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老母雞下出鳳凰蛋】(慣)比喻根本不可能有的事情。
【第2句】:【跑龍套】(慣)原指傳統戲曲中扮演±兵或隨從的角色。比喻擔當無關緊要的責任或做些無足輕重的事情。
【第3句】:【有錯拿的,沒錯放的】既已捉住,就不會輕易放走,須得仔 細查究。相關的:只有錯捉,沒有錯放。老舍《離婚》:“有錯 拿沒錯放的,小趙一句話可以叫他出來,一句話也可以叫他 死。隨張大哥的便。”
【第4句】:【 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上轎即出嫁,泛指初次經歷。大姑 娘,也說:新媳婦。鄭義《老井》:“多少輩兒來,用科學看井, 到旺泉子這兒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遭。”
【第5句】:人皮包臭肉——心里臟
【第6句】:【吃一塹,長一智】(諺)塹(qian):阻斷交通的壕溝,比喻挫折困難。 受到一次挫折,就會增長一分見識。 也作“經一失,長一智”。
【第7句】:【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諺)壯士:行俠仗義的豪杰。當床頭金錢罄盡時,任你是怎樣了不起的英雄豪杰,也只落得低頭喪氣,臉面無光。指錢財耗盡,連壯士都無可奈何。
【第8句】:【—根針掉在地上】也聽得見形容極靜。成語:萬籟無聲。 古華《前面才是夔門》:“這時屋子里靜極了,真是掉一根針 到地上也可以聽到聲音。”
【第9句】:小花和她媽一樣,干什么事都是個急性子。難怪鄰居老奶奶說:“什么娘親養什么女,什么谷子碾什么米。”(河北·晉州)
【第10句】:【拉后腿】(慣)比喻利用某種親密的關系和感情,來牽制或反對別人的行動。多含貶義。 也作拉尾巴,扯后腿。 拖后腿。
【第11句】:【老鼠上房——不是發大水,就是下大雨】(歇)比喻將有大的事件發生。
【第12句】:老貓看游魚——干著急
【第13句】:【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歇)夜貓子:即貓頭鷹,益鳥,頭部有角狀羽毛,眼睛大而圓,晝伏夜出,常在夜間發出凄厲叫聲,民間以為是一種不吉祥的鳥。指來人準不會有好事,兇多吉少。 也作夜貓子進宅——不會有好事。 夜貓子進門——不是好兆頭。
【第14句】:【千里姻緣一線牽】釋義:舊謂月下老人能將遠隔千里的有緣男女用紅線連起來,結為夫妻。例句:“我的兒,你們女孩兒家哪里知道?自古道:‘千里姻緣一線牽。’管姻緣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預先注定,暗里只用一根紅絲,把兩個人的腳絆住,憑你兩家哪怕隔著海呢,若有姻緣的,終究有機會作成夫婦。”
【第15句】:【瓦罐不離井口破,大將難免陣前亡】(諺)指就像汲水的瓦罐往往會在井口碰破一樣,久經戰陣的將軍免不了要戰死在沙場。比喻本質脆弱的事物或常做危險事情的人遲早會遭到意外。 也作瓦罐不離井上破,將軍難免陣前亡。 瓦罐不離井上破,強人必在鏑前亡。鏑(di):箭頭。 瓦罐終須井上破。 瓦罐不離井上破。 瓦罐總在井邊破。
【第16句】:渾水摸魚——撈一把
【第17句】:【好天也得防陰雨】(諺)再好的天氣,也得有陰雨天的防備。比喻人即使身處順境,也必須有承受逆境的思想準備。 也作“晴天還要防陰天”。
【第18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諺)行軍打仗,在軍隊尚未起動時,軍用的糧草必須先籌運。指糧草是行軍打仗的先決條件。 也作“大軍未到,糧草先行”。
【第19句】:爸爸被選為村上的調解主任。媽媽對他說:“這干部難當,有時還受氣挨罵,你不如讓給別人當,咱不進刺架,不惹刺掛。”(河南·沁陽)
【第20句】:【望雨看天光,望雪看天黃】(諺)望:盼望。指盼望下雨,要看天色顯出光亮才有希望;盼望下雪,要看天色顯出灰黃才有希望。
【第21句】:【讓人三分不吃虧】(諺)指待人接物常存忍讓之心,對自己是有益的。
【第22句】:【軍無媒,中道回】(諺)媒:向導。 軍隊行軍如果沒有向導,就無法前進,只好中途返回。指行軍離不開好向導。
【第23句】:吃炒面哼小曲——含糊其辭;含含糊糊
【第24句】:媽媽叫我去買饃,我不去,后來挨了罵才去的。媽媽見我把饃買了回來,樂呵呵地說:“你這是‘鞭子也打了,磨子也曳了’。”(陜西·耀縣)
【第25句】:哈巴狗逮耗子——像貓又沒貓的本事
【第26句】:垃圾倒進糞坑里——同流合污
【第27句】:【來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諺)是非:糾纏不清的麻煩事。麻煩事是由制造麻煩的人帶來的,還得由制造麻煩的人把它解決。指誰惹的是非,還得由誰來解決。
【第28句】:【抓著葫蘆當瓢打】釋義:比喻不弄清是非曲直,責罰錯了對象。例句:人家周王村霍家寨的人都在那里,怎么是我帶頭起哄?冤有頭,債有主,我抓著葫蘆當瓢打,昧了良心瞎了眼!
【第29句】:【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釋義:比喻各處的壞人本性都一樣。例句:爹仰天嘆息道:“東山老虎吃人,西山老虎也吃人哪!”這辛酸憤懣的聲音至今還留在長嶺的耳邊!
【第30句】:【來也不認得爺,去也不認得娘】(慣)形容六親不認,不講道理。
【第31句】:【若問黑心人,吃素道中尋】(諺)吃素:信佛的人不吃葷,只吃素。 如果要找心腸狠毒的人,就在那吃素念佛的人群中找。指越是表面上念佛向善的人,往往越是心黑手狠。 也作若要欺心人,吃素隊里尋。 若要心兇人,念佛淘里尋。
【第32句】:【拜師不如訪友】強調向所有的人學習。《新鳳霞回憶 錄》:“好心人為我指出明路:拜師不如訪友,要向所有的老 演員學。”
【第33句】:【驢皮影子,由人耍】驢皮影子,指皮影戲中的人物,由演員 在幕后操縱。比喻傀儡。浩然《艷陽天》:“你哩,主任,主任 還是副的,屁味兒,掛牌子的,跑龍套的,驢皮影子,由著人 家耍。”
【第34句】:【嘔心血】(慣)形容費盡心思,苦心思索。
【第35句】:【好酒說不酸,酸酒說不甜】(諺)是甜酒,無論怎樣說也成不了酸的;是酸酒,無論怎樣說也成不了甜的。指是好是壞,不是憑嘴說的,是由事物自身的本質決定的。
【第36句】:【扣帽子】(慣)指給人無端加上罪名或不實之詞。
【第37句】:我幫媽媽往家里抬肥料,不一會兒,就累得我直喘。媽媽說:“歇一會兒再抬吧,力氣是奴才,去了還會再回來。”(湖北·丹江口)
【第38句】:【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諺)不測:無法預料。旦夕:早晚。指人的禍福命運就像天空變幻的風云一樣很難預測。 也作天有不測風云,人有無常禍福。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變。 天有不測的風云,人有無端的禍福。
【第39句】:【處貧賤易,耐富責難】(諺)貧賤與富貴相比較,安心于貧賤生活比較容易,在富貴中能不驕奢淫逸則很難。指身處富貴而保持廉正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
【第40句】:妹妹吃飯時,常是碗里留飯根,吃饃剩饃頭。奶奶心疼地說:“一塊饃,半碗飯,都是農民的血汗換。萬萬不能隨意亂扔啊!”(河南·鹿邑)
【第41句】:老母豬吃芍藥———肚花(花:點子)
【第42句】:【鬼話】“鬼話”,指的是騙人的謊話。“鬼話”一詞,源自一百多年前的穗、港、澳一帶,與今日詞義不同。那時的“鬼話”曾指鬼佬之話——英語。約一百六十年前,廣州出版過英語學習讀本,封面大字標明書名是《鬼話》。如當時已有今義,斷然不會將英語學習讀本命名為《鬼話》。那樣,誰還敢學習英語呀!這本早年英語課本《鬼話》很有趣,是中文英語書。如在“球”后面用漢語注音為“波”,所以后來粵語干脆不說“球”了,改用“鬼話”之“波”了。《鬼話》書已罕見,美國有本《廣州番鬼錄》對此有較多介紹。何以稱英語為“鬼話”呢?許多文獻記載,“鬼”多指“遠國蠻夷”或“異族外國”之人。如朱熹集注:“鬼方,遠夷之國也。”“鬼話”顯然來自古代中國對外國的稱謂,無貶義。鬼話轉義為今義,顯然是中文特點一詞多義之故,國人又極善于聯想,“鬼”在古代許多小說中是壞東西,能妖言惑眾,借《鬼話》為“鬼話”。
【第43句】:【滿壺全不響,半壺晌叮當】(諺)水裝滿一壺,搖著不響;只裝半壺水,一搖就響。比喻品格高、學識深的人深藏不露,才疏學淺、為人輕浮的人總愛張揚。 也作滿瓶不動半瓶搖。 整瓶不搖半瓶搖。 一瓶子不足半瓶子晃。
【第44句】:【使出渾身解數】拿出全部本領。海外陳若曦《突圍》:“為 了今晚的菜,她可真使盡了渾身解數。”
【第45句】:【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想要又好又省,想要人們努 力工作,卻不給條件和報酬。馬烽《三年早知道》:“真是又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你又要我們多澆地,又不多給 水。”
【第46句】:豬八戒抱個豬娃娃——有其父必有其子
【第47句】:【水過千網魚不盡,鐵經百煉必成鋼】釋義:比喻經過艱苦斗爭磨煉會變得非常堅強。例句:水過千網魚不盡,鐵經百煉必成鋼。像梁永生這個從財主、官府、日本鬼子結成的羅網中間過來的人,一旦投入革命的大熔爐里,經過戰斗實踐的千錘百煉,必將成為一塊響當當的好鋼!
【第48句】:【屋里點火外頭亮】(諺)比喻避著人在自己家里做事,四鄰八舍的人其實知道得一清二楚。
【第49句】:【 會偷吃不會抹嘴】指被抓住把柄,或露馬腳。陳殘云《香 飄四季》:“可水生真像個偷了油吃不會揩嘴的人,樣子尷尬 得厲害,使他一眼就明白是什么回事。”
【第50句】:天上無云地下旱,大河無水小河干。
【第51句】:【過五關斬六將】釋義:《三國演義》記載:蜀國大將關羽連闖了東嶺關等五個關口,殺掉了不許他通過的守將孔秀等六人。比喻過去值得驕傲和稱贊的英雄業績。也比喻克服了重重困難。例句:席間談話大都是追溯往事,三個人凈說“過五關斬六將”的光彩事,對他們互相傾軋、不歡離別的丑行只字不談。
【第52句】:【飯越捎越少,話越捎越多】(諺)托人捎飯食,捎著吃著,越捎越少;托人捎話,捎著添著,越捎越多。 指傳言會越傳越多,越傳越走樣。
【第53句】:【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諺)賢:賢良,賢慧。指為夫免禍賴妻賢,為父寬心賴子孝。 也作妻賢夫省事,子孝父心寬。 省事:省去了種種煩心的事情。 妻賢夫少禍。
【第54句】:【能挑千斤擔,不挑九百九】盡最大的努力。電臺廣播:“中 國體操隊的誓言是:能挑千斤擔,不挑九百九,為國爭光。”
【第55句】:【打死不離親兄弟】(諺)指同胞兄弟情深義重,縱然有時起沖突,也還是情同手足。
【第56句】: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媽媽說西院的劉奶奶一天打麻將能贏七八十元。奶奶說:“只見賭博賣莊賣地,不見賭博買房娶妻。人老幾輩子,沒見過賭博成大事、立大業的,倒是聽說為賭博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不少。”(河南·郟縣)
【第57句】:【有智婦人,勝如男子】(諺)有智慧的婦女,往往比男子還能干。指不可輕視婦女。
【第58句】:【糊涂一時,不能糊涂一世】應吸取教訓,不能永遠糊涂。 柳青《種谷記》:“像他那樣的人,沒有自愿往絕路上走的,糊 涂一時,不能糊涂一輩子。”
【第59句】:【懶驢上磨——不趕不會上道】(歇)上磨:指拉磨。道:磨道。比喻沒人督促或施加某種壓力,就不會去干某事。常含譏諷意味。
【第60句】:【一個紅臉,一個白臉】(慣)一個做惡人,一個充好人。比喻兩人串通一氣,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做壞事。
【第61句】:【以勢交者,勢盡則疏;以利合者,利盡則散】(諺)勢:權勢。以權勢相交的,權勢盡后朋友就散;以財利相交的,無利可圖時交情就斷。 指以權、錢相交的朋友是靠不住的。
【第62句】:【 成不了氣候】氣、器諧音,兼指不成器,形成不了氣勢。 謂成不了大事。孫犁《風云初記》:“我看咱們少當家的成不 了氣候。”
【第63句】:熟透的癤子一不攻自破
【第64句】:黑板上寫字——擦了再來
【第65句】:【拔草去尋蛇】釋義:比喻存心尋找差錯。例句:思量拔草去尋蛇,這回卻沒蛇兒弄。平常家里沒風波,總有良平也無用。
【第66句】:【人黃有病,天黃有風】(諺)指人的面色發黃,是有病的癥狀;天色發黃,是起風的預兆。
【第67句】:【上人不好,下人不要】(諺)上人:上層人物。好:喜愛,愛好。上層人物要是不表示愛好的,手下人就不會積極張羅。指下屬對上級,往往是投其所好。
【第68句】:每個星期天,不管爺爺有多忙,妹妹都要纏著去公園,去時自然要帶上我了。爺爺說:“真是貓打翻,狗造化啊!”(浙江·蘭溪)
【第69句】:【勝者王侯敗者賊】見“成則為王,敗則為虜”。
【第70句】:【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兒】(歇)道兒:本指通道,轉指門路、辦法。指各人有各人的辦法。
【第71句】:樹葉落下怕打破頭一一膽小鬼
【第72句】:【只有千日做賊,那有千日防賊】(諺)指人的防患意識往往難以長久。
【第73句】:【活人不能叫尿憋死】(諺)指遇到問題總要設法解決,不能讓事情把人難住。 也作“活人哪能讓尿憋死”。
【第74句】:水到屋邊帆到瓦——水漲船高
【第75句】:【 東倒吃豬頭,西倒吃羊頭】兩方面均有利。成語:左右逢 源。劉云若《舊巷斜陽》:“玉珍這主意,可謂東倒吃豬頭,西 倒吃羊頭,兩不落空。”
【第76句】:【螳臂當車——萬無一濟】(歇)濟:幫助,有益。指白白遭受損失,于事無補。
【第77句】:獨輪車子容易倒。
【第78句】:雪山日出——天明地白
【第79句】:【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謂造福于后代。類似的:前人挖井, 后人吃水。楊朔《三千里江山》:“古語說:前人種樹,后人歇 涼,咱們是專管開荒下種的。”
【第80句】:【拼得自己,贏得他人】(諺)原指在賭博場上,只有不怕輸了自己的,才能贏得別人的。泛指凡事總得自己舍得下本錢,才有希望取得預期的收獲。
【第81句】:【老母豬吃碗碴——肚里有瓷】(歇)瓷:諧“詞”。指說話振振有詞,頭頭是道。有時含譏諷意味。 也作“老母豬吃碗碴子——肚里挺有瓷兒”。
【第82句】:【大廈千間,不過身眠七尺】(諺)高大的房屋縱然有成百上千間,一個人睡眠也不過只需七尺的地面。 指人在世問,物質的享用應當知足知止,多貪多占毫無意義。
【第83句】:【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釋義:徐庶:三國時謀士,曹操把他騙到曹營,但他下決心不給曹操出謀劃策,不發表意見。例句:全隊上下一百好幾十雙眼珠轉都不轉地盯著他,眼巴巴地等他開口。他倒好,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第84句】:【阿婆不嫁女,哪得孫兒抱】(諺)孫兒:此處指外孫。阿婆如果舍不得把女兒嫁出去,如何能抱上外孫呢?古時催嫁的話。
【第85句】:【拉幫套】(慣)1比喻在一旁幫腔、幫忙。2比喻妻子的情人。
【第86句】:【七品芝麻官】今天,人們用“七品芝麻官”這個俗語,多指職位低權力小的干部。“七品芝麻官”為廣大民眾所知曉,得益于豫劇電影《唐知縣審誥命》,著名豫劇喜劇大師牛得草把一個“七品芝麻官”演繹得活靈活現,特別是那句“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的臺詞,在當時更是家喻戶曉。何謂“七品芝麻官”?它原指舊時職位較低的縣官。我國古代縣級官制始于春秋時期。當時,各諸侯國君把兼并的土地和小國改為縣,設長官為縣令。特別是秦朝推行郡縣制,這種模式,經過歷朝演變,至清代,全國地方行政機構為省、道、府、縣四級。新中國建立后,行政區劃作了些調整,但仍保留了省、縣建制,將道府改為地、市。清代的官以“品”論等級,最高為青樹林,最低為九品。每品有正、從兩級,同現在的正副職一樣,縣長為正處級,副縣長為副處級。共有九品十八級。縣令是正七品,七品以下還有縣丞、驛丞,這就是八品和九品官。
【第87句】:【樹老焦梢,人老貓腰】見“人老貓腰,樹老焦梢”。
【第88句】:【平地起風波】(慣)比喻無端生出是非。
【第89句】:【 人有臉,樹有皮】人有羞恥心。反義說:人怕沒臉,樹怕 沒皮。類似的:人怕不要臉,驢怕臥磨道。《詩經》:相鼠有 皮。海外張愛玲《連環套》:“人人有臉,樹樹有皮,我不是你 買的,我就由著你欺負么?”
【第90句】:罐子里養個王八——沒出息;出息不大
【第91句】:【屬鴨子的——肉煮爛,嘴也是硬的】(歇)嘴:本指鴨子的嘴,轉指說話。硬:本指堅硬,轉指強硬。 指人心里已經認輸,嘴上還很強硬。常含譏諷或責罵意。
【第92句】:【 吊桶落在井里】無法擺脫困境。茅盾《霜葉紅似二月 花》:“曹志誠仰臉大笑搖頭晃腦說:王伯申這回吊桶落在井 里了。”
【第93句】:【鷺鷥不吃鷺鷥肉】釋義:同類不相傷。例句:“悟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來就出去,顯得沒有方情。常言道:‘鷺鷥不吃鷺鷥肉’。他師既不在,攪亂他做什?”
【第94句】:國泰民可安,國強民也富。
【第95句】:【舌頭不聽使喚】說話結結巴巴,或說不出話來。老舍《鼓 書藝人》:“他想說點什么,可是舌頭不聽使喚,說不出話 來。”
【第96句】:房脊上逮雞——不好捉摸
【第97句】:有錢難買親生子。
【第98句】:【豆腐青菜,各人所愛】(諺)比喻各人志趣不同,追求不同,所走的生活道路也就不會一樣。
【第99句】:爸爸的鋼筆丟了,媽媽問他丟在哪兒了,他說:“拾東西清楚,丟東西迷糊,我這四方塊腦子記不得了!”(河南·郟縣)
上一篇:簡書流行的諺語俗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