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不怕山高,就怕腳軟。
【第2句】:【白露日個來,來一路苦一路】 釋義:個:助詞,無義。來:指雨來。謂白露這一天下場雨,會使蔬菜發苦。 例句:白露雨為苦雨,稻禾沾之則自颯,蔬菜沾之則味苦。諺云:“白露日個來,來一路苦一路?!?/p>
【第3句】:【耗子栽進書簍里——咬文嚼字】見“老鼠鉆書箱——咬文嚼字”。
【第4句】:【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慣)比喻采取損害他人的手段,求得個人地位的提升。
【第5句】:【惡有惡報】(諺)指作惡的終究會有壞的報應。原為佛家勸誡世人改惡從善的禪語,后傳為警世語。 也作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惡善到頭總有報。
【第6句】:【雞走雞道,狗走狗道】(慣)比喻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人、辦事,互不干涉。
【第7句】:【垂簾聽政】在中國歷史上“垂簾聽政”的皇后、太后屢見不鮮。但垂簾聽政時間最長、危害最大的,當屬清朝的慈禧太后,她實際掌控清朝的大權達48年之久,她死后三年清朝滅亡。那么,“垂簾聽政”始于何時,是誰的“發明”呢? 歷史上國君或皇帝因種種原因無力親政時,權力旁落王(皇)后或太后手中的情況,早在春秋戰國時就有。但,真正垂簾聽政則始于武則天?!杜f唐,書,高宗紀下》記載:“時帝(唐高宗)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于后(武則天)……上每視朝,天后垂簾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圣’?!?自此,多有皇后、太后效法,但都未稱帝,中國的女皇,只有武則天一人。
【第8句】:【自家掘坑自家埋】(慣)比喻自作自受,自討苦吃。 也作自己掘井自己跳。 自個兒挖坑埋自己。
【第9句】:【千叮嚀,萬囑咐】(慣)指反反復復地告訴對方應該注意什么以及怎樣做。 也作“千囑咐,萬叮嚀”。
【第10句】:【搖了半天船,忘了解纜繩】(慣)纜繩:拴住船只用的由許多股繩擰成的粗繩(yipinjuzi.com)。比喻白費力氣。
【第11句】:【撞了一鼻子灰】見“碰了一鼻子灰”。
【第12句】:實踐是知識的源泉,知識是生活的明燈
【第13句】: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第14句】:【打牙祭】(慣)原指逢月初、月中吃一頓有葷菜的飯,現指偶爾吃一頓豐盛的飯菜,改善生活。
【第15句】:【頭發不剪,總要長的】(諺)比喻事情發生了,要及時解決,不然會發展到不可收拾。
【第16句】:【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指做事不能心急,應該沉得住氣,堅 持到底。類似的:走一處不如守一處。明代《西游記》:“古 人云: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貧僧在此等一等罷?!?/p>
【第17句】:【一家飽暖千家怨】一家富足,會引起眾多的怨恨。飽暖, 也說:富貴。相關的:一家起高樓,千戶拆茅屋。高云’覽《小 城春秋》:“昧心錢賺不得!一家富貴千家怨,咱不能讓人家 指脊梁骨!”
【第18句】:【開口不罵笑臉人】(諺)對賠著笑臉的入絕不應張口謾罵。指人不可用粗暴的態度對待謙恭有禮或誠心賠禮的人。
【第19句】:【 一條藤上的瓜】比喻處境相同,關系密切j多指有血緣 關系或為同一社會階層的人。成語:休戚與共、休戚相關。 劉紹棠《芳年》:“不要罵她,她跟我們都是一條藤上的瓜?!?/p>
【第20句】:【省著省著,窟窿等著】謂無法節省,節省不下?!缎≌f月 報》(1980,4):“只分了三畝地;打下點糧食吃光了,碰上干 旱年頭怎么辦?省著省著,窟窿等著。”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原來基礎雄厚,雖然衰落,也超過一 般情況。清代《紅樓夢》:“我們也知道艱難的,但只俗語說 的:瘦死的駱駝比馬還大呢?!?/p>
【第21句】:【金女銀男,不如生鐵老伴】(諺)值金值銀的兒女,也比不上生鐵般的老伴。指人到老年,貴在有老伴彼此體貼照料。
【第22句】:【命是鹽換的】(慣)指命不值錢,拿性命不當回事。
【第23句】:小時偷針,大了偷金。
【第24句】:【大寫數字】漢字中本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數字,但因為字形簡單,容易篡改,為了防止有人涂改賬冊,就必須用大寫數字。那么,是誰發明了大寫數字呢? 目前最早可見的大寫數字,出現在唐代石碑武則天的《岱岳觀造像記》中。據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考據家顧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記·岱岳觀造像記》可知,《岱岳觀造像記》是則天朝所樹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寫數字。顧炎武考證說:“凡數字做壹、貳、叁、肆、伍、陸、漆、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笨紦蠹翌櫻孜湔摂啻髮憯底殖鲎晕鋭t天當十分可信。這一論斷,在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的《論行營狀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卻守本界事》中得到證實:“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漆捌萬貫?!逼渲小百E、拾、漆、捌”都是大寫數字。顧炎武說這個“漆”字,本應作“桼”,多的三點是后人妄自加鑿的。 武則天制定大寫數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原來,武則天的初衷是為反貪建廉,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技術防范,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改成了大寫。 這一改革,大寫數字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 有人說,大寫數字是朱元璋發明的,這顯然是移花接木。唐碑有證在前,有人想把功加在朱元璋頭上也是枉然。不過,明太祖朱元璋對大寫數字也有貢獻,他把“漆”變成了“柒”,把“陌”變成了“佰”,把“阡”變成了“仟”,也算是個完善者。
【第25句】:【男不跟女斗】(諺)指男強女弱,以強欺弱,不是男子漢的做派。一說,舊時男尊女卑,以尊斗卑,有失男子漢的尊嚴。
【第26句】:【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謂能否相識(特指結 婚),不在距離遠近,而在有無機緣。類似的:有緣遇著,無 緣錯過。海外於梨華《尋》:“什么事都講個緣字,尤其是人 與人之間。有緣千里來相逢嘿!同哪個結婚,命中注定的。 由不得你挑!”
【第27句】:戲無情不感人,戲無理不服人。
【第28句】:【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時難】謂在外生活不方便。柳青《創 業史》:“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沒人結伴,一個女娃子 家,路上是不好行動嘛?!?/p>
【第29句】:【 從天上放下云梯】遇到高升的機會。申躍中《掛紅燈》: “對于他自己,雖然不能說是從天上放下了云梯,但也算有 了步步向上的臺階了。”
【第30句】:【滴水成河,積少成多】(諺)比喻注重積累,就可變少為多。
【第31句】:【命根】佛教認為從生到死的一期生命有三個要素:壽、暖、識?!皦邸本褪菈勖?,維持壽命的功能謂之“命根”,從梵語jivta而來。命根是由過去世的業力所生的。唐·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卷二說:“命謂色心不斷,是命之根也?!鄙牟粩嗟囊馑际且黄谏纳硇幕顒友永m不斷?!毒闵嵴摗肪砦逯赋觯骸懊w即壽,能持暖及識?!薄芭笔且泽w溫為標志的生理活動,“識”是以認識為標志的心理活動。命根能維持暖和識,并以暖和識為其存在的依據。死去或被殺,稱為斷命根。如《敦煌變文匯錄·頻婆娑王變文》:“羅睺大臣近生要惡逆,謀奪國位。殺父王竟,尋起四兵,伺捕二兄,已斷命根?!焙髞恚渍Z中稱及其重視的人或物為命根子。如《紅樓夢》第二回:“政老爺便大怒了,說:‘將來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悅。獨那史老太君還是命根一樣?!贝嗣纲Z寶玉,是史老太君(賈母)最疼愛的小輩。又如秦牧《花城·土地》:“呵,這寶貴的土地……而親自在上面播種五谷的勞動者才真正對它具有強烈的感情,把它當作命根子?!贝酥竸趧诱哒湟暤耐恋亍#ɡ蠲鳈啵?/p>
【第32句】:【一字長蛇陣】原為一種隊列,借指排長隊,或稱長龍。李 準《老兵新傳》:“在往農場的路上,幾輛舊汽車上邊裝著糧 食、豆子、麩皮、柴油桶等,排成一行在前走著;接著是一排 拖拉機一字兒排開跟著;再后邊是牛群、騾子群、大馬車,逶 逶迤迤在路上布成了一條一字長蛇陣。”
【第33句】:【易漲易落山溪水】(諺)指山間的溪水沒有固定流量,山洪暴發時水勢很猛,山洪過后水勢便落。多比喻舊時的人情世態趨勢諂富,凌弱欺貧,忽熱忽冷,變化無常。 也作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 易漲易退山澗水,常反常復奸賊心。
【第34句】:【道三不著兩】(慣)三件事,就有兩件說得不對。形容人說話不著邊際,語無倫次。也形容人糊涂,不明事理,做事顛三倒四。 也作“著三不著兩”。
【第35句】:【看著魚兒下罩】 釋義:比喻看準了再下手。 例句:小梅又安頓給崔骨碌:“聽說張金龍常到你們這兒來,要是有機會,把這個鐵桿漢奸—塊兒抓住,那就更好了。反正看著魚兒下罩,你瞧著辦吧!”
【第36句】:崽大,爺難當。
【第37句】:【兵貴神速】(諺)神速:人們料想不到的快速。指行軍用兵,貴在行動極其迅速。
【第38句】:石油里面有金子,人民里面有圣人。
【第39句】:【有恩報恩,有仇報仇】恩怨分明。類似的:有恩不報非君 子,有仇不報是小人。老舍《離婚》:“咱小趙是有恩報恩,有 仇報仇,男子漢大丈夫!”
【第40句】:【抖擻】佛教“頭陀”(dhata)的異名。所謂抖擻,就是僧人修持的一種苦行。為何苦行稱為抖擻?這是從譬喻得名的。如衣服上附有灰塵,抖擻一下,即可去掉。修苦行的僧人,能斷除對飲食、衣服、住處等貪著煩惱,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塵一樣?!斗ㄔ分榱帧肪硪哗栆恢姓f:“西云頭陀,此云抖擻,能行此法,即能抖擻煩惱,去離貪著,如衣抖擻,能去灰塵?!边@是抖擻原來的含義。但是后來被借用為鼓勵的語氣,意思是振作、奮發等。如鼓勵別人,就說“抖擻精神”?!独m傳燈錄·清滿禪師》:“昨日熱,今日寒,抖擻精神著力看。”清·龔自珍《乙亥雜詩》中亦有“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詩句。(無名氏)
【第41句】:【宗旨】指經典與論書等的主要旨趣,與宗、宗趣、宗要、宗體、要旨、旨歸等語之意義相同。佛教一般于解釋經論時,多稱旨趣為宗旨或宗趣。如嘉祥之《法華玄論·辨經宗旨》所載,關于法華宗旨,有十三家之說。于禪宗,則稱禪之要旨為宗旨,亦稱宗風、宗趣、宗乘。《引事抄》卷上:“尋討者不識宗旨。”又如《神僧轉》“佛圖澄何解深經,旁通世論,講說之日,正標宗旨,使始末文言,昭然可了?!焙蠖嘀钢饕哪康暮鸵鈭D。如南唐劉崇遠《
【第42句】:【老頭子】“老頭子”在現實生活中是個常用詞,有多種用意。年紀大的男子常被稱為“老頭兒”或“老頭子”。在北方,“老頭子”一詞,多是上年紀的妻子對老伴的昵稱。在某些場合下,還指權威高、有威望、歲數大的人。 但有時候“老頭子”卻似乎含有一些輕視的意思,讓被叫者認為是嫌自己太老,不中用了。甚至還帶有蔑視或謾罵的意思,如“那臟老頭子?!蹦敲矗闯瞿睦锬?? 《清朝野史大觀》記載:乾隆三十六年,紀的被任命為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官,負責編修《四庫全書》。盛夏的一天,紀的因體胖,經不起炎熱酷暑,便盤起發辮,脫掉上衣,袒胸露背地坐在幾案旁校閱書稿。不巧的是,乾隆帝這時踱步走進館來。紀的想穿衣服已經來不及了,便一骨碌鉆人案下,用幃幔裹住身體。過了一會,紀的以為乾隆帝已經走了,便探出頭問館中人:“老頭子已經走了嗎?”話音剛落,他就發現“老頭子”還在他身旁坐著,兩眼正瞪著他在看呢!登時就把他嚇出了一身冷汗。乾隆聽見這句話后一臉冰霜地質問紀的:“‘老頭子’三個字作何解釋???”大家都為他捏著一把汗,因為如果被視為對皇帝不敬,是犯殺頭的死罪。誰知紀的跪在地上,靈機一動,非常從容地回答:“萬壽無疆之謂‘老’,頂天立地之渭‘頭’,父天母地之謂‘子’,故簡稱為‘老頭子’?!鼻÷犃T他的解釋,雖然知道是巧言辯解,但這番話也著實中聽,就轉怒為喜地說:“朕就原諒你這樣信口亂叫之罪了?!?從此,紀曉嵐發明的“老頭子”三字便在社會上流傳開來。官場中,常有人效仿他,背后稱自己的上司為“老頭子”。從它的出處看,“老頭子”是一種調侃。
【第43句】:【丑八怪】“丑八怪”這一俗語形容某人長相丑陋。說起丑陋,人們就聯想到豬八戒。其實這個詞原來并不是指相貌的,它源自“揚州八怪”。 “揚州八怪”指的是趣味相投畫風相似的一批人,“揚州八怪”究竟指哪些畫家,說法不盡一致。有人說是八個,有人說不止八個,所指人物也不盡相同。據各種著述記載,計有十五人之多。其中李玉芬《甌缽羅室書畫過目考》是記載“八怪”較早而又最全的,所以一般人還是以清末李玉芬所提出來的八人為準,即汪土慎、鄭燮、高翔、金農、李鱔、黃慎、李方膺,羅聘。 八怪中尤以鄭燮、金農、汪士慎最為有名。這些人在當時所謂正統畫派眼里一是做人不合時宜.我行我素。二是作畫我從我法,推陳出新,標新立異。所以被蔑稱為“丑八怪”。然而,他們的怪異又人情人理,很被廣大百姓喜愛,因此,一方面被主流畫家和上層社會所攻擊、所不容,一方面又深受大眾喜愛,名氣大振。特別是鄭燮(鄭板橋),愛民如子,他有詩句為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占聲。” 后來被人們喜愛的“揚州八怪”竟然演變出“丑八怪”一詞,簡直是對揚州八怪的褻讀。不過,人們把這種藝術上的怪異當做相貌了,與揚州八怪已無干系,約定俗成,就流傳開了。
【第44句】:【三魂不附體,七魄在他身】(慣)附體:附在身體上?;昶堑搅怂松砩稀P稳萑瞬荒芸刂谱约骸?/p>
【第45句】:勸人終有益,挑唆害無窮.
【第46句】:身穿三尺衣,說話無高低.
【第47句】:【當面留人情,日后好相逢】(諺)人情要當面留給對方,以后才好見面。指待人接物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做絕,把話說盡。
【第48句】:【黃金有價,信譽無價】(諺)信譽:信用和聲譽。黃金再貴重,總有個價錢;信用和聲譽卻是不能估價的。指良好的信譽是無價之寶。
【第49句】:【踏人一腳,須防一拳】(諺)你踢了別人一腳,必須防著別人要打你一拳。指當你打擊別人時,必須謹防別人向你報復。
【第50句】:【力氣是奴才,使了還回來】(諺)指力氣隨用隨生,要盡量使用,不必怕出力。 也作力氣是奴才,使了再回來。 力氣是奴才,去了又有來。
【第51句】:【 熱鍋上的螞蟻】形容心急,慌亂。清代《紅樓夢》:“那賈 瑞只盼到晚,又等他祖父安歇,方溜進榮府,往那夾道中屋 子來等著,熱鍋上螞蟻一般?!?/p>
【第52句】:【未曾水來先壘壩】(諺)壩:堤壩,攔水的土建筑物。發大水之前先得把堤壩筑好。指防洪要提早準備。也泛指凡事要把準備工作做在前頭。
【第53句】:【忍辱】梵語ksanti,音譯“羼提”,意即“忍辱”。是大乘菩薩所修“六度”之一。所謂“六度”(又名六波羅密),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這在佛經中是屢見不鮮的。如《維摩詰經·佛國品》說:“忍辱是菩薩凈土?!薄斗ㄈA經·序品》說:“見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惡罵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边@就是說,修忍辱的人,能夠忍受外來的一切侮辱和惱害而不生嗔恚之心,真正能做到像《大集經》中所說的“忍辱如大地”,能承受一切。俗話說:“逆來順受”(語見《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張協狀元》十二),也就是這個意思。對出家修行者來說,不論是大乘還是小乘,修“忍辱”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大小乘修持者的目的是了生死,成佛果。要達到此目的,就必須斷煩惱。如果修行者對于外來逆境不能忍受,就必然產生煩惱。這就沒有了生死、成佛果的希望。所以忍辱,關系到他一生修持的成敗。今引申為有事業心的人,若遇到意外挫折、打擊和困難而不能忍受,則將一事無成。孔子曾曰:“小不忍則亂大謀“(見《論語·衛靈公》)。忍辱一詞在《三國志·吳志·陸遜傳》中引申為“忍辱負重”,形容一個人忍受屈辱并承擔重任。(無名氏)
【第54句】:天無絕人之路
【第55句】:【元寶】“元寶”的來歷有兩個說法。 一說是古代的銅錢幣名稱。元寶之名首見于五代。據《文獻通考·錢幣》介紹:后晉石敬瑭時期鑄造錢幣,因其年號為“天?!?,所以把新鑄的錢幣叫做“天福元寶”。到宋太宗趙光義時期,每逢改元,一般都要鑄造新幣,新幣遂用新年號為“某某元寶”。這在《宋史·食貨志下二·錢幣》有記載:“初,太宗改元太平興國,更鑄‘太平通寶’。淳化改鑄,又親書‘淳化元寶’,作真、行、草三體。后改元更鑄皆日‘元寶’,而冠以年號?!边@是把銅錢稱為“元寶”的來歷。 二說元朝忽必烈時期,以國庫銀子鑄成銀錠,作為貨幣流通,叫做“元寶”。這種元寶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 《元史·楊浞傳》說到白銀元寶的來歷。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年(1266年),朝廷建立總管全國財政的國用司,以楊浞為國用司員外郎,負責主持國庫業務工作。他不僅是財務專家,也是個很細心的管理者。他發現國庫白銀在出入時,有偷拿零碎銀子的現象,為了消除這一弊端,楊浞向朝廷建議把散碎白銀熔化,以五十兩鑄為一錠,銀錠上再鑄“元寶”二字,意為元朝之寶,這樣的大錠銀子偷盜就不容易了。朝廷認為楊浞的建議有理,遂下令熔鑄元寶。所鑄元寶呈馬鞍形狀,兩端圓弧,中間束腰。這就是我們現在還能看到的“元寶”實物。 以上兩種說法都能成立。五代“元寶”名稱首次出現,是銅錢的稱謂;元代“元寶”是白銀鑄造的實物元寶,這種元寶始于元代。
【第56句】:【天下人管天下事】(諺)人世間的事情,就該由人世間的人去管。指對社會上不公平、不合理的事情,人人都有權過問,有權管理。
【第57句】:【路在口邊】(諺)指出遠門不認識路,勤動嘴問人就會知道。也指勤動嘴向人請教,生活前景就不會迷茫。 也作路出嘴邊。 路在嘴巴上。
【第58句】:還俗在家謂之“俗”,出家修行謂之“僧尼”。佛制:聽任僧尼自愿舍去大戒。又僧尼犯重戒,依律逐出僧團。以上兩種情況,均稱為“還俗”。另有一說,“還俗”僅指僧尼犯戒還家。自愿離開僧團,謂之“歸俗”?!斗ㄔ分榱帧肪砭哦d:“五百比丘日:‘我等不能精進,恐不能消信施供養,請乞還俗?!氖鈳熇兴_贊言:‘若不能消信施之食,寧可一日數百歸俗,不應一日破戒,受人信施?!薄唇浟x,出家人不能守戒、精進,寧可還俗。南朝梁慧皎《高僧傳》卷i載:廚賓國(在今克什米爾地方)王子求那跋摩二十歲時出家,精通藏經。后來國王駕崩,無人繼位。眾人議請跋摩“還俗,以紹國位”。跋摩不從,隱居山林,又到獅子國(今斯里蘭卡)弘法。宋文帝元嘉八年,跋摩來到中國的建業(今南京),譯經數十部。又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七記載:“(杭僧思聰)挾琴游梁,日登中貴人之門,久之,遂還俗,為御前使臣。”可見思聰是個心未出家、熱衷名利的人。
【第59句】:【豬拾柴,狗燒火,野狐掃地請客坐】 釋義:比喻小人愈是殷勤,君子愈應留神遠避。 例句:“南京人家掘得一石,上有字可考云:‘豬拾柴,狗燒火,野狐掃地請客坐?!恢呛蔚日Z也?!?/p>
【第60句】:【吹大法螺】法螺,是佛教徒舉行宗教儀式時吹奏的一種樂器。螺即螺貝,生長在大海,俗稱海螺,系軟體動物,肉可食,螺頭穿孔吹之,聲大而遠。吹大法螺或吹法螺,比喻佛說法廣被眾生。螺聲勇猛,表示大法之雄健。又吹螺表示號令三軍,比喻佛說法降魔?!按荡蠓荨币徽Z,出自多種佛經。如《法華經·序品》亦說:“吹大法螺,擊大法鼓?!薄督鸸饷鹘洝べ潎@品》亦說:“吹大法螺,擊大法鼓,燃大法炬,雨勝法雨。”這種法螺,現在我國漢傳佛教寺院做佛事,一般不用了,但藏傳佛教寺院舉行隆重的宗教儀式時,仍然吹奏這種樂器。由于法螺中空聲大,距離很遠的地方都可以聽到。所以后用以比喻吹牛皮、空口說大話為“吹大法螺”。(無名氏)
【第61句】:【安樂窩】“安樂窩”現在指安逸舒適的生活處所。源出《宋史·邵雍傳》。 據《宋史·邵雍傳》載:“邵雍,字堯夫,河南人。少時自雄其才,慷慨欲樹功名,于書無所不讀。始為學,即刻苦自歷,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數年?!背⒄埶龉?,他不愿為凡事所累,便離家出走,游歷四方。后來,他回到家鄉,與外界摒絕往來,閉門不出,潛心研究理學、易學,終成高士。 以后,邵雍遷居洛陽。當時的宰相富弼以及司馬光、呂公著等賢士也退居洛陽,他們和邵雍意氣相投,彼此往來密切。在司馬光等人的幫助下,邵雍在洛陽天津橋南置買了一處田園,修建了住宅,插柳種花,自種自收,怡然自得,宛若世外桃源。閑暇之余,焚香靜坐,飲酒吟詩,自得其樂。為表示自己安貧樂道,不追求功名富貴的志向,他給自己的住處起名“安樂窩”,自號“安樂先生”?!鞍矘犯C”一詞便成為隱逸文士們對自己居室的諧稱,含有淡泊明志、自得其樂的語義。例如,南宋戴復古有“四山便是清涼園,一室可為安樂窩”之句。到了后來,由于“安樂窩”同“逃避艱難困苦,貪圖享樂生活”的思想行為有相通之處,于是由原來的不與官場濁流同流合污的褒義轉義為貶義。
【第62句】:【拆穿西洋鏡】見“戳穿西洋鏡”。
【第63句】:讀書須用心,一字值千金
【第64句】:【半夜吃黃瓜——不知頭尾】(歇)指不知道事情的底細或經過。 也作半夜吃黃瓜——摸不著頭腦。 半夜摸黃瓜——不知頭尾。
【第65句】:【壓住陣腳】(慣)陣腳:所擺陣的最前方。比喻穩住局面。
【第66句】:【龜走龜路,鱉走鱉路】 釋義:比喻各走各的門路。 例句:張刀柱一個人在房里左思右想,想起了一個補救的辦法;“對,找朱局長去。兒子搶了頭功,我去搶個二功吧!他報告團長,我報告局長,龜走龜路,鱉走鱉路?!?/p>
【第67句】: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第68句】: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
【第69句】:【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蛟龍】(慣)形容本領過硬,勇猛非凡。
【第70句】:【前頭勾了,后頭抹了】(慣)指把過去的恩怨一筆勾銷。
【第71句】:無事不登三寶殿佛教有三大內容,即教主釋迦牟尼為“佛寶”,經籍教義為“法寶”,弘揚佛法的僧團為“僧寶”,合稱“三寶”?!胺稹?,梵語佛陀之略,意為覺者,特指釋迦牟尼?!胺ā?,梵語達摩的音譯,泛指經、律、論三藏和戒、定、慧三學?!吧?,梵語僧伽之略,意為僧團、和合眾,即受戒出家的佛教徒。
【第72句】:【擺門面】(慣)門面:商店房屋沿街的一面,比喻外表。指講究排場,過于追求外表的體面。
【第73句】:在時間上爭分奪秒是上進,在金錢上斤斤計較是墮落
【第74句】:駿馬的蹄力有限,人民的智慧無窮。
【第75句】:【一不做,二不休】(諺)指要么就不干,要干就干到底。
【第76句】:【雞市鴨市——鴿子另一市】(歇)鴿子:諧“各自”。市:市場,第三個“市”諧“事”。指各人有各人的事。
【第77句】:【瞎子背瘸子】(慣)比喻各有不足的雙方分別發揮自己的長處,互相配合做成事情。
【第78句】:【肉骨頭落了鍋——啃定】(歇)啃:諧“肯”。指某事是確定無疑的。
【第79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
【第80句】:【火燒烏龜——肚里痛】(歇)烏龜被火燒著時,外面硬殼沒事,里面疼。指內心感到痛苦。 也作“火燒烏龜——里面疼”。
【第81句】:【放鷹就不怕鷹展翅】(諺)人既敢放鷹,就不怕鷹展翅高飛。借指人既有膽識做,就有把握控制事態發展的全局,不怕亂套。
【第82句】:【燒的紙多,惹的鬼多】(諺)給鬼燒化的紙錢多,招來討要紙錢的野鬼就多。比喻人做事無原則,遷就照顧的面越寬,招惹來的麻煩事就越多。
【第83句】:【鐵石心腸也落淚】形容感人之深,令人掉淚。香港唐人 《金陵春夢》:“男女老少哭聲震天,喊聲動地,十里之外都能 聽到,鐵石心腸也得落淚?!?/p>
【第84句】:【硬捏脖往下灌】(慣)比喻強迫別人接受。
【第85句】:【千年松,萬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諺)松樹的樹齡可達千年,柏樹的樹齡可達萬年,但都比不上槐樹的樹齡。指天下樹齡最長的要數槐樹。
【第86句】:要學驚人藝,須下死工夫
【第87句】:【黃鱔泥鰍——差不離兒】(歇)黃鱔和泥鰍體形相似,都生活在水中泥里。指相差很有限。
【第88句】:【水漲船高】水位升高,船也隨著上浮,比喻事物隨著它所憑借的基礎的增長而增長提高。此語出于宋·圓悟《碧巖錄》第二九則:“水長船高,泥多佛大。”是引用繼徹禪師的話。原意為修福、修慧的功力越深厚,則悟境越高,成就越大。如郭沫若《雄雞集·關于大規模收集民歌問題》:“群眾業余創作提高了,專業作家的水平也就會得到提高,這就叫‘水漲船高’嘛!”(李明權)
【第89句】:知足稱君子,貪婪是小人。
【第90句】:水底有暗礁,水上打漩渦;
【第91句】:【開不了張】(慣)做買賣的賣不出貨物。比喻事情無法開頭。 也作“開不了臺”。
【第92句】:【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個什么地方,典出何處? 所謂“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居住的地方,又稱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凈土”。根據佛教典籍《大阿彌陀經》、《無量壽經》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大地是由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讀che、qu,熱帶海底軟體動物,介殼漂亮,可作裝飾品)、瑪瑙七種寶物鋪成,光彩照人,極其美麗。 這里的樹林、諸佛居住的講堂、精舍等,全由七寶組成,光輝燦爛,富麗堂皇;這里沒有行走不便的道路,到處暢通無阻;沒有坑洼陷阱,可以放心涉足;在這里想吃什么,珍饈佳肴轉眼就來,想穿什么衣服,也是應念而至;這里的人,個個相貌非凡,雖有身體之形,卻無血脈骨肉,人人相親相愛,相互敬如上賓。這里沒有任何疾病,想活多久就活多久,這里沒有絲毫的煩惱,更無矛盾沖突。不過,這個極樂世界是男性的凈土,看不到一個女人,因為女人得不到解脫,她們要想到達這里,必須轉為男身。怎樣轉為男身,只有艱苦修行才能實現變性??傊?,在這里幸福之至,美妙之至,極樂世界,無可比擬。陶淵明寫的“世外桃源”那是比不了,玉皇大帝居住的天堂大概可有一比。 看來,人活著是不可能實現到達極樂世界這個夢想了,怨不得有人把死稱作“上西天”、“上天堂”,再也不受罪了。
【第93句】:【圣人面前賣字畫】 釋義:比喻在內行人面前逞能。 例句:我可不敢在圣人面前賣字畫呀!
【第94句】:【沒縫也要下蛆】(慣)蛆:蒼蠅的幼蟲。比喻無中生有,造謠生事或尋釁鬧事。
【第95句】:耳根清凈聽不到胡言亂語、嘈雜的聲音,俗謂“耳根清凈”。這個詞語出于《圓覺凈》卷上:“聞清凈故,耳根清凈;根清凈故,耳識清凈;識清凈故,覺塵清凈?!倍傲敝?,指聽覺器官及其功能。據說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靈,故佛多以音聲作佛事來度化眾生?!岸鍍簟笔恰傲鍍簟钡囊活?。“耳根清凈”,便能達到“天耳通”,遠近皆聞,能知一切眾生的語言。
【第96句】:沒橋過不去河,沒梯上不去樓
【第97句】:歲月經不起等待
【第98句】:【慧眼識英雄】有眼光,能識別人才。臺灣瓊瑤《窗外》: “不過他教書確實有一手,我們校長也算慧眼識英雄。”
【第99句】:打拳容易走步難。
上一篇:佛說感悟人生哲理文案網
下一篇:返回列表