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戲子穿上龍袍,成不了皇上】冒充沒有用,不可能成功。 馬烽《劉胡蘭傳》:“好人誰去她家?穿得闊要怎?唱戲的穿 上龍袍,也成不了真皇帝!”
【第2句】:【沒了頭的蒼蠅,亂撞一氣】釋義:比喻失去主宰,行為不能控制。例句:他們老人家越要以他們的眼睛當作我的眼睛,我就越想不用眼睛,而像沒了頭的蒼蠅似的,亂撞一氣。
【第3句】:【瘸子擔水——一步一步來】(歇)本指一步一步穩健地行走,轉指做事按部就班,不急于求成。
【第4句】:【男不男,女不女】(慣)既不像男的,又不像女的。形容人打扮得不倫不類,不像樣子。 也作男不像男,女不像女。 女不女,男不男。
【第5句】:【有明白兒子,不如有明白媳婦】(諺)有個明理孝順的兒子,不如有個賢惠的兒媳婦。舊指男主外,女主內,在料理家務、照顧老人生活方面,兒好不如媳婦好更實際。
【第6句】:【風吹墻頭草——東吹西倒,西吹東倒】見“房上的草——哪邊刮風哪邊倒”。
【第7句】:【以心度心,間不容針】(諺)間不容針:空隙之小容不下一根針。指以自己的心理來推測他人的心理,將心比心,就不會有多大的偏差。
【第8句】:【躲過了初一,躲不過十五】釋義:遲早逃脫不了,總會找到。例句:“……躲過了初一,也躲不過十五,將來總有抓住他的機會哩!”
【第9句】:太平洋搬家——翻江倒海
【第10句】:盲人敲鼓——瞎打一氣
【第11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諺)虎穴:老虎的洞穴。指不敢進入虎穴,就不能捉到老虎的崽子。比喻人不冒大的風險,就不能取得大的勝利。
【第12句】:【女大不由娘】(諺)指女兒長大了,自有主見,很多事就不聽母親的了。 也作女大不由娘作主。 女大不由母,兒大不由父。
【第13句】:【不是強龍不過江】(諺)比喻沒有高強的本領,就不敢承擔重任。
【第14句】:【哪個貓兒不吃腥】釋義:比喻人有貪財、好色之欲。例句:婆惜道:“可知哩!常言道:‘公人見錢,如蠅子見血。’他使人送金子與你,你豈有推了轉去的?這話卻似放屁!做公人的‘哪個貓兒不吃腥?’‘閻羅王面前,須沒放回的鬼!’……”
【第15句】:新修的馬路——沒轍
【第16句】:【狗吃屎】(慣)形容人身體向前摔倒、嘴啃地皮的樣子。多含譏諷義。
【第17句】:【打著紅旗反紅旗】以革命的名義進行反革命活動。王蒙 《相見時難》:“藍佩玉可能不可能是打著紅旗反紅旗的特 務?”
【第18句】:【老頭子】“老頭子”在現實生活中是個常用詞,有多種用意。年紀大的男子常被稱為“老頭兒”或“老頭子”。在北方,“老頭子”一詞,多是上年紀的妻子對老伴的昵稱。在某些場合下,還指權威高、有威望、歲數大的人。但有時候“老頭子”卻似乎含有一些輕視的意思,讓被叫者認為是嫌自己太老,不中用了。甚至還帶有蔑視或謾罵的意思,如“那臟老頭子。”那么,它源出哪里呢?《清朝野史大觀》記載:乾隆三十六年,紀的被任命為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官,負責編修《四庫全書》。盛夏的一天,紀的因體胖,經不起炎熱酷暑,便盤起發辮,脫掉上衣,袒胸露背地坐在幾案旁校閱書稿。不巧的是,乾隆帝這時踱步走進館來。紀的想穿衣服已經來不及了,便一骨碌鉆人案下,用幃幔裹住身體。過了一會,紀的以為乾隆帝已經走了,便探出頭問館中人:“老頭子已經走了嗎?”話音剛落,他就發現“老頭子”還在他身旁坐著,兩眼正瞪著他在看呢!登時就把他嚇出了一身冷汗。乾隆聽見這句話后一臉冰霜地質問紀的:“‘老頭子’三個字作何解釋啊?”大家都為他捏著一把汗,因為如果被視為對皇帝不敬,是犯殺頭的死罪。誰知紀的跪在地上,靈機一動,非常從容地回答:“萬壽無疆之謂‘老’,頂天立地之渭‘頭’,父天母地之謂‘子’,故簡稱為‘老頭子’。”乾隆聽罷他的解釋,雖然知道是巧言辯解,但這番話也著實中聽,就轉怒為喜地說:“朕就原諒你這樣信口亂叫之罪了。” 從此,紀曉嵐發明的“老頭子”三字便在社會上流傳開來。官場中,常有人效仿他,背后稱自己的上司為“老頭子”。從它的出處看,“老頭子”是一種調侃。
【第19句】:【鳩占雀巢——反客為主】(歇)鳩:鳩鴿類鳥的統稱,常指山斑鳩和珠頸斑鳩。指顛倒了主客關系,客人成為主人。
【第20句】:【老虎借豬,有進沒出】釋義:強行奪取,不付代價。例句:“連個價錢也不容說定,就硬逼著把豬宰了。可是至今,連一文錢也不給。”說到這里,她揩著眼淚說:“大老板呵,你替我們想想,這不是合著了那句老話‘老虎借豬,有進沒出’么?”
【第21句】:【搭在弦上的箭——一觸即發】(歇)本指一觸動箭就發射出去,轉喻事態發展到非常緊張的地步,馬上就會發生嚴重的事情。
【第22句】:【平不過水,直不過線】建筑業行話。建筑要找直線,找水 平。借指為人處世要公平正直。電視劇:“搞建筑和做人是 一個理。平不過水,直不過線。”
【第23句】:【木門對木門,笆門對笆門】釋義:笆門:用竹子或樹枝等編成的門。比喻富人家配富人家,窮人家配窮人家。多指聯姻。例句:那年頭,兒女作親,是木門對木門,笆門對笆門。一來是兩家老人先前說過成親的話,不好改口;二來是雙方家境都很貧寒,再難找到合適的人家。
【第24句】:【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崗哨眾多。成語:戒備森嚴。劉紹 棠《漁火》:“八里橋南北,二十九軍的士兵持槍荷刀,三步一 崗,五步一哨。”
【第25句】:進了棺材還比賽——死不認輸
【第26句】:【鐵石心腸也落淚】形容感人之深,令人掉淚。香港唐人 《金陵春夢》:“男女老少哭聲震天,喊聲動地,十里之外都能 聽到,鐵石心腸也得落淚。”
【第27句】:【人老不算老,心老才算老】(諺)指生理上的衰老不能算老,心理上的衰老才是真正可怕的。
【第28句】:【誰的孩子誰抱走】各自負責。《北京日報》( 1987,1,7): “市政府還規定,征地拆遷本著誰的孩子誰抱走的原則,由 管線沿途各區、鄉人民政府負責。”
【第29句】:【初八二十三,整天見海灘】釋義:農歷每月初八和二十三這兩天潮水最小,整天能看到海灘。這是漁民總結出的潮水規律。例句:老七說:“你沒聽說嗎?‘初八二十三,整天見海灘’,這幾天去趕海正是時候呢。”
【第30句】:菜瓜打鑼———錘子買賣;一錘子交易
【第31句】:敲著飯碗討吃的——窮得叮當響
【第32句】:【四面燒香,八面求佛】到處求人。《人民日報》( 1982,9, 18):“合江地區八個縣擴大經委權限,改變多頭領導,企業 辦事再不用四面燒香,八面求佛了。”
【第33句】:【百聞不如一見】釋義:聽到不如看到可靠。強調親眼看見很重要。例句:孫主任立刻笑了:“哦,你就是李秋蘭同志?哈哈,百聞不如一見哪!”
【第34句】:【大旱之望云霓】(慣)云霓:烏云和彩虹,下雨的征兆。大旱的時候人們渴望下雨。形容對某事期盼的心情十分迫切。
【第35句】:老張家的雞把老李家的碗蹬掉在地上打爛了,老張太太和老李太太吵上了。看熱鬧的人唯恐吵得不兇,更是雞一嘴鵝一嘴地慫恿著。孫爺爺路過此地,笑哈哈地說:“小孩子家喜哄,老媽子家喜寵。大伙多寵寵,就會更有好戲看了。(安徽·利辛)
【第36句】:【貞潔女子街上走,板壁縫里出妖精】(諺)大街上行走的往往是貞潔女性,尋歡偷情的女性往往守在屋里不露面。指女性是否貞潔,并不在于是否在公眾場合露臉。
【第37句】:【開船便遇打頭風】謂事情開始就遇到阻力。成語:出師 不利。清代《兒女英雄傳》:“屋漏更遭連夜雨,船行又遇打 頭風。偏偏從工完這日下雨起,一連傾盆價的,下1 的大雨。”
【第38句】:【趕人不要趕上】(諺)指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人逼到無路可走的地步。 也作趕人不過百步。 拉弓不可拉滿,趕人不可趕上。
【第39句】:爸爸把買好的化肥又賣了,說當時化肥好買。誰知到用化肥時,卻怎么也買不到。媽媽說:“你這是賣了兒招女婿。”(河北·大城)
【第40句】:大理石做門匾——牌子硬
【第41句】:馬背上掛馬掌——離蹄(題)太遠
【第42句】:【大富由命,小富由勤】(諺)指發大財要靠有好的命運,好的機遇;能過上小康生活則憑的是自身的勤勞苦干。 也作“大富由天,小富由人”。
【第43句】:【 啞巴夢見娘,說不出的苦】內心痛苦,無法訴說。類似的: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成語:有口難言。清代《儒林外 史》:“早晨開船,這客人情思還昏昏的,到了此刻看見被囊 開了,才曉得被人偷了去。真是啞子夢見媽,說不出來的 苦!”
【第44句】:【一頭放水,一頭放火】兩頭使壞。明代《金瓶梅》:“當初只 因潘家那淫婦,一頭放水,一頭放火,架的舌,把一個好媳婦 兒生生逼勒的上吊死了。”
【第45句】:【敬酒不吃吃罰酒】敬酒可以謝絕,罰酒必須吃。引申為: 不識抬舉,客氣不行,只能強迫執行。香港唐人《金陵春 夢》:“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你們別理她,我也不管,看她把 我怎么辦!”
【第46句】:【煩惱不尋人,人自尋煩惱】(諺)煩悶苦惱并沒有找上門來,都是人自尋自找的。指一切煩惱都是人自身行為造成的,不必推向客觀。
【第47句】:【毛筆】毛筆是文房四寶之第一寶。相傳,蒙恬是毛筆的始祖。《史記》記載:“秦始皇命太子扶蘇與蒙恬筑長城以御北方匈奴,蒙恬取山中之兔毛以造筆。”《文房四譜》上也記載:“昔日蒙恬造筆,以拓木為管,鹿毛為柱,兔毛為被,此乃謂蒼毫也。”《博物志》云:“秦之蒙恬取狐貍毛為柱,兔毫為被以書。”史書言之鑿鑿,稱蒙恬是毛筆的發明者。其實,在蒙恬之前就已出現了毛筆。從出土的秦之前的彩陶花紋,商代的甲骨文上就可覓到些許用筆的跡象。東周的竹木簡、縑帛上已廣泛使用毛筆來書寫。在湖北省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了春秋時期的毛筆,是目前發現最早的毛筆。其后,湖南省長沙市左家公山出土了戰國筆,這些實物都比蒙恬早。可見,史書因局限性也偶有疏忽。
【第48句】:【散步】飯后散步是人們的一種習慣,有諺贊日:飯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那么散步這種習慣是怎么形成的呢? “散步”這個詞的產生與古人食藥風氣有關。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大夫追求延年益壽,盲目服用“五石散”,成了風氣。所謂“五石”,包括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鐘乳、硫黃五種礦物質,這是主要成分,此外還包括萎根、防風、桔梗、海蛤、白術、人參等藥材搭配。服藥后,不能靜臥休息,必須行走,以刺激藥性發作。原因是藥物中某些成分含較大的毒性,會對人體構成傷害。服藥后,若能使藥性發作,身體發熱,就能減輕毒性對身體的傷害。藥性的呈現,被稱為“散發”,散發說明藥已得力。如果藥性不顯,甚至會有生命危險。服藥后行走,目的是藥性顯現,這叫做“行散”。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認識到,服用“五石散”,不僅不能延年益壽,反而對身體有害。于是,自唐代以后,服“五石散”之風趨于衰落,而“行散”這種漫步的方式卻對身體有益,被人們保留下來了。“行散”就是有目的的散步,現在意義上的“散步”已與服藥行散脫了鉤,變成了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第49句】:【小兒欲得安,無過饑與寒】(諺)要想讓小兒平安,最好的辦法是不讓他吃得過飽,穿得過暖。指經常讓小孩受點饑寒,反而會少生疾病。
【第50句】:【路見不平,也有向燈向火】(諺)向燈向火:燈火不是一碼事,代指這一邊和那一邊。指遇到不公平的事,總有人出來說話,有向這邊的,有向那邊的。
【第51句】:肚子里長草——鬧饑荒
【第52句】:荒墳上耍大刀——嚇死鬼
【第53句】:【程咬金,三板斧頭】釋義:程咬金:唐初大將,《說唐》中說他與人交戰,就是開頭三板斧厲害,以后就沒勁兒了。比喻做事莽撞、毛躁,虎頭蛇尾。例句:小其皺了皺眉,對達南做這事不假思索有點意見,他說:“你老是這樣,程咬金,三板斧頭,不前思后想。”
【第54句】:【一人藏得巧,百人找不到】某人收藏的東西,別人很難尋 找。《小說月報》(1980,9):“一人藏得巧,百人找不到,雖幾 經風險,這份珍貴的資料竟在柴桶內安然無恙。”
【第55句】:【單面鼓一面鑼】釋義:比喻獨自發號施令。例句:你徐某得意,一人號令大家聽令。喜歡單面鼓一面鑼。
【第56句】:寒冬臘月作報告——冷言冷語
【第57句】:【抓住船板就是命】找到了救助的方法。圖書:“正苦干無 計,抓住船板就是命,便想利用這機會喘息一下。”
【第58句】:【點心】“點心”指糕餅之類的食品。《唐書》記載:唐鄭傪為江淮留后,家人備夫人晨饌,夫人謂其弟日:“治妝未畢,我未及餐,爾且點心。”同書又引周暉《北轅錄》云:“洗漱冠飾畢,點心已至。”唐書說明“點心”為饅頭、餛飩、包子等,由此可知點心古時亦指晨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吃早飯一般叫吃“早點”,顯然還保留著“點心”與早晨的飲食有關的意義。清顧張思的《土風錄》卷六“點心”條下云:“小食日點心……”可見,清時“點心”與今接近。那么,“點心”源自哪里呢?相傳東晉時期有一大將軍(一說是南宋時期的梁紅玉),見到戰士們日夜血戰沙場,英勇殺敵,屢建戰功,甚為感動,隨即傳令烘制民間喜愛的美味糕餅,派人送往前線,慰勞將士,以表“點點心意”。從那以后,人們便將美味糕餅統稱為“點心”,并且一直沿用至今。現在我們所說的“點心”雖仍以糕餅為主,但已不限于此,一些隨意的小零食也包括在這個范圍內了。
【第59句】:【關著門兒家里坐,禍從天上來】見“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第60句】:【唯食忘憂】(諺)指人很難排除憂愁煩惱,只有在吃飯的時候可以暫時忘掉。 也作“唯食可以忘憂”。
【第61句】:【人不求人一般高】(諺)人只要無求于人,自然就不會看人的眉高眼低,就不會低人一等。指人要想在人格上不受制于人,最好是不伸手求人。
【第62句】:【鳥兒飛過都有影】(諺)比喻人的所作所為總會留下痕跡。 也作“鳥飛有影,風過有聲”。
【第63句】:【 稂不稂,莠不莠】稂,莠,均為田中類似禾苗的野草。比 喻人沒出息,不成材。成語:不稂不莠。清代《儒林外史》: “人生世上,難得的是這碗現成飯,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 幾時?”
【第64句】:【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見“喊天天不應,呼地地無門”。
【第65句】:遍山都是草——沒樹(輸)
【第66句】:【狐貍精轉世的——心眼稠】(歇)轉世:迷信指投生。稠:多。 指壞心眼太多。常含譏諷意味。
【第67句】:【富易交,貴易妻】見“貴易交,富易妻”。
【第68句】:【好漢不打上門客】(諺)英雄好漢不慢待那些好意上門來的人。指凡能上門,都應以客禮相待,即使彼此不和,也應寬恕。
【第69句】:【眼里揉不進沙子】眼皮內有細小異物就感不適,借指不 能夠容忍,不容侵害。老舍《駱駝祥子》:“劉四爺眼里不揉 沙子。把前前后后 所聞所見都擱在一處,他的心中已明白 了八九成。”
【第70句】:【一人吃齋,十人念佛】原指宗教影響,借指做事帶動了別 人。《平妖傳》:“常言道:一人吃齋,十人念佛。因這楊巡檢 夫妻好道,連這老門公也信的,見婆子說話有些古怪,便認 真了。”
【第71句】:【大魚奔深水】釋義:比喻有本事的人向往重要部門或大單位。例句:“縣上水就深,省里的更深。”朱升瑤瑤鞭桿,大魚奔深水、古今一理。”
【第72句】:修成仙的黃貔子(黃鼠狼)——害人精
【第73句】:【黃鼠狼給雞拜年】釋義:比喻偽裝友好,別有用心。例句:珍兒聽到這里,擰著身子說:“快去你的吧!黃鼠狼給雞拜年,誰聽你那一套!”
【第74句】:【不依規矩,不成方圓】釋義: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比喻不按照法則或規矩辦事,事情辦不好。“依”又作“以”。例句:這都是廠里造船造機亂哄哄的形勢造成的,不依規矩不能成方圓嘛!你缺少一套必要的管理制度,一些落后的人當然會鉆空子!
【第75句】:【見了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搭拉話】見“管丈母娘叫大嫂子——沒話找話”。
【第76句】:中午,媽媽一邊忙著做飯,一邊叫正在看電視的哥哥去翻翻房頂曬著的麥子。哥哥正看在興頭上,不耐煩地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媽,吃了飯再說吧!”媽媽聽了生氣地說:“你這孩子,餓了喘,飽了懶,不飽不餓又不想動彈,快去!”(河南·社旗)
【第77句】:【地在人種,戲在人唱】釋義:說明做事要靠主觀努力。例句:“收罷麥你先上這一茬糞,秋天收罷秋你再狠狠上它一茬,要不了三年,就喂過來了。常言說:‘地沒壞地,戲沒壞戲,地在人種,戲在人唱’。”
【第78句】:【破題兒第一遭】破題,八股文開頭兩句。借指開端,首 次。類似的:開宗明義第一回。《傅雷家書》:“像這樣不打 草稿隨手翻譯,在我還是破題兒第一遭。”
【第79句】:【揭底就怕老鄉親】(諺)揭底:揭開見不得人的老底。指老鄉親最知底細,要揭發老底,最有效的還是知情的老鄉親。
【第80句】:【拿著黃牛便當馬】(慣)比喻隨便拉人來替罪。也比喻拿不合格的來頂替。 也作“拿了黃牛當馬騎”。
【第81句】:順了哥心失嫂意——難得兩全
【第82句】:【桃李滿天下】桃李,指結出的果實。指培養了很多人才。 姚雪垠《李自成》:“他想,黃、葉二人都是有名的朝臣,而黃 更是當代大儒,海內人望,不惟桃李滿天下,而且不少故舊 門生身居顯要。”
【第83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諺)指丈母娘愛女兒,自然就喜歡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親。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第84句】:【扁擔長的“一”字都認不得】(慣)指人不識字。
【第85句】:一個臭皮匠,沒有好鞋樣:兩個臭皮匠,做事好商量;三個臭皮匠,合個諸葛亮。
【第86句】:【 伸頭是一刀,縮頭是一刀】前進后退都沒有活路。歷史圖 書:“伸頭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無處不是死境。”
【第87句】:【要罵無好口,要打無好手】見“廝打沒好手,廝罵沒好口”。
【第88句】:臘月三十吃年飯——團圓
【第89句】:【過耳之言,不可聽信】(諺)過耳之言:毫無根據的傳言。指不可聽信道聽途說的傳言。 也作“過耳之言,不足為憑”。
【第90句】:【貨到街頭死】(諺)遠途販運來的貨物,只要上市,便沒退路,不論價高價低,都得脫手賣掉。指做生意要獲得可靠信息,盲目販運沒出路。
【第91句】:【 整簍灑油,滿地撿芝麻】大處浪費,小處節儉。類似的:大 海潑油,路上撿芝麻/大路上撿芝麻,大缸倒香油/大罐子潑 油,蚊子屁股上挖脂。老舍《青年突擊隊》:“那么多洋灰,沒 人給蓋上,一下雨就全完,可是你去撿釘子?大簍灑油,滿 地撿芝麻!
【第92句】:【惡人先告狀】(諺)指惡人做了傷害別人的事,為轉移目標,洗脫自己的罪名,往往搶先告狀。也指人自身做了缺理事,反在人前制造輿論,指責別人。 也作“壞人先告狀”。
【第93句】:扳手緊螺帽——絲絲入口(扣)
【第94句】:【沒事人一大堆遇事沒有反映】好像什么也沒發生。成 語:若無其事。清代《紅樓夢》:“奶奶不敢惹人家,何苦來拿 我們小軟兒出氣呢?正經的,奶奶又裝聽不見,沒事人一大 堆了。”
【第95句】:新聞中播出了又一個仿造人民幣的犯罪團伙被捕獲的消息,爸爸高興地說:“栽李不結桃,假的真不了。那些黑心人早晚會被嚴懲的。”(福建·福州)
【第96句】:開著收音機聽戲——聽見看不見;聞聲不見人
【第97句】:布袋里盛貓——裝迷糊
【第98句】:鏡子里的鮮花——空好看;好看不好拿
【第99句】:穿著拖鞋走路——邁不開步
上一篇:幼兒園秋游的方案匯編2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