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所謂“舍得,舍得”,就是有所舍才會有所得。該舍的時候就要舍,而且“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去并不一定沒有意義,獲得也不一定就是好事。
【第2句】:【禪語人生】有一種人之所不能進步,是因為總是固執己見,有一種人天天在進步,是因為善于接受別人的建議。接受別人是自我的死亡、是靈性的成長、是智者勇者的體現。
【第3句】:一個女人,太四平八穩了,端正得過分,始終是不可愛的!心中有愛的女人是打開的、放松的、全然的,像花兒一樣的開放。
【第4句】:做好小事,并非微不足道的無用功,而是做大事的開端。動手做好每件小事的過程,就是逐步深化價值認知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從消極到積極的改變過程。
【第5句】:【禪語人生每日一禪】漫漫人生,既是目的更是過程。人生得意時,不一定是踏花歸來處。人生的成敗興衰,濃淡緩急,無不在把握分寸中見真曉。只有把握好分寸,才能實現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處,是人生的最大學問。
【第6句】:【禪心佛語】內心正直非常重要,我們把別人的功德看成過失,把自己的過失看成功德,大多是內心不正直所引起的,這對自己的修行與思維會產生極大的障礙,故保持內心正直實在很重要。
【第7句】:【禪語人生】站的高,才能看的遠。拿的起,才會放的下,凡事要豁達,才不會鬧心糾結。有了陽光和快樂的心態,你才能充實灑脫。
【第8句】:【禪心佛語】活著是一種修行,此話是《非誠勿擾2》里的一句臺詞,說出來很輕易,細想起來感覺很是深邃,有幾分人生滄桑。
【第9句】:【佛心禪語】做人要內外一如,處事要知行合一;說話要言行一致,行為要表里如一;做人要前后一致,做事要老少無欺。
【第10句】:念若起時,即不擬他是覺是迷,是善是惡,輒不得執滯他、斷絕他。如一念瞥起,千重關鎖鎖不得,萬丈繩索索他不住,既若如是,爭合便擬滅他止他。。即不用愁他慮他。(唐)希運《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第11句】:【禪語人生】我們現在心里煩惱不清凈,就像池塘里的水渾濁不清。為什么會渾濁呢?因為有魚在游動,把清水攪起來了。心中哪來的煩惱?因為有妄想,沒有妄想就沒有煩惱。
【第12句】:【禪語人生】在修學佛法當中,沒有什么我愿意不愿意,只要是為法、護法、住持正法的事,都要以三寶給予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去做。
【第13句】:【禪語人生】真正的安全感,來自你對自己的信心,是你每個階段性目標的實現;而真正的歸屬感,在于你的內心深處,對自己命運的把控,因為你最大的對手永遠都是自己。
【第14句】:【禪語人生】一個智者所顯現的是孩子般的童心,他不是不知道身邊人的動機,但智者不會因他人的動機去玷污自心的清凈,因此他愿意保持一顆童心,而這就是我們所需心靈上的返老還童。
【第15句】:【禪心佛語】來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須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抵制各種各樣的誘惑,保持一種禪定的境界,才能心性安寧,遠離煩惱,從而實現寧靜的自我。
【第16句】:生活可以輕松地過,也可以痛苦地過,生命之路,負重也是走,閑庭信步也是走,所以不妨讓自己的人生變得輕松些。
【第17句】:佛說:不要親近惡知識,也不要跟愚者共事,應當親近善知識和人中最優秀者。人性本無惡,模仿、親近惡知識,時間長了必然種下惡根,看不見的危害直至終生。
【第18句】:【禪心佛語】計劃沒有變化快,變化沒有電話快,設定目標要留余地,給自己也是給他人,但一定按照計劃執行。
【第19句】:【佛心禪語】自性普遍十方,生育萬物,非虛非實,超越善惡。依緣起用。自性畢竟平等,在圣不增,遇凡不減。若想見,十世古今,不離當念。
【第20句】:【禪語人生】現在好多人都把心控制起來,這是一種束縛,一種執著,并不是什么解脫。不要去控制它,也不要放縱它,這兩者都是修行的障礙。讓它自然——起的時候讓它自然起,消的時候讓它自然消,這些都不會影響你。
【第21句】:【禪心佛語】年少的時候,要修理自己;青年的時候,要正視自己;壯年的時候,要擴大自己;年老的時候,要圓滿自己。
【第22句】:【禪心佛語】了解如來真實義叫真功夫,普賢行這叫真功夫,遇到什么事,我們深深知道這是因果相續相,處處認賬認命,在事相上我們積上愿力因、殊勝因,這才叫真功夫。
【第23句】:當有人逼迫你去突破自己,你要感恩他。他是你生命中的貴人,也許你會因此而改變和蛻變。當沒有人逼迫你,請自己逼迫自己,因為真正的改變是自己想改變。蛻變的過程是很痛苦的,但每一次的蛻變都會有成長的驚喜。
【第24句】:【禪文案】心甘情愿把自己當做魚缸中的魚蟲,只懂得逃命,被吃只是時間問題!難道你被過去的絕望所籠罩嗎?成熟一點吧!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幸福的!明天會變成什么樣都無所謂,但是我們將會為了今天努力不懈的活著。
【第25句】:【禪心佛語】國家出師有名,懲惡揚善,是為了伸張正義,為天下人謀福利,這是大義;同樣一個人也能出師有名,而這個“師”就是“小師”。就是人們心中的正義之道,就是做正義之事,這個義也是小義。
【第26句】:【禪語人生】一個感恩的人通常歡喜滿足,一個不感恩的人,經常生活在欠缺、不滿足的心態中。知道感恩的人會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變得很快樂。所以感恩的心對于自己是有很大利益的。
【第27句】:【禪心佛語】人生苦短,所以我們要學會珍惜,珍惜人生路上的真情友情,只有懂得珍惜,人生才不會蒼白凄涼,生命中才會有陽光與色彩。
【第28句】:活著一天,就是有福氣,就該。當我哭泣我沒有鞋子穿的時候,我發現有人卻沒有腳。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別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嗎?
【第29句】:惡知識,當面說人好話,背后說人壞話;當面表示贊成,背后卻提出異議。俗話說“來說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對背后愛講別人壞話的人,最好保持距離。
【第30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一個人的成熟,并不是表現在獲得了多少成就上;而是面對那些厭惡的人和事,不迎合、也不抵觸,只淡然一笑對之。當內心可以容納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時,這就叫氣場。
【第31句】:人在江湖,就好像花開枝頭一樣,要開要落,要聚要散,往往都是身不由己的。人生豈非也正如一局棋,輸贏又何必太認真呢?
【第32句】:【禪語人生】有的人位置高,但是他在趴著;有的人位置低,但是他在站著;有的人怎么扶,也扶不起;有的人怎么壓,也壓不倒;有的人想記總是記不住,有的人想忘總是忘不了。
【第33句】:愛欲為瘡疣,蛆蠅諸惡覺,及諸貪嗜心,皆悉從意生。鉆鑿士夫心,以求華名利。《雜阿含經》卷三十九,第1082經
【第34句】:【禪心佛語】生命短促,我們應該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著的意義。生命不是用來尋找答案,也不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他是用來愉快地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煩惱,就需要有一分禪心來解救。
【第35句】:天有日方明,人無信不立。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有影斜。螳螂捕蟬,黃雀在后。人窮無語,水平不流。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第36句】:【禪語人生】無論什么時候打電話,拿起話筒的時候請微笑,因為對方能感覺到。再直的筷子,插進水里也是彎的,學會圓容。
【第37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累與不累,不取決于事件本身,而最終取決于我們對事件的心態。事實上,我們常常會發現,做自己愿意做喜歡做的事情,累也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
【第38句】:【佛語摘抄精選】夫謬之于空談,不如證之于事實;聞之仿像,不如決之于耳目。故信不如學,言不如行。(《法苑珠林》)
【第39句】:在涅槃的境界上,是一法不立究竟圓滿的,沒有任何對立面。有對立面,就沒有自在可言;有對立面,就在生死中。
【第40句】:【禪心佛語】如果您能夠平平安安的渡過一天,那就是一種福氣了。多少人在今天已經見不到明天的太陽,多少人在今天已經成了殘廢,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失去了自由,多少人在今天已經家破人亡。
【第41句】:【禪語人生】因此,以業力的觀點來看,能身為父子、母子、夫妻、兄弟姊妹、親戚、朋友,都是在往世生中,彼此間已種下了非常大的業力因緣,因此今生才能再次相遇,而且有了密切的關系存在。
【第42句】:【佛心禪語】自助者,天助之。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困境。如何才能擺脫困境呢?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有一顆自度之心,靠自己去成功。
【第43句】:【禪心佛語】佛說:萬發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
【第44句】:【佛心禪語】做人要恭在貌,敬在心,切不可貌恭而心不敬。誰也不能保證成為一個偉人,但須做一個誠實的人。
【第45句】:非來變為是,惡來即成善,任何是非皆善解之,則無是非。聽到任何是非,要視為修行之增上緣,萬萬不可堆積在心中長無明草。
【第46句】:【禪心佛語】人生是一條沒有來回的單程線,它不能像秋千一樣在空中蕩來蕩去。那些起起伏伏是它的節奏,那些坎坎坷坷是它的曲調。一程高山一程流水,一陣風雨一陣浪,這才構成了我們精彩而又曲折的人生。
【第47句】:【禪語人生哲理經典文案】這個世界,其實很簡單,人生的路上,每個人都背著一個背簍,一路走,一路撿拾那些功名利祿裝進背簍,得到的越多,我們的負擔也越重,直至舉步維艱。我們一路走來,在孤獨中尋找著美,尋求著希望。
【第48句】:【一日一禪文案】看起來幸福的人,心里也許有難言的苦。炫耀生活的人,可能遠沒表面那么風光。一個人的幸福,只有自己懂得生活的快樂。照著自己舒服的感覺生活。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的幸福,在自己心里。
【第49句】:【禪心佛語】第八,你思惟一下自己處在順境的時候,是不是真的以謙卑的心來把那個傲慢的心給它降伏住,不驕傲,不奢侈,能不能作到。
【第50句】:貧困大多數由“病”而起,如能及時為其預防、治療疾病,使其再站起來為家庭擔當責任,就能恢復一個家的元氣。
【第51句】:【禪語人生】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第52句】:要保持人原有的質樸、純真的自然屬性,就需要養一顆自然之心。整日工于心計、追逐名利,如何養身,如何養心?要回歸自然,首先要在心態上回到自然中去。
【第53句】:【禪心佛語】生活是開水,不論冷熱,只要適合的溫度,就是最好;生活是口味,不論酸甜苦辣,只要適合的口感,就是最好;生活是旋律,不論快慢,只要適合的聽覺,就是最好;生活是季節,不論春夏秋冬,只要心情舒暢,就是最好。
【第54句】:【佛心禪語】跋陀禪師評價僧稠禪師的成就說:“自蔥嶺以東,禪學之最,汝其人矣。”不辭艱苦地修行,僧稠禪師終獲成就并得到了跋陀三藏印證。
【第55句】:【禪心佛語】成功是優點的發揮,失敗則是缺點的累積。人往往不是沒有力量去做事,而是不肯去做。土地是人耕出來的:有第一年的播種,才有第二年的收成。路必須去走方能到達,事必須去做才能完成,而苦則必須去受才可消除。
【第56句】:顯大機,明大用,得夫俱表,是非杳忘。絕塵絕亦,透聲透色。重重無盡,事事圓融。——《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57句】:始見新春,又逢初夏。四時若箭,兩曜如梭。不覺紅顏翻成白首。直須努力,別著精神,耕取自己田園,莫犯他人苗稼。——《兜率從悅禪師》
【第58句】:【圣經文案】80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127:1)
【第59句】:【心靈禪語】菩薩畏因,凡夫畏果。人生要想改變命運,必須要從自我身、口、意的行為改造做起。也就是要從“因”上去探究,如果凡事只在“果”報上計較、追求,那是無濟于事的,也是最無知的行為。
【第60句】:【禪語人生】越是無風靜定的燈光,越能顯發靈明的光芒。禪定與般若亦是一樣,越是甚深禪定,越能激發出般若智慧。
【第61句】:我們都不是圣人,不會什么事、什么人都拿捏得恰到好處,不犯無意之過是不可能的,因此言行之前三思很必要。
【第62句】:河水、湖水、海水都是一個整體,它們都會在空中相聚,而后,各自體驗,再度相聚的時候,攜帶著不同的信息。
【第63句】:【經典佛語】人生多艱,不如意事常八九,吾人于此當鎮定精神,胸中必另有一番境界。(是以圣人處難之,故終無難。--《老子》)
【第64句】:【禪語人生】我們目下的當務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
【第65句】:歲月因為經歷而懂得,生命因為懂得而精彩。走過了才明白,往事是用來回憶的,幸福是用來感受的,傷痛是用來成長的。讓心在繁華過盡依然溫潤如初。帶上最美的笑容且行且珍惜。
【第66句】:【佛心禪語】最難抑制的是驕傲,盡管你設法掩飾,竭力與之斗爭,它仍然存在。即使你敢已將它完全克服,你很可能又因自己的謙遜而感到驕傲。
【第67句】:不要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最快樂的人不一定擁有一切最好的東西,他們只是充分珍惜了生命中所遇到的一切。因此,你的身邊的存在才是最有價值的,留意這些人和事,去關照并去重視他們,日積月累,你就會獲得更多“心靈財富”。
【第68句】:縱使有錢難買命,須知無藥可療貧。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幸災樂禍不足取,替人分憂是真君。天旱莫望疙瘩云,人窮少登親戚門。
【第69句】:【禪心佛語】凡參與捐刻瑪尼石者,在石頭未損壞前,以后無論轉生到那一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都將持續的獲得加持。
【第70句】:若見眾生,愛念歡喜著,當作是念:如是眾生,過去世時,必為我等父母、兄弟、妻子、親屬、師友、知識,如是長夜生死輪轉,無明所蓋,愛系其頸,故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雜阿含經》卷三十四,第945經
【第71句】:【禪語人生】有人認為自己習性重,未臻完美。其實我們都是凡夫,不要以圣人的尺度要求自己,而是從凡夫的過程中逐漸修正自己,常懷慚愧心,做錯要懺悔。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行,就是行;知道自己不好,就是好。
【第72句】:【禪心佛語】難過了悲傷一下沒關系,想哭了哭一下沒關系,心疼了疼一下沒關系,一個人孤單一下也沒關系。給時間一點時間,一切都會過去。
【第73句】:【禪心佛語】如果每一天、每一時的工作中,都這樣觀想,都這樣發愿,那么,這一天工作做下來,所做的功德不可勝數啊。
【第74句】:【圣經文案】505他又對我說:“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啟21:6)
【第75句】:【禪心佛語】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步走去,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格選擇和文化選擇。那么反過來,真正能傷害你的,也是一樣,自己的選擇。
【第76句】:人生有兩種境界:一是痛而不言,二是笑而不語。痛而不言是一種智慧,笑而不語是一種豁達。人生在世,往往會因這樣或那樣的傷害而心痛不已。對堅強的人來說,頑強的是生命賜予的最好禮物。
【第77句】:恒唯法師:人生聚散,原本平常,不管誰和誰擦肩而過,緣來由他緣去,不傷感,不擔憂,就讓心頭留幾分溫暖,為了下一次能夠更好的重逢,生活的煩惱有著不同的模樣,固守心底那份淡然,淡淡的存在。
【第78句】:心如流水不暫住,心如飄風過國土,亦如猿猴依樹戲,亦如幻事依幻成,如空飛鳥無所礙,如空聚落人奔走。如是心法本非有,凡夫執迷謂非無。若能觀心體性空,惑障不生便解脫。《心地觀經》卷八,觀心品
【第79句】:【心靈禪語】“如影隨形”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也可以說是一種夸張,現實生活中的“罪福響應”并不是這么確定的,但是壞事做多了一定會遭到報應這一點則是確定不移的。天理應該是存在的。
【第80句】:好人總是被自己的好呵護著,壞人總是被自己的壞傷害著,小人總是被自己的小禁錮著,愚人總是被自己的愚戲弄著,誰說人間沒有報應?報應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第81句】:人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顆平和的心;懷揣一顆平和的心,得失了無憂,來去都隨緣。一個灑脫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優雅的人。容貌乃天成,浮華在身外,內心清寧靜謐,才是永恒的美。
【第82句】:內心充滿歡喜,才能把歡喜帶給他人;內心蘊藏慈悲,才能把慈悲帶給他人。自己有財,才能舍財;自己有道,才能舍道。心中若有佛法僧,給人即是覺正凈。舍什么得什么,因果真實不虛。愿你心中,蓮花盛開!
【第83句】:幽默并不是一種智力的素質。相反,幽默超越于理性與邏輯之上,它甚至還調侃了理性思維。其實,幽默就是一種禪。
【第84句】:【禪心佛語】驕傲也會造成眾多的社會問題。它會招致忌妒、自以為是、輕蔑、冷漠,有時候還會促成各種對他人的濫權或暴力行為。
【第85句】:【禪語人生】喜歡上一個人總是容易的,比如遇見一個容貌美好的人,英俊的人;或者聰明的,才華橫溢的人;再或者強悍有魄力的人。動心是不難的;但刻骨銘心的感情,一定不會多。
【第86句】:【禪心佛語】人生有三大抉擇,信仰,因為他指引你一輩子;配偶,因為他陪伴你一輩子;事業,因為他照顧你一輩子。
【第87句】:【禪心佛語】你必須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會死去的觀念。當你明白生命是永恒的,就能克服對死亡的恐懼,歡喜求生西方極樂清凈平等的佛土。
【第88句】:【佛家禪語】僅僅滿足于做一個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脫的人生,就好比一個人只為擁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滿足,而不找找種子,不努力耕種,也就不會獲得果實一般,不究竟、不圓滿。04。
【第89句】:【佛心禪語】佛光禪師道:“很好。很好。講學、說法、著作、譯經,每天在法海里泛游,世上沒有比這更快活的生活了,每天,我忙得好快樂。”看著年邁的師父,大智關心地說道:“老師,您應該多一些時間休息。”
【第90句】:俗話說,世上只有第七,沒有第一。我的幸福感來自了然這個道理。沒有必要一定比個高低,只要真正努力過,就已足夠。決定結果的因素往往很多,有些并非人的意志所能左右,與其沾沾自喜,與其耿耿于懷,不如享受努力的過程。
【第91句】:佛教微博經典:善良不是懦弱。慈悲不是退卻。堅持的善良就是人生。不分別的慈悲才是君子。佛眼一雙,半開半閉,包容一半,饒恕一半。
【第92句】:【禪語人生】在廟產法人主體尚不明了的情況下,免門票的舉措,看來只能先從寺院這邊單方面開始。為了爭取長久的生存與發展,佛教界應單方面放棄寺院這邊的小額門票,并宣布永久免除。
【第93句】:【佛心禪語】隨后,教授解釋道:“當兩個人生氣時,心的距離是遠的,而為了掩蓋當中的距離使對方能夠聽見,于是必須要喊起來。但是在喊的同時人會更生氣,更生氣距離會更遠,就要喊聲更大。”
【第94句】:【禪心佛語】當你對他人付出的時候,你總是感到很舒服。不要告訴別人你的義行,以免稀釋了這個美妙的感受。
【第95句】:【佛心禪語】天上太陽再燦爛,陽光再普照,如果土壤里缺乏種子,也不可能發芽,更不可能開花結果一般。我們應當從孝順父母、提升道德修養、保護環境與關愛生命做起,才會得到佛菩薩的庇護,才能獲得十相自在的神圣力量。
【第96句】:如果不想你的人生充滿悲情,那么好與不好,都不要再去回憶。學著讓你的心如明鏡,物來則映,物去不留;如白云蒼狗,空中無跡,水面無痕,不再為消逝的事物所煩惱,活在當下,坦坦蕩蕩面對生活,不悲不喜,來去從容。
【第97句】:無法脫俗,便只想在世俗凡塵中開成一朵淡雅的花兒。恬靜著,也許,便是一種禪;禪,也許,便是那種眼角眉梢的淡。
【第98句】:當我們處于不可改變的境遇時,不妨安然面對,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前進。能忍受命運不公之人,有隨遇而安的心,有隨心自在的境界,有隨喜而作的智慧,身心自然無牽無絆,因而就能在任何境遇下領悟幸福。
【第99句】:【圣經文案】463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雅1:12)
上一篇:妙言妙語經典,又短又精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