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人生的道路變化無窮,沒有什么不可能發生的,或許下一個路口,成功就在你眼前,好好把握人生,命運在你手中。
【第2句】:失望,有時候也是一種幸福,因為有所期待所以才會失望。因為有愛,才會有期待,所以縱使失望,也是一種幸福,雖然這種幸福有點痛。
【第3句】:把自己當別人——減少痛苦、平淡狂喜。把別人當自己——同情不幸,理解需要。把自己當自己——珍惜自己,快樂生活
【第4句】:學會創造等于學會解決不可能從成功中去找失敗,從失敗中去找信心,從信心中去努力,在怒力時去對方向。
【第5句】:出差切記:身體不要太累,面容不要憔悴,吃飯不要喝醉,買禮物不要嫌貴,花錢不要心碎,見到mm要后退!
【第6句】:因此,想擺脫罪惡的束縛,獲得人生的自由,就必須愿意,并時刻準備著去學習,以及經歷磨練的過程。沒有這個過程,你就無法收獲智慧,或者無法獲得持久的幸福與和平。
【第7句】:言語者,榮辱之樞機,親疏之大節也;亦能離堅合異,結怨興仇;大則覆國亡家,小則六親離散。
【第8句】:【哲理文案-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自己處理】看不得孩子笨手笨腳的樣子,會幫助他們處理一切事務;另一種即使心中極不耐煩也會等著孩子自己完成所有事情.所謂熟能生巧,在重復的嘗試過程中,孩子便會掌握獨自處理事務的要領,更為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從中獲得自信并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才是萬金難求的。
【第9句】:失敗和挫折等待著人們,一次又一次使青春的容顏蒙上哀愁,但也使人類生活的前景增添了一份尊嚴,這是任何成功都無法辦到的。——梭羅
【第10句】:我們要做“大鵬鳥”,不做“篷間雀”你不應成為第二個莫扎特,你應該成為一個貝多芬![德]胡赫引自《貝多芬》第184頁。
【第11句】:如果真的沒大志,那就為錢奮斗。每個人都有解甲歸田的時候,如果不是為了錢,誰要當這個官呢,所以賺錢是人最主要的追求。職場上往往是老板用理想籠絡人,想讓人不拿錢白干活。但真的肯不要錢干活,那你就是沒價值的,既然沒價值,還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呢?因此,金錢是唯一衡量你價值的東西。你真的一無所求的話,那就為賺錢而奮斗。
【第12句】:憂愁、悲傷——這對一個人來說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事,但是,如果他能懂得人們,懂得自己,那么他心中就將永遠是陽光燦爛的白晝,任何絕望都將無處安身。[蘇]捷爾任斯基《囚徒日記及書信》第183頁。
【第13句】:善離了真,不免以惡為善;離了美,不免見善而不能行。蔡元培《蔡元培美育論集》第187頁。
【第14句】:鄭成功慷慨激昂地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允許侵略者橫行霸道。
【第15句】:包容之難,難在沒有博愛之心!有的人精通很多東西,博學多才,最終 卻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成功;而有的人,沒有十分耀眼的特長,但是卻擁有 寬廣的胸襟,最終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或許很多人會十分不解,人與人之間 為什么會存在如此之大的差距?其實簡單分析不難發現就兩個字的差別—— 容量。一個人的心能夠包容多少東西,他的生命就會增添多少厚重。
【第16句】:嫉妒的人有死掉的時候,而嫉妒本身是永遠不會消滅的。[法]莫里哀《偽君子》,引自《外國劇作選》第3卷,第286頁。
【第17句】:走出困境的最好的辦法不是退縮回來,而是穿越困境。
【第18句】:【哲理文案-心理學之說話VS成功率】1熱心地傾聽對方說話一面注視著對方的眼睛與嘴巴,一面側耳傾聽,表現出對對方的話感到很有興趣的樣子2開口說話時,表情要開朗,說話要清楚,對于對方的問話,也要簡單明了地回答3準備好話題,知道對方喜歡什么4適度地夸贊對方也是成功的秘訣。
【第19句】:受挫一次,對生活的理解加深一層;失誤一次,對人生的醒悟增添一階;不幸一次,對世間的認識成熟一級;磨難一次,對成功的內涵透徹一遍。如果沒人祝福自己,就自己祝福自己。自信是成功源泉,自省是成長階梯,自強是進取前奏,自豪是未來序曲。
【第20句】:什么樣的人算成功呢?每個人的參照標準不同,對成功的定義不同。而我所認為的成功就是超越了自我能力。100分的能力做成了120分的事情,我的潛能挖掘出來了,這就是成功。
【第21句】:寬恕是一種高貴的品質,一種崇高的美德,絕不是你所能控制、所能左右的。如果一個人自己具有某種品質,就具備對那品質的鑒賞力。一狄更斯
【第22句】:無論你成功失敗貧窮富有,都愿意與你一起經歷,而所謂快樂就是一家人一直在一起,一直在一起。
【第23句】:為人要心底坦蕩,不為虛名所累;人生在世,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我們都要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無論怎樣,在挫折面前,我們都不要喪失自己的勇氣與信心,無論怎樣絕不選擇墮落。
【第24句】:成功男人的標志:3歲,不尿褲子;5歲,能自己吃飯;18歲,能自己開車;20歲,有性生活;30歲,有錢;40歲,有錢;50歲,有錢;60歲,有性生活;70歲,能自己開車;80歲,能自己吃飯;90歲,不尿褲子。哎,人生就是一個輪回啊……不轉播對不起自己。
【第25句】:一個人只有以他全部的力量和精神致力于某一事業時,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師。因此,只有全力以赴才能精通。——愛因斯坦
【第26句】:事實上,愛情的悲劇反復上演,從心理學的層面看,根本原因在于,世人對愛情要求得太多。人與人之間,如果真有緣分一說,絕大多數都很難持續一輩子,大多數婚姻都是前半段“磨合”、后半截“湊合”,硬逼著上演一段感天動地的永恒愛情,有時候不乏自欺欺人的成份。
【第27句】:人生難免有低谷,就看你是否能給自己搭一個跳板;事業難免有不順,就看你是否能給自己一束陽光;不管過去有多失敗,將來都是未知的,只有努力者才能獲得新一輪的成功,加油。我看好你喲。
【第28句】:一個人對于前途必須抱有希望。如對前途無望,社會上就沒有努力工作的人了。預想明天的幸福,能安慰今天的不幸:為了來年的快樂,才忍受今年的痛苦。
【第29句】:雖然只是一個故事,雖然故事中的紳士在現實生活中很難遇到,但卻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給別人讓路,也是在給自己讓路。
【第30句】:千萬不要迷信那些所謂的創富百招、成功絕招,這類東西是不好使的,成功要靠自己鉆研、琢磨。
【第31句】:幸福的人善于忘記自己給過別人什么,卻永遠記得別人給過自己什么。——加拿大一家福利機構的募捐宣傳語
【第32句】:不要認為后面還有更好的,因為現在擁有的就是最好的;不要認為還年輕可以晚些結婚,愛情是不等年齡的;不要因為距離太遠而放棄,愛情是可以和你一起坐火車的;不要因為對方不富裕而放棄,只要不是無能的人,彼此鼓勵可以讓你們富足的;不要因為外人反對而放棄,幸福是靠自己內心來感受的。
【第33句】:戀愛的人,假如一味地運用所有的術策,那戀愛的幸福便要失去四分之三。專事外表不顧里面的戀愛,是沒有滋味的。——[法國]司湯達
【第34句】:福克納《喧嘩與騷動》:任何一個活著的人都比死去的人強,可是任何一個活著的人都不比另外一個活著的人強多少。
【第35句】:【哲理文案-一句話的故事】學校舉辦了一場找媽媽比賽,讓媽媽在幕后伸出手,孩子通過手來確認自己媽媽,最后只有家境貧苦的小明成功找到了媽媽,老師問小明用什么方法,小明拉著媽媽的手驕傲地說道:“媽媽為了讓我上學,天天早起晚歸去地里干活,手上都是老繭了。”
【第36句】:一個人要在28歲這樣的年紀就成為一個哲學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藝術家要做到這一點比別人更難。[德]貝多芬引自《貝多芬》第33頁。
【第37句】:【哲理文案-勵志的文案】失望只有兩種可能,選錯了人,或是懷有不該有的期望。每一個人都有春天,無論是你,或者是我。真正的幸福那是脫離物質追求的一種心靈感受,幸福不受地位、權勢、財富的約束,是人生路上堅強的表現。樂觀的人,把人生活成一場喜劇;悲觀的人,把人生活成一場悲劇。
【第38句】:一般人會在困境面前渾身發抖,而成大事者則能把困境變為成功的有力跳板。
【第39句】:當我們長大成人,想創造一番事業時,經歷了干辛萬苦,如果成功了,則會非常開心,認為這一切的努力沒有白費,如果沒有成功,則會非常沮喪,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這一切的背后,都是“嘗試”的原理。可見,一個人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親自去咬一口;一個人要想知道醋的味道,也需要親自去喝一口。
【第40句】:不工作的人,永遠得不到持久的成功,老天只會幫助肯幫助自己的人。
【第41句】:人在成功的道路上,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誘惑,而顯現出本能的貪欲,想消除貪欲之心,免去貪欲之苦,必須做到克制、忍耐。佛家云一寸適九寸魔,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禍流于滔天。學會忍耐,以律己之心克制自己,常思貪欲之害,才能抵制欲望的侵擾,心胸坦蕩地走好人生之路。
【第42句】:【哲理文案-新生兒喂養建議】母乳是寶寶的第一選擇,初乳的營養成分無可復制。母乳喂養不僅要有足夠的信心與堅持,還需要學習科學的母乳知識,掌握正確的喂養方法。正確的喂養姿勢與喂養方式、堅持母乳喂養的信心是母乳喂養成功的保證。
【第43句】: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思想會變成語言,語言會變成行動,行動會變成習慣,習慣會變成性格。性格會影響人生!
【第44句】:要正確地評價人的品格;評價者只要有一顆仁厚的心,就不一定非要具備豐富的閱歷不可。一布爾沃·利頓
【第45句】:沒有一個善良的靈魂就如同沒有美德可言,從每一樣事物都可以發現這樣的靈魂——人們無需躲避它。——貝多芬
【第46句】:回報并不難,付出是基礎,多勞必多得,收付會平衡;付出無回報,只要有希望,忍受眼前苦,先苦后更甜。
【第47句】:你我為了理想,歷盡艱苦,走向成功之路。但愿你會記得,永遠地記得,我們曾經擁有的閃亮的日子。
【第48句】:人的心只容得下一定程度的絕望,海綿已經吸夠了水,即使大海從它上面流過,也不能再給它增添一滴水了。
【第49句】:我死以后,把我的骨灰送到家鄉……把它埋了,上頭種一棵蘋果樹,讓我最后報答家鄉的土地,報答父老鄉親。彭德懷《臨終前的遺言》,引自《解放日報》1980年11月30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