著職位而不辦實事。
【第15句】:【 十叫九不應】聽不見,或不回答。柳青《種谷記》:“他已 經聾得十叫九不應,默然做著自己看見應做和能做的事,一 年也和人說不上幾句話。”
【第16句】:【做生意】“做生意”指商業經營,俗稱“做買賣”。為什么把“做買賣”說成“做生意”呢? “做生意”最早見于南朝劉宋時期《世說新語·言語》引用的一個故事:以前孫吳(指孫權聽建立的東吳政權)時曾有人把鳥翼用剪刀剪下,扇起風來力不減,如同圓扇一樣。但當時沒有“生意”,直到晉滅吳以后,才得到大家的使用。這里“生意”一詞是說物品能夠引起人們發生興趣,才會被人去買。后世遂將經商做買賣之事稱為“做生意”,意思是引入感興趣之后買賣方才具有生機。《京本通俗小說·錯斬崔寧》有“先前讀書,后來看看不濟,即去改業做生意”之語。此乃把做買賣稱為“做生意”的首次記載。也是做生意的源頭。
【第17句】:【打成一鍋粥】(慣)形容打作一團,場面十分混亂。
【第18句】:晚上停電,寫不成作業,我就讓奶奶給講講家里過去的故事。奶奶說:“有啥好說的,那時候,家里窮得連只老鼠都待不住,吃了上頓沒下頓。”(河南·鄭州)
【第19句】:【吃不了兜著走】(慣)指一旦出了事,要承擔全部后果。 也作吃不了包著走。 吃不了兜著跑。 吃不了兜著。
【第20句】: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第21句】:【披星星戴月亮】(慣)天還沒亮就出去,晚上天黑了才回來。形容非常辛苦、勞累。
【第22句】:【窮休笑,富休夸,沒有長貧久富家】見“見貧休笑富休夸,誰是長貧久富家”。
【第23句】:【張公吃酒李公醉】(慣)姓張的喝酒,姓李的醉倒。比喻一方得好處,卻由另一方枉擔其名。也比喻代人受過。
【第24句】:【 知道鏵是鐵打的】知道原委。鐵打的,兼指強硬,厲害。 姚雪垠《李自成》:“三年來我們吃了不少虧,才知道鏵是鐵 打的。”
【第25句】:寫文章怕落筆——肚里沒貨
【第26句】:【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諺)在每天早上安排一天大事時,首先考慮的是吃飯問題。指吃飯問題是民生壓倒一切的重大問題,每一天都必須認真對待。
【第27句】:【新安茅廁香三天】(諺)茅廁:茅房,廁所。新砌好的茅房總能保持三天沒臭味。比喻素質差的人或事物,開頭還好,往后就一天不如一天。 也作新開茅廁三天香。 新砌茅廁三天新。
【第28句】:【春蟹夏鱟秋翅冬參】(諺)鱟:節肢動物,有甲殼,生活在海洋中。指春季吃螃蟹,夏季吃鱟肉,秋季吃魚翅,冬季吃海參。一年四季,營養價值極高的美食各有側重。
【第29句】:【羊毛出在羊身上】釋義:給某人的錢物,是從某人身上得來的,別人并沒有受損失。例句:“但是有一句俗語,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無非還是拿著老爺的錢貼補他舅老爺罷了。”
【第30句】:【除了死法有活法】(諺)除去原本固定的辦法,更有許多靈活變通的辦法。指做事不要死守成規,只要放開思路,辦法很多。
【第31句】:【瞎子害眼——也就是這么回事】(歇)害眼:生眼病。指事情反正已經這樣,沒有什么了不起,不必在乎。
【第32句】:鳥籠里的小鳥總是上下躥來躥去地跳著不吃食。原來,奶奶喂了它一些陳谷子。我要給它換些新的,奶奶卻說:“不用管它,槽里有草餓不死驢!”(山東·萊陽)
【第33句】:剛大年初三,爸爸可就扛著鋤頭下田了,我說:“爸呀!你怎么沒年沒月呢?快把鋤頭放下,我們打牌去。”爸說:“三天戲,五天年,過得多了人們煩。”唉,真拿爸爸沒辦法。(河南·內鄉)
【第34句】:【買金偏撞不著賣金的】(慣)比喻偏偏遇不上稱心如意的配偶。 也作“買金的遇不上賣金的”。
【第35句】:【老虎屁股——摸不得】(歇)比喻人自以為了不起,惹不得。也指人很蠻橫,冒犯不得。常含譏諷意味。
【第36句】:【閉門羹】“閉門羹”指被主人拒之門外,或故意不見,掃興而歸。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個說法源自唐代馮贄《云仙雜記·迷香洞》:唐代宣城(今屬安徽)名妓史鳳,待客以等差:第一等客,用迷香洞、神雞枕、鎖蓮燈來招待。有一個闊客馮垂,竟將身邊所有的十三萬文,全數給了妓女史風,才夠資格在迷香洞銷魂一宵。第二等客,只用鮫紅被、傳香枕,八分羊款待。再下一等客,史風便拒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使人致語日‘請公夢中來’。”以羹拒客就是拒絕會見的意思,天長日久,客人見到羹,就心領神會,主動告辭。《全唐詩》錄有史風《閉門羹》詩:“一豆(燈)聊供游冶郎,去時忙喚鎖倉瑯。入門獨慕相如侶,欲撥瑤琴彈鳳凰。”這就是“閉門羹”的出典。能人全唐詩,可見史鳳確實才女,只可惜墮入風塵。自此,“閉門羹”便成為拒絕的代名詞。據說,史鳳的“閉門羹”是用豆腐和鴨腸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這些不值一提的原料來做這道菜,就是為了表示主人對客的輕視。不過,大概史鳳也沒有想到,正因為她的拒客方式之奇,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專門來嘗閉門羹的人還真不少。如今,“閉門羹”成了安徽沿江一帶的傳統名菜了。這大概是因為“名人”效應的結果。不過,“閉門羹”的滋味再美,恐怕也是酸溜溜的。
【第37句】:【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處理事情要果斷,不能猶豫不決。 當機立斷。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當斷不 斷,反為其亂,人家已經把槍抵到你胸口上了。”
【第38句】:【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女】(諺)平地里常會開出好看的鮮花,高山上常會有俊秀的女子。指僻野的山村往往有美麗的女子。
【第39句】:背后作揖——空頭人情
【第40句】:【早晨栽下樹,到晚要乘涼】(慣)比喻急于得利。
【第41句】:【 刮十二級臺風】形容來勢兇猛。黑雁男《十年動亂》:“在 史無前例的十二級臺風的席卷之下,死的死了,倒的倒 了……”
【第42句】:【屎不知道在哪里,屁就放下一大堆】(慣)比喻事情還沒動手就造出許多輿論。
【第43句】:【冷鍋里冒熱氣】事情來得突然,出乎預料。類似的:冷鍋 里爆熱豆/冷灰里爆出熱栗子。王蒙《失態的季節》:“但是 最后費可犁冷鍋里冒熱氣,或者說又大冒起傻氣來了。”
【第44句】:每次寫作業的時候,我總要請爸爸幫我想問題。外婆說:“刀子不磨要鈍,腦袋不用要笨,自己的作業應該自己完成。”(四川·廣元)
【第45句】:裱糊吉里的紙人一—點就透;—戳就破
【第46句】:群眾在哪里,勝利就在哪里。
【第47句】:放學后,我回到家,肚子很餓,平時最不愛吃饅頭的我,拿起一塊饅頭就吃起來。媽媽看著我笑笑說:“真是饑不擇食啊!”(河南·沈丘)
【第48句】:叫老虎駕車——誰趕(敢)
【第49句】:【悲傷憂愁,不如握緊拳頭】(諺)悲觀愁苦無濟于事,不如堅決奮斗,謀求出路。指消極忍受,不如積極拼搏。
【第50句】:【虎毒不食子】見“大蟲惡殺不吃兒”。
【第51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諺)指人如果沒有長遠的謀慮,必定會有近在眼前的憂患。
【第52句】:珠穆朗瑪峰——獨高天下
【第53句】:人急跳窗戶——不是門
【第54句】:【軍無媒,中道回】(諺)媒:向導。 軍隊行軍如果沒有向導,就無法前進,只好中途返回。指行軍離不開好向導。
【第55句】:【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慣)比喻才貌出眾的姑娘嫁給了丑陋或卑鄙的丈夫。也比喻聰明能干的女子生活在不能發揮才智的地方,或珍貴的東西落在不適合擁有它的人手中。 也作好花插在牛屎上。 鮮花插在牛糞上。
【第56句】:刀尖上打拳——站不住腳
【第57句】:【書讀千遍,其意自見】強調熟讀背誦的重要。書讀,也說: 讀書。清代《鏡花緣》:“古人云:書讀千遍,其意自見。我們 既不懂得,何不將這十一字讀的爛熟?”
【第58句】:【人靠衣裝,神靠金裝】見“佛是金裝,人是衣裳”。
【第59句】:【知底莫過當鄉人】(諺)當鄉人:同鄉人。再沒有比同鄉人更清楚底細的了。指在同鄉人面前,不要想隱瞞自己見不得人的事。
【第60句】:土地爺掏耳朵——崴泥
【第61句】:狗急了——要跳墻
【第62句】:【變戲法】(慣)本指表演魔術,比喻耍弄騙人的手段。
【第63句】:釣魚要時分,上午七到十,下午三到四。
【第64句】:【蔫人出豹子】(諺)蔫人:不起性的人。豹子:猛獸,代指舉止兇惡的人。指脾性一貫和善的人,有時也會突然發作得非常暴烈。
【第65句】:秀才的書箱——里面有文章
【第66句】:【百樣通,不如一樣精】(諺)指在技藝上樣樣都會,不如有一樣是精到的。 也作“寧要一藝精,不要百藝通”。
【第67句】:蘆葦塞在竹筒里——空對空
【第68句】:【 三拳打不出一個悶屁來】人太老實,不會說話。成語:寡 言少語。臺灣瓊瑤《幾度夕陽紅》:“他那個太太呀,和他正 相反.三拳打不出一個悶屁來,問一句,答一句,別別扭扭, 不過很漂亮。”
【第69句】:【習慣成自然】(諺)指人的習慣一旦養成,就像天生成的一樣,自自然然,沒有任何勉強的成分。
【第70句】:張果老賣壽星——以(倚)老賣老
【第71句】:【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諺)指長期窗下苦讀無人過問,一旦取得功名便名揚天下。
【第72句】:看著媽媽輕松折好了被子,我也去試了試。但怎么也折不好,不是上邊大就是下邊大,弄得我滿頭大汗,還得請媽媽來幫忙。媽媽說:“看人挑擔不吃力,自上肩胛嘴要歪。只有自己做了,才能體會到別人勞動的辛苦。”(浙江·紹興)
【第73句】:【圍棋盤里下象棋——不對路數】(歇)路數:本指路子、下棋的步子,轉指著數、武術的動作。指動作不合要求或規定。
【第74句】:足寒傷心,民怨傷國。
【第75句】:老虎餓了逮耗子一饑不擇食
【第76句】:我有好吃和不太愛洗澡的毛病。媽媽說:“修吃不修身,虱婆叮項頸。”(湖南·城步)
【第77句】:【男怕穿靴,女怕戴帽】釋義:穿靴:指腿腳發生水腫。戴帽:指頭部水腫。男人腿腳水腫,女人頭部水腫,表明病情嚴重,有危險。例句:雁雁,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我腳腫成這樣子,看來是回不了老家了。
【第78句】:【有理不送禮,送禮必短理】(諺)指凡事占理的,就不會給當事人送財物禮品;送財物禮品,必定是缺理的。
【第79句】:拉牛尾巴的人——倒退
【第80句】:茶館搬家——另起爐灶
【第81句】:隔門縫看呂洞賓——小看了大仙
【第82句】:米倉里的老鼠——盡你享受
【第83句】:【三歲至老】(諺)一個人從很小時候的言行舉止上,就能看出他一輩子有多大的作為。指人的性情、志趣和氣度,往往到老不變。 也作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第84句】:【 一塊石頭落了地】放下心來。老舍《四世同堂》:“瑞宣心 里一塊石頭落了地,跟他說了實話。”
【第85句】:老師經常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她說:“花開在春天,學習在少年。”(廣東·新會)
【第86句】:【丟了芝麻,撿了西瓜】(慣)比喻得大于失。 也作“撒了芝麻撿個西瓜”。
【第87句】:【腦袋掖在褲腰帶上】(慣)比喻冒著生命危險做事情。也形容人勇敢,不怕犧牲。 也作腦袋拴在褲腰帶。 腦袋掛在腰帶上。 腦袋掖在腰里。
【第88句】:【丫頭】我們現代人常稱小女孩為“、了頭”。那么,這個稱呼是怎么來尼?這還要從中國古代說起,在古時候,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頭上都要梳兩個髻,左右分開,對稱而立,形狀很像個“丫”字,這種頭型就被稱為頭”。后來,丫頭就慢慢成了女孩子的代稱。唐代劉禹錫《寄贈小樊》詩云:“花面、了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 在唐朝,“、了頭”就有女孩之意了。此外,因為古代婢女經常梳丫髻,所以“、了頭”有時也指婢女,如戲劇的婢女就叫“丫環”。
【第89句】:【站干岸兒】(慣)比喻冷眼旁觀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第90句】:【囫圇吞卻一個棗】(慣)比喻對某種事物或理論不理解,籠統接受。
【第91句】:寧練筋長一寸,不練肉厚一分。
【第92句】:【腹中劍,口中蜜】見“口有蜜,腹有劍”。
【第93句】:我和媽媽一起去看電影,走到半路上,媽媽忽然想起忘帶電影票了,我說爸爸會帶來的。媽媽說:“編個草鞋戳了腳,他那個馬大哈要再忘了怎么辦?還是回去拿吧!”(江蘇·射陽)
【第94句】:糠餅回榨——油水不大
【第95句】:【 不犯王法不怕官】不觸犯法律,便無所畏懼。類似的:理 正不怕官,心正不怕天。沈從文《邊城》:“祖父不作聲了,他 想到不犯王法不怕官,只有被死亡抓走那一回事情不好 辦。”
【第96句】:【秧好稻好,娘好囡好】見“娘好囡好,秧好稻好”。
【第97句】:【房頂的獸狗子——喝西北風】(歇)獸狗子:舊式房屋屋脊兩端安置的形似狗的裝飾物,姿態各異。 本指獸狗子盡挨西北風吹,轉喻人吃不上飯,受饑挨餓。
【第98句】:啄木鳥治樹——全靠嘴硬;入木三分
【第99句】:【豬八戒擺手兒——不伺猴】(歇)豬八戒:《西游記》中人物,原是天界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被貶,誤投豬胎,變成豬的模樣,后與孫悟空、沙僧一起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成為孫悟空的師弟。猴:即孫悟空,原是花果山上的猴王,諧“候”。指甩手不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