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概念是我們思想的符號,并非事物本身。問題是,天長日久的,我們逐漸忘記了它是符號,以為概念就是事物本身甚至是全部。
【第2句】:【禪心佛語】超越身份的局限,找到身份以外的你,找到不曾變化的我們清明自在的心,讓我們的生命展現出它本有的如黃金般璀璨的價值,照天照地,熠熠生輝。
【第3句】:當一件事情已成定局,無力挽回時,我們不妨隨性轉心,以歪就歪地偷著樂。有時生活中的美妙也往往都是發生在絕處盡頭,而峰回路轉!
【第4句】:【佛語摘抄精選】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壇經》)
【第5句】:【佛心禪語】“執著”就是在事物本身以外人們強加上去的種種分別計執。如其本來地認識一切事物,那就是中道。
【第6句】:【佛語摘抄精選】我心自制,我口自慎,我身自禁。如是自策,足得高升,何勞他控,橫起怨憎?(《法苑珠林》)
【第7句】:【禪語人生】先示愛的,往往不是掉價,而是情到真處。之所以能夠先做,是因為敢于面對、敢于挑戰、敢于失去,最重要的是敢于生活。
【第8句】:【禪心佛語】人的際遇無常,榮華富貴的朋友,也許一夕遭遇橫禍而貧病交迫,這時最需要友情,你千萬不要輕視他,能夠貧賤不輕,才是患難見真情。
【第9句】:【圣經文案】388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弗5:22)
【第10句】:“是非止于智者”,有智慧的人,能成人之美、揚他人之善,因此心量寬廣,足以包容天下眾生,普利天下皆得安樂。
【第11句】:【禪心佛語】春芽,青翠欲滴的小不點兒,卻孕育著一個偌大的綠色世界。
【第12句】:【禪心佛語】切記。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開悟,那是修道的絆腳石。
【第13句】:【禪心佛語】所謂禪修與見法,是要看見我們自己的念頭,而不是看到光、色彩、或鬼神。
【第14句】:【佛心禪語】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第15句】:景氣或不景氣都是相對的。對有眼光的人來說,賺大錢的機會永遠存在。
【第16句】:【佛心禪語】自己的缺點,自己應該最清楚。可從做事、做人、與人互動中去發現,唯有勇于面對自己,才能「認清自己」。
【第17句】:一般人的愛心,只局限于自己所愛的人;而所愛的人,不外是先生、太太、子女、父母。
【第18句】:為他人活與為自己活,哪一種更快樂?為少數人活與為所有人活,哪一種更快樂?有院墻籬笆與無院墻籬笆,哪一個空間更大?索取與奉獻,哪一個更有價值?
【第19句】:人生即是一出折子戲,“生”是上場,“死”是謝幕。在舞臺那段時間,只是在演戲。這戲里,有苦情戲、有歡喜戲。無論怎樣,我們只做好演員便罷。切勿入戲太深。
【第20句】:離該離,合該合,世間因緣當看破。一世夫妻百世恩,今生憎會前生錯。無情不來,冤親難躲,煩什么?
【第21句】:心量廣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應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來自由,心體無滯,即是般若。——《壇經·般若第二》
【第22句】:【禪心佛語】同樣一個境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受。樂觀的人總會看到積極的一面,悲觀的人則看什么都是消極的。
【第23句】:【禪心佛語】超過別人一點點,別人就會嫉妒你;超過別人一大截,別人就會羨慕你。
【第24句】:【禪語人生】也許有人喜歡熱鬧,畏懼孤獨,其實走近了,你就會發現:孤獨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第25句】:【禪心佛語】多讀書養才氣,重情義養人氣,溫處事養和氣,淡名利養正氣,不媚俗養骨氣,敢作為養浩氣。
【第26句】:【禪心佛語】生活的禪法,在于內心的覺醒,面對這浮世的喧嘩,為生命提供一種安身立命的支撐,是生命內涵的一種沉淀,是生命方式的一種常態,更是生命信仰的一種回歸。
【第27句】:【禪心佛語】為人臣止于忠,為人父止于慈。為人子止于孝,即是做人分際。
【第28句】:【禪語人生】緣來緣散,你早已經是我心頭那么最艷麗的朱砂,融入骨血,嵌入靈魂。
【第29句】:人生在世不是沒有快樂,是我們的心把痛苦抓得太牢了,以至于沒有力量和空間去容納光明了。
【第30句】:識得寬容,懂得放下,以平常心對待生活,生活,將無處不是勝境;識得進退,懂得回歸,以平常心對待人生,人生,將無處不是坦途。
【第31句】:一個人的心胸、度量一定要寬大,才能容納周圍的人與事。人生本來就應該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處事應提得起、放得下;過去的煩惱要拋開,而不留一絲痕跡。
【第32句】:凡夫的愛欲及渴望永無止境。不斷地追求物質享受與聲色逸樂,有如洶涌的波濤,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第33句】: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但又害怕被看穿。人有兩條路要走,一條是必須走的,一條是想走的,你必須把必須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每一天都是最好的開始。
【第34句】:【心靈禪語】人生需要豁達,人生需要包容,少一些糾結,就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煩惱,就多一些幸福。大路寬寬,不要把人生活窄了。
【第35句】:【禪語人生】眾生之心,猶如大地。五谷五果從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惡五趣,有學無學,獨覺菩薩,及于如來。以此因緣,三界唯心,心名為地。
【第36句】:事實上,佛法是人生最平實的教育,佛陀在世間教導眾生,是日常生活人性的教育;佛陀教育弟子少欲知足,看開人我是非,修養心性以待人接物。
【第37句】:【禪語人生】修行就是要自己身口意的惡的行為要改善為善的行為。這就叫做修行。
【第38句】:外星球來的人才叫外來人口,咱人類本來就在同一星球上,哪里有什么里外?
【第39句】:【經典佛語】“生命的節奏仿佛鐘擺,在真假之間,在虛實之間,搖擺往復。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真假之間,并非涇渭分明,虛實之間,往往一念之差”。
【第40句】:【禪語人生】我的財富并不是因為我擁有很多,而是我要求的很少,布施供養別人的很多。
【第41句】:佛法功夫,最怕說閑話,管閑事。要知閑話閑事,俱令人心散神飛,無益有損,且將好光陰虛度,真為可惜。——《禪宗直指》
【第42句】:【禪心佛語】佛法講宇宙人生都講圓,理要圓、事要圓,事事圓融,有始有終、功德圓滿,人生要追求圓融,一切隨緣。
【第43句】:【禪語人生】一般人通常所指的平靜只限于心的安定,而非連雜染也平定下來。
【第44句】:寶峰高士罕曾到,巖前雪壓枯松倒。嶺前嶺后野猿啼,一條古路清風掃。——《泐潭洪英禪師》
【第45句】:【禪心佛語】禪悟人生:“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心頭掛,便是人間好時節。”這是宋朝無門慧開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第46句】:【禪心佛語】了解在心中升起的所有事物,都只是感覺而已,它們是短暫變幻的。它們生起、存在、消失,它們就只是那樣。
【第47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第48句】:【禪心佛語】氣昏了頭的信徒興沖沖去找新任的拉比想討個公道,告訴他整個故事。
【第49句】:弘法從來不平靜,平靜只在心中尋;臨終佛圣來接引,一切諍論一時平。
【第50句】:【禪語人生】學不在多,貴在力行。只把聰明停留在嘴巴上面,這種聰明是結不出累累碩果的。
【第51句】:生命的實現與生活的開展,需要寬廣的心理生活空間,因此,“放下”和“空”是每個人所必需的生活藝術和智慧。——鄭石巖
【第52句】:【禪語人生】我一直只看到那些閃閃發光的人身上的閃光點,卻不知道他們到底是用了一個什么樣的代價,才換取了這樣的一個人生。我又有什么資格在這里抱怨。
【第53句】:【禪心佛語】忌妒會讓我們很不快樂,并且阻止我們在心靈上的進步。如果忌妒是以攻擊的形式表現出來,那還會讓別人受到傷害,這是一種非常負面的情緒。
【第54句】:【禪語人生】要學會隨和,遇事不強求。豁達、開朗、舒暢的心情,這既靠社會家庭提供,也要靠自身調解。
【第55句】:【禪語人生】要做一位菩薩,不可自己好就好,要利益他人。若利益自己,無明煩惱就會一大堆。
【第56句】:人只有在生活的時空之中,當下接納自己,把生活本身當做目的,不要為了追求物欲而把生活變成手段,這樣才會發現生活的妙悅。——鄭石巖
【第57句】:【禪心佛語】時常被莫名的情緒反應所束縛之人,就如落雨的湖面般,難以感受到平靜安詳之美。
【第58句】:【禪心佛語】九曰勞動樂適度的體力勞動,可使五臟功能得到鍛煉,減緩衰老。實踐證明勞者壽。
【第59句】:【禪語人生】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欲是壽。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欲,就是福、祿、壽三星高照。
【第60句】:諸法皆空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般若心經》
【第61句】:盛瞋恚能持,如制逸馬車,我說善御士,非謂執繩者。《雜阿含經》卷四十,第11()7經
【第62句】:【禪語人生】形不具足:“非大德名聞,感致衣被、飲食、床臥、湯藥、眾具”,就是在德行方面修得還不夠,得不到居士們自發的恭敬與四事供養,貧困交加,孤獨無援。
【第63句】:君子與小人君子的心量很大,能夠包容普天下的眾生;小人則只在乎自己。
【第64句】:天下的米一個人吃不完,天下的事一個人做不盡。同樣的,一個人也無法成就天下所有的功業。
【第65句】:【禪語人生】一顆健康的心臟,平時我們是感覺不到它的跳動和存在的,只有當心臟出了問題,有了毛病,才會常常感覺到它的跳動和存在。
【第66句】:【禪心佛語】佛教是助政教,寺廟里的和尚可參政而不干治,佛教徒應該積極去關心國家大事,而不要熱衷于追求實際的權力運作。
【第67句】:【圣經文案】284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徒20:24)
【第68句】:坐禪不是一種形式,若想真正成佛,只坐禪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從心里感悟。
【第69句】:【禪心佛語】佛陀是發現真理的覺者,而不是去創造真理的人。凡是能創造的東西并不能永久,因為他并不是發自本性的東西。
【第70句】:人最怕的就是自大。自以為一切功能皆具備,這樣便容易驕傲自大。人應該縮小自我,擴大心胸,以謙虛的心求取學問。
【第71句】:有時候,我們的愛心就像一枚小小的火柴,能夠照亮別人,也能溫暖自己。愛心能積少成多,匯聚到足夠的能量,便能照亮整個地球,普照人間大地。
【第72句】:【禪心佛語】激情就像火中的鳳凰,當老的被焚化時,新的又立刻在它的灰燼中產生。
【第73句】: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貓搬甑,狗討食。雨淋羅漢,兩行珠淚假念悲。請人哭,沒眼淚。回味昨天的事,把握今天的事,矚望明天的事。
【第74句】:揣著明白裝糊涂,不一定是老奸巨猾,也不一定是居心叵測,有時候其實是一種用心良苦,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
【第75句】:緣起緣滅,好壞得失,都是生命的常態,這一切都會過去。所以,無論順逆,都應以心靈的常態對待生活。
【第76句】:途有掃地僧,殿供佛光影。問故何去來,卻答不知情。此中有禪意,修行可千年。蕓蕓乃眾生,踽踽自獨行。
【第77句】:【禪心佛語】行道不可出本位,若是離開本位,不但勞而無功,反而有過。什么是本位呢?就是人的本分,“素位而行”,就可以成道。
【第78句】:是菩薩摩訶薩隨喜福德,與一切眾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福最上第一。《大般若經》卷十一,隨喜品
【第79句】:理即是心,心能平等,名之為理;理能照明,名之為心;心理平等,名之為佛心。(古印度)求那跋陀羅見《楞伽師資記》
【第80句】:【惜言如金勿妄言,妙語美言要踐行】1.空話易說不易做。2.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3.禍從口出請慎言。4.記著再有理,也不要惡語傷人,傲慢無禮。
【第81句】:【禪心佛語】人人都應該惜命、惜身、惜福、惜緣、惜光陰,因為這樣才符合佛理佛法。
【第82句】:【禪心佛語】佛曰:人在荊棘中,不動不刺。人曰:人在蓮臺上,不動即佛。
【第83句】:【禪心佛語】身在紅塵,我們只是平凡人,過好自己的生活和做好自己的工作才是最真實的。
【第84句】:若聞譏毀心能堪忍,若聞贊嘆反生慚愧,修行道時歡喜自慶,不生僑慢。《優婆塞戒經》卷二,自他莊嚴品
【第85句】:【禪心佛語】請勿謊言欺騙他人,因一句惡意謊言會玷污你終生之名。請勿與他人爭執,因一絲爭吵會毀壞一片和諧。
【第86句】:【心靈禪語】憤怒是愚昧,讓你時時受罪;沖動是魔鬼,讓你常常后悔;躁進是后退,方向總是不對;意氣是禍水,害人又害己。人生需要寬容,寬容是最高智慧。
【第87句】:【禪心佛語】當你的錯誤顯露時,可不要發脾氣,別以為任性或吵鬧,可以隱藏或克服你的缺點。
【第88句】:【禪語人生】有了膽識,一個人就有了主心骨,不會手足無措,而是敢于挑戰自己,敢于向自己開刀,敢于創造新的奇跡——這正是逢佛殺佛,逢祖殺祖的真諦。
【第89句】:【佛家禪語】平等:無分美丑善惡,蕓蕓眾生都平等得到水的滋潤。分高低凹凸,自然環境都平等得到水的滋養。以水對蕓蕓眾生與自然環境的利益是平等的。
【第90句】:【禪心佛語】很多時候,不經意知道一些事后,表面裝得無所謂,用微笑去掩飾,其實心里比什么都疼。
【第91句】:【禪語人生】我不喜歡等,無論所等的是好事,壞事,一顆心懸著,這滋味不好受。
【第92句】:新婦騎驢阿家牽,山青水綠。桃花紅,李花白,一塵一佛土,一葉一釋迦。一《洞山梵言禪師》
【第93句】:【禪心佛語】你有本事把它創造出來,你就有本事讓它還滅,它本來就沒有的。所以佛教是講雙向的,你能夠讓它緣起,你就有本事讓它還滅。
【第94句】:【禪心佛語】世間的一切諸法,都是“因”、“緣”所生起,透過因緣和合,才有一切現象,才有一切法的生起。
【第95句】:心智成熟的人不拒絕別人的批評,但也絕不盲從。害怕別人批評,拒絕別人批評,或聽到批評就失去主見的人,顯然心理脆弱。
【第96句】:譬如熱鐵,椎打星散,散已尋滅,莫知所至。得正解脫亦復如是,已出煩惱諸欲淤泥,莫能知彼所趣方所。《別譯雜阿含經》卷一
【第97句】:【禪心佛語】解一即千從,迷一即萬惑,若人守一,萬事畢。是悟道之妙也。
【第98句】:【禪心佛語】好的想法是十分錢一打,真正無價的是能夠實現這些想法的人。
【第99句】:初心何在:沒有主觀,沒有成見,那些能夠保持自己自然天性的人往往會擁有別人想象不到的幸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