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發電廠的媒體報道
一、直面嚴峻的節能形勢 今天的GDP能耗公報給我們帶來的感覺是沉甸甸的:“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5年節能目標是,單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今年節能目標是,單位GDP能耗要降低4%左右;而現實是,上半年能耗不降反升。
雖然同比只上升0.8%,但這個對比仍凸顯了我國節能形勢的嚴峻
為實現節能目標,今年以來已經有不少新舉措出臺。
例如,我國GDP能耗公報制度問世,并于6月首次公布了2005年分地區的單位GDP能耗情況,今天又公布了上半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公報;為了加強重點耗能企業節能管理,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辦、國家統計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在鋼鐵、有色、煤炭、電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紡織、造紙等9個重點耗能行業組織開展千家企業節能行動;有關部門編制了《“十一五”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實施意見》;國家發改委安排了
【第5句】:4億元國債資金支持98個重點節能項目;前不久,國家發改委還與地方及中央重點企業簽訂了45份節能目標責任書。
這一系列重大舉動,為全社會營造了節能降耗的良好氛圍。
但是,為什么節能降耗的進展仍然不盡如人意呢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單位GDP能耗數倍于發達國家,這主要是經濟結構不合理造成的。
目前,我國經濟增長過于依賴第二產業,而低能耗的第三產業發展滯后、比重偏低。
從工業內部結構看,高耗能行業的比重大,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行業比重低。
因此,節能要取得明顯成效,首先要提高第三產業以及高技術產業的比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經濟結構不是一年兩年就能形成,其調整也必須假以時日。
由此,我們要認識到,節能降耗對中國來說,任務非常艱巨,道路非常遙遠,必須持之以恒地加大工作力度,落實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和相關措施。
除了結構問題,觀念問題也應該重視。
關于節能的重要性,應該說中央政府強調的很多,建設節約型社會的目標也已廣為人知。
但全社會的能源憂患意識,特別是地方政府對節能問題的重視,仍然有待強化。
我們不難看到,目前,地方政府的發展思路還沒有完全轉到科學發展觀上來,而企業在熱衷于投資上項目時還缺乏節能意識。
雖然國家已經開始分解節能指標,并與地方簽訂落實目標的責任狀,但一時還很難看到效果和制約作用。
在全民參與節能方面,健康、文明、節儉、適度的消費理念還沒有普遍建立,節約型消費模式還沒有形成。
我們必須直面嚴峻的節能形勢,但我們也沒有理由悲觀。
我國能源利用效率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這些差距說明我們節能的潛力很大。
也就是說,通過增加投入以及推廣運用先進技術等方面的主觀的努力,節能是可以取得明顯成效的。
當然,做到這些需要從法制建設、管理體制、激勵機制等方面整體推進。
值得樂觀的是,黨中央、國務院對節能問題高度重視,重大舉措和政策一個接一個地推出,國務院又即將下發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
只要我們明確目標,堅定步伐,狠抓落實,節能工作一定會開創新局面。
二、節能須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全社會節能措施成效顯著 近年來,在國家發改委、全國總工會等部門每年舉辦一次全國節能宣傳周活動的同時,發改委、建設部、質檢總局等部門相繼制定實施了《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節約用電管理辦法》、《民用建筑節能管理規定》、《中國節能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等法規規章。
還編制了節能中長期專項規劃,確定了工業、建筑等重點節能領域,啟動了十大重點節能工程。
有20多個省、區、市頒布了70多項節能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
上海市、山西省人大常委會今年還專門制定了進一步加強節能工作的決定。
上海、甘肅等6個省、區、市建立了節能監察中心。
浙江、廣東、山東等地把節能納入各級政府和干部的考核考評體系。
浙江省各地市普遍設立了節能專項資金。
山東、遼寧、深圳積極扶持節能服務公司發展,推動形成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服務新機制。
北京、天津率先實施新建建筑節能65%的設計標準。
每年迎峰度夏期間,上海的空調用電量要占到全市電力負荷的40%以上,而目前大多數空調的能效比很低。
因此,上海宣布對家用空調提前試行更高的能效標準,即通過提高市場準入門檻來達到節能。
按照國家標準,空調產品目前的能效比標準為
【第2句】:6,2010年要求達到
【第3句】:4。
而上海規定,從明年開始,凡是進入上海市場的空調產品,能效比必須達到
【第3句】:2。
為確保完成湖北省政府制定的全省萬元GDP能耗下降4%的目標,2006年下半年,湖北實施“百家企業節能工程”。
以冶金、石化、建材、電力等年耗能總量10萬噸標煤以上企業為重點,著力抓好100戶重點能耗企業的節能工作,確保百戶重點能耗企業今年節能120萬噸標煤以上。
為降低萬元GDP能耗,寧夏計劃采取多種措施。
2008年以前,寧夏將關停50萬千瓦以下小火電機組,共計關停容量為300萬千瓦,此舉可年減少煤耗100萬噸,同時嚴格限制企業建設自備電廠,提高燃煤機組的電煤利用效率。
遼寧省采取5個方面的措施:建立萬元GDP能耗指標統計、公報制度,加強對重點用能單位的監控;建立節能降耗目標責任制;啟動循環經濟試點;淘汰落后產能和推進法規體系建設。
2006年遼寧省計劃關閉50處小煤礦,上半年已關閉20處。
能源形勢嚴峻亟待依法治理 從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檢查的情況看,我國能源形勢相當嚴峻,節能工作不能適應我國能源短缺的基本國情,遠不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
我國是能源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
石油、天然氣人均剩余可采儲量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第7句】:7%和
【第7句】:1%,儲量比較豐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第58句】:6%。
近年來能源消費急劇增長,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制約,直接威脅國家經濟安全。
2005年煤炭產量達
【第21句】:9億噸,比2000年翻了一番,仍不能滿足需要。
石油凈進口量由2000年的0.76億噸,迅速增長到2005年的
【第1句】:43億噸。
與能源短缺形成強烈反差的是能源浪費驚人。
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只有33%,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左右;2003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第3句】:1倍。
近年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不降反升,按2000年價格計算,2002年—2004年分別為
【第1句】:
【第30句】:
【第1句】:
【第36句】:
【第1句】:43噸標準煤\\\/萬元,2005年與2004年持平,2006年上半年同比上升0.8%。
“十五”期間,能源消費彈性系數(能源消費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速度之比)年均為
【第1句】:04,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值。
據測算,如果今后15年能源消費彈性系數年均控制在
【第1句】:0,2024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將超過50億噸標準煤,這是我國根本無法承受的。
目前,我國工業能耗占全國一次能源消費的70%左右,其中鋼鐵、建材、化工、石油加工及煉焦、有色金屬等高耗能行業占到了工業總能耗的69%。
同時,高耗能的一般加工工業生產能力過剩,產業集中度低,小企業多,技術水平不高,增加了能源消耗。
2005年,我國具有煉鐵、煉鋼生產能力的鋼鐵企業有871家,平均每家企業粗鋼產量約40萬噸,18家產能500萬噸以上的企業,產量僅占全國粗鋼產量的46%。
而2004年,日本4家鋼鐵企業的產量就占其粗鋼產量的73%,俄羅斯5家企業產量占79%,韓國2家企業產量占82%。
我國的能源結構以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為主,不可再生能源在生產和消費總量中分別占
【第92句】:1%和
【第92句】:7%,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使用比例偏低。
節能技術的研發推廣跟不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少。
現有技術水平普遍較低,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明顯差距。
2004年火電供電煤耗每千瓦時為379克標準煤,比國際先進水平高67克;大中型企業噸鋼可比能耗為705千克標準煤,比國際先進水平高95千克;電解鋁交流電耗為每噸15080千瓦時,比國際先進水平高980千瓦時;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相當于氣候相近發達國家的2倍至3倍;載貨汽車百噸公里油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出1倍以上;我國現有各類電動機總功率約
【第4句】:2億千瓦,運行效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10個百分點以上,相當于每年多消耗電能約1500億千瓦時。
策略點評報告:電力、水、燃氣漲價對成本的影響有多大?麻煩告訴我
主要火電廠2008年電力供應保障“三公”發電量獎懲考核辦法 第一條 為確保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需要,實現省政府對電力保障工作提出的目標要求,保證我省電力運行正常、穩定,鼓勵發電企業在電力供應緊張時多購儲電煤、多發電,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經貿委關于福建省2008年電力迎峰度夏保障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閩政辦〔2008〕71號)的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考核對象為:后石電廠(裝機容量420萬千瓦)、華電可門電廠(裝機容量180萬千瓦)、華能福州電廠(裝機容量140萬千瓦)、國電江陰電廠(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大唐寧德電廠(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嵩嶼電廠(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國電南埔電廠(裝機容量60萬千瓦)、龍巖坑口電廠(裝機容量54萬千瓦)、漳平電廠(裝機容量20萬千瓦)、漳平發電有限公司(裝機容量20萬千瓦)、永安電廠(裝機容量20萬千瓦)、龍巖恒發電廠(裝機容量10萬千瓦)。
后石電廠7號機、華電可門電廠3號機根據我省要求的正常投運期限,從7月31日起列入考核范圍。
第三條 本辦法規定的年度“三公”電量考核時間為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電煤庫存考核時間從2008年7月31至2008年12月31日。
電工工程報告寫什么
第一章:中國電力工程發展綜述第一節:電力工程定義及特點一、電力工程定義二、電力工程特點(一)火電工程施工特點(二)送電工程施工特點(三)變電工程施工特點第二節:電力工程行業政策環境一、電力工程管理體系二、電力建設相關政策三、電力行業發展規劃第三節:電力工程行業經濟環境一、GDP 增長情況分析(一)國家 GDP 增長情況(二)GDP 與電力的相關性二、工加值增長情況分析(一)工業增加值增長情況(二)工業增加值與電力的相關性第二章:中國電力工程行業總體狀況第一節:電力行業運營狀況分析一、電力市場供給情況(一)電力供給總量分析(二)電力供給結構分析二、電力市場需求情況(一)電力需求總量分析(二)電力需求結構分析三、電力供需形勢預測第二節:電力工程投資情況分析一、電力工程投資規模二、電力工程投資結構三、電力工程建設規模(一)電源建設規模(二)電網建設規模四、電力工程投資規劃第三節:電力工程行業競爭狀況一、行業競爭情況分析二、行業大企業競爭優勢三、行業重大投資兼并重組四、電力工程行業存在問題第三章:中國電力工程造價管理分析第一節:電力工程造價管理概述一、電力工程造價的構成(一)電力工程定額(二)電力工程建設費用二、電力工程造價管理的特點(一)電力工程造價管理的多主體性(二)電力工程造價管理的階段性(三)電力工程造價管理的動態性(四)電力工程造價管理的系統第二節:電力工程造價管理決策階段分析一、決策階段管理現狀二、決策階段存在的問題三、決策階段影響因素分析四、決策階段的改進措施第三節:電力工程造價管理設計階段分析一、設計階段管理現狀二、設計階段存在的問題三、設計階段影響因素分析四、設計階段的改進措施第四節:電力工程造價管理招投標階段分析一、招投標階段管理現狀二、招投標階段存在的問題三、招投標階段影響因素分析8四、招投標階段的改進措施第五節:電力工程造價管理施工階段分析一、施工階段管理現狀二、施工階段存在的問題三、施工階段影響因素分析電力工程行業四、施工階段的改進措施第四章:中國電力工程管理模式分析第一節:CM 模式分析一、CM 模式的定義二、CM 模式的分類三、CM 模式的優點四、CM 模式的適用工程五、CM 模式的應用第二節:PMC 模式分析一、PMC 模式的形式及特點二、PMC 模式的比較三、PMC 模式的適用工程四、PMC 模式的意義第三節:EPC 模式分析一、EPC 模式的定義二、EPC 模式的特點三、EPC 模式的適用工程四、EPC 模式的風險防范五、EPC 模式的應用第四節:其他模式分析一、籌建處模式分析(一)籌建處模式的特點(二)籌建處模式的缺陷二、分島分包模式分析(一)分島分包模式的特點(二)分島分包模式的缺陷第五章:中國電力工程各細分領域分析第一節:電力工程監理一、電力工程監理市場發展概況二、電力工程監理市場競爭情況三、電力工程監理企業面臨的挑戰四、電力工程監理企業應對措施五、電力工程監理企業發展建議第二節:電力工程勘察設計一、電力工程勘察設計市場發展概況(一)運營規模分析(二)盈利能力分析(三)業務結構分析(四)科研投入情況二、電力工程勘察設計市場競爭情況三、電力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四、電力工程勘察設計市場發展前景第三節:電力工程施工一、電力工程施工市場發展概況二、電力工程施工企業競爭力分析三、施工企業競爭力的培育途徑四、電力工程施工市場發展趨勢第四節:電力工程調試一、電力工程調試市場發展概況業三、電力工程調試市場發展趨勢四、電力工程調試企業發展戰略(一)電力工程調試企業發展戰略(二)針對上述戰略應采取的保障措施第六章:電力工程細分市場投資建設分析第一節:電源工程投資建設分析一、火電工程建設分析(一)火電建設政策環境(二)火電建設投資分析(三)火電裝機容量分析(四)火電重點建設工程
【第1句】:已建重點工程
【第2句】:在建、擬建重點工程(五)火電工程造價分析(六)火電建設發展規劃及趨勢二、水電工程建設分析(一)水電建設政策環境(二)水電建設投資分析(三)水電裝機容量分析(四)水電重點建設工程
【第1句】:已建重點工程
【第2句】:在建、擬建重點工程
【第3句】:抽水蓄能電站工程5電力工程行業(五)水電工程造價分析(六)水電建設發展規劃及趨勢三、核電工程建設分析(一)核電建設政策環境(二)核電建設投資分析(三)核電裝機容量分析(四)核電建設工程分析
【第1句】:已建核電工程
【第2句】:在建、擬建核電工程(五)核電工程造價分析(六)核電建設發展規劃及趨勢四、風電工程建設分析(一)風電建設政策環境(二)風電建設投資分析(三)風電裝機容量分析(四)風電重點建設工程
【第1句】:已建重點工程
【第2句】:在建、擬建重點工程(五)風電工程造價分析(六)風電建設發展規劃及趨勢五、生物發電工程建設分析(一)生物發電建設政策環境(二)生物發電裝機容量分析(三)生物發電建設投資分析(四)生物發電重點建設工程
【第1句】:已建重點工程
【第2句】:在建、擬建重點工程六、光伏發電工程建設分析(一)光伏發電建設政策環境(二)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析(三)光伏發電重點建設工程
【第1句】:已建重點工程
【第2句】:在建、擬建重點工程(四)光伏發電建設發展規劃及趨勢第二節:輸變電工程投資建設分析一、電網投資分析(一)電網投資規模分析(二)電網投資結構分析(三)智能電網投資分析
【第1句】:智能電網投資規模
【第2句】:智能電網投資結構(四)特高壓電網投資規模(五)“十二五”電網投資規劃分析二、電網建設分析(一)電網建設規模分析(二)電網各環節建設分析
【第1句】:輸電環節建設分析
【第2句】:變電環節建設分析
【第3句】:配電環節建設分析(三)智能電網試點項目建設(四)特高壓電網項目建設三、輸變電工程造價分析四、電網建設發展趨勢第七章:重點地區電力工程建設分析第一節:江蘇電力工程建設分析一、江蘇電力供需形勢分析二、江蘇電力工程建設需求三、江蘇電力工程項目分析0(一)電源工程項目分析(二)輸變電工程項目分析四、江蘇重點電力工程企業五、江蘇電力建設規劃分析0第二節:廣東電力工程建設分析一、廣東電力供需形勢分析二、廣東電力工程建設需求三、廣東電力工程項目分析(一)電源工程項目分析(二)輸變電工程項目分析四、廣東重點電力工程企業五、廣東電力建設規劃分析第三節:山東電力工程建設分析一、山東電力供需形勢分析二、山東電力工程建設需求三、山東電力工程項目分析(一)電源工程項目分析(二)輸變電工程項目分析四、山東重點電力工程企業電力工程行業五、山東電力建設規劃分析第四節:內蒙電力工程建設分析一、內蒙電力供需形勢分析二、內蒙電力工程建設需求三、內蒙電力工程項目分析(一)電源工程項目分析(二)輸變電工程項目分析四、內蒙重點電力工程企業五、內蒙電力建設規劃分析一、河南電力供需形勢分析二、河南電力工程建設需求三、河南電力工程項目分析(一)電源工程項目分析(二)輸變電工程項目分析四、河南重點電力工程企業五、河南電力建設規劃分析第六節:浙江電力工程建設分析一、浙江電力供需形勢分析二、浙江電力工程建設需求三、浙江電力工程項目分析(一)電源工程項目分析(二)輸變電工程項目分析四、浙江重點電力工程企業五、浙江電力建設規劃分析
【前瞻產業研究院團隊】為您解答=====滿意請采納為滿意答案吧====
我國能源工業發展取得的突出成就有哪些
我國能源發展取得的成績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我們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
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都把能源作為關系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戰略問題,擺在重要地位,傾注了大量心血。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各地區、各部門長期的、共同的努力下,我國能源工業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這突出表現在六個方面: 第一,能源供給能力逐步增強。
新中國成立前,我國一次能源生產能力很低,1949年僅為0.237億噸標準煤。
半個多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能源生產快速發展,2005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
【第20句】:6億噸標準煤,是1949年的87倍,是改革開放初的
【第3句】:29倍,約占全球能源總產量的
【第13句】:6%,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產國。
煤炭,產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達到
【第21句】:9億噸,是新中國成立初的68倍、改革開放初的
【第3句】:5倍。
石油和天然氣,2005年,原油產量達到
【第1句】:81億噸,是新中國成立初的1508倍、改革開放初的
【第1句】:74倍,居世界第6位。
天然氣產量達500億立方米,是新中國成立初的5000倍、改革開放初的
【第3句】:64倍。
電力,2005年底發電裝機容量突破5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24747億千瓦時,分別為1949年的275倍和576倍,1996年起穩居世界第二。
可再生能源,近年來發展迅速。
目前,小水電的裝機容量達3800萬千瓦;太陽能熱水器總集熱面積8000萬平方米,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核電從無到有,發電裝機近700萬千瓦;年產沼氣約80億立方米,已擁有戶用沼氣池1700多萬口。
第二,能源消費結構有所優化。
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國能源消費迅速增長,2005年,能源消費總量達
【第22句】:25億噸標準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
近年來,通過積極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出現了兩個趨勢:一方面,煤炭消費的比重趨于下降,由1990年的
【第76句】:2%降到2005年的
【第68句】:7%;另一方面,優質清潔能源消費的比重逐步上升,1990?2005年,油氣消費比重由
【第18句】:7%提高到24%,水電及核電由
【第5句】:1%提高到
【第7句】:3%。
第三,能源技術進步不斷加快。
解放初期,我國能源工業技術裝備基礎極其薄弱。
以石油勘探開發為例,當時全國只有8臺淺井鉆機、40多名技術人員。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努力,石油天然氣工業,從勘探開發、工程設計、施工建設到生產加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技術體系,復雜段塊勘探開發、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煤炭工業,已具備設計、建設、裝備及管理千萬噸級露天煤礦和大中型礦區的能力,綜合機械化采煤等現代化成套設備廣泛使用,國有重點煤礦采煤機械化程度1990年為65%,目前已超過80%。
電力工業,火電單機容量從1978年的5萬和10萬千瓦級,發展到目前主力為30萬和60萬千瓦級機組,百萬千瓦超臨界、超超臨界及核電機組正在成為新一代主力機組。
三峽左岸最后一臺機組國產化水平達到85%。
從電網看,500千伏直流輸電設備實現了國產化,750千伏示范工程建成投運,電網發展進入了大規??缡】鐓^送電和全國互聯的新階段。
第四,節能環保取得進展。
在黨中央、國務院能源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方針的指導下,我國節能提效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單位GDP能耗總體下降,按不變價格計算,目前萬元GDP能耗比1980年下降了64%。
主要用能產品單位能耗逐步降低,上個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乙烯綜合能耗下降65%,粗鋼綜合能耗下降37%,火電供電煤耗下降16%。
能源加工、轉換、貯運和終端利用綜合效率有所提高,目前達到33%,比1980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
同時,能源領域污染治理得到加強。
新建火電廠配套建設了脫硫裝置,已有火電廠加大了脫硫改造力度,電廠水資源循環利用率逐步提高,東北等地采煤沉陷區治理工程加快建設。
第五,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電力體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2002年出臺了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確定了改革的總體目標,目前已實現了政企分開、廠網分開。
煤炭生產和銷售已基本實現市場化,煤炭價格主要取決于市場供求狀況。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國有石油企業基本實現了上下游、內外貿一體化。
能源需求側管理取得積極成效,推廣完善了峰谷電價、豐枯電價、差別電價辦法,引導電力、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的大型企業制定了節電改造、優化用電方案,這對近兩年順利完成迎峰度夏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六,能源立法明顯加強。
近年來,相繼出臺了《電力法》、《煤炭法》、《節約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制定和完善了《電力監管條例》、《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石油天然氣管道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規。
這些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標志著能源法制建設邁出了重要步伐,能源開發利用正在走向依法管理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