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為了進一步提升鄉村環境衛生管理水平,建設和諧宜居環境,使村民健康水平得以提高。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居環境整治經驗材料精選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一篇: 人居環境整治經驗材料
近年來,X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市相關文件精神,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作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的重大舉措,以“創建生態X,共建美麗家園”為目標,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以“四清三改三提升一管護”為切入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我縣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力保護和修復自然生態環境,努力讓空氣更清新、河水更清澈、大地更清潔、山川更清秀。一是全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積極策應全市關于打造長江最美岸線“升級版”的要求,大力實施“一江三帶”工程,完成了X公里“堤外生態綠化帶、堤內園林景觀帶”建設。同時與X集團合作,投資X億元實施水環境治理項目,修復沿江破損山體,高標準提升沿江X個鄉鎮岸線綠化和鎮村污水設施建設,實現山體披綠、岸線復綠、水中漾綠、沿江透綠。二是全面創建國家綠色礦山。按照礦區環境生態化、開采方式科學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數字化、礦區社區和諧化的“五化”標準,成功創建國家綠色礦山X家,今年X月全省綠色礦山建設現場培訓會在我縣召開。三是全流域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重點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劣Ⅴ類水及黑臭水體整治、水庫退養和清河行動,在每個鄉鎮打造了一條示范河流,投入X萬元實施了“四河(X)兩湖(X)”全流域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
二、以“生態宜居”為關鍵,全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堅持以“干凈、整潔、有序”為目標,以“四清三改三提升一管護”為抓手,著力提升村容村貌,讓鄉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一是推進村莊整治。堅持“精心規劃、精致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通過大力實施“整潔美麗、和諧宜居”鄉村建設,今年全縣實施X個新農村建設點,其中省級村點X個,市縣自建村點X個,新農村建設正在有序高效快速推進,成效明顯。培育示范典型,發揮引領效應,推動以點帶面、連線成片,示范引領,整體提升,形成縣有精品點、鄉有示范點引領鄉村建設示范帶動輻射效應,一批“美麗示范鄉鎮、美麗示范村莊、美麗示范農戶庭院”逐步展現。美麗示范線和沿江風光帶(三線一帶)建設縱深推進,目前,沿線房屋改造、環境整治、綠化提升配套設施建設等美化亮化工程已基本完成,村容村貌明顯提升。
二是推進綠道提升。以創建“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為抓手,加大農村道路的暢通、拓展、維護力度,推進定X等干道沿線、連接線和村組道路的綠化美化景觀化提升工作,圍繞集鎮出入口及交通干線,開展環境綜合整治,通過拆違、拆破、拆爛,美化、綠化、亮化,塑造了我縣X省道、X公路、X大道、X高速連接線等一批富有亮點的道路景觀。
三是推進污水治理。我縣擁有長江岸線X公里,是長江“不搞大開發,共抓大保護”重要節點,保護一江清水刻不容緩。我縣因村制宜,分類梯次推進污水治理工作,全縣已建成污水集中處理村點X個。今年縣財政繼續投入X萬元,完成X個村點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目前已基本完成管網鋪設任務。今年,由X集團長江最美岸線(X段)示范項目組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投資X億元,將對全縣X個鄉(場、區)集鎮街道進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目前項目已完成部分方案設計。
四是推進垃圾治理。全面推行了城鄉環衛“全域一體化”第三方治理,實現了城市與農村、清掃與清運同步市場化,實現了城鄉生活垃圾統一清掃、統一收集、統一轉運和統一處理。同時,按照“一鄉一站”要求,實現了鄉鎮農村垃圾中轉站全覆蓋。X鄉和XX作為我縣首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鄉鎮,已逐步開展實施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試點工作,初步建立運行模式,為全縣鋪開提供經驗依據。
五是推進廁所革命。全縣共拆旱廁X座、改水廁X座、建公廁X座,基本建成了“城區步行10分鐘、農村干線公路車行10分鐘有1座公廁”的“兩個10分鐘”如廁圈,并實現了“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100%,千人以上村莊無害化衛生公廁覆蓋率100%,旅游集散中心公廁覆蓋率100%,車站、公園等公共場所公廁達標率100%”。X“廁所革命”工作被推介為全國典型范例。
三、以“產業興旺”為重點,堅持產業發展與美麗鄉村相結合
我縣始終堅持產業發展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實現了“美”與“富”的互促共進、相得益彰。一是做到“一片園區就是一片景區”。按照“一鄉一園、一園一業、一業一景”的思路,以景區標準建設園區,創建了省級農業示范園X家、市級X家,成功申報創建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二是做到“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景點”。加快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業等新業態,培育了X田園綜合體、X觀光園、X花谷等一批熱點項目,打造了蝦谷、花谷、慢谷、綠谷、藥谷的“五谷豐登”品牌。三是做到“一處民宿就是一處風景”。大力發展民宿經濟,積極開展“美麗示范鄉鎮、美麗示范村莊、美麗示范農戶庭院”創建活動,完成了X個美麗示范鄉鎮新農村建設全覆蓋、X個整村推進、X個美麗示范村莊、1000戶美麗示范農戶庭院建設。
四、以“治理有效”為基礎,推動鄉村長效管護
探索建立“五定包干”村莊環境常態化長效管護機制,落實“政府主導、鎮村主責、群眾主體”,讓“一時美”變“時時美”。一是堅持政府主導。成立了以黨政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實施方案》。同時強化督查考核,將該項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評體系,配套出臺了“考核辦法”和“考核細則”。二是落實鎮村主責。建立了縣、鄉、村三級聯動的人居環境治理監督網絡,實現了“縣職能部門全域監督,鎮包村干部分村監督,村包組干部分片監督”。三是突出群眾主體。強化村民自治,充分發揮村規民約、村民理事會、紅白喜事理事會、鄉賢理事會、鄉村振興促進會和公共衛生監督理事會等“一約五會”的作用,引導村民自覺管護環境,樹立文明新風。
雖然我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是宣傳發動有“虛弱”層面。少數鄉鎮特別是基層組織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認識不到位,部門責任壓實不夠,個別鄉鎮和村干部有“等靠要”思想,坐等上級資金、項目投入,行動遲緩,存在不喊不抓、只喊不抓、不督不動的現象。一些基層干部對整治要求認識不清,掌握政策不全面,有松懈畏難情緒,存在臨時搞突擊運動現象,少數地方發動群眾不深入,農民群眾沒有真正動員起來,存在政府干、群眾看的現象。
二是整治提升有“軟弱”點位。農村旱廁改造,注重的是廁所內部的“改”,而沒有關注廁所之外的“治”,垃圾治理市場化運作機制不完善,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政府主導力度不夠,缺乏對居民垃圾分類意義的宣傳與教育,居民分類意識淡薄。少數鄉鎮環境保潔常態化不夠,整體工作標準不高,部分村莊院落亂堆亂放未能得到有效治理,背街小巷內零星垃圾較多,排水溝內時有漂浮垃圾。少數村莊旱廁改造僅求數量不求質量,存在標準不高、改后不好用甚至不能用現象。已建成的污水處理設施缺乏有效管護。
三是工作機制有“薄弱”環節。少數鄉鎮還未建立鎮村聯動機制,部分鄉鎮沒有建立經費充足、人員到位、運轉有效、責任落實的工作機制,特別是對重點村、重點部位日常巡查機制不健全,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問題。有的鄉鎮“專干不專”,主要精力沒有放在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上面,在上級檢查情況反饋以后,甚至還無法準確找到垃圾堆放位置。
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中凸顯出來的問題和困難,下一步,我縣將緊繞“創建生態X,共建美麗家園”,緊抓“四清三改三提升一管護”,對標對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推進,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水平。
一、以“凈化序化美化”為目標,扎實開展各項整治行動
一是開展“治臟治堵治亂百日攻堅,凈化序化美化喜迎國慶”活動。以“凈化”“序化”“美化”行動為重點,通過近100天扎實的活動開展,進一步完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理機制,營造干凈、整潔、有序的鄉村新面貌,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人民群眾生活更幸福。二是扎實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秋冬戰役”。以“四清三改三提升一管護”為主抓手,大力推進村莊清潔行動“秋冬戰役”鞏固環境整治成果,努力實現“干凈整潔、提檔升級、美麗宜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目標。
二、以“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為目標,深入實施鄉風文明建設
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發揮好自治基礎作用、法治保障作用、德治引領作用,進一步實現基層黨組織領導下的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一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層民主協商制度建設進一步加強,“五民主三公開”制度有效落實,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功能顯著增強。修訂全縣村(社區)村規民約(社區公約)、自治章程。二是提升鄉村德治水平。強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傳本縣鄉村人物的道德模范,發揮其激勵和模范作用,引導農民群眾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引導農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提高,實現家庭和睦、鄰里和諧。三是加強農村法治建設。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增強基層干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將政府涉農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加大農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引導廣大農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健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三、以“五定包干”為目標,推進村莊環境長效管護
建立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村莊人居環境管護長效機制,努力實現三個轉變。一是實現從建成到建好的轉變。堅持規劃先行,細化村內生產、生活、生態等功能定位和服務設施的合理布點。二是實現從管住到管好的轉變。堅持集中攻堅整治與長效綜合管理相結合,建立村莊長效管護機制,全面推進亂搭亂建整治、農村河道綜合治理、“空心村”改造,重點抓好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基本消除農村垃圾亂扔、污水亂排、秸稈亂燒等現象。三是實現從干起來到干得好的轉變。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引導農民群眾主動參與環境整治、自覺維護村容村貌。
第二篇: 人居環境整治經驗材料
近年來,XX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各項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堅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硬任務,動員各方力量積極參與,整合各類資源強化保障,以垃圾、廁所、風貌“三大革命”為抓手,扎實推進清潔整潔、住房改善、污水治理、農村改廁等專項行動,著力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高點定位抓謀劃。
堅持城鄉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統籌,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對接污染防治和精準脫貧攻堅戰,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為目標定位。
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堅持把規劃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第一道工序,實行“先規劃、后建設”。制定出臺了《XX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4年)》,以項目化、事項化、清單化確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目標和年度任務。緊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多規合一”要求統籌推進村規劃編制工作,指導基層精心編制實施村規劃。xx鎮、XX鎮鎮域規劃設計全面鋪開,XX村、XX村、XX村等15個村的村莊規劃進入實質性進展階段。
二是堅持系統思維。綜合考慮地理、民俗、經濟水平和農民期盼等要素,科學確定目標任務,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堅持全域旅游,以人為本、留住鄉愁的思路,突出XX核心景區環山一線優美生態環境建設。統籌兼顧農村田園風貌保護和環境整治,注重鄉土味道,深挖歷史古韻,傳承鄉土文脈。綜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風貌,保護鄉情美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村莊形態與自然環境相得益彰。堅持以點帶面、先點后面、點線結合,全面推進、整體提升。
三是堅持質量標準。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技術、施工建設、運行維護等規范標準。根據排水方式、排放去向等,分類制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排放標準。明確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基本要求、政府責任和村民義務。鼓勵村組結合實際,研究制定農村垃圾治理、鄉村清潔等鄉規民約。制定實施《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水污染排放標準》《農村生活垃圾處置技術指南》等技術標準或指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基本實現了有章可循、有標可依。
全面推進抓整治。
堅持問題導向,以農村人居環境薄弱環節為突破口,加快補齊短板,全面推進整治工作。
一是強力推進“垃圾革命”。2024年XX區以創建清潔村莊全域覆蓋為目標,集中精力對全區所有鎮(街道)、村(社區、管理處)全域開展清潔整治行動。先后組織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夏季戰役”,集中攻堅了一批農村環境衛生中的老大難問題。全區累計清理村莊垃圾亂放xx余處,清理衛生死角xx余處,清理農村生活垃圾xx余噸。同時,持續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鎮清運、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全區所有行政村全部進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清運、填埋的無害化處理。組建立了xx人的農村垃圾清掃保潔隊伍,并將村莊保潔、公廁維護、設施維修等納入管護范圍,切實提高保潔能力。今年,我區xx村、xx村被國家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村環境整治樣板創建村。
二是穩步推進“廁所革命”。結合區情實際,按照“戶廁抓提升,公廁抓覆蓋”的思路,組織人員逐村逐戶摸排情況,在此基礎上,制定了《XX區農村“廁所革命”實施方案》,科學有序推進農村改廁工作。按照“一戶一策”原則,采取差異化補助的方式,穩步推進戶廁改造提升。推動行政村村部、規模較大規劃發展村莊、有鄉村旅游發展等實際需求的村莊配建公共廁所。近年來已完成衛生廁所修建x個,其中先后投入x萬元,建成旅游公廁x個。2024年全區完成x戶農戶無害化衛生廁所改(新)建任務,超過省定x戶任務的x%。
三是統籌推進“風貌革命”。堅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與培育鄉風文明有機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大力開展“一拆二改三清四化”村莊清潔行動。同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開展區級“美麗庭院”創評,加強農民群眾衛生健康教育,從源頭上減少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現象和不文明行為。突出“雨母一日游”沿線、重點村組的房屋、公路改造、“穿衣戴帽”工程建設。今年以來,全區清理危舊房屋x余宗,改造農村公路x余公里,完成房屋穿衣戴帽工程x余棟,有效提升了鄉村顏值。重點打造x村、xx村2個村為模板的清潔村莊示范點,通過典型示范引領,帶動全區鄉村村容村貌大幅提升。我區XX鎮已申報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推進鎮,XX鎮新竹村通過了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驗收。
多措并舉抓成效。
工作干得好不好,關鍵看成效。近年來,XX區以爭先創優為目標,不斷強化工作舉措,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取得實效。
一是健全制度保障。成立了以區委書記任組長的高規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壓實“三級書記”責任,全區各級各部門“一把手”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第一責任人,要既掛帥又出征,靠前指揮、親自部署,做到真抓真管、心中有數。區黨政領導堅持每月一調度、每月一巡查。制定下發了《XX區20xx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考評獎懲細則》等6個文件,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重點民生實事、年度績效考核項目,層層落實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問題清單。定期組織督導評估,評估督察結果將各項支持政策直接掛鉤。
二是強化資金支持。按照“渠道不變、統籌安排,集中投入、講究效益,各記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則,加大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資金支持。建立了財政投入為主、金融機構信貸支持為輔、社會資金共同參與、村民投勞配合的資金投入體系。創新建設資金支持方式,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以工代賑等多種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工作效率。20xx年,我區已投資xx余萬元,用以改善基礎設施,改善飲水安全,確保路通、溝通、燈亮,綠化、美化、凈化。
三是注重宣傳引導。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結合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建設,充分調動群眾自覺維護生活環境、自主共建美好家園的積極性。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成立紅白理事會,深入開展文明戶、衛生戶、清潔戶等評選活動,及時開展檢查評比,有效約束群眾生活行為,引導群眾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充分利用宣傳欄、廣播、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平臺,廣泛宣傳推廣各地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良好氛圍。
第三篇: 人居環境整治經驗材料
為提升村民生活質量,助力鄉村振興,近幾年,xx市xx站鎮以“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為目標,從街巷硬化、村屯綠化、鄉村美化等方面入手,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打造美麗宜居的新農村。
“看著整潔的村路,心里就有著一份成就感!”每天清晨,xx站鎮建設村村民馬軍都會開著清潔車打掃村里的環境衛生,雖然很辛苦,但能讓自己的家鄉干凈整潔,馬軍心里很高興。
農村環境整治是一項民心工程,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為了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xx站鎮各村積極探索新舉措、新辦法,由原來的定期集中整治逐步向日常保潔轉變,并通過入戶宣傳號召村民開展庭院綠化、凈化、美化工程,激發村民自治能力,促進農村環境整體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村環境面貌進一步改善。
曾經“行路難”一直是困擾著xx站鎮村民的大問題,收菜的車輛進不來,賣菜的村民出不去。為此,xx站鎮積極溝通協調有關部門修建了一條全長6.8公里的柏油路,聯通了xx站轄區的三個行政村,成為了全市第一個全通柏油路的鄉鎮。
“路修好了,沒有水坑了,我們的出行也方便多了。”xx站鎮建設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車剛高興的說道。
今年,xx站鎮又投入70多萬元在道路兩側新栽種了花卉和果樹,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新農村已不再是設想,村民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顯著增強。如今行走在xx站鎮,房屋林立、道路通達,家家繁花掩映,處處產業興旺,景農一體、產村相融,猶如一幅天藍、水清、樹綠、地凈的美麗畫卷,小鄉村釋放出蓬勃發展的無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