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十月的絲瓜——滿肚絲(私)
【第2句】:天氣陰沉沉的,爸爸要去縣城。我說:“爸爸,今天天氣不好,你不要去了。”爸爸說:“不行!與人家約好的時間,就是下黑雪我也得去!”(河北·滄州)
【第3句】:掃帚作揖——拜把子
【第4句】:【好借好還,再借不難】(諺)借用別人的東西,能及時地、完好無損地歸還人家,再借時就不會作難。 指“好借好還”是“再借不難”的先決條件。 也作勤借勤還,再借不難。 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第5句】:【 只可智取,不可力敵】對方勢強,只能以計謀取勝,不能硬 拼。明代《古今小說》:“我兵少,賊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 敵,宜出奇兵應之。”
【第6句】:【山雨欲來風滿樓】釋義:山雨到來之前,滿樓都是呼嘯的大風。比喻重大事件發生前一派緊張情勢。這是許渾《咸陽城東樓》詩句。例句: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好像解放軍解放石家莊的戰斗馬上就要打響了。
【第7句】:【庸醫殺人】(諺)庸醫:醫術低劣的人。指庸醫不研究藥理,判不準病情,草草下藥,不僅治不了病,反會使病情惡化。
【第8句】:靜而少動,眼花耳聾;有靜有動,無病無痛。
【第9句】:【君子斷交,不出惡聲】(諺)斷交:斷絕交往。惡聲:傷人的話語。指有修養的人和人斷交時能保持冷靜的態度,不以惡語相向。
【第10句】:【花蛇黑蛇都是蛇】釋義:本質一樣,沒有區別。例句:壞分子難道比右派分子真要好一點,罪減一等?在自己看來,都是一籮蛇。花蛇黑蛇都是蛇。
【第11句】:【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慣)1形容陷入困境,毫無辦法。2形容地勢險要,無路可走。3形容無法逃脫。 也作上天沒路,入地無門。 上天天無路,入地地無門。 入地無門,升天無路。
【第12句】:【打腫臉充胖子】要面子,硬充好漢。類似的:鼓著腮幫去 充胖。巴金《談(秋)》:“他寧肯有病裝健康人,打腫臉充胖 子,不讓任何一個人知道真實情況。” 當面鼓,背后鑼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耍兩面派。類似 的:人前一面鼓,人后一面鑼。汪幸福《浪跡臺灣島》:“商人 那種人前一面鼓,人后一面鑼的本領,自然運用得嫻熟自 如。”
【第13句】:糖漿里加毒藥——陰險毒辣
【第14句】:【綠林好漢】現在“綠林”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或搶劫財物的集團。它源自西漢末年的綠林起義,當初,綠林起義具有反抗王莽新朝的積極意義。王莽新朝時,殘酷的暴政加上嚴重的饑荒,導致全國各地紛紛舉行起義。先后有王匡、王鳳的綠林山(今湖北京山北大洪山)起義,被稱為綠林軍;有樊崇在莒(今山東莒縣)的“赤眉軍”起義;有南陽郡舂陵(今湖南寧遠北)鄉的漢宗室劉縯、劉秀兄弟兩人不滿王莽廢除漢朝宗室的封號,不許劉姓人做官而發動的起義。他們和綠林軍三路人馬聯合起來,接連打敗王莽的幾次進攻,聲勢越來越大。公元23年,綠林軍將士們認為,必須推選一個首領,才好發號施令,統一指揮。他們利用人們的正統觀念,擁立破落貴族劉玄做了皇帝,恢復漢朝國號,年號“更始”。王匡、王鳳為上公,劉績為大司徒,劉秀為太常偏將軍。因樊崇起義軍紀律嚴明,規定誰殺死老百姓就處死誰,誰傷害老百姓就處罰誰,因此,深得百姓擁護。百姓們認為綠林軍一個個都是好漢,于是,“綠林好漢”這個名詞就傳開了。隨著時間的推移,綠林好漢的英名被玷污,轉義成占山為王的響馬、反抗政府和搶劫財物的集團。
【第15句】:【砍不倒大樹,弄不多柴禾】釋義:比喻做事不花大氣力,不能獲得更多的成果。例句:他們見姚士杰和郭世富兩家大戶都叫不到會場,只靠每年往出周借幾斗糧的小莊稼戶兒,去做什么呢?砍不倒大樹,弄不多柴禾!細枝碎草,抵得什么?
【第16句】:一向不學無術的張叔叔看到別人辦商店賺了錢,也辦起一個,結果不到一個月就賠了七十多元。幾個老奶奶在一起談論這件事兒,王奶奶說:“兔子能拉車,還養驢干啥?”(山東·牟平)
【第17句】:【藥補不如食補】(諺)論滋補,再好的藥物也比不上普通的飯食。 指食物是最有營養價值的滋補品。
【第18句】:風濕病碰上梅雨天——就要發作
【第19句】:【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釋義:比喻當面對人熱情,背后卻陷害人。“盆”又作“把”。例句:我告訴姐姐,一輩子別見他才好。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臉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
【第20句】:【鵓鴿子旺邊飛】(諺)鵓(b。)鴿子:即家鴿。指家鴿最喜在人煙興旺的地方棲息。比喻人追求興旺發達、有錢有勢,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奔進。 也作雀兒只揀旺處飛。 老鴉野鵲揀旺處飛。
【第21句】:【財不露白】(諺)露:顯露,外露。 指錢財不可外露;尤其是外出攜帶錢財,外露容易引起不測之禍。 也作“金銀不露臉”。
【第22句】:【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釋義: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君子十年以后報仇也不算晚。說明報仇要掌握時機,不能輕舉妄動,魯莽行事。例句:“盛家有錢有勢,有人有槍,還有兩個武功超群的保鏢武師,你去了也是白送死!喜財,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我只要你記住這個仇!”
【第23句】:哥哥要去學習烹飪技術。臨走時,爸爸叮囑說:“去了好好學,家有千兩黃金,不如薄藝在身。”(河南·鄧州)
【第24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諺)囤:盛放糧食的器具。指節約糧食,要在糧滿囤的時候節省,不可等到囤中存糧快見底的時候。泛指一切財物的節約貴在平時。 也作“囤尖省才是省,囤底省一場空”。
【第25句】:一條道兒走到黑——死心眼
【第26句】:【 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指要質量好的,不要次的。 成語:寧缺毋濫。張賢亮《綠化樹》:“我是寧吃仙桃一口,不 吃爛梨半筐。要吃,就燜干飯!”
【第27句】:【護家之狗,盜賊所惡】(諺)惡:憎惡。指盜賊最憎惡忠實護家的狗。比喻陰謀作惡的奸詐之徒,最忌恨忠貞正直之士。
【第28句】:【擺長蛇陣】(慣)長蛇陣:古時作戰常用的一種陣法,隊伍按一字長條形排列。比喻排長隊。
【第29句】:【邪不干正】(諺)干:沖犯。指邪氣敵不過正氣。 也作邪不勝正,妖不勝德。 邪不壓正,假不敵真。 邪不壓正,正能克邪。
【第30句】:【死了老子賣了娘】(慣)老子:父親。父親死了連母親也能賣了。 形容心腸狠毒,沒有一點兒人性。
【第31句】:【把弦上得緊緊的】(慣)比喻做事情抓得很緊,毫不松懈。
【第32句】:【跌跟頭】見“栽跟頭”。
【第33句】:【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漏】(歇)馬蹄刀:馬蹄形的刀。木勺:木制的舀東西用具。本指用馬蹄刀在木勺里切菜,汁水不會漏掉,轉以形容人極其吝嗇,舍不得拿出錢來。也形容人言行嚴密周到,毫無漏洞。 也作“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不漏”。
【第34句】:【上山虎遇見下山虎】(慣)比喻兩個強者遇到了一起。
【第35句】:【臨崖立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見“船到江心補漏遲”。
【第36句】:【推出午門斬首】在戲劇舞臺上,朝廷斷案或朝議時有大臣觸犯龍顏,常聽到皇上“推出午門斬首”的臺詞。那么,真的是在午門前處決人犯嗎? “午門”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的正門,是很莊嚴神圣的地方,許多重要的禮儀都在這是舉行。明清兩代處斬過不少將軍、大臣、親王等人,而歷史記載,明代是“被斬于市曹”。清代晚期“辛酉政變”處斬輔政八大臣中的肅順等人,“戊戌變法”處斬譚嗣同等六君子,是在北京外城菜市口執行的。在當時封建的觀念下,殺人被認為是兇事,在一般情況下,皇帝是不會讓這種不吉利的殺人之地靠近自己的宮室的。所以,自古以來,處斬人的地方不僅不在皇宮大內的門口,而且一般都要在都城之外。所以,“推出午門斬首”的說法是錯誤的。那這戲詞就一點根據也沒有嗎?不過,在明代,如果官員因奏事或進諫觸犯了皇帝,往往會被拿出午門外施以“廷杖”,廷杖就是當廷杖責。廷杖之下,被打致死是常有的事。據明史記載:“正德十四年,以諫止南巡,廷杖舒芬、黃鞏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嘉靖三年,群臣爭大禮,廷杖豐熙等百三十四人,死者十六人。”總之在明朝一代先后在南京及北京的午門外,廷杖大臣達五百多人次,死者眾多。這大概就是“推出午門斬首”說法的流言吧。戲劇有藝術夸張的成分,看戲需要分析,分清虛構或真實。
【第37句】:一次,同伴和我一起到地里拾花生,把外衣丟在了地里。他媽媽知道后嚷道:“這孩子老是捉住個麻雀,丟掉了個老公雞。”(河南·尉氏)
【第38句】:大膽落墨,細心拾書。
【第39句】:鍘刀剃禿頭——拿腦袋開玩笑
【第40句】:老鼠管倉——越管越光
【第41句】:【黃鼠狼娶媳婦兒——小吹小打】(歇)譏諷人辦事小里小氣,不大方。也指小打小鬧,氣派、規模小。 也作“黃鼠狼娶媳婦兒——小打小鬧”。
【第42句】:【餓狗不離主】釋義:挨餓的狗不離開主人。例句:周虎山心里想,對呀!“餓狗不離主”。只要那條狗真是劉大斗的,那說明土匪很可能就在盤古洞里。
【第43句】:機關槍打鴨子一呱呱叫
【第44句】:【呆子有呆福】(諺)指呆笨的人心眼單一平實,往往有福氣交好運。 也作“憨人自有憨福”。
【第45句】:【殺人可恕,情理難容】(諺)殺人的行為有時也可寬恕,違情悖理的事情卻實在難以容忍。指違情悖理的行為,有時比殺人還可惡。
【第46句】:【說的有心,聽的有意】(慣)指說話的人有意要表達某種意思,而聽的人也明白其含意。 也作“說者有心,聽者有意”。
【第47句】:【前人栽樹,后人修剪】釋義:比喻前人開創的事業,后人要鞏固、發揚光大。例句:那年月,老一輩鬧革命啃草根、吃皮帶,還要流血犧牲;現在咱吃細米、嚼白饃,只不過多流幾身汗。這就好比“前人栽樹,后人修剪”。
【第48句】:快下雨了,可還有一大堆豆子沒撮。媽媽一邊加緊撮一邊說:“快!連屎帶尿,撮回家就好。”(河南·虞城)
【第49句】:【有錢常記無錢日】(諺)指有錢時必須常常記取沒錢時的困苦,只有如此,才能厲行節約,才能保持人在清貧中的種種美德。
【第50句】:【一個死了,一個還沒出世】人世間不存在好人。《臺灣小 說選》:“一點都不假,古早人說天良的有兩個,一個死了,一 個還沒出世。”
【第51句】:【—分忍耐十分福】遇事要忍耐,沖動沒有好處。汪幸福 《浪跡臺灣島》:“一分忍耐十分福。既然是邀人家做生意, 就應讓人家有個考慮的余地。”
【第52句】:【物極則反,人急計生】緊急之際,人被逼想辦法應付。成 語:急中生智。明代《醒世恒言》:“自古道:物極則反,人急 計生。趙壽忽地轉起一念,便道:爹莫慌,我自有對付他的 計較在此。”
【第53句】:幸福烏落到了頭上——鴻運將至
【第54句】:這天中午飯做少了,菜卻做多了,我嚷著沒吃飽。媽媽說:“飯少加點菜,衣少加根帶。”(四川·達縣)
【第55句】:【 穿針要個引線人】需要有人介紹推薦。成語:穿針引線。 馬加《北國風云錄》:“我可不認識日本指導官,穿針還要個 引線的。”
【第56句】:【賣什么吆喝什么】做什么事情,說相應的話。老舍《離 婚》:“老李已經把他心中的那點‘詩意’要在她的身上具體 化了,她像門外小販似的,賣什么吆喝什么,把他的夢打 碎。”
【第57句】:【死諸葛嚇走生仲達】(慣)諸葛:三國蜀丞相諸葛亮。仲達:三國魏名將司馬懿,字仲達。諸葛亮死于軍中,兵退,司馬懿率軍追趕,蜀軍將諸葛亮雕像用太平車推出,嚇退魏軍。后指活人被死人嚇倒。 也作“死諸葛嚇跑活司馬”。
【第58句】:【禍從天降,災向地生】(慣)指災禍突然降臨。
【第59句】:【一錐子扎不出血來】形容人性格內向,反應遲鈍,寡言少 語。類似的:錐子兒扎不出聲兒來。劉紹棠《兩草一心》: “他在家里家外,都自甘寂寞,不愿出頭露面,不想引入注 意.一天到晚難開幾回口;菊嬸罵他一錐子扎不出血來,比 木頭人多口氣。”
【第60句】:壁頭上掛蒲席——不像話(畫);不成話(畫)
【第61句】:【說時遲,那時快】(慣)形容非常迅速、快捷,說話的功夫事情已經發生了。 也作“說時遲,那時疾”。
【第62句】:【 有個先來后到】應按次序進行。明代《水滸》:“也有個先 來后到!什么官人的伴當要換座頭!老爺不換!” 欲騎駿馬出塞北,想娶美人上蘇州塞北出駿馬,蘇州出美 女。也可泛指到適合的地方去尋求。劉云若《小揚州志》: “但在天津尋不著中意的.故而仿照‘欲騎駿馬出塞北,想娶 美人上蘇州’的例子,就來到北京趕姚宅的女伶市場。”
【第63句】:【阿母愛郎,脫褲換糖】(諺)郎:兒郎。阿母愛兒,不惜脫下褲子換糖給兒子吃。指母親疼愛子女,往往到了不顧一切的程度。
【第64句】:【酒病酒藥醫】(諺)指人因飲酒而得的病,還要用酒來醫治。也泛指人從哪方面引出的問題,還得從哪方面去著手解決。 也作“酒病還須仗酒醫”。
【第65句】:【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諺)狗肉煮熟了,發出的香味連神仙都忍不住想吃。指狗肉在肉類里是非常美味的。也泛指美味佳肴對人極有誘惑力。
【第66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釋義:傷害別人的想法不該有,但是防備別人傷害的警惕性必須有。說明對人不可輕信。例句:“她家出身清白成分好,來往干部多,要是叫她拿著了我們母女的什么話把兒,可是要命的哩!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你要記住呵!”
【第67句】:【拉不下臉來】(慣)指不好意思,難為情,或礙于情面。 也作拉不開臉來。 拉不下臉皮。
【第68句】:小林氣喘吁吁地跑來告訴正在學習的安安說:“快去看啊!那邊有人在打架。”安安連頭也不抬,低語道:“那邊火燒山,和我啥相干?”(湖南·東安)
【第69句】:【懷里揣著個牛角——朝自己頂】(歇)頂:本指用角撞擊,轉指頂撞、為難。指頂撞或為難自己人。 也作“懷里揣牛角——朝里頂”。
【第70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心有余悸
【第71句】:【半天云頭掛口袋——裝風】(歇)風:諧“瘋”。指裝瘋賣傻。 也作“半天云里吊口袋——裝瘋”。
【第72句】:【 好人在家里嘆氣,惡人在臺上唱戲】好人受欺負,壞人得 志。臺灣李敖《為黑吃黑舉一個例》:“相對的,所謂一般的 好人,他們反倒是沒有力量應付失敗,就泄氣了、就丟下武 器跑了。所以,局面最后總是‘好人在家里嘆氣,惡人在臺 上唱戲’。”
【第73句】:掂著碌碡打天——不知天高地厚
【第74句】:【五官】“五官”本是人臉部的眼、耳、口、鼻、眉五個器官。如醫院有“五官科”,馬季的相聲“五官爭功”人們還記憶猶新。那么,“五官”是怎么來的呢?相傳,黃帝戰蚩尤后,定都涿鹿城(今河北),并開始了治世大業。他封馴服七種野獸、大敗蚩尤的馬師皇為牧政官,管理衣食住行和馴服六畜;封在戰場上救死扶傷和采集治創良藥的炎帝為醫政官,管理醫藥和治疾;封理財有方的嫘祖為財政官,專管國家的經濟和出納;封屢立戰功的力牧大將軍為軍政官;封聯系各部落有功的伏羲氏為行政官。后來,在朝任職的這五位官員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因而得到了黃帝的嘉獎。黃帝說:“多虧五官的臣子相助,方使得我臉上增了光彩呀!”從此,人們便稱臉上的口、鼻、眼、眉、耳為“五官”。
【第75句】:泥菩薩身上長草——荒(慌)了神
【第76句】:爸爸送我和爺爺上車站,爸爸背著包裹卻把空手的我和爺爺落得很遠。我問爺爺爸爸怎么走得那么快。爺爺說:“空手的攆不上背包的,背包的攆不上挑挑的。”(黑龍江·哈爾濱)
【第77句】:手榴彈的脾氣——拉就火
【第78句】:【腳丫子朝天】(慣)形容事情很多,非常忙或非常累。也形容非常高興。 也作“腳步丫子朝天”。
【第79句】:【韓信用兵,多多益善】釋義:韓信:西漢初年有名的將領,《史記·淮陰侯列傳》載,一次,劉邦問韓信能帶多少兵,韓信回答說:“臣多多而益善耳。”益:更加,越……越。善:好。借指越多越好。例句:再說,二十幾個人,有什么好整頓的呢?“長袖善舞,多錢善賈”,谷部長一向是“韓信用兵,多多益善”的人,哪里會把二十幾個人放在眼里?
【第80句】:溜了韁的野馬——無拘無束
【第81句】:表弟做數學作業時“偷工減料”,叔叔嚴肅地批評他:“人常說‘豐收沒有巧,多鋤幾遍草’,學知識更來不得半點虛假。”(廣東·龍門)
【第82句】:【宋體字】現在使用最多的字體是宋體,宋體是通行的漢字印刷體。那么,你知道宋體字是誰創立的嗎?中國的字體有很多種,每種字體中,又根據各種風格,以書家的姓氏來命名,像楷書中有歐(歐陽詢)體、顏(顏真卿)體、柳(柳公權)體、趙(趙孟頹)體等等。而宋體并不是姓宋的人創始的,而是用朝代名來命名的,這是為什么呢?說起這個創始人,可謂世人皆知,就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賊秦檜。其實,秦檜也有他的另一面,此人博學多才,尤其在書法上造詣很高。他綜合前人之長,自成一家,創立了一種適用于印刷的字體。按一般的習慣,這種字體應該叫“秦體字”才對。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人們痛恨他,雖然應用他創立的字體,卻不愿以他的姓氏來命名,怕玷污了這美字,最后把字體用朝代號命名為“宋體”。
【第83句】:【臉皮比城墻厚】不知羞恥。成語:厚顏無恥。杜鵬程《年 輕的朋友》:“你是誰的女婿呀?臉比城墻還厚哩。”
【第84句】:【得了便宜賣乖】得了好處,還說自己不想要。得,也說: 討。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真是名利雙收,得了便宜 賣了乖,再也沒有這么美的事了。”
【第85句】:【天無絕人之路】(諺)老天不會讓人無路可走。指人在絕境中總能找到出路。為鼓勵人戰勝困難的常語。 也作天下沒有絕路。 天不絕人。
【第86句】:【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百足之蟲,指蜈蚣。蟲身截為幾段, 爪子仍能活動。指富貴者衰敗后仍有余力,不會完全垮臺。 清代《紅樓夢》:“古人有言: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如今雖說 不似先年那樣興盛,較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氣象不同。”
【第87句】:【事不關己,己不勞心】(諺)指凡事和自己沒有關系的,就不要去勞神費力。 也作事不干己莫操心。 事不關己莫多問。
【第88句】:象棋斗勝——紙上談兵
【第89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釋義:比喻知識淵博。例句:您這么有學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做過國會議員,可是住在我這里,天天念經,干嗎不出去做點事呢?
【第90句】:【拋繡球】“拋繡球”是“彩樓招親拋繡球”的簡化。說到拋繡球,自然聯想到彩樓招親,專指凰求鳳。拋繡球招親,在文學作品中常見。古典小說《西游記》描寫玄奘的父親陳光蕊高中頭名狀元,在欽賜游街時被相府小姐殷溫嬌看中,拋下繡球打中烏紗帽,歡天喜地結為鸞儔。明代詩人高啟《觀顧蕃所藏宋賜進士絲鞭歌》:“影梟夕陽何處去,曲江園里宴初歸。天街直拂花枝過,擇婿樓高彩球墜。” 如戲劇。《彩樓記》、《三擊掌》等,說的是唐代王丞相之女王寶釧,在彩樓上用繡球打中乞丐薛平貴,由此演繹出一系列精彩故事。經考證,這些故事皆屬于子虛烏有,雖然文學作品多有描寫,但在史料中卻難覓蹤影。不過,拋繡球招親絕非憑空想象,這種說法是怎么來的呢?有人認為源于壯族人民的一種傳統體育游戲。兩千多年前,壯鄉就有用青銅鑄造的兵器“一飛砣”,應用于作戰和日常狩獵。后來飛砣逐漸演變成拋擲的布囊,姑娘們又將它改造成彩球,人們在空閑時間拿來拋接作為娛樂。尤其是每到春節、三月三等傳統節日,彩球就會出現在賽歌會上,姑娘們一邊對歌一邊將此作為選擇伴侶的道具,手中的彩球會投向自己的意中人。小伙子如果看上這位姑娘,可在繡球上系上精心準備的小禮品,回敬過去,姑娘接住禮物時,或繼續對歌表達情意,或相約到僻靜處聚會,這就是拋繡球選婿的來歷。到了文學家之手,就編出了許多精彩絕倫的“彩樓招親拋繡球”的故事來。
【第91句】:【拿柳條當棒槌】(慣)比喻輕信別人,把別人隨便文案的話當成真的。
【第92句】:媽媽嫌這個月開銷大,說吃飯要省著些。我不解地問:“吃飯會吃幾個錢,用得著省嗎?”媽媽一驚:“嗬!能吃幾個錢?喉嚨深似海,灶門大如山呢!任意吃喝,有座金山也會吃光的。”(江西·南昌)
【第93句】:【破罐子破摔】(慣)比喻犯了錯誤而不想改正,任其發展。
【第94句】:【不圖今年竹,但圖來年筍】短期不能收效,以后會有希望。 《北京短篇小說選》:“我們的書記倒沉得住氣,說:不圖今年 竹,但圖來年筍吧!”
【第95句】:【打開場鑼鼓】(慣)原指戲曲開場前敲一陣聚眾鑼鼓。比喻在進行某活動之前造聲勢。 也作“敲開場鑼鼓”。
【第96句】:【來得早不如來得巧】(諺)早早來等候著,不如恰巧碰上。指好的機遇,遠比下苦功夫等待見效果。 也常作湊巧得到好處的詼諧語。 也作來得早不如趕得巧。 來早了不如碰巧了。
【第97句】:2月15日早晨,大地被一層厚厚的春霜覆蓋。我站在門口高興地說:“真美啊!”奶奶站在一旁卻說:“春霜不露白,露白要赤腳。”第三天傍晚,天空果真飄起了細細春雨。(浙江·紹興)
【第98句】:表妹愛挑食,姥姥批評她:“你呀,想吃桃,嫌有毛;想吃杏,嫌杏酸;想吃魚,魚有刺;想吃瓜,瓜有籽;想吃紅薯,又嫌面。世上沒有你能吃的了。”(河北·邢臺)
【第99句】:【小蔥拌豆腐——一青二白】(歇)小蔥青色,豆腐白色,拌在一起青白分明。青:諧“清”。形容行為清白。也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也作“小蔥拌豆腐——青是青,白是白”。
上一篇:佛語的文案,經典有深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