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一個放字,千般哲理。運用得好,就會使復雜的生活回歸簡單,紛亂的思緒回歸明晰,浮躁的心境回歸淡然。放,作為生存之態,是畫龍后的點睛,是深刻后的平和。羅梭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能夠放得下,他就越富有。提得起常被人稱道,放得下則更令人贊嘆。
【第2句】:【禪心佛語】佛法中的慈悲,并不是應該去對別人做怎樣的幫助,它首先是一種放下自我的認知,和承擔生活責任的信念,然后是對社會眾生的一種深深感恩,去承擔生命的負重,做到生命的改觀,隨緣而行,自利利他,淬煉一種嶄新的世界觀,活出人生的進取與心安。
【第3句】:【禪心佛語】如果讓欲望不斷膨脹,整日馳逐于外在物欲的追求,那么你永遠也不會幸福。當我們不再為名利所累,不再追逐相距甚遠的目標,知足于我們擁有的一切時,用清澈的心時時觀照感悟,當下看破就是幸福,放下就是快樂,就是坦然、真誠、陽光般的生活。
【第4句】:【禪心佛語】沒有看住自己的身口意才會產生許多負面的情緒,進而導致輪回。真正的涅盤是福慧具足、証悟實相、再把福慧奉獻給社會需要的眾生,引領眾生證悟實相。
【第5句】:【禪語人生】我建議大家經常到養老院去走一走,到墓地去看一看。當人生能夠覺醒時,就不會因為金錢的流失、感情的背叛、事業的失敗而長期困擾。
【第6句】:【禪心佛語】君子有九種考慮:觀看時,想想看明白了沒;傾聽時,想想聽清楚了沒;想想臉色是否溫和;想想容貌是恭敬;想想說話是否忠實;想想辦事是否認真;遇到疑問,想想怎樣向別人請教;將發怒了,有什么后患;看見可得的,想想我是否符合道義。
【第7句】:【經典佛語】不要隨意發脾氣,誰都不欠你的。過去的事可以不忘記,但一定要放下。你沒那么多觀眾,別那么累。你永遠沒你想象的那么重要。慢慢說,但要迅速地想。生活中有很多不公平,別抱怨,因為沒有用。不要以為生活虧欠了你,其實是我努力的不夠。不是自己的,再喜歡也沒有用.
【第8句】:【禪心佛語】如果你想在不安的生活中得到內心的安頓,請默念這四句話:①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②無論發生什么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③不管事情開始于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④已經結束的,就已經結束了。
【第9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煩惱,總是在面對自我固執的時候才會增加傷害,生活的禪法,并不是對煩惱的一種抵御和準備,而是一種開闊的思維,不斷突破自我的思維局限和成見障礙,而活出的一種生命灑脫的體現。
【第10句】:【禪心佛語】人生里,任何輝煌固然是一份幸運,人生平淡又何嘗不是一種際遇呢?不必在意那些求不來也避不開的升遷榮辱。讓我們隨遇而安、隨緣施展,并且深信,只要努力,在怎樣的機遇里都能收獲一份美好的人生。
【第11句】:自然是功名的清新劑。人活著要順其自然,不受外界環境的任何影響。過于倚重外物與環境只會讓人充滿煩惱,無從解脫。古人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確,天底下大多數煩惱其實都是自找的,解脫本是多此一舉。
【第12句】:【一日禪語】被瑣事纏身或者心情特別悶時,不要急著找人傾訴。朋友是你傾訴的對象,但你不能一味把他們當成你情緒的回收站。情緒會傳染,糟糕的心情會蔓延,你會放大自己的苦。大多時候你急著找出口會更苦悶,翻遍通訊錄才發現情緒無法表達。不如靜下來,聽歌深呼吸都會有幫助,學著自己去消化去化解。
【第13句】:【靜的禪語】生活里問了許多為什么,卻缺少許多做什么,人生沒有輸給想法,卻敗給了脆弱,活成了一場掙扎,就算生活里有再多的困擾,相信自己能夠活得更好,所以選擇真心以對,用盡生命所有的感染和幽默,去發現生活值得更好的去活著。
【第14句】:【禪語人生】細行能成萬法,所以不能小看看花,不能明知而走錯一步,萬一走錯了要趕緊懺悔回頭,就像花謝還會再開。就像把壞的枝芽剪去,是為了開最美麗的花。
【第15句】:【禪心佛語】開始禪修,心可能很不穩定,怎么安住?不要急,起一個妄念,就安住其上;又來一個妄念,就再安住其上,不要煩惱,不要求定在一個念頭上,安住每一個妄念,來了又去;像河流樣的禪修,一剎那有很多妄念,安住的心就如河流一樣一直在流動,不想過去,不追未來,但河本質不變,從不間斷。
【第16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人生沒有絕對的公平,而是相對的平衡。在一個天平上,你得到越多,勢必要承受更多,每一個看似低的坑洼,都是通往高峰的必經之路。讓自己心情更平和一點,更豁達一點,對身邊的過錯淡然,讓自己更寬容一點,樂觀,陽光,幸福不是得到的多,而是要求的少,計較的少。
【第17句】:【禪心佛語】世界原本就不是屬于你,因此你用不著拋棄,要拋棄的是一切的執著。萬物皆為我所用,但非我所屬。你有你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
【第18句】:【禪語人生】就算再平凡的生活,也要去承擔那人生的艱辛,更要客觀地對待想法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加以考慮,加以平衡,既要原諒自己的那些力不從心,也要抱一種善意的希望,明天還要繼續新的生活,那些必然的傷痛與經過,本來就是人生最好的鍛煉。
【第19句】:【佛曰靜心禪語】人生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接力賽,有時領先,有時落后,但是你只要在路上,就有機會,及時行樂,就象是一支興奮劑,它能夠點燃幸福的華彩,也能加速生命的衰敗,所以人還是要適當的有一些節制。
【第20句】:【禪心佛語】人生一場,經得起炎涼,活的起悲歡,拿得起,放得下,看得遠,樸素自然才是人生最客觀的信念,理解與分享才是人生的核心價值,做一個善意的人,做一個傳遞善意的人,人生如茶,空杯以對。
【第21句】:【佛心禪語】坐姿如鐘,必須穩重;站立如松,必須正直;容貌如鏡,必須明凈;行止如法,必和禮儀;視聽如教,必能受益;思想如流,必然清澄。
【第22句】:問:“佛性與煩惱既俱,何故獨斷煩惱非本?”答:“譬如金之與礦,俱時而生。得遇金師爐冶烹煉,金之與礦,當自各別,金即百煉百精,礦若再煉,變成灰土。”——《荷澤神會禪師文案》
【第23句】:【禪語人生】遇事不要急躁。不要急于下結論特別是生氣的時候做決斷,要學會換位思考,或者等一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復雜的事情盡量簡單處理,千萬不要把簡單的事情復雜化。
【第24句】:有人用情絲,有人用名韁,有人用利鎖來綁自己;有人用各種僵化的觀念來束縛自己,這些都是“妄我”。除了你,沒有人能讓你為情、為名、為利、為各種觀念所困;但除了你,也沒有人能讓你不再被它們所困。
【第25句】: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壞之有余。忙忙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百萬買宅,千萬買鄰。錢至十萬,可以通神。上天下地,惟吾獨尊。暴冷欺人,暴富欺貧。窮沾富恩,富沾天恩。摘花起葉,挖樹盤根。處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第26句】:【洗滌心靈的禪語】情之為傷,苦了多少人,人生在世,總會有些感情,因失去而美麗;總會有些往事,因回不去而珍貴;總會有些人曾被當成爛石丟在路邊,卻在歲月的阻隔里被疼痛包裹成一顆記憶的珍珠。
【第27句】:一個人能不能活的更好,不是憑運氣,而在于能夠感知和承擔自己的責任,或者說能夠用最快的時間從負面情緒中轉身,生命本身沒有什么值得解開的玄妙意義,生活的方法簡單到能夠活出生活的創造力,還有就是面對生活壓力的盡快減壓。生活的所有故事,都是對生命充滿的啟發。
【第28句】:袁了凡是因為受云谷禪師的點化才突然醒悟,命運雖然天生注定,但卻可以通過自我后天的修為和心念來改變,由此他通過行善布施真正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第29句】:生活沒有模板,只需心燈一盞。如果笑能讓你釋然,那就開懷一笑;如果哭能讓你減壓,那就讓淚水流下來;如果沉默是金,那就不用解釋;如果放下能更好的前行,為什么還執迷不悟的扛著。面對了,是心的強大;放下了,是心的豁達;自在了,是心的家園。
【第30句】:【一日禪語】用慧心觀照五蘊皆空,用自心領導六根生活,用信心開發自我潛能,用慈心與人和睦相處,用孝心重整倫理道德,用愛心擁有快樂生活,用悲心成就利生事業,用喜心涵容宇宙萬有。
【第31句】:人生都有低谷,你或許懷念曾經的輝煌;可當你真的處于人生輝煌頂峰時,你或許會向往閑云野鶴的怡然。其實,人生無常,守住自己的淡然心態最可貴。落葉固然留戀高高的枝頭,可它明白只有積蓄能量,才能有來年的春暖花開。不矯揉造作,人生才能寧靜而致遠。
【第32句】:【佛心禪語】從愛生愛:“謂有一于眾生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他于彼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隨行此,作是念:我于彼眾生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他復于彼有喜、有愛、有念、有可意隨行故,我于他人復生于愛,是名從愛生愛。”
【第33句】:【佛言禪語受用一生】人生最容易走的路就是下坡路,只有擁抱困難時,我們才更能認識自己。抗拒逆境的最佳武器是勇氣、獨立思考以及耐性。勇氣使我們堅強,獨立思考可讓我們自娛,耐性帶來平安。不要詛咒腳下的污泥,因為它能提醒你走路小心。
【第34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中,有許多無法預料的苦難悲傷,宛如層層烏云,撲天蓋地壓來。從表面看,它們十分強大,勢不可擋,但這一切卻并不真的那樣可怕。最可怕的是人的頹靡不振。這正是許多人失敗的真正原因。一個人的一生中,無論您從事何種職業面對何種際遇,只要您永不氣餒,就一定會有成功的那一天。
【第35句】:【禪心佛語】生活,就象一個無形的天平,站在上面的每個人都有可能走極端,但這最終都是為了尋找一個平衡的支點,使自己站的更穩,走的更好,活的更精彩。
【第36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有些念輕輕放下,未必不是一種解脫;有些人慢慢遺忘,未必不是一種輕松;有些痛漸漸淡忘,未必不是一種睿智。心若計較,處處都有怨言;心若放寬,時時都是春天。世間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對你百依百順的人,能讓你如愿以償的事都很少。
【第37句】:【禪心佛語】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只有心靈達到寧靜、安穩的境界后,人才能夠洞察萬物之規律,這時考慮問題才能周詳,處理事情才能完善。而當一個人的內心有了一種安頓了的感覺,生活也會有一種充實感。內心平靜,思想清晰,智慧也必有所增。
【第38句】:【佛心禪語】總有太多的失望,卻一直充滿渴望;總有太多的失意,卻一直渴望如意。人生,總是如此,再多的挫折,淹沒不了心中的期望;再大的失利,枯萎不了胸中的希望。累了,不懼,苦了,不畏,奔波努力,于失意中,一次次安慰自己,一回回鼓勵自己。就這樣,在人生的路上,我們一直繼續,渴望著有一天,也能如意。
【第39句】:【禪心佛語】但學無心,頓息諸緣,莫生妄想分別,無人無我,無貪塵、無憎愛、無勝負,但除卻如許多種妄想,性自本來清凈,即是修行菩提法佛等。
【第40句】:【禪語人生】武漢的氣溫十分炎熱,防護條件極差。將老和尚由木制維摩龕請出時,通身無任何異味,散發著淡淡的檀香氣,老人身體柔軟如綿,面容至為安詳。先脫去裝龕時穿戴的內衣及黃海青,然后穿上另一件全新的黃海青,頸部掛上一百零八子的木念珠,右手戴上十八子的檀香佛珠,由師兄弟們抬起老和尚,開始入缸。
【第41句】:【禪語人生】學誠法師: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要遇到的,不會因為我們的害怕、擔憂或無視而遠離。我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正視它、接受它;同時也要知道,死亡并不是結局,而是一個因緣的消散,另一個因緣的聚合。這樣來看待,我們當下有限的生命就有了無限的價值,無窮的希望。
【第42句】:【禪語人生】圓心寺有個得道高僧,十六歲離開父母出家修行。自出家以來,他每天青燈黃卷,早誦晚唱,晨鐘暮鼓,自感沾山水之靈氣,吸佛道之精華,已經六根清凈,六塵不染,了卻了一切塵緣。因高僧德高望重,一時間,使得圓心寺香客不斷,來參禪解悟的人也絡繹不絕。
【第43句】: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華嚴經》卷三十四,十地品
【第44句】:【佛心禪語】愛情就是這樣,默默的對視,就會心有靈犀;默默的相守,就會刻骨銘心;默默的思念,就能意會彼此的寂寞;默默的感應,是我們一輩子的塵緣。
【第45句】:不求金玉重重貴,但愿兒孫個個賢。卻愁前面無多路,及早承歡向膝前。當慎世事與自事,莫將人間比夢間。貧不賣書留子讀,老猶栽竹與人看。洞悉世事胸襟闊,閱盡人情眼界寬。聞過知非須改過,見賢思齊貴超賢。不悲鏡里容顏瘦,且喜心頭疆域寬。
【第46句】:無論是喜怒哀樂,還是悲歡離合,長長短短的因緣際會之后,一切皆空。諸法都是空相,飄然而過不著痕跡。常人將出家修佛稱作遁入空門,四大皆空,如去如來,無遮無礙,是為空。
【第47句】:【禪心佛語】刪除昨天的煩惱;確定今天的快樂;設置明天的幸福;存儲永遠的愛心;取消世間的仇恨;粘貼美麗的心情;復制醉人的風景;打印你迷人的笑容。
【第48句】:鼓足干勁,力爭上游。觀今鑒古,無古不今。官差吏差,來人不差。官大有險,權大生謗。官有公法,民有私約。光說不算,做出再看。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歸師勿掩,窮寇莫追。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第49句】:【佛心禪語】禪,講究的是頓悟本心,徹見自性。而世人往往難逃色、欲、利的誘惑,徘徊左右,妄失自性。禪啟發了凡人的自性,解開我們觀人、觀事、觀物、觀境、觀理、觀心的真心自在。
【第50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生活是一杯水,它的味道取決于你的選擇。入世之初,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杯白開水。后來,有人在其中放入了蜂蜜,有人放入茶葉,果汁,鹽…甚至是毒藥。在杯中放入什么是你的權利,你嘗到了什么滋味是你選擇的結果。不要怨天尤人,好好善待生活的水杯,讓它保持潔凈和甘甜,生活自然甜美。
【第51句】:【禪心佛語】能夠熱衷于佛法的修行,是很好的事情,不過如果說佛陀是累積了三大阿僧祗劫的福德和智慧,那么就要謹記,我們也需要經過這么長的時間來達到最終的覺悟。
【第52句】:做一匹孤狼,還是融人狼群?或者走向群羊?在叢林中,狼要深思。孤狼再兇猛也勢單力薄;融人狼群可以放大兇猛但必須合作;走向群羊的話,一切將被提防、鉗制,除了孤獨、饑餓,無所作為。人才也一樣,如果不能成為一個團隊的領袖,就必須和孤狼一樣思考選擇。
【第53句】:清凈信樂心,名士夫勝財;修行于正法,能招安樂果;真諦之妙說,是則味之上;賢圣智慧命,是為壽中最。《雜阿含經》卷三十六,第1013經
【第54句】:【禪心佛語】寧靜來自內心,千萬不要向外去追求,愈追求,苦惱就愈多。放下過去的煩惱,也不擔憂未來,更不執著現在,你的內心就會平靜。內心不妒嫉他人,也不貪婪任何的事物,沒有任何自欲,無論何時,內心都持有那份寧靜。要想得到幸福快樂的人生,首先要懂得有一顆寧靜的心。
【第55句】:事物本身無所謂好與壞,所謂的好與壞是人們按照自己的觀念所定義的。我們所認識的千差萬別的外相,都不是事物的本質。而且我們所妄執的善惡也不是絕對的。因為善惡本身沒有自性,只不過是我們對待事物的一種差別與執著。
【第56句】:【禪心佛語】微笑不是優雅,是真誠;人生不是脆弱,是堅韌;付出不是強求,是快樂;情誼不是孤單,是相守;財富不是金錢,是知足;失敗不是消沉,是淡然;智慧不是理智,是超然;生活不是攀比,是自賞;幸福不是享受,是釋懷。接受不完美的自我,立足不純凈的社會,熱愛生活,感恩生活。
【第57句】:生命就象是大夢一場,夢醒之后,即使頭腦中還殘留著夢中的些許痕跡,但是雙手已經握不住一物。古人語“一指彈風花落去,浮生若夢了無痕”,人生本來如此,在不可掌控的時空變遷中忙碌奔波,直至死去。
【第58句】:【禪心佛語】人生第五苦——愛別離苦。佛說,愛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現,愛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統一,愛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統一。但愛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第59句】:【禪心佛語】能為人服務比被人服務有福。多原諒人一次,就多造一次福;把量放大,福就大。自造福,自得福緣。求福壽倒不如求平安,平安就是添福壽。以親切的愛心去關懷別人,這分愛心便是造福的種子。
【第60句】:世人身體上的重擔、心靈上的壓力,何止手上的兩個“花瓶”呢?我們往往是自己給自己增加負重,使前進的步履變得越來越沉重。這些重擔與壓力,使人活得十分辛苦。因此,在紛繁的社會中,學會“放下”才可以使心靈獲得解脫,只有放舍了塵根,我們才能像風箏一樣,清閑自在。
【第61句】:【禪語人生】一件事情,我只想知道它本來的面目,我不想看誰流淚了,誰控訴了,誰顫巍巍在風中發抖,或者誰喊得比較大聲。我不想聽誰說他是無心之失,聽誰說他是好心辦了壞事,聽誰說他只是不知道,不懂得,這些都不是他們該得到支持和原諒的理由。
【第62句】:做點好事千年在,做點丑事萬年存。多做好事垂千古,莫做壞事留遺恨。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只可種花分天下,不可栽刺害別人。
【第63句】:所以真理正法,是理事互融。追求真理者,像個迷路的人想尋找正確的道路,找到正路后,就不會倉皇失措、憂慮恐懼,而會充滿信心與勇氣。
【第64句】:人對仇恨能永記在心,但對恩情卻無法長記不忘,感恩之念通常非常短暫,很容易變異。一般人常用一句話來形容:“十餐米糕飯,一餐吃稀飯。”即使以前享用了許多豐富的美菜佳肴,全都忘得一干二凈,只記得別人今天讓我吃了一餐剩余的稀飯而憤恨難消,輕易將別人往日的恩情一筆勾消。這就是反恩為仇,變異的凡夫心。
【第65句】:【禪心佛語】寂地《踮腳張望的時光》:有一天你將破蛹而出,成長得比人們期待的還要美麗,但這個過程會很痛,會很辛苦,有時候還會覺得灰心。面對著洶涌而來的現實覺得自己渺小無力。但這,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做好現在你能做的,然后,一切都會好的。我們都將孤獨地長大,不要害怕。
【第66句】:【做人要心善的文案禪語】一粒種子,可以無聲無息地在泥土里腐爛掉,也可以長成參天大樹;一塊玉璞,可以平庸無奇地在石叢里沉睡下去,也可以成為稀世珍寶。一個人,可以碌碌無為地在人世間虛度光陰,也可以讓生命發出耀眼的光芒。
【第67句】:憤怒就像地雷,碰到任何東西都一同毀滅。如果你不注意培養自己忍耐、心平氣和的性情,一旦碰到“導火線”就暴跳如雷,情緒失控,就會把好事情全都炸掉。一時的發作,毀掉長年累月的全部工程。
【第68句】:我們總是自己給自己裹負了太多的拖累,只有卸掉它們,才可以讓今后的生活輕松起來。所謂“自結玄關自活埋,自吾閉也自吾開;一拳打破玄關竅,放出從前者漢來”。要找回“真我”,放出“從前者漢”,只能靠自己。
【第69句】:【禪心佛語】任何人都會碰到困擾,在人生的旅程中,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因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整體,沒有誰能夠脫離周圍的事物而孤立地存在,但在接受別人幫助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去幫助別人。做一個讓別人喜歡的人,就要善解人意,從容淡定,心懷美好。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第70句】:【禪心佛語】世間這種人很多。這種人水準很低,我們也不必跟他計較。若遇到這種人,我奉勸你,改變自己。面對這種人,他是凡夫,不會覺悟的,是不可能解脫的,所以,我們不要跟他一般見識。因此,要寬恕別人,改變自己;寬恕眾生,快活自己。
【第71句】:【佛言禪語受用一生】時間,不會老去;歲月,不會逝去。變的,只是我們。一個十年,又一個十年,這些累計起來的數字,敲碎了我們的心。一個輪回,又一個輪回,這些堆砌在一起的年輪,揉碎了我們的靈魂。
【第72句】:【佛心禪語】我在佛教的環境中出生成長,除累積佛教知識與形式上的修行外,內心的貪嗔癡及習氣并沒有減少。遇到我的恩德上師后,他老人家對我針對性地引導,竅訣性地指點,在他的慈悲與加持下我被自然降伏。上師調伏了剛強的我,度化了難化的我,我堅定地相信:上師是佛,上師是法,上師是僧,上師是三寶的根本。
【第73句】:【佛家禪語形容人生】與其抱怨黑暗,不如點燃蠟燭;與其抱怨混濁,不如沉淀心湖。不要急躁、發牢騷,一定要讓自己的心靜下來,只有靜下來,你才能聽到鐘表擺動的聲音。
【第74句】:愛的詮釋:愛人與被愛都是幸福的。但是這份愛必須“清凈無雜染”,付出者毫無所求,接受者也不貪戀;愛得無煩惱,彼此都很愉悅自在。
【第75句】:遍于一切宇宙與生命的真理,稱為盡所有智;超越一切宇宙與生命的真理,稱為如所有智。盡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是佛教的唯一真理。盡所有智,是真理的廣的角度而言,猶如遼闊的海面;如所有智,是真理的深的角度而說,仿佛深廣的海底。雖然深廣的不同,但究竟是一體。
【第76句】:【禪心佛語】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奮斗,而是抉擇。抉擇充滿了人生,每一次抉擇都是痛苦或幸福的征兆。方向錯了,越努力則越痛苦;方向對了,從一開始心就充滿了幸福。因為選擇的錯誤為世界造就了多少有才華的失敗者和大量高學歷的無業游民。抉擇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心的寫照。
【第77句】:出去走走,這個世界能給你的,往往能比我們一直亂想的東西還多。人生的一切痛苦,都來源于自己的內心。心存善良,世界就會變得美好;心若堅強,生命就會有力量;心若有歸宿,日子便會馨香;心若隨緣,便無煩惱生成;心若超脫,便會淡然;心若感恩,幸福就會來臨;心若有禪意,人生則豁然開朗。
【第78句】:我們在歲月中無聲地行駛,驀然回首,才發現時光已經悄然流逝。因為相信有下一世的輪回,我們心中不再懼怕,只是盡力將此生做到最好。生命不會為任何人裹足不前,每個人都要老去,只要用心的去生活,用心的去體會活著的美好,感謝生活的賜予,感恩曾經的擁有,讓陽光灑滿心田,就是夠了。
【第79句】:【禪語人生】真心為無價之寶,賢愚凡圣、天堂地獄、穢土凈土,皆由他造作。佛祖教人顯了真心,證自性佛。人能將種種習氣斷盡,則真心自顯,自佛即證。說法者必因有聽法受法者而說,若機不相應則不說,說亦無益也。
【第80句】:【禪語人生】正因為我執的存在,才會有擔憂、恐怖、迷茫、孤獨。一旦認清我執只不過是紙老虎,一切痛苦自然解脫,你會發現:天地是如此廣闊。
【第81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用心處,皆是虛話。無心處,并非虛無。用心恰恰無,無心恰恰用。用心處違背了佛法的清凈,無心處又背離了佛法的從無而有。人生是一場突圍,是一場路過,是一場擁有,同樣,人生也是一場放手。到手了,一定要記住放手,有心獲得,一定要準備好哪一天失去。人生記住收獲,也要記住放手。
【第82句】:【修行智慧禪語】人生之尺,無處不在,長短不一,因人而異。人生有尺,社會有度,心靜則尺平,心明則尺準。當尺、度完美結合時,人生就有了方向,社會就有了規則,世界也會因此而美麗。心若寬,路就寬,把握人生的寬度,放寬心中的尺度,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第83句】:【禪心佛語】如果我們抱著一切從心開始、一切從我開始、一切從當下開始之信念,多一分承擔的精神,時時照顧自己的腳下,做本分事,那我們將永遠生活在希望當中。
【第84句】:【禪語人生】用不朽的“人”字支撐起來的美好風景,既有“雖體解吾猶未變兮”的執著吟哦,也有“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跌宕胸懷;既有“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崇高追求,也有“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放氣魄。
【第85句】:禪的解脫不是向外的,而是向內的;不是離開生活的,而是讓我們去改變對生活的態度;不是讓我們拋棄工作、學習、責任和義務,而是讓我們于工作、學習、責任和義務當中,心不失衡、不迷惑、不怨嘆、不計較;不是讓我們沒有感情,而是讓我們的情,變成大情,這情能融納到法界一切眾生,這就是大慈悲。
【第86句】:生活里我們要檢查自己那些逃避的念頭和拖延的理由,這個世界怎么樣,它和我們的心地是不是溫和有關系,和我們的心態是否友好有關系,這天下事就像牙齒咬舌頭,一切都在協調中存在。
【第87句】:博友對行者說,你既是微博老農,就別總種那幾種常規菜,人家會吃膩的,不如來點花樣,以常規菜為主,時鮮菜也種一點,還可以搞大棚菜、腌菜、醬菜,會有更多人喜歡你。行者想想,也是哈,我干嘛那么保守,什么好賣種什么嘛。又一想,不行啊,我就會種些常規菜,再說,時鮮菜的行情我又不懂。
【第88句】:【禪心佛語】微笑不花一分錢,卻給人送去溫馨;好話不費勁,卻能贏得他人的友誼。聰明的人尊重別人,就是對自己的愛;愚蠢的人傷害別人就等于傷害了自己。走得慢的人,只要不迷失方向,也比漫無目地原地徘徊的人走得快。選擇人生路很重要,在一條不適合自己的路上奔波,如同穿上一雙不合腳的鞋,會令我們十分痛苦。
【第89句】:【禪語人生】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在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這意味著,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么,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第90句】:在山區,沒有多少路是直的。這些彎彎曲曲的路,既是環境惡劣的反映,更是人們智慧與頑強的彰顯。環境惡劣,是既成的事實,誰也無法改變。生命的美麗,就在于懂得順應自然,于曲折之中走出自己獨特而美麗的人生之路。許多路,不是走不通,而是該轉彎了。人生許多幸福,總在拐角處。
【第91句】:【禪心佛語】看過一個禪宗公案:師父看見一個弟子在禪堂打坐,就過去罵他懶惰,不用功修行,卻贊美另一位弟子非常精進,可那位弟子正在寮房睡覺。打坐的弟子當然不解也不服。是啊,我們可能就都是那位禪堂打坐的弟子,在外相上煞有介事地用功,而在內心上,卻毫無進步。
【第92句】:【佛家靜心禪語】別人一發火,你就暴怒;別人一失落,你就緊張;別人一道歉,你就心軟。別人一怠慢,你就失落。你以為是自己是性格敏感,其實是被境所轉。如果想改變總隨著環境而喜而憂的現狀,就改變關注環境多于內心的習慣,改變以自我感受為中心的思想,勤修戒定以增加智慧吧。
【第93句】:【禪心佛語】沒人會把我們變的越來越好,時間也只是陪襯。支撐我們變的越來越好的是我們自己不斷進階的才華,修養,品行以及不斷的反思和修正。多讀書、多出去走走、多感受,到另外的圈子看看,不設限,不斷提升自己。
【第94句】:出家之孝,是割愛辭親,識心達本,深入無為之理,直趨解脫要道,這是報親恩的快捷方式,非但未來獲益,現世也能受用。光陰易逝、慈恩難忘,有親在堂就如活佛在世,應時時報恩,圓滿學佛之功。
【第95句】:【禪心佛語】釋迦牟尼佛說:一盞燈可以點燃成千上萬盞燈,在點亮其他燈的同時,自身的光明并不會因此而減弱。同樣,我們應當對更多人傳播自己的幸福竅訣,在與別人分享的同時,自己的幸福也不會因此而減少。
【第96句】:【禪心佛語】傷害,對于每個人,都是一道必經的風雨,如果我們把它看作風景,它就是風景;把它看成砥礪身心、增長智慧和才干的助緣,它就是良好的增上緣;把它看成凄風苦雨,它就是凄風苦雨。忍耐的過程是痛苦的,但結果卻是甜蜜的。不論是對逆境,對內在的煩惱還是外在的災禍,都要忍。
【第97句】:一息尚存,彌天惡猶可悔改,古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善念,隨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第98句】:【佛心禪語】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于一念,將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于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有些人,有些事,是可遇不可求的,強求只有痛苦。既然這樣,就放寬心態,順其自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閑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不讓自己活得累。
【第99句】:了知自身,觀心數法,若有喜相、愁相、瞋相、軟相、堅相,知已能除,猶如金師善知冷熱,不令失所。樂甘露味,雖處世法,身心不動,猶如須彌不為四風之所傾動。《優婆塞戒經》卷七.禪波羅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