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老鱉找螃蟹——各有所愛
【第2句】:【倒掛葫蘆順放瓢】(諺)葫蘆鋸成兩半,就是瓢。指葫蘆要倒著掛,瓢要順著放。借指凡處理事情,都有約定俗成的常理,不可任意違拗。
【第3句】:【雞蛋碰石頭——白白送死】(歇)指不自量力,作無謂的犧牲。
【第4句】:【請神容易送神難】(諺)把神請來不難,把神送走卻不容易。比喻請人容易,把人打發(fā)走卻很難。 也作“接神容易送神難”。
【第5句】:【馬怕騎,人怕逼】(諺)指馬怕被人騎,人騎上就身不由己;人怕被人逼,逼到忍無可忍時就會起來反抗。 也作“人怕逼,馬怕騎”。
【第6句】:【只掃自己門前雪,莫管別人屋瓦霜】見“各人自掃門前雪”。
【第7句】:【說漏了嘴】(慣)指無意中把隱瞞的事實透露出來。
【第8句】:婊子立牌坊——假裝正經(jīng);令人作嘔
【第9句】:【瞞人沒好事,好事不瞞人】(諺)正大光明的事不會瞞哄人,瞞哄人的事不會是正大光明的。指做好事光明正大,做壞事偷偷摸摸。
【第10句】: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第11句】:劉伯伯常因為丁點兒大的事,生一肚子氣。鄰居張爺爺勸他:“生氣催人老,快樂變年少,無論遇到什么事情,你都要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呀!”(四川·內(nèi)江)
【第12句】:臘月三十吃年飯——團圓
【第13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慣)程咬金:唐初大將,一些白話小說常常把他描寫成魯莽憨直的人,武藝雖不甚高強,但他的三板斧功夫,也能給對方造成威脅。比喻事情在進展中突然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人或事,造成干擾。 也作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 半腰里殺出個程咬金。
【第14句】:【死者復(fù)生,生者不愧】(諺)指為人處世要誠實,對得起活人,也對得起死人,即使死去的人活轉(zhuǎn)來,也經(jīng)得住死者的對質(zhì)。
【第15句】:學(xué)戲先學(xué)聲,打鐵先打釘。
【第16句】:莊稼沒肥慢長,人不鍛煉不壯。
【第17句】:【十個公章,不如一個老鄉(xiāng)】熟人辦事方便,能夠通融。或 說:一個老鄉(xiāng),大過三個公章。劉彥林《春風(fēng)得意》:“找熟 人,拉關(guān)系,走后門……十個公章,不如一個老鄉(xiāng)。現(xiàn)實就 是如此。”
【第18句】:【癩蛤蟆上腳面,不咬人膈應(yīng)人】釋義:腳面:腳背。膈應(yīng):厭煩。比喻人行為讓人惡心、厭煩。“上腳面”又作“爬到腳背上”。例句:小瑩一甩辮子沖了過去:“癩蝓蟆上腳面,不咬人膈應(yīng)人!”說完,唾了一口,扭頭走了。
【第19句】:【 天上有,地下無】仙境中所有,人間所無,極言美妙。清 代《玉嬌梨》:“只說他這位小姐,名喚玉嬌,今年才十七歲, 真生得天上有地下無,就畫也畫不出的標(biāo)致。”
【第20句】:【火心要虛.人心要實】(諺)火心要架空,才能燒出旺火;人心要誠實,才能得到信任。指為人處世,最忌浮滑,應(yīng)以誠信為本。 也作火要虛,人要實。 人要實心,火要空心。
【第21句】:我的學(xué)習(xí)成績落下來了,爸爸狠狠地批評我說:“你過著‘槽里吃食,圈里搔癢’的日子,學(xué)習(xí)再不好,還對得起誰?”(江蘇·金湖)
【第22句】:【私下演了官場用】(諺)指在私下里演練熟了,到公眾場合使用起來就會運用自如。 也作“私場演,官場用”。
【第23句】:【穿連襠褲】(慣)比喻串通、勾結(jié),相互包庇。
【第24句】:我是跟姥姥長大的,現(xiàn)在我跟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一次去姥姥家,姥姥對我說:“今晚別回你家了,在我家睡吧!”我說:“我要回我家睡,不在這里睡。”姥姥說:“你真是一只喂不熟的狗。”(陜西·西安)
【第25句】:【慷他人之慨】(慣)指拿別人的東西或錢財作人情或揮霍。
【第26句】:【擔(dān)水向河里賣】(慣)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lǐng)。
【第27句】:太平間抬出的人——不行了
【第28句】:【有利一家得,有害眾人攤】事情做成,一個人得利;出了問 題,大家受害。指不公平,或被人利用。馬烽《村仇》:“哼! 反正是有利一家得,有害眾人攤,我算看穿了!”
【第29句】:大榔頭砸豆腐——篤定
【第30句】:山里的石頭——雷打不動
【第31句】:【竹桶倒豆子倒】道諧音,謂徹底說出,沒有保留。成語: 和盤托出。劉紹棠《兩草一心》:“天天晚上收了工,吃完飯, 四十人在對面炕上盤膝而坐,面面相覷,目光呆滯,表情死 板,一個個向管教人員交心,必須竹桶倒豆子,不倒干凈不 散會。”
【第32句】:【有錢難買回頭看,頭若回看后悔無】(諺)回頭看:回頭再檢點一番。指經(jīng)常回想過去的失誤,可以避免許多后悔和煩惱。也指事情做完后,再檢查一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遺漏或失誤。
【第33句】:【哪塊黃土不埋人】見“何處黃土不埋人”。
【第34句】:【耳聞是虛,眼見是實】(諺)靠耳朵聽來的是虛的,憑眼睛看到的才是實的。指聽來的信息不可靠,親眼看到才是真實可靠的。 也作耳聞是假,目見始真。 耳聞未可信,眼見方為真。
【第35句】:【汗珠摔八瓣兒】(慣)形容非常辛苦、勞累。多指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也作“一個汗珠摔八瓣兒”。
【第36句】:藥鋪里賣棺材——往壞處想
【第37句】:【撂在脖子后頭】意即不管了,早忘記了。撂,也說:扔、 忘。成語:置之腦后、置之度外。清代《紅樓夢》:“這會子說 著好聽,到了有錢的時節(jié),你就撂在脖子后頭了。”
【第38句】:隔年的小樹長成材一一添枝加葉
【第39句】:【東西】“東西”合成一個詞的時候,“東西”非東非西,它指的是物品。來源于朱熹與他人對話的一段妙語。在南宋,朱熹和盛溫如都是大學(xué)問家,也是好朋友。一天早晨,朱熹去看望盛溫如,正巧在街頭相遇。朱熹見他手里提一只新編的竹籃,便隨口問道:“拿這籃子去干什么?”盛溫如回答道:“去買東西。”朱熹聽后便開起了玩笑:“夫子常以治天下四方為己任,為何不買‘南北’,只買‘東西’呢?” 盛溫如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五行之中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水和火我這竹籃是不能盛的。而東方屬木,西方屬金,木和金裝在籃里卻不要緊,所以,我只能買東西,不能買南北啊!” 盛溫如巧妙地用五行之說,解釋了買“東西”的道理,從此傳開,“東西”一詞使用至今。
【第40句】:【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諺)清明:清明節(jié),在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上旬,是傳統(tǒng)習(xí)俗上墳祭祖之日。舊俗,清明祭祖歸來,要折柳枝盤成圈戴在頭上,據(jù)說不如此,青年人就會變成滿頭白發(fā)的老人。
【第41句】:【賊去了關(guān)門】(慣)去:離開,離去。財物被賊偷走后才關(guān)門。比喻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也作賊走了才關(guān)門。 賊走了才拴門。
【第42句】:大河里的水旋渦——遲早要隨大流
【第43句】:【望山跑倒了馬/看山跑死馬】看到山峰,以為很近,實際上 很遠。明代《西游記》:“師父,還不到拜處哩。常言道:望山 走倒馬。離此鎮(zhèn)還有許遠,如何就拜!”
【第44句】:【窮寇勿追】(諺)指對走投無路的殘兵敗將,不可窮追,以免其死命反撲。 也作窮寇莫追。 窮寇不可深追。 窮獸勿逐,窮寇勿追。窮獸勿逐:對于被趕得無路可走的猛獸,不可再窮追。
【第45句】:板凳上放雞蛋——危險
【第46句】:【有吃刀子的嘴,還得有化刀子的肚】釋義:比喻不僅要有決心,還要有真實本領(lǐng)。例句:當(dāng)然,對待困難僅僅不怕是不夠的,有吃刀子的嘴,還得有化刀子的肚,我們必須正視它,必須一個一個加以解決。
【第47句】:諸葛亮用空城計——不得已
【第48句】:【 上一個新臺階】有了提高,有了進步。電視新聞:“這條 遠洋漁輪的制造,標(biāo)志著我國造船技術(shù)越上了一個新臺 階。”
【第49句】:夜貓子借雞——有去無回
【第50句】:【認理不認人】(慣)指辦事公正,不講私情。
【第51句】:【傘】“傘”是下雨天出行誰也離不開的雨具。“傘”是誰發(fā)明的呢?據(jù)《玉屑》記載,傘是魯班的媳婦為關(guān)心丈夫而發(fā)明的。看來,若要申請專利,還是魯班夫婦倆人共享比較合理。傳說,魯班在鄉(xiāng)間為百姓做活,媳婦云氏每天都要往返送飯,若遇上雨天,免不了挨淋。魯班便在沿途設(shè)計建造了一些小亭子,遇到下雨,可在亭內(nèi)暫避一下。然而亭子雖好,總不便多設(shè),而且夏季雷陣雨說來就來。于是云氏突發(fā)奇想,“要是隨身有個小亭子就好了!”魯班知道媳婦的想法后,茅塞頓開,動手依照亭子的樣子,裁了塊布,安上骨架,裝上把兒,世界上第一把“傘”就這樣問世了。
【第52句】:【寧可貧后富,不可富后貧】(諺)過日子,寧可先受貧困,后來富裕;不可先前富裕,后來貧困。指先貧后富可以激勵進取,先富后貧難以委屈安生。
【第53句】:媽媽叫我掏灶里的灰,并說:“勤掃地,勤掏灰,一年省個大草堆。”(江蘇·沭陽)
【第54句】:【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釋義:與己無關(guān)的事,一律不表示態(tài)度。例句:再者,林丫頭和寶姑娘他兩個好。偏又都是親戚,又不好管咱們家務(wù)事。況且一個是美人燈兒,風(fēng)吹吹就壞了;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難十分去問他。
【第55句】:躺在懷里的貓兒——俯首帖耳
【第56句】:三賴的兒子和他一樣不安分,村里人說真應(yīng)了“腥鍋里煮不出素豆腐”這句老話。(河南·新野)
【第57句】:【兔子不吃窩邊草】釋義:兔子不去吃自己窩旁邊的草。比喻人不在家門口或當(dāng)?shù)馗蓧氖拢蝗デ址钢車说睦妗⒁姟袄销棽怀愿C下草”、“猛虎不吃傍窩食”。例句:洪大哥,我不是來追趕你的。自古道:“兔子不吃窩邊草。”
【第58句】:【睡下去一個人,站起來一條身】(慣)指沒家沒口,只有單身一人。
【第59句】:【大旱三年,還有恨雨之人】(諺)指即使發(fā)生大旱,三年不下雨,也還有人對下雨心懷怨恨。泛指任何好事都不可能讓人人滿意,個個稱贊。 也作“十年不下雨,也有怨雨人”。
【第60句】:蛇吞老鼠鷹叼蛇——物降一物
【第61句】:【打破沙鍋問到底】釋義:“問”與“璺”諧音,璺是瓷器、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沙鍋打破了,裂紋直通到底。比喻刨根問底。“沙”又作“砂”。例句:張金龍說:“咳,你看你這個人!打破沙鍋問到底,緊著問什么呢?”
【第62句】:【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原為佛教徒的用語。 借指:做好事和做壞事,遲早會有報應(yīng)。明代《西游記》:“正 是人生切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過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 爭來早與來遲。”
【第63句】:【饑時一口,勝過飽時一斗】在需要的時候,幫助別人最有 效。強調(diào)救急的重要。或說:飽給一斗,不如餓給一口。成 語:雪中送炭。西戎《老好干部》:“老哥,這是救濟糧,一顆 要頂一顆用,人常說,缺時給一口,勝過有時給一斗,咱應(yīng)當(dāng) 大公無私,為缺糧的人想想!”
【第64句】:星期天,媽媽加班給街道加工廣告,忙得顧不上做飯,讓我和爸爸一起到飯館吃。鄰居阿姨笑著說:“你這是外面撿塊兒板,家里丟扇門。”媽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阿姨說:“你加班掙點錢,他們又要下館子吃,不是太浪費了?”媽媽一聽,趕緊讓爸爸去買菜做飯。(河南·鄧州)
【第65句】:【人活心,樹活根】(諺)人活著,就憑著有顆良心,沒良心的人不算是人;樹活著,就憑著有根扎在土壤里,沒根的樹活不成。指為人要有良心。也指人活著要憑心勁。 也作人活良心樹活根。 人靠心,樹靠根。 人靠好心,樹靠好根。
【第66句】:【物不平則鳴】(諺)比喻人在受到不公正對待時,就會嗚叫呼冤。
【第67句】:【千年大道走成河】(諺)指長年走人的大道,因為被踐踏得多,越來越低陷,終有一天會變成河道。
【第68句】:癡情女子負心漢。
【第69句】:一棵草易凋,一滴水易干。
【第70句】:天上裂縫——日月難過
【第71句】:【百里不販樵,千里不販糴】(諺)樵:木柴。糴(df):買入(谷物)。 古時交通不便,商人不從百里之外販木柴,不從千里之外販糧食。指不長途販運無利可圖的粗重貨物。
【第72句】:六月里做棉襖——早準(zhǔn)備
【第73句】:【耗子鉆風(fēng)箱——兩頭受氣】見“老鼠鉆到風(fēng)箱里——兩頭受氣”。
【第74句】:【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釋義:同生死,共患難。例句:朱武哭道:“小人等三個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當(dāng)初發(fā)愿道:‘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雖不及關(guān)、張、劉備的義氣,其心則同。…-.”
【第75句】:【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人的思想、心事,不容易得知。 明代《封神演義》:“自古人心難測,面從背違,知外而不知 內(nèi),知內(nèi)而不知心,正所謂海枯終見底,人死不知心。”
【第76句】:光屁股打老虎——又不要臉,又不要命
【第77句】:我又催爸爸了:“我們家也買電視吧,省得老到別人家去看。”爸爸說:“你要知道,有多大的魚,打多大的花;沒錢不能做有錢的事。我們家的日子雖然好了一點,但也不能掉多少用多少啊!”(江蘇·江都)
【第78句】:【充耳不聞】“充耳不聞”漢語詞典解釋是“塞住耳朵不聽,形容不愿聽取別人的意見。”詞典也有望文生義之嫌,“充耳”并不堵塞,也不充滿耳道,它來自古代皇帝的皇冠,稱為冕,它的形狀就像我們今天見到的大學(xué)生畢業(yè)帽,在古裝劇中經(jīng)常見到。冕的造型非常講究,最上面的木板稱為冕板,前圓后方,代表天圓地方,象征天子必須效法天地之德。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呈向前傾斜形狀,提醒國王應(yīng)該時刻關(guān)懷百姓。冕冠兩側(cè),各有一孔,用于穿插玉笄,以與發(fā)髻拴結(jié)。并在笄的兩側(cè)系上絲帶,在頜下系結(jié)。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內(nèi),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皇帝切忌聽信讒言,具有象征意義,這就是“充耳不聞”這個詞的來歷。
【第79句】:小文的婚事吹了,幾位嬸子正醞釀著給他介紹新對象。郭大娘胸有成竹地說:“撇不下,放心。只要有那個灰盆兒,還怕沒驢來打滾兒?”(注:“灰盆”,表層土壤干燥松軟,驢子經(jīng)常打滾的地方。)(河南·西平)
【第80句】:【送禮被打落托盤】討好別人,反遭沒趣。李英儒《野火春 風(fēng)斗古城》:“這等于說他:拍馬挨了踢,上勁崩了弦,送禮被 打落托盤,作揖叫人家抽嘴巴子。”
【第81句】:割雞用牛刀——大材小用;小題大做
【第82句】:【說到哪里,做到哪里】說話兌現(xiàn)。成語:言行一致。趙樹 理《三里灣》:“我這人說到哪里,要做到哪里!現(xiàn)在先向大 家表明一下!”
【第83句】:茶杯蓋上放雞蛋——靠不住;不可靠
【第84句】:【人作千年調(diào),鬼見拍手笑】(諺)調(diào):謀劃,打算。人生不過幾十年,卻要作千年的謀算,其愚妄連鬼也會拍手譏笑。指人生苦短,只可做最切實際的事,莫作無聊的空想。
【第85句】:【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諺)人畢竟不是圣人賢人,誰能生來不犯錯誤呢?指人人都有局限,免不了要犯錯誤。 也作“人非圣賢,誰能無過”。
【第86句】:【風(fēng)里楊花——滾上滾下】(歇)本指楊花隨風(fēng)上下翻滾,轉(zhuǎn)指人感情、態(tài)度等變來變?nèi)ァ?/p>
【第87句】:【良言難勸該死鬼】(諺)好話勸不轉(zhuǎn)非死不可的鬼。指對那些死心塌地不肯回頭的人,用多少好話也都沒有用,只能任其自然。 也作良言勸不醒該死的鬼。 好言難勸該死的鬼。
【第88句】:豬圈門上貼對聯(lián)——吃了睡,睡了吃
【第89句】:春節(jié)期間,爸爸媽媽再三叮囑我不要亂吃東西,防止鬧肚子。爸爸說:“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肚皮。”(浙江·嘉興)
【第90句】:不是魚死,便是網(wǎng)破——有你無我
【第91句】:吃晚飯時,又聽見二溜子在門外喊窮,奶奶生氣地說:“二溜子怕動彈,不勞動不生產(chǎn),人家穿好他穿爛,人家吃好他在看。”(陜西·榆林)
【第92句】:戈壁灘上的石頭——明擺的
【第93句】:【好貨不怕行家瞧】(諺)行家是最識貨的。只要貨好,就不怕行家反復(fù)驗看。指優(yōu)質(zhì)貨物不會在行家眼中降低了品位。
【第94句】:【把別人棺材抬到自家家里哭】(慣)比喻把別人的事攬到自己身上,替別人吃苦頭。 也作“把別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門口哭”。
【第95句】:不吃羊肉沾羊臊——白背臭名
【第96句】:【丑八怪】“丑八怪”這一俗語形容某人長相丑陋。說起丑陋,人們就聯(lián)想到豬八戒。其實這個詞原來并不是指相貌的,它源自“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畫風(fēng)相似的一批人,“揚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畫家,說法不盡一致。有人說是八個,有人說不止八個,所指人物也不盡相同。據(jù)各種著述記載,計有十五人之多。其中李玉芬《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是記載“八怪”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還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來的八人為準(zhǔn),即汪土慎、鄭燮、高翔、金農(nóng)、李鱔、黃慎、李方膺,羅聘。八怪中尤以鄭燮、金農(nóng)、汪士慎最為有名。這些人在當(dāng)時所謂正統(tǒng)畫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時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畫我從我法,推陳出新,標(biāo)新立異。所以被蔑稱為“丑八怪”。然而,他們的怪異又人情人理,很被廣大百姓喜愛,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畫家和上層社會所攻擊、所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眾喜愛,名氣大振。特別是鄭燮(鄭板橋),愛民如子,他有詩句為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占聲。” 后來被人們喜愛的“揚州八怪”竟然演變出“丑八怪”一詞,簡直是對揚州八怪的褻讀。不過,人們把這種藝術(shù)上的怪異當(dāng)做相貌了,與揚州八怪已無干系,約定俗成,就流傳開了。
【第97句】:【牛皮燈籠肚里亮】指心里明白。又指里頭好,外表看不 出。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哼,牛皮燈籠肚里亮,你心 里還不明白?”
【第98句】:【好馬比君子】(諺)比:比得上。 指好的馬性情溫馴,通人性。
【第99句】:【刀擱在脖子上】釋義:比喻死亡臨頭,或用殺頭威脅。例句:鄉(xiāng)親們,我們是大清的官兵,腳踩著先帝打下的江山,吃著父老兄弟的餉糧,沒有皇帝的諭旨,就是刀擱在脖子上,我們也不能退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