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狗不嫌家窮】(諺)狗不會因主人家里貧窮而嫌棄。指狗忠于主人。 也作狗不舍窮家。 狗不嫌主賤。
【第2句】:【啄木鳥翻跟頭——賣弄花屁股】(歇)比喻人賣弄花哨,或故意炫耀自己的本事或才能。含譏諷意味。 也作啄木鳥打跟頭——耍花麗屁股。 啄木鳥翻筋斗——耍花麗屁股。
【第3句】:【得一望十,得十望百】(慣)形容人貪得無厭,胃口越來越大。
【第4句】:【嫩扁擔難壓千斤】(諺)嫩扁擔:尚未經(jīng)受過打熬的扁擔。比喻年輕人沒有社會經(jīng)驗,難以承擔重任。
【第5句】:【水難量,人難料】 釋義:不能根據(jù)人的外表評定人,對人低估。 例句:常言說得好,水難量,人難料;你們莫看我老八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個沒啥志氣的人。可在有些事情上,不是夸口,我老八可真當?shù)蒙舷戎扔X,料事如神。
【第6句】:【騎馬隨鞍,入鄉(xiāng)隨鄉(xiāng)】見“到鄉(xiāng)隨鄉(xiāng),騎馬隨鞍”。
【第7句】:【鍋里煮娃娃——熟人熟食】(歇)本指被煮熟的食品,轉(zhuǎn)指熟識的人。
【第8句】:【寧吃過頭飯,莫說過頭話】(諺)過頭飯:過量的飯。過頭話:夸大失實的話。指說話要有分寸,不可夸大失實。 也作寧吃鍋頭飯,不說過頭話。 能吃過頭飯,不說過頭話。
【第9句】:【火燒屁股——慌了手腳】(歇)形容情勢急迫,人驚慌失措。
【第10句】:【老何家的姑娘嫁給老鄭家——鄭何氏】(歇)舊時女子出嫁后,在自己的姓氏前面冠以夫姓作為姓名。鄭何氏:稱嫁給鄭家的何姓女子,諧“正合適”。指正好符合實際情況或需求。
【第11句】:【將軍肚】“將軍肚”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肚子,也有叫“啤酒肚”的。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將軍肚越來越多。在過去很多人以將軍肚為榮,認為有氣派。其實,將軍肚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所以現(xiàn)在時興減肥。 將軍不一定都是大肚子,那么,為什么把大肚子稱為“將軍肚”而不稱作宰相肚呢?這和清末一位著名的將領(lǐng)有關(guān),他就是湘軍統(tǒng)帥之一的左宗棠。 左宗棠身材魁梧,喜歡開玩笑,詼諧幽默,他曾指著自己的大肚子說:“將軍不負腹,腹亦不負將軍。”“將軍肚”因此廣泛流傳開來。 左宗棠尤其喜歡拿自己的大肚子開玩笑。左宗棠領(lǐng)兵駐甘肅時,炎夏的一天,他躺在榻上,撫摸著自己的大肚子,問身邊的侍從:“你知道這大肚子里裝的是什么嗎?”侍從回答說:“都是燕窩魚翅。”左宗棠聽后,笑斥道:“你說的是什么話?”侍從又說道:“那裝的是甲魚、火腿了。”左宗棠聽后大笑:“你不知道這里面裝的是絕大侖嗎?”侍從不解,卻又不敢直言左帥,出來對人說:“什么樣的金輪,將軍能吞到肚子里,何況還是絕大的。”人們聽了被逗得捧腹大笑。 還有一次,左宗棠向左右說:“你知道我肚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嗎?”有人說是滿腹經(jīng)綸,有人說是甲兵百萬,也有人說是包羅萬象。左公聽后搖頭說都不對。忽然一小校站起來大聲說:“大帥的肚子里沒有裝東西,都是屎。” 此語一出,驚壞了四座,人們都為這個膽大包天的小校捏了一把汗,不料左公不但沒有處罰這個小校,還帶著喜色地說:“這話還差不多。”像這樣的故事在左帥身上發(fā)生過不止一次,每次都是以溫和幽默的方式處理,可見左帥為人之率真。
【第12句】:【仁不統(tǒng)兵,義不聚財】見“慈不掌兵,義不主財”。
【第13句】:【王八吃西瓜——滾的滾爬的爬】(歇)滾:本指西瓜滾動,轉(zhuǎn)指人翻滾。爬:本指王八爬行,轉(zhuǎn)指人亂爬。形容狼狽敗退,抱頭鼠竄的樣子。 也作“王八啃西瓜——連滾帶爬”。
【第14句】:【有他不多,沒他不少】(慣)指某人無足輕重,可有可無。 也作“有他不多,短他不少”。
【第15句】:【一問三不知】“一問三不知”現(xiàn)在的用法是形容什么也不知道或抵觸回答問題。源自春秋時期。《左傳·哀公二十七年》記載:晉國的荀瑤率兵攻打鄭國,荀文子因為對敵情不甚清楚,所以建議不可輕舉妄動。他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人之,不亦難乎?”意思是說,作為一名指揮員謀劃軍事行動,自開始到中間,再到末尾都要搞清楚,而后再進攻。現(xiàn)在我們這三種情況都不知道,這不是作難嗎?明代姚福在《青溪暇筆》中也說:“俗謂忙遽日三不知,即始、中、終三者,皆不能知也。”由此可知,所謂“三不知”,原是指某人對某件事情的開始、經(jīng)過、結(jié)果而言的。
【第16句】:【猴不鉆圈多敲鑼】 釋義:比喻加緊引誘人上圈套。“敲鑼”又作“篩幾遍鑼”。篩:敲。 例句:丁世宗很有把握地說:“猴不鉆圈多敲鑼。謬德俊那小子是個汽油桶,只要把蓋揭開了,點火就炸。”
【第17句】:【爛泥糊不上墻】(諺)指毫無黏性的爛泥,無法將它抹上墻壁。比喻平庸無能的人無論怎樣扶持,也難以成事或走向正路。 也作爛泥扶不上壁。 爛泥巴扶不上墻。
【第18句】:【餓出來的見識,窮出來的聰明】(諺)饑餓能使人增長見識,窮困能使人變得聰明。指忍饑受餓的貧困生活往往迫使人明察是非,升華智慧。
【第19句】:【一心不二用】(諺)一個人的心思,不能同時用在兩件事情上。指人做事必須一心一意,專心致志,思想分散必定一事無成。 也作一心不能二用。 一心不可二用。
【第20句】:【耳環(huán)耳墜】女子戴耳環(huán)耳墜,古已有之。它源自兩個傳說。 其一,相傳古代有一位害眼病的姑娘,不久雙目失明了。后來她幸遇一位名醫(yī),名醫(yī)在征得姑娘同意后,拿起閃閃發(fā)光的銀針在她兩側(cè)耳垂中各刺一針后,奇跡出現(xiàn)了,姑娘重見光明。姑娘非常感激,于是請銀匠精制一對耳環(huán)戴在耳朵上,以示水遠不忘名醫(yī)之恩。當姑娘戴上耳環(huán)后,她更顯得眉清目秀,并逢人傳誦名醫(yī)的聲名。穿耳戴環(huán)能明目的奇跡相繼傳開后,許多富裕人家的姑娘和婦女都紛紛穿耳戴環(huán),并流傳至今,成為高貴身份的象征。 據(jù)現(xiàn)代中醫(yī)證實,針刺耳垂確能治療眼疾。 其二,傳說很久以前,有一戶人家只有老兩口,四十多歲才得一女孩兒,夫妻們把女孩視為掌上明珠。姑娘長大了,嬌慣成一身的壞毛病,走路搖頭晃腦,沒一點兒女孩的溫柔端莊。老兩口非常著急,怎么規(guī)勸都不見效。這樣的女孩出嫁都成了問題,這可怎么辦?老兩口靈機一動,最后終于想出個好辦法:在姑娘兩耳下各系一短繩兒,繩兒下端系一貝殼,這樣,只要姑娘頭一晃動,貝殼就會碰到姑娘的臉,而刮臉又是表示“羞”的意思,所以,姑娘立刻就會意識到別人在羞她,從此以后走路就不亂晃頭了。 后來很多姑娘紛紛仿效,以便使自己顯得端莊文靜一些,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戴耳墜的裝扮習(xí)俗。隨著耳墜材質(zhì)的不斷高檔化,戴耳墜確實高雅端莊,氣質(zhì)不凡。
【第21句】:【裹腳布——又臭又長】見“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
【第22句】:【釣大魚離不了長竹竿】(諺)要釣大魚,就離不了長長的釣魚竿。 比喻人要想得到大利,就得先付出大的投資。
【第23句】:【宋體字】現(xiàn)在使用最多的字體是宋體,宋體是通行的漢字印刷體。那么,你知道宋體字是誰創(chuàng)立的嗎? 中國的字體有很多種,每種字體中,又根據(jù)各種風(fēng)格,以書家的姓氏來命名,像楷書中有歐(歐陽詢)體、顏(顏真卿)體、柳(柳公權(quán))體、趙(趙孟頹)體等等。 而宋體并不是姓宋的人創(chuàng)始的,而是用朝代名來命名的,這是為什么呢? 說起這個創(chuàng)始人,可謂世人皆知,就是臭名昭著的大奸賊秦檜。其實,秦檜也有他的另一面,此人博學(xué)多才,尤其在書法上造詣很高。他綜合前人之長,自成一家,創(chuàng)立了一種適用于印刷的字體。按一般的習(xí)慣,這種字體應(yīng)該叫“秦體字”才對。可是由于他人品太差,人們痛恨他,雖然應(yīng)用他創(chuàng)立的字體,卻不愿以他的姓氏來命名,怕玷污了這美字,最后把字體用朝代號命名為“宋體”。
【第24句】:【打了盆說盆,打了罐說罐】 釋義:就事論事,不要轉(zhuǎn)移目標(yipinjuzi.com)。 例句:“咱打了盆說盆,打了碗說碗,別離題。咱倆現(xiàn)在談的是窗戶玻璃問題。”
【第25句】:【一遭生,二遭熟】(諺)指人與人的交際,一次接觸生疏,再接觸就慣熟了。也指路徑多接觸,自然就熟悉。 也作一回相見兩回熟。 一回生,二回熟。 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第26句】:【鉆死胡同】(慣)死胡同:走不通的胡同。形容人固執(zhí),認死理,不知變通。
【第27句】:【娘想兒,流水長;兒想娘,筷子長】(諺)母親想念兒女,像流水一樣長流不斷;兒女想念母親,卻像筷子那樣很短很短。指母親對兒女的情愛是永無休止的。
【第28句】:【兔兒踹壞了娑婆樹——月不好了】(歇)兔兒:傳說中月宮里的玉兔。娑婆樹:傳說中月宮里的桂樹。月:諧“越”。指事情越來越糟了。
【第29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慣)指以真情打動對方,并給對方講明道理。
【第30句】:【渾身是藝難遮冷,滿腹文章不療饑】(慣)指人雖有才華,卻不能養(yǎng)活自己。
【第31句】:【月光再亮也曬不干包谷】(諺)包谷:玉米。月亮散發(fā)不出熱力,即使有亮光,也不會像太陽光一樣曬干玉米。比喻素質(zhì)差的人,再努力也不會創(chuàng)造出奇跡。
【第32句】:【吃一行,怨一行】(諺)行(h。ng):行業(yè)。在哪個行業(yè)做事,總抱怨哪個行業(yè)不好。
【第33句】:【裁衣不值緞子價】(諺)緞子:未裁剪的絲織品。指已經(jīng)裁剪或縫成的新衣,不如未裁剪的緞子值錢。也泛指凡經(jīng)改造的物品,都不及原物可貴。 也作“成衣不敵段兒價”。成衣:縫成的新衣。段兒:緞子。
【第34句】:【看風(fēng)向】(慣)比喻觀察形勢發(fā)展變化的情況。 也作看風(fēng)勢。 看風(fēng)頭。
【第35句】:【_E軌道】(慣)比喻生活或工作開始正常有序地進行。
【第36句】:【人非草木,豈能無情】 釋義:人都是有感情的。 例句:“人非草木,豈能無情?我和他從小耳鬢廝磨長大的,彼此情性,彼此都曉得。”
【第37句】:【壽星佬放屁——神氣透頂】(歇)壽星佬:民間稱壽星,也叫老人星。指人自以為了不起,擺出一副洋洋得意或盛氣凌人的樣子。 含譏諷意味。
【第38句】:【知性同樂】(諺)指彼此都能了解對方的性格,就能安樂相處。
【第39句】:【人強命不強】(慣)指人很要強,命運卻不好。
【第40句】:【笨人有笨福】(慣)笨的人自有他的福氣。多指意外得來好處。
【第41句】:【航船不載無錢客】(諺)航船上不搭載沒錢的客人。指凡乘船就得交渡船錢,過路就得交過路錢,這是往來交通的規(guī)矩。
【第42句】:【把鼻子氣歪了】(慣)形容人特別生氣。
【第43句】:【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歇)和尚搬運木頭,是要修建寺院。寺:諧“事”。指出了事或闖了禍。
【第44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 釋義:不能吹牛,應(yīng)該說實在話。 例句:“哼!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光說不行……”
【第45句】:【長痛不如短痛】(諺)本指長期受著慢性疾病的折磨,不如下決心忍受一時劇痛徹底除掉病根。比喻為了避免長期的不快或麻煩,不如痛下決心予以解決掉為好。
【第46句】:【雷同】“雷同”現(xiàn)在指兩個東西極為相似。一般指抄襲現(xiàn)象。 “雷同”最早出處是《禮記》。《禮記·曲禮》上記載:“毋剿說,毋雷同。”漢代鄭玄注:“雷之發(fā)生,物無不同時應(yīng)者。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意思是說,打雷的時候,萬物同時都響應(yīng)。人應(yīng)該用自己的心去斷其是非,不要他人之說以為己語,像萬物聞聲而應(yīng)那樣。所以,雷同還有“隨聲附和”的意思。《漢書·劉欲傳》:“或懷妒忌,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就是指隨聲附和。但,“隨聲附和”今已不取其義。后“雷同”引申為抄襲現(xiàn)象。
【第47句】:【過了秤又過戥子】(慣)戥(deng)子:測量貴重物.品或某些藥品重量的小秤。比喻再三權(quán)衡、比較。 也作“過了秤又過尺”。
【第48句】:【喝迷魂湯】(慣)1比喻被迫忘掉過去。2比喻被甜言蜜語所迷惑。 3指頭腦不清醒。
【第49句】:【禾稈蓋珍珠】 釋義:比喻不顯露本領(lǐng)、才華。 例句:我知道他們有鋒芒,不過像俗話所說的,“禾稈蓋珍珠”,他們把光芒隱蔽起來,使你看不見。
【第50句】:【省錢易飽,吃了還饑】(諺)易:換來。圖省錢吃不耐饑餓的飯食,一會兒就餓了,還得吃。比喻做事只在表面上應(yīng)付,最終解決不了問題。
【第51句】:【含在嘴里怕化了,捏在手里怕碎了】(慣)形容十分喜歡、疼愛。 也作含在嘴里怕化了,頂在頭上怕嚇了。 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摔了,放在炕上怕燙了。
【第52句】:【三世仕宦,方解著衣吃飯】(諺)接連三輩人居官為宦,這才真正懂得穿衣吃飯。指吃飯穿衣如同一門學(xué)問,不容易深入了解。也指生活條件改善后,自然會對吃飯穿衣講究起來。 也作“三世做官,方會著衣吃飯”。
【第53句】:【馬勺免不了碰鍋沿】 釋義:借指人經(jīng)常在一起,免不了會發(fā)生矛盾。 例句:“都是一個單位的,馬勺免不了碰鍋沿,我看就別去找廠長啦,有問題找他坐下來談?wù)劊瑳]有到不了底的事。”
【第54句】:【知恩不報,非為人也】(諺)指只有知恩圖報,才算是有良心講道義的人。 也作“知恩不報恩,枉為世上人”。
【第55句】:【一個牛頭向東,一個馬面向西】(慣)形容雙方不和,嚴重對立。
【第56句】:【合穿一條褲子】見“穿一條褲子”。
【第57句】:【麻布袋上繡花——底子太差】(歇)底子:本指花紋圖案的襯托面,轉(zhuǎn)指基礎(chǔ)。指基礎(chǔ)太差或品質(zhì)太次。 也作“破麻袋繡花——底子差”。
【第58句】:【把錢看得比銅盆還大】(慣)形容人吝嗇貪財,把錢看得過重。
【第59句】:【大白菜倒了秧——打根上壞】(歇)倒了秧:植物幼苗因病蟲害等而枯萎。本指植物從根部壞死,轉(zhuǎn)喻人從根本上變壞了。
【第60句】:【堂前生瑞草,好事不如無】(諺)瑞草:吉祥的芳草。即使是芳草,要是長在堂前,也會因為妨礙人行而惹人討厭。比喻好事做不到點子上,還不如不做的好。
【第61句】:【掉下個樹葉也怕砸死】(慣)形容人非常膽小怕事。
【第62句】:【撲克】“撲克”是一種紙牌,玩法很多,是深受百姓喜歡的智力游戲玩具。它是從英文p。ke了音譯過來的。照這么說它應(yīng)該是舶來品,其實不然,是“出口轉(zhuǎn)內(nèi)銷”。 說起撲克的由來,還有一段小故事。相傳早在楚漢相爭的時期,大將軍韓信為了緩解士兵的思鄉(xiāng)之愁,發(fā)明了類似紙牌的游戲,牌是用絲綢裱成,圖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因其只有樹葉大小,故被稱為“葉子牌”。后來發(fā)明了紙,由紙代替了絲綢,便產(chǎn)生了紙牌。據(jù)說這就是最早的撲克牌。 十二世紀時,馬克-波羅將這種紙牌游戲帶到了歐洲,立刻受到西方人的極大歡迎。起初,它只是貴族們的奢侈品,但因為它造價低廉,趣味無窮,很快便進入平常百姓的家中。
【第63句】:【差之毫厘,謬之千里】(諺)毫厘:計算長度的最小單位。謬:謬誤。差錯在起始時極其微小,發(fā)展到最后就會大得不可思議。指規(guī)劃運籌,貴在起始時準確無誤。
【第64句】:【撐硬船兒】(慣)形容人態(tài)度生硬,架子大。
【第65句】:【一花不是春,獨木不成林】(諺)一枝花扮不成春天,一株樹形不成樹林。比喻個體的作用畢竟有限。
【第66句】:【四兩能撥千斤重】(諺)指輕兵器運用得巧妙,可以勝過重兵器。也比喻凡事把握要領(lǐng),小可敵大,弱可勝強。 也作“四兩撥千斤”。
【第67句】:【寶劍托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 釋義:指把物品要送給與之相稱的人。 例句:常言道:“寶劍托與烈士,紅粉贈與佳人”。現(xiàn)在,你把你的祖?zhèn)鲗毼锝o那人,日后你必定后悔。
【第68句】:【廟門口的獅子——是石】(歇)石:諧“實”。指事情屬實。
【第69句】:【泰斗】人們常用“泰斗”來比喻那些眾人所敬仰的人。如說魯迅是中國文壇泰斗,牛頓是美國科學(xué)泰斗。“泰斗”原意是泰山和北斗。 “泰”即泰山,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曾多次到這里舉行封禪大典,祭告天地,更使它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斗”即北斗星。它屬大熊座七顆明亮的星,都排列在北天,名稱是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玉衡、開陽、搖光。古人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想象成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組成斗身;玉衡、開陽、搖光組成斗柄。北斗七星常用來辨別方向,定季節(jié):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泰山,古人認為是高山的代表;北斗星能用來辨別方向,在眾星中又是最亮的。因此,古人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用來比喻為眾人所尊崇的偉大人物。 那么,此比喻源自何處?出自《新唐書·韓愈傳》:“自愈沒其言大行,學(xué)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也就是說韓愈是被稱為“泰斗”的第一個人,他當之無愧,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可見,只有學(xué)問和威望極高的人才能被稱為“泰斗”。
【第70句】:【賊偷賊,難防備】(諺)指賊熟悉賊的生活規(guī)律,偷起來很難防。也泛指同行人或知底細的人,要起了偷盜同伴的心,很難防備。
【第71句】:【活不見人,死不見尸】(慣)指人下落不明。
【第72句】:【張家長,李家短】(慣)1指議論別人家的瑣事。2指閑聊天。
【第73句】:【大意失荊州】 釋義:荊州:今湖北江陵,三國時是蜀漢政治、軍事重鎮(zhèn),據(jù)《三國演義》第七十五回描寫,關(guān)羽鎮(zhèn)守荊州,由于出兵進攻曹操,荊州沒有嚴密設(shè)防,上了東吳的當,孫權(quán)派兵襲取了荊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損失。 例句:他推了推眼鏡說:“也要防備他們惱羞成怒,來個不管三七二十一,亂搞一氣,怎么辦?‘大意失荊州’,想得太簡單,容易出事。”
【第74句】:【怕狼怕虎就別在山上住】(諺)比喻人既然膽小怕事,就干脆別干了。
【第75句】:【邪不干正】(諺)干:沖犯。指邪氣敵不過正氣。 也作邪不勝正,妖不勝德。 邪不壓正,假不敵真。 邪不壓正,正能克邪。
【第76句】:【東風(fēng)射馬耳】(慣)東風(fēng)在馬耳邊吹過,馬沒有任何反應(yīng)。比喻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無動于衷。
【第77句】:【你有長蘿繩,我有翹扁擔】 釋義:說明有辦法對付對方。 例句:“說實話,你有長蘿繩,我有翹扁擔。有一條做不到,我們不光是吹燈,還要端掉烏龜樓!”
【第78句】:【黃連樹上搭苦瓜棚——苦作一堆】(歇)苦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長圓形,有苦味。指受苦人與受苦人聚在一起。
【第79句】:【江河不滿漏卮】見“滄海不能實漏卮”。
【第80句】:【摸摸腦殼算一個】(慣)指不加選擇,有一個算一個。
【第81句】:【一物降一物】(諺)降(xiang):降伏。一個人或一種東西,總會有另一種人或東西來降伏他。指天下萬事萬物,沒有制伏不了的。
【第82句】:【跛者不忘履,盲者不忘視】(諺)履(lu):穿鞋走路。盲:瞎眼。跛子不能行走,但他并沒有忘卻穿鞋走路;瞎子眼不能視,但他并沒有忘卻睜眼看物。指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著生命的本能。
【第83句】:【好花插在牛屎上】見“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第84句】:【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 釋義:餓死也不偷盜,屈死也不告狀。舊日寸打官司告狀沒有錢不行,所以窮人冤屈再大也只能忍受,不去告狀。 例句:讓你心甘情愿地給他當牛做馬,所謂“餓死不做賊,屈死不告狀”,就是讓你認輸。
【第85句】:【太歲頭上動土】 釋義:太歲,指木星。舊時迷信認為太歲某一年在某一地方,這一地方就不能動工搞建筑,否則就會遭受災(zāi)難。比喻觸犯忌諱或某個有權(quán)勢的人物。 例句:“看著你不錯,賞你臉,你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聽打聽,滾!”
【第86句】:【新米粥,醬蘿卜,郎中先生見了哭】(諺)郎中:中醫(yī)醫(yī)生。新米熬的粥,有營養(yǎng),易消化;醬腌的蘿卜,化食利胃。指常吃新米粥和醬蘿卜,身體康健不生病,就不必去找醫(yī)生。
【第87句】:【烏龜撞石板——硬碰硬】(歇)硬:本指堅硬,轉(zhuǎn)指強硬。指以強硬的態(tài)度對待強硬的態(tài)度,針鋒相對。也指兩強相遇,互不相讓。 也作“烏龜碰石板——硬碰硬”。
【第88句】:【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釋義:到處找,找不到,卻在無意中碰到了。 例句:“有如此絕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注:姑娘:吳語,姑母。)之意?”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第89句】:【牽羊入屠戶之家——一步步來尋死地】(歇)屠戶:以宰殺牲畜為業(yè)的人家。指人一步一步走向絕路。多指自尋死路。
【第90句】:【三禮拜六點鐘】(慣)三禮拜:指二十一日,是“昔”字。六點鐘:指酉時。昔、酉合為“醋”。吃醋的隱語。
【第91句】:【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諺)鳳凰如果拔去羽毛,其形象還不如一只雞。比喻失勢的人物還不如個普通百姓。
【第92句】:【平地跌跟頭】(慣)比喻在順境中出問題,或在不該犯錯誤的地方犯錯誤。 也作“平地摔跟頭”。
【第93句】:【寒天不凍勤織女,饑荒不餓苦耕人】(諺)指人只要勤苦勞動就不怕受饑受寒受災(zāi)荒。
【第94句】:【狐貍不能和雞同籠】 釋義:比喻不能和敵人生活在一起。 例句:是呀,狐貍不能和雞同籠,黑心肝的漁霸不會跟窮抓魚的拉親家!
【第95句】:【打狗要用擒虎力】(諺)比喻降伏一般敵人,也要使出對付強敵的手段,絲毫不能輕敵。
【第96句】:【賊風(fēng)透骨】(諺)賊風(fēng):從小洞或小縫隙中吹進的風(fēng)。指賊風(fēng)可穿透骨關(guān)節(jié),使人患風(fēng)濕癥或感冒。
【第97句】:【放隔山炮】(慣)比喻所采取的行動威力很大,在這個地方行動,其他地方也受到影響。
【第98句】:【有心避謗還招謗,無心求名卻得名】(諺)謗:誹謗,說人壞話。存心躲避誹謗,卻還招來誹謗;不追求名聲,卻贏得了名聲。指有些事求之不得,不求得之,事與愿違。
【第99句】:【貴人多忘事】(諺)原指地位高權(quán)勢大的人最容易忘卻故舊的交情,后泛指人善忘。也用作對人健忘的安慰或戲謔語。 也作貴人多健忘。 貴人愛忘事。
上一篇:《佛家禪語》-佛家經(jīng)典禪語網(wǎng)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