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超經典名言
【第1句】:如果不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那金錢究竟是為什么存在的?
【第2句】:不要讓自己越過自己的情感、心理等去進行一些無所謂的胡思亂想。
【第3句】:成功是一種了不起的除臭劑。它能帶走所有你過去的味道。
【第4句】:關鍵不在于擁有,而在于得到的過程。
【第5句】:媽媽說,我出生后8天沒有睜眼。而當我一睜開我看到的是一枚訂婚戒指。我是被迷住了。
【第6句】:現在對我來說,表演是假的。看人們遭受痛苦是真實的。沒有比這個再真實的.了。有些人不喜歡面對這些,因為太令人痛苦了。但是如果沒人正視它的話,一切都不會發生改變。
【第7句】:我想當他們到了一定的年齡,有些人害怕長大,似乎男人年齡越來越大,他們的妻子會越來越年輕。
【第8句】:我喜歡佩戴珠寶,但并不是因為它們屬于我。你無法擁有光彩,你只能贊美它。
【第9句】:你就是你。在這個世界上你所能做的就是去盡可能的幫助他人,讓他們實現自己的夢想,再去進一步幫助他人。
【第10句】:我不會假裝是個平凡的家庭主婦。
【第11句】:除非我死了,我以我自己的方式將會一直去享受生活的無盡樂趣。祝各位愉快!
【第12句】:婚姻是一所好大學。
【第13句】:我想在我的甜蜜心靈中增加一些美好的東西。請永遠讓愛和人道主意常駐你心。
【第14句】:我非常喜歡冒險,世界上有許多門都是開著的,我不怕看到門背后的東西。
【第15句】:我擁有一個女人的身體和一個孩子的情感。
【第16句】:我一生愛過7個男人,有過八次婚姻。上帝給了我美貌、聲名、成功和財富,所以沒有給我幸福。
【第17句】:我料想在到達一定年齡之后,有些男人就害怕成長了,似乎男人們年紀越大,他們的妻子就越年輕。
精選一些超經典名言
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夜深風雨歸何處,西月窺人到半窗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靜以修身,檢以養德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夕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但得柔情消俠氣,此生長愿伴妝臺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經多世事心長愜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萬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一封書信只為墻,讓它三尺又何妨
長城萬里今尤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默無言,心事重,萬千情思。
繞結心頭,咫尺相近天涯遠
從何開口?欲說還羞
天上烏飛兔走,人間古往今來
萬般回首化塵埃,唯有青山不改
望斷天涯無際,凄涼無語悲傷
只為兩地信茫茫,才子佳人愁狀
貧,不是恥辱;賤,才是真正地恥辱
滴水之恩,定當涌泉以報
讀《伊麗莎白傳》有感
《伊麗莎白傳》是由于東來編著,京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書籍。下面是小編準備的讀《伊麗莎白傳》有感,歡迎閱讀。
讀《伊麗莎白傳》有感1
相信大家對“伊麗莎白”這個名字一點兒都不陌生,因為它的主人是英國都鐸王朝第五位、也是最后一位君主。可是你知道伊麗莎白從出生到去世的故事嗎?讓我來為你們一一揭曉吧。
1533年,亨利八世與西班牙的公主凱瑟琳結婚,生下了大女兒瑪麗。沒過多久,亨利八世離婚并與安尼·博林結婚,生下了二女兒伊麗莎白。1536年,安尼因為沒能生下一位王子,所以被以不貞的罪名處死,伊麗莎白也因此從小公主變成了見不得人的私生女。1537年,亨利與簡·西摩生下小王子愛德華,這天大的喜訊喚醒了亨利的父愛,他下令讓瑪麗和伊麗莎白參加小王子的受洗儀式,并恢復了瑪麗和伊麗莎白的公主身份。1544年,國王亨利召開會議,確定了愛德華王子、瑪麗公主和伊麗莎白公主繼承王位的權利和繼承順序,伊麗莎白成為英格蘭第三號法定王位繼承人。1547年,國王亨利去世,年僅十歲的愛德華王子在樞密院大臣的輔佐下繼承了王位。1553年,國王愛德華去世,擁有都鐸血統的簡·格雷即位,但不足十天被大公主瑪麗推翻,瑪麗即位成為了女王。1558年,瑪麗女王去世。因為瑪麗沒有子嗣,臨終前瑪麗無可奈何地認可伊麗莎白為自己的王位繼承人。次年,伊麗莎白在倫敦加冕……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這本書讓我了解了至高無上的女王伊麗莎白所經歷的常人不可經歷的事。面對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況,她用自己的智慧成功地穩定了國內的政治局勢,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在伊麗莎白近半個世紀的統治下,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的、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她憑著自己的智慧駕馭了一個動蕩不安的泱泱大國;她以自己的魅力俘虜了國內外的王公貴族;她用男子般的`魄力開創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時代……
讀《伊麗莎白傳》有感2
伊麗莎白的婚姻就是全國甚至整個羅馬聯盟的大事,他們操碎了心的想促成各種男性的求婚,最后都失敗了,最后達到要問侍女女王是否還有生育能力,經期是否正常的地步。
英國王室挺有意思的,雖然他們通知國家并沒有對男女的限制,可能也是考慮到1550年左右的時期人的壽命很短,所以在位得人會列出一串的繼位者,并且需要得到議政的同意,之后一般不會更改,除非有非常強大的力量企圖篡改。但是,大家對于女王并沒有太多的期待,雖然在位,其實他們更加期待她嫁的人的能力,因為實際是這位女王的男人代為管理國家。
當伊麗莎白毅然決然的決定單身的時候,舉國不可置信,怎么不按套路出牌啊。但這就是伊麗莎白的套路。她很有自己的主見,而且很難被別人左右,除非是她自己改變了主意。
不得不承認,她是杰出的國家領導人,在政局混亂,無依無靠的情況下,有條不紊的把自己信任的人安排到重要職位,但是不完全是任人唯親,選擇的要臣也確實是有能力輔佐她的。然后迎合民心,制造親民的形象,順應時局,雖然自己是新教徒,但是沒有打壓天主教。而且勤勉,睿智,這些都幫助她快速站穩腳跟,過得全國的認可,并且順利掌政42年。
剛才提到她性格上的主見,真的不得不佩服,女性一個劣根性在于優柔寡斷,聽信旁人,她完全不。決定要獨身,無論是要臣,還是國民,甚至政治需要,她都堅決表明態度,毫不含糊,雖然后期被逼無奈,向羅馬松口,但是發現對方只有十七歲,毅然決然的拒絕。還有她對宗教的堅持。那個年代宗教是掌權者的重要依靠,就如當今的黨派,但是她很努力的維護自己的信仰,不動搖,無論是前期勢單力薄,還是后期的根基穩定,都沒有改變自己的決定。第三,就要說到她對待寵愛臣羅伯特達德利,哪怕謠言四起,哪怕危機四伏,她喜歡和誰在一起,就絲毫不受影響,具體兩個人到底是朋友的惺惺相惜,還是真的有情愫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她的堅持自我,還是挺令人佩服的。
最后我想說,這么厚的一本大塊頭,就著眼于衣衫是否華麗,誰和誰又結婚了,又離婚了,就有孩子了,又想串位了,連宮斗劇都談不上,就是立足于宮廷秘聞的一本史記,毫無情節,也無意義。
女王伊麗莎白的故事
導語:伊麗莎白是16世紀下半葉英國的一位著名女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相關的名人故事,歡迎查閱,謝謝。
女王伊麗莎白的故事
伊麗莎白是16世紀下半葉英國的一位著名女王。她統治英國長達45年之久,在鞏固發展工商業、建立英國海上霸權、增強國家實力等方面發揮了重大影響。在個人生活上,她為維護英國的獨立而終身未嫁,被人們稱為“處女女王”。
伊麗莎白于1533年出生在英國的格林威治。她父親是領導英國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她的母親安娜·布琳是亨利的第二個妻子。在伊麗莎白出生的第二年,她就被父親指定為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后來,母親由于與人通奸被處死。幾個月以后英國國會也宣布當時3歲的伊麗莎白是私生子,被剝奪了王位繼承權。盡管遭到了英國國會的這種挫折,伊麗莎白還是在皇室中哺育成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亨利八世死后,太子愛德華繼位。6年后愛德華死去,瑪麗公主繼位。5年后,瑪麗女王又死了。由于愛德華和瑪麗都沒留下后代,伊麗莎白理所當然登上了國王的寶座。
伊麗莎白執政后首先大力加強君主專制政體,并且鞏固了英國的獨立。她召開的第一屆國會就通過了《至尊法令》,宣布女王為英國所有宗教組織的最高領導,全體神職人員必須向她宣誓效忠,不得服從來自國外的權力。這樣,英國國教的地位得到了確立,排除了國外天主教勢力對英國事務的干涉。伊麗莎白還多次宣稱國王是上帝在民間的代表,所有臣民必須絕對服從。羅馬教皇不甘心英國國教取代天主教的地位,于1570年開除了伊麗莎白的教籍,并企圖推翻她的統治。伊麗莎白針鋒相對,鎮壓了多次相關的叛亂,還拒絕了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國王的求婚。她的這些舉動,鞏固了英吉利民族國家的地位,得到了英國人民的熱切歡迎。
伊麗莎白執政期間,英國的資本主義正處在迅速成長的階段。伊麗莎白順應了這一歷史潮流,實行了許多有利于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她大量出賣教會和王室的土地,把這些土地轉移給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她廢除了禁止圈地的法令,使圈地運動在英國得以迅速展開。她庇護和獎勵英國人的海上劫掠,并把海盜運動視為打擊勁敵西班牙的重要手段。她大力倡導國內國際貿易,并鼓勵向東方擴張。根據有些人的統計,伊麗莎白女王統治時期,英國從海上劫掠的財物,總價值不少于1200萬英鎊。它們成為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
英國的崛起,使其與老牌強國西班牙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和激化。對此,伊麗莎白積極擴軍備戰,發展了一支強大的'海軍,隨時準備發起進攻。1588年7月,西班牙派出號稱“無敵艦隊”的100多艘艦船大舉進攻英國。伊麗莎白果斷地啟用霍金斯、德雷克等名將,并親自為出征將士發表送行演說,鼓舞士氣。不久,英國海軍在英吉利海峽全殲了西班牙海軍主力。英國的這場勝利使它成了世界頭號海軍大國,直到20世紀它還保持著這種海上霸王的地位。
這以后,由于國內外市場的開拓,英國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伊麗莎白也迎來了自己統治的全盛時期。經濟繁榮,文化發達,倫敦一下子成為了歐洲的商業和金融中心。
伊麗莎白總是勤儉持國。在她早期執政的歲月里,英國國王政府的財政狀況很好。但是由于與西班牙戰爭耗資巨大,在她晚期執政的歲月里,國庫狀況不佳。但由于國王政府保持廉潔,整個國家還是比她登基時繁榮昌盛。
伊麗莎白在位的45年,被認為是英國的黃金時代。一些最著名的英國作家如威廉·莎士比亞就產生在這個時代。這一成就中當然包含著她的一份功勞:她不顧倫敦地方當局的反對,支持莎士比亞劇院。大哲學家培根也生活在這一時代。但是,這一時期的音樂和繪畫卻不如文學那樣光彩奪目。
伊麗莎白時代也是英國探險的時代。有開往俄國的探險隊,有馬丁·弗羅比歇和約翰·戴維斯發現通往遠東的西北之路的創舉,有弗朗西斯·德克雷爵士路過加州的環球航行,有沃爾特·羅利爵士和其他人在北美無意中發現了英國移民的奇遇。
伊麗莎白的最大過錯也許就是她不愿意提出王位繼承人。她不僅一生未嫁,而且總是回避指定繼承人。這也許是因為她擔心無論誰被指定為繼承人都會很快成為她的危險對手。不論伊麗莎白未提繼承人的理由是什么,她假如早亡,英國也許會為繼承人問題陷入一場內戰。但是英國是幸運的,因為伊麗莎白一直活到70歲。她在臨終遺囑中指定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為她的繼承人。雖然這使英格蘭和蘇格蘭并屬于一個國王的統治之下,但卻是一個前途未卜的選擇。
上一篇:反轉劇本搞笑臺詞匯總三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