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摘抄大全
風(fēng),云,飄在心上的雨風(fēng),微涼的感覺。
六月的微風(fēng)拂過,打落記憶中淪落的清澀,身心清爽,從指尖沁到心底。
僵直的身體在佇立中隨著風(fēng)的姿勢搖曳。
葉子輕輕的舞動,沙沙的聲音讓人迷醉著和煦的感動,感動在大音稀聲的韻律里。
我輕輕的脫落身上的汗?jié)n,尋覓著曾經(jīng)少年的心事,將自己清晰的送到模糊的記憶中去。
風(fēng)是一只來自云端的船,滿載著童年的憧憬,變幻著在水一方的心事。
于是款步來到有水的地方,映著風(fēng)走過的倒影,只是無法捕捉,任一縷縷惆悵在煙霧中消逝。
風(fēng)拂著水面漾起的漣漪,在純凈的視線里伸展。
波光中舞動的輕柔曼妙,在陣陣潮濕的空氣里沉醉、翻轉(zhuǎn)。
衣袂在肆意的享受中變得零亂,像收拾不起的心情。
將清愁拋灑,在風(fēng)中飄起落下,凝聚成一張潔白的紙,呼喚童稚的回聲,留下輕重的折痕,幻化成一只紙飛機,在風(fēng)做道路的時光隧道中飛啊飛。
空中劃過的彎曲的弧線,是笑容、哭泣還有未做完的夢。
當紙飛機一圈圈地滑行時,思緒也在一個個延續(xù)曾經(jīng)的溫度中暢游。
飛機在緩緩的落下時,記憶便在波光中被揉碎了,而藏在風(fēng)里心愿還在做著余音裊裊的悵惘。
風(fēng)的悵惘在于云,風(fēng)說,我常常羨慕云,因為那是飄在我心上的潔白。
云,飄在心上的潔白。
云,飄來飄去,隨風(fēng)一起舞動,將我的愿望一起帶上那片蔚藍的天空。
我在追尋那潔白的夢幻,輕飄飄,軟綿綿,那是另人神往的搖籃。
我遙望、奔跑,一直追逐到山的那一邊。
它依然離我那么近,那么遠,我迷惑、悵惘,不知自己是否應(yīng)該繼續(xù)奔跑,還是在守望的邊緣等待
那棉絮的美,怎能不令人艷羨
它那千變?nèi)f化的身段兒,怎能不令人神往
陽光照在它身上,它用身體遮住陽光的臉,于是它柔美的線條又渡上了金色的光彩,它一會兒幻成一匹馬,一會兒又幻成魚,一會兒連綿起伏,一會兒又浪花朵朵。
它美麗的像個少女,活潑的又像個孩子。
我多想飛向它的身邊,將它擁有。
可我又不知怎樣對待它,將它擁有
它在我心里是圣潔的花瓣兒,捧在手里怕飛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
我常常做夢,夢見自己變成一朵云,流光溢彩,來去自如。
風(fēng)是我的伴侶,和我一起在天空的海洋里肆意的游,我們學(xué)那虔誠的夸父,與太陽賽跑。
風(fēng)告訴我,我們留下了一段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故事。
我告訴風(fēng),還不快跑,天堂里的夸父企盼著我們凱旋的身影。
風(fēng)開始猛烈,我的奔跑也開始激烈,忘了時間,忘了空間。
太陽將我的皮膚曬的烏黑,我向風(fēng)笑笑,沒什么,這是健康色。
在奔跑中,我聽到了夸父吶喊助威的聲音,我看到了太陽贊賞的笑容。
風(fēng)說,奔跑是一種力量,我們忘了為什么追逐。
我說,有時候追逐并不需要理由,因為那是一種虔誠的信仰。
太陽漸漸西行,我們拋灑著一路走過的點點滴滴,風(fēng)說,那是雨。
我說,不,那是潮濕的精靈,水的精魂。
雨,潮濕的精靈,水的精魂。
暖暖的天國的雨,密密的斜織著,像散落的水簾。
干燥的世界,在滴滴答答敲打聲中變得潮濕起來。
葉子變得更綠,空氣變得更明,人們的心情也開始朗潤起來。
撐一把小傘在雨中漫步,任雨水敲打經(jīng)年的心事,化成地上深深淺淺的水洼。
遠處的青山氤氳在繚繞的煙波里,讓人不禁想起那如詩、如畫、如歌、宛如仙境般的世外桃源。
煙霧彌漫的江上早已不見漂泊的漁船,而我的思緒還仍沉浸在那“青箬笠,綠蓑衣,斜風(fēng)細雨不須歸”的情境里,不愿走出。
那暖暖的雨滌蕩著多少歷史的塵埃,只是我無法還原,無法清晰可見的去描摹古人的悲歡離愁。
于我只能撐一把小傘,在前人走過的路上踱步,用青澀的思想去體味一段段幽遠的故事,然后化作泥土,隱匿芬芳。
雨水淅淅瀝瀝的落下,在小徑的縫隙中溜走,宛如一個少女在幽咽中隱藏一段傷心的往事。
透過雨簾看那灰蒙蒙的天空,風(fēng)塵中又有多少故事不為人知呢
而我看到到仍只是一場雨,一條小路,一條孤獨的江,還有我,撐一把小傘,在風(fēng)雨中形單影支的佇立著。
那雨是潮濕的精靈,水的精魂。
只是它讓多少動人的故事都化作了泥土,連芬芳都在泥土中隱匿著。
那散發(fā)到空氣中的清香,或許是故事的寄托,或許是我可憐的遐想。
我的淚水附和著雨水落下,分不清哪是雨,那是淚,我不知道,那是不是水的精魂。
雨仍在淅淅瀝瀝的下著,而我卻讀不懂它的訴說,只能在雨霧里眺望它的姿態(tài)。
一點凝煙夜,托出一絲微涼,風(fēng),輕嗅著窗前的茉莉,淡雅的馨香,匯成一絲溫柔,醉了繁星無眠的夜晚。
恰此時,我聆聽到了一曲《一點凝煙》。
古典輕柔的樂曲緩緩而來,像是一位失散已久的故友,跋涉千山萬水尋我千百回,嫣然回首時,遇我在茉莉飄香的時刻。
欣喜之中,我把心之鎖棄于楊柳堆煙處,敞開心門迎接一首天籟之音。
二胡與古箏的完美結(jié)合,一個清脆悅耳,讓人想起大珠小珠落玉盤,一個悠揚憂郁,讓人忍不住哀怨點點。
闔上眼眸,任思緒飄成莊生的蝴蝶,烙上滄海月明的美麗,在藍田日暖的廣闊中,飛,飛去一點凝煙的境界。
古箏聲聲,一如寒了一冬的水,于春暖風(fēng)清的季節(jié),蕩開了一腔柔美,一層層,一波波,泛綠萌潮。
遙想,二十四橋明月夜,是簫聲換做古箏曲,輕輕的講述前朝遺憾的夢,一講便是千年,塵世的風(fēng)霜搖落了南國紅豆,冰敷了天涯海內(nèi),為何,一點凝煙的樂曲繞做不散的音,響遍我心的每一個角落。
古箏繞耳,是碧水的潺潺而流,每一個音符都如垂首而立的侍女,梨花如雪的容顏凋落在宮墻青柳處。
古箏如水,載起多少人生的夢,飄起在紅塵深處,多少年華,似水靜流,如花美眷已是匆匆謝了花紅。
古箏絲絲,與冥想的意境里,盤成連綿群山,每一座峰,每一處捱,都牽扯著古老的傳說。
傳說里,會有一位仙風(fēng)道骨的隱士么
終日遠離喧囂,念著云卷云舒,君子慎于獨的古訓(xùn),溶入自然,看淡人生。
這古箏曲堆成的山里,留下孔子周游列國時的車轍,深深淺淺的痕跡里,寫著“知止而定,定而能靜,靜而能安,安而能慮,慮而能得的千古箴言。
二胡幽怨,在我聽來,總是有著沁入骨子的寒冷,總是血淚般控訴什么。
與這首樂里,二胡的韻律柔成煙,飛揚舒緩,飄逸如一條玉帶,深情縈繞著古箏鋪成的山,想象著,云煙彌漫中,山峰若隱若現(xiàn),時而露一隅,時而全部隱匿,而那煙,就輕輕的圍繞,如夢如幻,如詩如畫。
是那條名譽天下的白堤,由一座山延伸而出,煙就隨了堤岸一路征塵飄來,不舍不棄,相偎相依,就有了西湖春曉的傾國傾城。
二胡陣陣,纏綿低徊,如泣如訴,是一縷縷煙,碧水生成的煙,環(huán)繞籠罩著古箏流成的水,不愿散去,不肯飄開,依著水,呢喃著君生我未生的蒼涼。
一點點的凝聚,一絲絲的纏繞,終于筑成那座斷橋。
斷橋該是布滿殘雪
不,煙的柔情溶化了雪,流進白娘子水漫金山的法術(shù)中,見證千年等一回的誓言。
二胡音律如煙,繞著山,環(huán)著水,山水相依,青煙曼舞,紫霧蒙蒙,此是人間仙境,暢游期間,飲一壺老酒,掛一把青劍在腰間,乘一葉扁舟,隨水漂流,碧水之上,蒼穹之下,風(fēng)滿衣袖,意滿胸膛,何等愜意,如若真遂意,夫復(fù)又何求
古箏叮咚,一聲聲,宛如晨鐘暮鼓敲響了人間幾度迷夢,喚起幾多最真的記憶,是前塵里,吹起蒹葭的長風(fēng),掠過我稍有迷茫的心田,把一份難覓的清幽變成一粒種子,植入我的心田,我自當虔誠拜謁,讓它繁茂成參天大樹。
二胡悠揚,一陣陣,宛如一把千年的拂塵,飄散著仙風(fēng)清骨,拂去我心頭的污垢,那些悲喜,就生成一顆流星,閃過一道痕跡,落向茫茫宇宙。
回首天涯舊夢遠,只聽凝煙一點淡泣塵。
夜色如水,樂聲如水,淋濕了我微薄的衣袖,是樂撩人,亦或是人惹樂
一點凝煙環(huán)碧水,半縷清風(fēng)繞斷橋,想著,我就沉醉不知歸路了。
無論如何都收不攏散開的思緒,就和著《一點凝煙》的優(yōu)美旋律神游。
寄情山水間,覽日月千載,是我內(nèi)心最真最原始的盼望,于人生的每一段路途中,我遺失過很多夢想,唯有這份感念,依然盤在我的心頭,堅不可摧。
濃重夜色中,借一曲古典音樂,自己圓了自己的夢,一如某些事情,靠的就是自己。
《一點凝煙》牽著茉莉的芬芳,為我縫制一件精美的衣裙,穿上的時候,就自我陶醉,感受著從心靈到外在的合二為一的美麗,此刻,心是澄明的,拋去是非人我,丟開貪,嗔,癡。
張愛玲說“短的是人生,長的是磨難。
”在白駒過隙的生命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你看,春的顏色還來不及隱去,秋月就已經(jīng)盈盈含笑了。
如此短暫的人生,過好每一天,希望每一個人都生如夏花,少卻綠肥紅瘦的遺憾。
佛經(jīng)言:相由心生,萬法心想生,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想象。
《一點凝煙》我聽出了這般的心境,這般的景致,悟出了禪的味道,禪的理念。
那么,你去聽,會聽到什么
我17歲了,不想讀書了,覺得好沒意思,但不知道該怎么跟爸媽講
怕他們罵我
《小團圓媳婦之死》評論:這篇課文節(jié)選自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第五章,作者以深藏同情又略帶嘲謔的筆調(diào)述說了一個健康、活潑又純真的少女被無情而腐朽的禮教摧殘致死的悲劇故事。
【被殺】 主人公小團圓媳婦不過是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少女,她長得高大壯實,充滿了生命的活力,嫁給了一像樣的“大戶”人家。
而她卻沒有其他女人那種低眉順眼、委瑣卑賤的奴相。
然而就是這種與眾不同,令她成了街坊鄰居、婆婆大嬸眼中的“異類”。
生活在呼蘭河邊這個封閉空間里的人群,他們不允許差別與個性,看不慣激情與生機,因此一致認定小團圓媳婦“太大方了”,“一點也不知道羞”,而且“坐到那兒坐得筆直,走起路來,走的風(fēng)快,”“一點也不像團圓媳婦”。
故而當小團圓媳婦遭到婆婆的毒打時,人們同聲稱贊“早就該打”;當小團圓媳婦要被“洗澡”時,左鄰右舍、大媽大嬸便蜂擁而至,一齊撕光小團圓媳婦的衣服,將滾燙的熱水澆到她的頭上,全然不顧這個只有十二歲的女孩的死活。
“到后來她連動也不動,哭也不哭,笑也不笑”;“當晚被熱水燙了三次,燙一次昏一次”;“那連哭帶叫的小團圓媳婦好像在這個世界上她也并未曾哭過叫過”;“還沒到二月,那黑乎乎的、笑呵呵的小團圓媳婦就死了。
”
【慘象】 著名女作家張愛玲曾寫道: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子,上面爬滿了虱子。
是啊,當我再次完整地讀蕭紅的《呼蘭和傳》,再次在教學(xué)中和學(xué)生們一起探討小團圓媳婦生命消逝的原因時,我分明看到上面爬滿了虱子。
這個僅僅十二歲而被稱作十四歲的小姑娘,曾經(jīng)“頭發(fā)又黑又長,梳著很大的辮子”,曾經(jīng)“看見我,也還偷著笑”;說碗碟很好看,想坐起來彈玻璃球玩:這說明她原本是一個多么健康、多么活潑的姑娘,她生命最初曾多么美麗和茁壯。
當被迫當眾脫光身子洗澡時,“在大缸里邊,叫著,跳著,好像要逃命似的狂喊”,刻畫出她在危難時刻對生命本能的欲求和熱望。
這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最后的注解:健康的快樂的女孩因為生命力的強盛,因為性格的直率,就被婆婆打,被眾人一起“善意”地折磨,直至死去。
小團圓媳婦的婆婆只要不順心,就愛打人。
打誰呢
相比之下,打媳婦是合算的。
媳婦挨了打,就會害怕、躲避、尖叫,但這些在呼蘭河人的眼里卻是不能被理解的。
相反,因為媳婦的病重,婆婆強忍了自己打人的念頭,這卻是令人同情的。
被婆婆打出了毛病,接著被庸醫(yī)、云游真人、跳大神的等不斷折磨、摧殘,終于死去了。
這一切發(fā)生的如此自然,如此順利成章,如此符合常理:婆婆調(diào)教媳婦天經(jīng)地義,這是傳統(tǒng),這是常禮;被婆婆他們打了,打疼了,打傷了,打怕了就哭,就叫,就躲避,甚至叫著“我要回家”,這是不懂禮數(shù),是中了邪;為“生病”的媳婦請仙人診治,跳大神這是習(xí)俗,更是親情;一家有難,眾鄉(xiāng)鄰豈能袖手旁觀
這是鄰里鄉(xiāng)情。
悲哉,痛哉
人的生命的被蔑視、被踐踏、被戕害,被這群并不懷惡意的人們
【兇手】 小團圓媳婦受虐致死的悲劇命運固然令我們無比痛心,但更使我們不寒而栗的是,殘害小團圓媳婦靈肉的殺手卻是一群與她有著同樣悲苦命運的女人。
那么,是什么導(dǎo)致了這樣“自相殘殺”的女性悲劇呢
是由于婆婆及左鄰右舍的罪惡本性嗎
顯然不是的。
她們雖然偶爾兇蠻,但本質(zhì)卻還是善良的。
她們的打人、殺人全部本著一種“善良”的愿望。
究竟是什么讓這群原本純樸、善良的女人一聽說“還有兩次要洗的”就“……人心大為振奮,困的也不困了,要回家睡覺的也精神了……”
呼蘭河畔的這個群落真如一潭死水,沒有任何波瀾,沒有任何色彩,只有延續(xù)千年的封建傳統(tǒng)、民風(fēng)、習(xí)俗,這傳統(tǒng)如枷鎖一樣束縛著人們的夢想和情感,毒害并異化著女性的精神。
她們喪失著母性甚至人性,一方面安于男性的壓制與摧殘,另一方面又自覺不自覺地充當起男權(quán)社會的衛(wèi)道奴仆,對一切“異端”采取本能地排斥,蒙昧地撲滅所有差別與不馴。
因此,當小團圓媳婦健康、活潑的人性展露出些微張揚時,她們便不惜一切地對其壓制直至窒息,直至一個鮮活的生命憔悴地凋逝。
【她們】 其實,和小團圓媳婦有相似命運的女子還有很多。
那個十七年有的是打罵、有的是服侍別人,她沒有傷害過一個人,但最終臉上掛著凄涼的微笑,呼喚著“三少爺”,一步步地走向湖底的鳴鳳;那個因以陳姨太為首的封建長輩借口在家生孩子會有“血光之災(zāi)”,會沖犯高老太爺?shù)耐鲮`,便被強迫到城外去分娩 ,難產(chǎn)時叫著“明軒…… 救我……”而悲慘死去的瑞玨;那個被封建迷信和貞節(jié)觀念殺害的祥林嫂……她們,一個個難逃非死的劫難。
善被惡虐殺,美為丑毀滅。
【吶喊】 蕭紅以一個女作家的細膩和敏銳清醒地書寫著底層女性病態(tài)的精神狀況,目的是“揭出病苦,以引起療救的注意”。
在小團圓媳婦“我要回家”的呼救聲中為女性民主意識的復(fù)蘇與覺醒作一聲響徹天地的吶喊。
探究學(xué)習(xí)本文,讓學(xué)生清楚一段歷史,明曉一種現(xiàn)實。
在這個日益文明的社會里,讓學(xué)生懂得生命的至高無上的價值,一切打著任何幌子的戕害都將永無容身之地。
我們——偉大的人類——將在文明中走向和諧——實現(xiàn)人類真正的平等。
【夙因】 自有文明以來,男性優(yōu)勢一直在左右歷史的發(fā)展。
在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里,女性的形象是空洞的,她們除了物質(zhì)上一無所有外,精神上也同樣一無所有,她們作為人的價值備受踐踏。
千百年來,廣大婦女犧牲于代表著男權(quán)的傳統(tǒng)習(xí)俗和歷史惰性之下。
更可怕的是,女性自己又將這種被奴役的狀態(tài)歷史性地內(nèi)在化,使之成為她們共有的集體無意識,婦女的命運在被虐和自虐的兩重迫害中沉浮。
在蕭紅眼中,女性最大的悲哀不是因為她們經(jīng)歷坎坷不幸,而是她們對這種不幸的屈從和認可。
她們首先是封建倫理道德的犧牲品,然后又不自覺地成為了這種倫理道德的捍衛(wèi)者。
所以,與小團圓媳婦、鳴鳳、瑞鈺、祥林嫂同一階層的女性,卻充當了她們走向死亡的幫兇。
外界環(huán)境固然是造成女性卑微歷史地位的重要原因,但女性自甘于生生世世被男性所支配,為男性當牛做馬,更是女性解放的自身障礙。
婦女的真正覺醒和解放包含自然的、社會的、思想的許多層面的內(nèi)容。
她們不僅要從經(jīng)濟上獲得自主權(quán),在社會上確立地位,更重要的是要從思想意識領(lǐng)域中徹底覺醒,從精神上解放,從而認識到:人生而平等,不分男女,不論尊卑 。
本論文轉(zhuǎn)載于論文之家: 《長恨歌—圍爐夜話》原文及相關(guān)評論(豆瓣): 天冷了,王琦瑤和毛毛娘舅商量在房間里裝個煙囪爐取暖,大家來打牌喝茶,也不必縮手縮腳了。
毛毛娘舅很同意,說著就要去買爐子和鐵皮管,王琦瑤拿錢給他,他怎么也不要,說明明是大家受益,怎能讓她一個人破費。
第二天,毛毛娘舅就帶了一個工人來了。
那工人騎著黃魚車,車上裝著東西,毛毛娘舅指示他爐子安在什么位置,怎樣通出煙囪,又朝哪個方向出煙,不到半天便完工了。
因管子接得嚴密,一絲煙都不漏的,火還上得特別快,中午飯就在爐子上燒的。
房間里暖和起來,飄著飯菜的香。
王琦瑤又在爐膛里埋了塊山芋,不一會兒,山芋也香了。
下午來喝茶時,點心也不要了,圍著爐子烤那山芋吃,都成了孩子似的。
還搶著加煤球,人多手雜的,險些兒弄滅了,趕緊再添劈柴,火才又旺了起來。
漸漸地天黑下來,屋里暗了,爐火映著人的臉,都有些變形,做夢似的,還像幻覺。
似乎是為了同這爐子作對照,第二天就下起了雪,不是江南慣常的雨夾雪,而是真正的干雪,在窗臺屋頂積起厚厚一層,連平安里都變得純潔起來。
這是一九五七年的冬天,外面的世界正在發(fā)生大事情,和這爐邊的小天地無關(guān)。
這小天地是在世界的邊角上,或者縫隙里,互相都被遺忘,倒也是女全。
窗外飄著雪,屋里有一爐火,是什么樣的良宵美景啊
他們都很會動腦筋,在這爐子上做出許多文章。
烤朝鮮魚干,烤年糕片,坐一個開水鍋涮羊肉,下面條。
他們上午就來,來了就坐到爐子旁,邊閑談邊吃喝。
午飯,點心,晚飯都是連成一片的。
雪天的太陽,有和沒有也一樣,沒有了時辰似的。
那時間也是連成一氣的。
等窗外一片漆黑,他們才遲疑不決地起身回家。
這時氣溫已在零下,地上結(jié)著冰,他們打著寒然,腳下滑著,像一個半夢半醒的人。
圍爐而坐,還滋生出一股類似親情的氣氛。
他們像一家人似的。
王琦瑤和嚴師母織毛線,毛毛娘舅和薩沙就為她們拿著毛線團,負責放城。
她們一人一把湯匙在爐上做蛋餃,他們則把做好的蛋餃一圈圈排在盆里,排出花朵和寶塔的樣子。
他們說話也有些隨便,開著玩笑。
他們開玩笑的對象總是薩沙;把那蘇聯(lián)女人作材料,問他是不是永久性地吃蘇聯(lián)面包了。
薩沙便說:蘇聯(lián)面包還可以,蘇聯(lián)的洋蔥土豆卻吃不消。
大家聽出他話中隱晦的意思,又是笑又是罵。
薩沙厚著臉說,諸位若有興趣,他可以提供蘇聯(lián)面包,但是要措洋蔥土豆。
他們又罵他,他就委屈地說:這是資產(chǎn)階級向無產(chǎn)階級發(fā)起進攻。
王琦瑤不平了,問:誰是資產(chǎn)階級
要說無產(chǎn),她是第一個無產(chǎn),全靠兩只手吃飯。
薩沙便說:那你不幫我倒幫他們,我和你是一伙的呀
嚴師母說:產(chǎn)業(yè)都給了你們無產(chǎn)階級,如今我們才是真正的無產(chǎn),你們卻是有產(chǎn)
王琦瑤說:我任憑有產(chǎn)無產(chǎn)也不幫你薩沙的,我們是吃中國飯,你是吃蘇聯(lián)面包,才是真正兩路的人。
嚴師母和毛毛娘舅都拍手稱對,薩沙便做出可憐的樣子,說他們聯(lián)合起來欺他沒爹沒媽。
聽他這一說,別人還真慚愧起來,紛紛撫慰他。
他卻一把拉住王琦瑤的手,涎著臉說:讓我叫你一聲媽吧
王琦瑤甩開手,唾他一口道:你是拿親爹親媽都來取笑的。
大家便笑,見他無所謂的樣子,也就趁著開玩笑一味地追問。
薩沙說:這有什么奇怪的,一句話,天要下雨娘要嫁。
大家更是開懷。
笑歸笑,心里不免要把薩沙看輕,想他可算得上半個癟三的。
薩沙見他們樂不可支,心里也是好笑,他暗暗說:看你們這些資產(chǎn)階級,社會的渣滓,渾身散發(fā)出樟腦丸的陳舊氣,過著茍且偷生的生活
可他確也喜歡他們,一是他們可提供他吃的,簡直是變化無窮,層出不盡的吃的花樣。
薩沙有一張好嘴,大約也是肺結(jié)核的后遺癥之一。
他特別愛吃,沒個夠的時候,因為吃的多,便練出了品味。
他是能吃出王琦瑤這里的好處的。
他喜歡他們,二是他們可幫他消磨時光。
正和他的沒有錢相反,他的時間真是多的嚇人,早上睜開眼就在想著如何打發(fā)時間。
他們是一群和他時間一樣多的人,且還挺有趣,有著另一路的見識,大可充實他的社會經(jīng)驗。
薩沙是個重視經(jīng)驗的人,經(jīng)驗可幫助他去了解這個世界,在這世界里弄潮的。
因為他們這兩樣無可取代的好處,薩沙便也愿意付出些代價。
其實他也不把他們當真,趁著勢胡來,什么樣的諢話都敢出口。
這些諢話里且有著些真貨色,一古腦兒夾帶出去,叫他們不收下也收下。
什么叫作混,這就叫作混。
一日復(fù)一日地廝混著,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的。
知道的裝不知道,不知道的裝知道。
太陽從東到西,再從西到東,月亮也是這樣。
這城市的夜和晝就是這么來去著。
有一日,大家又逗薩沙,要給薩沙介紹女朋友。
薩沙誰也不要,只要嚴家女兒。
嚴師母說她女兒還小得很,他就說情愿等,等白了頭也不悔的。
嚴師母說這樣你就要叫我丈母娘了。
薩沙說:有嚴師母做丈母娘很光榮。
大家簡直笑得不行,砂鍋里的湯燒溢了,滋滋響著,場里的蛋餃肉丸上下翻滾,也是樂開花的樣子。
薩沙忽而正色道:我倒是想給一個人做個介紹。
大家問誰,薩沙說:就是他。
將手指向毛毛娘舅。
那兩個就笑著問介紹的又是誰,心里卻有些忐忑,想這人什么話都可說出口。
薩沙笑而不答,她們就逼著,薩沙說:你們會罵我。
在場的都有些心跳,臉上也有些繃起,卻依然笑著,還是催問。
薩沙說:你們保證不罵我
這時候,人們心里都有些明白,三個人臉上都有些異樣,笑也勉強了。
王琦瑤說:當然是要罵的,狗嘴里還能吐出象牙呀
薩沙說:這樣說,王小姐已經(jīng)知道我說的是誰了,要不怎么說一定要罵呢
王琦瑤不想一下子被他套住,窘得臉刷地紅了,笑也掛不住了,帶著幾分真地說;你哪一句話不是找罵
薩沙還是涎著臉:要是說出來不罵呢
王琦瑤就有些氣急交加,手里的瓷勺重重一放,那勺柄竟在砂鍋沿上斷了,氣氛陡地緊張起來。
這一日,無論薩沙再說了多少自輕自賤的話,毛毛娘舅再是及時及境地應(yīng)和,卻也緩不回來了。
勉強坐到傍晚,屋里還沒暗,便散了。
外面正在化雪,叫人踩得東一攤西一攤,淌著污濁的泥水。
天已經(jīng)晴了,出奇地明亮著,彼此能看見臉上的毛孔似的。
王琦瑤將大家送到樓下,互相說著再見的話。
那熱烈中都是存了心的,顯出些虛張聲勢。
過后的一日,嚴師母私下和毛毛娘舅說,王琦瑤也忒沒意思了,薩沙明明是開玩笑,有什么了不得的事,發(fā)這樣的火,弄得大家都下不來臺。
毛毛娘舅息事寧人地說,王琦瑤也并沒有發(fā)火,失手打碎了湯勺,也是常有的事。
嚴師母說:我又不是指她弄斷勺子的事,我是覺著,薩沙開玩笑是無意,她倒是有心。
說罷,還往她表弟臉上看了一眼。
毛毛娘舅有些不自然,笑著說:我看是表姐你多心,什么事情也沒有的。
嚴師母哼了一聲:其實你心里都是知道的,你是聰敏人,我也不多說,我只告訴你一聲,如今大家閑來無事,在一起做伴玩玩,伴也是玩的伴,切不可有別的心。
毛毛娘舅笑道:表姐你說我能有什么心。
嚴師母又哼了一聲:你保證你沒有別的心,卻不能保證旁人沒有。
聽她這話似是不肯放過王琦瑤的意思,又不便為她作辯解,就只有不作聲。
嚴師母見他沉默不語,以為是聽進了她的勸告,便緩和下來,說道:你在表姐我這里玩,要出了事情我怎么向你爹爹姆媽交代。
毛毛娘舅說;我這樣一個大人,能出什么樣的事情。
嚴師母就點了他的額角說:等出了事就來不及了。
兩人說罷就下樓去王琦瑤處,到了那里,見薩沙早來了,在烤火,一雙白瘦的手,在爐上烙餅似地翻著。
王琦瑤在一邊灌開水,兩人沒事人一樣,有一句沒一句地搭訕。
陽光照進來,房間便有些灰的,有無數(shù)塵屑在飛舞。
嚴師母和毛毛娘舅也圍爐坐下,將那日的不快盡數(shù)忘記,開始新的一日。
臨近過年,王琦瑤在爐邊用一盤小磨磨糯米粉。
她前一夜就將糯米泡上,這時米粒就脹得很鼓。
薩沙自告奮勇往磨眼里舀米,半勺水半勺米的。
毛毛娘舅搖磨,王琦瑤則用石田春芝麻,嚴師母什么也不做,只在嘴里發(fā)指令。
房間里洋溢著芝麻的香氣,恨不能立刻就進嘴的。
這時,薩沙體味到一種精雕細作的人生的快樂。
這種人生是螺絲殼里的,還是井底之蛙式的。
它不看遠,只看近,把時間掰開揉碎了過的,是可以把短暫的人生延長。
薩沙有些感動,甚至變得有些嚴肅,很虛心地請教為什么要水浸了糯米磨粉的道理,還請教做黑洋沙的方法。
她們便—一解釋給他聽,他一下子成了個乖孩子,人們把他以往的淘氣都原諒了。
她們向他約定過年時做種種好東西給他吃,糖年糕,炸春卷,核桃仁,松子糖,一件件,一宗宗,如數(shù)家珍一般。
薩沙想:這真是一個吃的世界啊,每天忙著做忙著吃就不夠的。
他不禁感嘆地念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嚴師母嗤一聲笑了,說這還只是辛苦的一半呢,還有身上衣的另一半,只怕你薩沙聽也沒有聽說過。
一說起衣服,那話就更沒得完了。
王琦瑤和嚴師母一人一件地說,眼前像有羽衣霓裳在飛舞。
薩沙聽得忘了手里的事情,那磨就一圈圈地空轉(zhuǎn),搖磨的毛毛娘舅也是出了神的。
那容是外外線線、絲絲縷縷織成的世界,多少的心細如發(fā),才可連成周身的美侖美奐。
嚴師母無限感慨地說:要說做人,最是體現(xiàn)在穿衣上的,它是做人的興趣和精神,是最要緊的。
薩沙就問:那么吃呢
嚴師母搖了一下頭,說:吃是做人的里子,雖也是重要,卻不是像面子那樣,支撐起全局,作宣言一般,讓人信服和器重的,當然,里子有它實惠的一面,是做人做給自己看,可是,假如完全不為別人看的做人,又有多少味道呢
說到這里,嚴師母不覺有些傷感,聲音低了下來。
方才還是熱烈的勞動場面,這時也沉寂了,磨和石臼發(fā)出空洞的聲響。
芝麻的香氣濃得膩人了,乳白的米漿也是膩人的顏色。
墻壁和地板上沾著黑色的煤屑,空氣污濁而且干燥,爐子里的火在日光下看來黯淡而蒼白。
一切都有著不潔之感。
這不潔索性是一片泥淖倒也好了,而它不是那么臟到底的,而是斑斑點點的污跡,就像黃梅天里的霉。
不過,天黑卻將這些遮住了。
暮色流進窗戶,像是溫暖和稀薄的液體,一切都蒙上了一層膜。
物體,空間,聲音和氣息,全變得隔膜,模糊,不很確定。
唯有那爐膛里的火,陡地鮮明起來,熱烈起來,激勵人的身心。
這是火爐邊最溫情脈脈的時刻,所有的欲望全化為一個相偎相依的需求,別的都不去管它了。
哪怕天塌地陷,又能怎么樣呢
昨天的事不想了,明天的事也不想了,想又有什么用呢
他們剝著糖炒栗子的殼,炒栗子的香也是深入肺腑。
他們說著最最閑來無事的閑話,每一個字都是從心底里吐出來,帶著肚腹間的暖意。
他們在爐上放了鐵鍋,炒夏天曬干的西瓜子,摻著幾顆大白果。
白果的苦香,有一種穿透力,從許多種有名或無名的氣息中脫穎而出,帶著點醒世的意思,也不去管它。
他們?nèi)疾挥嬊跋樱玫孟褚粋€人似的,弄不懂為什么要彼此生隙,好都好不過來了。
他們簡直是柔情蜜意,互相體諒得要命,這真是善解的時刻,除了善解又能做什么呢
外面的冷和黑,都是在給這屋內(nèi)加溫加光的,雪還是不要化的好,要是化盡了,這爐火便也差不多到時候了。
他們還是說話,輕言慢語,說的什么,都是說過就忘,這才是心聲呢
無痕無跡,卻綿綿不盡。
他們說的不外乎是炒栗子的甜糯,瓜子的香,白果的苦是一筆帶過。
他們還說糯米圓子的細滑,酒釀的醇厚,還有酒釀湯里的嫩雞蛋。
好了,天已黑到底了,再黑下去便要亮起來;知心話兒也說到底了,再說下去難免又要隔起來。
他們嘴里說著走、走的,就是不走,挪不動腳步似的。
他們一邊說明天見,一邊心里不愿意今夜結(jié)束,明天再好,也是個未知未到。
今夜就在眼前,抓一把則在手中。
給時間做個漏真是對得沒法再對,時間真是不漏也漏,轉(zhuǎn)眼間不走也要走。
他們的白天都是打發(fā)過去的,夜晚是悉心過的。
他們圍了爐子猜謎語,講故事,很多謎語是猜不出謎底的,很多故事沒頭沒尾。
王琦瑤說,他們這就像除夕夜的守歲,可他們天天守,夜夜守。
也守不住這年月日的。
毛毛娘舅說,他們是將夜當成晝的,可任憑他們?nèi)绾纬凑{(diào),總還是日東月西。
嚴師母說他們還像守靈,不過那死去的人是上幾輩的高祖,喪事當喜事的。
薩沙說他們像西伯利亞的狩獵者,到頭卻是一場空。
他們各形容各的,總之都是愛這樣的夜晚,有許多吃食在爐上發(fā)出細碎的聲音和細碎的香味,將那世界的縫隙都填滿的。
這世界的整塊磚和整塊石頭,全是叫這些細碎的填充物給砌牢的。
他們在爐邊還做著一些簡單的游戲,用一根鞋底線系起來挑棚棚。
那線棚捆在他們手里傳遞著,牽著花樣;最后不是打結(jié)便是散了。
他們還用頭發(fā)打一個結(jié),再解開,有的解開,有的折斷,還有的越解結(jié)越緊。
他們有一個九連環(huán),輪流著分來分去,最終也是糾成一團或是撒了一地。
他們還有個七巧板,拼過來,拼過去,再怎么千變?nèi)f化,也跳不出方框。
他們動足腦筋,多少小機巧和小聰敏在此生出,又湮滅。
這些小東西都是給大東西做肥料的,很多大東西是吃著小東西的尸骸成長的。
可別小看這些細碎的小東西,它們哪怕是這世界上的灰塵,太陽一出來,也是有歌有舞的。
. 2011-02-25 10:05:57 留得殘荷聽雨聲 (做夢大王) 這樣看怎么一點感覺都沒有……我的書是作家出版社96年的版本,那個字體寬寬的,很細,跟文章的調(diào)調(diào)搭配的真是嚴絲合縫…… > 刪除 . 2011-03-08 02:06:06 sikong 可見生要逢其時,得獎也要逢其時,否則短期有益,長期倒變作障礙。
其實王安憶的諸多作品中,《長恨歌》算不上好的。
在茅盾獎諸多作品中,《長》也不是上乘之作。
當年就是要給王安憶一個獎,對人不對書的,那時候她還沒寫《富萍》,《流水三十章》寫了沒有我忘了,《米尼》大概是比較負面情緒重吧?總之是就把《長》拿出來交了作業(yè)。
反正我今天看人們一提王安憶就是《長恨歌》實在覺得不平,開始還逢人必推薦《米尼》和《富萍》,以及幾篇短篇小說,后來也終于意識到自己敵不過獎項效應(yīng)。
> 刪除 . 2011-03-28 10:37:23 掃雪工 同感,《米尼》《富萍》印象更深,《長恨歌》不期然迎合了大眾時尚,作者用王琦瑤的時代批評當代的粗糙,但王琦瑤的時代并非作者理想中的世界,作者也并不是認同王琦瑤 《小二黑結(jié)婚》 評論 如下: 最近看完了《小二黑結(jié)婚》這本書。
它的作者趙樹理,是“山藥蛋”派的重要代表作家。
《小二黑結(jié)婚》作于1943年春,是趙樹理的成名之作,也是體現(xiàn)他的在實際工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形成主題的創(chuàng)作思想的代表作品。
在我看來,好的小說重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人物重在真實可信。
在這部小說中,作者信手拈來的調(diào)愷筆調(diào),于詼諧中見真、善、美。
由于時代的因素,大家都只看到這本書批判農(nóng)村的封建和土霸權(quán)勢力和宣揚普及婚姻自由,人人平等的教化作用。
但我認為,好的小說除了可以擔當一定的社會功能以外,它本身也必定是豐富飽滿,值得回味的。
這個故事很簡單:小二黑和小芹自由戀愛了,可是遭到了多方的反對。
一是小二黑那個學(xué)道算卦,看著黃歷過日子的爹,因為算出了兩個年輕人八字不合,命相不對,所以極力反對;二是小芹那個從來就有點小風(fēng)流的娘,也借著跳大神來以不投姻緣為由大肆反對;三就是那對一直垂涎于小芹美貌的村里的惡霸——金旺興旺兩兄弟,他們甚至借著手里的小權(quán),把兩個處于熱戀的年輕人捆到了村公所去。
到此開始了故事的高潮,村公所里的區(qū)長于法于理上給小二黑他冥頑不靈的爹上了一堂婚姻自主的課;小芹她那個偏愛老來俏的娘卻因為城里人“異樣”的眼光和譏笑改變了初衷;最暢快人心的當然是揭發(fā)了金旺興旺兩兄弟的惡行,除去了他們在村里的權(quán)力。
于是最后小二黑和小芹借著自由之風(fēng)之先河,有了大團圓結(jié)局——結(jié)婚
推薦一些外國名著
《濃情朱古力》,名著之一,不過不是很有名,但是那里面描寫的感情發(fā)人肺腑,讓人震撼。
她描寫了一段凄楚的愛情故事,一種不能在一起,最后以身殉情的感人故事,雖然那時他們能在一起,但是感情已經(jīng)到一定程度,是一種超越生死的愛戀。
我覺得我將肯定是講不出來的,你得自己去看才成呢。
《飄》也不錯,盡管女主人公可能有時的行為有爭議,但她真的很堅強,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尤其是前后的巨大反差,很快的適應(yīng),專注于生活,要這要撐下去的精神,值得借鑒。
《傲慢與偏見》是本不錯的書,除了描寫手法的運用好以外,結(jié)局挺好的,我覺得我挺適合看些好結(jié)局的書,像《呼嘯山莊》我就看不了,太悲了。
《簡愛》也好,當你讀到簡,這一個卑微、渺小、貧窮但卻獨立、自尊的女子說出那一番經(jīng)典臺詞是,你肯定會震撼的,精神也值得借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