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事若求全何所樂】(諺)如果樣樣事情都要求完美無缺,那就永遠沒有輕松歡樂的時候。指做事不應求全責備。
【第2句】:狗撕皮襖——亂扯
【第3句】:【 一窩狐貍不嫌騷】一伙人臭味相投,混在一起。成語:臭 味相投。趙樹理《賣煙葉》:“從表面上看來,他們父子們好 像不能共事,其實是一窩狐貍不嫌騷,只要利害一致了,互 相體諒著一點,還是可以合作的。”
【第4句】:【人逢喜事情神爽】遇到好事,心情舒暢,喜形于色。葉辛 《蹉跎歲月》:“人逢喜事情神爽,今天三喜臨門會喝的多喝, 不會喝的少喝,個個都喝一點。”
【第5句】:石獅子的屁股兒——沒門,無門
【第6句】:【娶個媳婦,過繼出個兒】(諺)過繼:把自己的親生子給別人做兒子。指兒子娶了媳婦就疏遠了父母,等于把兒子過繼給了別人。
【第7句】:【夜眠清早起,更有早行人】(諺)黑夜打早起身趕路,可路上還有比自己起身更早的人。指自己行動快,還有比自己更快的。也指人前有人,凡事不可自滿自足。 也作夜眠清早起,還有不眠人。 夜眠清早起,路上又有早行人。
【第8句】:【不怕賊來偷,只怕賊惦記】被賊人打主意,則防不勝防。 電視小品:“我爸爸說,不怕賊來偷,只怕賊惦記,你這是盯 上我們了。”
【第9句】:【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諺)指年景是旱還是澇,在農歷的七月十五就見了分曉;農業是豐收還是歉收,在農歷的八月十五就有了定局。
【第10句】:【閻王催命不催食】(諺)即使是閻王來討命,也得讓人把飯吃飽。指吃飯是人生的頭號大事,任何事都不能阻止人吃飯。 也作“閻王催命不催糧”。
【第11句】:【三齒鉤撓癢——硬手】(歇)硬:本指堅硬,轉指過硬、強硬。手:本指形狀像手的物品,轉指人(多指有某種技能的人)。指在某方面有過硬本領的人。也指態度或手段強硬的人。
【第12句】:一棵草易凋,一滴水易干。
【第13句】:媽媽從筐里拿起一個白蘿卜,一看外邊讓老鼠給啃了,里邊又糠了。媽媽說:“真是黑心蘿卜蟲竄了,里里外外全占了。”(河北·蔚縣)
【第14句】:【麻稈打狼,兩頭害怕】謂對立雙方均有顧慮。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我挨了幾下子打沒有什么,咱們是麻稈 打狼,兩頭害怕,他們打了我,沒有占住理。”
【第15句】:表哥原是個油瓶子倒了都不愿扶的人。如今成了家,過日子精打細算,照顧孩子無微不至,對父母也很孝順。媽媽說:“真是當家才知柴米貴,養兒才知父母恩。”(黑龍江·大慶)
【第16句】:【夫有千斤擔,妻挑五百斤】(諺)指妻子總是自然而然地為丈夫分擔責任。
【第17句】:從我家到縣城要翻過兩道山岡,爸爸每次去縣城,總是拿根木棒。一次,我問爸爸為什么要拿木棒,爸爸說:“出門不空手,半道打瘋狗。”(內蒙古·赤峰)
【第18句】:【太公釣魚——愿者上鉤】見“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第19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在民間,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是人們十分熟悉并崇拜的一對至高無上的天神,主宰世界上的一切。其實,這兩位神仙根本不是一家人。這是怎么一回事呢?是誰亂點鴛鴦譜,把他們二人撮合在一起的?王母的概念在遠古就有了,在《山海經》中就記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是狀如人還不屬于人類。在《竹書紀年》和《穆天子傳》中,西王母是人間的國王,不是神仙。東漢后期,道教產生后,天帝和西王母都成了道教所崇拜的神仙。但直到現在,在所有的道教典籍中,都沒有兩位天神是夫妻關系的記載。天帝是被道士正式奉為玉皇大帝的,道教認為玉皇大帝是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最高,神權最大。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成為夫妻,源自南宋以后的小說家們。在宋代的《太平廣記》中,還看不到西王母同玉皇大帝有關系,所以把西王母強行嫁給玉皇大帝的應該是南宋以后的劇作家和小說家。宋、元、明時期,許多文學家皆以王母蟠桃會為題材,寫入小說、戲曲中,如《蟠桃會》、《瑤池會》、《王母祝壽》等,都是那時期的作品。特別是明代吳承恩的《西游記》所描寫孫悟空大鬧蟠桃會的故事,就是對上述劇本的進一步演繹,而且把西王母的戶口從西方昆侖山遷到了天上,并給玉皇大帝作了皇后。從此,兩位本互不相干的神成了夫妻,并千百年來被百姓所認同。
【第20句】:【關門不見開門見】(慣)指經常見面,互相來往。
【第21句】:李芳欠張大伯的錢,很久了還沒還。張大伯就對別人說:“我看睡著了能當死?”(河南·南召)
【第22句】:【年號】“年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一個詞,如我們十分熟悉的康熙、乾隆、道光、光緒等,都是皇帝的年號,不是他們的名字。那么,年號創始于何時,出自誰手呢? “年號”是中國古代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也是時代的標志,由漢武帝劉徹首創。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稱為建元元年,第二年稱建元二年,依此類推。以后新君即位或遇軍國大事、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變年號,稱為改元。有的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自朱元璋開始,明清兩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不論在位時間長短,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我國歷代各朝所定的年號,為了稱謂之便,大多以兩個字命名,如漢初建元、晉永和、唐貞觀、宋元嘉、明萬歷,清乾隆等。但也有少數是三個字、四個字以至六個字的。如王莽的“始建國”、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西夏景宗的“天授禮法延祚”。封建帝王年號在用詞上是十分考究的,總要經過反復篩選,采擷吉祥字眼,多用“大、太、應、元、天、中、永”等字開頭。如漢武帝劉徹一共使用過十一個年號,其中“元”字開頭的就占五個,“太”字開頭的占二個,“天”字開頭的一個。
【第23句】:我不喜歡吃茄子。有一次媽媽把霜打的茄子也摘了回來,我一看就想把它們扔掉。媽媽說:“傻丫頭,俗話說‘吃了十月茄,餓死郎中爺’。別看這秋后經霜的茄子樣子不好看,可營養卻豐富著呢!”(河北·行唐)
【第24句】:【生在福中不知福】見“人在福中不知福”。
【第25句】:日光、空氣和清水.鍛煉身體三件寶。
【第26句】:【牙齒還有和舌頭相碰的時候】(諺)比喻在一起生活的人,關系再親密,也不免有時要發生沖突。 也作牙跟舌頭還有不和的時候。 牙齒跟舌頭那樣親,有時也會咬到。 牙齒有時也會嚼痛舌頭。
【第27句】:【不為良相,當為良醫】(諺)良相:為民造福的好宰相。指一心為民謀福的人,應有宏偉的志愿:當不上好宰相,定要當個好醫生。
【第28句】:【說著錢,便無緣】見“若說錢,便無緣”。
【第29句】:【軟繩可以捆硬柴】(諺)柴是硬的,繩是軟的,軟的繩能捆住硬的柴。比喻人使用柔軟的手段,往往能制服強硬的敵手,或性情溫和的人往往能迫使性情剛烈的人就范。
【第30句】:【真人不露相】這句俗語在百姓當中的使用率較高。有本事的人一般平時不露才,關鍵時刻顯才能。人們會說:“這才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那么,這個真人源自哪里呢?它源自佛教。大凡著名的佛教古寺都有五百羅漢室,唐代高僧玄奘寫的《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五百羅漢的由來。據說,摩揭陀國有一千個佛僧,其中五百個是凡夫僧,五百個是羅漢僧。國王無憂王對他們很敬仰,一視同仁。所謂羅漢僧,是指那些斷除了貪、欲之念,已得正果,不受生死輪回的佛僧。這五百羅漢僧平時不露其相,連無憂王也不知道他們是羅漢僧。在五百凡夫僧中,有一個名叫摩柯提婆的,經常發表一些違背教規的言論,影響了一大批佛僧。無憂王很生氣,想把一千佛僧全部淹死。這時五百羅漢僧才各顯本相,騰云駕霧而去,在迦濕彌羅國的一個山谷里隱居起來。無憂王知道后,又悔恨又懼怕,親自到羅漢僧隱居的地方向他們承認自己的過錯,并請他們回去。羅漢僧們不肯,無憂王便在國都建起一座寺廟,照五百羅漢僧的模樣塑了五百羅漢像流傳下來。這就是“真人不露相”的源頭。
【第31句】:鏡子里的餡餅——中看不中吃;好看不好吃
【第32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嚇—跳】經過比較,才發現巨大的差別。 比,也說:說,算。張賢亮《邢老漢和他的狗的故事》:“這個 賬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就等于我們一個人定 的一半。”
【第33句】:【人生七尺軀,畏此三寸舌】(諺)七尺軀:七尺高的身軀。三寸舌:三寸長的舌頭。指人言可畏,讒言可以殺人,惡語能夠傷人。
【第34句】:【禿子頭上的虱子——明擺著】(歇)指事物明擺在那里,看得非常清楚。 也作禿頭上的虱子——明擺著。 禿子頭上跑個虱——明擺著。 禿子腦瓜頂上的虱子——明擺著。
【第35句】:家雀進籠子一有翅難飛
【第36句】:【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諺)漁父:也稱漁夫,以打魚為職業的人。指沒有漁夫的指引,怎能見識大海中的波濤。比喻從事某種活動,離不開知情人的指引。
【第37句】:【有錢難買回頭看,頭若回看后悔無】(諺)回頭看:回頭再檢點一番。指經常回想過去的失誤,可以避免許多后悔和煩惱。也指事情做完后,再檢查一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遺漏或失誤。
【第38句】:鄰居家有個小弟弟,有好事了總往自己肩上放,遇到麻煩事總想讓姐姐扛。阿姨笑著說他是“粉向自己臉上擦,灰往別人臉上抹”。(廣東·龍門)
【第39句】:趴在屋頂上瞧人——把人看矮了
【第40句】:【井里沒水四處討】(諺)井里沒有小時要到處去找,不能坐等著渴死。指遇到困窘的事,要積極想辦法,尋出路,不能坐以待斃。
【第41句】:【 樹欲靜而風不止】存在著擾亂的因素,無法平靜。劉紹 棠《二度梅》:“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急風暴雨又從城市追 到農村來了。”
【第42句】:【 不登大雅之堂】謂粗俗之物,不能與高雅的并列。魯迅 《南腔北調集》:“我們看慣了繪畫史的插圖上,沒有連環圖 畫……便以為那是一種下等物事,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
【第43句】:【子孫不如我,要錢干什么;子孫勝于我,要錢做什么】(諺)子孫后代不肖,給他們留財產干什么;子孫后代比自己強,給他們留財產又有什么必要。指子孫后代不論好壞,祖輩父輩都沒有必要留財產給他們。
【第44句】:【有錢四十稱年老,無錢六十逞英豪】(諺)有錢人,四十歲就稱老太爺;沒錢人,六十歲還要賣力充好漢。舊指財富人家中年就稱老人了,窮人家年過花甲還得苦干。
【第45句】:【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釋義:事情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做,不能急躁。例句:曾作金、高則冬那幫混蛋,只給我們留下這么個爛攤子,你又有什么辦法呢?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得一件一件做哇!
【第46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釋義:比喻只要保住根本的東西,將來就能達到目的。后句也說“不愁沒柴燒”。例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雖是遭此大禍,兒子官職還在,只要到得任所便好了。”
【第47句】:【衣是人之威,錢是人之膽】(諺)衣服能表現人的莊重,錢財能使人膽大、自信。指衣服與錢財,是人們社會生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
【第48句】:【水激石則鳴,人激志則宏】釋義:比喻人受到激勵,才能樹大志,奮發向上。例句:這說明,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把著眼點放在改造人的思想上,古語說,水激石則嗚,人激志則宏。
【第49句】:【一言驚醒夢中人】(慣)指一句話使人猛然醒悟。
【第50句】:【黃鼠狼養個老鼠兒子——一代不如一代】(歇)老鼠體形比黃鼠狼小。指一代比一代差。常含譏諷意味。 也作黃鼠狼下老鼠——一代不如一代。 黃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第51句】:姐姐是個天生愛動不愛靜的人,只要聽說村里有點新鮮事,不吃飯也要跑去看。為此,媽媽常數叨她:“聽見打鼓上墻頭,聽見響器爬高樓。小女孩兒沒一點穩重樣兒。”(河南·西華)
【第52句】:【拍拍腦袋算一個對】人的條件要求極低。老舍《女店 員》:“我們也不拍拍腦袋算一個,我們不喜歡看不起自己的 售貨員!”
【第53句】:【虎瘦雄心在】(諺)瘦:瘦弱。比喻志向高遠的人,縱然年老體弱或遭遇坎坷,銳氣不會減退。 也作“虎瘦雄心在,身死骨不倒”。
【第54句】:雹打高梁——光棍一條
【第55句】:我不知道“饃”字怎么寫,就抬頭問爸爸。爸爸讓我查字典,可我又不想查,就隨手寫了個“饅頭”。爸爸見了,說:“你呀,要迎著問題上,不要繞著問題走。這次躲過了,以后怎么辦?快去查字典。”(河南·濟源)
【第56句】:【得意時車馬盈門,失意時門庭冷落】(諺)車馬盈門:門前你來他往,車馬不斷。門庭冷落:門里門外冷冷靜靜。舊指人情冷暖,得勢時都來奉承,失勢時無人往來。
【第57句】:【 珍珠陪著綠豆賣】謂降低身價。陪,也說:摻。周立波 《暴風驟雨》:“那一幫子人都是些啥玩意兒呀?楊主任他也 跟他們混在一堆,珍珠摻著綠豆賣,一樣價錢也抱屈,慢說 還壓在他們底下。”
【第58句】:癩蛤蟆蹲門檻——想裝石獅子
【第59句】:【老母豬想吃天鵝肉】釋義:比喻非分的妄想。例句:第二天,那幫小子更歡了,這個說:“我知道了,這小子是個放豬的——豬倌!”那個說:“豬倌也想來上學。真他媽老母豬也想吃天鵝肉哇!”
【第60句】:【卻之不恭,受之有愧】(慣)卻:不接受,拒絕。拒絕別人的好意顯得不恭敬,接受了又覺得慚愧。 接受別人饋贈或邀請時的客套話。
【第61句】:【大丈夫】“大丈夫”指有志氣或有作為的男子。但是在古代真正能稱為“大丈夫”的不多,因為它的標準實在太高。“大丈夫”一詞源出戰國時期的“亞圣”孟子,能被孟子看上眼的才有資格稱得上“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記載了孟子與戰國時期的縱橫家景春討論大丈夫的對話。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景春認為,說到大丈夫,只有張儀、公孫衍這樣的人才可當之無愧。張儀和公孫衍兩人,一連橫,一合縱,相當程度上左右著戰國時期的天下大勢。由于以上二人“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有一言九鼎的作用,因此景春由衷地佩服這兩個人,稱之為大丈夫。對景春的說法,孟子立場鮮明地堅決予以駁斥:“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孟子的思想體系中,張儀、公孫衍這樣的人不配稱為大丈夫,他們展現最多的是小人得志,涂炭生靈,他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忘記了做人的根本,忘記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數典忘祖的勢利小人。孟子認為只有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正能屈”的人才能稱為大丈夫。孟子雖然鄙視張儀、公孫衍,但孟子的主張在當時卻到處碰壁,不被諸侯采納,不被看重,而張儀、蘇秦等縱橫家,卻能左右諸侯,發揮著決定天下安危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大丈夫”一詞已由高不可及向有志者都能成為大丈夫演化。
【第62句】:【打攔頭雷】(慣)比喻竭力阻止。
【第63句】:【目的】“目的”一詞的含義指想要達到的地點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在“目的”一詞中,“目”是眼睛,“的”是箭靶子,兩者是怎么聯系起來的呢?這源于一個故事。公元581年,隋高祖楊堅篡奪了北周的政權,北周高官竇毅也結束了官宦生涯。竇毅有一女兒不僅姿色出眾,而且是女中豪杰,敢于仗義執言,有大丈夫氣概。她無限悲憤,罵道:“可恨我不是男子漢,不然,我必挺身解救國難!”竇毅十分贊賞女兒的膽識,決意為她找一個好丈夫,好讓她輔佐夫君謀大事。于是,竇毅出榜招婿,條件是不僅要有才學,而且要有武功。竇毅在屏風上畫了一只孔雀,宣稱誰能射中孔雀的眼睛,就把女兒嫁給他。一時,滿城嘩然,貴胄王孫,爭相角逐。不過,這幫紈绔子弟沒有一人中的。這時,有位名叫李淵的青年聞訊趕來,他拉弓如滿月,箭出如流星,連發兩箭,先后射中孔雀的左右兩眼。竇毅高興極了,立即將女兒嫁給了李淵。竇女不僅輔佐夫君成就了帝業,而且生下了明君唐太宗。竇毅和唐高祖李淵都達到了“目的”。“目的”一詞即源于此,意思是把孔雀的眼睛當做箭靶子。其含義后來才引申為想要達到的地點或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結果。
【第64句】:【 手不能提籃,肩不能擔擔】不會從事體力勞動。語序亦可 換置。老舍《離婚》:“您說叫他改行吧,他又手不能提籃,肩 不能擔擔,作個小買賣都不會,這不是眼看著挨餓嗎?”
【第65句】:【但得方便地,何處不為人】(諺)只要有對人行方便的條件和環境,就要努力做出有益于人們的事情。 指人要有熱心公益、助人為樂的精神。
【第66句】:【啃骨頭】(慣)1指打大仗、硬仗或克服大的困難。2譏諷人得不到大的利益,只能得到一點兒好處。 也作“啃硬骨頭”。
【第67句】:【朝里無人莫做官】(諺)舊指朝廷里如果沒有后合作依靠,就不要去做官。
【第68句】:【餓鬼搶齋——不辨香臭】(歇)齋:齋飯,僧尼所吃的素食。指分辨不清香臭、好壞。
【第69句】:【學好千日不足,學歹一日有余】(諺)人要學好,長期努力還嫌不夠;要學壞,用不了一天就會壞到底。指人學壞容易學好難,要時刻嚴防自己滑向邪路。
【第70句】:【你嫌我的臉黑,我嫌你的腳大】(慣)比喻互相嫌棄,互不買賬。
【第71句】:【放冷槍】(慣)冷槍:乘人不備,暗地里射出的槍彈。比喻暗中傷人,或用冷言冷語傷人。
【第72句】:菜刀切藕——片片有眼
【第73句】:水桶爛了底——兩頭空
【第74句】:【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釋義:比喻人最終總希望回到故鄉;也比喻事情終究要歸結到某處。“千丈” 又作“干尺”。“葉落”又作“落葉”。例句:兀術道:“古人有言:‘樹高干丈,葉落歸根。’卿家若然思念家鄉,某家差人送你回國。”
【第75句】:【百萬豪家一焰窮】(諺)豪家:富豪之家。任你是百萬富豪人家,一場火災會燒得精光。指水火無情,必須謹慎防范。
【第76句】:【 刀不離手,弓不離身】處于戒備狀態。成語:枕戈待旦。 姚雪垠《李自成》:“盡管這群人隊伍不整齊,有的站著,有的 蹲著,卻都是刀不離手,弓不離身,準備著隨時廝殺。”
【第77句】:【三百錢買了個瘟豬仔——死活不開口】(歇)錢:銅錢。瘟豬仔:得了急性傳染病的小豬。開口:本指張開口吃東西,轉指說話。指無論如何都不開口說話。
【第78句】:【鹽緊好賣,賊緊好偷】(諺)鹽在緊缺時容易賣出,賊在人們緊張忙亂中容易行竊。偏指人應當從容謹慎做事,不要匆忙慌亂,給竊賊留下可乘之機。
【第79句】:【拿得起,放得下】(慣)1指人有本領、有技能。2指人心胸開闊,不計較小事。3指處理問題果斷、靈活,有能力承擔,也舍得放棄。
【第80句】:【棺材出了討挽歌郎錢】挽歌郎,替喪家唱挽歌的人。指事 前的要求在事后提出,被動。明代《水滸》:“眼望旌旗至,專 等好消息。不要叫老身‘棺材出了討挽歌郎錢’!” 饑時飯,渴時漿謂正應急需。成語:雪中送炭。明代 《古今小說》:“恰好王媼說起馬秀才,分明是饑時飯,渴時 漿,正搔著癢處。”
【第81句】:【笑臉求人,不如黑臉求土】仰人鼻息,不如務農為生,自食 其力。或說:寧可黑臉求土,決不笑臉求人。汪幸福《浪跡 臺灣島》:“笑臉求人,不如黑臉求土。我只想回去與妻兒們 一起過耕作的生活就滿足了。”
【第82句】:八歲時我就學會了騎自行車,后來好長時間不騎了,這天騎車竟然摔了一跤。奶奶說:“這真是唱戲的三天不唱嘴生,打鐵的三天不打手生。”(江蘇·如皋)
【第83句】:大蒜老了——扯破衣裳分家
【第84句】:爸爸總是愛批評我飯前不洗手,而他自己也有這個毛病。媽媽說:“我看你是烏鴉落在豬身上,不知道自己也黑。”(河南·正陽)
【第85句】:【魚兒掛臭,貓兒叫瘦】(諺)魚掛得時間長了,就要發臭;貓吃不到魚,叫得時間長了,就會消瘦。指該舍的不舍,該得的不得,會落得兩敗俱傷。
【第86句】:【少怕傷妻,老怕克子】釋義:年輕人怕死去妻子,老年人怕死掉兒子。列句:馬老爹聽說祥子的妻子病死了,心里也很難過。他安慰祥子說:“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少怕傷妻,老怕克子啊!可你也得往遠處想,自個兒多保重啊!”
【第87句】:【打了騾子馬受驚】(諺)比喻懲罰某人,旁邊的人會受到驚嚇。 也作打了騾子驚了馬。 打了騾子馬也驚。
【第88句】:【冒煙不起火】(慣)比喻心中生氣但不發作。
【第89句】:【唱獨角戲】(慣)獨角戲:只有一個角色的戲。比喻一個人獨自去做通常不是一個人做的事。
【第90句】:【丑婦免不得見公婆】(諺)指再丑陋的媳婦,終究要見公婆的面,這是免不了的事。泛指無論怎樣為難的事,總得要出面解決。 也作丑婦終須見姑嫜。姑嫜:公婆。 丑媳婦總躲不過公婆的面。
【第91句】:茶杯里的胖大海——自大;自我膨脹
【第92句】:【臘月生的,凍手凍腳】釋義:臘月天冷,凍手、腳。“凍”與“動”諧音。比喻人手腳不老實,好動。例句:我對耿大田說:“你這個人,臘月生的,怎么老是凍(動)手凍(動)腳呢?”
【第93句】:老天爺的拐棍——天地之別
【第94句】:【有多大本錢,做多大生意】(諺)指做生意要根據自己的資本實力行事。也借指人有多大本領,傲多大事情。
【第95句】: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四面楚歌:無處逃生
【第96句】:【家有千口,主事一人】(諺)指家庭不論大小,必須由一入主事。也泛指任何集體都要由一人統管全局。 也作家有干丁,主事一人。 家有萬貫,主事一人。
【第97句】:大哥不下地勞動,成天跟著別人在生意場上混。爸爸說:“生意買賣眼前花,鋤頭落地是莊稼。咱莊稼人還是要先把莊稼種好。”(貴州·江口)
【第98句】:【狗腦袋上擺不了大席面】釋義:比喻小人物辦不了大事。例句:他指著鼻子罵歪嘴子是“狗腦袋上擺不了大席面,誤了太君的軍機,應該軍法從事。”
【第99句】:【好馬卻馱癡漢走,巧妻偏伴拙夫眠】見“駿馬卻馱癡漢走,美妻常伴拙夫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