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 兩條腿走路】互相配合,效率高。成語:雙管齊下。夏衍 文章:“我們一向主張兩條腿走路,就是既要大力提倡演現 代戲,又要整理、加工傳統戲和新編歷史劇。”
【第2句】:【既然當泥鰍,就不能怕泥糊眼睛】釋義:既然干了某事就要干到底,不要有什么顧忌。例句:咱們現在就正走在滑路上,慢了要摔跤,要快跟快跑。既然當了泥鰍,就不能怕泥糊眼睛。
【第3句】:向日葵開花——到頂啦
【第4句】:【人不出門,不長見識】(諺)指人要想見識廣,必須走出家門。
【第5句】:雞爪上釘馬掌——不對蹄(題)
【第6句】:【天字第一號】《千字文》首句為“天地玄黃”,過去常用以 分類標號。此語表示頭號的,最大的。成語:首屈一指。香 港劉以鬯《酒徒》:“沈家寶笑不可抑,說我是天字第一號傻 瓜。”
【第7句】:肋條間透過太陽光——瘦得可憐
【第8句】:【一只碗不晌,兩只碗叮當】(諺)一只碗不會發出聲音,兩只碗碰撞才有響聲。比喻人與人的爭吵以至斗毆,不是單方面的行為,雙方都負有責任。 也作“一只碗敲不響,兩只碗響丁當”。
【第9句】:大船開到小河溝——擱淺
【第10句】:【 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感到重,實際上并不重。謂把 容易的事情看得太難。《燕山夜話》:“俗話說:提起千斤重, 放下二兩輕。有若干問題往往看得太嚴重了反而無法解 決,也許無意中很隨便就解決了問題。”
【第11句】:【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諺)指一個娘胎里出生的幾個兒子,各有各的長相,各有各的脾性和志趣。也泛指人與人、事物與事物都是相類而不盡相同的。 也作一娘生九種。 一娘生九子,九子九般形。
【第12句】:【八字兒沒有一撇】“八”字先寫一撇,后寫一捺。沒寫一 撇,也就沒寫一捺,什么都沒有。又:以往的習俗,認為根據 人的生辰八字可以算命,或推斷婚配。此語表示:尚無準 備,還不具備條件。老舍《四世同堂》:“雖說救錢先生的事 兒八字還沒有一撇兒,可他總算有了指望。”
【第13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釋義:在天氣最冷和最熱的時候進行鍛煉。例句:早先在院子里芭蕉葉上練字,后來砌了一堵磚壁粉墻,常在上面練習草字。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幾年一過,自成~體,果真是“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第14句】:楚霸王打天下——有勇無謀
【第15句】:【 加拿大,大家拿】模仿“加拿大”國名的讀音,加以變通, 諷刺私拿公物的現象。或說:外國有個加拿大,中國有個大 家拿。《隨筆》(1995,1):“他和他學生的財物,則當然變‘加 拿大’為‘大家拿’,被覬覦者乘機占為已有。”
【第16句】:【蛤蟆蝎子屎殼郎,各人覺著各人強】(諺)蛤蟆、蝎子和屎殼郎,全都是有毒或有害的昆蟲,可它們各自還覺得它們了不起。比喻素質低劣的人往往還盲目自大。
【第17句】:【惟有感恩并積恨,萬年千載不成塵】(諺)成塵:化作塵埃,指不再存在。指世間什么事都能淡忘,只有感恩和仇恨,時間再久也不會忘記。 也作惟有感恩并積恨,千年萬載不成塵。 惟有感恩并報怨,千年萬載不生塵。
【第18句】:【舍命陪君子】(慣)1指為了朋友可以舍棄性命或做任何事。2指拼出性命和對方較量。
【第19句】:【多年的大路走成河,多年的媳婦熬成婆】慢慢地終于有出 頭之日。多年,也說,千年。《新鳳霞回憶錄》:“她相信多年 的大道走成河,多年的媳婦熬成婆的道理,母親為人樂觀, 永遠對自己信心百倍。”
【第20句】:【欲要知究竟,處處細留心】(諺)指要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必須細心觀察,不放過任何疑點。
【第21句】:【 愁死沒人給樹碑】發愁也沒有用處。王統照《山雨》:“你 別老向木頭心眼里鉆,把精神打起來!你愁死難道還有人 給你樹碑不成?”
【第22句】:【天下官管天下事】(諺)天下:國家。國家設置官員,就是讓他們管理國家事務。指盡職盡責管理國家事務,是官員的本分。
【第23句】:【拉不出屎怨茅房】(慣)茅房:廁所。比喻自己不能干,卻埋怨客觀條件差。 也作拉不出屎來怨毛廁。 拉不出屎來,怪馬桶不好。
【第24句】:光屁股打老虎——又不要臉,又不要命
【第25句】:射出槍口的子彈——不會拐彎抹角
【第26句】:船老大帶徒弟——從何(河)說起
【第27句】:【人黃有病,天黃有風】(諺)指人的面色發黃,是有病的癥狀;天色發黃,是起風的預兆。
【第28句】:【戴高帽】“戴高帽”比喻對人說恭維的話。那么,“戴高帽”從何而來呢?先從“高帽”說起。古代皇帝、高官們戴的帽子叫冠。太子、王侯戴七寸高的遠游冠;宮廷儒生們戴前面七寸后面三寸的進賢冠。可見帽子代表了人們的身份和等級。后來,雖各朝代規定不同,但帽子的高低大小尺寸,裝飾華麗與否,多與等級相關。那么,“戴高帽”又是怎么回事呢?據《北史》記載:宗道暉喜好戴高帽,穿大木屐。州官來上任時,他戴高帽穿大木屐去拜見,自言學識可與三公比。后來,人們對妄自尊大或喜歡別人稱贊自己叫做“好戴高帽”;而以吹捧、恭維別人叫做“給人戴高帽”。清代俞樾寫過一段笑話:一位京都小官到外地做官,出任前他去向他的老師告別。老師囑咐說:“外地的官不好當,要處處當心啊!”此人說:“不怕,我已備了百頂高帽,逢人贈送一頂,應當不至于意見不合而鬧矛盾吧?” 老師生氣地說:“吾等之人以正直之理待人,怎能用這種庸俗手段?”此人趕忙進言道:“天下如老師這樣不喜歡戴高帽,屈指有幾?”老師聽后,點頭贊同道:“你的話,確也不無道理。你還是有些見識。”此人告別出門,嘆道:“高帽只剩九十九頂了。”
【第29句】: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第30句】:鵝卵石墊墻基——立場不穩;不穩當;根基不穩;基礎不牢
【第31句】:【不是姻緣莫強求】(諺)舊指男女雙方如果沒有緣分,就不要勉強結合到一起。
【第32句】:【雞急上房,狗急跳墻】(諺)雞逼得急了,會飛上屋頂;狗逼得急了,會跳躍過墻。比喻人被逼到走投無路時,會做出意想不到的冒險事。 也作“雞慌了上房,狗急了跳墻”。
【第33句】:【不知葫蘆里賣甚么藥】(慣)舊時方士賣藥把藥裝在葫蘆里。指不了解內情,不清楚對方的意圖。 也作不曉得葫蘆里賣的甚么藥。 不知道葫蘆里裝著什么藥。
【第34句】:【炒熟的蝦仁兒從嘴里蹦了】(慣)比喻本來已經到手的利益又意外失去了。
【第35句】:【叫化子也有三個窮朋友】(諺)指不管什么樣的人都會有些朋友。
【第36句】:【艄公多了打爛船】(諺)艄公多了,沒了專一的航行方向,船就會失事。比喻主事人一多,瞎亂指揮,就無法辦好事情。
【第37句】:【不鉆不穴,不道不知】(諺)物體不鉆就穿不出洞,意思不說就領會不清。指心意要表述清楚,不把話說清就容易引起誤會。 也作“不鉆不透,不說不知”。
【第38句】:我做事,常常是事沒辦成反倒惹出麻煩來。媽媽批評我:“你呀,真是吃一碗,拉一炕,還甩了一窗臺子。”(河北·藁城)
【第39句】:【打白客】(慣)指托人辦事不花錢。
【第40句】:敲著空碗唱大戲——窮開心;窮快活
【第41句】:【鳥窮則啄,獸窮則觸,人窮則詐】(諺)窮:窘困無出路。觸:用頭頂撞。指鳥到窘急時,會用嘴啄;獸到窘急時,會用頭頂;人到窘急時,會欺詐騙人。 也作“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詐,馬窮則佚”。攫:抓。 佚:亂跑。
【第42句】:關門打財神——窮急了
【第43句】:【破船還有三千釘】見“船爛還有三千釘”。
【第44句】:吃中午飯了,我一看還是面條,就說:“不愛吃面條,我不吃。”媽媽說:“想吃啥?我給你做。”爸爸在一旁生氣了,說:“不吃偏食,身體結實;挑飯揀菜,身體變壞。”(河南·鄢陵)
【第45句】:爸爸做飯時放多了鹽和醋,媽媽有些不高興。爸爸便笑著說:“鹽提精神醋解乏,咸菜吃了摔馬趴嘛!”媽媽的臉上頓時陰轉晴了。(新疆·烏魯木齊)
【第46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釋義:比喻因地制宜,利用自然條件。也比喻干什么行業,就靠什么行業生活。例句:“好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們這個山坡地方,不養樹就肥不了人。”
【第47句】:【公雞鉆籬笆,進不去又退不回】釋義:比喻進退兩難。例句:一時間,他真有點像“公雞鉆籬笆,進不去又退不回。”
【第48句】:【柴無一根,米無一粒】(慣)沒有一點兒柴草和糧食。形容生活貧困得柴米不繼。
【第49句】:【三歲至老】(諺)一個人從很小時候的言行舉止上,就能看出他一輩子有多大的作為。指人的性情、志趣和氣度,往往到老不變。 也作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第50句】:【 打遍天下無敵手】從未失敗過,沒有對手。香港金庸《笑 傲江湖》:“當年威震江湖,當真算得上打遍天下無敵手。” 二十六拜,就差最后一拜麻煩的事情已經過去,應堅持 到底,避免前功盡棄。或說:三跪九叩首過去了,就差這一 哆嗦。浩然《艷陽天》:“焦振茂是個開通人,是個愛面子、重 輿論的人,二十六拜全拜了,光剩這一拜了,什么全豁出去 了,光剩下這一點點小意思了,辦糊涂事?沒那日子。”
【第51句】:放學回到家,我把書包朝桌子上一放,就向外跑。媽媽連忙叫住我說:“你不要朝門外躥了,快去擔兩擔水,水缸里快旱死蛤蟆了。”(河南·林州)
【第52句】:【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釋義:比喻目前的情況還不好判斷。例句:六伯著急了:“我說呀,這會兒還不能去,咱還不知道哪塊云彩有雨呢!”
【第53句】:【居之一歲,種之以谷;十歲,樹之以木;百歲,來之以德】(諺)指作一年打算的,要種谷物,當年就可受益;作十年打算的,要栽樹木,十年樹不可成材;作百年打算的,要修養德行,這是百年大計。
【第54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釋義:比喻不受任何限制,到處都可以施展自己的本領,發揮自己的才能。 “憑”又作“從”。“天高”又作“天空”、“天寬”。例句:石華忽然覺得心胸異常開闊。他暗暗地在心里說:“海闊憑魚躍,天高任烏飛。請黨放心,我決不會辜負您的希望!”
【第55句】:春江水暖——鴨先知
【第56句】:【扣子對扣門,歪把跟歪瓢】(慣)指脾氣、秉性相投的人容易聚在一起。譏諷不好的人喜歡聚在一起。
【第57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釋義:比喻各家有各家的難處。例句: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我的家也不例外,也存在著矛盾。
【第58句】:【獨頭蒜——沒瓣】(歇)獨頭蒜:指沒分成瓣狀的蒜頭。瓣:諧“伴”。指未成家,單身。
【第59句】:王大嬸五歲的女兒去抱鄰居小弟弟,非常吃力,結果兩個人都摔倒了。王大嬸連忙走過去,抱起一個扶起一個說:“三斤狐貍拖四斤重的雞,哪里拖得動?”(浙江·永嘉)
【第60句】:【三天兩頭歇】經常中斷,停止。歇,亦可換用其他動詞, 意思也隨著改變,如:忙、跑。茅盾《子夜》:“然而目前天津 八介大廠倒有七個停工,剩下一家也三天兩頭歇!” /虱多不癢,債多不愁借指事多解決不了,只好由它去。 臺灣梁實秋《雅舍小品三集》:“即使命不該絕,明天還有明 天的事,事越積越多,越多越懶得去做。虱多不癢,債多不 愁,那是自我解嘲!”
【第61句】:【你有長籮索,人家有彎扁擔】釋義:蘿筐繩子再長,用彎扁擔也能把籮筐挑起來。比喻計策再高明,對方也有對付的辦法。“索”又作“繩”;“彎”又作“翹”。例句:我們特派員雖然計謀多端,終究比不過人家,真是“你有七算,人家有八算;你有長籮索,人家有彎扁擔”。
【第62句】:【一個(姓)字分不開】釋義:說明一家人,分不開。例句:“一個‘李’字分不開,兄弟畢竟是兄弟!”
【第63句】:剃頭的刀布——臟透了
【第64句】:【說老婆舌頭】(慣)指翻閑話,搬弄是非。
【第65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諺)指將領在前線作戰,皇命如不利戰事,可以不接受。
【第66句】:【盲人騎瞎馬】這句俗語形容有的人做事情莽撞,不計后果,不做調查研究,亂闖瞎撞,以致碰壁,非常危險。那么,真有盲人騎瞎馬的事情嗎?一般不會,它源于“危語”游戲。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復作危語。桓日:‘矛頭淅米劍頭炊。’殷日:‘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日:‘井上轆轤臥嬰兒。’殷有一參軍在坐云:‘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從上面的晉朝畫家顧愷之和南郡公桓玄、荊州刺史殷仲堪做的“危語”游戲中,我們了解到:盲人騎瞎馬,并不是雙目失明的人騎著瞎馬,而是從一個參軍的口里演變出來的。以上危語,全是極端,世上沒有一件他們所言之事,全是開玩笑(游戲娛樂)。
【第67句】:【夏雨隔田晴】(諺)夏季下雨,往往是田壟的這邊下,田壟的那邊晴。指夏天的雨,尤其是猛雨,區域性很強。
【第68句】:玉米一收下來,媽媽就把吃的麥面換成了玉米面。我嘟囔著說:“打幾千斤麥還舍不得吃,也不知道省個啥?”媽媽說:“過日子比樹葉還稠,不能吃今兒沒有明兒。細水長流,省了還是咱自家的。”(河南·鄲城)
【第69句】:【蜂蜜嘴,蝎子心】釋義:比喻嘴甜會說,心腸狠毒。例句:別他媽的滿口仁義道德地糊弄人了,你們這一套我全明白了。誰不知你是蜂蜜嘴,蝎子心,耍那些花腔干什么?
【第70句】:一位阿姨到商店給她兒子買橡皮,一邊掏錢一邊嘟囔:“這孩子真是沒辦法,昨天剛給他買了一塊,今天他就丟了,還得買。”售貨員笑笑說:“腮不漏水,魚不就被脹死了嗎?”(江蘇·儀征)
【第71句】:【一人難稱百人意】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滿意。稱,也說: 順、合。成語:眾口難調。浩然《金光大道》:“我的心到了, 力到了。一人難稱百人意,眾口難調哇!”
【第72句】:【 盆兒罐兒都有】耳朵意即到處有耳朵,容易被人聽見。明 代《金瓶梅》:“你我如今是寡婦,比不得有漢子。香噴噴在 家里,臭烘烘在外頭,盆兒罐兒都有耳朵。”
【第73句】:【高梁稈子架秋千,太軟】釋義:形容人膽小,軟弱。例句:那些不成器的東西,要說搶個東西,抓個人兒嘛,還對付。要說打仗,那可真是高梁稈子架秋千——太軟。
【第74句】:【吃飽了撐的】釋義:謂吃飽了飯不干正經事,愛管閑事。例句:小曼聽了也生氣地哼了一聲說:“說這話的人是吃飽了撐的,閑著沒有事放屁辣臊。人們愿意好,誰也管不著,偏要好!一塊活一塊死,非好一輩子不行呢!”
【第75句】:【火燒屁股——慌了手腳】(歇)形容情勢急迫,人驚慌失措。
【第76句】:【歪理三千,不如正理一條】(諺)歪理:謬論邪說。指歪理再多,也抵不上一條正理能說服人。
【第77句】:魔術師的道具——盡是秘密
【第78句】:【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無處可去,絕望。成語:走投無路。 明代《西游記》:“不須羅噪,但依我分擺:孫大圣和太子同領 著兵將下去,我們三人在口上把守,做個里應外合,叫他上 天無路,入地無門,才顯些手段。”
【第79句】:【在自家飯鍋里偷嘴】(慣)偷嘴:偷吃東西。比喻破壞己方的事情。
【第80句】:【兵不厭詐】(諺)厭:滿足。詐:欺詐。用兵打仗,使用假象蒙蔽敵方,作為一種手段,是不厭其多的。 指在對敵時使用欺騙策略,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越妙越好,越多越好。
【第81句】:【又做巫婆又做鬼】巫婆假裝有鬼附身。借指弄虛作假, 兩面應付。又,也說:也。成語:裝神弄鬼。趙樹理《小二黑 結婚》:“又做巫婆又做鬼,兩頭出面裝好人。”
【第82句】:【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諺)三春:正月孟春、二月仲春、三月季春的總稱。春天正是百鳥生育的季節,打死一只母鳥,就會餓死一窩雛鳥。指人要有保護動物、特別是保護雛鳥幼獸的觀念。
【第83句】:【推出午門斬首】在戲劇舞臺上,朝廷斷案或朝議時有大臣觸犯龍顏,常聽到皇上“推出午門斬首”的臺詞。那么,真的是在午門前處決人犯嗎? “午門”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的正門,是很莊嚴神圣的地方,許多重要的禮儀都在這是舉行。明清兩代處斬過不少將軍、大臣、親王等人,而歷史記載,明代是“被斬于市曹”。清代晚期“辛酉政變”處斬輔政八大臣中的肅順等人,“戊戌變法”處斬譚嗣同等六君子,是在北京外城菜市口執行的。在當時封建的觀念下,殺人被認為是兇事,在一般情況下,皇帝是不會讓這種不吉利的殺人之地靠近自己的宮室的。所以,自古以來,處斬人的地方不僅不在皇宮大內的門口,而且一般都要在都城之外。所以,“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是錯誤的。那這戲詞就一點根據也沒有嗎?不過,在明代,如果官員因奏事或進諫觸犯了皇帝,往往會被拿出午門外施以“廷杖”,廷杖就是當廷杖責。廷杖之下,被打致死是常有的事。據明史記載:“正德十四年,以諫止南巡,廷杖舒芬、黃鞏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嘉靖三年,群臣爭大禮,廷杖豐熙等百三十四人,死者十六人。”總之在明朝一代先后在南京及北京的午門外,廷杖大臣達五百多人次,死者眾多。這大概就是“推出午門斬首”說法的流言吧。戲劇有藝術夸張的成分,看戲需要分析,分清虛構或真實。
【第84句】:安眠藥吃過量——不覺醒
【第85句】:【人窮窮在債里,天冷冷在風里】(諺)指天冷時刮風,會助長氣候的寒冷;人窮時借債,會加深窮人的貧窮。
【第86句】:八竿子搭不著的親戚——遠著哩
【第87句】:神堂里的雞子兒——寶貝蛋
【第88句】:布袋里盛貓——裝迷糊
【第89句】:【金榜】科舉時代俗稱殿試錄取的榜為“金榜”。金榜是相對于桂榜、杏榜而言的,沒有前二榜,也不會有金榜,因為鄉試、會試、殿試是層次遞進的。古代科舉考試先后有三榜:桂榜、杏榜和黃榜。桂榜是鄉試錄取舉人的公告榜,因為放榜時正值桂花盛開而得名;杏榜是會試錄取貢士的公告榜,因放榜時正值杏花盛開而得名;黃榜則是殿試之后朝廷發布的錄取進士的公告榜,因該榜用黃紙書寫而得名。黃榜也叫金榜,且有大小之分。小金榜由奏事處進呈于內,大金榜則由內閣學士加蓋“皇帝之寶”的大印后張掛于外。大金榜就是通常所說的黃榜。
【第90句】:八百年前立的旗桿——老光棍
【第91句】:小明太貪玩了,學習成績常常不理想。他媽媽生氣地說:“娃兒,你真是禿子剃頭,瞎花錢,再不好好學,就別上學了。”他爸爸接著說:“人家孩子的媽媽都趁假期認真地輔導自己的孩子,人家都會屙屎攥拳頭——使暗勁兒;你卻不管他,怨誰呀?”(河南·南陽)
【第92句】:自從一位報社的張阿姨獻愛心資助我上學一年來,我爸在病床上多次對我說:“你千萬記住,‘不論親不親,好心換好心;他對你十兩,你對他一斤’。你以后更要加倍努力學習,以實際行動答謝你張阿姨的恩情。”(河南·新野)
【第93句】:【買賣成交一句話】(諺)憑著一句肯定的話,買賣就成交了。指做生意得講信用。
【第94句】:【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諺)漁父:也稱漁夫,以打魚為職業的人。指沒有漁夫的指引,怎能見識大海中的波濤。比喻從事某種活動,離不開知情人的指引。
【第95句】:【水淺藏不住魚】釋義:比喻條件不好,無法躲藏。例句:我們這里就沒有這個條件,除了平原就是丘陵,丘陵雖說也有點用,到底水淺藏不住魚。
【第96句】:【叫化子比神仙】(慣)指二者相差太大。
【第97句】:鄰家王奶奶去世了,吊唁的人很悲痛。一位老爺爺說:“閻王爺請定的客,誰能怎樣?”(河北·滄州)
【第98句】:【關公放屁——不知臉紅】(歇)關公:據《三國演義》描寫,關羽面如重棗,是一個紅臉漢子。臉紅:本指臉面發紅,轉指害臊、羞恥。 指人不知羞恥。常含責罵意。 也作“關老爺放屁——不知道臉紅”。
【第99句】:肚臍眼貼膏藥——貼(鐵)了心
上一篇:青年女生喜歡的說到心坎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