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佛心禪語】做人,什么都可以舍棄,但不可舍棄內心的真誠,什么都可以輸掉,但不可以輸掉自己的良心。
【第2句】:【佛心禪語】信仰是一種情感。信仰不是抽象的玄幻之物,更不是宗教的精神麻醉,而是一份扎根千千萬百姓心靈的真情實感。“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
【第3句】:沒有機會聽聞佛法,坐擁金山也毫無福報;能聽聞佛法,能念佛,縱是乞丐,也是天下無比富者。
【第4句】:【禪語人生】幸福人生的獲得:不種不幸之因,就是擺脫各種造成人生不幸的因緣;廣種幸福之因。
【第5句】:【禪心佛語】佛經有一句話說:‘悟者,覺悟本性,本性不動,怎能心靜'這時,才恍然明白,人啊。
【第6句】: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斗ㄈA經》卷一,方便品
【第7句】:【佛心禪語】總之“悟”,使我們可以從矛盾中得到統一,從復雜中發現單純,從障礙中找到通達,從枷鎖中獲得解脫。愿蕓蕓眾生,早日證悟自覺。
【第8句】:世間與出世間并不是兩回事。一切從對立的心態出發,就是生死,就是世間;若能心包太虛,煩惱即刻成菩提,世間也就是出世間。
【第9句】:【禪心佛語】念頭制造的產品包括我們當下的苦樂感受、說的話、做的事、身體的反應,以及記憶。
【第10句】:問:“如何是佛?”師云:“即心是佛,佛心是道。但無生心動念,有無長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一《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第11句】:眼前依舊一片氤氳的仙氣,流水潺潺,仙鹿漫步、靈鶴高飛,遠處傳來低低的囈語,恍若少女思念的傾訴,又如神人道破天機的禪語,如夢如幻,讓人著迷。
【第12句】:【禪心佛語】如果說有果法生,那一定先有因緣,先有四緣,而后有果法。
【第13句】:【禪心佛語】年輕時最幸福的就是為你去死,年老時最幸福的則是坐在屋檐下微笑著回憶那些想死的沖動與經歷。
【第14句】:【經典佛語】“佛就坐時,手腳永遠擺在最合適的位置,神情泰然,絕不會出現手足無措的情況。佛也從不蹺二郎腿,用手撐著身體或支頭而坐。
【第15句】:【禪心佛語】所謂無上正等正覺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靜心是也。
【第16句】:存心要公,行事不必出于己為是,以他為非。則愛惡異同不生于心,暴慢邪辟之氣,無自而人矣。(宋)山堂禪師(《禪林寶訓》)
【第17句】:單單愚癡只是可憐,并不可怕。愚癡加驕慢,則不僅可憐,更為可怕,而且是雙倍的可憐,雙倍的可怕。
【第18句】:有人問:“為何要持戒?”師言:“人之所以痛苦、惶恐不安,是因犯錯的罪惡感所致。持戒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守正于日常生活中并形成規矩,自可避免犯錯?!?/p>
【第19句】:所以,我們必須抱持梅花不畏嚴寒冰霜的精神,在艱難坎坷的生活中,克服逆境的沖擊,磨練出毅力、信心和勇氣。
【第20句】:【佛心禪語】心念難免起伏,要有毅力降伏,讓心在輕安、清凈的境界。
【第21句】:生命中,我們摸索著成功與失敗,體會著痛苦與歡欣,無論是誰只要你選擇了生活,對于活著的人,生命總會給我們一種無言的精彩。
【第22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地上種了菜,就不易長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惡。與人相處,應能成人之美,涵養容人之德。
【第23句】:我們都是“發光體”,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會有不可限量的未來,那么任何艱難都不會成為我們的阻礙。
【第24句】:藝術并非起源于貴族,而是起源于大眾?!肮病笔撬囆g的固有屬性,藝術如果失去了“公共”,就很難成為最優秀的藝術。
【第25句】:【禪語人生】問:什么是報佛恩?上人:你只要聽佛的話,就是報佛恩了。
【第26句】:能觀心者,究竟解脫;不能觀者,永處纏縛。《心地觀經》卷八,觀心品
【第27句】:【禪語人生】業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真正修行的人,從不會去看別人的過失與缺點。
【第28句】:【禪心佛語】活好當下,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用感恩的心對待每一天,以奮斗的姿態度過每一天,讓自己的生命活出最現實的意義和價值。
【第29句】:佛教徒應具足運動家的精神,只要肯精進,一定可以到達終點——佛的境界。
【第30句】:【禪心佛語】人不論做錯幾次,只要不失再來一次的勇氣,必然大有可為。
【第31句】:【禪心佛語】活生生的你有內心感受,而你想象中的自己沒有內心感受。
【第32句】:富足不是外在的身份,不是金錢的堆砌,也不是以物質衡量的價值,而是一種身心的狀態。一個身無分文的窮人,也可能比一個滿身金銀的富人更富足。
【第33句】:人生最有價值的,就在一個信字;若不能獲得別人的信任,就是半個人生,也是不健全、殘廢的人生。因此要走上人生的康莊大道,必須先在人群中建立讓人信任的人格。
【第34句】:當我們與人分享我們的快樂與幸福時,我們的身體也在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能量。久而久之,我們身上的場態也會發生變化,正面的能量也會相應地增加。
【第35句】:【禪心佛語】人生有得有失,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
【第36句】:若舍卻冰,即無別水。若舍卻眾生則無別菩提?!哆_摩大師悟性論》
【第37句】:【禪語人生】一菲:你今晚必須給我上線,否則,我就把你的名字寫到碑上去。
【第38句】:【禪心佛語】佛說: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第39句】:【禪心佛語】前生好殺害生靈的,今生火性就高;前生好抗上的,今生木性就大;前生好說謊的,今生金性就強;前生好怨人的,今生土性就厚。
【第40句】:【禪心佛語】世界上為什么會有貧窮?因為大部分人都不想和別人分享擁有的。
【第41句】:金逢火煉方知色,人用錢交始見心。雪里送炭真君子,錦上添花虛殷勤。敗身多因得志狂,成功每每在困窘。乘時投隙非謂才,茍得未必為幸運。
【第42句】:【禪心佛語】禮佛的花代表著微笑及快樂,因為花香代表不生氣、不拉長臉,那我們臉就會像花一樣漂亮。
【第43句】:【禪心佛語】當你在最壞的處境中,仍然認為沒有損失時,就等于獲得了一切。
【第44句】:心無所住,意味著自在,不為外物所拘。心自在,便不需要外物的依托,而能自足、自得圓滿。
【第45句】:生命的意義,并不是去觀察命運有多少缺陷,并不像吃貨專盯著吃一樣,而是努力地去規范、協調、改善自己的心態和氛圍,把平靜當做自己生活的一個習慣。
【第46句】:【禪心佛語】彎腰可以將外界壓力帶來的悶悶不樂投入流水,化為涌動的春潮,予世人一片勃發盎然的生機。
【第47句】:【禪心佛語】是以小乘人妄斷煩惱,妄入涅槃為涅槃所滯。菩薩知煩惱性空,即不離空,故常在涅槃。
【第48句】:【禪心佛語】道家的“三華”就是性、心、身。性華開天理足,心華開道理足,身華開情理足。
【第49句】:慈心觀眾生,如母念一子,于仇不追惡,更生憐憫心?!镀兴_念佛三昧經》卷三
【第50句】:【禪語說】你有信仰就年輕,疑惑就年老。有自信就年輕,畏懼就年老。有希望就年輕,絕望就年老。歲月刻蝕的不過是你的皮膚,但如果失去了熱忱,你的靈魂就不再年輕。
【第51句】:【禪語人生】真如佛性,沒在知見;六識海中,沉淪生死,不得解脫。努力會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自然與佛平等無二。
【第52句】:【佛語悟道】金子和寶玉雖然貴重卻不能當衣服穿,錦繡雖然漂亮華麗卻不能當飯吃。
【第53句】:【佛心禪語】宗教團體、宗教活動場所合法使用的土地,合法所有或者使用的房屋、構筑物、設施,以及其他合法財產、收益,受法律保護。
【第54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禪法,并不是去為難生活改變什么,而是活好一個健康的心態,讓它成為一種力量,讓禪法貫徹與生活,平易而親切,安靜的存在,無心無相。
【第55句】:虛空有盡,我愿無窮。開悟,是為眾生之慧命,若不能以眾生之苦樂為己身之苦樂,是為自私自利,與無上菩提背道而馳,即使諸佛菩薩、善知識在面前,也會錯過。
【第56句】:一般人由于面對的是事業、領導、管理。等,缺少能夠讓人培養慈悲的環境,所以容易心浮氣躁,多瞋易怒。
【第57句】:【佛心禪語】不到最后一刻,千萬別放棄。最后得到好東西,不是幸運,有時候,必須有前面的苦心經營,才有后面的偶然相遇。
【第58句】:【禪心佛語】事在人為,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隨遇而安,是一種樂觀的處世妙方,順其自然,是一種豁達的生存之道,水到渠成,是一種高超的入世智慧。
【第59句】:僧問:“如何是佛法的大意?”師日:“龍騰滄海,魚躍深潭?!薄峨H上座》
【第60句】:【禪心佛語】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好的領導要精滿、氣足、神旺。
【第61句】:【佛心禪語】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沒到期的支票,只有今天是隨時可支付的現金。
【第62句】:【禪心佛語】禪是山水叢林間的陣陣佛樂,聲聲梵唱,古剎鐘聲,寶像莊嚴。
【第63句】:【禪心佛語】為人屬下者要如土,謙卑低下;為人主管者要如海,不揀粗細;與朋友相交要如林,含藏萬象;與人群相處要如水,屈伸自如。
【第64句】:在佛的眼中,世間的一切事、物、人都在不斷變幻,沒有一刻停留。萬物有生有滅,沒有瞬間停留,這也正是佛教中所說的“無?!?。
【第65句】:“意業”,指意念所起之業,也分善惡,如貪欲、嗔恚、邪見等,都是惡業;若不貪、不嗔、不邪見等,則為善業。
【第66句】:【佛心禪語】慧忠禪師看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說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實在你太辜負我了呀?!?/p>
【第67句】:【禪語人生】知道自己能夠做些什么,說明你在不斷地成長;知道自己不能夠做些什么,說明你在不斷地成熟。
【第68句】:回報父母就是孝養父母。儒家所講的孝養父母是盡人事、盡形態,要殷勤、順從,不要讓父母煩惱、操心,這就是孝。
【第69句】:【佛心禪語】財富如同肥料,一直堆放不動的時候,便會腐爛發臭,散布開的時候,卻能使土地肥沃。
【第70句】:【禪心佛語】個人離開社會,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離開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上不可能生存一樣。
【第71句】:“為什么要那么痛苦地忘記一個人,時間自然會使你忘記。如果時間不可以讓你忘記不應該記住的人,我們失去的歲月又有甚么意義?
【第72句】:能誠必定能取得別人的信任,能互相信賴就沒有欺騙的形態。所以,具備誠信是做人應有的基本態度。
【第73句】:【禪心佛語】順境和逆境是凡夫分別出來的。如果你執著了,心動了,這就是逆境;如果你放下了,心不動,一切都是順境。
【第74句】:【禪語人生】幸福:健康是最佳的利益;滿足是最好的財富。講信義的朋友是最好的親戚;沒有煩惱是最大的服氣。
【第75句】:【禪心佛語】智者知道自己的短處,他不會讓自己的脾氣與心情來統治自己的行為,一個人如果讓自己的喜怒哀樂左右自己的行為,注定一事無成。
【第76句】:人生總是在得失中不斷循環,隨遇而安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當下。
【第77句】:【禪語人生】修道人住在一起要少講話。修行人的秘訣,就是要少吃,為什么?因為少吃少生欲念,少欲就能知足,知足就能常樂。
【第78句】:【禪語人生】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我們要善用分別心,學會如理思惟,以此扭轉我們的妄見,樹立人生的正見。進而要超越分別心,開發無分別智,方能通達空性。
【第79句】:【禪心佛語】人類的解脫全賴個人對真理的自覺,并非順從神的旨意,而得到解脫以為酬庸。
【第80句】:【禪語人生】一路奔跑你會錯過景色,停下不前你會錯過下一個轉角。人生需要走走停停,而節奏由你決定。
【第81句】:【生活禪語】智慧與煩惱如天平——煩惱多一點,智慧就少一點;煩惱少一點,就增一分智慧。
【第82句】:逆境來時順境因,人情疏處道情親;夢中何必爭人我,放下身心見乾坤?!秲糇谝x》
【第83句】:禪就是生活,以禪來凈化生活,落實“覺悟人生”的理念;生活就是禪,以生活來體現禪的功能,落實“奉獻人生”的理念。
【第84句】:【禪心佛語】人生也許會經過隧道,但不要被隧道一時的黑暗所挫敗,因為我們總會和光明相遇。
【第85句】:【禪語人生】只有眾生舍棄明師,而沒有明師舍棄眾生。如果你能完全信任明師,他可以完全引領你直至證悟。學著把自己的身口意交給明師即是一種解脫。
【第86句】:【禪語人生】有的時候,演員會忘記這只是外在的身份,忘了自己是個演員,忘了在舞臺上,其他人也只是演員。
【第87句】:世間事都是相對的,只要我們以真誠的愛心待人,以光明磊落的心胸任事接物,則人生到處都充滿真善美。
【第88句】:戒德重于地,慢高于虛空,憶念疾于風,思想多于草。《雜阿含經》卷四十九,第1298經
【第89句】: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受到很多傷,會哭泣,會悲傷,會覺得疼痛。而疼過之后,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那時你就是一個全新的自己。
【第90句】:【禪心佛語】逆境,是磨練意志的大熔爐;困苦,是完成人格的助燃劑;理想,是建設人生的航標燈;信心,是到達目標的原動力。
【第91句】:精進以持戒為第一。老死以無常為警策。(唐)百丈懷海禪師《示叢林要則》
【第92句】:【禪心佛語】佛教所講的慈悲,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是學佛的最高行門。沒有具備慈悲心,修行任何法門,都不能與菩提心相應的。
【第93句】:【禪語人生】聞思修無疑是最可靠的通往幸福的大道,誰有聞思修誰就會擁有真正的快樂。
【第94句】:【圣經文案】363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林后6:14)
【第95句】:【禪心佛語】成功常常取決于能否堅持。堅持的長度與強度決定成功的高度。
【第96句】:而看看她們雙手雙腳的指甲,都經過美容師修剪,修得又細又長,涂抹得非常紅艷,因此不愿用手做家事、洗衣服,工作時還要戴手套、擦護手膏,深恐雙手粗糙生繭。
【第97句】: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無佛心,何處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無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萬種法。——《壇經·付囑第十》
【第98句】:【禪心佛語】生活,就象一個無形的天平,站在上面的每個人都有可能走極端,但這最終都是為了尋找一個平衡的支點,使自己站的更穩,走的更好,活的更精彩。
【第99句】:【佛心禪語】不要和所有人競爭。不要擔心別人做得比你好。集中精力打破你每天的記錄。成功只是一場你和你之間的戰斗。
上一篇:鳳凰網視頻經典的佛心禪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