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是劇作家曹禺創作的一部話劇,發表于1934年7月《文學季刊》。此劇以1925年前后的中國社會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帶有濃厚封建色彩的資產階級家庭的悲劇。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雷雨中人物形象分析三篇,歡迎品鑒!
雷雨中人物形象分析1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個性最鮮明的人物。她是五四運動以來追求婦女解放,爭取獨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她敢愛敢恨,對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樸園,也不放在眼里。當然,她對舊制度的反抗是由一種畸形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她在重壓下,常常無助、自卑、甚至自虐。這是蘩漪無法擺脫的弱點。正象作者所說,她陷入了“一口殘酷的井”。作者用力刻畫了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她對周家庸俗單調的生活感到難以忍受,對陰沉的氣氛感到煩悶,對精神束縛感到痛苦,她要求掙脫這一切。在一定意義上她也是一個被侮辱與被損害者。而劇本又使她在難以抗拒的環境中走向變-態的發展:愛變成恨,倔強變成瘋狂。悲劇的意義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蘩漪這一悲劇形象,是曹禺對現代戲劇的一大貢獻,深刻地傳達出反封建與個性解放的五四主題。劇中蘩漪在雙重的悲劇沖突中走完她心靈的全部歷程。在這個悲劇女性身上,閃爍出曹禺卓越的藝術才華。
周沖和四鳳周沖是一個受新思想、新文化影響下成長的青年。他富于幻想、生性浪漫。但他沒有韌性,對封建制度的頑固性認識不足,這注定了他悲劇命運。周沖和四鳳是整出戲中最讓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們兩個同樣的單純、清澈,對甜蜜的愛情那么憧憬,對未來充滿了熱情,他們明亮的眼睛無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濤洶涌,一心只勾勒著幸福的輪廓,當他們的幼稚在殘忍的現實面前被沖擊得頭破血流的那一剎那,老鐘就已經鳴起。四鳳只是因為和周萍相戀,不料卻卷入一場風波。她本是個有著青春、活力的人,然而一連串的打擊卻使她的命運變得坎坷多難。其實周沖化比四鳳更加無辜,看上去他只是一個孩子,沒有周萍的成熟,沒有周樸園的罪惡,有的是他這個年紀該有的思想,憨厚,甚至在知道四鳳同他哥哥戀愛時,不像繁漪那樣妒火中燒,但是他對四鳳還有一種執著,在四鳳沖出去之后,他義無返顧去救她,致使自己也落個觸電而亡的結局。
魯大海魯大海是一個有思想、有行動的年輕工人的形象。他直爽、質樸但又頭腦清醒。他是一個較為粗獷的人,他厭惡資本家,所以他才會直面周樸園,盡數他的罪惡,并且說話直接坦城,我們還可以從他的言語中讀出他的正義感。他代表的工人階級將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鋒,他們是雷雨,是閃電,將要摧毀黑暗沒落的舊制度,作者的立意也在這里。和周樸園進行了堅決的斗爭,顯示了他的反抗精神。但是,曹禺畢竟對工人不熟悉,所以,魯大海的形象與別人相比,還是顯得單薄。周萍的性格周萍,他可以說是一個矛盾的人,他對于他的父親有一種敬畏,不敢違背他的話,他在這個家庭中也是十分壓抑的,否則不可能和自己的后母發生感情。然而,四鳳的出現,讓他感覺到了生氣,青春——他極力渴望的東西。他想擺脫繁漪對他的干擾,因此他決定離開這個家,由此可以看出他還是一個不敢面對問題,極力逃避困難的人。但是他懦弱,是個十足的膽小鬼,單憑這一點,他就永遠不會配上蘩漪,到最后,擺在他眼前底一件件事實,卻讓他選擇了死——一個最好的逃避方式。
周樸園簡介周樸園是劇中的中心人物。他是一位既有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專制思想的新興資本家形象,出場時55歲。19世紀八、九十年代出國留學。有錢有門第的小姐使周樸園有意識地將她的那段記憶抹去了,甚至對
其有某種敵對情緒,令他放棄了侍萍,放棄了與社會對抗,從此踏上了歸順之路。在周樸園的內心深處權利,名譽,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他此時只會用金錢來安撫侍萍,心理已經成為人倫親情淡漠,情感扭曲的了。在序幕和尾聲中的老人展現了周樸園天性的回歸。在老人身上看不出個性的強硬,眼睛平靜而憂慮,絕望地認為自己唯一的兒子已經死了,呆呆地望著火。從中寄托了作者對人物命運的悲哀。作者對周樸園有一縷淡淡的溫情并為他戴上了上一代父輩的影子。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過他與侍萍、蘩漪兩位女性形象以及他與魯大海等人物的關系表現出來的。他是個內心較深沉的人,他有著當時社會中資本家都有的一面:陰險,狡詐,虛偽。由魯大海對于他的控訴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他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甚至不惜犧牲別人的生命。作者通過周樸園與侍萍的關系,主要考察了他的歷史,而通過他與蘩漪的關系,則集中展示了他在現實中作為一個封建專制家長的表現。而他與魯大海,以及與魯貴等人的關系,又從不同的側面補充了他作為一個資本家的本質特點。在劇中還有一些人物也是可圈可點的。
魯侍萍,雖然處境艱難,但她憑借自身堅強的性格,不屈不撓走過了人生最艱苦的時期,可以說,她是一個頑強的女性。侍萍的沉默卻讓我們不敢同樣沉默地漠視命運。意義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經歷最沉重地敲擊著《雷雨》的悲劇喪鐘:將最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侍萍作為一個舊時代的下層婦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兩部分:一半屬于丈夫;一半屬于兒女。她希冀在默默無私地為他人奉獻中得到對方的關愛與理解,從而確證自己存在的價值。魯貴是資產階級常見的小人物,他見錢眼開,巴望女兒找一個有錢人的奸惡嘴臉在他的言語中盡顯無疑。
雷雨中人物形象分析2
繁漪出身于名門,作為千金小姐被周樸園娶為妻,由于他倆在年齡和思想上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所以他們存在著巨大的溝通困難。在物質方面,繁漪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別人夢寐以求的東西,但是在精神方面繁漪卻未如人意,一生空虛寂寞,身心得到巨大的打擊。她自己不僅得不到別人平凡簡單的愛情,而且還被封建專制主義摧殘,烙上了無法脫離的枷鎖。直到周樸園的長子周萍出現的時候,繁漪的心重新燃起了希望,她渴望得到周萍的愛,因為多年來她自己默默地承受著無比的壓力,所以無盡的郁悶從她內心爆發,她果斷決定丟棄倫理輩分之見,義無反顧的與自己名義上的兒子墜入愛河,但好景不長,沒多久,繁漪便發現周萍后悔了,并且逐漸地對她冷漠起來,但這仍不能減弱她內心渴望愛情的動力和熱情,她依然戀戀不忘周萍,無條件地為她奉獻愛。直到她發現周萍深愛的人是仆人四鳳,而并非自己時,她痛徹了心扉,由轟轟烈烈的愛轉為極大的仇恨,心中的憤怒促使她在一個下雨的夜晚,召集全家人道破和周萍的關系,并發出內心深處最大的痛苦的話,當她親眼看到自己所愛的周萍自殺,兒子周沖被雷電電死以后,她內心長久的壓抑,以及周萍周沖死亡的打擊,令她無法接受,繁漪的精神徹底的崩潰,進而發瘋。
作為整個劇本的靈魂,繁漪是個具有獨特評論價值的人物。
繁漪敢愛敢恨的突出性格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對繁漪的愛恨有著自己的理解。首先她是那個年代里屈指可數的有個性女性的代表,她有自己的思想,敢作敢為,不維維是諾,即使被封建婚姻制約著,但她仍然敢于沖破封建綱常,大膽地追求自己渴望的愛情。然后她又說出“我不是周樸園的妻子,我不是周沖的母親”的話,她就是這樣一個有勇氣釋放自己的女性。正是這,我們才從她身上與那些服從丈夫長輩,維維是諾的,膽怯,懦弱的那個年代的女性區別開來,她是個與眾不同的女人,她渴望解放,渴望自由,渴望得到真正的屬于自己的愛情。
然而,我并不贊成繁漪對周萍寄予的感情。因為繁漪的生活空間和活動范圍僅是周公館這有限的范圍內。所以她所看到的男人,除兇橫霸道專制的周樸園之外,就是魯貴這一類她根本看不上的奴才,這些人都不能點燃她心中的愛情之火。她便只好把眼光投向于年輕充滿朝氣的周萍身上。 首先我認為她是因為寂寞,由于她的老公周樸園并沒有給予她感情所以他才對周萍產生感情,希望從周萍身上得到安慰。但是她是違反了倫理道德,和自己名義上的兒子交往,這樣的愛情是得不到人們祝福的。然后我始終認為周萍沒有真愛過繁漪。因為我覺得周萍對于自己名義上的媽始終會避嫌,他只是那時寂寞,兩個寂寞的人碰上了,就好起來了。而后他又和家里的年輕女仆人四鳳產生了感情,并使四鳳懷孕。他就漸漸地疏遠了繁漪。
雖然繁漪和周萍在年齡上屬于同一輩人,但他們誰也無法改變他們的社會角色,繁漪是周樸園的妻子,而周萍是周樸園的兒子。這也注定了繁漪走進的最終是悲劇。
作為周沖的母親,繁漪知道自己的兒子喜歡四鳳,然而她鼓勵自己的兒子追四鳳,是在鼓勵兒子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情。在這情節,我是比較同意繁漪的做法的。
作者通過繁漪來表現自己的愛恨,反映深刻的社會主題,對她的刻畫符合人物的功利心態,我透過蘩漪的愛憎讀懂了作者的愛憎。
繁漪具有舊式女人的“文弱”、“明慧”,以及在仆人面前那種舊式大家主婦的風范和對侍萍、四鳳深重的階級偏見。另外,她上過私塾,又“受過一點新的教育”,這不僅使她具有了較高的文化水平,豐富了她的感情,開闊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條件。她不顧封建禮法,這完全是一個資產階級女性追求人格獨立、個性解放的重要表現。
繁漪生活了十八年的周家的階級屬性對她的性格亦有很大影響。周家是一個典型的封建性的資產階級家庭,有明顯的封閉性。周樸園作為封建式的家長,他的生活、思想、道德觀念和家庭觀念,無不帶有非常濃厚的封建色彩,他的家庭有著封閉的舊家庭的顯著特點,他在家中是“天然尊長”,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他扼制一切有生氣的東西。在這個家里,受害最深的是繁漪。周家對繁漪來說,無異于一個不透氣的“鐵屋子”。這對她的個性解放是一個極大的限制。同時也使她的反抗形式明顯地有別于西方資產階級女性。周樸園的兇橫以及繁漪自身的地位,都使她再也難跨出周家大門一步。這使得她只能把自己的追求局限在家庭以內,不得不把眼光投向她不該愛的周萍,使她一步步走向悲劇的結局。
繁漪嫁給周樸園可以說就是一個錯誤,是一個悲劇,而極力阻止周沖喜歡四鳳,更是封建門當戶對觀念的影響。不管是《雷雨》的悲劇,還是繁漪的悲劇,歸根結底都是封建社會等級觀念的悲劇。
雷雨中人物形象分析3
1、周樸園
周公館的主人,出身于封建家庭,曾到德國留學,是一個當時所謂的“有教養”的人。三十年前,他還是一個紈绔子弟的時候。他和家里的侍女侍萍生了兩個兒子,后來他拋棄了侍萍,變得越來越狡猾和世俗。
2、繁漪
周樸園的妻子,一個漂亮但性情古怪的少婦。蘩漪成了專橫自私的偽君子的玩物和花瓶。她得不到愛情,更沒有幸福,甚至還喪失了做人的尊嚴。她不堪父子兩代人的欺侮與凌辱,她要報復。當她落到“母親不像母親,情婦不像情婦”的地步時,她爆發出來的是一種“雷雨”般的性格。
她終于敢直接反抗周樸園,敢去揭露周萍的欺騙和不負責任的行為,“做一次困獸的搏斗”。蘩漪乖戾陰鷙極端的性格形成,反映了封建勢力的罪惡,揭露了專制統治的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扭曲。
3、魯侍萍
魯貴之妻,四鳳之母。三十年前,她只有四風那么大年紀的時候,就被周公館的大少爺周樸園殘忍地遺棄,她被逼得抱著剛剛生下三天的小兒子投河自殺。直到周樸園露出了殘忍狠毒的本來面目。
她才又清醒過來,重新激發起對周樸園的仇恨,毫不遲疑地撕毀了周樸園寫給她的一張五千塊錢的支票。使侍萍更為痛苦的是,她渴望一見的別離了三十年的親生兒子周萍。竟當著她的面,惡狠狠地動手打了自己的胞弟——她帶走的另一個兒子魯大海。
4、周萍
周樸園的長子,周家大少爺,一度是繼母蘩漪的情夫。他精神卑下,意志薄弱,缺少一般人所具有的善良品德。不僅早已和繼母蘩漪發生亂倫的兩性關系,還使侍女四鳳懷上了他的孩子。他害怕他父親,害怕社會的輿論,他很自私,只顧個人利益。
擴展材料:
《雷雨》中根據人物臺詞展現的人物形象:
在《雷雨》中,潛臺詞比比皆是如:大海打周萍時所說的“你準備好了?”就是指你是準備好跑了呢?還是準備好挨打了呢?
又如《雷雨》第二幕周樸園與侍萍相見那場戲,當周樸園還不知道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侍萍時,表現出一種眷念、懺悔之情,當認出侍萍后,露出了資產階級偽君子的真相。
他嚴厲地責問:“你來干什么?”“誰指使你來的?”這兩句從下意識中冒出來的話,是有內心語言和潛臺詞的。前一句話“你來干什么?”的潛臺詞有兩層意思:其一,你大可不必到這兒來;
其二是一種威脅之意,你想來敲詐我嗎?后一句話“誰指使你來的?”的潛臺詞是:不是你,那一定是魯貴指使你來敲詐我的。他非常害怕他和侍萍的事暴露在魯貴這個下人面前,這對他的名譽、社會地位都是一個嚴重的威脅。
這兩句“言外之意”的潛臺詞,對于表現周樸園的虛偽性格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含蓄的語言表達了潛在的意思。
下一篇:夜雨寄北古詩翻譯及鑒賞匯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