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對待妄念,我們要記住兩個詞:一個是“不忘”,另一個為“不起”。不忘“見宗自相光明”,不起“遮遣、成立、取舍”等心,這是最重要的。這樣,妄念突起時,不壓制它、不隨它跑,不產生任何愛憎、取舍之心,才能感悟到自在人生。
【第2句】:【禪心佛語】當我們習慣了冷漠,遇到事情只想保護自己,對身邊的人不聞不問,對社會也沒有責任感,那終究會為此而付出代價。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潛藏著慈悲,只是它被覆蓋了而已,若能將其挖掘出來,這一定會成為你人生中的無價之寶,于人、于己都將受益無窮。
【第3句】:【禪心佛語】活著,要學會接納,所有愛恨情仇,都是生命一部分,別用情感來選擇,莫拿標準去衡量,只有斑斕多姿,才能領略各異風景;要懂得寬容,外界與他人,沒誰是你的假設,佛以悲胸闊,人因諒得友,聚散天定,對錯隨心;要坦然淡忘,往昔心靈的負重,重疊為精神的枷鎖,唯有放下,方不至于太累。
【第4句】:【禪心佛語】彎曲是一種理智和策略,它讓我們走得更遠,為心靈設個彎道,并不是有意放慢自己行走的步伐。而是一種彈性的生存方式,是戰勝困難的一種理智的順應和忍耐。我能夠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努力去實現夢想,可現實總是很無奈,若,夢想徹底被我們放棄了,那夢想真的就只是一場夢了。
【第5句】:【禪語人生】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為稟性,涵養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兒女。不論兒女孝不孝,但問自己慈不慈。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會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響自己家庭,大的影響社會,也有負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責任重大。
【第6句】:【禪語人生】這時候,佛祖又取下了自己手上的那枚戒指,然后以同樣的方式扔到了亂石堆中。結果,這一次他很快便找到他要找的東西,那枚金光閃閃的戒指。佛祖雖然沒有再說什么,但是修僧卻一下便醒悟了:當自己還只不過是一顆石子而不是一塊金光閃閃的金子時,就永遠不要抱怨命運對自己不公平。
【第7句】:【歷代醒世詩集】惹禍只因閑口舌,招災多為狠心腸。世界由來多缺陷,幻軀哪得免無常?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有何妨。諂曲貪嗔是地獄,公平正直即天堂。悲歡離合朝朝鬧,壽夭窮通日日忙。休得爭強莫斗勝,百年恰似戲文場。
【第8句】:【禪心佛語】人生三重境界:敢于承認、敢于面對、敢于擔當。人生三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助人為樂。人生三錯:追求完美、責備求全、苛求圓滿。人生三為:和為貴、善為本、誠為先。人生三變:樂極生悲、無事生非、絕處逢生。人生三幸:衣食無憂、身心健康、親情無限。人生三有:真心愛人、知心朋友、自已。
【第9句】:我不相信人性本惡,也不覺得人性本善,我認為人性中善惡并存。人的向善趨惡,取決于環境暗示,取決于如何引導,沒有天生的惡人,也沒有天生的善人。善惡的選擇最終來自自我的覺醒,自我的覺醒又仰賴暗示和引導。惡塞其路,還是善行其道,就看如何去引領。
【第10句】:【禪語人生】真正的福報是你有、過人的道徳品質、和超人的綜合素質。道徳品質體現在危急時刻能擔當事情、素質體現在日常生活中能善巧接人待物。
【第11句】:【讓人靜心的禪語】生命是一場又一場的相遇和別離,不要輕易去依賴一個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當分別來臨,你失去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學會獨立行走,它會讓你走得更坦然些。
【第12句】:【佛心禪語】不管所有人怎么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么也長久不了。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的生活,即使那個人看起來快樂富足。永遠不要去評價別人是否幸福,即使那個人看起來孤獨無助。——幸福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不是我,怎知我走過的路,我心中的樂與苦。
【第13句】:【禪語人生】用有為的禪法進行抄家滅族,把所有的障礙除掉后,還得進一步徹徹底底的空到連感覺有個空的感覺和空,都要將之空掉(能覺察空的「能」與覺察空的「所」都要空掉)。當窮之又窮,空之又空時,富與福就自然來了。故從有為法修到無為時,富與福就自然產生了。
【第14句】:弱勢群體大多指那些物質上匱乏的人,那么物質上富有的人是否都稱得上強勢群體呢?行者以為,不可以物質多寡為人群分類,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強弱:物質富裕者,或許精神貧乏;物質緊缺者,或許精神強大。
【第15句】:【每日一禪語凈美心靈】世界上沒有永遠不犯錯誤的人,做錯事,千萬別后悔,后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后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要勇敢地去做,不要害怕出錯,沒什么大不了的。坦白地說,有許多人希望你會被自己的錯誤所擊敗。每一種創傷,都是一種成熟。
【第16句】:【禪心佛語】妄想人人有,連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則要做到魔來魔斬,佛來佛斬,這才腳踏實地,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純熟。忙碌中,是非中,動靜中,十字街頭,都好參禪。不要只知忙于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邊為要。
【第17句】:【禪語人生】真正聰明的人,要克制。我們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緒,智商又受控于境界,一個人的智慧是受控于境界的。這個人聰明得不得了,沒有用的,占人家的便宜,叫聰明。
【第18句】:【禪心佛語】南京官場和道場兩個舞臺上的部分故事情節,曾一再被看客們“津津樂道”。大眾在其中看到了貪官們對祈福免禍的滑稽依賴,比如南京市原市長季某某演了一出“鞋拔門”——獲贈了來自方丈釋傳真悉心準備的禮品“鞋拔”,卻沒有如愿被提拔,反而立刻被“斜拔”到了中紀委。
【第19句】:平時,我們談生論死,侃侃而談似乎置生死于度外;平時,我們談名利如浮塵,恨不得視之為糞土。但是當死亡的恐懼、浮名的誘惑擺在眼前時,我們是否還能夠保持一顆平靜淡然的心,從容對待呢?
【第20句】:【禪心佛語】生活,就是一場場的相遇。在任何時間遇到任何人都是緣分,只要遇上了,便是對的。別管發生什么,你也無錯,他也無錯,紅塵也無錯,歲月更無錯。我們沒有權利去要求別人如何高尚,如何善良,我們只能保持自己不背離善良,不傷害他人,把人生活成一場友善,把歲月活成一場溫和,把生命活成一場真誠。
【第21句】:【佛性是寶藏】遺失身外財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遺失了內心的寶藏卻還無知覺;人人本有清凈純真的佛性,只因煩惱無明而庶廠了珍貴的寶藏。
【第22句】:學佛時間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應該將煩惱、執著、習氣徹底降伏與斷除,同時,愛心與智慧得到無限提升。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馳,煩惱比沒有學佛人更熾盛,內心的執著與習氣比沒有一開始修行時更嚴重。原因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見,于是所學所修的一切,反而成為增長邪知邪見的助緣。
【第23句】:【古賢文教兒經37-30】鄰居或來借柴米,分多潤寡不空行。就是鄰居得罪我,寧可負我莫負人。人情似紙張張薄,也有先富后來貧。也有朱門出餓莩,也有白屋出公卿。也有半輩成家室,也能兒女一大群。也有年少早先娶,到老膝下無一人。既有生來就有死,生生死死不由人。萬事勸君多忍耐,舉頭三尺有神明。
【第24句】:【禪語人生】我們要把所累積的善業,回向給所有眾生都能夠領受到最究竟的一種安樂,同時也回向給跟我們一起共享喜樂的、在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也都回向大家都能相親相愛,能夠和樂。
【第25句】:【禪心佛語】朋友,是這么一批人:是你快樂時,容易忘掉的人;是你痛苦時,第一個想去找的人;是給你幫助,不用你說“謝謝”的人;是驚擾之后,不用心懷愧疚的人;是對你從不苛求的人;是你不用提防的人;是你敗走麥城,也不對你另眼相看的人;是你步步高升,對你的稱呼從不改變的人。
【第26句】:男女戀愛結婚,生兒育女,相互扶持,共同創造家庭的幸福。當生活的重擔落下來時,也許當初的激情會慢慢減退,然而作為夫妻,應知緣隨分,彼此珍惜這千年修來的緣分,然后做好自己的本分事:妻子體貼丈夫,丈夫顧家愛妻。那么,和和美美、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就在你眼前。
【第27句】:【禪語人生】用心,就是用負責、務實的精神去做好每一件事;就是不放過工作中的任何一個細節,并能看透細節背后潛在的問題;就是要讓自己比別人做得更好。任何事情,你只有用心,才能做到最好。
【第28句】:【道家經典禪語】佛教微博經典:“沒有不被議論的事,沒有不被猜測的人。做真實的自己,依心而行,別管別人說什么,比不上你的才會議論你,比你強的,人家忙著趕路,根本不會理你。
【第29句】:【禪語人生】有信仰的老人面對生老病死時的心態是格外的釋然而喜悅,因為有著虔誠的靈魂所以有足夠的勇氣接受每一次無常的來臨,微笑著善待每一個輪回中的生命。
【第30句】:【禪心佛語】凡夫修行之所以感到困難,是因為不會修行。會修的人修自己,凡夫修行都是看別人的過錯修理別人。修理別人造業。佛菩薩們爲什麼能成佛菩薩?不知道修理別人,只知道修理自己。所以佛家常說回頭是岸,回頭修理自己不修理別人。別人的種種過失是示現,幫助我們修理自己的,這叫修行。
【第31句】:【美麗晨曦】快樂地去生活,去感覺,去釋放自己的內在,把整個的人放松,讓你心思集中在你做的事上,而不必在意外在的一切,讓自我的內在得到徹底地展現。的內在仿佛在另一個四維的空間,在另外的空間欣賞你,觀照你,這樣,我們就會覺得自己生活在天堂,生活充滿快樂。
【第32句】:世間從來都是美好與丑惡并存。我們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它們,但是可以選擇靠近或者遠離。陽光需要穿透陰霾,星辰總是鑲嵌在夜空。不要因為陰霾而懷疑陽光的到來,不要因為黑暗而放棄尋找星光。美與丑都在那,一個用心感受,一個用寬容消融。
【第33句】:【道家禪語】若真是合不來卻又分不開,那就別再整日苦苦糾結著分與合了,不如就順其自然的在一起吧。或許哪天彼此的菱角都被時間磨光了,然后緊緊相擁再也沒了分離的精力。也或許哪天彼此的愛會被消耗得一干二凈,即使到了分離時,亦不會帶著不舍與不甘說再見。
【第34句】:【羅狀元醒世詩其3】為人不必苦張羅,聽得仙家說也幺。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錦衣玉食風中燭,像簡金魚水上波。富貴欲求求不得,縱然求得待如何。
【第35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當今時代最需要的不是物質富裕,而是精神充實。因為有了愛心,才會有真正的和諧;因為有了智慧,才會有真正的文明。
【第36句】:【禪語人生】在工作繁忙的時候要抽空清閑一下,以調劑一下緊張的情緒,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在空閑的時候有一個合理的安排和考慮;要想在喧鬧的環境中保持頭腦的冷靜,就必須先在心情平靜時有個主張。不然的話,一旦遇到繁忙或者喧鬧的情形就會手忙腳亂。
【第37句】:【佛心禪語】做人,恰如其分;做事,恰到好處。做人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恰到好處,是人生的最大學問;把握做人的分寸,掌控做事的尺度,日積月累,便會在一分一寸之中,堆積疊加起人生的高度。
【第38句】:【頓悟人生的禪語】相信自己的堅強,但不要拒絕眼淚;相信物質的美好,但不要傾其一生;相信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但不要指責虛偽;相信努力會成功,但不要逃避失敗;相信命運的公平,但不要忘了,當一扇門關上的時候,學會給自己畫扇窗。
【第39句】:【禪語人生】想要在生活中獲得快樂和自在,不能夠沒有愛,愛是一切幸福的門檻,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鋪路石。但是要學會愛,不是件容易的事,佛法中所提出的“慈、悲、喜、舍”四無量心的教法,是通往愛的最佳捷徑。
【第40句】:生命本身復雜而殘酷,但并不缺乏希望,絕望的是人們的思維。很多時候,人們不肯放手是因為等了太久、付出太多,堅持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曾經的付出并非徒勞,這樣的堅持是對過去的執著,等待也是對過去的等待。
【第41句】:【禪心佛語】天空沒有翅膀的痕跡,但鳥兒已經飛過;心里沒有被刀子割過,但疼痛卻那么清晰。這些胸口里最柔軟的地方,被愛人傷害過的傷口,遠比那些肢體所受的傷害來得犀利,而且只有時間,才能夠治愈。
【第42句】:【迷則著魔,悟后即佛】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佛之所以為佛,皆因他看透了常人看不透的局,做了常人做不到的事。人之所以是人,皆因七情六欲纏身,看不透,也走不出來。佛有大小,人分三六九等。若心能頓悟,你我皆可成佛。佛不是尊偶像,而是人生修行的碩果。不必焚香叩拜,佛在心中,而不在身外。
【第43句】:【禪心佛語】面臨諸多問題,我們沒有理由絕望。如果目光只看著別人、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那我們有時是會絕望的;如果我們抱著一切從心開始、一切從我開始、一切從當下開始之信念,多一分承擔的精神,時時照顧自己的腳下,做本分事,那我們將永遠生活在希望當中。
【第44句】:【為人五禪】【第1句】:識人不必探盡,探盡則多疑。知人不必言盡,言盡則無友。責人不必苛盡,苛盡則眾遠。敬人不必卑盡,卑盡則少骨。讓人不必退盡,退盡則路寡。
【第45句】:【禪茶】禪者飲茶有三得。一曰得趣。飲茶對人有造境、通理、體性與怡神的作用。二曰得神。飲茶的妙處在于清虛與睦。它崇尚簡質恬淡,不迎合世俗的習氣。給人以自信而含蓄、祥與而清麗的文化氛圍。三曰得味。飲茶最講究的就是一個味字。
【第46句】:【佛家禪語】人生旅途上,橫豎都是路,生命不是用來比較,而是用來完成。如果想讓生活更加美好,也讓自己更加美好地生活,我們不妨就把生活看作是一滴靈動的水。用你的笑容去改變這個世界,別讓這個世界改變了你的笑容。
【第47句】:【禪心佛語】禪是一種生活藝術,是覺者的生活體驗,是悟者、行者的生活內涵。我們盡量不做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的事,這樣經過不斷地積累,就能夠改變人生的際遇。我們無法改變結果,但是我們可以創造一切善因善緣,使惡的結果推遲,使好的結果提前。
【第48句】:【禪心佛語】好抱屈傷心,不抱屈保氣保命;好后悔傷性,不后悔保性保福;好怨人傷身,不怨人保身保壽。人能不抱屈、不后悔、不怨人,三界就都不受傷了。
【第49句】:即此法身是色體故,能現于色。所謂從本已來,色心不二,以色性即智故,色體無形,說名智身,以智性即色故,說名法身,遍一切處。所現之色,無有分齊,隨心能示,十方世界、無量菩薩、無量報身、無量莊嚴,各各差別,皆無分齊,而不相妨。(古印度)馬鳴《大乘起信論》
上一篇:給男朋友說晚安的話-晚安心語
下一篇:青樹林很正能量的文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