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法與佛法】學佛,而囿于善惡觀念,是初機,或門外漢。人有是非,佛沒有是非;人有善惡,佛沒有善惡。善惡是人法,非佛法。佛法超越善惡。超越是:雖然存在著,卻無障礙。譬如在地面行走,即有山河的障礙,不能超越;乘上飛機,地面山河依舊,但卻無障礙。
【第2句】:怨家得施,則為中人;中人得施,則成親善。(古印度)龍樹《大智度論》卷四十五,釋摩訶薩品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體貼他人,就是愛護自己。(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的戒定慧》
【第3句】:【每日一句禪語】你孤單,不是沒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沒人愛,不是沒有人愛你,而是你不愛自己。只有自己看重自己,才會為夢想而努力,才會努力去成為一個有價值,值得愛的人。你最好的選擇,不是和誰在一起,而是成為夢想中的自己。
【第4句】:【禪語人生】有人說佛教消極,認天認命,其實佛教并非如此,而是最積極的。當一件事情發生,而你沒有辦法處理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面對它、承受它、解決它、放下它。
【第5句】:【禪心佛語】第二十八條:牢記每一次教訓不再犯,是智者與愚人的根本區別吃一百個豆還不知豆味兒的人,若不是天才的“味盲”,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受虐狂。
【第6句】:【佛心禪語】【非常哲理】【第1句】:人生最大的遺憾莫過于錯誤的堅持和輕易的放棄;【第2句】:使你疲勞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第3句】:排隊時最大的欣慰,不是前面的人越來越少,而是后面的人越來越多;【第4句】:過錯是暫時的遺憾,錯過卻是長久的遺憾;【第5句】:還能沖動,說明你生活還有激情;總是沖動,說明你還不懂生活。
【第7句】:【禪語人生】一顆健康的心臟,平時我們是感覺不到它的跳動和存在的,只有當心臟出了問題,有了毛病,才會常常感覺到它的跳動和存在。
【第8句】:【禪心佛語】寂天菩薩說:縱然全世界的人都與你作對,成為你的敵人并傷害你,但只要你的心平?滄月桑且參薹ǜ扇拍愕陌材?如果我溫順地侍奉世間的敵人,他們還可能會饒益我,并使我安樂;但是,如果我一味奉承內心的煩惱,那么只會遭受更多的傷害和痛苦而已。
【第9句】:佛教微博經典:無論遇到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界,不起煩惱念,不增執著心,就是看破。人無恒常,事無恒久,順境時處之安然,逆境時處之泰然。
【第10句】:【禪心佛語】苦不言是一種智慧。人生在世,往往會因這樣或那樣的傷害而心痛不已。羅素說過,累累傷痕是生命給你的最好禮物。與其喋喋抱怨,不如靜下深思,留年似水,青春的灼痛終將沉淀為一種經歷,成為蘊藏在靈魂深處的暗夜精靈。
【第11句】:【佛心禪語】學佛是為了覺悟宇宙人生的真諦,長養慈悲與了達智慧的真理。學佛不是注重表相的東西,更不是沉迷在修學佛法的表面形式上。作為一個佛弟子,做人的修養、品格要一天比一天提升,自己內心的煩惱、妄想要一天比一天減少,斷除煩惱與增上功德,這才是修行的目的。
【第12句】:文革時,一女士被剃了一個陰陽頭,公眾批斗,當眾羞辱,該女士是當時是一位有身份的人,雖說學佛多年,但還是難忍如此侮辱,當時死的念頭都有了。禪門大師賈題韜當時遞上一紙條,女士即豁然開朗,破涕為笑,并安然度過此劫。紙條就七個字:此時正當修行時。遇困境時,緊記此七字真言。
【第13句】:【佛心禪語】一個人無論多么威嚴,多么排場,如果沒有愛心相伴,也只是空好看而已;一個人無論多么富足,多有地位,如果沒有智慧相隨,也只會是名利的仆人:
【第14句】:人的苦皆來于同他人的關系不和諧,不理解。我們可以誠實地面對一下自己,是不是愛自己要勝過我們的親朋好友,對于不甚相干的陌生人更不用說了。就因為我們這樣自私地多愛自己的私心,我們才不能平等地去對待世間所有的人和物,乃至于我們最重要的親人。
【第15句】:#延參法師微開示#一個人的心態氛圍,恰恰決定著幸福的復雜與簡單,生活的進程本來就是對人生的檢驗,寬處看內涵,窄處看視野,每個人都注定歷經滄桑,而不是生活的傷害,最是平凡不平凡,最是尋常不尋常。這濃濃淡淡的人生,苦辣酸甜就是本來滋味;世態炎涼,也不過就是一場簡單。
【第16句】:【佛心禪語】自以為是者不足,自以為明者不明。我們都喜愛牽強自己,一味要求自己與羨慕的人看齊,常常會喪失自己美好的東西,流于尷尬與痛苦之中。人眼可以看見百步外的物體,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坐標進行準確定位。當你認識到自己不足之時,也就是進步的開始。
【第17句】:【圣經文案】111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他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塞7:14)
【第18句】:【心靈禪語】人活著,無論窮富,無論美丑,只有一個相同的結局,你知道的。不同的只有過程,重要的是你活著的每一天里,你令自己快樂。所以,要珍惜,要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快樂的人。不忙,不急,不懶。
【第19句】:我們眾生也叫做“有情”,但這是迷中之情——知性被埋沒了,是迷中的有情者。執迷的情與愛,所帶來的除了痛苦,還是痛苦;會使人失去良知良能,造業害人。
【第20句】:【佛心禪語】在生活的點滴里,將一切的起心動念,若能種下善念,我們最終的收獲是幸福的,這便體現出“自己是自己的怙主”的真理,這就是良性循環的力量;在生活的點滴里,將一切的起心動念,若是種下惡念,我們最終的收獲是痛苦的,這更加體現出“自己是自己的敵人”的悲慘結局,這就是惡性循環的結果。
【第21句】:“善用智者制人而不制于人。”用自己的長處與對方的短處較量,進攻對方要害,對方就難以抵御。生活中處處充滿著競爭。獲勝者往往不是技巧最好的,而是那些最肯動腦筋、知己知彼而能避實就虛的人。再好的資源也是為了為人所用。你做選擇它們應該出于本能,應該選擇最自然、最可能成功的一種。
【第22句】:【佛禪文案】無論走到哪里,都該記住,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轉瞬即逝的現實。
【第23句】:有人覺得,一個人最好的品質是善良。但越善良,就被壞人傷害的越深。這不是善良錯了,而是你缺乏保護自己的技能。因為,你的善良,會被當作懦弱。經常被傷害,只因為你太好了。學會保護自己,才是善良的前提。否則,就別隨便對人善良。凡事適可而止,善良過了頭,就缺少心眼;謙讓過了頭,就成了軟弱。
【第24句】:多服毒藥能令人死,少服毒藥亦令人死,菇芻當知:若多犯罪,即生惡趣,若少犯罪,亦生惡趣。菩薩如是思惟時,驚怖違犯。《大乘寶雨經》卷三
【第25句】:【心靈禪語】我們:可以缺錢,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更不能丟了善良;可以跌倒,但要堅強的再站起來;可以求名,但不能欺世盜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墮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縱;可以虛榮,但不能虛偽;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蕩;可以生氣,但不能生事;可以隨性,但不能隨便。
【第26句】:【禪心佛語】生命的天空里,有風和日麗,也有云遮霧障。不是每輪艷陽都能讓人感到溫暖,不是每片云彩都下雨。既然決定不了命運的走向,那就踏實地走好每一天;既然左右不了天空的變幻,那就悉心裝扮自己的心間。因為,珍惜了,能擁有;付出了,有回報;走過了,不后悔。
【第27句】:人生有得也有失,生活就是如此。世界很大,個人很小,沒有必要把一些事情看得那么重要,痛疼,傷心,誰都會有,生活的過程中,總有不幸,也總有傷心,就像日落、花衰,有些事,你越是在乎,痛的就越厲害,放開了,看淡了,慢慢就淡化了。
【第28句】:【禪心佛語】調伏身心,自有氣度。在日常生活中調伏身心,在行善中調伏身心。我們在行善的過程中起了煩惱,要能夠調伏,這樣就能夠把善落實下去。善行逐漸圓滿,修行逐漸圓滿,人的氣度,也就自然顯現出來。
【第29句】:人,無論是誰,都會有私心,這是人性中的缺陷,但這種缺陷,并不是無藥可救的。我們還有理智與愛,理智與愛可以讓人摒除私心。每個人的內心都蘊藏著無限寶藏,那就是佛性,若我們能除去心中的自私自利,發揮無私的精神,那么我們就能擁有美滿的人生。
【第30句】:【禪語人生】有的人雖然在佛理上很精通,講起來滔滔不絕,但也不要著急去度化別人、弘揚佛法。等到真的有修有證、有攝受力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會有人親近你,跟你學修。有的人很著急:“我想弘法,也講得很明白,但是都不聽我的。”于是很苦惱。這還是自己的攝受力不夠,修證還不到位,著急也沒有用。
【第31句】:“空”之悟:【第1句】:空杯可以裝水,空房可以住人。【第2句】: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緣。【第3句】:人生如茶,空杯以對,才有喝不完的好茶,裝不完的歡喜和感動。【第4句】:只有空杯才能裝得下最多的東西,只有虛心的人才能學到最多的知識。【第5句】:空是一種度量和胸懷,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第32句】:【心靜禪語】別人的幸福總是容易看到,痛苦卻是少有人知道。藏在心里的苦楚更是無人知曉了。世上沒缺憾的婚姻少之又少,只是程度不同罷了。多數人是婚前睜著大大的眼睛找對象,婚后則半睜半閉過日子。
【第33句】:以德報怨是一種寬容,可以化解一切怨恨。所以,我們要用寬容感化怨恨的心靈,而不要生怨恨之心,因為以怨報怨永遠沒有盡頭,不能解決問題,更不能化敵為友。
【第34句】:事物總是在不斷地變化,生活中的問題沒有現成的答案,也沒有固定的模式。所以,遇事時要獨立思考,隨機應變,才會掌握主動權,甚至變被動力主動。
【第35句】:【禪心佛語】更有吾國特創之天臺、賢首二宗,臺教以四教分判佛教,謂法門有四,佛果亦有四。賢首以五教分判佛教,謂法門有五,佛果亦有五。
【第36句】:【經典的人生禪語】就像那些從小餓了有人送吃的,渴了有人遞喝的,累了有人哄著睡的人,他們對于這種深厚的愛意已經麻木,反而那些孤孤單單,打小就學會自己面對一切的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溫暖卻會措手不及,一點別人不經意的關心都能讓他在心里暗暗高興好長時間。
【第37句】:【禪心佛語】好的情感,不是情緒,是智慧與慈悲;好的修行,不是外在,是心地和本來。太多的時候,我們生活在對人事的猜測想象里,放下自我的要求和想法,允許一切皆有可能發生,讓一切顯現“如其本來”,你就會看見適合自他最恰當的結果,不攀緣,不糾結,不執取,不判定,一切如來如去,這是真正的活出隨緣行。
【第38句】:人們來到這個世界之時不曾帶來什么,去時也帶不走什么。佛看見眾生在苦海里掙扎、追逐,就淚水漣漣,悲從中來,他教我們一切隨緣;看見眾生歡欣的生活,就慈愛溫和,和和氣氣,教我們惜緣、惜生,安享生命之樂。于人生際遇看得淡,守得定,惜緣,隨緣,得生之樂趣,生之自在。
【第39句】:你必須做到唯求心安,事事無愧,人活著是責任義務,如初祖達摩所說“不謀其前,不慮其后,無戀當今”,這才是真正的解脫。——耕云先生
【第40句】:本就是俗人,俗一點沒人說你,卻偏要裝風雅,裝倒是可以裝裝,但能裝出格調嗎?凡人沒什么不好,大家本就都是凡人,為什么偏要扮圣賢,扮也可以扮扮,但能扮出圣賢的德行嗎?背著這一身皮囊,誰能不食人間煙火?盡管食就是了,吃相過得去就行,為什么要半推半就,推就假了。
【第41句】:【禪心佛語】時光的仰首間,生命的起伏間,有多少世事,能如清水滴石般的清透;又有多少故事,都能書寫完美的結局;人生,總有停靠的船,也總有擱淺的灘,總有彎彎曲曲的路,也有高高低低的山;生命,最美的銘記,總是來自百轉千回間,陌上花開的驚鴻一瞥。一瞥清鴻,千里之外;一瞥日月,縱橫之間。
【第42句】:相信即相應。相信是一種能量!當我們的能量還未達到和某一個人某一個事物相同頻率,不能相應時,告訴你一個竅訣:回歸零態,回歸嬰兒!
【第43句】:【禪心佛語】品德高尚的人,就像水,滋潤萬物不爭名利,順勢而為沒有煩惱。最高境界的善行,做人要像水那樣不爭名利,居住要像水那樣安于卑下,心胸要像水那樣保持沉靜,待人要像水那樣真誠無私,說話要像水那樣恪守信用,為政要像水那樣有條有理,處事要像水那樣發揮所長,行動要像水那樣把握時機。
【第44句】:【禪心佛語】化解矛盾要首先從自己做起,記住你如何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如何對待你,要走進別人的心靈,自己就要首先敞開胸懷。這樣就會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第45句】:【看透人生的佛家禪語】人生如旅,歲月如歌,心歷經百轉千回后,沉淀出一顆不驚不擾的情懷。因為我們都知道,一些記憶,終將要埋藏于心底;一些傾訴,注定無人聆聽;一些人,終究會是匆匆過客。云水之間相忘與相望,念于心或忘于塵的故事,皆是紅塵路上的一脈馨香。世間之美,除了用來回眸、緣聚,還應懷念與銘記。
【第46句】:【禪語人生】與此同時,江城民眾乃至于十方善信對于石觀音寺的擁戴與支持,則力保石觀音寺歷經千年戰火與磨難而屢毀屢建,將觀音信仰與佛法大義的火種傳承至今。
【第47句】:我們每個人心上負擔豈止一塊石頭呢?金錢、名位、愛情、生活、職位、權利。這些已經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了,還有那是非、得失、榮辱、苦樂等,更是奇重無比。
【第48句】:競爭中,你即使再努力,永遠也不可能比所有人都強,其實也沒必要比所有人都強。如果做員工,只要強過自己的同行不就有立足之地了嗎?如果做企業,只要強過同行業的對手不就向前發展了嗎?明確誰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奮斗才不會偏離方向,也有助于在最短的時間使自己更加出類拔萃。
【第49句】:【佛家禪語形容人生】生命很短暫,別把那些重要的話憋著,會沒有時間說的。人生在世,往往會因這樣或那樣的傷害而心痛不已。笑而不語是一種豁達。朋友間的戲虐,遭人誤解后的無奈,過多的言辭申辯反讓人覺得華而不實,莫不如留下一抹微笑,任他人作評,有時一個微笑可讓兩個宿怨之人冰釋前嫌。
上一篇:簡愛讀書心得體會(1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