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我幫媽媽往家里抬肥料,不一會兒,就累得我直喘。媽媽說:“歇一會兒再抬吧,力氣是奴才,去了還會再回來。”(湖北·丹江口)
【第2句】:【錢眼里翻筋斗】(慣)錢眼:銅錢當中的方孔。筋斗:跟頭。比喻人貪財好利,專在錢上動腦筋、打主意。
【第3句】:【閻王好做,小鬼難當】(諺)指當個閻王發號施令容易,當個小鬼跑腿應差卻十分難。比喻上司頭目好當,下級辦事人員難做。
【第4句】:【秋后的螞蚱,還能蹦幾蹦】釋義:螞蚱:即蚱蜢,一種昆蟲。螞蚱活不過冬天。比喻離死亡不遠。例句:貼墻根站著的賈正,不耐煩地朝炮樓的方向一瞥:“媽的,看你這秋后的螞蚱,還能蹦幾蹦?”
【第5句】:【 巧者多勞拙者閑能】干的人做得多,辛苦;笨拙者做不 了,反而清閑。成語:能者多勞。明代《西游記》:“那呆子 笑我哩!正是巧者多勞拙者閑,老孫這般舞弄,他倒自 在。”
【第6句】:【蛇頭上蒼蠅——自來的衣食】(歇)指自己送上門來供人享用的食物。多指人自投羅網。
【第7句】:【夾雨夾雪,無休無歇】(諺)雨點中夾雜著雪花,會下得沒完沒了。 指雨夾雪往往會久雨難晴。
【第8句】:拆東墻補西墻——湊合著過
【第9句】:【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不用費心尋找,眼前就能找到。袁 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嗨,不用找!遠在天邊,近在眼 前,現成兒就擺著一個呢!”
【第10句】:煎熬過的中藥——全是渣滓
【第11句】:【自己絆住自己的腿】(慣)比喻自己給自己找麻煩,使行動不自由。
【第12句】:【蘿卜白菜,各有所愛】釋義:比喻各人有各人的愛好。例句:常言:“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大干世界,盡管人們的喜愛各不相同,但卻很難想象哪一個人會喜歡“失敗”。
【第13句】:【關門養虎,虎大傷人】姑息壞人,反受其害。成語:姑息養 奸。類似的:養虎自貽患/養虎被虎傷。清代《說岳全傳》: “呆子!古人說的,‘關門養虎,虎大傷入’,這個東西如何養 得熟的?”
【第14句】:【鄉有鄉規,民有民俗】(諺)鄉里有鄉里的規程,地方有地方的風俗,不可忽視,也不可混同。指進入一個新的地域環境,必須順從地方風俗民情。
【第15句】:【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有權有勢,就能發號施令。清 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三天成殮之后,龍光就自己當 家,正是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陸續把些姨娘打發出去, 有給她一百的,有給她八十的,任她自去擇人而事。”
【第16句】:【半夜里不見了槍頭子——攮到賊肚里】(歇)攮:用刀槍刺,諧“囔”(拼命地往嘴里塞食物)。本指槍頭子刺到賊肚子里,轉指東西被吃到賊肚子里。用于責罵人。
【第17句】:【千針難縫人心碎】(諺)干針萬線,也難縫合破碎了的心。指人一旦傷透了心,便再難回復到以前狀況。
【第18句】:【腳下自有千條道,何必要走獨木橋】表示有很多辦法、道路 可供選擇。電影《紅色娘子軍》:“看來這椰林寨,地,不是安 全可靠之地;人,并非合作共事之人;成大業,腳下自有千條 道,我何必要走南府這獨木橋。”
【第19句】:后山石頭——死不開竅
【第20句】:【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釋義:成家立業不容易,敗落家業卻容易。例句:先帝在世時曾不止一次地告訴我們:“成立之難如登天,覆敗之易如燎毛”,現今國賊當道,我們可不能消沉下去啊!
【第21句】:林黛玉的脾氣——愛使小性子
【第22句】:【放屁都不會放個響的】(慣)譏諷人沒本事,說話、做事沒有分量。
【第23句】:王某橫行鄉里,無法無天,最終被公安局抓去判了刑。李大爺說:“馬橫有韁繩,人橫有王法,就知道他橫行不了幾時。”(河北·撫寧)
【第24句】:【 好男不和女斗】男人不可欺侮婦女。也指欺侮婦女有失 男子體面。老舍《駱駝祥子》:“可是他不敢打張媽,因為好 漢不跟女斗;也不愿還口。”
【第25句】:【姜子牙的坐騎——四不像】(歇)坐騎:供人騎的馬,也泛指供人騎的獸類。四不像:麋鹿的俗稱,角像鹿,尾像驢,蹄像牛,頸像駱駝,從整體上看,哪種動物都不像。比喻不倫不類的人或事物。 也作“姜太公的坐騎——四不像”。
【第26句】:【道三不著兩】(慣)三件事,就有兩件說得不對。形容人說話不著邊際,語無倫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顛三倒四。 也作“著三不著兩”。
【第27句】:背后作揖——空頭人情
【第28句】:吃了早飯,我坐著看動畫片《小貓釣魚》。爸爸叫我把碗收了,我呢,收了碗又坐下接著看。爸爸又叫我把桌子擦干凈,我胡亂地擦了桌子又繼續看。媽媽見了,在一旁說:“你真是碗里的魚兒——撥撥動動。”(云南·魯句)
【第29句】:【 呆子幫忙,越幫越忙】指不會幫忙,幫倒忙。張賢亮《男人 的風格》:“你我,都使我想起了我老家的一句土話,叫郭呆 子幫忙,越幫越忙。”
【第30句】:煮熟的鴨子飛上天——怪事一樁;彌天大謊
【第31句】:【屋漏遷居,路迂改途】(諺)迂:迂回。房屋漏了,就得換個地方住;道路彎曲,就得改條道兒走。 比喻知錯就改,不可固執。
【第32句】:【跑掉了兔子殺狗吃】(慣)比喻有了錯誤遷怒于他人。
【第33句】:【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釋義:比喻對手再強也會有辦法制伏。例句: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豈可坐視其猖獗,就沒有個贏手。
【第34句】:【八擒孟獲——多此一舉】(歇)孟獲:三國蜀漢建寧(治今云南曲靖)人,當地豪強。劉備死后,孟獲起兵反蜀。蜀漢建興三年(金元225年),諸葛亮領兵南征,對孟獲采用“心戰”,七次生擒,七次釋放,
【第35句】:【人死不結冤】(諺)指人死冤解,生者不和死者記舊恨。 也作“人死不記仇”。
【第36句】:【不為五斗米折腰】此語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不向惡勢力低頭,有強烈的正義感。典出唐房玄齡等著的《晉書·陶潛傳》:“潛嘆日:‘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發生在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陶淵明身上。公元405年秋,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鄉不遠的彭澤縣當縣令。這年冬天,潯陽郡派遣督郵劉云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劉云是一個貪婪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驛館,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素來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鑒于上司的面子,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時陶淵明再也忍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從此隱居南山,終身不仕。才有了“種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山水田園詩。后人很欣賞陶淵明這種不向小人低頭的品質,于是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BBB便流傳開來。
【第37句】:高山頂上敲鼓——晌徹四方
【第38句】:【陳谷子,爛芝麻】(慣)比喻年長日久、無關緊要的話語或事情。 也作陳芝麻,爛谷子。 陳年爛芝麻。
【第39句】:【近水樓臺先得月】釋義:靠近水邊的樓臺先得到月光。比喻由于近便而先得到好處。例句:鳳琴真有這樣的鐘愛之情,為什么不單獨寄信給他?摻在大家的信中,那些整天守在場子里的瘋姑娘們,安能不來個“近水樓臺先得月”,把給他的信拆開呢?
【第40句】:【寧分數斗,莫增一口】(諺)寧可分出幾斗糧食送人,也不愿平添一口人吃飯。指增添人口吃飯,是極大的經濟負擔。 也作寧出一斗,莫進一口。 寧贈一斗,莫增一口。 寧出一斗,莫增一口。
【第41句】:【窮嫌富不愛】(慣)形容東西沒有價值,誰都不喜歡。 也作“窮嫌富不要”。
【第42句】:【打獵的不說魚網,賣騾馬的不說豬羊】(諺)指各行各業的人不會談論與本行業無關的話。
【第43句】:【大暑小暑,灌死老鼠】釋義:指小暑大暑時節雨水多。例句:這是“大暑小暑,灌死老鼠”的雨季飛機不敢來。
【第44句】:【豁出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見“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第45句】:【羊在山坡曬不黑,豬在圈里捂不白】(諺)捂:封閉,悶著。比喻人與事物的本質難以改變。
【第46句】:【 打入十八層地獄】佛教認為人死后要下地獄受罪。指受 重罰。相關的:打入冷官。姚雪垠《李自成》:“要是真有地 獄,哼,他死后就該打入十八層地獄!”
【第47句】:【裹腳布圍脖子——臭一圈兒】(歇)裹腳布:舊時女子纏足用的布條。臭:本指氣味難聞,轉指壞的(名聲)。形容人名聲不好,讓周圍一帶的人都厭惡。
【第48句】:一向不學無術的張叔叔看到別人辦商店賺了錢,也辦起一個,結果不到一個月就賠了七十多元。幾個老奶奶在一起談論這件事兒,王奶奶說:“兔子能拉車,還養驢干啥?”(山東·牟平)
【第49句】:姐姐就要去東山參加學校組織的軍訓了。頭天晚上,一家人都在為她的遠行做準備。她的同學見了說:“這就叫一個殺豬的,三十二個拉腿的。”(山西·太原)
【第50句】:【酷】“酷”在1992年版《現代漢語詞典》中還是當“殘酷;程度深、極”解釋,如酷吏,還沒有現在流行的新義,說明它是近幾年來出現的一個新詞,而且使用頻率相當高,是青年們追捧的一個熱詞。 “酷”是英文C。l的音譯,原意為“涼爽、冷靜”,后被引申為“無熱情、不激動”或“真棒、好極了、帥氣”等表示驚喜和贊美、羨慕之意。這個詞還意味著有品位的、瀟灑的、出色的,它在美國青少年中使用頻率非常高。后來,中國的港臺地區媒體把其音譯為“酷”,在20世紀90年代末傳人中國大陸并廣泛流行起來。如趙本山在春晚演出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中有句臺詞:“我年輕那會兒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帥呆了、酷斃了。”
【第51句】:兩個山頭的斑鳩——唱一和
【第52句】:聽媽媽說,他們單位有人收養了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沒過一個月,這孩子拿了家里五十元錢跑了。在一旁聽話的人插了一句:“真是飯碗下面養惡蛇啊!”(湖南·保靖)
【第53句】:電話里談戀愛——兩不見面;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第54句】:【拔草去尋蛇】釋義:比喻存心尋找差錯。例句:思量拔草去尋蛇,這回卻沒蛇兒弄。平常家里沒風波,總有良平也無用。
【第55句】:【挨揍打呼嚕——假裝不知道】(歇)指知道得很清楚,卻故意裝作不知道。
【第56句】:【十八般武藝】“十八般武藝”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學作品,形容某人武藝高強。最早見于南宋永嘉戲文《張協狀元》:“十八般武藝都不會,只有白廝打。”元代關漢卿雜劇《五侯宴》:“孩兒十八歲也,學成十八般武藝。”可見最遲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藝”一詞。但其包括的內容有各種說法。《水滸傳》稱十八般兵器是:矛、錘、棒、弓、努、銃、鞭、簡、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槍、權。明代朱國楨《涌幢小品》說是:弓、弩、槍、刃、劍、矛、盾、斧、鉞、戟、鞭、簡、撾、殳、叉、爬頭、錦繩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兩種并存的說法,一說為矛、錘、弓、銃、弩、鞭、锏、劍、鏈、撾、斧、鉞、戈、戟、牌、棒、槍、扒:一說為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鞭、锏、錘、殳、叉、爬頭、錦繩套索、白打。還有九長九短的說法。九長是:槍、戟、棍、鉞、叉、鉤、槊、環;九短是:刀、劍、拐、斧、鞭、锏、錘、棒、杵。皆因出自小說家之口,可謂五花八門,沒有定說,以上諸說,可互相參照。也可理解為武藝精通,樣樣皆能。
【第57句】:【危難見人心】(諺)在危急艱難之中,最能看清一個人的本質。指人心難測,只有在危難關頭,才能識別人心的善惡真偽。 也作“危難關頭見人心”。
【第58句】:【南人不夢駝,北人不夢象】(諺)南方人不會夢到產于北方的沒經見過的駱駝,北方人不會夢到產于南方的沒經見過的大象。指夢幻只會反射熟悉的物相。
【第59句】:【明槍好躲,暗箭難防】(諺)來自明處的刀槍容易躲避,從暗處冷不防射來的箭最難防范。指陰謀暗算的小人最不好對付。 也作明槍好防,暗箭難躲。 明槍容易避,暗箭最難防。
【第60句】:河邊沒青草——不要多嘴驢
【第61句】:【打了梅香,丑了姑娘】(諺)梅香:通稱侍候小姐的丫環。姑娘:指小姐。打的雖然是丫環,卻使小姐丟了臉面。泛指懲治下人,失體面的卻是主子。 也作打的丫環,嚇的小姐。 打壞了丫環,哭壞了小姐。
【第62句】:【三十年的寡婦——好守】(歇)守:守寡,諧“手”。指好手。常用來贊嘆人手段高強。
【第63句】:【 嚴霜單打獨根草,大水盡淹獨木橋】力量孤單,處境不好, 又遭遇不幸。明代《初刻拍案驚奇》:“劉家夫妻兩口,染了 疫癥,一臥不起,正是: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直奔福輕人。”
【第64句】:【羊毛搓的繩子,又抽在羊身上】(慣)比喻自作自受。
【第65句】:【山要大了,什么野獸都有】(諺)比喻社會是個萬花筒,善惡、美丑、正邪,什么樣的人都有。
【第66句】:中午放學回家,我問媽媽吃啥飯,媽媽說:“燉豬骨頭。”我一聽,不高興地說:“豬骨頭有啥好吃?”媽媽笑了說:“豬的骨頭羊的髓,吃過死都不后悔。”(陜西·橫山)
【第67句】:【吊胃口】(慣)本指用好吃的食物引起人的食欲,比喻使人產生興趣或欲望。
【第68句】:菜瓜打鑼———錘子買賣;一錘子交易
【第69句】:【現在揮不動棒槌,將來不能舉起長竿來】釋義:比喻小事干不好,無法干大事。例句:今天的事要壞在我的頭上,這怎么得了?雪娟哪,雪娟哪,人家是天,你怎么就是塊磚哩!現在揮不動棒槌,將來還能舉起長竿來?
【第70句】:【閉門羹】“閉門羹”指被主人拒之門外,或故意不見,掃興而歸。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個說法源自唐代馮贄《云仙雜記·迷香洞》:唐代宣城(今屬安徽)名妓史鳳,待客以等差:第一等客,用迷香洞、神雞枕、鎖蓮燈來招待。有一個闊客馮垂,竟將身邊所有的十三萬文,全數給了妓女史風,才夠資格在迷香洞銷魂一宵。第二等客,只用鮫紅被、傳香枕,八分羊款待。再下一等客,史風便拒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使人致語日‘請公夢中來’。”以羹拒客就是拒絕會見的意思,天長日久,客人見到羹,就心領神會,主動告辭。《全唐詩》錄有史風《閉門羹》詩:“一豆(燈)聊供游冶郎,去時忙喚鎖倉瑯。入門獨慕相如侶,欲撥瑤琴彈鳳凰。”這就是“閉門羹”的出典。能人全唐詩,可見史鳳確實才女,只可惜墮入風塵。自此,“閉門羹”便成為拒絕的代名詞。據說,史鳳的“閉門羹”是用豆腐和鴨腸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這些不值一提的原料來做這道菜,就是為了表示主人對客的輕視。不過,大概史鳳也沒有想到,正因為她的拒客方式之奇,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專門來嘗閉門羹的人還真不少。如今,“閉門羹”成了安徽沿江一帶的傳統名菜了。這大概是因為“名人”效應的結果。不過,“閉門羹”的滋味再美,恐怕也是酸溜溜的。
【第71句】:【不遇盤根,誰別利器】(諺)盤根:樹根盤繞。指不遇到盤根錯節,誰能識別出斧子的鋒利。比喻不遇到棘手難辦的事,就顯現不出英杰之材。
【第72句】:【七口子當家,八口子主事】(慣)指大家都想當家主事,都想讓別人聽自己的。 也作“七口當家,八口主事”。
【第73句】:【猴不鉆圈多敲鑼】釋義:比喻加緊引誘人上圈套。“敲鑼”又作“篩幾遍鑼”。篩:敲。例句:丁世宗很有把握地說:“猴不鉆圈多敲鑼。謬德俊那小子是個汽油桶,只要把蓋揭開了,點火就炸。”
【第74句】:【神不知,鬼不覺】沒有動靜,沒有人發覺。神,也說:人。 成語:不知不覺、悄無聲息。馮德英《苦菜花》:“悄悄從山上 小路走,人不知,鬼不覺,去來一點事也沒有。”
【第75句】:【炒下豆子眾人吃,打爛炒鍋一人賠】(慣)比喻好事人人有份,禍事一人承擔。 也作炒豆大伙吃,炸鍋一人擔。 炒豆大伙吃,炸鍋一個人的事。
【第76句】:頭發絲吊大鐘——千鈞一發
【第77句】:【人靠衣服馬靠鞍】(諺)人穿上一身得體的衣服,就會顯得分外精神;馬備上一副講究的鞍韉,就會顯得特別駿美。指衣服對人體的形象美有極大的影響。 也作人的衣裳馬的鞍。 人是衣裝,馬是鞍裝。
【第78句】:【勸將不如激將】見“請將不如激將”。
【第79句】:過秤亂加碼——不公平
【第80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諺)海是無限寬闊的,可以聽憑魚去騰躍;天是無限高遠的,可以聽憑鳥去翱翔。比喻社會給人們提供了自由的空間,可以充分發揮個人的才能。 也作“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第81句】:【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釋義:比喻長壽,用于開玩笑。例句:“大伙都愿意你多活幾年,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好給我們多發展幾頭壯牲口。”
【第82句】:【按倒葫蘆瓢起來】(慣)葫蘆: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像兩個上小下大的球連在一起,中間較細,表面光滑,可做器皿。瓢:用對半剖開的匏瓜做成(也有用木頭挖成)的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剛把葫蘆摁入水里,瓢又浮了起來。比喻問題一個接一個,剛解決一個,另一個又冒了出來,使人應接不暇。 也作按倒葫蘆漂起瓢。 按下葫蘆瓢起來。
【第83句】:【無求到處人情好,不飲從他酒價高】(諺)無求于人,走到哪里人們都不會小看你;你不飲酒,何必管他酒價漲得有多高。指人能做到對人無所求,對事無所求,那就是個高超的人。
【第84句】:【送上門的買賣主動出售】指事情出于主動自愿。明代 《西游記》:“他兩個化齋來,一定尋師父吃;尋不著,一定尋 著我們門上。常言道:送上門的買賣好做。且等慢慢地捉 他。”
【第85句】:【請風光博笑臉】(慣)形容極力巴結、討好。
【第86句】:玉帝爺出告示——神話
【第87句】:【好戲還在后頭】(慣)指事情還沒有完結,熱鬧的場面和激烈的爭斗還在后面。 也作“鬧戲還在后頭”。
【第88句】:【打屁股】(慣)比喻嚴厲地懲處或批評。
【第89句】:【 成由勤儉敗】由奢要成功必須勤奮節儉,奢侈浪費則導 致失敗。電臺廣播:“俗話說,成由勤儉敗由奢。盲目追求 高消費,不僅不能給自己帶來歡樂,反造成精神負擔,這不 是過日子的辦法。”
【第90句】:東家瓜,西家棗——沒話尋話
【第91句】:【放魚入海,縱虎歸山】釋義:比喻放走敵人,留下禍根。“魚”又作“龍”。例句:曹操下令軍中日:“今劉備釜中之魚,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時擒捉,如放魚入海,縱虎歸山矣。眾將可努力向前。”
【第92句】:【仨鼻子眼兒——多出這口氣】(歇)仨:三個。指多嘴或多管閑事。含責罵意。 也作仨鼻子眼兒——多出一口氣。 仨鼻子眼兒——多出一股氣。
【第93句】:逼出來的口供——信不得
【第94句】:【上刀山,下火海】釋義:比喻奮不顧身,進入危險境地。“下火海”又作“跳火海”。例句:蝦仔痛心地說:“我有錯,我有罪,要改正錯誤,戴罪立功,只要用得著我,上刀山,下火海,我蝦仔都敢去+。”
【第95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情況起了極大的變化。多指不 會永遠處于不利地位。類似的:三年水流東,四年水流西。 每外聶華苓《失去的金鈴子》:“唉,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 西,有的佃戶反而發起來了。”
【第96句】:【拉閑篇兒】見“磕閑牙”。
【第97句】:搟面杖當簫吹——實心眼;缺少心眼
【第98句】:星期天晚上,我告訴媽媽:“上午姑姑給了我本《新作文選》,下午二姨又給我買了文具盒。”媽媽笑著說:“好事都叫你碰上了,凈拾蹦蹦棗兒!”(河南·鎮平)
【第99句】:傷寒加痢疾——大傷元氣
上一篇:歇后語的文案,經典又犀利!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